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99400000027

第27章 慈母严父育润之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风光秀丽的湖南韶山冲。毛泽东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唐家圪的外婆家渡过的。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全家大小20余口人,生活也比较富裕。在一大群孙男孙女中,多了个“根基不稳”的小外孙,外婆自然是对他格外宠爱。毛泽东在这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群体生活,同表兄弟姐妹们一块嬉戏,一道去放牛、打猪草等。从6岁开始,他就来到田里帮助劳动。

1902年,毛泽东9岁了,父亲把他从唐家圪接回来,送到离家不到200米的南岸私塾读书,受启蒙教育。塾师邹春培,50多岁。刚入私塾那天,塾师把毛泽东引到私塾东墙下放神龛的地方,说:“这是孔夫子的神位,从今天起,你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对神龛作揖,以后,你就会文思发达,连中三元。”毛泽东马上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邹先生见状,高兴地对毛顺生说,令郎有朝一日,定会名登高科,光宗耀祖。毛顺生则有自己的打算:种田人家的子弟,不希罕功名利禄,只要算得几笔数,记得几笔帐,写得几句来往信札,就要得了。很明显,毛顺生是想要把儿子培养成为能够继承家业的人。

毛泽东在读书上不用父亲操心,但是他常常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却使父亲大伤脑筋。有一个炎热的中午,塾师邹春培外出,让塾生们在课堂上温习功课。书读完后,毛泽东就提议大家去池塘游泳。塾师回来见学生们赤身露体游泳,以为不雅,便要在课堂上惩戒他们。毛泽东拿来《论语》,引用上面的话说,孔夫子是赞成到河里洗冷水澡的。老先生听了,感到下不了台,气得来到上屋场,向毛泽东的父亲告状。毛家的家教历来很严,父亲听说儿子带头闹学,同先生顶嘴,格外恼火。他立刻跑到南岸私塾,见到儿子就打。毛泽东急忙躲避,夺路而逃。毛泽东心里明白,这时候回到家,肯定要挨一顿死打,恐怕连母亲也劝解不住,所以,他决定暂不回家,去县城。这时的毛泽东还不到10岁,他在山里转了3天,也没走出韶山冲,实际只离家8里远。父亲托人四处寻找,才在山里把他找回来。后来毛泽东回忆这件事说:“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毛泽东反对父亲的刻薄、自私和专横,一有争端,总是公开辩驳。比如,父亲常无理地责骂他“不孝”和“懒惰”,他则常常据理反驳。他引用经书上的话说,“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年纪大的人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等我到了你那年纪,会比你勤快得多。

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父子俩又吵了起来,父亲骂他懒而无用。毛泽东被激怒了,离家而走。母亲追来劝他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令他回去。这时,他就跑到一个池塘边,恫吓父亲:“如果你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和解,各自提出了“条件”。父亲坚持要他磕头认错,他则表示,如果答应不再打他,可以跪一条腿磕头。这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毛泽东从这件事认识到,在压力面前决不能示弱,要公开反抗。

与毛顺生迥然不同,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则是一个性情温和、仁慈善良、乐于助人的妇女。

七妹信佛,博爱纯朴,极富同情心,随时都愿意接济别人。灾荒年月,她常常背着丈夫,送米给讨饭的穷人。毛顺生要买堂弟菊生的田,七妹同情菊生的苦楚,反对丈夫这样做。到年关时,她又瞒着毛顺生,给菊生家送去白米、腊肉。1904年,毛泽东在关公桥私塾读书时自带午餐。有一次,毛泽东得知一个家庭贫苦的同学没有带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了一部分给他。回家后,毛泽东把情况告诉了母亲,得到了母亲的赞扬。从此,七妹每天就给儿子多带些饭菜。在韶山冲,长时间里流传着文七妹乐善好施、周济穷人的故事。

毛泽东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性格迥异的家庭中。父亲暴躁、专制而又自私,母亲温和、善良而又无私。这样一个在思想性格上似乎冰炭不可相容的家庭,却从正反两个方面锻造了少年毛泽东的品格。

1904年秋,毛泽东转学到关公桥私塾,塾师毛咏生。1905年春,又就读于桥头湾、钟家湾私塾,塾师周少希。1906年秋,又到井里湾私塾就读,塾师毛字唐。在井里湾私塾,毛泽东继续读四书五经,并开始练习书法。毛泽东在这里读的是《公羊春秋》、《左传》等经史书籍,但是他不喜欢读这些书,而是喜欢读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他曾背着老师读过《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

1907年至1908年,毛泽东停学在家务农,白天同成年人一样在田间劳动,学会了扶犁、掌粑、扬谷、下种等农活,晚上则替父亲记帐。但是,毛泽东的兴趣并不在这里。晚上他很快地记完帐后,就躲进自己的卧室,点起桐油灯,读起书来。父母住在隔壁,总是催他早点睡,第二天早上好做工去。毛泽东听到催促声,便用布遮住灯光,继续看着,并且常常读到深夜。精明的父亲很快就看出了他的把戏,反对道:“你这样一夜熬掉了多少桐油,一个月下来就是几百文钱,这样下去,还了得?”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小说里有一点很特别,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毛泽东对此困惑不解,询问了许多人也都回答不出来。后来,他分析了小说的内容,发现它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

他读完在韶山所能借到的书,还跑到表兄文运昌那里借了一些书来读。其中有一本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这是毛泽东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作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书中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这一时期,他还读了另一位改良主义者冯桂芬著的《校分邠庐抗议》,此书对外国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表示了不满,并提出了一些富国强兵的主张。这些书,开阔了毛泽东的视野,激起了他要渐复学业的愿望。但是,父亲对儿子读这类书和小说是不赞成的,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他要儿子读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有一次因为山林纠纷,他与人打了一场官司,对方本来是没有理由的,但由于人家知书识墨,在大堂上引经据典,把无理说成了有理,而他自己则有理说不清,一片山地就这样被人家占了去。因此,父亲希望儿子能熟读经书,以后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后来,毛泽东继续求学能够得到父亲的同意和支持,这也是一个原因。

1909年秋,毛泽东复学,就读于韶山乌龟井私塾,塾师毛岱钟,毕业于法政学堂,以讼笔著称于韶山一带。1910年春,毛泽东又来到韶山东茅塘毛麓钟家里读书,毛麓钟是韶山冲唯一的秀才,曾在蔡锷部下供过职。在这里,毛泽东选读了《纲鉴类纂》、《史记》、《日知录》等书籍,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

一些进步书籍和外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对刚步入青年的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开始有了一些政治意识,特别是他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这本小册子开头一句是:“呜呼,中国其将亡矣!”书中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主权丧失。这使毛泽东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就在这时,父亲为了使儿子走上一条兴业传家之路,决定要送毛泽东去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毛泽东对父亲的决定起初也没有反对,觉得当学徒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当他听说湘乡有个非常新式的学堂后,就决心不顾父亲的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他同母亲商定,邀请了舅舅、表兄和同族长老及老师来家相劝,有的告诉父亲,去那里学习,可以增加赚钱的本领。父亲终于改变了主意。

同类推荐
  • 雄起中亚

    雄起中亚

    公元1204年,中华大地,宋,金,西夏并起。蒙古草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逐渐统一漠北草原。在此之际,特警李承绩,偶然被神秘佛像带回这混乱时代。更悲催的是,他穿越的地方还是进入灭国倒计时的西辽。到底是静静等待历史的丧钟,甘为蒙古人的奴隶。还是奋起反抗,建立自己的王朝。全看家与国、生与死、天下苍生与个人私利间,李承绩的抉择了……
  • 帝国猛虎

    帝国猛虎

    女皇刚刚登基,面对满朝文武的臭老爷们,她正想着再杀一轮清净清净时,一名青年如同幼虎闯进了京城。女皇乐了:好猛的虎啊,正好咬死这满朝豺狼!青年没想成为猛虎,他觉得自己是猛人!-------还有谁能穿越未来又被雷劈回去!这不是猛人是什么!(已经签约!请放心收藏!)
  •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

    辛亥年到来的时候,没有迹象表明,这将是这个铁血帝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从隆裕皇太后万寿圣节(正月初十)的歌舞升平开始的,而在这一年行将结束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却颁布了一纸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政权就此曲终人散。历史的急转直下,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革命领袖)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著名学者祝勇以非虚构笔法带领我们重返皇朝的最后一年,重返这一年的故宫。
  • 穿越唐朝之我只是个小人物

    穿越唐朝之我只是个小人物

    一个普通的生日小愿望竟成真了,穿越大唐盛世,求生赚钱赚名气,怼天怼地对皇帝,广告公司开遍大唐盛地!
  • 武灵战国

    武灵战国

    “我想要保护的不是你,而是我的心。”“主人,我们在地狱时是您拉我们上来,那么我们就会再愿意为主人去下地狱。”“我愿成为主人的枪尖,剑刃,即便是折断也要咬下敌人一块肉。”“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能为你带来好处的是好人。损害你利益的就是坏人。”“这世上本不应该有奴隶!!!”本书以战国历史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为基础,加入了玄幻,武侠,穿越等元素。描写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热门推荐
  • 从前有座城叫空城

    从前有座城叫空城

    生而孤独,不知缘由。起起落落,归于尘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唐朝那层窗户纸

    唐朝那层窗户纸

    这本书是以女性为“点”、以大唐皇族家庭伦理关系为“线”、以大唐背面风景为“面”的历史类通俗作品。人们忽视了大唐的瑕疵。本书以大唐较为开放的男女关系和相对混乱的家族伦理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高阳公主、武则天、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张良娣、杨贵妃等人物,揭示大唐背后的风景。
  • 一只平凡的狐狸

    一只平凡的狐狸

    重生为狐,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主角光环。没有主角光环就算了,居然连金手指都没有。修炼没有一日千里,更没有系统辅助。怎么会这样?这套路不对啊!修仙只能靠自己摸索,成仙路上历经百灾,耗时千年。这个故事很琐碎平淡,没有太过的高潮迭起。
  • 魔灵册

    魔灵册

    一代的消失,一代的产生,收集满魔册又是为了什么,一切的经历是命中注定还是他人安排,一步步,命运将揭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是老舍的代表作和当代真正伟大的文学巨著。老舍为旗人,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因此得名。《正红旗下》以清末北京社会为背景,老舍从出生写起,当时正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小说中一个个小人物栩栩如生:老实巴交的父亲、善良正直的王掌柜、尖酸刻薄的姑母、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他们在动荡历史洪流中都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 踏遍天地为寻你

    踏遍天地为寻你

    我去走你走过的路,只为寻找你的足迹...
  • 废物七小姐,凤傲乱世

    废物七小姐,凤傲乱世

    她是二十二世纪的杀手女王凰倾凤,医毒双圣,记忆超群,容貌绝美。再一看,她已是北凤国凰族的废物七小姐。白痴?废材?笑话!若五系全修、八种元素是废物,那这天下人又有谁是天才!当冷漠的眸子再次睁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她势必要铲除一切敌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佛挡杀佛神挡弑神,她发誓要在这三界之中打下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他是那个传说中的奇才,三岁修炼,十岁大玄师,乃皇上最宠爱的皇子。冷酷无情,邪魅妖孽,强势霸道,杀人遁于无形。他抬手间便可让天下人灰飞烟灭;可为何对她温柔相待,捧在手心里?"问世间谁与我争锋?唯我傲视群雄!”且看她与他携手共赴,傲乱世!
  • 续封神

    续封神

    《续封神》收录王春瑜先生的杂文随笔160篇,共分“牛屋锻剑”“反贪诗话”“文海一粟”“诗·画配”四辑。书中文章包括:以牛魔王为戒、杞人忧口、错觉的悲哀、重读救荒史、以今铸古何时休等。所收文章大致是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总体呈现了作者的史学思想和杂文风格,其中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