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08200000022

第22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孟子曰:“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3)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4)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5)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6)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公孙丑章句下》

【注释】

(1)天时:指季节、气候等天候时机。

(2)郭:古代城市有内城、外城之分。内城为城,外城为郭。

(3)池:护城河。

(4)委:放弃,丢弃。

(5)域:区域、范围。此处名词作动词用,限制的意思。

(6)畔:同“叛”。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天候时机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众志成城。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敌人围攻它,却不能攻克。敌人围攻它时,一定具有最佳的天候时机,却不能够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有利的天候时机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城墙不是筑得不高,护城河不是挖得不深,兵器铠甲也不是不锐利坚固,存储的粮食也不是不多,但敌人一攻城,守城将士就弃城逃离,这便是因为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保卫者的同仇敌忾啊。所以我认为:控制人民不迁逃不靠国家疆界的限制,保家卫国不靠山川地势的险要,威服天下不靠兵器铠甲的坚利。坚守道义的人,拥戴他的人就多;失掉道义的人,拥戴他的人就少。拥戴他的人少到极点的时候,连家人亲朋都背叛他;而拥戴他的人多到极点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让天下人都拥戴的人去攻打众叛亲离的人,必然会胜利,所以君子不战则罢,战则必胜。”

【述评】

人和决定论

天、地、人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三个主要的因素,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那里,多有论述。我们知道,天与地,也就是天候变化和地理环境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有时是人所难以改变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作为事物的主导因素,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孟子虽然没有否认天时与地利的客观优势对事物的作用,但他认为其中人和具有决定的意义。

这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他人本主义观念的延伸。他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只有拥有“人和”,才能够使事物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前进。孟老夫子以战争的方式来阐述了自己的观念,其实在对战争考量的过程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论述,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和”的意义。孙膑在《孙膑兵法·月战》中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在《将苑》中也说:“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而比孟子早生了一百多年的孙子也在《孙子兵法·谋攻》中说:“上下同欲者胜。”何谓上下同欲呢?其实就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目标统一,干群和谐,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其实是孟子“人和”观念的另一种解释。

当然,人和至上并不是说抛弃了对天时与地利的考量,孟子也对后者的作用作出了相对客观的评论,因为它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同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古人那里,对于三者的关注基本上都保有系统性的特质。孙子在强调了“上下同欲”的观念时,也认为“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后世的《淮南子》一书中,也强调:“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而战国时的荀子也以农事论之曰:“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由此可见许多思想家是将三者放在平行的关系上进行论述的。问题是,谁又能够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都占尽先机呢?在驳杂的世事面前能够占据其一,就已经不错了,而在这三者中,能够通过我们主动改变的东西,大概只有“人和”而已。因此,在孟子的思想中,我们应该突出对“人和”的考量,而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描述的“隆中对”中,诸葛亮纵论天下大势,对刘备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天时;孙权以祖上福荫割据江东,占尽地利;而“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在这里,诸葛亮分析了刘备的弱势,天时、地利皆不可得,但是只要求得人和,割据要津,便可以分割天下。

按诸葛亮的建议,刘备以人和为重,笼络天下英才,虽然处境艰危,但在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辅佐下,从一文不名的贩履者,乘乱而起,三分天下,建立蜀国。

《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三请诸葛亮时,关羽、张飞心中很不痛快。关羽认为“其礼太过”,张飞干脆想将诸葛亮捆来。刘备申斥他们说:“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三人离茅庐还有半里之遥,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里,恰逢诸葛亮正高卧草堂,刘备不让通报,恭恭敬敬在阶前站立了半晌,直至诸葛亮睡醒。得到诸葛亮之后,他“以师礼事之”,并对部下说:“我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刘备快去世的时候,托孤诸葛亮,嘱托儿子要以父礼事之,并对诸葛亮说,如果儿子不争气,可以取而代之。刘备的知遇之恩,使诸葛亮感激涕零,觉得“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忠心耿耿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千古称颂,感人至深。其实,首先是由于刘备的爱才、重才的人和思想,才会有“三顾频烦天下计”的传奇佳话,才会有“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忠贞报国。

“人和”的价值在于“和”,在于得民心,在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不单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本的原则,也是一个政权生存的基本准则。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的确如此,有了200多万民工、民兵奋不顾身地支援前线,才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新中国是在人民的掌心里诞生的呢?

“和”的基础是主体的得道,是道义所存,是德治所在,这不仅体现在战争的环境中,同样也体现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人和”就是“得道”,就是一条符合仁政的正确路线,因而,一旦认识到人民的作用,继而得到人心,统治便有了牢固的根基。

在清朝,康熙曾经对于长城这一军事工程有过精彩之论。康熙八年,也就是1669年,由于古北口一带的长城“倾塌甚多”,总兵蔡元上书“请行修筑”。康熙没有批准,他在上谕里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好一个“众志成城”,一语道出了“人和”的效果。“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这是康熙朝的边境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其实也是基于“人和”的观念提出来的。康熙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乾隆也认为,“自秦人北筑长城,畏其南下,防之愈严,则隔绝愈盛,不如来之乃所以安之。”

的确如此,地利可以给我们以安稳的想象,但是这只是一个脆弱的想象,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据崤山、函谷关之险的秦国迅速败亡;长江天堑也不能阻止元军的铁蹄,这些历史的剪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忽略了人的因素的那些王朝的教训。

孟子强调的“人和”,包含了我们所应当认知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应该充分认识人在社会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人是一切,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对象,才可能得到他们的彻底拥护。

第二,应该深刻认识到人际关系,这包括上下关系和对等关系,必须以“和”为标准,为目的,也就是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它不能是掠夺,不能是压迫,不能是强制,不能是役使;而应该是和谐,是和睦,是和平,是和善,是和衷共济,是政通人和,是内和外顺。

历史是最好的教材,在康乾时期,即使没有加固长城,他们也非常妥善地处理了边境的许多问题,边疆巩固安定,是历朝历代所羡慕的一派图景。

康熙皇帝巡游渤海之滨时曾写过一首诗:

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

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

这里面是不是有一点得“人和”之后的扬扬自得呢?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本书研讨生肖牛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

    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

    本系列丛书主要讲述了敦煌归义军史,本书为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
热门推荐
  • 后天少爷

    后天少爷

    男主角孟四出生在一户普通的渔民家中,从小体弱多病,六岁时被家人送往清江门学习玄气修炼,哪知三年过去后,其玄气修为仍然没有寸进,正在心灰意冷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误入传送隧道,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从此揭开了他光辉一生的新篇章······
  • 唤神之路

    唤神之路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游戏未知的世界,魔神的赌局……强者的竞争,帝国的崛起……一个特工带着一群妹子的乱入……曾经辉煌过,如何能甘心平凡?一款游戏能改变什么——命运生命不止,战斗不息,拿起手中的利剑为民族铸魂!
  • TFBOYS之女友

    TFBOYS之女友

    曾经我们不珍惜当时的爱情,现在的我们还能重新让他们原谅我们吗?
  • 三国之公孙无双

    三国之公孙无双

    什么,你说三国难混?NO,NO,NO!那是你不会玩!我找了个酒鬼,他的名字叫做童渊。然后顺带就受了他的三个徒弟,当然现在才收了一个。天地君亲师,你说有了童渊,其余的两个还怕他们跑了吗?我诱拐了一只叫做甄泌小萝莉,然后甄家就……我被一只女王狼姬看上了,顺带送了个叫做温侯的女儿控……我看上了一只叫做弓腰姬的妹纸,囧他有个妹控的哥哥叫孙策……然后,我现在看上了那个马超的妹妹,你说,这个……嘿嘿,大家都懂的!
  • 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

    伦敦郊外坠下大量不明物体,市民纷纷前往围观。不料从不明物体中涌出大量外星人,它们拥有远超出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人类的重型武器也完全与其抗衡。外星人使用激光、生化武器、巨型装甲战车对人类进行空前屠杀。人性在战役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当全体人类一筹莫展,整个世界陷入巨大恐慌的时候,外星人突然开始神秘死亡,原来是外星人无法抵抗地球上的细菌和病毒。侥幸逃出生天的人类是否能继续更好地生存下去?
  • 在武侠世界轮回

    在武侠世界轮回

    江湖中,门派世家针锋相对,庙堂上,是权与力的纷争。武道的尽头将是诡秘抑或是长生?上古魔头卷土重来,左道昌盛。轮回之外,诸邪神流下粘黏的口水,等待一场盛宴。谁能镇压一切,独掌权柄?而之一切,将从一位黝黑少年救母之旅开始。
  • 梦人生

    梦人生

    如来佛祖座下睡梦罗汉,先是在梦中幽会嫦娥仙子,后与嫦娥仙子私通,被净坛使者告发,二人双双被贬下凡间,他们还能再续前缘么?身处都市的睡梦罗汉又将有怎样的人生.....
  • 萧红散文集:白面孔

    萧红散文集:白面孔

    本书为萧红散文合集。有《天空的点缀》《祖父死了的时候》《孤独的生活》等,囊括了1936年版《商业街》、1940年版《萧红散文》等散文集中几乎全部文章,并收入萧红纪念鲁迅的《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等随笔。“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正如昆德拉所言,散文描摹着真实的生活,在这部散文集里可以看到人间烟火中的萧红本人。她与萧军同居商市街,求告无门,饥寒交迫,隆冬里买不起生火的木柴,连喝一杯热浆汁的钱都没有,甚而一夜数次起念要偷对面人家门上挂着的面包。他们做过家庭教师,画过影院广告牌,去参加集体活动蹭吃喝,他们游荡,吵架,喝醉后躺在地板上哭。及至勉强出版了作品集,却遭到查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的恐惧折磨着他们,“白面孔”便是这一时期萧红和左翼文艺激进分子惊惧状态的真实写照。
  • 帝国隐后:血砂

    帝国隐后:血砂

    兼吞六国一统江山又怎样?换不来她一句“我愿意”。没有她,他情愿后宫无主,做一个孤独的始皇帝。一代丹砂女王,礼抗万乘名显天下,竟敢忤逆帝王之意,只因她要的不是虚名。倾尽所有为他打造帝国基业,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他。爱,不是予取予求,而是可以更多。
  • 镜河谣

    镜河谣

    十年寒窗毕业,饭局一朝穿越。危机四伏烽火连天的异世,她却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小孩。原本只是想平静生活下去的她,却不知不觉间卷入了一场遮天的阴谋。看她如何依靠坚毅不屈一点点成长,凭借智慧果敢踏过五洲山河,平定烽烟乱世,斩尽妖鬼邪魔,证道皈依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