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28900000016

第16章 文(8)

“对”作动词用得最多,对事、对人、对物、对比、对敌、对抗……曹操“对酒当歌”、李白“对影成三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等,“对”皆动词。

古时文人雅会常以出句求对进行比才斗思。如果把文人们的对仗较量看成竞争,那么为了保证公平竞争,制联技法就是双方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则。归纳起来,可用“四同两异一自由”概括。

何谓“四同”?一是字数相同,投放“兵力”相等;二是词性相同,“兵对兵,将对将”,不可越级;三是结构相同,主谓对主谓,偏正对偏正,“枪对枪,刀对刀,赤手对空拳”,互不占便宜;四是节奏相同,也即音节相同,好比分几个战斗小组出击,每小组人数必须一样,倘甲方“白日---依山---尽”,乙方则“黄河---入海---流”以对。排兵布阵,双方透明。

何谓“两异”?一是言义相异,你说山我说水;你说红花,我说绿柳,哪怕近义词也不可,如大海与沧溟,长泽与清溪等,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否则称为“合掌”,在对抗中有“通敌”之嫌;二是声调相异,双方在相对应位置的字之平仄相反,不可随声附和。

何谓“一自由”?是以景对景或以情对情,可以自由选择,犹如高手过招,可以刚对刚,也可以柔克刚,惟胜是求。

这些规则的制定,既确保双方对立、对称和对抗性,又能够促进各自充分发挥水平。显然,首先要求双方必须是以强对强,势均力敌,才能互为对手,对得出色,比得精彩。

析“联”

“联”作名词专用于对联、楹联、春联等。有些群众团体的“联合会”用简称,如妇联、青联、残联等,也具有名词属性。

“联”在常态下应作动词使用,联合、联系、联络、并联、串联、互联……应当指出,凡用“联”的,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两个以上的对象;二是对象之间具有相关性。所以,对联也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

“对联”分上、下两联,首先符合第一个条件。但上联与下联是否有相关性,则往往未被人们注意。以前有几个文人聚会饮酒,酒令是用古句集对,对不出者即罚酒一杯。有人出句:“白发知公老”(土地庙句),另一人脱口而对:“黄河入海流”,对仗工整,众人拍手称赞。

但是,这样工整的两句虽符合第一个条件,却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因为这两句并无任何相关性。所以,只叫“对”而不是“对联”。凡只能对而不能联的,叫做“对开”。清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著有《声律启蒙》一书,对后代影响很大,但其重在声律对仗,叫“对仗歌诀”更合适。

再说“对联”

“对联”就是既要是对,又要能联。即可“一分为二”,又可“合二而一”。恩格斯说过:“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恩格斯的话恰好阐明了对联文学艺术形式的本质。所以说,对联上、下联虽分离对立,却又为所描写的主题而相互联系和存在。它们的对立不应有胜败之分,而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要为共同的主题而争奇斗艳,力争“双赢”,在对立对仗中成为“并列冠军”。

“獭窟”地名絮语

獭窟地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地形而名;一是因“水獭常在海边礁石洞中出现”而称。卑见认为前者正确,后者谬误。

勘地相形是堪舆学“峦头派”形象、形法、形势三大法之一。所谓形象,是将山川的地形地貌用各种动物或其他物种以神态比拟而加于赋名,如龙穴、凤穴、犀牛望月、天马腾空等等,不胜枚举。许多城乡村落也都在堪舆家的眼中获得神似的地名或别名,如泉州又名鲤城,惠安又名螺城,安溪又名凤城,永春又名网城……獭窟之名正是因形而得,清嘉靖《惠安县志》在“关隘”一卷中记载:“獭窟澳城,在县南海中,距县治四十里,四面皆水,中竦一山,形如獭,故名。”同样的说法在洪昆的《獭江新考》中也述之:“其名獭窟者,不知始于何代?传闻父老之口,则曰堪舆家登高俯瞰以地形象獭故名焉。”古代堪舆家登高俯瞰,今日我们则可通过航拍或其他方法进行观察。我手头就有一张卫星拍摄的獭窟地图,是福州大学地质系教授、乡贤张狮先生送的。从图中可见,獭窟岛犹如水獭凫海。獭首在西峰,獭颈在前澳与后澳相邻处,獭背在三台山(主峰为石井山),獭足为大澳(前澳)和小澳(澳仔)之岬角,獭尾则是东山东北之三山尾。故“獭”乃由地形神似而得,绝非看见水獭出没而名。否则四时鸥鹭翔集海鹜栖居,何不取而为名呢?

为了给因水獭出现而名作佐证,有人还说常见水獭到船舶旁边觅食剩饭残羹的谎言。岂不知水獭习性栖于水边,日隐夜出,产地广布于欧、亚和非洲北部,以觅食鲜活之鱼类、蛙、蟹为生。我国几千公里的海岸线和江河地带都有水獭出没。獭窟并非特有,也不多见,更不像猫狗鸡鸭吃残羹充饥。

毫无根据的杜撰之说可能是滥用顾名思义,犯了形而上学的毛病,尤其被一个“窟”字所惑,故将獭窟谬解成“水獭之窟洞”。其实,窟字并非单泛指洞穴一义。

查阅《辞海》,窟更有“土室”和人众聚集地两义。《札记·礼运》:“地高则穴于地,地下则窟于地上,谓于地上累土而为窟。”“地下”指低洼之处,须填土隆起成窟才能居住,可见窟并非地下洞穴,而是地面上之土室。

古代汉语中还将“窟”用作众人聚集的地方,如宋代大堪舆家郭璞《游仙诗》句:“京华游侠窟”。今人闽南方言中仍保存此义,如许多人在一起,说是“做一窟”。现在,人们习惯将高处称为丘、岗、陵等,而把低处称为谷、壑、窟等,也与洞穴之义不同。古人凭高眺望,见岛浮于碧波之中,形如游獭,人烟聚集,于是称之为獭窟,即翔实又典雅,焉有半点土气呢?

至于獭江之称,有人说是因为清代《獭江新考》作者洪昆之先祖洪钟号为“獭江先生”,所以才有獭江之称,这又是一大错误。事实是在宋代以后,各地将淡水之“江”用之于海,把许多小海峡都以江作为雅称,如温州之瓯江,汕头之鈟江,澳门之濠江,港九之香江,厦鼓之鹭江。獭江毫不例外,从獭岛引申而名之。洪钟不可能自诩为“獭江先生”,因为“先生”乃尊称,外地人尊称其为獭江先生,他却不能以先生而自号。古往今来,凡自号者用谦称,如东坡居士,八大山人,白石老人,湘江钓叟等。将牵强附会,本末倒置之说载入所谓“文史资料”将误导后人。

一个地方的地名往往由时代或隶属关系的变化而不同。纵观獭窟在历代曾有几次变化。宋天平兴国之前隶属晋江东乡,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拆东乡16里设惠安县,成立三乡十八里三十四都时,獭窟属崇武乡守节里二十六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惠安县取消乡、里,全县共设六十八铺,獭窟铺是其中之一。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实行户籍保甲制后,獭江作为一个保先后归门头联保和青山乡管辖。解放后则以浮山乡的名字隶属惠安第四区(崇武)。人民公社时期,獭窟名为七一大队。“文革”后改为浮山村,隶属张坂镇至今。综上所述,历史上不论是都、铺、保、乡、大队或现今之村,改变的只是建制和隶属关系。“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时,獭窟还被过往船舶称为“外渚”。现就以“浮山”而言,国内名叫浮山的地名也不只一处。惟“獭窟”之称乃古代先辈所赐,是自古蜚声海内外的地名。我们必须知其深刻的含义,切不可认为是“土名”而妄自菲薄,更不可以讹传讹,贻误后世。

獭江古史人物四考

考一慧远

传说唐光启间灵隐寺僧慧远建浮山寺,成为开獭第一人。这一说法,首见于曾枚《獭江所知录》:“慧远,灵隐寺僧,善相地。先是獭江四面皆水,洞深莫测,人未有问津者。唐光启间,慧远以衣钵渡之,谓是上方真脉,乃鹫岭飞来,将于此建丛林焉。既而登东皋以望,慨然曰:‘非我缘也,后有居者,族姓其藩乎’竞袖拂归。或别,建寺于东山之麓。”

《所知录》成书于光绪乙亥年(1875年),其所记述显然源于传闻,并未经考证。且记述中,慧远是否建寺也不作定论。或自感无缘而拂袖而去?或临别时建寺于东山之麓?给后来留下问题。岂料,从曾枚之后,人们不取“竞袖拂归”而取“或别,建寺于东山之麓”,所以认定浮山寺乃灵隐寺僧慧远建造于唐光启年间,从而引申自他建寺之后,獭岛才有人问津。獭江乡史也被认为从887年迄今,大约1120余年。

其实,《所知录》之记述有诸多不实之处,不妨考证如下:

第一,法名慧远者,据《实用佛学辞典》记载只有二人,一为晋代庐山东林寺僧,另一为隋代扬州净影寺僧。以后则未有知名和尚袭用“慧远”之法号。

第二,晋代慧远“居庐山三十余年,影不出寺,送客以虎溪为界”。显然此僧从不远游。隋代慧远在开皇十二年寂,寿七十。此僧生活的年代为522---591年。比唐光启早了近三百年。他袈裟百衲云游四方。

第三,灵隐寺在杭州西面灵隐山之北高峰,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寺前有鹫岭,即灵鹫峰,又名飞来峰。相传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见此山叹曰:“此天竺灵鹫峰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多仙灵所隐。”遂在峰边建寺,名灵隐。可见,有僧慧理到过飞来峰,却未有僧慧远出自灵隐寺的记载。也许獭江之先人将慧理说飞来峰移植成慧远说獭江。于是以讹传讹,陈陈相因,谬误至今。

第四,倘浮山寺确建于887年,那么,在此之前泉州港早已相当繁荣了。查泉州历史,唐开元六年(718年)设立州制,在州治设立前,海外交通已很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早已兴起,在这相应的时期内,即700年前,作为泉州港船舶必经之地的“外渚”獭窟岛,不可能还是荒无人烟,“人未有问津”。

从上述问题中,或许可作如下推论:

一、倘真有慧远衣钵渡江,最有可能的是隋代扬州净影寺僧慧远。而他莅獭时间不在唐光启间,而是在522---591年间。其时泉州港尚未兴盛,獭窟岛仍然荒寥,被称为“无人问津”。

二、慧远只身渡江,登东山四望,察地观形,抒发一番感慨,然后拂袖而去。他不可能独自登岛,欲别时却能在未有人问津的荒岛上建造起颇具规模的丛林,那岂不是天方夜谭吗?但他既善相地,也就深谙自己无缘参禅于獭江,却能预测将来獭岛必是族姓繁衍之地。

三、自从隋僧慧远拂袖别后,随着泉州港的日益鼎盛,经过二百余年,獭江已是人烟稠密、渔贸昌隆之地了。依据禅宗大乘出世入世。渡己渡人的教义,创建佛刹十分必要。于是在泉州开元寺创建(738年)一百多年后,在887年獭江也建造了浮山寺。开寺祖师不知法号,但其时已无须再烦劳远地之僧了。

如果以上推论无误,则獭江乡史应从始于唐光启上溯到始于隋开皇,也即从迄今1100年提前至1400余年。

另,《惠安县志》记述獭窟“形如獭”和《獭江新考》记述的“堪舆家以地形象獭”,此所谓“堪舆家”者很可能是善相地的隋僧慧远。倘若是,他虽然没有建造浮山寺。

却使“獭”之赋名扬播千秋。

考二道询

道询是宋代獭窟桥的建造者。诸多志书对其生活年代和建桥年代记载不一,务须加以考证。

一、清嘉庆《惠安县志》卷十一“庙桥寺观”记述:“灵应寺在玉沙铺白沙乡,宋天禧间(1017---1021)道人王道询建。障白沙海濡为田,坌其高处为庵,曰真阳。”“?为潮所档,道询以扇麾之曰‘海于天地间最大,岂不能以尺寸地兼容耶?’潮立退三尺,以泥塞其冲,而?遂固。淳癸卯(1243年)埭成,乙巳(1245年)庵成。”“改名头陀寺,敕道询为灵应大师。”

同类推荐
  • 有幸集邮

    有幸集邮

    《王宏伟有幸集邮》是“王宏伟系列集邮图文集”的第一部,为《中国集邮报》资深记者王宏伟2005年创作的集邮图文作品汇集,由《记者调查》、《特别报道》、《人物春秋》、《邮界新闻》、《邮海指航》、《封片简戳》、《邮展殿堂》、《学术探究》、《甘苦心知》等9个部分组成。
  • 江南引

    江南引

    《江南引》是一本欧阳江河的诗歌自选集,按照年代编排,收录了欧阳江河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创作的诗歌,包含多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极强的语言能力和对事物的细致敏锐的体察。欧阳江河是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灵活多变的诗人,他的写作理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有很大的影响。
  • 小说艺术探胜

    小说艺术探胜

    雷达文学评论集,对驰名全国的佳作和活跃于文坛的许多优秀作家,做了颇有见解的评价和深入的品评与研究。对创作中的艺术问题,给予有益的研究和分析。
  •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心儿站在院子里给她的太阳花浇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年在种这种漂亮的花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宁静的、几乎人人家都种有太阳花的小镇上,只有经她种的太阳花能开到这么大朵又灿烂,她的花好象有种魔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些花儿前驻足片刻,仿佛就能看到它们展开的笑容。
  •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苏天赐研究是近20年来研究苏天赐先生的文章结集,对于苏天赐先生的生平、艺术、教育及思想均有全面深入的讨论和评述,可加深我们对苏天赐先生艺术及思想的理解。
热门推荐
  • 百代女奴

    百代女奴

    一只千年狐妖,因业守护一个家族百代传承。百代子孙执念过深,狐妖业孽难了。
  • 我为君狂:魔妃战天下

    我为君狂:魔妃战天下

    穿越重生于神秘身体,妖孽魔王君主从她腹中降临于世。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欺她身,占她人。是儿?还是夫?妃本娼狂,因君而死,因君而生,她异化成魔。犯我族者,杀!一双魔眼以摄魂之术为君杀尽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爪牙

    爪牙

    末日降临,基因突变,外星的高等文明侵入,传说中的怪物降临,神话里的人物一个个降临地球,人类的家园一步步沦落为神魔以及外星人的后花园。什么才是人类的出路,六十亿人类濒临灭绝,什么才能够为残存的人类这只困兽武装起自己的爪牙?人类的希望有在哪里?异能者的觉醒,神秘的古武术修炼,亦或者没有希望!
  • 冰山王子恋上冷血丫头

    冰山王子恋上冷血丫头

    一片薰衣草田记录着他们的点点滴滴,当王子们看见复仇的公主丫头们时还会不会爱上她们,宽容她们呢本是让家人们捧在手心的快乐天使,那美妙的幻想最终却被她们的父亲捏碎,成为了冷血绝情的折翼天使,当她们遇上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魔变武神

    魔变武神

    魔,为生活堕落魔间;灭,为尊严踏破一切;成魔,成神,一念之间……
  • 道血玄黄

    道血玄黄

    好把,不少人都说我简介不好,那我干脆来个干脆点的。■■■■■■■■■■■这是一个发生在洪荒时期,天地初开不久的故事……这是一个没有无敌圣人,巫妖各掌天地的故事……这是一个赤血染大地,人类夹缝崛起的故事……这是一个穿越来客,为己不得不战的故事……■■■■■■■■■■■战龙於野,其血玄黄。天地交战,道血玄黄。巫妖大战,原由谁知?女娲造人,辛秘谁知?道门崛起,算计谁知?人族大兴,艰苦谁知?一切尽在《道血玄黄》……群:45697541
  • 帝炎纪

    帝炎纪

    炎帝萧炎破空飞升之后的故事。新人新坑,请多支持。
  • 龙世乾坤

    龙世乾坤

    龙世少年,龙皇后代,不知在叱诧风云的时代,他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走向世界的顶峰!
  • 瞳孔中的血魔鬼

    瞳孔中的血魔鬼

    为找到魂界丢失的圣物“滴血花蕊”,吸血夜族的二皇子夜寒羽去了不同于魂界的人界。缘分中认识了正在被欺负的女孩楚梦菡,却意外发现她能看见自己血魔鬼时候的样子,同时她身上的血也在深深吸引着夜寒羽,可她身上却没有一点魂灵法术存在。楚梦菡的奇特让冷血的夜寒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触过程中,夜寒羽还察觉到楚梦菡拥有感知血灵的能力,血灵和滴血花蕊能产生共鸣,于是两人便开始了一段段从人界到魂界的冒险。随着两人的相处,楚梦菡和夜寒羽两人间逐渐产生情愫,但夜寒羽却一点点发现了楚梦菡的身份。与此同时吸血夜族背后的那只黑手也在一点点向其靠近,在吸血夜族的地下迷宫中竟隐藏着秘密,阴谋和杀戮正在朝吸血夜族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