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20600000002

第2章 散文(1)

父亲

姚增华

滴滴答答的雨连续几天下得让人心烦,我这个已是年过半百的人还从来没有像近几天这样祈盼着天晴。4月29日这天还真是天遂人愿,老家湖坊这一块天真的晴了。这天上午,姚子姚孙来了,亲朋好友来了,乡里乡亲来了……扛横幅的、抬寿枋的、捧花篮的、端花圈的,腰鼓队、洋鼓洋号队以及途中挤进家父出殡队伍的近千人长达两三华里,真可谓是前队照应不到后队,后队的人看不见前队的人。难怪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家父送葬的人都说:“好人有好福啊!人气这么旺,连太阳公公今天都特意出来为他老人家送行了。”

在梦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总觉得父亲没有去世。因为我父亲又没有得过什么疑难之症,78岁的人身体好好的,去年清明节到离家近10华里路的垅景山扫墓,还要手提30多斤春笋走路回家,说是好让我这个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带回家里吃;他脑子也很清醒,从老家乘夜车到县城80多华里路程,不管到哪里都能分辨出个东南西北来,硬邦邦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别人的父亲能过八十、九十,有的还能活到一百多岁,这也太不公平了,凭什么让我的父亲早早离去,没有这个道理吧?迟早我会找阎王算这笔账!

前几天接到一个电话来电显示还是家父“姚三海”的名字,激动之余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妹妹姚爱荣打来的电话,她说要长期用父亲名字登记的电话号码,为此我也决定长期保留这个号码的主人就是家父,这样就经常会有家父来电话的惊喜。当然这也是我们怀念父亲的一种方式罢了。

近些天来,偶尔应邀到歌厅陪陪客人。人称“整版”、“挨拼”的我居然不开口唱歌了,一失往日“抢话筒”的风采。还是“爬山队”队友尹敏看透了我的心思,点击了刘和刚的《父亲》让我唱;这不唱则已,一唱还真是唱出真情实感来了,要不在场的掌声怎么会经久不息呢?自4月20日父亲去世后,我谢绝了一切娱乐活动,即使进了歌厅也不曾开口,真的不想开口唱歌了。但一坐在电脑边上网时,首先就要打开音乐,让刘和刚的《父亲》单曲循环播出,每次都要听个够。为人之子,我确实还做得不够,正如歌词中唱到:“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7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一人支撑,另外还要承受赡养祖母的四分之一义务。为了让我们五姊妹都能上学,父亲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有时借,有时卖鸡、卖猪、卖狗,有时变卖家当,都是为了给我们买书、买本子、交学费,有一次父亲求校长免去了我们五姊妹其中3人每人五毛钱学费,高兴得让他整整一夜没睡着觉。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上初中时,为让我凑足七块五毛钱学杂费,父亲最后竟然爬上房顶拣瓦下来卖。家里这样穷,还要让我们五姊妹人人都上学,难怪娘舅在家父面前会发牢骚说:“我说姐夫,我们吃商品粮的在这年代读书都没用,您家这些吃农村粮的孩子还上什么学?依我看,老大让他到生产队出工,能打三分每天也有三分工;老二让她拉头牛,一年也能赚几百分工……”家父没有理睬舅舅,心想:“只要他们几姊妹想读书,又能读上去,就让他们去读,反正自己这辈子都是苦。”

我们几姊妹帮家里砍柴、挑水、种菜、掏猪菜,父亲认为这是农家孩子应该做的事儿,他一点反应都没有,更不可能有什么奖赏。一旦牵扯到读书方面的事,他就来劲了。有一天晚饭后,我们姊妹几个做完作业在一起玩游戏、捉迷藏,父亲见了火冒三丈,每人挨了一记耳光后,还要罚背《为人民服务》,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也是仅有一次挨父亲的打。说实在的,那年代要找一本书看的确也不是一件易事,也只有天天读“老三篇”,要知道《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三篇文章我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父亲没有难倒我们,也只好又把家里包番薯粉的一张旧报纸拿出来给我们读,反正不能让我们闲着没事瞎折腾。家父还经常叫我帮邻居揕碗、号箩、打条子、写报告什么的,只要是我们能做点秀才们做的事,他就高兴。特别是逢年过节或是谁家有什么生日喜庆时,父亲都会让我主动前往帮忙记礼簿、写对联,一旦有人夸我这个“小先生”时,本来就结巴的父亲一下子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我们几姊妹做什么事父亲要求都很严。譬如上山砍柴,他不仅仅看数量,还要看所砍之柴好不好烧、经不经烧;要是砍了茶籽树、油桐树等经济树木回家,这就免不了一次挨骂,同时还要保证下次不要砍这类柴火回家才肯罢休。进菜园种菜,名堂就更多了:整理菜地要求土要敲碎、地要整平、沟要直而平,做到好看而下雨后又不积水;施肥浇水就更有学问了,说什么辣椒茄子要用熟尿浇、空心菜要用猪尿浇,韭菜苦瓜要施鸡屎粪、芋头要铺牛栏粪、大豆要撒草木灰等等,学问可大了,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像背书一样记下来。到井边挑水这看似简单的活儿,他都有几句要说,交代我们到水井边要先洗水桶再盛水、回家把水倒进水缸时要避免水溅于地,之后扁担水桶要放齐。父亲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不管事大事小从不放松对我们的要求。他说:“作为农家子弟连砍柴、种菜、挑水这些的基本农活都做不好会让人笑话的,除非你以后去当‘先生’才行。”

父亲乐于助人,人缘也很好,在左邻右舍说话很有分量,乡里乡亲都敬重他。要是邻里之间有什么口角斗殴的,他都会第一时间到场先制止事态的发展;再深入实际调查事件的起因、经过,然后他会分别找双方谈话,俨然像老干部一样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做到该批评的批评,该问责的问责,从不带自己的半点偏见去袒护哪一方,直到事态平息和好为止,难怪人们会说家父是村里“不领工资的调解员”。要是谁家有什么头痛脑烧或疑难急事,家父都会不请自到地嘘寒问暖,给予帮助;要是哪家孩子有考上大学之类的喜事,他更要前往凑热闹,包上个小红包祝贺“秀才”、“举人”们前程似锦。反正村里的大事小事他都要参与,急事难事他都会提供帮助,喜庆之事他肯定会到场祝贺,邻里纠纷杂事他一定会前往解劝……就这样家父赢得了邻里老少的尊重。

父亲一生极其平凡而又艰难,13岁没了爹便带着9岁的弟弟跟着娘混日子,仅靠种田、放排兼做点竹木小生意养家糊口,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我却永远难忘我可亲可敬、平凡朴实的父亲。昨日是父亲节,我收到好多祝愿我“父亲节快乐”的短信,这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幸福。遗憾的是昨日没有通过任何形式问候父亲,但在明年乃至以后每年的“父亲节”,我将会通过“思念网络”发条信息祝福我的父亲!

郎中妈妈黄金香

姚增华

湖坊镇河西村大塘沿居住着一户姚姓人家,女主人闺名叫黄金香。她个子矮矮的,胖胖的,因为人胖,很有福相,大家见了她,都不称呼她的本名,而喜欢称她为“胖妈妈”。

胖妈妈生于1940年冬天,打从十多岁在娘家做姑娘时,就学到一门绝活——挑痳痨。这门挑痳痨的手艺是她娘亲手教给她的。娘在给人挑痳痨时有意让她拿针、递剪刀、撮盐花等等,并对人说:“我这个姩良心好、有悟性,我要把这门手艺传给她;再说她人胖个子矮,嫁人后有了这手艺也不会让人瞧不起。”就这样,幼小的她长期跟随母亲四处巡医打下手,到了十三四岁就能单独行医处理病情了。十八岁嫁到姚家,出嫁时她多有一份特殊的嫁妆:一个红布包,包里有一根针、一把剪刀、一盒火柴、一包食盐,另外还有一只乌鸡嬷,一株金橘树苗。娘拉着她的手叮嘱她说,这些都是挑痳痨的器具和配制痳痨药的原料,任何时候都不要丢了这门手艺。

过门后的第一天,胖妈妈就在院子里栽下金橘树苗,又请篾匠做了个硕大的鸡笼,将乌鸡嬷养在笼里。并对丈夫说,乌鸡嬷蛋、金橘树叶是配制痳痨药主要原料,自己懂得医治痳痨病人,在娘家就小有名气,现在嫁到姚家来了,要是谁家孩子得了这个病,自己随时可以帮着治疗。丈夫听了很激动,说,想不到我还娶了个女郎中啊。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医治的病人增多,技术也越来越精,名气也越来越大,方圆几十里路的人都晓得湖坊街上大塘沿有一位会挑痳痨的女郎中,于是,周围的乡亲都亲切地叫她郎中妈妈。

得痳痨病的人多半是周岁左右的儿童,年龄在十三四岁以下的病人也有,都是因饮用不卫生的食品或不节制饮食而引起的病症。这些小病人挑痳痨都由家长带着,有的有好几个大人陪着,遇上同时来几个病人的话,那就热闹了。小病号们的哭声这里下去那里起来,就像哭闹比赛一样,几个时辰也停不下来。郎中妈妈久经战阵,听惯了这哭声,只见她不慌不忙,娴熟地先用针扎一下小病号中指缝,再用手夹住一挤,中指冒血的那就说明没有痳痨病,假若冒出黄色黏稠液体便是痳痨病人。这是初步的诊断,其实郎中妈妈不扎中指缝也能判别痳痨病症,因为生痳痨的儿童个个都是脸带黄色、瘦得像茄子干似的,整日无精打采,说话都没有一点儿神气,一看就知道这小孩准是痳痨病人。这是郎中妈妈多年的经验,但她从不凭经验办事,绝不省去针扎中指试病的这一程序。郎中妈妈在挑痳痨之前,必需要把针和剪刀放在油灯火焰上反复烤,然后在小病人手掌食指底部的小鱼际处针挑特定部位,并不断挤出类似鱼子的白色纤维物体来,同时用剪刀剪出白色纤维体,直至挑完挤干剪净为止。然后还要在小病人的手指针挑处撒些盐花,再用火在盐花上来回烫几次,让小病人手握拳头,说上几句“虫儿烧死了,不哭!不哭!”等哄小孩的话,因为熟练,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只手的挑治宣告成功。紧接着郎中妈妈又要在哭闹声中,用同样的方法挑治病人的另一只手。

郎中妈妈趁刚“挑治的”小病人哭声还未停歇时,便三步并作两步跳到院内,摘下几片金橘树叶交给病人家长,再三交代要洗净后炖乌鸡嬷蛋让病人连汤带蛋一起吃,这样连续吃上五六天就会好的。要是碰上重症病人,郎中妈妈还要折金橘树枝、挖金橘树根,让病人带回家煎熬出汁再炖乌鸡嬷蛋吃,这样药效就会更好一些。

病人家长临走时都要塞钱给郎中妈妈,五角也有,一元两元也有。但郎中妈妈总是不肯收,每次都要塞来塞去互不相让。郎中妈妈说:“这钱不能要,只要小孩病好了就行了!”有的病人家长见状干脆偷偷把钱放在桌子上,抱起小孩就走,郎中妈妈看到了,捡起钱便去追,并以“这钱就算是我给小病号买东西吃”为由硬要塞还给家长才肯罢休。

过了十天半个月,得病的孩子好了,家长们都会领着孩子,拎着鸡蛋、干豆、茄干、南瓜干之类的土特产来感谢郎中妈妈,在再三推迟后郎中妈妈也会收下这些土特产。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郎中妈妈也会露出满足的微笑。

有时候左邻右舍甚至郎中妈妈的亲戚会埋怨她“傻”:“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全家七个人生活,全靠男人一个正式劳力在生产队赚工分换口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给人挑痳痨人家要给你钱就让人家给呗,又不是你硬要人家的钱,再说你已付出艰辛的劳动啊!”

听了这样的话,她总是摇摇头说:“这年头谁家赚点钱都不容易呢,我帮人家的小孩挑一下痳痨又不要什么大本钱,都是自己手上的事,怎么好意思收别人的钱呢?再说,人家不是拿东西来酬谢了吗?乡里乡亲的,人情在比什么都好。”

郎中妈妈于五十八岁那年去世的。那是个“四九”寒天,因邻居患急病深更半夜敲门要冰糖做药引,郎中妈妈怕耽误病人用药的时间,没来得及穿上棉衣棉裤,就身着睡衣在石灰瓮边足足花了十多分钟时间翻冰糖,结果因受凉感冒后引起心肌炎,最终导致休克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郎中妈妈离开人世已经十多年了,现如今人们也只有在茶余饭后会时常念叨着她:“郎中妈妈真是个好人啊……可惜好人怎么就这样命不长呢?……”随着现代文明的强力推进,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可以看得见的变化,“饮食不节”和“饮食不洁”的生活旧习已逐渐成为历史,上世纪儿童常发的痳痨病症已逐年见少。但方圆几十里地的人们还常常会就“经郎中妈妈挑治好的痳痨病人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想必这个答案就连郎中妈妈自己也拿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

茶事

段霖英

近几年对茶有了一点兴趣,这得要感谢外甥女。有一次,她从外地旅游回来送给我一盒包装精致的红茶,不由得让我略带好奇地想尝尝。于是,从盒里抽出了一小包拆开,倒入保温杯里,然后冲入沸水盖上杯盖,约莫一分钟工夫,再拧开杯盖,一股浓浓的蜜糖香味扑鼻而来直钻脾胃,给我的感觉好爽!我端着杯凝视着杯中的茶汁,真好看:红彤彤的透亮,就像那红玛瑙色。我好不舍得地抿了一口,略有淡淡的甜味,就这样一口一口地抿着,慢慢地慢慢地品着。

从这以后,我开始去了解茶,原来茶有绿茶、青茶、黄茶、白茶、红茶和黑茶。要喝什么茶还真有讲究,像我胃寒、胃酸过多的人就要喝红茶和黑茶,几年下来,我的胃病都喝没了。其实,茶还可以按季节喝,春、冬季可喝红茶和黑茶用来驱除寒气;夏、秋季可喝绿茶用来消火解毒。应该说常饮茶还有助于消化和减肥呢!

饮茶不但有利于健康,还可以茶会友。这不,有几位在外打工的同学回家过年,好想聚聚叙叙旧,我就邀请他们来我家坐一坐。正月初九这天,同学们来到了我家,我依照惯例端出了糕点、水果和瓜子,还有几小包档次还比较高的红茶,随即又捧出一套精美的白瓷茶具。这茶具一现,同学们的嘴可不消停了,“哇!这茶具真漂亮,白、薄、润像白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这套茶具乱夸了一通。其中有一同学比较识货,他端详着茶具说:“这茶具应该是白瓷吧?!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因色白如玉而得名……”正当在座的听得津津有味而又面面相觑时,我说:“他对瓷器还知道得真不少!”这位同学听了我的赞赏得意地笑了笑说:“只不过对瓷器有点兴趣而已。”这时,水煮沸了,我提起水壶把沸水冲入沏茶杯中,少顷倒出茶汁又分别倒入每小杯,同学们端起杯慢慢地品着茶、谈论着学生时代的一些趣事。一位同学突然感叹:“唉!不知猴年马月我也能天天坐在家里喝喝茶,就这样惬意地享受生活,那也不枉来世上一趟。”这时同学们都呼应着,是啊!我们在外打工,工作压力很大,还要受到外地人的排挤,哪有时间享受这等休闲雅致的生活,最煎熬的是晚上那思乡、念亲之苦了。

想着同学们喝茶时的谈话我很伤感,曾经那些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影子怎么就不见了?而端坐在面前的一副副脸孔却都已堆满了岁月的沧桑和被生活历练出来的成熟……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狂人日记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丛书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作品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国家日记

    国家日记

    本书包括《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四个故事。
  • 史前生命

    史前生命

    杨天林,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配位化学导论》《化学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发表文学作品约100万字,有多篇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被多家报刊转载、选录和翻译介绍到了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本书是他的一部文化散文。本书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科普著作,作者对生命历史及其荣衰进行科学解读,弘扬了自然情结,展示了生命的宏大体系和存在真义。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时传祥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时传祥的故事

    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去逝,享年60岁。
  • 胡竹峰作品:竹简精神

    胡竹峰作品:竹简精神

    胡竹峰十年创作笔记短文精选集。遥遥呼应古人所推崇的竹简精神,把一个字一个字刻在竹简上,字挟风霜、声成金石。故每篇文字短者十来个字,长也不过三五百字。追求文字的精炼,并以短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核心。其所写内容与禅宗的“亲自然,远尘世”之风相契合,呈现出一种幽柔纤巧的审美风格。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可爱少女:失忆

    可爱少女:失忆

    “喂!瑶可可,别以为你失忆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哼,你拿我怎样呢?”“嘿嘿嘿……”“死变态!死开哎!”某少女已经放弃治疗惹ヘ( ̄ω ̄ヘ)
  • 圣手鬼医大人请放手

    圣手鬼医大人请放手

    十三岁登上商业帝国,创造出属于她的王国。却出了车祸,莫名穿越到了未知的时空。人生地不熟?不,我有百宝全书,可以说话移动的度娘见过吗?偶遇绿茶,遭遇陷害?不不,看我如何打她脸!你说你病入骨髓无药可医?不不不,我银针在手,不怕搞不定。天赋异禀骨骼惊奇,一年能修炼一级,乃修炼的天才?哦,不好意思,我一个月连跨两级。奇毒无比,无人可解?哼,这种毒我还看不上,我的毒,除了我,无人可解!“娘子,为夫相思成疾,无药可医。”“那你等死吧。”“娘子医术高明,过来诊治为夫。”“你不是说无药可医吗?”“与娘子双xiu便可。”他想方设法骗她上钩,却不料她逃他逃到千里之外......她一步一步为王,本想好好过完余生。却没想到一切阴谋扑面而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一切痛苦都被残忍揭开。“这个游戏,我......玩不起了。”她笑看着自己灰飞烟灭。若我们不曾相遇,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 筱若司灼

    筱若司灼

    男女主角从小青梅竹马,却因为父母的事业,分割两地,他们的命运又何去何从呢?
  • 神级鬼剑士

    神级鬼剑士

    萧十三偶然习得鬼剑术传承,与白绸决战时不幸身亡,因为剑圣把他救活,在一个名为格兰之村的村里重生。人多是吧,崩山地裂斩!比剑术?幻影剑舞!不服气?在来个不动明王阵!灵魂也别想跑,冥炎之卡洛!脚踩鬼神四阵,身开血之狂暴,手挥里·鬼剑术,杀意波动随身而行,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
  • 帝国召唤系统

    帝国召唤系统

    在系统的帮助下她的字典里只有战战战战战战
  • 星兽联盟

    星兽联盟

    天地蒙蒙,万物原始。阴阳成道,道法自然……人和物的属性一样,是按着惯性的轨迹运行,只有当遇到外力改变原运行轨迹的时候,命运才会得到改变……受外力改变命运的张奇转世于地球原界云南的虎族……开始了他征战天宇的足迹……涉及到了虎族的变身狂化近身搏杀技能……魔法技……超越现代地球的能量武器……在现在、远古、星空……丰富的情感及爱恨交融!
  • 天下风华:仙夫魔妻

    天下风华:仙夫魔妻

    传言,魔教少主雌性难辨,一会儿是男一会儿是女,并且武功奇高,狠辣无情,杀人不眨眼,江湖中鲜有对手,只有凤家少主与之匹敌。魔教少主只想呵呵一句:传言都是屁!据说,凤家少主天人之姿,绝尘飘逸,云端高阳,宅心仁厚,乃凡尘谪仙。一支桑影箫,一把七星龙渊剑,横扫江湖。魔教少主撇嘴,那就是一只伪谪仙,真腹黑!“听说魔教少主半夜从盟主府掳走凤家少主,留下一支发钗和一把匕首当做聘礼。”江湖客栈里两个虬髯大汉津津乐道,说得唾沫横飞。“兰州凤家大发雷霆,直接发难魔教琼山!”角落里,一男一女静坐。女子怒视,质问,“你做的?”男子浅笑,“天下人都知道魔教少主对凤家少主垂涎已久,在下只是让谣传成为事实而已。”女子拍案而起,“凤御尘,你大爷!”
  •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重建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重建

    本书以翻译研究中的认知语境理论为主要框架,在欧美和中国司法制度及法律语言中搜集体现独特法律文化背景特色的语料并加以分析,通过了解中国法律和法律使用者的现状,对比中外法律语言在相同及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及意义,探讨法律文化在法律文本、日常司法过程中,包括司法过程中话语人际交流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