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74600000013

第13章 学生热爱科学教育故事推荐(4)

我国古代种植甘蔗和提制蔗糖的技术,宋代王灼的《糖霜谱》已有专门记载。《天工开物》叙介的有关技术则大大超过了前书所述。“甘嗜”卷除肯定“锄耨不厌勤”的精耕细作的传统要求外,讲到因地制宜种植甘蔗,育苗移秧(有利于适应抗旱、提早成热、提高单产等),平放双芽苗(避免下种时一上一下,致芽难以生长),使用清粪水(速效氮肥)催芽等等,这在当时来说都是先进的增产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加工食品的国家,三千多年前就知道用曲酿酒和制酱。《天工开物)记载的制曲方法,是这方面经验的总结;其中所记对食品具有防腐防臭作用的红曲,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书中提到用明矾水(无机物溶液)培养纯化红曲种(微生物),这种方法至今还是有用的。

2.采矿和冶金方面

我国采矿和冶金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但从《天工开物》开始才有关于采矿方面的专篇着作。该书“五金”,“燔石”和“丹青”等卷记载了矿产三十多种,保留了古代采矿知识的珍贵资料,在我国科技史上第一次对地下矿藏的开采方法,包括井下巷道的支护、通风、矿井的提升和充填等,有比较具体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明代时我国冶金和金属加工生产的规模、产量和技术,都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炼铁方面,炼铁炉已使用活塞式木风箱,可以连续鼓风,强化冶炼过程,这项重要发明比欧洲要早。《天工开物》的记载,反映出当时炼铁技术的几个特点和优点。第一是钢铁生产程序的创造:先把铁矿石炼成生铁,再由生铁炼成熟铁,然后由生铁、熟铁合炼成钢。第二是炼铁炉操作的半连续性:在第一炉出铁之后,用泥堵住出铁口,鼓风再炼二炉。这比当时欧洲的间歇式生产要先进。第三是生铁、熟铁连续生产的工艺:把炼铁炉和炒铁炉串联使用,使从炼铁炉流出的生铁水,直接流进炒铁炉炒成熟铁,从而减少了一次再熔化的过程,既加快了速度,提高产量,又节省了燃料。当时的欧洲还没有这种方法。第四是熔剂的使用:把生铁炒成熟铁的时候,用细泥灰作熔剂,撒在铁水上面,同时用木棍不停地搅拌,以加速生铁的氧化。这些技术在当时都是先进的。

铸造方面,《天工开物》介绍了铸造大锅和万斤以上的铁钟、铜钟、香炉的方法:先调和石灰、泥和细砂,制造内模;再用牛油、黄蜡涂附在内模上面,平整后雕刻文字或图案。另用极细的泥粉、炭沫调成稠糊,逐层涂铺在油蜡上面作为外模。然后用慢火烘烤,使里面的油蜡熔化流出,形成空腔。再在模型的四周修砌几个熔炉和泥槽,等钢或铁熔化时,一齐打开出口,让钢液或铁液汇注入模内。这种用小炉群汇流和连续浇注作业来铸造大型金属器件的技术,熔模失蜡的铸造工艺,以及铸钱用的砂型铸造工艺,不仅在当时是先进的,而且它的基本方法在近现代还在使用。

关于金属的热处理和加工工艺,《天工开物》讲到了从“重千钧”的大铁锚到“轻一羽”的绣花针的不同制品的生产过程。制针时,先用生铁做成拉丝模型,进行冷拉,剪成针坯,然后入锅炒熬,炒后,用泥粉掺入豆豉(作促进剂)、松木和火矢(一种渗碳剂)三物盖在上面,再加热,最后经淬火成针,这在当时也是先进技术。至于制锄用的“生铁淋口”法,即在熟铁坯件的刃部淋上生铁,经冷锻,淬火后渗碳,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液态渗碳工艺。

3.化学方面

《天工开物》记述了某些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还分别比较了几种金属的活泼程度,并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来分离各种金属。例如要提纯杂金,就在坩埚里加入熔点较低、能起助熔作用的硼砂,可以分出金来;然后放一点铅,再把银分离出来。如要去掉银里的杂质,方法是将杂银送入高炉用猛火熔炼,撒上一些硝石,使其中的铜和铅全部结在埚底。

该书还记录了若干起化学反应事例。如用铅和醋制成胡粉(又叫白粉,即碱式碳酸铅),这是化合反应;用铅提纯银,这是分解反应;用葱汁拌入黄丹(氧化铅),慢火熬炒,就能把黄丹还原成铅,这是置换反应。这说明,宋应星已认识到:上述各种反应中有一种基本的物质,而与它有关的反应中出现的其他物质则是派生的;也就是说,白粉和黄丹都是铅的表现形式。在十七世纪上半叶就具有这样的认识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它正是科学的化学元素概念的初步萌芽。

《天工开物》关于倭铅(锌)的记述,在化学史上也值得一提。书中说:倭铅似铅而活动性能更猛烈,如不和铜结合,一见火就挥发成烟;用炉甘石(碳酸锌矿石)烧炼时,必须装入泥罐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防止挥发。这一记述,说明我国提炼锌早于西方。因为在西方,到十七世纪末叶才在英国炼得金属锌,而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德国炼出金属锌时,科学界才确认锌是一种独立的金属元素。

《天工开物》在记述用朱砂制水银和用水银制银朱时,指出:用一斤(十六两制)水银,加入两斤石亭脂(天然硫黄),加热升华后,得银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两者合计超过一斤,多出的重量是从石亭脂的硫质中产生的。这表明宋应星初步认识了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道理。还有,银朱中硫的含量很少,而用水银升炼时却要用成倍的石亭脂,可见当时从事生产的工匠和进行考察的宋应星已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使比较贵重的物质(如水银)能最充分地参与化学反应,就需要加入多量的比较便宜的其他反应物质(如石亭脂)。这种方法在现代的化学实验和化学工艺中还常常应用。

《天工开物》记述应用化学技术的经验更多。如“彰施”卷讲到二十几种颜色的拼色工艺和提取各种染料以及施用媒染剂的经验。“杀青”卷提到造竹纸工艺中用石灰浆处理竹穰、用柴灰处理纸浆、在纸浆中加入纸药水汁这三项关键性的化学工艺,这比旧的造纸法已大进了一步。“甘嗜”卷中提到用石灰澄清法处理蔗汁以沉淀杂质并中和酸性物质的经验。“五金”卷论述用红铜和倭铅按不同比例配方制成各种铜锌合金的经验。这类记述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4.物理学和机械学方面

宋应星在写作《天工开物》时,对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能和一些机械的物理作用进行了探索。例如,他指出各地盐场的盐,同是一升,但重量不一;同是一立方寸的金、银、铜,重量也不同。这里就提出了比重的问题。书中记述了船身大小同载重量的关系,船舵大小同转运力的关系,表明宋应星对于力距、重力以及面积同压力的关系等问题,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明末手工业中已广泛使用简单的机械。《天工开物》中绘有许多机械构造图,记载了不少发明创造,如机械设计上用连续运动代替间歇运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在机械传动方面发展了绳索传动、链条传动和连杆传动等。“乃服”卷记载的脚踏式纺车和花机等机械,结构复杂,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以明代的丝织技术来说。《天工开物》所总结的就有十几种织造工艺,生产各种花色的绫、罗、绸、缎、锦等。留下来的明代的精美织品,至今还使人们赞叹不已。

明代的某些机械已经是近代机器的雏形。例如“粹精”卷介绍了“一举而三用”的水碓,这是一种利用水力来磨舂谷物的机械,它“激水转轮,头一节转磨成面,二节运碓成米,三节引水灌于稻田”。这个水动装置具备了动力机、传动机和工具机三个部分,所以已经是近代机器的雏形。“作咸”卷记载的打井机械,有一种铁锥,能把石山不断地冲凿成孔,每凿进数尺,用竹竿接长,继续凿进,这种工具可以说是近代井钻的雏形。这是世界钻井史上最早的资料之一。由于当时的中国,封建制度还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这些先进机械的出现只是个别的现象,得不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宋应星科技研究的几个特点

科技巨着《天工开物》的写成,不是偶然的。明朝时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农业特别是手工业生产有明显增长,工场规模扩大了,工商城镇多起来了,国内交通相当便利,海外贸易也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而开展起来,这一切,都是有利于科学技术交流的客观条件。宋应星关心国计民生,反对空谈,不为功名利禄所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所谓“上智下愚”的剥削阶级偏见,重视生产劳动,比较地接近劳动人民,这些主观条件,使他能在科技研究方面走上正确的途径。与此相联系,宋应星的科技研究工作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优点。

其一,重视实地考察和实践: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表示了对那些食古不化、徒有虚名、不务实际的人的鄙视。他说,世上一些所谓“聪明博学”者,往往对常见的枣花梨花还分不清楚,却胡乱猜测古书上所记楚昭王看到的萍实是什么样子,连铸锅的模型都很少接触,却妄谈春秋时候的宝鼎,这种人是不足效法的。他认为要进行研究,不能只靠别人说的和写的。他指出,明代中原统一,比东晋、南宋时国内分裂的局面好得多,从云南到辽东,从岭南到燕北,交通畅通,“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因此,他为了了解各项生产技术,尽可能进行实地考察。如为了研究纺织生产,他走访了许多纺织业工场作坊,仔细观察各种机械的结构尺寸和操作方法,画下了多幅生产图和机械图,而且弄清了从养蚕、缫丝、种棉到纺织成品的来龙去脉。通过仔细的观察,他对蚕蛹变成蚕蛾,破茧而出,雌雄交尾,一只雌蛾产卵约二百余粒等等,连同时间变化,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

在介绍种蔗经验时,宋应星强调要“试验土色”,要亲尝土味,味苦的不宜种蔗。但山里河流上游的坝地,即使土味甜也不行,因为山气寒冷,温度不适宜。最好是阳光充足的下流河坝地,要沙壤土,不要黄泥土,等等。这都是他经过实地考察而总结出来的蔗农多年积累下来的有用经验。

宋应星在“膏液”卷中,记下了经过试验的十多种榨油原料的出油率。又说,“其他未穷究试验”的,还有待以后补记。他在“佳兵”卷中提到古书上讲的,烽火台上狼粪烧的烟能迎风直上,江豚骨灰能逆风燃烧;他认为对这种传闻不能轻易下结论,“皆须试见而后详之”。可见,他对于没有试验过的东西,是采取慎重态度的。

其二,请教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劳动者: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一再赞颂直接生产者的创造性劳动。他表示:上古神农氏有无其人虽不得而知,但那些最早种植五谷、培育良种的“先农”,的确配得上神农的称号。他钦佩地说:耕田施肥要掌握好气候变化,“在老农心计也”;江南农民创造的“水碓之法巧绝”;丝织工匠织出的花色“人巧备矣”。他还赞扬老采煤工对地下矿藏“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

宋应星经常到各地农村请教老农,到手工业生产现场走访工匠师傅,这样,才能对各种生产过程的细节、工艺要点、许多机械的构造和性能,以及生产中呈现出来的物理作用和化学变化等,有比较深切的了解,他甚至还了解到一些工艺技术的秘诀。例如,用红花染过的丝绸如要褪色,可将所染丝绸浸湿,滴上几十点碱水或稻灰水,红色就会退净,将所得色水用绿豆粉吸收起来,再用来染红色,就不会褪色了’。这种方法“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人”。在封建行会习气浓厚、工场主严格保守技术秘密的情况下,宋应星能了解到一些技术秘诀,这正是他不耻下问,在虚心求教于工匠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的结果。

其三,注重实用:宋应星对于同广大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产品和技术,记述较详细;而对于专供达官贵人享受的用品,则记述简略。例如,他详述了供多数人食用的水稻品种,最后说,“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他重视广大人民穿着的布衣、棉衣,而对皇帝穿的“龙袍”,只说比普通织品多费工本数十倍,至于如何制作,则以“不可得而详考”一笔带过。他对于普通人“日用必需”的杯盘等器皿的生产,记述颇详;而对于“不适实用”的供摆设的瓷器则讲得很简略。在述及专供皇家用的琉璃瓦“其土必取于太平府”(今安徽当涂、芜湖一带)时,他加了一条抨击统治者的夹注,指出制瓦和造皇陵,都要取土于其地,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承运的官吏除了掺沙作伪,一路上拉民夫,抢民船,“雇役掳舡之扰,害不可极”。关于“窑变”的附录中,他记载了正德年间(1506~1521)陶瓷工匠因为造不出供皇帝用的一种叫“宣红”的瓷器,以致“身家俱丧”,甚至跳入窑中“自焚”的悲剧,从而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罪恶。可以看出,宋应星注重实用技术,是同关心民间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同类推荐
  •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新编车间班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

    在企业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车间班组的工会工作与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
  • 锻炼学生表达力的智力游戏策划与项目(下)

    锻炼学生表达力的智力游戏策划与项目(下)

    青少年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具有很大的塑造性,通过智力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和开发大脑的智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具有巨大的学习压力,智力游戏活动则能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既完成繁重的学业任务,又能提高智商和情商水平,可以说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 中国电影百年(1905-1976)

    中国电影百年(1905-1976)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整整一百个年头了。一百年前,中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部电影。当我们仔细回望中国电影百年历程中每一季搏动的时候,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代代相传的中国电影人的热血和信念。正是他们的赤诚、智慧和创造,才使中国电影毫无愧色地融进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进的奔涌之河,绘就了波澜壮阔、憾人心弦的史诗,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这本书收集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点点滴滴,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典籍,它让更多的电影爱好者能够领略百年中国电影的种种精彩。
  • 格列佛游记(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格列佛游记(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作者以异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出游“小人国”,“大人国”,“慧因国”等地方时,遭遇的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比如在“小人国”里他可以随意地把上至国王小到平民的各式人等摆在手掌心里玩弄;而在“大人国”里,他又只能像个幼儿那样处处受制于人,到“慧因国”以后,马成了智慧的象征,而人成了下等动物。作者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如政客的尔虞我诈,富人的贪得无厌等。
  • 鲁滨孙漂流记(小学生爱读本)

    鲁滨孙漂流记(小学生爱读本)

    鲁滨孙虽出身于一个中上层的家庭,但他却没有安分地接受父母为他安排的未来,而是坚持自己的梦想,保有心中那一股压抑不住、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流落荒岛后,他不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不断地靠双手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糙到精致,创建了自己的王国。他以行动成为自然的主人,从而赢得人们对他的敬爱。鲁滨孙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盛行的时代,在他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倡导的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因此,鲁滨孙很自然地成了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这是一部十分有趣、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名著,相信你一定会被书里的精彩内容所吸引。
热门推荐
  • 星河深处皆是你

    星河深处皆是你

    夜空并非纯黑色,在黑的尽头是一片深蓝,有着万千星球,住着亿万生物。陆可,一个站在科技最顶端的人,穿透层层黑幕,刺探天之尽头。日月同辉,群星闪烁,银河泛起绚丽光芒,星空深渊为之动容。“我,耀阳,代表艾克里里星球最高权威,迎娶地球生物,陆可!”她,高悬于空,长发飞舞,巧笑嫣兮,在幽蓝的苍穹中显得格外皎洁。“外星人知道迎娶是什么意思吗?”星河中的男人明显一愣,思考良久才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舞九霄

    血舞九霄

    开荒纪元,灵修世界,自古强尊者胜。细如蝼蚁,怎从此意,怒涛挥剑血洒。手持刃剑,冷眸肆杀,只为守护天下。傲视群雄,主宰苍生,万人挤拥高牙。伊人紫兰君,心早繁涟漪。待尊行,定伴君血舞九霄。
  • 双兔傍地走

    双兔傍地走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现代女兵穿越成男童,有高僧曰:施主他日必飞黄腾达,嫁入豪门哈哈,虽然女儿心,但是男儿身,怎么“嫁入”豪门啊,难道上演古代11不想快乐时日短,十六岁那年一吻惊魂,居然大变活人,男生变女生,可是时效只有十二个时辰,囧啊还没有搞清楚这囧事,不想祖奶奶就要帮我配婚成亲了,这算什么事啊,再怎么说我也是女人馅,怎么娶媳妇呢,而且也不能永远不和媳妇亲亲吧留书一封私逃出门,偷跟堂哥参军去,不管怎么说也是熟练工,总能在军中混得风生水起吧,意外啊,军中居然有这么让人流口水的酷男帅哥看来要压美女,还是要抱美男,这个问题要好好的思考思考,解决解决豆豆新文——《俏龟公》七月登场,筒子们多多收藏+推荐哦!
  • 穿越到了玄幻女权世界

    穿越到了玄幻女权世界

    杨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玄幻世界成为了一个婴儿,这令杨越热血沸腾。玄幻修仙,这可是男人的浪漫。可是在这个世界他的名字怎么会是阳月这么一个女性化的名字?随着慢慢长大阳月才知道,原来这里是一个女权世界!
  • 余生勿念致青春

    余生勿念致青春

    吴念生命结尾的三年里,余生这个像光一样的少年是她坚持走下去的唯一希望,可误会纠缠弄人,吴念在生命结束的一刻轻轻的在余生耳边,终于说出那句迟了三年的我爱你,就像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就是因为太爱了,两个人不敢去面对,不敢去表达,就是因为太爱了,所以小心翼翼,所以那么在意,所以误会产生时才会那么痛那么绝望,余生勿念,却念了余生
  • 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

    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

    城市史的研究既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又有深刻的现实需要,同时,城市史的研究既要深度与广度的提升,也需要理论与视角的创新,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冲动与思考,完成了本书的创作。本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城市化与都市管理;二、社会群体与社会阶层;三、旅沪群体与移民社会;四、企业发展与经济生活;五、社会生活与文化记忆。
  • 冰雪圣殿

    冰雪圣殿

    遇见你时,是幸福的开始?还是灾难的来临?我不求你名扬大陆,只希望你平安!神幻大陆,冰之女神与圣殿之主的恋爱故事!
  • 平砂玉尺经

    平砂玉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临疆

    临疆

    他曾是统领三军的少帅,驰骋沙场,染血万里。他曾是算无遗策的谋者,谈笑之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又是孤傲高冷的剑客,剑起剑落,卷起万千残花。当一切结束时,其实他只想重新隐居于川林,乐游于山水,与走兽为朋,与飞禽为友。然后听着万里疆域又传起的风起云涌,他可以自斟一杯清酒,独自低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