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0000000010

第10章

“中国需要科学,科学需要人才。科学家不仅要有研究专业之能力,而且要具备伯乐之胆识。”这是华罗庚的一向主张。他的求贤之举在科学界引出了一段佳话:一位怪僻的图书馆管理员被华罗庚从厦门召到北京。当这位青年忐忑不安地走进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大门时,他终于体会到了华罗庚当年揣着熊庆来的电报步入清华园时的心态。

1.《典型群》

华罗庚身在美国之时,就考虑到回国之后当务之急是要为中国数学培养一批接班人,从何处入手呢?经过反复思量,他决定通过一个研究课题带出一批学生。于是“典型群”的研究便列入了华罗庚的计划。

刚回国不久,华罗庚便在清华大学组织了关于典型群问题的研讨班,他的打算是:组织一批大学四年级或刚刚毕业的学生,引导他们围绕着典型群这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在工作过程中逐步扩充其知识领域,培养其研究能力。等该课题完成之后,参加者便对典型群论、射影几何学、矩阵论及群表示论等数学分支有一个全面而较为深入的了解。筹建数学所之后,华罗庚把“典型群”定作代数组的研究方向,除万哲先外,刚刚毕业的潘一民、应玫茜、卢向华、曹传书、荣惠敏、任宠硕、许以超等都参与进来。在课题研讨过程中,青年人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研究思路与方法。经过一番辛勤的劳动,《典型群》一书终于出版了。在该书的序言中,华罗庚与万哲先写道:“1950年作者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易于训练干部,因为它预备知识需要得少,可以从简单处着眼,从具体处着手;发展前途不小,通过这一系列研究可以熟悉代数学、几何学中不少分支,可以从宽广处着眼,从抽象处着眼。换言之,开始时不受基础的限制,终了时不致局促于太窄狭的领域之中。”

50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除了“典型群”外,还设立了许多研讨班,很多青年学者在研讨班受到锻炼,逐渐成为数学研究的后起之秀。

华罗庚目睹数学研究所在短短的几年间,由一无设备、二无人员的状态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研究机构,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与激动。他常常说,这与党和国家的关怀与重视是密不可分的。熟悉华罗庚的人,都不止一次地听他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1952年全国 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一天晚上,怀仁堂正在为代表们举办文艺晚会。

舞台上,帷幕已徐徐拉开,台下,灯光暗淡,鸦雀无声。这时,刚赶写完一篇发言稿的华罗庚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请柬,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座位。可是,他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正当他不知所措之时,远远的座位上,有一个人在频频向他招手,华罗庚心中一喜,连忙朝着招手的方向走去,很快在一个空位置坐下。

“这个位子角度不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华罗庚一边拿出手帕擦汗,一边想。

这时,他想起了刚才招手的人,扭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噢,是毛主席啊!”“你好啊!”主席用浓重的湖南话向他问好,并慈祥地笑了笑。华罗庚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他们边看戏,边交谈。谈话中,他惊奇地发现,毛主席对他的经历非常熟悉,鼓励他要为中国多培养些人才。

“华罗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好学生来!”主席用温暖的手,拍着他的肩膀说。“主席,我一定努力,一定努力!”华罗庚连忙答应说。

此后,毛主席和华罗庚还谈起了京剧,坐在一边的梁思成也不断插话,谈到高兴之处,三个人竟放声大笑。

这件事给华罗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坚定了他培养人才的决心。

当他带领青年人从事“典型群”等研究课题时,他的一位外国朋友曾劝他别因为一些普及性的工作而误了自己的科学研究,并特别强调,以他的名望与影响而言,他已不仅仅属于某一个国家的财富,而是属于全人类。

对朋友的善言相劝,华罗庚付之一笑。他曾这样对吴筱元说:培养人才,培养梯队,自然要花费精力,必要时还会付出一些牺牲。可我不这样做行吗?毛主席和政府如此地信任我,寄希望于我,我不倾全力,就会良心不安哪!

2.严师出高徒

华罗庚十分爱才,他在选择学生时,从不讲究其相貌、出身,只认其学识。

留美归来之后,华罗庚曾应邀在广州中山大学作了一次学术报告,在广大师生中影响很大。当时,听众席上有位半身瘫痪、必须靠双拐才能行走的残疾青年。他听得格外出神,华罗庚的一言一语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心。

“毕业以后,我要到北京去,朝夕在华先生的身边,天天聆听他的教诲。”青年对自己说。

这位青年后来曾多次萌发了给华先生写信的想法,可一提起笔来就没有勇气了。“中国这么大,有多少人喜欢数学,华先生作为一个无人不知的大数学家,仰慕、追随者不计其数。他怎么会收我这个残疾人做学生呢?”青年人不止一次地这样想。

最后,他还是下定决心,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华罗庚写了一封信。

正在他惴惴以待之时,果然收到了北京来信。“华先生同意我应试了!”青年人激动得不能自制。这位艰难上路的青年人,就是后来颇有造诣的数学家陆启铿。

后来,每想起这段经历,陆启铿都从内心感激他的老师,敬佩他的老师。

华罗庚在招收学生时,要求也极为严格。他的得意门生王元在这一方面是深有体会的。

王元,江苏省镇江人,其父王懋勤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曾工作于中央研究院,对华罗庚十分敬仰。

“华罗庚可是个不简单的人啊!你们要多向他学习。”父亲曾不止一次地教育他的孩子们。

当王元还是一位中学生时,父亲便为他安排好了前程:

“王元,将来长大了,你就学数学吧!”父亲说。

“好呀,我就拜华罗庚先生为师吧!”王元也高兴地说。

十年之后,王元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便来拜见华罗庚。那是1952年的一天,身为浙江大学毕业生的王元拿着苏步青、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到华罗庚的工作处。

当时的苏步青、陈建功均已是有名望的数学家,可华罗庚对他们的推荐信并不十分在乎,他仔细地打量了这位瘦小而且显出几分局促的南方青年,表示光靠着推荐信,他不能下结论,必须经过当面考试。尽管王元在中学、大学期间,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可此时还是免不了有些紧张。

“他怎么这么年轻呢?我还以为他是个老人呢!他这么严肃认真,我真怕自己过不了这一关……”王元在心里嘀咕着。

“王元!”“有。”

“来,来,来,到这里来!”华罗庚坐在黑板前向他招手。

王元走过来,站到黑板前。华罗庚向他问了一个他万万没有想到的问题:关于平面二次曲线的分类,也就是解析几何中将二次曲线变成标准型,如何用二行二列的矩阵写出来。

这本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可心情紧张的王元竟一时答不上来。想了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怎么回事,你怎么把中学学的东西都忘了?”华罗庚追问道。“华先生,让我再想想吧!”王元已经是满头大汗了。“我看你是太笨了,这么容易的题目都做不出来,我自学的时候没有人教,也都学会了。你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想数学的一些内在关系,你念过大学,懂得矩阵,就应该学会思考怎样用大学数学的观点来看待中学学过的东西啊!”

华罗庚说话时的表情很严肃,满屋子的人,悄然无声。王元在黑板前被罚站两个小时。最后,华罗庚对他说:“回去再想想吧。”

不肯认输的王元,在事后认真演算, 第二天便把结果告诉给华罗庚。

“这就对了嘛!”华罗庚听了以后十分高兴。接着,他又出了一些题,王元对答如流。“你通过了!”华罗庚决定收下这个弟子。然而,给华罗庚做弟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一点他的学生们是有同感的。“起来,起来!”有时天还未大亮,人们便听到华罗庚的敲门声。他把宿舍里的学生一一叫起,或者给他们上课,或者讨论问题,一忙就是半天。

有时,半夜三更的,他也去敲学生的门:“别睡了!

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这一讲就讲到天亮。

这时的华罗庚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从不休礼拜天,学生们也不得不跟他一起加班加点,专攻学业。华罗庚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有懈怠现象,便严加训斥。

这种严格的教育方法,连师母吴筱元也动了恻隐之心,她心疼地说:“哎呀,他们这么年轻,你礼拜天、晚上也不让人家休息,人家找不到对象怎么办?”大家一听都笑了。华罗庚便辩解说:“不刻苦,不用功,将来没有出息,恐怕才真找不着呢!”

华罗庚常教育学生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那就不是数学家了。”他说。

在研究过程中,他鼓励学生们多给自己提意见,并明确表态:“对于不肯给我提意见的人,我不指导他做研究。”

严师出高徒。在华罗庚的辛勤培养下,短短的五年间,赵民义、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王元、许孔时、吴文、魏道政、严士健、潘承洞等人迅速成长,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较有名气的教授,成了我国数学界的骨干。以华罗庚为中心的中国学派在国际数学舞台上倏然而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谈到培养梯队的感受时,华罗庚讲道:“唐宋八大家,文章首韩柳。他们对培养人才都有精彩的比喻。现在经常提到的是韩文 的伯乐、千里马,值得一提的,韩文中还提了培养千里马的方法,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当然楚王爱马,喂之以枣脯,衣之以文绣,结果厩马肥死,这是公之不能尽其材的过错。武则天治烈马,一根铁鞭,一把匕首,一个铜锤,不怕烈马不服,这种与之不以其道的方法,即使千里马服帖了,但非死即伤,究有何益?当然我们不鼓励那种不埋头苦干专作嘶鸣的科学工作者,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科学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时候,而出现的‘怪僻’、‘偏激’、‘健忘’、‘似痴若愚’,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分析是不合乎辩证法的,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者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所以为伯乐。”

3.数学竞赛活动

华罗庚是我国中学生开展数学竞赛活动的创始者、组织者、参与者。

早在1946年访问苏联时,他曾亲眼目睹了苏联的数学竞赛活动,深深地感到这是推动中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极好方式。在他的积极倡导下,1956年,中国首届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在北京、天津、上海与武汉四大城市举行。华罗庚、陈建功、苏步青、江泽涵、段学复、傅种孙、吴大任等著名数学家都积极参与了这项活动。这一年,北京市共有62所中学参加了竞赛,622名高三学生为参赛选手。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数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教师负责出题、监考、评卷,赛后决定出名列前茅的选手。然后,经过著名数学家的接见,再把他们免试送入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在这次竞赛前,数学研究会专门租了一个戏院,由华罗庚向参赛生、中学教师及一些数学家作了题为《从杨辉三角谈起》的报告。后来,在潘一民的协助下,华罗庚把演讲稿扩写成一本小册子,正式出版发行。

1957年,数学竞赛活动进一步开展到南京等城市。此后,由于“反右倾”、“大跃进”等一系列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数学竞赛活动也人为地停止了。

1962年,随着全国形势的好转,北京市又恢复了数学竞赛。华罗庚再次出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为江泽涵与吴文俊。华罗庚为参赛学生与教师作了题为《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的报告。以后,这个报告也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了。此外,华罗庚还为中学生写了《从孙子〈神奇妙算〉谈起》、《数学归纳法》、《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等小册子。在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1962年春天的一天,北京市的80多名中学生数学竞赛优胜者,特地访问了他们极为崇拜的华罗庚先生。华罗庚和孩子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会议室里传了出来。“请您谈谈怎样学习数学?”“请您说说怎样进行独立思考?”“谈谈您的学习经验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一个个问题。

“学习是件很艰苦的事。要学好,就得花力气,刻苦钻研,付出劳动的代价。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刻苦学习的,只有那些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人,才不怕困难,才敢于探索别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语重心长地说着,同学们则入神地听着。

“至于如何学好数学,我想必须多做习题,基本功要常常练,有机会就练,不要轻易放过难题。碰到难题一时想不出来,不要泄气,继续想,经过一番深思苦想以后,想出来了,那时的心情愉快极了。即使当时想不出来,也不要紧,这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华罗庚还以“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八个字,勉励孩子们刻苦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再度终止。

同类推荐
  • 汤唯历险记

    汤唯历险记

    这两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人说汤唯凭《色·戒》钱名两全已经够了,她休息了;有人说一脱成名的女明星不会路途长远。而谁都不会想到,汤唯选择了做回学生,回到平淡的学生生活。到底是什么让汤唯放下眼前的名利选择回到从前?又是谁带着她强势回归?
  •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

    我们不应忘记,那些站在世界历史殿堂里发出宏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遗迹的英杰伟人。他们手擎大纛,挥斥方遒,浓书历史,描绘蓝图,才有人类文明的飞速进步。人们总是要不断回溯历史,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总结历史经验,为的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两袖清风——于谦

    两袖清风——于谦

    本书讲述了于谦的勤政爱民、政绩卓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他是国家的柱石,人民的英雄,却是小人的仇敌;他只善谋国,不善谋身,最终遭到卑劣的政治陷害。
  • 山西王:阎锡山秘事

    山西王:阎锡山秘事

    本书并非阎锡山的传记,而是撷取了他一生中若干最具传奇色彩的片段,展现出一个真实的,活灵活现的,同时也是绝无仅有的阎锡山。多少风流人物在历史大舞台上如同流星一般转瞬即逝,阎锡山却能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纷乱年代里历经坎坷而屹立38年不倒,而且使山西一跃成为在全国独领风骚的模范省,必有其人所不及之处。在波诡云谲的旧中国政治舞台上,“山西王”是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地方实力派代表,把他归为“反动派”,自然有充足的历史依据,不过,一个立体的阎锡山显然不仅于此。他独特有趣的行事方式,在招致诸多批评和讥笑的同时,既给他带来巨大的成功,也造成他无可奈何的失败。
  • 大清十二帝

    大清十二帝

    《大清十二帝》选取了清朝近300年历史中出现的12位帝王来切入历史,将12位帝王的一生娓娓道来。《大清十二帝》采用新颖的观点,通过简明的体例形式、精炼的文字内容,立体、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帝王的生平事迹,深刻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以及繁荣衰败的内在规律。
热门推荐
  • 女战俘的遭遇

    女战俘的遭遇

    本书描写了女军医李茶花从朝鲜战场被俘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的种种经历。
  • 江队的老婆是大佬

    江队的老婆是大佬

    新文来喽~《陆少家的小祖宗是法医大佬》简介:云城一直有一个不为众人知的秘密,就是每当有诡异案件发生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目有异瞳的绝色女子从天而降,不管多难搞的案子她都能轻松破解,并将凶手绳之于法!不管凶手是人,还是啥!……人前,她是人人敬畏的大师少女,为人冷淡不善言辞,头脑清醒又心思缜密!人前,他是曾经的兵王现在的刑侦队长,冷静睿智又思维敏捷!……人后,她是一个不会做饭又重口腹之欲的吃货,感情小白!人后,他是一只只想吃到羊肉的心机狼,老谋深算!……日常:言心看着美食节目流口水,“好想吃这个水晶蒸饺!”江昱寒,“我给你包。”言心,“还想吃那个红烧鱼!”江昱寒,“我给你做。”言心,“我还想吃……”江昱寒翻着菜谱,“我都会!”……【1V1,甜宠,推理破案,人格分裂式相处】内容虚构,请勿考究!
  • 绝命游戏大逃杀

    绝命游戏大逃杀

    十八位获邀参加神秘人举办的游戏的玩家,将在‘人性别墅’角逐一千万现金大奖。然而,正是人类本我的贪念欲望,将十八人的命运引向了名为“绝命游戏”掩藏的深渊!方瑶的逃杀之旅也拉开了序幕.......
  • 嗜血毒妃

    嗜血毒妃

    她是千层崖下复活的灵魂,带着复仇的心重生而来,目的便是搅得那些人天翻地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她是承载着一切霉运与灾难的弱女子,本以为嫁得如意郎君,便能摆脱一切厄运,却不知换来的是生命的代价。乱葬岗上,她怒火腾飞,发誓要报那千刀万剐之仇!风雨夜中,她素手染血,一抹笑容带尽冰冷!势不可挡的庞大亡魂代替扶柳之姿,她的狠无人能比!她的毒望而生畏!
  • 邪恶王爷的金牌暗卫

    邪恶王爷的金牌暗卫

    睡个觉就穿越了?醒来成暗卫?可以,虽然危险但很刺激,她也认了!主子是个变态,小妾丫鬟都是坏心肠,个个想置她于死地?没事,就当活动筋骨开发智力了!但是!让她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什么狗屁大赛!她就不干了!虾米?不参加是死参加也是死?那她就勉为其难的去吧。反正皇帝也拜了,皇妃也打了,太子也见了,大夫也气晕了,青楼也开了,美男也耍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自然藏岁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自然藏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那段可以舍去的往事

    那段可以舍去的往事

    纪司:如果可以一直爱下去,我希望不分手陈雅:你只是在错误的时候遇到了错误的我熊倪:谢谢你,在我迷茫的时候找到了我朱悦:你在思考什么(我可以喜欢你吗)晓野:我们所相谈的爱情其实是门当户对的相亲陈贺:两地相隔是爱情最长的马拉松肖云:我们都应该尝试,这个未来没有那么复杂
  • 穿到异世文里攻略了男主

    穿到异世文里攻略了男主

    【1v1忠犬文】江秋阴差阳错穿到一本女频玄幻异世文里,成为了书里一个不该存在的存在。身为一个普通兽医院里的普通实习生一枚,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能来女频异世文里走一遭。在女频异世文里,毫无优势可言的江秋,倒成了被针对的把柄子。为了生存下去,江秋觉得讨好某位绝美白发美人,套路问到回去的方法,顺便把人也拐回去。然而不妙的是,某位白发美人早早对着他动了小心思。
  • 欺世盗明

    欺世盗明

    现代人王卓,本是一名特种兵指挥官,因一次交通意外,灵魂穿越时空,来到了明朝末年,融入到一个富二代唐琪身上,原本可以,骑马,遛狗,赛风流,但是因为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发誓要阻止那段屈辱的历史,为了逆转历史,改兵制,强兵备,战鞑虏,霸海权,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