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52600000013

第13章 理清思路五法(4)

其次要明白诗歌的技巧。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的抒情性最为强烈;但是,它必须“用活生生的形象来描写和表达,而不是用枯燥的概念和语言来直接讲道理,这是好的诗歌在艺术上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何其芳《诗歌欣赏》)总之一句话,诗用的是形象思维。那么,我们体味诗歌的意境,也要懂得诗歌运用形象思维的种种技巧。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的是白描,撷取一景,情在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用的是比喻,设喻高妙,景象明丽;“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用的是双关,明为写景,意在言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用的是对比,语浅意深,富含哲理;“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用的是夸张,造语奇特,令人耳目一新。无论用何种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努力造成一个鲜明的“形象”

,借助这一“形象”来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懂得这种种技巧,我们就能比较顺利地领会诗歌的意境。

再其次,要展开合理的想象,诗应该是最精炼的语言。高明的诗人所创造的诗中意境,常常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欣赏者如能展开想象以补充这言外之意,就能领会诗中意境的丰富内涵。例如唐朝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作者似乎只是把一个特定的场景如实描绘出来而已;但如果读诗人能以“夜归人”的身份设身处地想象一番,恐怕不难领会寒天暮日的远山中因闻犬吠而知投宿有望、风雪无虞的欣喜之情。从这一点来说,读诗实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欣赏散文贵领悟文眼

许多有阅读经验的人认为:欣赏散文要“品”。品什么呢?品它的内在意念和道理。一篇散文,无论是叙事为主的(如朱自清的《背影》),还是抒情为主的(如秦牧的《土地》),或是议论为主的(即杂文。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总包含着作者想要表示的某种意念和道理。尽管有的直露些,有的含蓄些,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更不是玄之又玄,凡夫俗子所不能理解的。恰恰相反,这个道理常常是一个浅而易见的道理,人人体会过的,充满人世之间的,但还没有人这样通俗地、明确地提出过”(孙犁《耕堂函稿》)。古今中外一些优秀散文的价值,首先就在于文中这点人们“心中所有,笔上所无”的意念和道理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人以难忘的启迪和教益。

要品出散文中的意念和道理,须识得散文的“文眼”。所谓文眼,就是内含意念和道理的凝聚点。抓住了文眼,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例如《古今观止》评价《曹刿论战》时说:“远谋二字,是一篇关眼。”“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着着奇妙,此乃所谓远谋也。”识得文眼远谋二字,全篇内容要旨一目了然。

文眼可以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句话、一段话;可以是一事,也可以是一物、一景;可在标题、篇头,也可在篇中、篇末;可以反复闪现多次,也可以集中在一处。例如《背影》之文眼,是写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一句。以此为焦点,反映当时的世态炎凉和作者眷念父亲的深情。《土地》的文眼即题目二字,作者以此为主线,组织历史、现实、民情、风俗等等内容,歌颂人民热爱土地,为保卫土地、繁荣祖国而进行的艰苦劳动和斗争。《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眼也很明显:“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

”“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它倒掉。”“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莫非他(法海)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从文章标题到反复出现于文章首末的这些话中可见,此文的文眼只能是一个字——“倒”。由此寻思:禁锢人民的封建思想之塔终究要倒,压迫人民的封建统治之塔终究要倒——这就是作者通过白蛇娘娘故事传说的评述要告诉读者的意念和道理。

从写作角度讲,作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生发出一点意念,得到一个启示,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这点意念和启示为读者接受,他还必须尽可能找到一个恰当完美的表现形式,这过程就是“构思”。高明的作者。常常将心中的意念或启示酝酿成一个较为明晰的表现体,即文眼,使之统领全篇。贯穿首尾。因此,能识得文眼,不仅能探求文章的主旨,而且可能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布局谋篇的特色。拿《岳阳楼记》来说,主旨自然不在写景,为何又要花许多的墨来描绘洞庭气象呢?抓住“忧、乐”二字,就能得出答案:篇首在交代撰文来由后,概述洞庭景色,发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篇中分述令人“感极而悲”和“其喜洋洋”之二景;篇末指出这两种人都不合“古仁人之心”,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自然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结论。作者大段写景,实际上为了写人,最后是为了明理,构思新颖,精细而巧妙。种种散文的构思特色,大都可从文眼的设置安排中寻其奥妙。

名人读书法

造就一批理想的普通读者

几乎人人都读过书,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书的世界”以外兜圈子,不得入门之道,徒然浪费不少时光,掌握读书技巧,对那些求知的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一批理想的普通读者。

下面就向读者介绍一些世界名人的读书方法。

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并善加思考

叔本华的读书方法:“读书而不加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不生根,不久就又丧失。”大凡会读书的人,常常在头脑中装着一些问题。并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书的内容联系起来。

根据不同的兴趣读不同的书

培根的读书方法:人读书,兴趣和意图是不同的,而书的内容和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把同类书比较着读

歌伦比亚大学负责“阅读改进”的友琴·厄里希推荐的一种读书方法;拿几本同样范围和同样内容的书进行比较着读,从一本跳到另外一本,他说:“同时读三四本难懂的书,比读一本容易懂,因为一本可以阐明另外一本”。

重点处划线、批注

列宁的读书方法:列宁在读书时常在重点处划线并批注。他的《哲学笔记》实际上是由一系列读书札记、读书笔记和由读书阐发的论文组成的。在列宁手里,一支铅笔乃是一根针,可以把书中的意思和精义挖掘出来。

读书要分轻重缓急

这是培根提出的另一种读书方法:“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读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难读的书可隔读、间断读

位格曼·浦位特和厄里希等人的读书方法:有些书开头难读,不好理解,这时,你可先隔过第一章往下读,然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一章;当读一本很难懂的书时,不妨先读它的结论(科学家读专业书籍和论文时,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和摘要。然后再来从头读;有时不论你怎样开始,你都读不下去。这时,你就不要想马上把一本书吞下去,你可以把书暂时移开,过些时再读,结果它总会让你读懂的。

了解作者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

哈佛阅读指导处处长威廉·白瑞所提倡的读书方法:许多人相信读书之法是从头读起,一直读完,这当然是读书的一种方法。可这种办法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这样做的。一个很忙的读者所必须要求于一本书的,乃是作者到底想说明什么,想告诉读者什么,于是可以单刀直入而不顾其它,要想了解作者的意图,对书的序言和结语的了解便是十分重要的了。

读书既专心又有兴味

中国的李清照和林语堂所坚持的一种读书方式:兴味到时,拿起就读,读书时,要专心致志。

选好读书时间

卡耐基所提出的读书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二十五岁以前对围棋、麻将等娱乐不要过问,也不要过多喝酒。二十五岁以前是读书的最佳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一天若能读一小时的书,会终生受益。在一天当中,当头脑清楚和工作状态好时,可读些你认为重要的书,而当疲劳时,可品尝小说和诗歌。人在写作或思考问题时看书,效益也是较好的。

为自我启发而读书

美国达母洛斯的读书方式:把读书当做一种消遣、一种享受总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成功者,你就应该为自我启发而读书。

名人读书三法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

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

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

鲁迅说读书要有“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茅盾经常采用“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取各种精华)。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宋代苏东坡读书提要分为“三步”:他谪居黄州时,每次读《汉书》都作“提要”。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用一个字为题。后来,别人只要提出某段的头个字,他就能背出来。

清代曾国藩说,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读书忌“五失”——袁桷善谈读书元代人袁桷善,少年时读书不得要领,费了不少功夫,却进步甚微。后来,他经过反复琢磨,总结出自己之所以如此,全在于“余少读书有五失”。因此,他大力提倡读书切忌“五失”,并身体力行之,终于成为我国有名的文学大家。他所忌的“五失”是:

一、“泛观而无择,其失博而寡要。”即读书时切忌不加选择地求广博,不去循序渐进,择精研读,这样必然会事倍而功半,收获甚微。

二、“好古人信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读书若一味迷信崇拜古人,退缩不前,丝毫不敢创新、超越,那就永远难以立业成事,大有作为。

三、“纂录实故,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成。”虽然辛辛苦苦,手不释卷,但心猿意马,变化多端,无主攻目标,只能是行行了解了皮毛,行行皆不精通,最终也是徒劳无得。

四、“闻人之长,将疾趋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不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事事跟在人家后面,盲目地模仿别人的长处,只会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一样,学不到真本事,后倒连自己的东西也丢失了。

五、“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不甚者也。”好高鹜远,不扎实地学习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便奢想写出锦绣文章,只能是空中楼阁,失去的时间、精力就更多了。

曾国藩谈读书

一、要立志。“发愤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

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文浅而亦获虚名,尤不可也。”

三、要有恒。“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

四、要专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五、要善于“从师”。“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

六、要有“速度”。“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

七、要“多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

八、要勇于“实践”。“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知一句便行一句”。

同类推荐
  •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广东这块地儿,永远都和竞争密不可分。因为广东人喜欢“食头箸”。谁都知道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残酷的。但埋怨冇用,不如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聚集了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摇大摆地从广东撤离了,你还在纠结离开是“前进”还是“后退”吗?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仅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开发或研制校本课程。下面我们将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校本课程开发的沿革和发展趋势等,以使一线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本书对网络学习的形式、特征、内容、环境、影响、作用、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发展网络学习的对策和战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热门推荐
  • 来自外星的手机

    来自外星的手机

    咻,从天上突然掉下一部手机,正好砸中了王鑫的手,这对家里贫穷的他来说,就像捡到了宝,没想到这部手机,却给他带来很多意外的收获
  • 鬼练香

    鬼练香

    考古专家李云浩在一次考古挖掘中,挖到了一瓶保存千年的奇香,出于考古的心情,他把那奇香带回了研究所,没过多久,李云浩离奇死亡,留下一堆未解之谜,20年后,李云浩之子李仁怀着为父解开迷雾,召集了一大批的考古爱好者踏入父亲挖掘过的古墓,不料古墓里机关重重,险象环生,李仁能否解开当年造成父亲死亡的原因吗?
  • 开启异世修仙之旅

    开启异世修仙之旅

    林间月昏迷之后,再次睁开眼到了异世有点沙雕的一篇文
  • 随剑入江湖

    随剑入江湖

    战火纷飞的时代,王权的争夺显得如此的冷酷无情,勾结外邦残杀自己的兄长,连自己的亲侄儿都想要灭口。然上天有眼,昔日的一道善缘化为今朝的一道剑影,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终将随剑入江湖,以剑指天成大业。
  • 三国无双之吕布纵横天下

    三国无双之吕布纵横天下

    重生为吕布怎可枉费一身绝世武功,男儿何不带吴钩?夺取关山十四州!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
  • 终身一人

    终身一人

    十年前我无忧无虑;十年内与你们相遇、相知、相爱,十年我倾尽了我一生的爱;十年后我与你们不再相见。十年,十年,十年是我这一生的痛。
  •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曹卫东学术文集)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曹卫东学术文集)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曹卫东学术散文自选集。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在《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中,以“现代性”为范畴,作者探讨了我国文艺学学科及文化领导权应如何重建,大学精神和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应如何建构等问题,以及在朝向现代性的过程中,欧洲社会面对的群体自我认同、法律及文化教育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话题之外,作者还整理收集了自己近几年代表性的阅读札记、时事评论及文艺评论。
  • 烽火昆仑

    烽火昆仑

    那一年,北方动乱。安禄山联合异族造反,不出月余,东都洛阳失陷。安禄山明进西都长安,暗地里却派出了手中一股暗势力南下,企图拉拢强大的南方武林人士为他所用。一时间,顺者昌,逆者亡,南方武林一片腥风血雨。而这批暗势力却有更大的野心。江湖,庙堂,一时间岌岌可危!
  • 无界之间

    无界之间

    一切源自想象?一切源于内心!这里是一切的终点与起点。
  • 生死徽章

    生死徽章

    人的一生就犹如宿世的轮回,谁都不知道生与死到底究竟会有什么区别。死可能寓意着另一次生命的延续。被人陷害,重生在只要有实力就可以称王称霸的世界,不断地穿梭在各种历史,网游,电影,动漫中。只是为了生存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