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0900000003

第3章 政治家与对联(3)

师生登上城楼凭眺,只见菜地里水车在车水浇畦,老师触景生情,又吟一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住;王尔烈见老师手握折扇,摇头晃脑,慢条斯理,灵机一动,答道:

风扇扇风风伴扇,扇止风歇。

这时,又见城门楼下有一牛车从北向南走,于是老师又出句:

北牛南走。东西双蹄踏上下;上联嵌了“东、西、南、北、上、下”六个方位词,要对下句难度很大,不过王尔烈聪颖过人,不会轻易服输,他盯着牛车思索片刻,下联脱口而出:

前车后辙,左右两轮碾高低。

与上联在同一场景里,下联又嵌入“前、后、左、右、高、低”六个方位词。老师暗自点头,喜上眉梢。他举目远望一池塘,但见绿柳倒映水中,微风轻吹泛起涟漪,于是顺口又吟一句:

绿水本无愁,因风皱面;王尔烈看着老师斑白的头发,尊敬和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对句曰: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康有为心路联语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他的联语反映了他一生中各个时期不同境遇的思想风貌。

1888年,康有为赴京应考举人期间,第一次上书皇帝,痛言国势日蹙,非改革不足以图强。一个无名秀才“越格犯上”,上书自然石沉大海,考试也名落孙山。严峻的现实使他感到时局艰难,变法非易。在归途游历北宋故都开封时,登龙亭,撰作一联: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云慈慈。黄河滚滚;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廓犹是,人民已非。

上联登台俯瞰,下联感慨国事,以景引史,托古喻今,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95年,已有举人身份的康有为再赴京城,会试进士。时值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串联一千三百多名应试举人,联合签名《上皇帝书》,这就是着名的“公车上书”。上书的第二天会试发榜,康有为中进士,官授工部主事。他又连续五次上书光绪皇帝,“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并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改革主张,成为维新变法的领袖。后来光绪召见康有为,采纳了部分建议,安排他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工作。康有为极度兴奋,在拜谒龙潭湖北门的袁崇焕祠时撰作一联:

其身世系中厦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康有为抚今追昔,决心以先驱为榜样,发奋变法。这时图改革、展宏志的心气正盛。

“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幽禁,谭嗣同等“六君子”遇难,康有为被迫逃亡日本。他撰作哀联痛挽“六君子”,联云: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掌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汉室党铟,晋代清谈,振古已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睛看越寇飞来。

康有为并没有从失败中认识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他沉浸在悲痛之中还念念不忘“圣上知遇”之恩,联中直言相问“成王安在”,担心的是光绪皇帝的性命,全联引用了比干、岳飞等人的典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同汉代党锢、晋代清谈一脉相承的正义运动,但在联中也表现出了康有为的迂忠思想。

“戊戌变法”被慈禧镇压后,康有为很快变成了保皇派,带头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着干,坚持他改良的立宪主张。民国成立后,他又以清室遗臣自居,积极参与复辟帝制,直至花甲还幻想复辟清王朝,其六十自寿联云:

傀儡曾遗登场,维新变法,备历艰辛,廿年出奔已矣!中间灰飞劫易,几阅沧桑,寿人笙磐忽闻,北海归来如梦幻;歌舞业经换剧,得失兴亡,空劳争攘,一世之雄安在?此时雾散烟消,徒留感慨,老子婆娑未已,东山兴罢整乾坤。

1922年,六十四岁的康有为彻底心灰意冷了。他在杭州西湖盖起别墅,自题园联:

割据湖山少许,操草木鸟兽之权足以为政;游戏世界无量。极水石烟霞之胜聊乐获云。

这时他已完全退出政坛,不管是否出于自愿,他也只能作“终老林泉”之想了。从这一联可见其百无聊赖和颓唐遁世的心情。

嘲讽康有为集联

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两次登台亮相,一次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另一次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其中,“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作为“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然而,康有为的变法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和梁启超先后流亡到日本,他们成立保皇会,自称是光绪皇帝的钦差大臣,向爱国华侨募捐,声称等到保救光绪重新上台,捐款人士都要封官加赏。但是,他却将募捐之款用来纳妾,一时间,康府莺声燕语,煞是热闹。时有美籍华侨中的革命党人撰作一联:

圣人所居,但见群雌粥粥;饮冰之室,何惭夏屋渠渠。

“粥粥”,喻场面喧闹。“夏屋渠渠”,指大的食器中的东西很快被吃光。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以继承孔子之学自任。上联嘲讽康有为,以“南海圣人”自居,标榜男女平等,却妻妾成群;下联嘲讽梁启超,号称“饮冰室主人”,居然也捞钱财盖大宅,养着大批闲人。

同时革命党人黄仲世在小说《大马扁》卷首诗中有两句,也将康有为的欺骗性行为揭露无遗:

保国保皇原是假;为贤为圣总相欺。

康有为用募捐来的钱,还办了不少公司,其中他本人亲自把持的商务公司和华墨银行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得一塌糊涂。他先诬陷后谋杀,使好友刘士骥死于非命。曾经支持康有为变法改良的爱国诗人丘逢甲,为刘士骥撰作挽联痛斥康有为的卑劣行径。联云: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贪夫殉财,烈士殉名。

愤怒之情,溢于毫端。

康有为一意保皇,甚至于张勋复辟他也充当角色。1923年他到西安游说,反对共和,临走时还从卧龙寺私自拿走《碛砂藏经》。康有为“盗经”丑闻引起轩然大波,章太炎撰作一联加以嘲讽,联云:

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上句出自《礼·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下句出自《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作者集传经之句,分别截取前六个字,这样上联隐喻“妖”,下联隐喻“贼”,而且嵌名“有为”,咒骂康有为是复辟的妖孽、盗经的贼人。巧妙构思,佳对绝伦。

维新志士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的父亲做过湖北巡抚。青少年时期的谭嗣同不慕功名仕途,历时十年,行程八万里,漫游大半个中国,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和赤子之爱,也目睹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清朝政府腐败卖国的黑暗社会现实,他愤笔疾书嫉世联:

世间只有心生灰;赚得悲欢傀儡忙。

此联表达他不愿做生活的傀儡,而要在世间创一番改革事业的愿望。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使谭嗣同进一步看清朝廷的卖国求荣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要救国图存,必须学习西方,实行变法维新。1897年,在他的倡导和参与下,湖南的维新人士先后办起了时务学堂、武备学堂,出版《湘报》,为维新变法培育人材,作舆论宣传。一时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个省。谭嗣同为长沙时务学堂题联:

揽湖南英雄,力维时局;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兴。

“勖”,勉励;“沅”,湖南省旧称。沅湘指代湖南。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朝野强烈要求变法的呼声中,接受了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发诏令,宣布变法。征召谭嗣同等进京,任四品衔军机章京,专理变法事宜。谭嗣同兴奋至极,不顾大病初愈,离湘赴京,临行前他书勉家人联:

为人竖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

上联勉励家人做人要有骨气,不为奸佞邪恶所屈:下联规劝家人从进步的书卷中放开眼量,不要为金银财宝所遮蔽。此联临别题赠家人,同时也是自勉。

应召进京后,谭嗣同对维新变法充满信心。他为自己在京的居室“莽苍苍斋”题联:

家无儋石;气雄万夫。

联意是:我家虽无一担粮食的俸禄,却心存有辅弼天下的卿相一般的宏愿,致力于国家改革的气势万夫难挡。

谭嗣同还为“莽苍苍斋”题书另一联:

视尔梦梦,天胡此醉;于时处处,人亦有言。

联意是:当权者如此昏聩乱政,上天为何视而不见醉而不醒:炎黄子孙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终究会有话要说的。此联慨叹祖国孱弱,朝政腐败,渴望国人振奋,赤子之心感人肺腑。

9月21日凌晨,慈禧软禁光绪,宣布临朝听政,下令搜捕维新派。

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面临绝境,拒绝出逃。他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9月25日谭嗣同被捕,三天后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同时遇难,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痛作挽联: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浏阳城外谭嗣同墓前华表上镌刻一联:

亘古不灭,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

梁启超的小玩意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中另一个重要领导者,康有为的得力助手。因此,“戊戌变法”也有“康梁变法”一说。

梁启超是对联大家,撰作了不少贺联、挽联、名胜联,尤以集词句联着称。1923年他在病榻旁陪伴夫人,以读词自遣,期间研读了《宋六十家词》、《四印斋词》、《疆村丛书》,并把其中的好句子集成对联近三百副。后来,他自选了四十九副对联入文。因其既遭丧妻之痛,又伤国事之“变乱如麻”,于是文章的题目定为《痛苦中的小玩意儿》。“小玩意儿”是自谦语,梁启超在文中说:“好的对联给人以无限美感。”

梁启超赠蹇季常(前清举人,留日学生,民国初期的着名政客)的集词句联,自己颇为得意。联云:

最有味,是无能,但醉来还醒,醒禾还醉;本不在,怎生去,笑归处如客,客至如归。

上联句出朱希真的《江城子》、张梅崖的《水龙吟》;下联句出刘须溪的《贺新郎》、柴仲山的《齐天乐》。

梁启超赠丁在君(近代地质学家)的集词句联堪称绝妙之作,联云:

春欲暮,思无穷,应笑我早生华发;语已多,情未了,问何人会解连环?

联中最精彩的一句是“应笑我早生华发”,语出苏东坡的《念奴娇》,另一句是“语已多,情未了”,语出牛希济的《生查子》。

梁启超赠胡适的集词句联,在四十九副集词句联中算是中中之作,不过因联以人传,也较出名。联云:

蝴蝶儿,晚春时,又是一般闲暇;梧桐树,三更雨。不知多少秋声。

有趣的是,胡适作为白话诗的创始人,他的第一首白话诗就是《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郭沫若对联赏读

郭沫若涉猎众多领域均有成就,得益于博览群书,精思慎取,借鉴创新。这从他的一些对联中也能看出。郭沫若在重庆曾担任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厅长,后辞职以示对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抗议,当国民党拉拢张肩重继任厅长时,张也愤然离去,深得郭沫若的赞赏。

1939年9月,郭沫若在重庆见到原属下张肩重,挥毫题联一副赠送张,联云:

道义能担肩似铁;精神不动重如山。

上联化用明代嘉靖年间名士杨继盛的名句“铁肩担道义,棘手着文章”之意,称赞张肩重之“肩”是勇担革命道义的铁肩:下联信手拈来杜甫的名句“风雨不动安如山”,活剥为“精神不动重如山”,用来赞扬张肩重的斗争精神。而且,对联里巧妙地嵌进“肩重”二字,是一副嵌名联。

1951年,郭老去朝鲜访问,回国途经沈阳,参观了由张作霖公馆改建的东北图书馆(现为辽宁省图书馆),应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的请求,为图书馆题写一联:

宋人方守株待兔;大道以多歧亡羊。

上联典出《韩非子》中“守株待兔”的寓言,告诫人们要刻苦钻研,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希图走什么捷径:下联典出《列子》中“多歧亡羊”的故事,比喻事理复杂多变,读书应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不可盲目从事。这正是郭老自己读书实践的经验之谈。这副对联至今仍悬挂在辽宁省图书馆。

郭沫若曾为济南大明湖畔辛弃疾纪念祠题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论及辛弃疾词风豪放,“铁板铜琶”信手拈来,而后说明辛弃疾词坛地位“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声韵回环,用词贴切:下联说辛弃疾的爱国之志,选取了1165年他向宋孝宗奏陈的十篇文章《美芹十论》的事件,表达了辛弃疾希望“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的心情。“悲黍”,借《诗经·黍离》之典故,体现了辛弃疾的心绪。作纪念联当深知其人其事,联语方能精当,郭沫若先生此联可称范例。

广州白云山园林管理处曾摘取今人古大存的诗句“天风海水白云间”书于“听涛亭”柱上,作为下联向游客索求上联。1964年7月24日,郭老游此,在闻知此趣事、稍作思索后,即以“旭日朝霞红雨乱”

句配对,并特意把下联中的“间”字改为“闲”字。一字之改把无感情、无色彩的“间”字改为闲静的“闲”字,与上联的“乱”字恰成巧对,同时也更准确地写出了白云的飘漫形态。即:

旭日朝霞细雨乱;天风海水白云闲。

1978年春的一天,湖南汨罗屈子祠修建即将竣工,派人到北京请郭沫若为屈子祠写一副楹联。当时郭沫若已病重卧床不起。他在枕边反复思考,遂将记忆极熟的《离骚》摘句集成一联,请夫人于立群书写。于立群女士写得一手很好的颜体正楷字,她用八分书精写。

此联被铭刻在汨罗屈子祠内最大的正厅两边楹柱上,并以金色镏之,十分醒目。此后不久,1978年6月12日,八十六岁的郭沫若先生逝世了,此联成为郭沫若同志创作的最后一副对联。八个月后,于立群女士也于1979年2月25日追随相伴四十载的夫君而去。联云: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方。

郭沫若的当句对

当句对要求“句中有对,句句为对”,如同殿堂的四根柱子那样对等匀称,故又称“四柱对”。

郭沫若是当代对联大师,也是写当句对的高手。他为四川省的名胜所撰的楹联中,就有多副属于当句对。这种句式颇像“诗经体”,声韵悦耳,节奏明快,给人一种特殊的对称美和古朴典雅的感受。

如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疮痍”,创伤,杜甫有“乾坤含疮痍”诗句。“诗中圣哲”,人称杜甫“以诗证史,以诗补史”,杜诗被誉为“诗史”,杜甫被誉为“诗圣”。此联四句话为四件事,不相连续而实相连续,高度评价了杜甫的一生以及他的诗歌的人民性。

在写作手法上,上联前后两个分句“世上疮痍”与“诗中圣哲”,下联前后两个分句“民间疾苦”与“笔底波澜”,分别均可各自为对,对仗工稳:而且上下联的前半句“世上疮痍”与“民间疾苦”、上下联的后半句“诗中圣哲”与“笔底波澜”也构成了工整的对仗。这样,一副对联又可以分解成四副四言联。此联不仅深得当句对的奥妙,尤其是在四个四言句式的第二个字,分别嵌入方位词“上、中、间、底”为对,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显现了作者高超的功力。

再读郭沫若题江油市李自纪念馆楹联:

酌酒花间磨针石;倚剑天外挂弓桑。

同类推荐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 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希腊,是传说中天神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的故乡,也是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是天地间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故乡,也是军事天才亚历山大的故乡;是绝色美人海伦的故乡,也是千古诗人荷马的故乡;是科学和民主的故乡,也是现代文明的故乡。
热门推荐
  • 最强末世三国系统

    最强末世三国系统

    新书《万界至强宗门》已发布,各位书友可以收藏一下!————————————一觉醒来,末世来临。在一阵诡异的白雾笼罩下,整个世界所有的电子产品和现代武器全部失效,人类重归冷兵器时代。丧尸、变异的动植物,还有突然冒出来的一座座古城。还好,老天并没有让杜云失望,最强三国系统激活,魏、蜀、吴三国兵马和强悍副将皆可被召唤。先登死士,麴义振臂一挥,万千弩箭瞬间笼罩苍穹。魏国虎豹骑,铁马震山河!高顺陷阵营,有我无敌!大戟士、无当飞军、西凉铁骑、关羽、马超、赵云……在这混乱的末世中,杜云势要登上那传说中的天空之座!
  • 装修见闻录

    装修见闻录

    人生自古谁无死,可人生,难道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吗?纷繁复杂的社会已经给出的答案,不是。每个人都在或多或少的追求着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价值,那么,你追求的价值是什么?名利地位?金钱权力?情感爱情?理想梦想?……就让我们跟着设计师简单,去发现你所追求的价值吧,可好?
  • 致闺蜜:陪我走过似水流年的时光

    致闺蜜:陪我走过似水流年的时光

    你的青春,是什么样的?甜的?苦的?辣的?酸的?为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疯过,我们闹过,我们哭过,我们爱过,我们恨过,我们笑过......谢谢你,谢谢你们,陪我走过的青春。
  • 冷月妃颜:家有仙妃初长成

    冷月妃颜:家有仙妃初长成

    (完结)他是人间骁勇邪魅的王爷,她是被贬落凡尘的仙子,命运的绳索拴住了本不相干的两人。由两看生厌到百转千折,最终会梦归何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 太古噬龙诀

    太古噬龙诀

    天生废材,无法修炼,遭受无尽嘲讽,却没想到一切都是父亲的良苦用心。十六年布局,一朝功成,身世神秘少年陆九歌,融一代药尊神魂,获太古噬龙诀,神挡杀神,魔挡弑魔,同风而起,扶摇直上九重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怎么可能可爱呢

    我怎么可能可爱呢

    一次昏迷,清冷出尘惊才艳艳的无双公子变成逛花楼,玩世不恭的纨绔少爷。“我曾经不知我为何要收集这些情报,但现在我知”我要倾尽所有,奉你为王一朝冲破封印,一向爱调戏美人玩世不恭的殿下变成了面无表情,清清冷冷的人。“我可能不如你对我的感情那般,我不懂爱也不会爱,但”我会守护你,护你一生顺遂安康……“我真是太傻,我为何现在才知道。我的一切灾难都因你而起,你说要我如何谅解你!”“白逸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又干我何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房东是二哈

    我的房东是二哈

    她是一只立誓要当天下第一富婆的红狐狸精,有个不识趣的家伙挡了她的路。“当天下第一富婆和当天下第一富豪的老婆有冲突吗?”“你是二哈!”“我所有财产都给你!包括我!”“你是二哈!”“智脑科学无所不能,叫一声老公,送颗星辰给你,包括我!”“你是二哈!”“女人,你会自食恶果的!”N年后!某宝委屈巴巴。“麻麻,大家都说我像粑粑,肿么办?”
  • 烛笼

    烛笼

    世界就像是一个牢笼,一个用来养蛊的器皿,而世间万物皆为笼中之兽,皿中之蛊。只有最强、最毒的一个才能脱离其中。但这样就是真正的自由吗。不,你只不过是跑到另一个更大的牢笼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