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10800000037

第37章 饮食(16)

四月八日为佛节,这是一个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在有的地方又作为城隍神的诞节,还有在这一日祭关公的。在佛节的食品中,有一种结缘豆很有特色。据《余墨偶谈》说:“京都浴佛日,内城庙宇及满洲宅第,多煮杂色豆,微洒盐豉,以豆箩列于户外,往来人撮食之,名结缘豆。”《燕京岁时记》也说,“四月八日,都人好善者,取青黄豆数升,宣佛号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结缘豆,预结来世缘也。”在上海崇明地区,人们在四月八日要走街串巷送糖豆,专为小儿种痘,这实际也是一种结缘豆,同时又是一种保健食品。佛节的这些行为,自然是受佛教影响的结果。这一世的缘,下一世的缘,都要广结,这是与佛教教义相关的食俗,相识的与不相识的人,都会由这佛节的结缘豆结下缘分。

在七巧(七夕)节,南方地区有的也以熟豆互馈,也名之为结缘。有的则制作一种果茶,家家户户用桃仁杂果点茶,相互递饮,与结缘豆同义。

百家饭、七家茶的制作过程,就是增进邻里感情的过程,而结缘豆更是如此。邻里关系在这些特别的方式中就会得到增近进安定祥和的社会秩序也会逐渐得到巩固。

椒柏酒·五辛盘·口数粥

饮食有一个不言自明的首要目的,就是强健体魄,我们的先贤墨子、老子、孔子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墨子·辞过》说:“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节用》也有类似的说法:“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增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贵异物。”老子提倡平淡饮食,在《老子·六十四章》中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说法。又见《符子》所述老子“节寝处,适饮食”的议论,主张以饮食养性健身。孔子虽然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名言,由此还被认为是一个过于追求滋味的人,但他也曾夸奖过颜回不讲究饮食起居,在《论语·述而》中还有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论说。孔子还有一些关于不食变质变味食物的话,显然是从健康角度考虑的。

中国的岁时饮食也并不排除健身这个功能,古代也以健康作为岁时饮食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外部因素而论,人体常会因季节变换导致身体失和而生病,所以在不同节令人们要设计不同的食饮,以护卫自己的健康。这里就以几款特别的古代节令食品,看看古人在设计这些食品时追求健康的用意。

《荆楚岁时记》说大年初一要“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这些食饮,多以健身为目的。如椒柏酒,就有祛病的功用,魏人成公绥有《椒花铭》说:“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为珍,蠲除百疾。”味道不错,疗病亦佳。白居易《元日对酒》诗中的“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其中的蓝尾酒,正是椒柏酒。大年初一还食用五辛盘,《正一旨要》说:“五辛者,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均辛香之物。”是书引孙思邈《食忌》说,正月食五冰糖葫芦辛以避疠气。又见孙真人《养生诀》也有类似说法:元日取五辛食用,令人开五脏、去伏热。人们还在寒冷的节令,就想着夏日的平安了,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

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一带,人们在冬春爱吃一种翠皮紫心萝卜,名为“心里美”。《燕都杂咏注》说,立春食紫萝卜,名为“咬春”。《燕京岁时记》也说:立春日“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清甜寒齿,清心却困,名之为心里美是太好理解了。北方人与这心里美同季的特色食物还有一款冰糖葫芦。《燕京岁时记》写道:“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葡萄、山药豆、海棠果、山里红等物,蘸以冰糖,故脆甜而凉,冬夜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冬日离不了炭火取暖,体内难免火盛,取冰糖葫芦败火,甜酸可口,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冰糖葫芦至今在京城仍然很受欢迎,而且不限冬日享用。

除了冰糖葫芦,北方人还以冬至食赤豆粥败火。《岁时杂记》说:“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气。”这就是现在的红豆粥。粥作为节日食品,用得比较多,值得提及的还有祭灶日的口数粥。《乾淳岁时记》:十二月“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及作糖豆粥,谓之‘口数’。”《武林旧事》也说:“二十四日作糖豆粥,谓之‘口数’。”范成大为此还作有《口数粥词》。这粥人人都要吃,猫犬都不例外,因此名为口数粥。口数粥也是赤小豆粥,同冬至粥一样,主要目的是为了防瘟病。赤小豆,古代又称小菽、赤菽或米小豆,现代一般称为红小豆。红小豆多用作豆汤、豆粥、豆馅,为北方人所喜爱。中医认为,红豆性平昧甘,有健脾利水、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对脾虚不适、泄痢便血等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冬要防瘟,夏要防暑,夏令也有不少用于健康的节物。《元池说林》:“立夏日俗尚啖李。时人语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故是日妇女作‘李会’。取李汁和酒饮之,谓之驻色酒。一曰是日啖,令不疰夏。”古代以入夏寝食不安为“疰夏”,又写作“蛀夏”。立夏日还以饮七家茶的方式防疰夏,见于《熙朝乐事》和《清嘉录》的记述,对此我们在上文已提及。立夏的节物还有上海嘉定人的麦饭、浙江桐乡人的粉饼、太湖一带的麦豆羹,都与防疰夏有关。幽此可以看出南方人较为注重立夏这个节日,这一天要吃一些防暑食物,以保炎夏平安。

以健康体魄为目的的饮食宜忌,是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内容。中国古代的饮食宜忌,更多地具有时令特点,可以称为“节令食宜”和“节令食忌”。同是一种食物,某个时令不宜食用,或某个时令最宜食用,这是中国节令饮食的中心内容,其主要作用仍然还是疗疾、祛邪、保健。如《岁时杂记》说,“自寒食时,晒枣糕及藏稀饧,至端午日食之,云治口疮。并以稀饧食粽子。”

古籍中的节令饮食宜忌,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不一定全都符合科学道理,用心却是极可贵的,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古今都是一样的。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古代有以淡泊饮食养生的传统,而节日饮食的种种搭配,都是这传统的集中体现。传统的节令饮食,多数都清淡素雅,制作较为简单,而风味却很独到。煮元宵、饺子、馄饨、面条、烙春饼、烤月饼、蒸糕、包粽子、在制作上包括了蒸、煮、烙、烤等一些基本的烹调方法,在品类上有干食、湿食、流食,有热食,有点心。非常全面。

养生为饮食第一要义,节令饮食亦是如此。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草书贴(局部)

中秋赏月团圆饼、年夜守岁合欢宴

中国传统年节非常注重强调亲情的体现,节日饮食活动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显示出团圆和睦的气氛。这一点在除夕和中秋节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合欢与团圆,是这两个节庆的主题。

春节在古今都是一个最为重要的节仪。古时将大年初一称为元日或正日,作为春节的一个开场是正日前夜的除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年三十。在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等待新年的到来,称为守岁。晋人周处的《风土记》说,除夕“各相馈赠,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夜。”《东京梦华录》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守岁限一个家庭之内的成员,守于室内,等待新年的到来,所以又称为合家欢。《清嘉录》说:“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年夜饭,俗呼合家欢”。“是书并引《姑苏竹枝词》道:“妻孥一室话团乱,鱼肉瓜果杂果盘。下箸频教听谶话,家家家里合家欢。”

除夕合家欢家宴称年夜饭或年饭,各地年饭并不相同。《京都风物志》说:除夕“人家盛新饭于盆锅中以储之,谓之年饭。上签柏枝、柿饼、龙眼、荔枝、枣栗,谓之年饭果,配金箔元宝以饰之。家庭举宴,少长欢喜。”有些地方的年饭是吃火锅,《清嘉录》提到分岁宴用暖锅(边炉),杂投食物于铜锡之锅,炉而烹之。全家老少融融乐乐,尊老爱幼的美德,就在这样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得到发扬。

守岁到了天明,已是大年初一。《荆楚岁时记》说,正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然后是享用各种节日食饮,有椒柏酒、屠苏酒、五辛盘等。初一还有大家族的会拜,宋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诗说:“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五代二百人的大家族,在这新春的团拜中实现了平日所不能有的情感交流。

亲情的强调,并不仅限于大年三十,人们在其他节令中也有相似的追求,如中秋节便是。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的源起当可追溯到先秦时代。《事物纪原》说晋平公初置中秋虽不能确认,但《礼记·月令》说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这秋日敬老的习俗与中秋节仪的形成不会没有关系。中秋赏月和享用与月亮有关的节物,至迟在唐代已成风气,这已是名副其实的中秋节了。唐代诗人有许多中秋望月诗,如司空图有《中秋》诗云:“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又有曹松的《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我们还知道宋代苏东坡在中秋大醉之时,作《水调歌头》怀念亲人,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中秋最佳食物是月饼,这在古今均是如此。《熙朝乐事》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之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又见《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之如莲花。……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月饼如此之大。当然象征大团圆了。月饼在古时又称为团圆饼,《酌中志》说,八月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含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燕京岁时记》也说:“中秋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中秋月饼留到除夕去“团圆”,将两个相隔数月的年节联结起来,也使得合欢团圆的主题更进一步地深入人们的内心之中。

中秋节的饮食活动,以家庭范围为主。非常强调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这有利于增进长幼亲情。《京都风物志》记有家庭赏月宴,中秋夜拜月礼毕,“家中长幼咸集,盛设瓜果酒肴,于庭中聚饮,谓之团圆酒”。

家,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不仅是生命之根,而且是力量的一个源泉,人们在家中获得温暖和信心。正因为如此,培育家庭观念就成了古人用心的一个焦点,饮食便是培育家庭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周礼·春官·宗伯》中就对饮食活动的这个功能作过这样的阐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中国传统的岁时节日所设计的饮食活动,强调增进家庭和睦氛围,这样的年节,除了春节、中秋之外,还有清明、重阳、冬至、腊日等。我们在除夕团圆饭和中秋月饼上,看到了中国岁时饮食所追求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理想,就是让家庭的亲情更加浓厚。

同类推荐
  • 北京春秋

    北京春秋

    地球北部39度至40度间的一片幽燕之地,右抱太行,左邻沧海,南拢河济,北依居昌,上踞关外,下望江山,都城苍老而奇特。自辽国开都之后,京城管辖着东至奴儿干都,西到西藏高原,南至海南琼岛北到岭北行省的一片诺大江山。统揽管治,决断无他。千年以来,历史仅短短数十年间将北京甩于一旁。全球风云变幻中,此间早已是人类的一片政治、商业与文化的中心。当中,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皆为故事。
  • 中国辟邪文化

    中国辟邪文化

    说起辟邪(也有学者使用“避邪”一词,其实不妥,因为就语义而言,“避”是消极被动的,无法概括“辟邪”积极主动的一面)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认识,辟邪器物、辟邪行为、辟邪现象时不时地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说到辟邪文化,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把辟邪文化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模式来加以审视与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 床榻艺术史

    床榻艺术史

    床是家居必备之物,是家具中的大件。床放在卧室之中,在古代是“闺房用物”,既然是寝具,当然是深藏于卧室深闺之中,平时不被外人所见,经历“文革”十年动乱,侥幸保存了下来。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法律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法律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满天繁星皆照你

    满天繁星皆照你

    三年前,她弃他而去,走的一无反顾,三年后,他强势崛起,再次闯入他的生活。原本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乱,一切都要从三年前那次邂逅说起……
  • 一人一剑夺天下

    一人一剑夺天下

    手拿一柄雷霆至尊剑,一人一剑闯天下。原本的“废物”变成了“救世主”。由于家族的劫难,被迫展现实力,也因此仗剑闯天下。
  • 无限残兵之我的邻居叫九尾

    无限残兵之我的邻居叫九尾

    原本应该死去的无限冒险者镜湖在失去身体之后,暂时栖身于鸣人的身体中苟延残喘。主角可能是伏地魔,也可能是哆啦a梦。
  • 漫威宇宙大乱斗

    漫威宇宙大乱斗

    在一次失误中,王宇还是被该死的系统传送到了那个世界。于是王宇被迫开启了他炸天的装逼生涯。“诶!美队这个不是这样练的”“诶!钢铁侠你的铠甲出问题了。1亿美金帮你修好”“什么?浩克?没问题,娜塔莎要给钱的哦”
  • 影子里的梦

    影子里的梦

    影子里的梦的灵感是一段白月光的故事,七天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之所以取名叫影子里的梦,是因为这个故事无法和他人诉说,只能存在影子里。像是一场绵延不息而怪诞的梦,伴随时间老去或者永恒。
  • 地始

    地始

    吾自在等风来,奈何不如追风去!吾自在算尽天道,却也畏世间无常!
  • 夫人马甲请看好

    夫人马甲请看好

    “少爷,夫人被欺负了”下人,顾逵把外套一披:“走,夫人过于柔弱打不过”当众人赶到学校,却看见……所谓柔弱的夫人把大汉踩在脚下。大汉:“嘤嘤嘤,我太难了……”秦婉:“就这还跟我打呢?以后还敢动我儿子不?嗯?!”顾逵走上前抱起秦婉,秦婉:“嘤嘤嘤,手破了。”当他与她相遇的那一瞬间,她每天都在掉马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 千年宿缘:漠倾尘

    千年宿缘:漠倾尘

    一场意外的穿越,让水漠纠缠在了一份千年以前的爱情漩涡之中。容貌依旧,却已物是人非,面对一份炽热的爱恋,一场执着的追求,一种意外的命运,她将何去何从?颜平之,一位俊逸飘尘且深受百姓爱戴的颜蓝惠将军,他与水漠的相遇、相依、相恋,最终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