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7100000007

第7章 锦衣卫的第一次兴覆(6)

蓝玉不惜得罪燕王朱棣向太子朱标进言,正是奉行了常遇春直言敢谏的作风。当时开国战将已死伤殆尽,手握重兵的人只有应天的蓝玉和驻扎在北方的燕王朱棣,蓝玉在军中擅定将校升降与军队进止,正是为了培植势力,提早防范在朱元璋死后朱棣向朱标发难。可是,对于战争有着敏锐嗅觉的蓝玉,并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殊不知,暴力机关是国家政权最关键的环节,蓝玉已经在无形之中触动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

到太子朱标过世,皇太孙朱允炆继太子位,朱元璋召傅友德、冯胜入朝,让他俩兼任太子太师,蓝玉并没有等到朱元璋的驾崩,而是等来了自己的政治危机。

我们设身处地地来看,武夫的抱怨并非是他过于骄傲的表现,而恰恰是他对于自身危机感的宣泄和无奈。他闷闷不乐,但是也知道自己已经骑虎难下了,为了效忠太子朱标,他必须把他的规划继续下去。

蓝玉在与自己的心腹聊天时,仰天长叹说:“他已疑我了!”这句话迅速就传到了蒋献的耳朵里,毫无疑问,这个“他”就是指朱元璋皇帝。在古代,皇帝被称为“万乘之尊”,天底下没有人敢直呼皇帝为“他”,不管蓝玉的这一声叹息是不是酒后失言,但是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欺君之罪。

好了,话说到这里,蒋指挥使已经不用顾虑那么多了,在“胡惟庸案”了结后,登上历史舞台的锦衣卫终于要面临他们的第一次考验了。蓝玉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尤其是战功显赫,在军队里颇有威信。要把蓝玉除掉,必须要铁证如山,让满朝文武心服口服。而且,蓝玉虽然对外经常欺压百姓、横行乡里,但是他很善于笼络人心,军队里很多将官都与蓝玉过从密切。

心思缜密的蒋献并没有在打定主意后就马上对蓝玉出手,而是再次试探了朱元璋的口风。这一次朱元璋的表态让蒋献也深吸了一口气,蓝玉对于燕王朱棣的怀疑和军官的笼络换来的是朱元璋对于武官们集体的反感。朱元璋已经不满足于惩治一个蓝玉,在通过“胡惟庸案”肃清了被朱元璋怀疑的文官之后,他已经下定决心通过蓝玉一案肃清那些危及他政权的将领们了。

蒋献隐隐感觉到,这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蓝玉为了巩固朱标、朱允炆的政权时刻准备着与燕王一战,但是他幼稚的政治思维、鱼肉百姓的劣行,让他最终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没有得到“马革裹尸”的英雄结局,蓝玉的最终归宿,反而是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3.武将歼灭战

洪武二十六年的那一天早晨,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与胡惟庸被杀之时的肃杀天气不同,那一天看起来是如此平常无奇。但是在蒋献看来,这将是不寻常的一天,他的锦衣卫指挥使府第外隐秘地站满了很多便衣警察——锦衣卫!他们已经不眠不休地在四周守卫了好几个昼夜,在这些日日夜夜里,蒋献和秘密来到他府上的几个锦衣卫首脑紧张又有条不紊地完成着一件让应天震动的事情——他们把蓝玉的罪状整理成了厚厚一摞文件,这些罪状足以让功勋显赫的蓝玉大将军身败名裂、五马分尸。

但你别因此就觉得锦衣卫都是编造罪状的高手,其实这些在一夜之间整理在一起的罪状,都是锦衣卫在若干年间监视蓝玉所得到的情报,桩桩件件都是可以查证的,可以说,完全都是事实。只不过,锦衣卫们给这些罪状最后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结论:大将军蓝玉意图谋反。与“欺君之罪”这种有商榷余地的罪名不同,“意图谋反”是实打实的杀头之罪,而且是罪无可恕。

在连夜整理好蓝玉的罪状之后,蒋献并没有休息,即刻准备好车马,以自己锦衣卫指挥使特有的身份,以最为隐秘的方式进入了皇宫面见朱元璋。厚厚一摞揭发大将军蓝玉图谋不轨、意图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设计利用朱元璋藉田时起事的文件放在了朱元璋的面前,蓝玉不遵朱元璋指示擅定军中将校升降与军队进止,成为他准备谋反起事的最重要依据,蒋献并由此“设计”出了蓝玉与他的心腹们造反的方法与程序,甚至连朱元璋在出耕藉田时蓝玉等人怎么劫持朱元璋,怎么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种种状况,全都来了一次犯罪现场实演。可以说,这份文件在正中朱元璋下怀的同时,也给了朱元璋一个向天下臣民们解释的“演讲稿”。

好了,万事俱备,接着,就是朱元璋早就蓄谋已久的——杀!

就这样,曾经追亡逐北、横扫大漠,让蒙古骑兵闻风丧胆的蓝大将军,被锦衣卫们送进了刑部大狱,按照朱元璋的授意,锦衣卫们让蓝玉将军在刑部大狱里随便浅尝了那么两三样简易刑法,蓝玉将军在佩服锦衣卫在发明刑罚方面的天赋的同时,被迫在罪状上画了押。

虽然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在痛快一死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之间,半生征战沙场的蓝大将军还是选择了前者,求仁求义不得,不如图一快!可以让在战场上面对烽火狼烟都不皱一下眉头的蓝玉都低下头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锦衣卫用刑的手法是多么可怕,多么让人毛骨悚然。

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以及将会出现在“蓝玉案”中的大部分名字,有很大一部分都并非来自蓝玉将军的口述,而是锦衣卫们的举报。用一声“杀”当然不能够就这么终结“蓝玉案”,大将不过如此,更何况是他手底下的这帮跟屁虫。和胡惟庸案时一样,朱元璋面对蓝玉一案同样选择的是斩草要除根,凡是蓝玉的手下将领以及和他过从甚密的人,没有别的选择,朱元璋的指示就是一声——杀!绝不能姑息养奸。

先是蓝玉大将军人头落地,一代将星陨落,接着,朱元璋开始把蓝玉的心腹一个一个押上断头台。刑部大狱和锦衣卫的诏狱里走进来一批曾经身份显赫的罪犯,经过拷打和审问之后被押上刑场,接着又会有一批被押了进来。这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屠杀,一批罪犯刚刚屠杀干净,又会有一批人的名字被锦衣卫报上来,业务已经非常熟练的锦衣卫们从高层到边远,将与蓝玉有关的人员名单贴到朱元璋的屏风上。

朱元璋的株连和胡惟庸时如出一辙,而这一次朱元璋的主攻对象,则是连年征战在外的有功战将,这些曾经或与蓝玉并肩战斗或只是过面之交的人,现在是朱元璋心中最痛的刺。

而且,朱元璋还不满足于斩杀这些武将,罪犯的范围在不断扩大,遗传基因这种东西的存在当时还不能被广大学者们所知,但是“虎父无犬子”的古训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保不齐蓝玉就有后人学得兵法,把他的大明王朝给连锅端了,到时候把他从棺材里挖出来鞭他的尸可就麻烦了。所以,朱元璋丝毫没有怜悯蓝玉的意思,连一点儿火星都不想给蓝玉留下。

1946年有一些历史学家专门到蓝玉的家乡作了一次调查,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中写道:“明朝有蓝国公……朝廷认为有叛意,拘而杀之,其家闻讯亦恐有被杀之虞,俱投入院中井内,现该井仍存。”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当时朱元璋在“蓝玉案”中株连之广,已经超过了“胡惟庸案”。而锦衣卫调查之仔细,搜索之细密,比起“胡惟庸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注定是大明开国功臣们的又一次灭顶之灾,这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几乎使明朝的开国元勋们所剩无几,锦衣卫用手中的“诏令”几乎将明朝的所有能征善战的将领送上了死亡之路。

当明朝的开国上将们的刀逐渐被闲置在兵器库里的时候,锦衣卫这把刀经过“胡惟庸案”的磨砺后终于出鞘,在寒光闪闪中,将明朝的开国名将们尽皆屠杀。当年幼仁慈的朱允炆逼近帝王之位时,年迈的朱元璋觉得自己能留给皇孙最后的遗产,恐怕就只有锦衣卫和这稳如泰山的明朝政权了。

4.将星陨落与王朝危机

当年策马横刀在大漠黄沙的斜阳下长啸狂歌的蓝玉豪情万丈,当年蒙古骑兵横扫天下的传奇还没有泯灭,而还有什么,比破碎一个传奇更让人热血沸腾?他相信自己有资格得到上天的垂青,如果他能够再扶持太子朱标登上皇位,他必将超过徐达、常遇春那些震撼明朝江山的名字,成为实至名归的“明初第一将”。像胡惟庸没有发现异动的仪鸾司一样,蓝玉怎么能相信,开国皇帝朱元璋已经杀红了眼。古往今来,即便是铲除功臣最厉害的汉高祖刘邦,也没有把所有的帮手都杀个干净啊!当蓝玉不得不面对刽子手的屠刀时,他也许才终于如梦初醒: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让自己和别人有什么相同。

“蓝玉案”在表面上并没有演变成“胡惟庸案”那样血腥壮烈的场面,在死亡名单上,也没有胡惟庸、李善长这样分量的历史名臣,但是,在这场杀戮中死去的,却是以血泪铺就了明朝开国之路的“中流砥柱”。

朱元璋站在屏风前,看到让他日夜揪心的名字一个一个被揭去,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畅快。这让他想起了在破庙里住的时候,他的身上总是有很多虱子,这时的感觉,就像他在庙里的夜晚捏死那些骚扰他的虱子一样。只是当初他是用自己的双手捏那些虱子,而现在,他有了锦衣卫,他需要做的就是辨别出哪些是需要他捏死的虱子而已,其余的事情就全部交给锦衣卫了。

可以说,通过侦办“蓝玉案”,锦衣卫在洪武时期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当时的锦衣卫得到了朱元璋的完全信任,不断地进入军政部门办案,并且深入基层调查,这使锦衣卫得到了空前的权力,成为当时明朝所有官员闻之色变的魔鬼。

对上面得到了皇帝的充分信任,对下面则震慑满朝文武,锦衣卫通过蓝玉一案完全使自己成为了明朝统治机器上不可或缺的零件,也可以说正是锦衣卫这一次的表现,对它虽然历尽起伏,却始终存在于明朝历史始末产生了决定性作用。

蓝玉被杀后,被“夷三族”!随后,大批的有功之臣在这场屠杀中被祸及,到最后朱元璋拿到锦衣卫的数据统计时,已经有一万五千多人以“坐党”罪名论处,这起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二大政治案件被后世史学家称为“蓝狱”。

不惜杀掉这么多人,当然是为了防范于未然,让这两起案件起到“杀一儆百”的效用,朱元璋亲自组织人员编写了《逆臣录》,并且四处散发,供世人唾骂。其实,没有比这一招更狠的了,凡是想投身报国的人,无不想成为流芳百代的功臣,谁愿意遗臭万年啊,朱元璋正是把握住了这些人的心理:你要是来给我朱家王朝做臣子,就得以《逆臣录》上的这帮人为戒,否则我就让你遗臭万年。

当然,这样并没有算完,没过多久,颇有战功的颍国公傅友德就因为奏请给怀远田千亩,搭上了老命。

定远侯王弼感到兔死狗烹的悲哀,不禁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感到担忧,叹了一句:“皇上春秋日高,喜怒不测,我辈恐无噍类了。”这句话当然是被锦衣卫们给一字不差地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没过几天,王弼就奉诏自裁了。

还有如宋国公冯胜,只不过在自己的府第外面“筑稻场,埋甔地下,架板为廊,加以碌碡,取有鞺鞳声,走马为乐”,说白了就是连年征战鞍马劳累,闲暇时候给自己找点儿乐子,结果却有人打小报告,跟朱元璋说冯胜“家居不法,稻场下密藏兵器,意图谋变”。朱元璋让锦衣卫下去调查,事实情况当然并非如此,但是朱元璋因此就对冯胜失去了信任。冯胜虽然在入宫时竭力向朱元璋澄清这件事情,朱元璋也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相信冯胜的清白。但是在回家之后,冯胜就七孔流血、暴病而亡,末了还是莫名其妙地死了。

明初的重要文臣,除刘基以外,李善长、胡惟庸等都死于“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历时十几年,株连者三万多人,朱元璋弄了一本《昭示奸党录》;而明初的重要武将,除常遇春、徐达等英年早逝,如蓝玉、傅友德、冯胜等,都死于“蓝玉案”前后,株连者一万五千余人,朱元璋又弄了一本《逆臣录》出来。相比之下,“胡惟庸案”死亡人数多、延续时间长,被卷入其中的名臣较多,而“蓝玉案”死亡人数要少些、延续时间也较短,卷入其中的名将并不多。

但是不要忘记,“古来征战几人回”,当将军的常年在外征战,而且从古至今将军在历史上留名都不易,而入相的人则容易被历史熟知。而且,“胡惟庸案”时锦衣卫刚刚成立,业务上也不是很熟练,许多时候还是在摸索中前进,而到“蓝玉案”时,锦衣卫已经通过“胡惟庸案”积累了足够的实战经验,所以,“蓝玉案”的准备更加周密和完善,刚开始就如同疾风吹劲草,风卷残云,速战速决。

而在“蓝玉案”的余震里,傅友德、王弼、冯胜等开国名将也受到牵连,先后惨死,由此可以看到锦衣卫的“扫尾工作”依然做得天衣无缝。相信“恶犬好看门”的朱元璋,终于欣喜地看到自己培养出了一条足够凶恶的看门犬。可是在“蓝玉案”之后,在开国的文臣武将们尽皆被杀戮得七七八八之后,达到巅峰的锦衣卫也必定难以逃脱“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

处理完“蓝玉案”之后的朱元璋已近古稀之年,而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开国名将们已经死伤殆尽,但是边疆战事已经不用他担心了。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料敌制胜,洞烛万里,威震朔漠”的声名已经被锦衣卫们证实,相信子孙都出力才能维持大明王朝的千秋万载统治的朱元璋如释重负,他终于在明镜里看到自己鬓角上的秋霜,终于在斜阳下听到自己粗钝的呼吸,挥舞着长戟纵横疆场的双手已经颤抖个不停。从乱世豪强们,到蒙古遗贵们,到开国功勋们,该杀的都杀了,在昏暗的宫殿里朱元璋凝视着站立在两旁的锦衣卫,生平第一次感觉到了有一些事他自始至终还是没有办法把握。

五、朱元璋对锦衣卫的限制

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朱元璋梦想着凭借锦衣卫照亮自己的王朝,他看着文雅的朱允炆走上庄严的王朝,以为可以在安逸中睡去了。所以他在长眠之前,将自己用以压制其他朝臣的工具锦衣卫也束缚住了,他做得非常周到,前朝多少君王,有几个能做到像他这样为子孙们着想、把后事料理得这么周到?可是,纷争终归无法避免。而锦衣卫的历史,在冥冥之中注定了必然要经过从巅峰走向蛰伏、到消亡的过程,他们不断浮上历史,又不断沉没,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锦衣卫如此跌宕的命运。

1.锦衣卫初次被限制的真相

在办理“蓝玉案”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蓝玉将军是被锦衣卫告发并且拘捕,但是最后被关押的却是刑部大牢而非锦衣卫的“诏狱”,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锦衣卫宁可“借用”刑部的大牢审问犯人,也不使用自己的专用牢房呢?

说到这儿,就需要插叙一段故事。那还是在洪武二十年的时候,当时“胡惟庸案”刚刚尘埃落定。有一天,朱元璋给自己的臣子们发布了一个消息:他将亲自焚烧锦衣卫的所有刑具,欢迎各位朝臣们届时前来观看。

同类推荐
  • 上品闲臣

    上品闲臣

    皇城幽深,建文小儿举杯对月,叹年少风华。金殿堂中,文武百官挥袖唾论,对逆贼朱棣破口大骂。而深居之内,大明公主独抱琵琶萧怅然……是谁搅浑了朝堂这江春水?又是谁热血洒满了午门,权倾天下!然而这一年,君子哥杨青来了……
  • 辛宋

    辛宋

    一场车祸,让医学博士辛奋梦回南宋,成了辛弃疾的族弟。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这是前世家族的祖训和父母的追求。这一世,辛奋本立志为良医,然救得了他们的性命,却改不了他们的命运。契丹锋芒刚折,女真铁骑又至,坟墓里的太祖见子民涂炭,该发出怎样的怒号?栏杆拍遍,只能见九州陆沉。胸中忧愤,恨不能跨越历史长河,摘飞星,揽日月,让乾坤倒转。也罢,我本无心向金戈,奈何铁马逼人来,耳听得黎民之嗟伤,眼见得国土之沦陷,辛奋怒发冲冠。谁言医者只会救人?在这乱世里,辛奋持三尺青锋,昂然而行,蓦然回首时,却发现在不经意间,历史已然大变。
  • 云生深处

    云生深处

    生活给予我们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这些平淡的故事,常常进入我们的记忆当中。无论时光怎么样逝去,永难忘记!
  • 绝域孤雄之大汉耿恭传

    绝域孤雄之大汉耿恭传

    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的故事,是中国版的“拯救大兵”,惊天地,泣鬼神,铁骨峥峥,豪气干云。历史上,耿恭以弱敌强,二千兵力,面对十万匈奴,矢志不渝,运筹帷幄,坚守疏勒达数百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的传奇,其事迹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北宋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激昂万分地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个典故就是出自东汉名将耿恭坚守疏勒。这部小说与众不同,它既不是描写一个完整的历史朝代,也不是以某个英雄人物的一生跨度去刻画,而仅仅从某个历史事迹的角度,去展现一个民族英雄的气概,展现一个朝代的血性与辉煌。
  • 大明钉子户

    大明钉子户

    1636年,大明崇祯九年。二十一世纪打工狗王越,被一脚踢到京城宛平县的山西灾民中间。再有一个多月,十万敌军将再次入关劫掠京师。王越为了保护新时空的家人,为了这些灾民不受敌军的屠杀,毅然组织灾民在卢沟桥旁,今后的宛平城附近,用一个月时间修建了一座新城。新材料、新设备、新世纪的物资源源不断抵达。一座不同于大明任何城市的新城矗立在永定河畔。王越从此成为大明最大的钉子户!敌军来了铩羽而归;李闯王带着他的百万大军来了,结果折戟沉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崇祯誓要将家门口的钉子户铲除,一样徒劳无功。欢迎加入大明钉子户书友群,群号码:670371657
热门推荐
  • 总裁,太太又在撒娇了

    总裁,太太又在撒娇了

    墨纪城是她抓不住的年少念想,十几年的折磨和单恋后,她痛苦到要收手,这个冷漠万分的男人却又贴了上来.....
  • 人类好凶残

    人类好凶残

    这天、夏羽在扣扣平台叫了一个顺风车。这就是自己约的顺风车?嘿嘿,不要奇怪嘛!赚点油费而已!“好嘛…………。”什么时候,夏帝国的拖拉机,都加入了滴滴平台。拖拉机,拖拉机啊!元力学徒、元力武士、元力大师、元力宗师、元主、不朽、元圣、元神。
  • 掌控一个末世

    掌控一个末世

    掌控一个末世世界,陈昆感觉自己无所不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宋老师你的笑好甜

    宋老师你的笑好甜

    宋临渊,新城大学的新来教授,人帅,有钱,大长腿,清冷矜贵,禁欲系美男,对女人不感冒。忽有一日,新城大学贴吧上,有人爆料他有个夫人,网上一片骂声。众人皆是不信,纷纷跑去质问颜希,颜希大大方方承认了,“我就是他媳妇儿!”当事人宋临渊:“不错不错。”众人惊掉下巴……晚上回家,他抱着她,眼里盛满了宠溺,“宋夫人你好A哦,宋先生好爱你。”怀里的女人嘿嘿一笑,“不霸气点怎么行,你会被别人勾走的。”宋临渊勾唇一笑,“宋夫人,宋先生永远是你的,不用担心。”……敲一敲blackboard:高甜宠文,不甜不要钱!
  • 流量女王

    流量女王

    希腊神话曾载,有一名爱好骑马和狩猎的少年,在一次狩猎时误将神鹿射死,悲痛欲绝。于是爱神厄洛斯建议总神将少年变成柏树,不让他死,并令其终身陪伴神鹿。路远对盛柏丽说:“你就是那棵柏树,而我是你的神鹿。”***这是娱乐圈十八线小花与三线男星携手共进,开创娱乐圈新时代的励志甜文~*我和你的爱情就是,从微时与你一起努力奋斗,用实力堵上发出反对声音的嘴。*
  • 拐个灵女回家当老婆

    拐个灵女回家当老婆

    新文来啦【晚安我的霍先生】一朝穿越没人爱,拐个灵女当老婆裴景初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穿越到一个历史上从来出现过的朝代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作为堂堂世子爷,正要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就被卷入了一段奇案当中,邂逅灵女洛栖洛栖,生于落情湖畔捕捉怨灵是她三百年来唯一的任务原本活于黑暗当中的她,遇见了属于她的太阳从此生活变得有趣,有色彩直到.....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你们准备好接受这场不一样的爱恋了吗?
  • FBI心理洞察术

    FBI心理洞察术

    心理洞察是一门学问,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形体动 作、语言、表情、情绪变化、谈话的逻辑性、眼神来推断他人的心态等。在最短的时间内洞察他人心理,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主动权。 FBI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已经掌握总结出这个世界上最卓有成效的心理洞察术。让我们翻阅《FBI心理洞察术》,跟着FBI一起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一定能够运用心理战术轻松驾驭他人的想法,成为人际交往中的大赢家 。《FBI心理洞察术》由姬小安编著。
  • 总裁倒贴:休逃再婚妻

    总裁倒贴:休逃再婚妻

    三年,她追他。四年,他们成为了羡煞旁人的情侣。大婚当天,她却逃走了。他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放任不管她三年。三年后他卷土重来,她是否可以挡住他猛烈的进攻呢?那晚他醉酒后对她说:“早在十年前就不小心陷入了你的迷宫,找不到出口也不想找到。”
  • 西太后

    西太后

    她,十七岁入宫为‘兰贵人’;十九岁晋为‘懿嫔’;二十一岁晋为‘懿妃’;二十二岁晋为‘懿贵妃’;二十六岁尊为‘圣母皇太后’;后宫禁地,步步惊心,大型宫斗小说,讲述了平凡女子成为皇太后的传奇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