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10800000026

第26章 饮食(5)

清代的箸,由帝妃使用的箸品可见其奢华。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御膳房库存金银玉器皿册》记载了当时宫中所用的餐具,其中筷子有:金两镶牙筷六双、金镶汉玉筷一双;紫檀金镶商丝嵌玉筷一双;紫檀金银商丝嵌玛瑙筷一双;紫檀金银商丝嵌象牙筷十六双;紫檀商丝嵌玉镶牙筷二双;银镀金两镶牙筷一双;包金两镶牙筷二双;铜镀金驼骨筷八双;铜镀金两镶牙筷二双;银镀金筷二双;银两镶牙筷大小三十五双;紫檀商丝嵌玉金筷一双、象牙筷十双;银三镶绿秋角筷十双;银两镶绿秋角筷十双;乌木筷十四双。这些筷子用料珍贵,制作考究。清代箸的款式,与现代箸已少有区别,首方足圆为最流行的样式,箸面还出现了图画题词。工艺考究的箸不仅是实用的食具,也是高雅的艺术品。

到了现代社会,正规的中餐宴会在餐桌上也要同时摆放勺与筷子,食客每人一套,这显然是古代传统的延续。

使用筷子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因为它是世界上所有进食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两支箸之间没有任何机械性联系,全靠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恰当掌握,辅以无名指的协作,方能运用自如。

华夏民族在历史上拥有过世界各地区常用种类的进食具。在所有以往使用过的进食具中,筷子具有比之刀、叉还要轻巧、灵活、适用的优点。我们的历史曾经淘汰了叉子,现在的许多场合正在淘汰勺子,但筷子的地位依然稳如泰山,一丝也没有动摇。

厨师

在现代人眼中,有人看不起厨师,也有人觉得自己做厨师要低人一等。在古代也会有这样的事,不过厨师的地位却不能一概而论,也有获得崇高地位的时候,甚至还会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商代汤王在伊尹辅佐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奠定了商王朝的根基。商汤之有天下,全仗有了伊尹,伊尹就是一个厨师出身的政治家。商汤召见伊尹,伊尹开口就从饮食滋味说起,以此引起商汤的兴趣。伊尹谈到,凡当政的人,要像厨师调味一样,懂得如何调好甜、酸、苦、辣、咸五味。首先得弄清各人不同的口味,才能满足他们的嗜好。作为一个国君,自然须得体察平民的疾苦,洞悉百姓的心愿,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伊尹以烹饪原理阐述安邦立国的大道,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最伟大的厨师。

古代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自古有君必有臣。”就像有吃饭的人一定要有厨师一样。古代将以烹调为职业的人称为庖人。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厨师。厨师在古代有时地位较高,受到社会的尊重;有时也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庖人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之一,他们的劳作与成就,理应得到公正的评价。

司马迁作《史记》,此后司马贞补有《三皇本纪》一篇,其所记述传说的人文初祖伏羲,即是一个与庖厨有职业联系的人物。《本纪》说,“太吴伏羲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或又称“伏牺”,获取猎物之谓也。此语出自佚书《帝王世纪》,不是司马氏的杜撰。我们的初祖是厨人出身,而且以这个职业取名,说明在史前时代、在历史初期,这一定还是相当高尚的事情,不至于被人瞧不起。

以庖厨活动喻说安邦治国,在先秦时代较为常见,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六十章》)便是最好的例子。还有刘向《新序·杂事》也有妙说,他说一个国君好比一个美食家,他的大臣们就是厨师。这些园艺高超的大臣有的善屠宰,有的善火候,有的善调味,因此肴馔不会不美,国家不愁治理不好。商王武丁有名相傅说,他于梦中见到他想得到的这个人,令人四处访求,举以为相。武丁重用傅说,他将傅说比作酿酒的酵母、调羹的盐梅,也是以厨事喻治国。武丁赞美傅说的话是:“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后世也有人因厨艺高超而得高宫厚禄的,尤其在那些喜好滋味享受的帝王在位时。《宋书·毛脩之传》说,毛脩之被北魏擒获,他曾做美味羊羹进献尚书令,尚书“以为绝味,献之武帝”。武帝拓跋焘也觉得美不胜言,十分高兴,于是提升毛惰之为太官令。后来毛氏又以功擢为尚书、封南郡公,但太官令一职仍然兼领。又据《梁书·循吏传》所记,孙谦精于厨艺,常常给朝中显要官员烹制美味,以此密切感情。在谋得供职太官的机会后,皇上的膳食都由他亲自烹调,他不怕劳累,深得赏识,“遂得为列卿、御史中丞、两郡太守”。还有北魏洛阳人侯刚,也是由厨师进入仕途的。侯刚出身贫寒,年轻时“以善于鼎俎,得进膳出入,积官至尝食典御”,后封武阳县侯,进爵为公。

厨师进入仕途的现象,在汉代就曾一度成为普遍的事实。据《后汉书·刘圣公传》说,更始帝刘玄时所授功臣官爵者,不少是商贾乃至仆竖,也有一些是膳夫庖人出身。由于这做法不合常理,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所以当时长安传出讥讽歌谣,所谓“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当时的厨师大都以战功获官的多,这就另当别论了。

历代庖人更多的是服务于达官贵人,能有做官机会的不会太多,而做大官的机会就更少了。庖人立身处世,靠的还是自己的技艺,身怀绝技,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受尊重的。庄子津津乐道的解牛庖丁,是以纯熟刀法见长。庖人受尊重的程度,也表现在战乱时期。《新五代史·吴越世家》说,身为越州观察使的刘汉宏,被追杀时“易服持脍刀”,而且口中高喊他是个厨师,一边喊一边拿着厨刀给追兵看,因此蒙混过关,免于一死。又据《三水小牍》所记,王仙芝起义军逮住郯城县令陆存,陆诈言自己是庖人,起义军不信,让他煎油饼试试真假,结果他半天也没煎出一张饼。不过。陆存硬着头皮献丑,也因此捡回一条性命。这两个事例都说明,厨师在战乱时属于重点保护对象,否则,这两个官员都不会装扮成厨师逃命了。

厨师能否比较广泛受到尊重,名人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据焦竑《玉堂丛语》卷八说,明代宰相张居正父丧归葬,所经之处,地方官都拿出水陆珍馔招待他,可他还说没地方下筷子,他看不上那些食物。可巧有一个叫钱普的无锡人,他虽身为太守,却做得一手好菜,而且是地道的吴馔。张居正吃了,觉得特别鲜美,大加赞赏:“我到了这个地方,才算真正吃饱了肚子。”此语一出,吴馔身份遽升,有钱人家都以有一吴中庖人做饭为荣。这样赶时髦的结果,使“吴中之善为庖者,召募殆尽,皆得善价以归”。吴厨的地位因此提得很高,吴馔也因此传播得很广。厨娘

历史上以烹饪为职业者,大多以男性为主。《周礼》所述周王室配备的庖厨人员近两千人,但直接从事烹调的女性一个也没有。以男子为主从业厨事,不仅中国古今均如此,而且也是世界性通例。不过在唐宋时代,曾出现过较多的女厨,不论在酒肆茶楼,还是在皇宫御厨,都有从业烹调的妇女的身影。有幸为皇上烹调的称为“尚食娘子”;为大小官吏当差的则称为“厨娘”。使用厨娘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浪潮,这浪潮在京都涌起,远远波及了岭南。唐代房千里在岭南做过官,他所写的《投荒杂录》便记述了岭南人争相培养女厨的事。他说:“岭南无论贫富之家,教女都不以针线为基本功,却专意培养她们下厨做饭的本领。”如果一个女子能做得几盘好菜,那便是一个“大好女子”。有时婚聘时讲的条件,也是以厨事为优,尽管是“裁剪补袄一点儿也不会,可是修治水蛇黄鳝却一条必胜一条”,这样的女子是不愁嫁的。

宋代捧物侍女俑《问奇类林》说,宋代太师蔡京有“厨婢数百人,庖子十五人”。《清异录》则说,唐代宰相段文昌,家厨由老婢膳祖掌管,老婢训练过上百名婢女,教给她们厨艺,其中九人学得最精。官僚们的家厨有这么大的规模,饮馔之精,可以想见;从另一方面看,唐宋女厨似乎较受重视,蔡京所用厨婢达数百人之多,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宋代廖莹中的《江行杂录》,记录了宋时京都厨娘的一些情况,与唐时岭南很有些相似。田氏说,京都中下之户,并不看重生男孩子,生了女孩反倒是爱护如捧璧擎珠。待她们要长成人的时候,就随其姿质教以不同的本领,其中的一些便被培养成了厨娘。虽然厨娘被认为是“最为下色”,但是非极富贵之家别想请到她们做饭。

厨娘们的地位虽不高。但她们有绝妙的技艺和超然的风度,引人刮目相看。《江行杂录》说,有一告老还乡的太守,想起在京都某官处吃过晚膳,那一日是厨娘调羹,味道特别适口,留下很深印象。于是也想雇一位厨娘,摆一摆阔气。费了很大劲,才托人在京师物色到一位厨娘,年方二十,能书会算,颇具姿色。不数日厨娘即启程前住老太守府中,未及进府,在五里地以外住下,遣一脚夫先给太守递上一封信。信是她亲笔所写,字迹端正,很体面地要求太守发一四抬暖轿来接她进府,太守毫不迟疑地照办了。待到将厨娘抬进府中,人们发觉她确实不同于一般庸碌女子,红裙翠裳,举止文雅。太守大喜过望,第二天便请厨娘展露本领。厨娘随带着璀璨耀目的白金餐具,至于刀砧杂品,一一精致。厨娘换上围袄围裙,挥刀切肉,惯熟条理,有运斤成风之势。做出的菜品真个是馨香脆美,清新细腻,食者筷子举处,盘中一扫而光,纷纷说好吃好吃。

厨娘的手艺得到来宾交口称赞,太守脸上平添不少光彩。筵宴圆满结束,厨娘还要做一件大事,她对老太守说:“今天是试厨,您也非常满意,但照规矩得给我犒赏。”说着还拿出一个单子给太守看,单子上说每次办宴会,要支赐给厨娘绢帛或至百匹,钱或至二三百千。太守不得已勉强照数支付,但是私下里叹着气说:“像我们这样的人财力单薄,这样的筵宴不宜经常举行,这样的厨娘也不宜经常聘用。”没过两月,太守便找了个理由将厨娘“善遣以还”。

办一次宴会,要讨一次赏,厨娘的要价还特别高,难怪老太守要感叹自己财力不足,最后不得不将厨娘打发走了事。如此看来,宋代厨娘确有些了不得,她们究竟是何等模样呢?我们从出土宋代砖刻上,可以一睹厨娘的风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4块厨事画像砖上,描绘了厨娘从事烹调活动的几个侧面。砖刻所绘厨娘的服饰大体相同,都是乌髻高耸,裙衫齐整,焕发出一种精明干练的气质,甚至透出一副雍容华贵的神态。她们有的在结发,预示厨事即将开始;有的在斫脍;有的在烹茶;有的在涤器;全神贯注之态,跃然眼前。这些画像砖出自宋代墓葬,宋人在墓中葬入厨娘画像砖,表明他们即便生前不曾雇用厨娘,也希求死后能满足这个愿望;或者生前有厨娘烹调,死后也希望依旧有厨娘侍候。看来要想享用美味,还非有厨娘不行。这画像砖可印证《江行杂录》所记的传闻有一定的真实性。看到这人物形象刻画准确生动,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画像砖,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像这样风度翩翩的厨娘,在宋代一般富裕之家大概真的雇用不起。难怪当这批画像砖刚刚公布时,曾迷惑了一些资历很深的研究者,认为画中绝非婢女者之流。但她们确确实实就是厨娘,就是廖莹中描述的体态婀娜、精明洒脱、身怀绝技的宋代厨娘。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烹饪之法,由周代“八珍”开始,已见诸文字,但大多只限于口传身受。虽然也会有一些成文的“食谱”,也多限于家传。到南北朝时,这种情形开始有了改变。

南北朝时,许多官吏潜心钻研烹调术,有些人因有高超的厨艺而受到宠幸,甚至加官进爵,荣耀一时。北魏时曾任高阳(今山东桓台东)太守的贾思勰,是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也是一位少有的精于烹调术的人。由他整理的第一套流传至今的饮馔谱,被收入自撰的伟大著作《齐民要术》中。这本书的写作无疑参考了当时的一些饮食著作。是一部十分珍贵的文献。贾氏的高明之处,是他把烹调术与农、林、牧、渔等有关国计民生的生产技术并列在一起,作为齐民之大术。如若不是这样,这一部分饮馔方面的内容恐怕也很难流传下来。贾思勰有功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隋唐以前,独此一书,独此一人。

《齐民要术》著述了造麯酿酒术、作酱法、醋法、豉法、齑法,还有脯腊法、羹臛法、炙法、饼法、飧饭等烹饪技术,饮食所需技艺,十分完备。

造麯酿酒,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尤其对洁净度要求很高。成功不会是轻而易举得来的,人们常常还得以虔诚的心祈请神灵佑助,这就使得整个酿造过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如造一种“神麯”,必须使青衣童子在日出前汲水备用,抟麯饼也必须全是童子小儿。抟好的麯饼一个挨一个摆在屋中,还要留出横竖的通道,造麯的小儿就站在通道上,其中五人要假扮麯王;接着主人用酒脯汤饼祭麯王,口中还得连续三遍读“祝麯文”,无非是反复说些请神灵保佑造麯成功之类的话。准备酿酒蒸好的酒饭,人畜均不得食用,甚至不得令鸡狗看见,极求清洁。

酱、醋、豉、齑,都是秦汉以来重要的调味品,《齐民要术》详尽地记述了秦汉以来重要的调味品及制作方法。酱类包括豆酱、肉酱、鱼酱、麦酱、榆子酱、虾酱、鱼肠酱、芥子酱等;醋则有大醋、秫米神醋、大麦醋、烧饼醋、糟糠醋、水苦酒、乌梅苦酒、蜜苦酒等(苦酒为醋的别名)。以酿大麦醋为例,规定必须七月七日作,七日如不得闲,则得收起这日的水,等到十五日时作,除此二日,醋难作成。作醋时,特别要注意不能让人的头发掉进瓮中,否则便会坏醋。不过只要把头发取出来,醋还会变好的。

鱼蚱脯腊,是用不同方法腌制的鱼肉。《齐民要术》记有荷叶裹蚱、长沙蒲鲊、夏月鱼鲊、干鱼鲊、猪肉鲊、五味脯、度夏白脯、浥鱼等制法。以荷叶裹蚱为例,其制法是:鱼块洗净后撒上盐,拌好米粉,用荷叶厚厚包裹,二三日便熟,清香味美,独具风味。蚱鱼即咸鱼,食时洗去盐,可蒸可煮,可酱可煎,比起鲜鱼,更有一番风味。

《齐民要术》自“羹臛法”一节开始,所述都是比较具体的烹饪方法。羹肤类中有芋子酸臛、鸭臛、鳖臛、猪蹄酸羹、羊蹄臛、兔臛、酸羹、胡麻羹、瓠叶羹、鸡羹、羌煮、鲈鱼莼羹、醋菹鹅鸭羹、菰菌鱼羹、鳢鱼臛等。举鳖臛法为例:先把鳖放进沸水内煮一下,剥去甲壳和内脏,用羊肉一斤、葱三升、豉五合、粳米半合、姜五两、木兰一寸、酒二升煮鳖,然后以盐、醋调味。贾思勰在这一节还记有一条治肉羹过咸的奇法:取车辙中干土沫,用绵筛过,用双层布帛作袋装好土沫,系紧袋口,沉入锅底,一会儿汤味就淡了。此法估计是行之有效的,不知有人试用过没有?

蒸菜是中国菜中的一大类,早在商周时就有了很高的蒸技。《齐民要术》所记的蒸菜包括蒸熊、蒸羊、蒸豚、蒸鹅、蒸鸡、蒸猪头、裹蒸生鱼、毛蒸鱼菜、蒸藕等,方法一般都是调好味后,直接放入甑中蒸熟。

其他火熟的菜肴还有五侯鲭(杂碎羹)、腤鸡、腤白肉、腤鱼、蜜纯煎鱼(糖醋鱼)、鸭煎(爆炒鸡丁)等等。蜜纯煎鱼的做法是:取用鲫鱼净置,但不去鳞片;醋、蜜各半,再加盐渍鱼,约摸过一顿饭时间便把鱼漉出,用油煎成红色即可食用。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热门推荐
  • 非常女主播

    非常女主播

    傅朋朋坚持自己是靠才华勾住了崔鹤的心。崔鹤素来喜欢说实话:百分之一的才华我也喜欢。傅朋朋伸出小指头划比:意思是我毁容了,能吸引你的只有指甲盖这么一点?崔鹤握着她的手指亲了亲:在我眼里,全世界的女人就差这么一点。
  • 坟玉

    坟玉

    宇宙有极,生死无情,凤飞枝头,龙改乾坤
  • 醒墓者之床上有鬼

    醒墓者之床上有鬼

    你,你倒地想怎样?”女孩子被吓的瑟瑟发抖,惊慌着问。“呵呵,还能怎样?”男鬼坏坏的笑了笑,然后抬起胳膊,数着手指,恬不知耻的说:“就是想让你白天陪睡,晚上陪睡,活着陪睡,死了还陪睡,如此简单而已!”女孩子一听,脸色羞红,完全崩溃,这自己招谁惹谁了,竟然弄回一个如此恬不知耻的色鬼来?
  • 胎儿发育与胎教

    胎儿发育与胎教

    怀孕、生产、育儿是值得高兴的事!随着孕周的变化,宝宝的降生,除了喜悦之外,伴随而来的种种不便以及不知所措的大大小小问题,也考验每一位准妈妈与准爸爸。想知道如何应付吗?本书汇集了0~3岁宝宝各阶段的喂养、护理、早教知识和常见疾病防治常识,全面而完整地提供专业的资讯,让准爸妈能经由本书,在胎教、育儿过程中得心应手!
  • 冷酷总裁的呆萌前妻

    冷酷总裁的呆萌前妻

    5年前,慕容熙因为辛如媛像极了她,而娶了辛如媛,两人都订了合约,她回来后就得离婚,1年后,她回来了,辛如媛也走了,慕容熙娶了她,过了几个月后,慕容熙才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辛如媛,6年后,她带着一个小萌娃出现在了s市的飞机场,他们的命运又该如何。。。。
  • 花开时节愿逢君

    花开时节愿逢君

    短篇已完结——民国乱世,顾清婉做了师座夫人。后来终日守着小院,日渐憔悴,终于盼来了心上人。她问他,心里可是藏了一个女子,曾经苏城的名角儿,陆晚笙。他却说,等来年花开,再告诉你。可是,啊琛,那蔷薇枯死,不会再开了。可是,啊琛,我也等不到花开了。
  • 五域

    五域

    故事发生在架空幻想的五域世界。这里有魔法也有科技,有人类也有其他智能生物。冰域、火域、金域、天域、地域有着不同的地貌、政治、文化。故事起始发生在冰域风暴堡,一个古老家族的领地,以主人公荧的成长为故事的开端,讲述一段在五域的爱恨情仇传奇故事。
  • 天朝情史

    天朝情史

    绫罗绸缎,珠环翠绕。最是那倾城一瞥的风情,媚眼如丝,丝丝牵引君王心。奈何君王一朝终有情,神女无心续做梦!她本是一场处心积虑的美人计。只是有谁能料美人亦有计?美人计,美人计中计!芙蓉帐里君情浓,语笑嫣然的她又带着怎样的心思去婉转承宠?且随花花一起去求证,觥筹交错下所谓爱情的真相……
  • 重生之极限进化

    重生之极限进化

    在未来进化大时代的新世界,每一个新人类都有资格修炼成超武强者,主角生于开端之前,死于新世界激战之中,但他见证过无数强者崛起与陨落。他带着重生记忆,不可思议地重返灾难开端之前。“未来是一个辉煌无比的新世界!我此生必定超越巅峰,凌驾所有新人类王者之上…
  • 战国头号霸主

    战国头号霸主

    《战国策》载:商鞅建议尊魏为王,劝谏秦孝公,曰:“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从商鞅游说魏国称王始,魏惠王便将矛头转向了齐、楚等国。魏国从此踏上不归路。当徐徐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公元前342年的齐魏马陵之战,且成了魏国太子申。危急关头,徐徐站在微风中捋了捋鬓发,感慨道:“还从未想过,有一天距离成王竟然只差一步之遥。”虽然这一步的跨度似乎有点大!……河西之战,在公子卬被骗后依旧没能取胜的秦军中,商鞅茶饭不思,始终猜不透是谁搅动了本该稳胜的局面。而这,仅仅只是徐徐在战国大乱斗中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