登陆注册
45724000000011

第11章 塞外飘雪的日子

2008年9月15日,夜很深了,打开电脑收到一份文友的邮件。文友告诉我,韦野先生走了。

得知韦野先生患绝症是十年前的事,他顽强地走过了十年。十年前的冬季我得知他患病即写了篇哀伤、感恩的文字,现在读这篇文字,依然如十年前那个冬夜一样深长而伤感……

1

S先生告诉我说,韦野病了。说韦野先生得了一种稀罕的、男性发病率仅为千分之一的病——乳腺癌。乍一听此,我在心底绝望着——命运真是太难纠缠了。S先生告诉我这个不幸时,我们正在冀中一个偏僻的县城文安开一个散文的研讨会,韦野先生本该来的,但他没来。他打来了贺电。会散,我即沿着县城外荒僻的乡间公路打探开往省城的火车——我决定立即赶往石家庄看望韦野。在离县城15公里外的一个小站上,我等待着刚刚开通的一趟火车,火车到达这里时已经非常疲惫了,它在小站喘息了1钟后,便又喘着粗气、匍匐着向南而去了。

我上了车,找了一个靠窗户的座位坐了下来。望着车窗外已收割完庄稼的土地,我觉着土地也十分疲惫了,散落的庄稼的枯干败叶在土地的边缘处显得十分的凄凉。我知道,此刻,在塞外已是落雪的日子……

那年,好心的塞外人要为我的散文创作召开一个讨论会。省城的许多先生、朋友们赶来了,他们说,他们看出我那时已是一棵长势尚好的庄稼苗,他们相信我日后能拔节,能结出籽粒。那年我都40岁了。我说“40岁是我生命的开始”。

韦野来了。

我们在塞外如同乡镇小站一样简陋的火车站上接他。车站上灯光昏黄而寂寥,雪花在天空稀疏地飘落,下车的人很少。人们说那是韦野。我相信对面走来的男人至少有一米八〇高。我看不清他的脸,他非常严实的围着一只白色大口罩,一直围到耳根。他很清瘦,裹着一件黑色尼大衣,雪落在他宽大厚重的镜片上。在他俯视我的瞬间,我发现他的眼窝很深,眼睛很大,眉骨很高,头发很直很硬,很长地背在脑后,是那种很洒脱的背式发型。他站在昏黄的站灯下和我们说话,声音从白色的口罩里“嗡嗡”地发出,苍重而有些嘶哑。

后来,我们知道,他感冒了很多天,他一直在发烧、咳嗽,他本不能来参加会的。那时,省城到塞外,火车没有卧铺,一律的木板座,且不能直达,要在北京永定门车站等候三个小时中转。千里之路,晨起夜落,要在路上摇摇滚滚十二个小时。然而,他来了,他和省城的几位老师朋友们来了。来了就是鼓舞,就是冬天里的春天。

2

其实,再往前推两年,我的150行的长诗《他当了矿长》经省作协主席尧山壁推荐给了韦野先生,韦野先生那时在河北日报主持文艺副刊,副刊的《布谷》版大块大块地发表着各类文学作品,我的长诗就在1983年1月发在了《布谷》版头条,很显耀很光彩的位置。那时,我真还是一个一点也不起眼、一点也没光彩的“丑小鸭”呀;那时,我是一个披头散发上班、买菜、买粮、在老镇的窑洞里哄儿子吃饭、睡觉、然后才学着写诗歌的女人呀。后来,我9000字的报告文学占据了《布谷》整整一个版面;后来,我那么多诗歌、散文发在了《布谷》版上;后来,韦野先生亲自撰写的评介我散文的5000字的评论也发在了《布谷》版上……我至今不疑,我的文学是在韦野先生主持的省报文学副刊开始了新的梯级的出发。我也至今认为,那块杜鹃啼血、《布谷》声声的田野是我文学的处女地。我在这块土地上庄稼一般成长,韦野先生就是这块土地上戴着斗笠、拄着锄把浇水锄草施肥的农夫,我相信是他最早谛听到了我成长拔节的声音的。

那时,每发表我一篇文章,韦野先生大都给我写一封信,指出我的长处与不足。1986年我写汉水女儿命运的散文《女人河,美丽的忧伤》在《布谷》版发表了,但韦野先生并不因此而放弃对这篇作品的指点,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女人河》不错,但情溢于事,有点淹没心的亮度了,心再闪烁些为好。”

1986年秋天,我想写丁玲。我到涿鹿温泉屯采访,韦野先生听说后来信:“听说你要写丁玲,要写好,要突出人性,不要图解政治,深刻些。让人思考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在想什么,表象的和内心的。”一个月后,他又来信叮嘱:“丁玲的稿,写好后交我,要写出特点来,可以是对一个杰出的女作家的追思、怀念,也可以是反映一个时代的一个女人的脚印……”

后来,丁玲的稿没能写出,我自责了很久,我觉着辜负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太多的关心。

后来人们告诉我说,韦野先生18岁当编辑,一当就是35年,35年为人做嫁衣,35年含辛茹苦。35年有许多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作家在《布谷》版发表了处女作,有许多省内外知名的中青年作家得到过韦野先生的帮助。韦野说,35年间因文章和他交往过的人不下千人。于是我想,这千人排起来是什么景观呢?是山峦上“呼呼”作响的森林?是田野里“突突”拔节的庄稼?

是森林对于山峦的依存,是土地对于庄稼的给予。望着车窗外广袤无垠的冀中平原,我想像着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的属于土地的轮回……

3

石市合作路韦野先生的家。

先生很长很瘦地躺在卧室的床上,犹如一棵伐倒的树。

他不断地在打呃逆。韦嫂告诉我说,他手术还算成功,打呃逆可能是化疗引起的反应。又说,医院条件很差,房间很乱。他患了感冒,昨天他们从医院回家了。

没有任何装修的简陋的家,很旧的床单,很旧的被子,韦野先生躺在那里。

我大约有两年没见韦野先生了,他的眼窝更深了,他的眼神没有一点力气了,他原本很高的鼻梁和颧骨更加棱峻了,他的头发白了那么多。

很旧的床单,很旧的被子,韦野先生躺在那里,犹如一颗倒下的树……

这棵树站着的时候是伟岸的,苍郁的,是有浓荫遮盖的。韦野先生一生酷爱散文创作。他当报社编辑35年,日子晨昏颠倒。即使这样,他病倒之前,已出版了五部散文集、三部诗集,还有杂文集、评论集、戏剧什么的。百万多字的作品兴许能说明一些什么,但我更看重的是他溶进创作里的那种生命状态。记得八十年代中期,颇有才气的青年诗人兰小宁曾在上海《文学报》撰文戏说《韦野的“散文癖”》。他说,“癖也,病入膏肓也”;他又说,“他(指韦野)谈起他的散文,如同年轻的母亲谈起自己溺爱的独生子。”

那些年,韦野先生和几位文学前贤率领着河北一群懵懵懂懂的散文男女,呼着喊着在散文路上摇摇滚滚。那些年,他五十五六岁吧?但散文人聚在一起,他便传染给你无法遮拦的青春气息。这种传染有弥漫性。一见面,他就像小伙子,异常亢奋地告诉你,他刚刚发表了什么作品;他就声高八度地向你讲述或背诵他的作品;他就迫不及待地将窝在他心中的三个五个散文题目,一股脑儿端出来,然后强迫性地给你划出一个两个或三个题目,鼓吹着让你去完成。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也不管你是否感兴趣。但你无法不被他感染。

他告诉你他的散文《酒花的喜剧》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时,原本很大很阔的嘴巴笑得更大更阔;他告诉你他的《灵脂米》被收进中学语文教材时,他一边用手指拢着他的背式长发一边高兴得就地打转。于是,我相信兰小宁的话:如果爱散文是“病”的话,那么,韦野先生已是“病入膏肓”。

1985年10月,河北省散文学会成立。他一举被推选为会长。做了会长的他绝对是在其位谋其政。他一边继续晨昏颠倒地编报纸,一边风风火火地创办《散文家》(后演变为《散文百家》);他四处化缘,弄到钱,就带着河北散文队伍西进太行,南下卧牛城,北上康巴草原……浩浩荡荡,轰轰烈烈;采风,笔会,研讨,评奖,请南方北方的报刊编辑来作指导,辛辛苦苦,呕心沥血。他高兴起来,就仰首大笑;抑郁起来,便低头沉默。偶有文友相遇,他便将希望与失望,得意与受挫,抑或是愤懑、伤感、失落,抑或是对文坛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或抨击或诅咒或评说,一顿痛快淋漓地宣泄之后,他依然率直,依然抑郁,依然烦乱,依然苦闷。唯有散文能拯救他。当一篇接一篇的散文题目挤满他的脑子时,他就忘掉世上所有的不快。

有一次我去拜访韦野,看到他窄小的客厅的墙壁上有一幅阔大的装裱好的字画。“甘为人梯”。我略知这位送字画的青年女作者。我想对于无数接受过韦野先生文学牵携的人,这四个字应该是一种涵盖;对于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的韦野,这四个字应该是一种人生慰藉;而对于河北散文创作本身,这四个字无疑是一种象征——我们许多人不都是沿着这把“梯子”一步一步攀援了上去么?

“你来看我,我很高兴……但愿手术后不再出问题……我想我还能多活几年。我今年66岁,我还能写。病好后,我还想写随笔与杂文,因为我现在还主编着《杂文界》月刊……”韦野先生躺在床上,说着上面的话便哽咽了起来。泪水窜过厚重的镜片,顺着他的脸颊滚落了下来。

4

就在这篇文章落笔的日子,塞外突然普降大雪。雪下得很大,数小时之后,塞外的城市山川便一片苍茫洁白。每年,塞外落雪的日子,我就突兀地产生着庄严,也产生伤感。我想,这雪是我心灵的一种感应了。

望着窗外满世界的苍茫,我有一种冲动。我翻找出在过去的年代里,韦野先生写给我的十几封信件,在雪天的静寂里,我阅读着这些信件。我的目光落到5年前韦野先生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

“……我只相信你是一位从苦难中挣扎成长的具有朴实美德的人,你比任何人似乎都尊重感情,尊重友谊,更尊重人格。怎能忘记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动力——相互帮助呢……可是,我给予你的太少、太轻了。我有时力不从心,有时环境不利。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仍将尽心尽力,帮助你办点力所能及的事,尽一位老同志的赤诚之心。”

写这封信时,韦野先生好像已从他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

这是一个一生苦闷多于快乐、失意多于得意的先生给予我的最后安抚。我曾在这种安抚的声音里,一天天想像着对自己做最好的完成。此刻,这声音在屋外的雪天里苍重地弥漫开来,遥远而逼近。雪天里的声音赋予我一种叙事的伤感,如同里尔克在《杜伊诺悲歌》中所叙述的对夜色的伤心……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该书以比较的眼光分析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状况,阐述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的特点,实现了中西相关研究领域的沟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内容简介:走进名家的心灵深处,体验不朽名篇的智慧与美。生命中瞬间的感悟,定格为永恒的经典。一本温情的合辑,亲情的温馨,爱情的甜美,友情的珍贵——一篇美文,一种感悟。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 旁观集

    旁观集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热门推荐
  • 天道灵起

    天道灵起

    龙落黄沙被虾气,虎落平阳被犬欺!天为阳,地为阴,八卦五行定乾坤。灵为气,物为引,阴阳融合化万物。天地之灵,天道轮回,以天为首,以地为路,少年断指发誓: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东山再起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语文辅导班

    异界语文辅导班

    在异界辅导语文,无数天才惊呼:这个辅导班太强了。某巨龙拿着一张92分的试卷,扬天长啸,气吞山河:得语文者得天下,刘校长诚不欺我。某公主眉头紧锁,一筹莫展地盯着一道填空题,死活想不出答案。某女因为写不出八百字的作文,公开宣传:再逼我上辅导班,我便反出圣地某大教教主遮遮掩掩得像一个年轻人请教:少年郎,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欢他和我也想过过过过过过的生活,到底该怎么念?某灭世魔王无意进入了辅导班,从此多愁善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那洋葱爱得深沉。圣地长老和魔宗天才坐在一块,一起做着五三上面的阅读理解。像巨龙一样的庞大灵兽,围坐在店前过道的小桌子上,讨论着今天看图写话的切入角度....对于这一切,刘碧表示:只因这个辅导班,实在太强了。
  • 轻松成圣

    轻松成圣

    他在梦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修炼成圣人,斩杀肆虐人间的妖族,拯救苍生。醒来后,他发现梦中的一切逐渐从虚幻变成现实。他再一次踏上成圣之路。这次绝对很轻松。
  • 汉末文枭

    汉末文枭

    不幸之人,穿越不祥之夜!这里有道不尽的骨肉亲情,有数不尽的兄弟情义,有诉不完的儿女情长,亦有掺杂着血与泪的沙场争锋!谋士如林,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猛将如雨,金戈铁马,挥戈长啸,看江山花落谁家?那年,花开正好,那年,血染征袍,那年,少年意气风发,那年,女儿豆蔻年华!乱世将至,英雄并起,有人天生为王,有人落草为寇,有人一腔热血,有人嬉笑怒骂,有人壮志未酬,有人一统天下!读者群:68231551
  •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唐诗、宋词、元曲,是矗立于中国文学目前的三座高峰。
  • 那个叫大师兄的男人

    那个叫大师兄的男人

    “我一定将带着大家前往这个世界的中央,践踏着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人!——唐昭”
  • 赵尸王朝

    赵尸王朝

    大宋丰隆六年七月,暴雨,黄河决堤,东京大水,周边县村皆无所幸,水漫开封府,死难者不计其数。同年八月,瘟疫大起,染病者横尸街头。当是时有蓬莱居士进献仙丹无数,以无名黑草辅之,有起死回生之效,遂上贡兴宗,下治百姓……这本是件好事,可是禁军殿前司宣武上军指挥使唐琦在一次调查中发现这一切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读者群(112964454)
  • 帝君追妻的别致方法

    帝君追妻的别致方法

    别人家的帝君追妻,那都是百依百顺,想要什么买什么,恨不得随时拴在身边,不受一点委屈。而洛冰璃家的帝君,却是想法设法地让娇妻进入危险里......不一样的穿越女频文,花看一本书的钱看多部小说内容,实惠又劲爆,快来入坑吧!
  • 食汇山庄

    食汇山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由校园生活到社会的故事,女主的心酸和苦楚也是从走出校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