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75700000045

第45章 刻苦钻研的李善兰

升高必自下,陡遐必自迩。

——《尚书·太甲下》

李善兰(1811-1882),浙江海宁人。他是杰出的数学家,我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先驱。青年时代,经过刻苦钻研,在数学的许多方面,取得了独创性成就;1852年到上海参加西方数学、天文学著作的翻译工作,先后译出80多卷,成为向西方科学学习的先行者;1868年后到北京担任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为培养科学人才竭尽全力,是深受人们尊敬的教育家。

李善兰10岁通《九章》。10岁,在人的一生中是刚刚步入寻求知识的时候。大多数人在少年时代只能掌握最基本的浅显易懂的知识,不可能涉足专门的深奥的知识。只有个别人例外,他们在少年时代就显露了超群的智慧和才能,独立完成成年人也不容易完成的事情。李善兰10岁学通《九章》就是一个例子。

《九章》是《九章算术》的简称,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从先秦到东汉初年的数学成就。由于书中收入的246个问题分成九章,所以书名叫《九章算术》。

有一天,李善兰偶然在父亲的书架上发现了《九章算术》,便拿起来看。

一边看,一边还动手算。他觉得书中的问题很有趣,一看就舍不得放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对此,母亲很有意见。她对丈夫说:“最近,善兰看了你书架上的一本书就入迷了,满地是废纸,饭也不好好吃,深更半夜,一个人还在画呀,写呀,不知他在忙些什么?你要管管他,不然会出毛病的。”

李善兰的父亲说:“你又说外行话了。善兰看的是一本算术书,他每天在演算书上的题目,等他把书上的200多个题目做完,这本书也就学通了。”

“没有老师教,他一个人能学通吗?”

“能!书就是老师。书上讲了很多的计算方法,看他那副认真的样子,估计要不了很长时间,就能学通这本书。”

“他学这本书,有什么用处呀?”

“用处可大啦!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离不开算术。丈量田亩,征收赋税,建筑施工,天文历法,哪一样能离开算术?”

果然,仅仅一两年的工夫,李善兰就把《九章算术》学通了,从此以后,他对算术的兴趣更浓了。15岁那年,他又认真学习《几何原本》,以后又学习了《测圆海镜》、《勾股割圆记》等古代数学名著。在这个基础上,他不断努力开拓前进,终于成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

李善兰30岁的时候,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英法殖民主义者发动了鸦片战争,疯狂侵略我国。1842年5月18日,英国侵略军攻占江、浙两省海防重镇乍浦。由于乍浦距李善兰的家乡海宁不到100里,所以,英国侵略军的种种暴行以及清朝投降派人物的不抵抗行为,很快传到李善兰耳中。

有一天,李善兰的一个朋友来访,他是乍浦人。两人刚落座,那位朋友就说:“英国侵略军太可恶了!他们攻占乍浦以后,兽性大发,四处放火,奸淫抢劫,无恶不作。道路上堆满尸体,河里满是浮尸。”

“我们的军队呢?军队为什么不抵抗?”

“善兰兄,你不知道呀!我们的士兵是勇敢的,曾经跟敌人拼死搏斗过,几次打退了敌人。可后来从上头传下命令,硬要士兵撤退。加上少数将领带头逃跑,才使得我军溃败,人民遭殃。”

“将领带头逃跑,太可恨了!”

“听说英国侵略军入侵乍浦的那一天,有一个都统闻讯逃跑,士兵溃散。可他的女儿有大志,不跟父亲当逃兵,坚守家中。当敌人冲进家门以后,她就投井自尽了。真了不起!”

“应该为这个烈女树碑立传!我们的将领如果都这样有骨气,英国侵略军就占领不了我们的一寸土地。如果都像林则徐那样就好了。可惜他被投降派诬告下了台。看来,投降派、汉奸、逃兵,这三个东西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李善兰到乍浦,又亲眼看到了侵略者的暴行,心里很不平静。他写了《乍浦行》、《汉奸谣》、《刘烈女诗》等诗篇,抒发了他的情怀,同时鞭挞了投降派。

外国列强对我国的侵略,使李善兰愤慨万分。他想,中国要想不受人欺侮,就要发展科学技术,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这样,国家才会富强,才有力量保家卫国。李善兰在“科学救国”的思想影响下,来到上海,寻求救国的良方妙药。

在上海,有一个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是汉学家,读了许多中文书籍,精通天文、数学,会说流利的中国话。当他读了李善兰的《对数探源》以后,非常钦佩,希望能和李善兰交朋友。后来经过朋友介绍,他们终于见了面。

两个人一见如故,说话很投机。交谈中,李善兰提到了他的夙愿,说:“我15岁时,曾经读过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6卷,觉得这部书很好,很有用。可惜没有译完。我想,后9卷一定更深奥,想研究它,可没有书。”

伟烈亚力说:“你对《几何原本》这么感兴趣,那太好了。我有这本书的后九卷,你可以把它译成中文,使它成为一部完整的中文译本。”

“先生,我不懂英文,翻译不了啊!”

“那好办,我和你合作,就像当年利玛窦和徐光启合作那样。”

“太好了!没想到渴望20多年,间断200多年的书,今天居然由我们两个完成。这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善兰先生,翻译这本书的困难还是很多的。现在各国的通俗译本,多数把难译的第七、八、九、十这四卷删掉,尤其是第十卷,比较深奥。我们要全部翻译,工作是很辛苦的。”

“工作辛苦一点没关系,就怕翻译不准确。我们多讨论,争取把它翻译好。”

从此,李善兰每天到伟烈亚力那里翻译《几何原本》。他那种细致的工作作风,得到伟烈亚力的赞扬。李善兰常常为了一句话或一个名词,苦苦思索好几天,才找到准确表达原意的词句。

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全部译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中国有了完整的译本。伟烈亚力对此很满意,高兴地说:“西欧各国以后要想得到《几何原本》的善本,必须到中国来找!”

后来,李善兰还和一些英国科学家合译了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的许多著作。他的译文内容准确,用词简练,有很多专用名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像“细胞”、“子房”、“胚胎”等等。他不愧是沟通中西科学的先行者。

大约是在1858年夏天,有两个青年人徐寿和华蘅芳结伴来到上海,想在上海买一些科学书籍,作为自学参考或作教材。可他们走遍了上海的大小书店,也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书籍。这使他们很失望。

“徐寿兄,下一步怎么办呢?难道我们就这样空手回家吗?”华蘅芳很不高兴地说。

“先不忙回家,再想想办法。”徐寿说:“听说浙江海宁的数学大师李善兰在上海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我们去找他帮帮忙,准有收获。”

“是个好主意。不过,他住在哪儿呀?”

徐寿分析说:“他跟伟烈亚力合作搞翻译,地点在墨海书馆。我们明天就到那里去找他。”

第二天,他们果然在墨海书馆找到了李善兰。李善兰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徐寿赶紧说明了来意。李善兰听了,很高兴地说:“你们有志于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很好。中国应该有更多的青年人学习自然科学,国家才有希望。听说华蘅芳你在数学上很有成绩,希望你继续努力。我这里有几本西方数学书籍,已经译成中文了,你拿回去学习学习。”

李善兰递给华蘅芳几本书,又拿出一本书对徐寿说:“徐寿你对化学、物理有一定的研究,我这里有一本《博物新编》,专门介绍西方的天文、地质、物理、化学,是一本很好的自学教材。书中不仅讲理论,还有实验,你回去以后,边学边做实验,这样进步更快。”

“李先生,做实验的仪器上海有卖的吗?”

“有一点,少得可怜。你们回去要想办法自己制造,或者找找代用品。因为用的人不多,制造仪器的人赚不了钱,所以仪器品种很少。”

“李先生,您除了翻译数学书以外,还翻译什么书呢?”

“还翻译了《重学》、《谈天》、《植物学》。这些书出版以后,我寄给你们,供你们参考。”

“谢谢李先生!”

李善兰57岁那年,经著名洋务派官员郭嵩焘推荐,进入北京担任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同文馆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学馆。从此,他十三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教学上。他可以说是近代第一个数学教授,培养了很多弟子。有许多人成了有成就的专家。

李善兰晚年,身体过于发胖,心力日衰,常常步履艰难,需要有人搀扶。可他不顾病痛,仍然坚持上课,撰写著作。

有一天,李善兰在熊方伯等三名同学的搀扶下走上讲台,用嘶哑的声音讲课。上数学课光讲不行,必须边讲边画图。当他想站起来,转过身去画图时,腿脚已经不听使唤了,跌倒在讲台上。同学们赶紧把他扶起来,纷纷询问:“李老师,伤了没有?”

“不碍事。大家坐好,我继续讲。”

“先生,您身体不好,先休息一会吧!”

“不碍事。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

熊方伯说:“先生,您需要画什么图,我替您画。”

“那好,”李善兰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你暂时替我画几个吧。”

事后,李善兰想,绝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事而影响同学的学习,必须想一个办法,解决我自己不能画图的问题。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好办法。他用几张大纸,把讲课时需要画的图全部事先画好,讲课前叫同学挂上。同学们见了,深受感动。

临去世前,李善兰的身体很弱,已经不能上课了,他就在家里写书。1882年夏天,几个学生去家里看望他。他正坐在床上,一边擦汗,一边写《级数勾股》。同学们劝他:“李老师,天这么热,你就休息休息吧,不要苦干了。”

李善兰说:“我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抢时间,要在短时间内把我已经想好的东西写完。不然,装在脑瓜里的东西被埋到地下,怪可惜的。”

同学们听他这么说,都哭了。

“你们不要难过,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我早想好了,临死前,把想干的事都干完,这样就能无牵挂地离去了。”

1882年12月9日,李善兰去世了。他在数学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使他成为公认的近代最杰出的数学家。这些成就包括:独创了“尖锥术”,建立了“对数论”,提出了有名的“李善兰恒等式”等。他的成就得到了当时中外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作为一个中国人,李善兰在传统的中国不喜诗书而喜算学,其天赋、兴趣自与常人不同,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以诗礼传家的国度,钻研数学尤为不易。对《几何原本》的翻译,更是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勤奋之外要更加坚忍的毅力。但愿末学后进能以他为榜样,为学勤奋,开创新的天地。

同类推荐
  • 有效沟通艺术

    有效沟通艺术

    本书从沟通中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媒介艺术等角度进行阐述,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
  • 乘着气球去跨栏:大学生活的8定理

    乘着气球去跨栏:大学生活的8定理

    在我国古代,寒门学子十年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而出将入相,因此便有了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超脱与豪迈。
  • 瞬间读懂身体语言

    瞬间读懂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会说话的,而且比口头表达更有效。这些不经意间所做的肢体动作蕴涵着大量的潜在信息。身体语言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它最不具欺骗性,因此常常会出卖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读懂身体语言,你就能轻松自如地破解那些意在言外的信息,从而读懂男人、看清女人,领悟他人微妙的感情,随心所欲地掌控局面。《瞬间读懂身体语言》带你走进男人和女人潜意识的深处,剖析男人和女人最神秘的身体信号,《瞬间读懂身体语言》详细地解读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所蕴涵的不同意义,帮你识人、观相、查心,更能使你透彻地认识自我,戒除那些不招人喜欢的动作或表情,使你的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沈从文先生最新作品集。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作家,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想家,沈从文在他一生的追求和探索中,对人生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观点。
  • 做人要放下架子

    做人要放下架子

    从一定意义上讲,放下“架子”,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就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一个人真正放下了“架子”,就会真正正视现实,在人生道路上就能多几分清醒,就能给自己带来缘分、带来机遇、带来幸福!放下“架子”即智慧,放下“架子”即欢乐,放下“架子”即财富。欧阳吉强所著的《做人要放下架子》以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么请放下“架子”!
热门推荐
  • 单细胞启示

    单细胞启示

    在一次对“歼-41”战斗机驾驶资格的竞争中,主人公大脚结识了针尖、意儿哥、小鸡等人,探听到了关于此次竞争与一次秘密宇宙任务有关,他们又误入了“时间奇点”,了解到了人类发展进化的秘密。从此兄弟几人开启拯救人类的星空征程......
  • 盖世青帝

    盖世青帝

    天界至尊青帝,被兄弟所害,一代传奇,就此陨落。百年之后,他重生在一个孱弱的少年身上,自此,开启了一段与当世天骄,万域群雄的争锋之路。“诸天万域,谁主乾坤,唯我青帝盖世不朽,万古独尊!”
  • 遥遥相望

    遥遥相望

    有些人早已在不经意间入骨入心,当你五脏都在念着一个人时。爱从何而起,情为何而灭。
  • 重生之商女逆袭之路

    重生之商女逆袭之路

    苏雨儿前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白甜,爱上渣男,却发现渣男和自己的妹妹搞在了一起,可惜现在醒悟已经为时已晚,重生之后获得异能,斗白莲,虐渣男,把自己的事业经营的风生水起,却不想引起了某国际总裁陆逸轩的注意……
  • 柳絮纷飞的季节

    柳絮纷飞的季节

    因为一个人,思念一座城,可那座城里的他?她以为他是她的今生,没有想到,却是五百年的轮回。熟话说“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然而他却是她的修得今生的一个擦肩而过,可她不舍得放开……。
  • 重生之无极剑神

    重生之无极剑神

    花落三月,天地何忧?北风相识,苍穹尽破!无上强者为伊人自焚修为,六界强者群起而攻。与世同归于尽!
  • 那年一叶知秋

    那年一叶知秋

    自幼习武的叶秋未在十二岁时,上山采药意外搭救了白氏药业的少东家白言一。十年后,白家前来提亲,误将叶夏末视为当年的救命恩人,欲将她娶入白家。一次意外上山,白言一遇见采药的叶秋未,才恍然大悟,她才是当年救自己的那个女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左耳终结

    左耳终结

    小耳朵和张漾历经波折终于走在一起。而另一边,许弋在蒋皎的社交圈中认识了最终使他为爱走向死亡的夏米米,相知相恋。夏米米从高架上摔死令许弋无法接受,他带着炸药找到了蒋皎,要她偿命,却不料碰到了在蒋皎酒吧任职准备去上海看小耳朵的张漾。酒吧爆炸后,夏米米的姐姐夏吉吉救了故人张漾,张漾失去了记忆与左耳的听力,吉吉下定决心,为了张漾拨出打给小耳朵的电话……
  •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重建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重建

    本书以翻译研究中的认知语境理论为主要框架,在欧美和中国司法制度及法律语言中搜集体现独特法律文化背景特色的语料并加以分析,通过了解中国法律和法律使用者的现状,对比中外法律语言在相同及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及意义,探讨法律文化在法律文本、日常司法过程中,包括司法过程中话语人际交流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