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0100000006

第6章 五十米外的风景(1)

对面的住宅楼终于封顶了。灰色的预制板平稳熨帖地粘在阳台、楼面等部位。阳台上六块方方正正的水泥板是用吊车一块块吊上去,挂在护栏下的。那天,吊车的马达声,工人的吆喝声,还有其他来历不明的声音加在一起,嘈杂得要命。他放下笔,从客厅走进里间,正好看到吊车的长臂平举着,慢慢划了个弧形,把一块水泥板立在对面的阳台上。几个工人显得很轻松,把它安在那里。以前,他没有见过阳台是怎么砌起来的,每每喜欢倚在护栏上,看看夜空,看看万家灯火。要是有几丝风,那种感觉还是很惬意的。现在,看到对面工人随意的样子,他有些怵然。那么薄的水泥板,就那么浮挂着,单靠外面一层粉浆,牢靠吗?好像一倚着,就会翻落下去。这么一想,他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他住在十四层。两室一厅。厅比一般的要大,有十六点四平方米,室比一般的要小,大的一间十点二平方米,小的一间九点六平方米。大的一间在西边,小的一间在东边。当时搬来的时候,考虑了半天,还是大间做了卧室,小间做了书房。说是书房,不过是临窗摆张写字台,东墙放两只书柜,紧挨着西墙放了张过时的三人高背沙发,西墙角有一个衣帽架。为了这个衣帽架到底摆哪儿顺眼,他和妻还真没少折腾。开始放在门厅左边,现在的住宅结构跟以前老式的不大一样,门厅没有过道,进门就是厅。有客人来,随手把风衣、帽子挂在衣帽架上,但落座叙谈,客人总时不时瞟一眼他们的风衣、帽子,他也忍不住看几眼衣帽架上挂着的自动伞、皮带、长筒袜之类。居家过日子,这些东西挂在衣帽架上,出门进门都方便,但外人看起来的确不雅观。后来,衣帽架被移到盥洗室与东屋之间狭窄的拐角。不几天,房管所的女管理员来查水表,顺便说了衣帽架几句,大意还是放得不是地方。他干脆就把衣帽架挪到书房里,自家爱挂什么就挂什么。关于衣帽架的事,很快就被淡忘了。

对面住宅楼没有盖起来的时候,原先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平平整整,向南伸展出去约有一公里。再过去就是林荫道,视野很开阔。每到春夏之交,一冬天光秃秃的树枝都挂满碧绿,远远望去,林荫道上东西往来的车辆,就像在一条又厚又长的海带下漂游的海底生物。冬天,树叶落尽,绿油油的菜地被塑料大棚一畦畦笼罩着,虽然色泽单调,却自有一番简洁利落的气韵。他把东屋用作书房,实际上是冲窗前的风景。住宅楼一起来,正好把景物遮住,只留下东西两端很窄的一段视线。有时,明明看到东头一辆货车驶进视野,但在西头却怎么也看不到那辆货车驶出去。原来,这幢楼同时也把一条南去的岔路给挡住了。住宅楼是前年春天开工的,前前后后拖了两年多。挖地基、运沙石、灌钢筋,先是推土机,后是搅拌机,再是起重机,一天到晚,轰轰隆隆,尘土飞扬,只要一开窗,写字台上就落上一层细细的粉尘。他只得在厅里写作,书房便放些杂物。对面住宅楼封顶后,他才重新把东屋打扫整理一遍。临窗而坐,从前那种开阔视野没有了,灵感也不再奔放,总觉得思绪一发射出去,即刻被反弹回来。提笔就躁,抬头总怔怔地张望对面的阳台。尚未安装窗框的孔洞,透出黑魆魆的死寂。

一个月后,来了一队民工,把新楼的门框、窗框,连同玻璃安好,很快又都走了。

热闹的景象一时平静下来。大楼四周残余的沙石、边角木料还没有清理,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又刨又掘,兴奋地跑来跑去。家长们在一旁自顾七嘴八舌,不外是这幢楼什么时候搬进人来,两幢楼之间的空地要栽上花木。再建起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站等等,无非都是大家憧憬的小区的未来,话题越扯越多。有时看到房管所那个女管理员走来,就齐声叫住。管理员姓王,人蛮热情,东家大娘买菜,拎得吃力,帮上一手;西家夫妻拌嘴,说上几句,邻里都乐意招呼她。

“闺女,您说咱这片什么时候通煤气啊?”一楼的大妈原先就住这儿,与王管理员的娘家是老街坊,所以这样呼她。有问什么时候修整楼前绿地的,还有问幼儿园盖了一半怎么又不见动静了。管理员挂着笑听着,道:“别的我还真说不上,不过眼前这楼,单等粉刷一遍,住户搬来,往后的事就快了。”

果然,没过几日,十来个人又在对面楼上忙开了。他们戴着粗布灰帽,灰衣灰裤,身上沾满斑驳的漆渍,每个人手里拎着一个小桶,拿把刷子,把窗框一概漆成绿色。接着开始装饰大楼的外观,先通体抹层白灰再打上磁漆。看形势,要跟他这楼对称,十二层以上漆成赭红色,像扣顶帽子。

这些油漆工干活很卖力,一直到八点后天擦黑才歇手。晚上就睡在楼里,五六个人住进了他对面的一套二居室,荧光灯把刚粉刷过的墙壁照得雪亮。他们在厅里吃饭,没有桌子,油漆桶上垫块三合板,围着一盆菜,或蹲或坐,狼吞虎咽。有一个女的,在厨房又洗又涮,不时往厅里去取走残羹和碗筷。他们吃完了,就围一圈玩牌,又吵又嚷。背朝他坐的一个男子嗓门最大,他听得见那男子喊:“小杏,端碗水来。”那个叫小杏的,就从厨房端出一碗水,男子一仰头喝了下去,女的就势站在一旁看他们打牌。男子赢了就高兴地拍她臀部一下,要是输了,照样沮丧地拍她臀部一下。其他人就嚷嚷,给钱给钱。几乎每晚都这样。他坐在窗前,饶有兴味地看着他们瞎闹,心里也不烦,好像看一台戏。大约十一点,对面熄了灯,他的思绪才收回来,写他的东西。

那晚,月光清亮,映在对面楼房的东墙上,是个三角的形状。三角的长边从楼顶顺着阳台斜切而下,没有漆完的“帽子”,变成深红色。他有些疲倦,抬头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对面一团宁静,没有一点声音。他瞟了眼阳台,正想低头续完一段文字,隐约觉得阳台深处有一个影子,猛一惊,再细看,是两个人,一高一矮拥在一起。

他的嗓子有些发紧,心口也突突直跳。高的低着头,矮的仰着头,这样保持了一会儿,那影子越来越低,最后没到阳台护栏下面去了。

他觉得自己的脸又热又胀,目不转睛盯着阳台。之后再没有动静。

他走进卧室,黑暗中看到妻弓着身子,发出均匀的鼾声,便揭开被,去胸前摸了一把。妻嘟囔了一声,翻个身照睡。他把手搭在妻的腰窝,眼前放着刚才阳台的镜头,不一刻,也倦得睡去。

此后几天,再没有那种事发生。渐渐地,他的好奇也弱了。待出了趟差回来,对面的住宅楼已粉饰一新,没多久,住户就陆续搬来了。孩子们跑前跑后,跟着看热闹。主妇们则指指点点,评头品足。

新面孔一天比一天多,给这个小区带来了新的生气。

傍晚他下班回来,远远看到楼前停了一辆加长130货车。两个工人正往下抬席梦思床垫。一个少妇,打扮很入时,在一旁指指点点。卧室柜、写字台、沙发、皮箱等摆放一地,都是时下流行的款式。

他走到近前,正想绕道而行,后面搬床垫的工人一不留神,碰着了边上的床头柜,柜上一个景泰蓝花瓶,很好看的,猛地一晃,少妇看到了,惊呼起来。他正好伸手够着扶住。少妇感激地看他一眼,连声道谢,可能是因为刚才的失态,两颊浮上了一层红晕。

没想到,少妇家居然住在对面,正是那帮油漆工住过的。想起阳台上的那一幕,他有些冲动。每晚坐在窗前,总按捺不住看对面几眼。自然,那种事是不会有的。偶尔,他站在阳台上,伸伸腰,踢踢腿,活动活动,他想,那少妇准定知道他住在她对面。奇怪的是,有时她恰好在阳台上晾衣物,即使意识到他在阳台上,也依旧伸出白皙的胳膊。把衬衫别在衣撑上,并不理会他。其实,她可以向他点点头什么的,没必要那么高傲。他想。或许她忘了他曾保住了她那只景泰蓝花瓶了?那天忙乱得很,自己只是路过,举手之劳,未必记得。这么一想,倒觉得自己多情得可笑,以后便不再有意注视她。

但有一点觉得蹊跷,好像她是一个人过似的。妻道听途说一些,晚上,在饭桌上扯七扯八,不知怎么说到对面那个少妇身上。他边嚼边听,心想跟自己的感觉差不多。吃完饭,正收拾碗筷,房管所那个王管理员来查水表。妻热情地请她进屋,她大大咧咧地走向盥洗室,地板砖上留下一串鞋印。妻看在眼里,不便表示,心里却不大高兴。王管理员查完水表,这回没有说衣帽架的事。妻请她坐坐,喝口水,没想到她还真坐下来。“你们这沙发挺素的。”她拍完沙发扶手,话题一转道,“你们对着的那家挺趁的。”她用手指指对面楼。

这两幢楼的水表都归她查,所以,每家她都有数。她侃侃而谈,妻在旁陪着听,他在书房里约略知道个大概。大意是那个女的,别看她趁钱,也有苦处。男的长年在深圳,日子久了,哪有不变心的。那次,王管理员去查水表,正好碰见她男人回来,还带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姐。开门的时候,她注意到那女的眼圈红红的,八成刚伤心过。

王管理员感慨一番,妻陪着也感慨一番。“男人还是没钱的好。”王管理员说出一句至理名言,站起身到另一家去了。他想,这晚,王管理员一定够辛苦的,每家少不了得坐上十分钟、八分钟。

北京的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却又很短。嫩黄的银杏叶挂在树上,单株或成行都是一幅恬静的水粉画。待落满一地,秋风一吹,成百上千的叶片打着转,给人一种世事轮回的感觉。10月底,初冬的凉意渐渐袭来,对面的住家纷纷开始张罗封阳台。冲击钻的闷响和乒乒乓乓安窗框的嘈杂,又来到了日常的生活中。

对面封阳台的时候,已近元旦。这年,北京市政府出于为市民人身财产安全考虑,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不少单位早早挂起了火红灯笼,在大门两侧一边贴上“元”,一边贴上“旦”。家庭主妇着菜篮,穿梭于菜市、商场间,忙着置办年货。但这种团圆的气氛似乎并没有感染那些三三两两的外地打工仔、打工妹。小区边上的路两旁,临街搭就的小吃铺依然生意兴隆。小伙计袖着手,“热包子,热馄饨,吃啵!”大声地吆喝着,挣同样是外地来京打工的人的钱。而这些吃便当的外地人,又以自己的吃苦耐劳,拼命挣北京人的钱而窃喜。这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以至北京日流动人口高达百万!常年滞留京郊,弄个临时户口、临时执照的油工、木工、自行车修理工、小摊贩、小裁缝之类的,更数不胜数。京郊的所谓“浙江村”“安徽村”“湖南村”“四川村”……渐渐发展壮大起来。北京是他们的家,故乡倒成了临时的驿站,逢年过节,一年半载才回去一次,然后又匆匆返回。对从未见过世面的父老乡亲,他们可以自豪地表露自己是“北京人”。事实上,对于北京,他们早已培养起一段割舍不断的感情。

他一眼认出对面屋里用冲击钻打孔的小伙子,就是那个油漆工。在一旁扶着他腰身的女的,想必就是那个叫小杏的。看来打得不是位置,冲击钻吼着,艰难地钻进。小伙子两只手臂随着机身抽搐似的颤动,溅出的粉尘和碎块,激起一道白色的灰障,兜头罩着小杏。她却仰着脸,耐心地承受着。少妇站在门边,没好气地责问道,“你会不会啊?老半天打不进一个眼儿,弄得满屋的灰。”小伙子停下钻,右手抹了抹额上的汗,歇一下,又用左手肘蹭了蹭腮帮,没吭声。小杏心疼了,冲少妇白眼道,“不正打着吗?干这活容易啊?”少妇大概觉得自己计较了点,便不再说什么,反身回屋里去了。这时,已是中午时分,俩人歇了手,下楼到包子铺吃了包子,每人又喝了两大碗面汤,坐了一会儿,来了精神,上得楼来,继续打眼。四邻静悄悄的,好不容易出了云层的日头也慵懒得很。几只鸡在垃圾堆里又刨又啄,不时扇动翅膀,紧跑几步,舒展开身子。冲击钻的闷响显得异常刺耳,搅得他难以歇息,索性起来,走到窗前,看他俩互相帮衬的默契样,想起那晚在月光下的缱绻,心里涌起莫名的感动,恍然觉得他们是在装饰他们自己的新房似的。

北风肆虐了一个冬天,挨家挨户的阳台也封闭了一个冬天。立春后,才渐渐有人家把窗户打开,放进些湿润的空气。那天,大约午夜刚过,他正趴在案上赶写一篇报道,忽然一声脆响,数秒后,是东西稀里哗啦落地的爆裂声。他赶忙站起身,看到对面亮着灯。粉红的光亮从阳台破碎的玻璃窗透射出来,朦朦胧胧,看不清究竟。四邻的灯亮起来,好事的开窗大声道:“什么事啊!夜半三更的,折腾什么呢?!”过了片刻,看没有动静,灯光渐次熄灭,一切又恢复了宁静。

第二天上班,他在楼下看到一地的景泰蓝碎片。待到晚上回来,就不再有了。

同类推荐
  • 考古密档

    考古密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乔纳森教授在加拿大北部的冻土层中发现了一具汉代女尸,身体不腐,衣物完整,美艳绝伦,为了弄清这具女尸的真相,他来到了中国,与中国的考古所合作,对新野的血将军庙进行考察。在血将军庙的考察中,考古者们的学识、体魄和神经强度都经受了残酷的考验。体弱者死于莫名袭击,胆怯者发疯而死,匪夷所思的事件接踵而至……惊险恐怖,扑朔迷离,真相到底在哪里?
  • 狮子的外衣

    狮子的外衣

    《狮子的外衣》是“毛姆短篇小说全集”第2卷,共收录18个短篇故事。叙述冷静、客观,表达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关怀,不乏幽默和睿智的思考,是这些小说的特点。《露易丝》《万能先生》和《快乐的人》运用语言的艺术再现了时代背景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尊严无上》和《惶恐》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等级制度,而《诗人》和《格拉斯哥来客》情节跌宕起伏,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这些短篇佳作的语言兼具朴实和华丽的特性,扣人心弦的故事中融入了深奥的哲学思想和异国文化,是了解二十世纪初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文化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 逃离外企

    逃离外企

    书中对跨国公司的职业道路作了详尽的描述,包括外企的面试全部过程描写、绩效评估面谈、入职信、岗位描述等,并对外企的内部管理作了全景式的展示。书中的主人公李白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企工作了多年以后回到民企工作的人。这个角色是很多人的一个角色融合。更确切地说,他代表了一代外企的经理人,“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接受过本土的高等教育,但是没有留学背景,外企也许是出于偶然,但是在这个圈子里一做就是很多年。在最后李白一个中国本土的民企却绝非偶然,他和现在很多离开外企进入本土企业的经理人一样,正是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也希望看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
  • 中国芯传奇

    中国芯传奇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展示留美IT精英回国创业的奋斗历程。留美学生袁焜归国创业,在与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中国分部的竞争中,以小搏大突出重围,创造中国式创业“神话”。小说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与融合中,刻划了复杂的人物关系,注重描写人物的细腻情感世界,并力图表现两种文化的共性与美好,体现“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 罗生门

    罗生门

    日本短篇小说“鬼才”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黑泽明奥斯卡获奖影片《罗生门》原小说。芥川文学研究专家和翻译家高慧勤快精译精校,可读、耐读。鲁迅、太宰治、村上春树等众多名家一致推崇。
热门推荐
  • 慕先生每天都想复婚

    慕先生每天都想复婚

    满城轰动!豪门之中公认的零差评豪门太太裴清浅——要离婚了!不到一个小时,消息迅速霸占各大平台的头条。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各类话题!#我要嫁给裴清浅!##裴清浅是我老婆!#大家真情实感地庆祝裴清浅摆脱了渣男……而办公室里的小秘书望着脸色越来越冷的慕少,欲哭无泪。慕少,别忘了是你要离婚的啊!……热度过高。记者们纷纷上门采访裴清浅:“请问离婚以后,你感觉如何。”裴清浅轻笑:“还好。”但是慕少的下属却觉得一点都不好,因为自打裴清浅拒绝和慕少见面后,慕少已经连续一个月,没给过他们好脸色。……后来慕少实在忍不下去。主动上门堵裴清浅。却看到他亲妈却拿着一叠照片,跟裴清浅说:“儿媳妇啊,这些优质男人,你看你喜欢哪一个,妈给你介绍!”回公司以后,慕少的脸更黑了。……公司合作,慕少终于可以跟裴清浅见面了,就以工作为由让她去自己办公室。裴清浅上来公事公办:“慕少。”慕少心里暗爽,脸上仍旧没有表情:“喊错了。”裴清浅:“慕衍之。”慕少纠正:“是老公!”……最终,慕少还是把裴清浅追到手了。网上话题纷纷变成#打倒渣男,我们都是裴清浅的老公(老婆!)#慕少表示狠心累,还好有老婆疼我。网民:“?”
  • 夫君个个美如花

    夫君个个美如花

    夜玖,二十一世纪神一般的存在,在一次人任务后穿越了!而且还是身穿!身为唯一一位与这个女尊世界身体构造不同的人类,夜玖谨慎小心地捂好自己的小马甲,但没想到后来自己的小马甲被八个男人给揭了。看着把自己逼近墙角的八个绝世美人,夜玖瑟瑟发抖:“你们别这样,我害怕……”八个人一脸笑意的看着夜玖:“还想出去浪吗?”夜玖眼泪汪汪:“不……不了。”【作者较为喜欢一见钟情,所以感情线比较快,不虐,甜文。】【np】
  • 我望灯

    我望灯

    《我望灯》为葛水平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她近年创作的八部作品。葛水平的心灵一直行走在她的故乡山神凹,她善于经营故事,语言有浓厚的晋东南地方特色。她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普通人的寻常生活”成为葛水平审美观照的对象,她的小说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也有石头般坚硬的质感与疼痛。《我望灯》所收都是非常接地气的篇目,她对笔下的人物不做简单化、道德化的处理,力图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多侧面。她不居高临下,采取了平视的姿态,把自己当成生活于他们中的一员。与作者戏曲编剧的经历有关,小说富于传奇色彩,具有较强的情节和矛盾冲突,跌宕起伏间比较注重悬念设置和结局的出人意料。小说语言时而朴实流畅,时而绚丽灿烂,有戏曲和传统话本小说的韵味。
  • 随辰而安

    随辰而安

    以前没有见过海,心里想着第一眼见到海时一定觉得它特别大。当真的见到海之后,第一个念头确是觉得自己特别小。正因如此,人山人海,你我才容易走失。但庆幸的是,只要你记住我的名字,我便不会在你的生命中消失。----安初夏【】我们要听到大风吹过峡谷,才知道那就是风。我们要看到白云浮过山脉,才知道那就是云。我们要爱了,才会知道这就是爱。我们要恨了,才知道,恨也是因为爱。----顾思辰
  • 寻伴渡仙界

    寻伴渡仙界

    在李思思失恋的档口穿越到一位即将从修二代沦为孤女的五岁小女孩身上,在得到小女孩的所有记忆和家当之后,看李思思在寻找偷渡同伴的路上经历的风风雨雨。此文没有大义,没有情爱,除了朋友,女主一心修仙。喜欢看大义,爱情缠绵文的朋友请包涵
  • 不需要爱人的影子

    不需要爱人的影子

    知道真相的她,陷入了绝望,但又被他的温柔给拉回来!“厉承凛,真的败给你了!”“我说过我爱的是你,并不需要怀念她”该死的,我不需要爱人的影子,我只要现在在我面前的你!
  • 歌与清风

    歌与清风

    夏游,一位看似普通的长相清秀的高中生,实际却一点也不普通!因为他拥有常人所未有的能力——看见现世中的妖怪!“天赋异禀”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好的事情,反倒令他陷入各种近乎绝望的境地……不同于夏游的柔弱,南弈不仅看得见现世中的妖怪,还拥有极强的祛除妖怪的法力。因为前世所中的“歃血诅咒”,今生的他们再次相遇……
  • 皇夫上位:凤栖花朝

    皇夫上位:凤栖花朝

    因为一场负心,凤国第五位君主姬葵打破祖制,建起女皇统治的风云王朝。因为一场痴心,凤国第十四位君主姬妧放下自己的权杖,拱手河山,也要赎回那个拿命护她周全的人。然而,这世间所有痴心喜欢过的东西,到最后是否都要让人最失望。是情深不寿。情不自禁,仇深似海,任世上哪一条路,都不允许他和她一起。是命比纸薄。哪怕俊逸如仙的人,无所不能的人,还有从这茫茫尘世间灰飞烟灭的那天,还有求不得和爱别离的痛苦。荣华谢后,凤倾天下。终是为君,踏碎这一场盛世繁华。
  •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预知凶手

    预知凶手

    纯属虚构,不要效仿!本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帮助很多人,却发现凭借自己的能力确实渺茫,幸好我遇到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