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99400000020

第20章 传遍神州新文学

1915年6月中旬,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住在法租界高山路吉谊里21号砖木结构的楼房里,和阔别一年,患肺疾咯血病的妻子高君曼团聚。他一见脸色苍白、消瘦的妻子高君曼,不禁一阵心疼,十分内疚地对妻说道:

“君曼,我东渡日本,辛苦你了!把你劳累成这个样子……”说着,陈独秀有点哽咽起来。

“仲甫,你平安地回来就好。我休息休息,会好的。日后,你不要再离开这个家,好吗?”高君曼强忍着泪说。

“君曼,我回来是要来办个杂志的,不会离开家的。”陈独秀安慰妻子道。

“只要你不离家,你办杂志我支持。”高君曼脸上露出笑容。

6月20日,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设宴,为陈独秀及其同行者易白沙洗尘。相互寒暄一阵之后,陈独秀对汪孟邹说:

“孟邹,我早就想办个杂志,让你亚东图书馆负责印刷和发行。”接着,陈独秀胸有成竹,信心十足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这个杂志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全国思想都会改观。”

“仲甫,你办杂志,我赞成、支持,但亚东图书馆已承担了几家杂志的印刷和发行,无力接受你新办杂志的任务。”汪孟邹为难地对陈独秀说。

“孟邹,上海出版界你熟悉,你务必给我想想办法。”陈独秀急切地对汪孟邹说。

“好,我明天带你到群益书社去看看,能否请他们承担印刷、发行工作。这个书社是陈子沛、陈子寿兄弟俩开的,在上海滩也有一定的声誉。”汪孟邹带着试探口气说。

“好!”陈独秀赞同道。

隔日,汪孟邹伴随陈独秀来到群益书社。汪孟邹开门见山地和陈子沛、陈子寿兄弟俩介绍说:

“这是陈仲甫先生,他办过《安徽俗话报》,现在他想办一个杂志,贵社能否承担印刷和发行工作?”

陈氏兄弟答道:

“凭陈仲甫先生办《安徽俗话报》的名望及其才华,群益书社愿承担陈先生新办刊物印刷和发行工作。”

“感谢贵社支持。”汪孟邹说道。陈独秀听了心中很是高兴,但一言未发。

“不过,每月编辑费和稿费只能定在200元,月出一本,不知陈先生能否同意?”陈氏兄弟敲定说。

陈独秀心中没底,向汪孟邹瞅瞅,见汪孟邹点头赞同,便对陈氏兄弟说:“就定200元,好吧。”

说着,陈独秀向前同陈氏兄弟握手表示感谢。这200元,对刚从日本回来,又无经济来源的陈独秀来说,可算是雪中送炭,不必为一日三餐而操心了。生机断绝的困境暂时可摆脱,可定下心来办杂志。

陈独秀是个快性子、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人。刊物印刷、发行问题落实后,他苦思冥想新办杂志的名称、宗旨、稿源以及刊物的版式、装帧……一定要办成“汝南晨鸡先登坛唤”的全新杂志。

汪孟邹虽然不承担陈独秀办杂志的印刷发行工作,但他仍然十分关心、帮助陈独秀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一天,他来到陈独秀的寓所,只见陈独秀正伏在堆满了书籍、报刊、稿纸的一张长方桌上,聚精会神的为创办杂志撰写文章。陈独秀见汪孟邹来到,忙放下手中的笔,从案旁站了起来,迎上说道:“孟邹,你来得正好,杂志的名称我想好了。”

“好,叫什么名字?”汪孟邹问道。

“我想了好多名了,才把它定为《新青年》,你看如何?”陈独秀带着征询的口气说。

“这名字不错。不知你为何要叫《新青年》呢?”汪孟邹赞同但又不解其义的说道。

“你问得好。我正在写带有发刊词性质的《警告青年》一文,就是说的本杂志名称及其宗旨之所在。下面我给你念上几句,你看行不行?”陈独秀操着浓重的乡音而又兴致勃勃地念道: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好!写得好!热情奔放,富有诗意,具有鼓动性,我还没有读过这样朝气蓬勃的文章,似乎又把我带进那充满活力的青春时代。”汪孟邹热情赞道。

“我要把这个杂志的立足点放在青年身上,要成为青年的导师,为青年传播福音,把思想革命寄于青年身上。我想要不了多久,人们的思想就要大改观。”陈独秀满怀信心地说。

“仲甫,难怪行严说你是‘汝南晨鸡先登坛唤’!”汪孟邹从内心钦佩陈独秀的政治远见和聪慧过人的才能。说话间,汪孟邹转身要走,陈独秀问道:“孟邹,你怎么急着走?再叙叙嘛。”

“我赶快到群益书社去一下,把杂志名称告诉陈氏兄弟,他们已催问过几次了。”汪孟邹边说边转身,走了出去。

陈独秀经过一个夏季的辛勤耕耘,在群益书社全力支持下,第一期终于问世了。这时陈独秀捧着散发浓郁油墨味的《新青年》,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新青年》的创刊,犹如在黑暗中闪出的一道曙光;又犹如于无声处听到的一声惊雷,惊醒了沉睡着的古老中国。它一开始,就高举科学和民主的两面大旗,向当时复古尊孔的反动思潮进行了勇敢的斗争,要用民主和科学来“迭荡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从而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一问世,便风行全国,所到之处莫不激起思想革命的火花。陈独秀的名字传遍神州处处。《新青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指引着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它培育了整整的一代青年。

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他曾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读报纸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新青年》如一声惊雷,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陈独秀则是领导这一运动的核心人物。

陈独秀首先倡导的是民主思想,他把欧美的民主立宪政体作为理想的政治制度,认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要达到此目的,首先,人必须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陈独秀认为所谓独立自主的人格就是人的解放,就是脱离夫奴隶之绊。是非荣辱、善恶行为,以自身为本位,诉诸自身的意志而论以功过,不听命于他人。“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有固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热烈呼唤着人的解放,“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要使国民真正建立自主意识,必须对压抑、束缚自主意识的封建思想进行彻底否定,因为封建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把人变成听话的工具。陈独秀说: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礼俗都是残民害理的妖言,尤其是儒家三纲之说,把人们束缚在罗网之中而不自知,“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位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考、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陈独秀还大声疾呼青年男女们,应努力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完成自我。国民要自觉地居于国家主人之地位,自己建设政府,自己议定法律,不要对伟人抱任何幻想。

陈独秀倡导的独立人格精神及国民政治思想,在五四时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它启蒙了一大批青年,使他们在五四运动中,走上街头,高呼“民主”、“自由”的口号,昭示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举起的另一面大旗是科学。科学在五四时期被理解为一种思想方法。陈独秀说科学就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概念,综合客观的现象,诉之主观的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一致。陈独秀吸收关于人类思想进化的第一阶段是宗教迷信时代,第二阶段是玄学幻想时代,第三阶段是科学实证时代。

陈独秀成功地创办《新青年》杂志,无不渗透着莫逆之交汪孟邹的心血。《新青年》创刊号一问世,汪孟邹便把他在美国留学的小同乡胡适介绍给陈独秀:“仲甫,我有一位正在美国留学的小同乡,天资聪慧过人,好学勤奋,思想活跃,颇有才华,论文小说俱佳。”

“噢!孟邹,你说的小同乡,是不是叫胡适?”陈独秀听了汪孟邹的话,忽然想起来说。

“仲甫,你怎么知道的?”汪孟邹反问道。

“我在日本帮助行严办《甲寅》杂志时,他曾投过稿,但稿件遗失,后来刊登了他给行严的信。信中提出对中外文明如何结合的主张,认为输入之文明,需要经本国人士之锻炼也。想不到此君亦是你的同乡。”

接着汪孟邹向陈独秀介绍了胡适的情况。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5岁丧父,由寡母抚育,入学家乡蒙馆。14岁到上海就学,入中国公学,加入竞业学会,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参与发行白话《竞业旬报》。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生赴美,曾入康乃尔大学学习农科,后又转入文量学院,学哲学历史。1915年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从杜威学哲学。

陈独秀听着,饶有风趣地说道:“想不到你的小同乡,竟同我一样,从小就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由慈母抚育,真是天下同命人啊!”说得汪孟邹也笑了起来。

汪孟邹接着说:“我这个同乡虽身在异国,但他十分关心中国文学改革事业,他在赠友人梅光迪一首诗中就表达了这种心情。”

“什么诗?快念给我听听。”陈独秀高兴地问道。

“好,我念给你听。‘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暂不客坐观。且复号召二三子,革命军前仗马行。鞭笞驱除一车鬼,再拜迎入新世纪。’”

“好诗。胡君与本人远隔重洋,虽不相识,但对中国文学改革之见,都与本人不谋而合。”陈独秀如同觅得知音,兴致勃勃地说。陈独秀顺手找出几本《新青年》,又说道:“孟邹,你把这几本《新青年》寄给他,并写信代我向他约稿,言词写得恳切些。”

“好,我一定写。”汪孟邹答道。

陈独秀在恳切期盼中,终于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胡适来信:

“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西欧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

这样,陈独秀和胡适虽然远隔重洋,一个在东半球,一个在西半球,但文学改革的事业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了。

1916年10月1日,陈独秀第一次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二号上发表胡适几个月前给他的来信:

“年来思虑观念所得,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陈套语,三曰不讲对仗,四曰不讲欲字欲语,五曰须讲文法结构,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六曰不作无病呻吟,七曰不慕仿古人,八曰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胡适在信中,对陈独秀还热情赞道:

“洞悉世界文学之趋势,又有文学改革之宏愿,故敢贡其一得之急。”

比胡适长12岁的陈独秀,对第一次发表胡适的来信颇感得意。10月5日,他给胡适复信中说,对他提出的文学革命八事,除五、八两项不甚理解外,“无不合十赞叹”。同时,他在信中明确表示:

“文学改革,为吾国目前切要之事,此非戏言,更非空言……吾国无写实诗文以为模范,评西文又不能直接唤起国人写实主义之观念,此事务望足下赐以所作写实文字,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寄登下期《青年》。”

大洋彼岸的胡适接到陈独秀的信后,心情十分激动,没想到“八不”竟得陈君如此的赞赏,而又盼他“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经过再三思索,胡适用较温和谦虚的笔调,对“八事”略作修改和阐述,命题为《文学改良刍议》,寄给陈独秀。

陈独秀接到胡适的《刍议》一文,犹如久旱得雨,颇觉作者眼光敏锐,很快发表于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五号,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紧接着,陈独秀于2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六号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说》一文,吹响了向封建文学进攻的号角。他在文中大声疾呼道:

“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大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

陈独秀在文中美誉胡适为文学革命的急先锋,不言而喻,陈独秀即文学革命的主将。

从此,胡适之名风靡中国文坛,后与陈独秀共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时,两人也结下终生友谊。

在陈独秀的推动下,中国新文学诞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们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大事业。鲁迅说,陈独秀先生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胡适说,如没有陈独秀先生不容匡正的坚决态度,就不会有文学革命。可见,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的主将地位。

陈独秀连放重炮,发起呼唤新世界的阵阵轰响。以其新颖的思想,饱满的热情和才华横溢的文章赢得了青年的尊敬与喝彩。

在陈独秀与他主编的《新青年》启发下,中国青年冲破封建枷锁的束缚,脱颖而出。五四时期,许多青年在毫无依托的情况下,毅然走出家门,到外面的大世界探求新知。

同类推荐
  • 开天智圣

    开天智圣

    盘古逝,天地殇;人间乱,民心丧;星魔犯,山河颤。诸葛再生,备战星魔;整饬天地,重塑人间。风雷引造化,洪炉化新身;智领洪荒五域,武开人世星天!
  • 罗马帝国下的角斗士

    罗马帝国下的角斗士

    公元前73年,古罗马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角斗士起义敲醒了罗马贵族陈腐糜烂的生活。以斯巴达克斯为首的角斗士们为争取自由和尊严,奋起反抗罗马人的暴政,他们英勇顽强地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胜,重创罗马军队.当战斗的号角如惊雷般响起,义军的刀剑已猛然出鞘,斩断敌人的头颅。断烈的旗帜斜插在血与沙般的古战场,胜利的义军战士踩在罗马战士的红色战袍上,山呼万岁!斯巴达克斯,神王的儿子。远去的鼓角争鸣,依然高奏英雄的悲歌。硝烟弥漫的历史,掺杂血泪与沧桑化为永恒。战场!见证着毁灭与新生!我们的目的十分简单,用手中的刀剑夺回本属于我们并渴望已久的自由!——————伟大的奴隶起义军领导人-斯巴达克斯!
  • 水浒之晋宋风云

    水浒之晋宋风云

    雄起大宋,北聚豪杰,西伐西夏,北阻金国,南平大宋,东进河北,创不世之功!
  • 博物馆奇幻夜

    博物馆奇幻夜

    主人公钱龙找工作处处碰壁,最后在博物馆做了夜班保安,谁知博物馆的这些文物都带有最后主人的……第一夜就给主人公一个大大的“惊喜”。。。。。。。。
  • 我绝不当皇帝

    我绝不当皇帝

    我,余志乾就算穷死,饿死,被贬为庶民,我也绝不当皇帝!艾玛,真香啊!
热门推荐
  • 汉室可兴矣

    汉室可兴矣

    黄巾之乱,让风雨摇曳的大汉朝廷每况愈下,各方势力的野心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膨胀,也促使着一切愈发混乱。若是让赵云当真有演义所讲的那般武艺出众,恰巧又多了许多智谋呢?由此而已,白龙出世,素袍银枪,却叫天意改,却让汉室兴。“子龙有七分勇猛可比秦将章邯,亦有三分智,可将其勇驱之。”——刘备
  • 新闻与传播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闻与传播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以互联网为依托,各种新兴的媒介形式以种类繁多的样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对于媒介的感知,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针对这种情况,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介,或者加强自身的塑造,或者适应新的情境的变化,总之媒介的样态以融合或者求新求变的形式也进行了诸多的改造。媒介从此步入后媒介时代。所谓后媒介时代,就是指在网络等的影响之下,各种媒介形式适应新的情境变化而在技术、内容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而重新建构的媒介世界,它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时代而言,是新兴的媒介时代。
  • 少女的超神老爸

    少女的超神老爸

    阿莫在意外中吞食即将认养的女儿礼物后,结果发现是一个黑龙珠子,昏迷后就发现自己来到了异世界,在这里阿莫觉得自己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但其中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收养的女儿一个个卷入奇怪的事情中,就连自己同样也是,对于自己宠溺的女儿,阿莫不断的闯入各个事件当中,只为自己内心的一个信念。
  • 婚色倾城

    婚色倾城

    这是一个大龄剩女的相亲血泪史----她说:我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这是一个情伤美女的婚姻契约史----她说:你需要一个妻子,我需要一个丈夫,你看,我们的需求是如此的一致!这是一个男人用爱情、用身体征服女人的狗血故事----她说:一周一次,算我尽义务!他说:一日两次,算我给你的福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林新秩序

    武林新秩序

    静世习武,乱世救苍生,理想不仅是想象,也会最终成为现实。
  • 若君忆及当年雪

    若君忆及当年雪

    “那是,什么?”她的眼望着那闪闪发光、不断飞舞的精灵,傻傻的问。她的冰冷,不知道躲在哪去了,“那是萤火虫哦,只有夏天才能看到哦。”她静静地看着她,雪狼与银鹰静静地趴在一旁,看着精灵乱舞......
  • 明月寄清风

    明月寄清风

    人妖殊途,且看狼妖峰聪如何追寻他的三世恋人。
  • 小偷不是贼

    小偷不是贼

    起点四组A签作品,质量绝对有保障,放心阅读,有事没事来点推荐,点击过的记得收藏,拜谢啦~~………………菜鸟毛斌进入游戏,摸爬滚打,无耻流氓,他始终坚信某个好男人的一句话,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痛不痛?痛!爽不爽?爽!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故事!!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一爱池城

    一爱池城

    还没有想好简介内容,先放一句话填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