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25900000017

第17章 人要识时务,“喜新厌旧”不为过(1)

人们往往把喜新厌旧当作贬义词来看待,其实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喜新厌旧消极的方面,而忽略了其所具有的积极含义,诚然,爱情中的喜新厌旧是不道德的,也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但当关乎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事业时喜新厌旧就应该另当别论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那种宁愿吊死在一棵树上也不挪窝的人其实是愚昧迂腐的,择主要依时而变,对于自己来说不会有太多的坏处。

1.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如果你手上有一粒理想的种子,就一定找一个理想的地方把它种下去,别让你的理想因气候或水土不服而埋没了。有“心机”的人知道不能把一身才华白白浪费在注定无所作为的主子身上,他们会选择另攀高枝,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的地方让自己的理想再度萌发。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做“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只有选择对了,优秀人物的才华和抱负才能实现,如果你一时不慎看走眼,没关系,另攀高枝是你惟一正确的选择。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愚忠之臣,他们死守做臣的道德准则,即使面对昏庸无比的皇帝,也死心踏地的跟着,到头来一腔热血最终洒在了崩溃王朝的废墟中,成了那个时代的殉葬品,他们的精神固然值得钦佩,但他们的做法实在是有待商榷。

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思想也应该不断跟着前进,姜子牙助文王灭纣便成为了永垂千古的美谈,而那个可怜的比干臣相的下场便是愚忠之臣的镜鉴,识时务者为俊杰,择主依时而变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做人准则,穿透千年历史风云,有“心机”的人能够悟透这一秘密玄机。

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谋臣之一的刘基(字伯温),便是这样一位“喜新厌旧”之人,他在元末明初的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最终为大明王朝的开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基少有大志,十四岁的时候便才华横溢了。

少年得志的刘基,颇想为元朝尽忠,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当时正处于元朝末期,官场腐败,贪官横行,整个社会统治已是大厦将倾。但刘基并没有感到独木难支。他一方面以身作则,为官清廉,一方面与那些贪官污吏做斗争。可是不久之后,刘基的行为便让他碰了个灰头土脸的,不久又因上文弹劾监察御史失职得罪上司,被排挤回家。

官场的第一次失意并没有使年轻的刘基灰心丧气。回乡隐居的日子里,他刻苦钻研易经八卦,兵书战策,并广交宾朋,扩大自己的影响,随时准备东山再起。他知道,有了梧桐树,不愁没凤凰。果然,刘基的名声越来越大,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才干足以与诸葛亮相比,很多人于是纷纷登门求教。刘基觉得,他出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适值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黄岩人方国珍因被诬告通寇,杀仇家,率兄弟三人聚集海寇数千骚扰江浙,朝廷几次派兵都没剿灭,连江浙行省左丞孛帖木儿都被其活捉,于是朝廷决定许以高官厚禄招降方国珍。但方国珍几降几叛,弄得人心惶惶。江浙行省终于想到了刘基,举荐他为元帅府都事。

深居简出十几年的刘基再一次感到眼前出现了光明。他一到任就力主用武力严剿方国珍,刘基做梦也没想到,正布置出兵呢,朝廷令下,说他擅作威福,夺去兵权不算,还把他羁管在绍兴。刘基一气之下,头发都白了一半,弃官回青田老家,再度隐居。

这次官场失意对刘基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

此时的刘基已年近五十,他以为此生将不再有什么机会了,一身的才华抱负也就要付之东流。谁知道此时农民领袖之一的朱元璋再度请刘基出山,刘基对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愿意出山,经过朋友再三劝告,刘基才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到了朱元璋驻扎的应天。

刘基到了应天之后,心情仍然很抑郁。朱元璋召见他那天,他懒懒散散地来到朱元璋的帅府,见朱元璋时只略略一拜。当朱元璋问到关于如何建立功业时,刘基随机想出了治国十八策,说得朱元璋点头称是,亲自为刘基斟茶,继续向他征求有关军事作战等各方面的意见。

朱元璋为了笼络像刘基这样的文人,专门修了一所礼贤馆,对文人们给予很高的待遇,而且一旦听到他们有什么高明的见解,立刻予以采纳。刘基感到终于遇到了明主,便死心塌地地追随朱元璋,他决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从此,朱元璋把刘基当成心腹谋士,事无大小,都要同刘基商量。朱元璋称呼刘基,只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和别人谈起也常把刘基比做汉初的张良。这就更加增强了刘基报答知遇之恩的愿望。

最后在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众多武将文臣的辅佐之下,朱元璋终于一统江山,开创了大明王朝的几百年基业。

刘基审时度势,不盲目愚忠于元朝,最后得以成为明朝开国的第一功臣,这与他的“良禽择木而栖”的择主思想是有相当大关系的,刘基也终于在元末乱世中一展身手,使自己的才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理想之花也在适合的气候与土壤中萌发了。

2.遇见“明主”就要忠心不二

择主虽然讲究依时而变,但“跳槽”过频却并不可取,天下之大卧虎藏龙无数,遇到合适的“领导”时便要死心踏地跟着,不可一山还望一山高,如熊瞎子掰玉米似的,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捞到,这是做人的大忌,也是有“心机”的人必须明白的道理。

我们常说的择主要喜新厌旧,但这个喜新厌旧的前提是我们的上司领导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跟着他注定一辈子将无所作为,这样才能成为我们选择“跳槽”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遇到的是明主,是不可多得的雄才大略之人,这时如果还“一心二用”,到头来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便可能是你自己。

做人要有“心机”,这个“心机”并不是要我们不劳而获去占别人的便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所以找到“明主”之后最好死心踏地跟着,“贞观之治”年间的著名宰相房玄龄,便是这样一位悟透这一“心机”的人物。

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助手,他与杜如晦被人合称为“房谋杜断”,一时被传为佳话,他一生至忠至勤,在唐太宗年间做了二十年的太平宰相,尤为可贵的是,他能够善始善终,这在斗争激烈的封建官场是十分难得的。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时候,房玄龄正任隋朝的隰城(在今山西汾阳)当官。李渊派其子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带兵去平定渭水以北地区,房玄龄经过分析比较,认为隋朝灭亡只是迟早的事,而在诸多起义军中,惟有李唐政权深明大义,极得民心,又能礼贤下士,将来必定能据有天下,于是,他就毅然抛弃了隋朝的官位,投奔了李世民。房玄龄的这一“弃暗投明”便正是他一生发迹的起点。

公元630年,即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的第四年,房玄龄被提升为尚书左仆射,行宰相之职。

在任相职期间,房玄龄可谓至忠至勤,而且成绩卓著,堪称能相。史书上这样称赞他:“任总百司(总管政府中的各个衙门),虔恭夙夜(日日夜夜地谨慎虔诚地处理各类问题),尽力竭节,不欲一物失所(不让一件事办不妥当)。”

对于朝廷上的一些烦事,他几乎事无巨细,一概过问,不仅定期审查吏治、司治的得失优劣,甚至连宫室的营选、武库里的存储数目,他都要一一过问。史书说他“事无巨细,咸当留意”,其认真负责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房玄龄心地一片赤诚,为人胸怀宽广,善于团结同僚,容易与人共事,并且注意发挥别人的长处。如经他推荐的杜如晦,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史书上称他“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房玄龄就注意发挥他善于决断的长处,每和太宗有所谋划,都要等杜如晦前来定断,用房玄龄的话来说,就是“非如晦莫能筹之”,而杜如晦的很多看法,往往与房玄龄不谋而合。“房谋杜断”,相得益彰,他们两人的密切工作,与勾心斗角的官场习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流传不绝的佳话。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危,太宗不断派人看望,并亲去探望,于房玄龄临死前与他握手叙别。房玄龄死时,“太宗对之流涕”,足见君臣感情之深。

人言官场险恶,官场如战场,其实并不尽然,其主要条件应看处于什么样的朝代,得遇什么样的君主,更主要的还是自己的态度。以曹操之“奸”,尚有许多人忠诚于他,尚有许多人在他手下得以善始善终,何况奉事别的君主呢?由此看来,官场机诈,宦海“三忌”,都是存在的,但也不是绝对无法避免的,至于如何避免,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俗话说太平天子易做,太平宰相难当,但房玄龄稳稳当当地做了二十年太平宰相,且身后哀荣无限,实在是中国古代大臣里善始善终的典范,他能做到如此,概莫基于两点原因:其一是弃暗投明,抛弃腐朽的隋朝投奔了开明的唐太宗,这一选择为他的一生开了一个好头;其二是他能够勤勤垦垦地跟随太宗皇帝,这是他得以荣宠一生的根本原因。

为官之道,择主固然重要,但踏踏实实做事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所在,悟透这一“心机”的人将注定有所作为。

3.冯道学做“墙头草”成就“不倒翁”

墙头草的特点是风吹两边倒,哪边势力强便倒向哪边,也许有人会说它意志不坚定,是个不折不扣的“两面派”,其实不然,这里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试想如果墙头草“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恐怕过不了几天便会被大风拦腰折断。做人应该学学“墙头草”的精神,尤其是在变幻莫测的官场,更是要把握好风向,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官场“不倒翁”。

时代与时代不一样,为官之道也是有所区别的,房玄龄能做二十年的太平宰相,一生极尽荣宠,关键还在于那是个和平年代,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他施展自己的抱负给予了充分的机会。但倘若一个人处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那么忠侍一主则极有可能被时代所无情的吞噬掉,俗话说“乱世宜用重典”,有“心机”的人应该知道乱世要学做“墙头草”的道理,五代时候的官场“不倒翁”冯道,便是这样一位深谙择主而事的“教父”级人物。

冯道历经五朝宰相,一直至病死家中,造就了中国古代官场的一段神话,恐怕他的纪录在中国古代官场是独一无二的了。他为人极富“心机”,在五代那个纷繁复杂的环境里,周旋于各国君之间,以极高明的手段,随事各代,从而创造了历事五朝不倒翁的官场记录。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冯道是有官就长乐;中国人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冯道是无官不能活,有官万事足。

冯道出身在自给自足的小康之家,以这样的家庭出身,在当时极重门第出身的社会风气下,想跻身官场是很难的。但冯道并不甘心,他也并不盲目投奔,而是仔细观察,选择一位明君,冯道还真找到了一位明主,他经人介绍投到了李存勖的门下,成了李存勖的亲信。从此,冯道踏上了他传奇般的仕途。

五代时期是个战乱纷繁的时期,握有兵权,略有些头脑的将帅便可称王称帝,但他们能领兵打仗是内行,治理国家却是个外行,对读书人又不重视,在他们眼里有了军队就有了一切。富有“心机”的冯道极力讨好逢迎李存勖,同时,他口齿伶俐,颇善言辞,还能引经据典,劝说君臣之间的纠纷。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后,只重视名门贵族出身的人,对冯道这样没有“来历”的人并不重用,但冯道却并不着急,而且仍就像原来那样谦恭、谨慎,至于他心里的打算,谁也不知道。后来明宗即位,他吸取前朝教训,决定以文治国,他想到冯道平时“表现不错”便用其为宰相,这时冯道才真正开始发迹。

冯道凭“谦虚谨慎”的形象爬上相位,但他并没有居相位而安心行其职,他还是密切的注意着时局的发展,当叛将李从珂兵变攻打京城,狡猾的冯道一想,李从珂虽然刚愎自用但他拥有大军,而刚继位的李从厚不过是个孩子而已,肯定不是李从珂的对手,于是打定了投降的主意,但一个人投降,落个骂名不说,也不会得到重用,不如劝说文武百官和自己一起投降,这样肯定能为自己捞个好差事,冯道使尽手段,苦口婆心,总算劝动了百官,一起到洛阳郊外迎接李从珂,并献上了请李从珂当皇帝的劝进文书。就这样,冯道由前朝元老重臣摇身一变成了新朝的开国功臣。

冯道对官场的敏感预见是一般人无法与之相比的。也正因为如此,有好多人办不成的事,他都能办成。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研究了中国历史后指出,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代是五代。确实,五代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在这乱哄哄的时代,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这个时期便出了个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石敬瑭。石敬瑭为了能夺取皇帝的位置,答应了契丹出兵的条件,其中有一条最难的是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称儿子。据载,写这道诏书的官吏当时是“色变手颤”乃至于“泣下”,可见这是一种奇耻大辱。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更是一件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事。石敬瑭想派宰相冯道去,一是显得郑重;二是冯道狡诈老练。但石敬瑭也很为难,害怕冯道拒绝。谁知他一开口,冯道居然毫不推辞地答应了,这真使石敬瑭喜出望外。其实,城府极深的冯道另有打算,他想要得宠于“儿皇帝”,就必须笼络好“爸爸皇帝”,从他的这一做法看,冯道对于保全富贵,的确算得上有胆有识了。

冯道见当时契丹强大,便使尽手段讨好耶律德光,但他很快发现契丹统治残暴,不会长久。于是,他又重新寻找主子,果不其然,石敬瑭的大将刘知远夺取政权建立了后汉。冯道因“保护汉人”有功,而被拜为太师。冯道摇身一变又做了后汉的宰相。

岂料后汉也没存在几年,部将郭威便又造反建立了后周。他故技重施,又做了后周的宰相,冯道每次投靠新主都有不同的手段,比如这次投奔后周,在官场混迹多年的冯道心想,自己多次易主,这次再想轻易立足很难,怎么办呢?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那就是总得有点见面礼。于是,他打起了刘知远宗族刘崇等人的主意,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这些人。果然他又被推荐当上了后周的宰相。

冯道当后周的宰相没几年,郭威死了,郭威义子柴荣继位,这时后汉贵族勾结契丹要恢复后汉政权,冯道根据他半个世纪的经验判断,此次后周怕是保不住了。自己要想保住官位还得重新物色新主。柴荣绝非以前冯道所事的几位主子可比,很有胆识气魄。当后汉、契丹联军袭来时,一般大臣都认为主上新丧,人心动摇,不可轻动,但柴荣决定亲征,别人见柴荣意志坚定,便不再说什么,只有冯道在一边冷嘲热讽,下面的对话很能刻画出冯道的心态:

柴荣说:“过去唐太宗出战,都是亲自出征,难道我就不能学他吗?”

冯道说:“不知陛下是不是唐太宗?”

柴荣又说:“以我兵力之强,出击刘崇、契丹联军,犹如以山压卵,如何不胜?”

冯道说:“陛下能为山吗?”

同类推荐
  • 5分钟掌控听众:当众讲话的诀窍

    5分钟掌控听众:当众讲话的诀窍

    不会当众讲话惹的祸不胜枚举: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导致误会、给别人留下没信心没能力的印象、争取不到机会或资源,等等。当众讲话是一个展示才华、促进合作的平台,是挑战更是机遇,所以我们必须敢讲、会讲,还要讲得好。作者身为中华演讲网首席专家,对当众讲话深有研究,在多年的培训经验中更是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在该书中,他为读者提供的是当众讲话的全套解决方案,内容涉及心态调节、内容准备、论据搜集、听众分析、控场技巧等各个方面,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听众的即兴发言解决方案。其中的每一个技巧都搭
  •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爱的另一种方式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爱的另一种方式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世界的何处有你

    世界的何处有你

    假如心灵得不到滋养,必将一天天变得憔悴和衰竭。可以说比身体的老去更可怕的是心灵的干枯。清扫心灵,就是净化内心的环境;清楚烦恼,才会留下沉静;抹掉虚荣,才会留下真实;擦掉悲伤,才会留下坚强。只有经常呵护心灵,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愈能发挥自我潜能。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全身心的心灵自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
  • 名人名言金典3

    名人名言金典3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成功启迪

    成功启迪

    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重大的财宝,它们是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巨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作为成功的追求者,获取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热门推荐
  • 风瑟瑟迷雾散

    风瑟瑟迷雾散

    90后农村女孩坎坷成长,成功华丽蜕变。一场苦恋,恩爱情仇。起起落落,几度站在生死的边缘。她坚强的走过,站在枝头巧笑。直到和心爱的他步入神圣的殿堂,他人嘲笑她嫁入豪门。而她仅一句话,便堵住了悠悠众口———“我就是豪门,何来嫁入豪门一说!”————————————————————————一饮风霜坎坷路,半生迷离殇红妆。二度情缘媚眼泪,半步流离惰梳妆。三逢情郎锁心绪,半心故人化朽桩。四年相惜踏红毯,半醉今世裹华装。-----------------------------------诠释最纯爱情。
  • 炫斗灵辉

    炫斗灵辉

    焚天极炎,露雪寒霜,几万年后的炫灵系中的炫灵大陆,再次掀起一片灵仙狂潮,这里没有神奇的魔法,没有邪恶的巫术,只有绚丽的灵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首席逃妻,99次错爱

    首席逃妻,99次错爱

    [一次意外的醉酒与一次意外竟一不小心睡了个男的??等等...他怎么还有点眼熟?]和不认识的男人见面三天就结婚?迟窈窕大喊:“大叔我们不熟!”“不熟?”某男笑了笑并且越发靠近她,“我喜欢了你八年?你说我们熟不熟?”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谈修养》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 听闻爱里全是遗憾

    听闻爱里全是遗憾

    自那血腥且漆黑的夜晚后,于谈止找到了属于他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而她也找到了她梦中所见的星辰般的眼眸……——她给他承诺:“以后,我允许你在我眼下肆意妄为。”那是他第一次被这么宠溺。她给他安慰:“我母亲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吃点甜的,当甜味充满口腔的时候,心情就会好起来。”那是他吃过最甜的糖。——你来,你过来,来我身边,月亮不抱你,时光摧毁你,可我爱你。*甜且虐,入坑谨慎
  • 玉娇梨

    玉娇梨

    《玉娇梨》二十回,写的是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曾改名“无娇”)、卢梦梨的爱情故事,因称“三才子书”内容上着意显扬才子才女,“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较之《续金瓶梅》之类,总算是又走上了一条较新的道路。
  • 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

    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

    本书为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系列中的一本,该丛书分别为50位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小小说作家作品集。本书精选著名作家王培静小小说作品80余篇。其作品语言朴实中带有机智,不温不火中带有力度,精彩、传神。这是一本小小说文集,适合于青少年阅读的励志读物。
  • 镜中之己

    镜中之己

    十七岁的中学生尹艺赏是一个有着多重人格的女孩,她漂亮清秀,性格內向,少言寡语,温柔脆弱,单纯善良,人见人爱。尹景,一个充满暴力的女子。一次偶然的机会,陆景腾认识了这两个女孩,细心的他似乎发现她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在陆景腾查到线索时,在舞厅里他又认识了尹素舞!三个完全一样的样貌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