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59800000019

第19章 诊疗链接

心身疾病的概念

众多学者认为,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病因和病程演变中起主导或重要作用的一些疾病,这些疾病多数是受丘脑和丘脑下部影响,与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密切有关。

人格因素对罹患心身疾病有重要影响,被压抑的无意识矛盾和冲突引起病人的焦虑、一系列无意识的防御与退行的心理反应和相应的植物神经活动变化,最后影响特殊的内脏器官,在某些易感者中产生器质性的病理变化。

心理社会因素是指个体生活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应激,如亲属死亡、离婚、工作调动等。一般而言,能引起人们丧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心理社会应激最易得病。丧失感(如名誉、亲人的丧失,家遭灾祸等)对健康危害最大,其中尤以配偶死亡最严重。

心身疾病的解释性理论认为,同样不良的精神刺激只对某些人致病,产生不同脏器的疾病,关键在于机体的易感性和心理生理素质的特点,对此有三种解释性理论,即素质脆弱理论,人格扭曲理论,情绪与植物神经“学习”理论。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仅不良的生活事件能引起应激反应,而且愉快的事件同样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能否促发心理生理疾病(心身疾病)与生活事件变化是否愉快并无关联。生活事件变化引起的应激强度,主要不取决于生活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认识评价水平和个体的应对能力。因早期提出的典型心身疾病有:消化性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毒症、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这些多为公认的。近年来范围有所扩大,几乎包括所有躯体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甚至癌症亦纳入心身疾病范畴内。

按各器官和学科分类有: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心因性)厌食等。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等。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肥胖症等。

●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碍等。

●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征等。

●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耳鼻科:美尼尔综合征、口吃、咽部异物感等。

●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

●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等。

我们罗列出这么多种疾病都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因素直接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紊乱,就相当于总调度的紊乱。哪个器官不受这两种调度的影响呢?无论哪个器官在紊乱的调度中工作,就像是汽车带病上路一样,早晚是要出故障的,这个器官早晚会出现器质性的问题,修起来,问题就大了。

有时候心身疾病的发生让人不可思议,但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在内科、外科门诊中,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人实实在在是心理病,应该看心理医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他们都很难理解,身体不舒服为什么要看心理科,尤其是中国文化传统下,人们很顽固,不愿认可心理问题,而宁可把心理问题归结到躯体上,这亟待科普教育工作的进展。

心身疾病的影响因素

人的性格发育有某些不健全,例如偏执、敏感、易激动、过于谨慎、退缩等种种不良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的人遇到一些社会事件后,本身一时不能自我适应,无法找到心理平衡,就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这些心理冲突在人的潜意识中被压抑,产生一系列无意识的防御与退行的心理反应。虽然这一系列过程本人并不一定能体会到,但一定会引起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变化,最终会影响特殊的内脏器官,发生实质性的、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形成真正的躯体的疾病。

强烈的生活事件一般会引起剧烈的应激反应,例如重大的水灾、地震之后会有一批躯体疾病涌现。而同样的生活事件,每个人的反应大不相同。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取决于事件的大小,取决于个体对这次事件的认识以及个体的价值评估体系和应变能力,心理平衡的自我调整能力。总之,取决于个体的性格发育和心理素养水平是否健康。正像中国古人说的“吃亏是福”,“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明明是自己吃了亏,而自身能保持心理平衡,避免了强烈的应激反应,防止了心身疾病,这才是心理修养的最高境界。同样强烈的应激事件,只会引起一些人生病,而另一部分人则能自我调节,这些容易发生心身疾病的人群叫做“易感人群”。

从性格上看,有以下特点的人则被认为是“易感人群”。同时,“易感人群”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内省力强,理智性强,做事认真负责,对躯体和心理状态过分注意;

●敏感性强,警惕多疑,对不安和不适过分敏感,常因不必要的忧虑而导致行动消极;

●执著性强,忍耐性强,但常为事所困,不善通变;

●过度追求完美,上进心强。争强好胜,努力肯干,但常陷于求全责备的困惑之中。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会产生心理反应,心理学中叫“应激”,意思是“激活”身体的一些功能,以应付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已形成了遇到危险要逃跑的反应,这是一种本能的生理-心理反应,是下意识的,不受主观意识支配。人处于危险的社会环境中,有系统的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那些使人产生丧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事件最容易使人生病。丧失感不只限于金钱的损失,也包括健康的丧失,社会功能的丧失(降职、控制能力下降),机体功能的丧失(致残),名誉的丧失,亲人的丧失,尤其是配偶的死亡,对个人情绪影响最大,子女死亡后也是很难恢复的,因为它本身是反自然规律的。感到危险——调动全身的动能——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肌肉紧张、血管扩张,重要脏器及肌肉系统血管扩张,血运充分,而表皮血管收缩,以保证重要部门的血运充分,这一系列反应都是为了“快跑”做的准备。同时,也会出汗、排尿,甚至排大便,这些是为了将身体的废物排空,便于迅速逃跑。这一系列反应是不受本人意识控制的,是很复杂的,多个系统、多个脏器参与的活动,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新调度。在现今的文明社会中,虽然再也遇不到需要马上逃跑的危险,但各种社会变故在人心理、生理层面引起的反应和本能反应是同一种模式,当我们遇到突然而降的变故,或是莫须有的罪名、浑身是嘴也难辩解的不白之冤,在无助感的心态驱使下,第一反应会是逃出此地。所以在影视节目中,常常见到人一遇突然变故就不顾一切地冲入雨夜的情景。这种举动是符合人的心理反应规律的,所以容易让观众接受,产生共鸣,而被感动。而生活中的小事情虽然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但也会有强度不同的反应。例如登上高塔心发慌、脚发抖,就是因为人感到了害怕。要逃跑的一系列反应已经启动,马达已经加大功率,但人的意识不让他跑,腿部肌肉已经紧缩,而又不能跑,就只剩哆嗦了。

不良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心理应激,进而造成心身疾病,这很好理解。但良性的生活事件同样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即应激反应,也会引起心身疾病。只要是事先没有思想准备,都会有应激反应,植物神经系统也会要重新调度一番。例如,心中的偶像突然出现在面前,也会面红耳赤,心慌气短,手足无措,甚至语无伦次,这也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活动。在生理社会因素中,所有能引起心理震荡的事件都会引起应激反应,众所周知的“范进中举”就是一次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类似的事件多了,一定会产生心身疾病。

从社会文化环境看,由于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远,同时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强大的社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不足,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从家庭环境看,有些家庭关系松散,危机四伏,缺少亲情,甚至家庭破裂,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内心缺少安全感,耐挫折力较差,内心充满恐惧与矛盾,这些都是产生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身心疾病是心理压力、心理挫折或心理冲突长期得不到化解,必然要导致的结果。

相关知识

体诉:小孩子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体诉,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不舒畅,而是用“生病”,以身体不舒服,来表达心情不愉快或心理上的压抑感,这就是体诉。这种身体上的不舒服是孩子自身真实的感受,绝不是说瞎话。这种不舒服只是感觉,这种感觉维持时间较短,而身体部件没有坏,也就是说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所以随着心情的改变,不舒服随之消失。例如,星期天玩得很高兴,星期一很疲乏,早晨不想起床,家长强求孩子起床上学,孩子一肚子不情愿,勉强到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在课堂上肚子疼,还吐了一次。当时很可能痛得很严重,痛得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当家长接孩子回家,送到医院,只要开具假条,家长同意说今天不必上学了,即使不做医学处理,孩子心中一踏实,自然肚子就不痛了。随后的时间,不用吃药打针,不做任何处理,孩子也会恢复得像什么也没发生过,活蹦乱跳,早晨的不舒服不留一点痕迹,心理潜意识在说:“我不想早起,不想上学,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们都明白我的意思了,好了,没事了。”

心身疾病: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因心理问题影响了某些器官功能的运转,造成机体的功能紊乱,长时间处于心理-生理紊乱状态,就会造成某个器官器质性的改变,某个机器部件真的出了毛病,这种情况就是心身疾病。例如,心情压抑时,胃肠蠕动功能就会紊乱,往下推的食物的力量不足,人就会感觉到胃堵、胃胀,不想吃东西。堵得再严重些,胃不但不往下推,反而往上推,将胃中的内容物推向食道,胃中的内容物因为有胃酸的加入,酸度很强的,食管被胃内容物的酸性烧灼,人就会反酸水,烧心,时间长了会发生反流性食道炎,食道这个器官有了器质性的病变。追溯根源,食道炎是因为心情郁闷所致,所以叫心身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是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导致的意识形态的改变、运动或感觉功能的障碍,由明显的精神因素产生,症状多种多样,但没有器质性的改变,是神经症的一种。症状特别像躯体疾病,但躯体没有一点毛病,只是患者自己在表演疾病。

心身疾病是因为心理因素造成的躯体某脏器的器质性疾病,自然有人认为,多年的心理扭曲才会形成疾病,小孩子总共没活多少年,哪儿来心身疾病?再者,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没有情绪抑郁,哪儿来的心身疾病?其实不然,在小孩子身上发生的机会也不少。

心身疾病与心理打击的强度、持续的时间有一定关系,但绝不是正比关系,更重要的因素取决于个体对心理打击的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反应的强度。例如,在各医院的儿科都会发现一种规律,在孩子期末考试之前复习紧张的那段时间,儿科候诊室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学生,发烧的、咳喘的、扁桃体炎,好像从前得过的病现在也要复习一遍。只要一考完试,全体中小学生就像谁下了命令一样,发烧的也降了温,喘的也好了,候诊大厅尽是些7~8个月、1~2岁的小婴儿。除了期末,刚开学的第一个月也是中小学生的疾病高发时段。

托儿所、幼儿园的小娃娃,在初入园的前2~3个月,也是容易生病的高发期,这当然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关系,但主要还是由于离开家人后,对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分离焦虑,导致躯体病变。小娃娃对新环境适应的快慢与躯体的健康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在于心理素质,所以在小孩子去幼儿园前,一定要锻炼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离开家人的承受能力,否则初到幼儿园的几场病很可能就是他身体健康水平的转折点。

心身疾病的治疗

“心身医学”的宗旨是把病人当做一个整体看待,不但各脏器、各系统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更重要的是人的生理-心理不可分割,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两个方面。医生必须对病人的生理-心理两方面加以考察,给予两方面的治疗,切不可把病人当机器,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医学界的泰斗吴阶平院士告诫我们说:“养病养心,古有明训,治病先理心,乃成良医。”他为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虽然心身疾病是实实在在的躯体疾病,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归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要积极对症治疗躯体疾病,解除症状,切断恶性循环,同时要着手心理治疗,为了保持持久的疗效,减少复发,去除病因,应详细了解病情的精神因素、个性特征,帮助病人放松心情,调整情绪,改变不良的行为,帮助病人创建良好的社会与家庭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治疗心身障碍是医务人员普遍的职责,对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诊治预防也不再仅仅是精神卫生机构的工作,应有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

“心病要用心药医”,这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心理障碍缺少有效药物时的提法,而现在,随着对心理障碍的机制认识日益清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的不断更新,完全可以在心理治疗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一般来说,应该以药物控制症状,树立病人的信心,建立医生的威信,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将会事半功倍。

药物治疗要抓早,剂量要适当,疗程要充分。诊断明确就应治疗,否则易转为慢性,治疗剂量要用足,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疗程的充分要体现在:

●药效不是立即出现。

●见效后要维持一段,不能见好就收。

●不要频繁换药。

药物治疗是对心身疾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对消除焦虑和紧张有良好作用,可促进疾病的恢复。

心身障碍是多因性的,药物是针对躯体生理过程的,都是抗抑郁,抗焦虑,而心理治疗则是个体化的,同样是焦虑,但引起的原因完全不同,有些心理治疗如放松技术可以通过,但认知治疗就要具体分析,精神分析更要细细揣摩。

心理治疗除要保证解除患者的疑虑外,还应根据具体病情使用以下方法:

(1)行为治疗

是以学习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治疗方法,让患者学会和适应新的反应方式,消除或克服旧的病态的反应方式,以纠正、克服或消除病态症状。主要训练患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方法主要有条件的消退和条件的对抗。

(2)生物反馈治疗

借助于仪器,让患者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矫正内脏的反应,具体方法是应用生物反馈装置,将躯体生理信息转变成易于理解的信号或计数,提示患者有意识地去控制病理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促使功能恢复。

(3)自我训练

内容有自我矫正、自我中和。自我矫正是一种以自我功能去平衡失调的方法,在治疗心身疾病时,尚有训练特定器官的方法;自我中和用来解除受压抑的心身症状,治疗时采取自我释放、自我疏泄和自我言语表达的方法,在进行疏泄时,一旦在自我训练后感到有所改善,可引导患者更主动地发泄或讲出心理和躯体的症状。

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例如,冠心病的发病率比解放初期增多了三倍。心身疾病在综合医院的就诊病人中所占比例很大,门诊病人中有1/3是心身疾病,有1/3是各类神经症,只有1/3是纯粹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素质的相关性最大,所以心身疾病的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抓起。调整心理环境,提高心理素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孩子们的健康档案中建立心理测查,家长和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早期发现“易感人群”“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尤其在重大事件之后要重点关注,避免新生疾病的发生,则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会得到突破性的提高。俗话说:“一分预防重于十分治疗。”

对于小孩来说,学校课业重,学习压力大,同样的学习任务,有的孩子完成得很轻松而且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而有的孩子却觉得学习是苦海无边。是不是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学习轻松呢?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那些视学习如苦海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不一定笨,因为成绩差而不能读高中,只能读中专的学生中,智商高的大有人在。

一些家长和老师,他们不去研究孩子,而是盲目地为孩子制定发展目标,认为只要家长“供养”得起,孩子就一定能念得起,而孩子某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却没有人关注,也得不到帮助。

例如,有一些孩子天资很聪明,只是注意力这个能力发育得差一些,他的自控能力也就差一些,课堂上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违反课堂纪律,做作业时边写边玩;与同伴游戏时,常因为自我约束能力差而违反游戏规则。由此,在学校老师总要盯着他,写作业时家长监督着,在游戏中大家都不带他玩,就像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心情会舒畅吗?在这种心态下能学好吗?我们要有一个共识,凡是在学校里读书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想得好成绩的,因为只有学习好才能在同伴的群体中得到自尊。学习差的学生,肯定也下过决心,也曾经暗暗努力过,但因为他自身固有的原因,在学习能力的发育方面有某些落后,就好像是他提一个木桶去提水,虽然他的木桶不比别人小,但他的木桶是个“漏”桶,结果可想而知。花费了同样的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结果,谁还想继续努力呢?整天生活在别人的控制中,在同伴中得不到自尊,又看不到希望,肯定心情会抑郁。当情绪抑郁时,血中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神经递质中的5-羟色胺水平会发生变化,这种物质不平衡了,人的思维会受到阻滞,记忆力、注意力都会减退,学习效果更会大幅滑坡。由于学习能力的某一点不足,造成苦学,苦学不成功,发展成厌学。有一些孩子为了满足基本的自尊,会以其他方式掩盖深层次的自卑,常常说:“还有许多孩子不如我呢!”或是以穿名牌、奇装异服、制造事端、哗众取宠来赢得同学的良好评价。有一些则利用打架狠、敢玩命、为同学撑腰等方式,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类学生最终都会流入社会不良分子的团伙中,在团伙中寻求心理共鸣,宣泄不满,逃避现实。

另一类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某些弱项没能及时补救,而由苦学到厌学,在厌学的心情中,经常身体不舒服。住校的学生在周一经常会肚子疼,疼是真实存在的,绝不是说谎,但到医院却查不出器质性问题。当然,这种由于心情不舒畅引起的躯体不适,在所有的系统都可能发生,这就叫体诉。每次“体诉”都能不治自愈,就会被家长“淡化”,不再追寻孩子的心理原因,久之会造成心身疾病,发生某脏器的器质性疾病。这就由苦学到厌学,随之是间断的休假,最后不得不休学,进入病号角色。

前面讲过农民对庄稼的态度,小苗长不好,不是抱怨,而是蹲下来找原因。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要设身处地地帮助孩子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要多与老师联系,请教儿童心理医师,帮助分析,多方面携起手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同类推荐
  •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是一位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他的名字在西方一度成为优雅、博学、高尚、礼仪的代名词。他在儿子菲利普?斯坦霍普还未成年之时,就开始给他写信。在他的这些书信中,几乎是将自己毕生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灵动笔触,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儿子,并且对儿子在学识、处世、品格、能力、仪表、事业、生活等很多方面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人生忠告。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从不愿相信的事实中知晓必须明白的道理,心理健康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国内顶尖教育专家孙云晓、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阮梅,七年沉底采访,用沉痛的答案告诉天下父母和老师,我们该怎样去持平孩子的心灵创伤。
  • 总有一天,你要一个人走

    总有一天,你要一个人走

    美国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认为这本书这是他读到的最深刻、最启迪人心的故事,伊拉克国防参谋长巴巴可·兹巴里将军说作者的激情、智慧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了美国精神最好的一面……一位父亲,到底留给孩子怎样一封信,竟可以如此感动世界?!唯有走进书中的世界,才可以受到最深的震撼。如此深沉而又美丽的文字,写尽父爱的深沉、伟大的极致。父亲不能一生陪伴我们,但是爱一直在,它会在人生低谷时给我们活下去的力量,亦会在平凡的日子里,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这本书能唤起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情感,让人读起来潸然泪下。
  • 把幸福还给孩子

    把幸福还给孩子

    《把幸福还给孩子》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姊妹篇,是教育专家李跃儿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独家分享三十年教育经典案例,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
  • 孩子遇挫折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孩子遇挫折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为了使家长在孩子遭遇挫折时能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我们在对大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孩子遇挫折,父母怎么办》一书。本书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入手,撷取了一些最常见的问题的片断,比如说考试紧张、被同学猜疑、早恋、与家长有代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学习没有动力、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合群等等,以精辟的语言透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分析了孩子遭遇挫折的种种原因,指出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希望为父母们开辟一条能够轻松正确地应对孩子问题的捷径。
热门推荐
  • 父母妙答:好孩子的怪问题

    父母妙答:好孩子的怪问题

    本书是一本专门回答宝宝各种怪问题的书,书内不只提供参考答案,更主要的是,笔者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来探索,寻找到最佳的、最适合宝宝的方式。我们相信,有时候学到方法比获得答案本身更重要!本书告诉家长朋友们,点亮宝宝智慧人生,您们可以这样做:回答未必正确,态度必须诚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混元龙尊

    混元龙尊

    苦逼高三党叶凡意外穿越星火大陆,奇葩神棍,神秘“天洞洞帘水”,混沌葫芦的七个器灵,颠覆了叶凡从小树立的三观。坐看叶凡修神功,夺造化。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我是分割线——————若干万年后,叶凡:“这世间只有我敢称龙尊!”擎天柱:“为啥?”“因为这破名字太难听了”“………………”
  • 心中有鬼很暴躁

    心中有鬼很暴躁

    一个老老实实遵循规则轮回转世的大魔王vs各种穿越,重生,任务等作乱扰乱秩序不按常理出牌的bug。你们这群渣渣崽们老娘就没一世安然度过的。那现代小说里面写的快穿女主,跑到这个世界来干嘛?什么!她死得太怨,她是这个世界的大反派,要毁灭这个世界!她身为救世主,必须舍身取义来拯救她。她又没死,她跑到她身体里来搅什么局!身为这个世界的女配,我一定要搞死你这个女主,成功上位。飘摇面无表情,一巴掌抽飞了面前胡言乱语的女人。一个脑子有病自认为宇宙无敌帅,力量强夯爆棚的男人。“女人我的系统让我攻略你,看在任务的份儿上你这个弱渣丑逼我就闭眼勉强收了。”飘摇沉默无言的掏出了一把匕首给他来了个对穿,听说你们喜欢玩前进游戏,呵呵哒。感情戏:前两个世界不会出男主。男主:追女主,继续追,使劲追,追不到!奔溃中!啊啊啊!女主:停,转身勾勾小指,给希望给糖果喔。男主:满血复活,追追追,绝路,恨起杀了女主好了。女主:嗯,我帮你,刀进身体,噗通。男主:心痛恐惧哦不不不。女主:小老弟和我斗,太嫩。作者脑洞奇大到三千世界装不下。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可信赖的发动机:普惠公司史话

    可信赖的发动机:普惠公司史话

    《可信赖的发动机--普惠公司史话(精)》由航空史中的诸多点滴史实编织而成,讲述了普惠公司的创建、发展和繁荣历程。书中以巧妙的手法浓缩、以高雅的方式表述了普惠公司的独特历史和其对民用与军用航空业的巨大贡献,并配以珍贵的历史照片使得史实重现。其内容既有20世纪70年代,普惠公司生产的涡扇发动机装载了第一架“喷气”发动机;20世纪80年代装配波音757的Pw2037;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普惠与ILFC之问独特关系的关键发展;也对新世纪普惠公司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阿拉丁死神灯

    阿拉丁死神灯

    兰青成为死神之后一直在帮那些将死之人实现愿望,自己的姐姐兰澜却一直跟自己捣乱。“小青,你看那个人,他是不是快要死了?”兰澜指着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说。“不会说话……”兰青瞪了自己这个傻姐姐一眼,对这个人说:“喂!你要死了,临死之前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我想打死你们两个……”“那不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布莱克之黑色精灵

    布莱克之黑色精灵

    一只小小的萤火可以燃亮整片星空。它就在你内心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