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9100000009

第9章 品味陶渊明的文化心态

读过一点中国古诗文的人,对于陶渊明,往往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定格在印象里。如果品读陶渊明的全部作品,了解其人生全过程,就会认识到他的文化性格、文化心态,是相当独特而且多元复杂的。

决裂官场的心路历程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出来做官,到四十一岁辞官归田,十几年间,几进几出,每次做官,时间都很短。最后当彭泽县令,动机是萧统《陶渊明传》说的“聊欲弦歌(当个地方小官),以为三径(指隐居的处所)之资”,也就是为了拿一点薪水回乡后有酒喝、有饭吃。但连这一点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到,当官八十多天,就因为“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主动交出官印。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人生道路。陶渊明很难有别的选择,何况他自己也出生于官僚家庭,曾祖陶侃靠军功做到了大司马这样的高官;祖父、父亲也当过郡守、县令。陶渊明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读了许多古代典籍,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怀抱“大济苍生”的壮志,说明他的初衷还是想当官有所作为的。可仕途的现实把他的初衷撞得粉碎。晋宋之际,贵族世袭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庶族寒门的人,备受压抑。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不是门阀士族,虽居显位,却仍被豪门权贵骂为“小人”、“溪狗”(对少数民族溪族的辱称)。到了陶渊明,家道中落,他充其量也只能担任闲散低级职务,根本得不到重视。

陶渊明首次出仕,“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萧统《陶渊明传》),以后几度“复出”,总是与官场文化格格不入。“商歌(指春秋时齐国人宁戚想从政时唱的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一再表白辞官归隐的迫切心情。为什么陶渊明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呢?他始终没有具体说明。这是由于魏晋以来,出言不慎,往往招来杀身之祸,嵇康之死便是如此。陶渊明为了全身远祸,就仿效阮籍的处世经验,“发言玄运,口不臧否人物”。因而,我们只能从反映魏晋时代的典籍里找原因。与陶渊明同时代的葛洪所著《抱朴子》描述:“或假财色以交权豪,或因时运以佻荣位,或以婚姻而连贵戚,或弄毁誉以合威柄。器溢志盈,态发病出,党成交广,道通步高。所未及者,则低眉扫地以奉望之。居其下者,作威作福以控御之。”写尽了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投机欺诈、玩弄权术、结党营私、媚上压下的种种丑态。权势欲窒息了道德灵魂,导致了人性的极端卑劣。这是“质性自然”、“富贵非吾愿”的陶渊明无法忍受的。

陶渊明先后接触了两个顶头上司,桓玄和刘裕,都是心狠手辣的野心家。刘裕很能打仗,执掌东晋的军政大权,野心膨胀,逼使晋帝“禅让”,自己当上了南朝宋朝的开国皇帝。晋恭帝交出玉玺,可怜兮兮地说:“桓玄当权,东晋的天下完了,没有想到刘公又使东晋延续了二十年,所以我让位是心甘情愿的。”恭帝以为刘裕能放他一马。但刘裕仍不罢休,派部下用毒酒杀害恭帝,此人不忍,饮鸩自尽。刘裕让士兵干脆把恭帝杀死。血淋淋的惨剧,陶渊明看得太多了。他在晚年所写的《感士不遇赋》说:“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说明陶渊明的“逃禄而归耕”,与官场决裂,是基于他识透了官场文化生态的黑暗腐朽的非人性,而采取的人生抉择,也是他受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和清净无为的老庄思想双重影响的自觉行动。

归隐之后,陶渊明有一首诗,大意说:“好心的老农,远道前来看望,认为我这样当过官的读书人,不宜屈居贫穷的草屋,既然世人都随波逐流,您也不必太过清高。我深深感激父老的关心,但我秉性不愿同流合污,要我走回头路,是决然办不到的。”这个小插曲,进一步凸现了陶渊明与官场一刀两断的坚定性。

朱熹评陶渊明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不要官,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渊明岂止高于晋宋人物,比起那些跑官买官、贪赃受贿、争权夺利之徒,他更是鲜明的对立面。

自由尊严的生存价值取向

陶渊明诀别官场,开始了归隐田园、躬耕自资的生活,这是诗人文化心态的重大转折。他写的《归去来兮辞》,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这个转折:“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文章一开头,便以当头棒喝,振起全篇,把涉足官场,看成失路人的“迷途”,自责心灵自由受到肉体生存的役使,所幸及早察觉“今是昨非”,对未来充满憧憬。陶渊明的新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心态,在他此后的诗文里,逐渐清晰地展示出来。继《归去来兮辞》后的第二年,陶渊明写了《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脱离“尘网”、“樊笼”,回归自然,如释重负的喜悦,溢于言表。

陶渊明二十年归隐的诗歌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开创者的地位。脍炙人口的,如《饮酒》(其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得情真意远,使人读了,仿佛亲见悠然自适、恬淡愉悦的诗人就站在眼前。王安石十分欣赏此诗的意境,说“自诗人以来无此句”。类似这样的反映诗人田园生活恬淡心态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在陶渊明心目中,农村是唯一的净土。他描述的归居之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里没有喧闹,没有繁华,更没有官场的污浊,一切是宁静的、闲适的、纯朴的。这给“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带来了抚慰心灵的审美享受。

在陶渊明心目中,朴实的农民是知心朋友。“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陶渊明劳动之余,想念农民朋友,就随手披件衣服去串门,喝点酒,谈谈笑笑。谈的是庄稼、农务,关心的是收成、天气。没有空话,没有言不由衷的套话,彼此的心是敞开的,不设防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田园生活也有艰辛,陶渊明是有切身体会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他和农民一样耕田锄草,早出晚归,栉风沐雨,冒暑受寒。但他认为,“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农家岂不苦,弗获辞此艰”。人生常理,衣食是根本,农耕当然辛苦,但不能避免。碰到灾害,日子就更加难过了。陶渊明诗中说:“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连年干旱,烈日炎炎如火烧。加上虫害水灾,收成锐减。夏天长久挨饿,冬天无被御寒。饥寒交迫,陶渊明心中也有矛盾纠结:“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道德战胜物欲,求得自由尊严、人格独立,这就是陶渊明弃官归田文化心态的集中反映。

幻造理想王国歌颂抗暴精神

陶渊明由俸禄奉养的“肉食者”,转变为躬耕自资的劳动者,亲身体会到广大农民生活艰辛困苦。他不能忘情于现实,又找不到改变现实的出路。在先哲政治理想的启示下,结合自己的认识(汉末以来,战乱不断,百姓为了避难,往往聚众逃进深山绝境),写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杰作。

陶渊明幻造的桃花源这个理想王国,描画了“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图景。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魏晋时期,有的思想家用老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无君无臣的思想,作为批评现实的武器。魏末阮籍已有“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的言论。西晋鲍敬言具体表现了无君无臣的理想,劳动者“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费,安土乐业,顺天分地,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力之争”,过着自由安定的生活。这些思想因素,被陶渊明吸取并艺术地表现在《桃花源诗并记》里。乌托邦式的主张,反映了小私有的农民反对王权剥削压迫的诉求。尽管这种诉求,在那个历史时代只是一种软弱的、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毕竟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呼声。

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髪垂髫,并怡然自乐”,并且“设酒杀鸡作食”招待客人,彰显了桃花源的生态环境是优良的,人民生活是富足的,老人儿童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过得十分开心。这和陶渊明及其农友们终身努力耕作,却经常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

桃花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是对秦汉以来五百余年战乱不断的血腥暴力的历史批判,闪耀着陶渊明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思想光辉。

刘裕篡夺东晋政权以后,陶渊明诗歌出现了反抗强暴的豪放之音。诗风的转变,固然有易代之际对前朝的眷念,更主要的则是批判残暴政治。为了避免文字狱,他不直接写实,而是采用“咏史”和通过神话人物来隐喻。如《咏荆轲》:“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诗人以激越高亢的格调,描绘荆轲“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的奋勇直前、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连秦始皇也吓得胆战心惊。“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对荆轲抗暴牺牲的侠义精神,予以热情歌颂。再如《读山海经》,写神话中的精卫敢于衔微木填沧海;刑天与上帝争当神,被砍头后,却能“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坚持抗争,死而不已。大如沧海,强如上帝,也不能威逼势单力薄者屈服。

关于陶渊明作品蕴含的多元复杂的文化心态,鲁迅先生曾作过细致精辟的分析。他在《题未定草》中指出:“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说他伟大。”

面对死亡顺其自然的淡定心态

陶渊明的生死观,可以说是超然旷达、自由尊严的一个“标本”。活,要活得称心如意、自由自在;死,要死得顺其自然、无忧无惧。

陶渊明对于死亡的感悟,有其独特的境界。在《归去来兮辞》中,一唱三叹:“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生命是短暂的,按自然规律必然要走到尽头,这就应当乐天知命、率性而行。

陶渊明归隐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结识了庐山的高僧慧远。慧远写有《形尽神不灭论》,宣扬肉体死亡而灵魂不灭,往生西天极乐世界。针对慧远的佛教哲学,陶渊明写了《神释》诗,声称无论三皇圣人,还是长寿的彭祖,形神都会一起消灭。应取的态度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生命的终结,是回归自然,当了断时便了断,无需多所思虑。到了晚年,诗人面对迫近的死亡,写了《自祭文》、《挽歌诗》,反复申说:“余以斯化,可以无恨。……从老得终,奚所复恋。”“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对死亡说得这样平静坦然,没有真正的感悟和修养,是做不到的。他的朋友,诗人颜延之写的《陶征士诔》中也说陶渊明“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素幽告终,怀和长毕”,不吃药,不祈祷,平和安详地逝去,交代后事“省讣去赙,轻哀薄殓”。对陶渊明的淡定旷达,颜延之深表敬佩和赞许。

同类推荐
  • 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泛指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
  • 汉末皇族

    汉末皇族

    东汉末年本该身死的大皇子在现代人刘安附身后封于贫苦之地挣扎雄起平定四方
  • 帝襄

    帝襄

    千古帝王事,自有那史官提笔挥墨书可芸芸黎民又有哪人书?何人记?这故事不言帝王史讲的只是一个个凡夫俗子之事
  • 烽火悲歌行

    烽火悲歌行

    烽火悲歌行两部曲:国殇、证道,两位少年,两种经历,朝堂上的权谋争斗与江湖中的快意恩仇相互结合,以盛国与越国的斗争为背景,各派势力,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此文为第一部:国殇,以名将之子,少年方城的视角,更多展示的是大国之争的腥风血雨。以后还有第二部:证道,以江湖神秘剑派嫡传弟子白静羽的视角,串联起闯荡江湖中为国为民的大侠风范。
  • 兽王三国

    兽王三国

    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西凉‘猛虎’董卓!幽州‘老牛’公孙瓒!冀州‘老鼠’袁绍!兖州‘毒蛇’曹操!江东‘烈马’孙坚!流浪‘鸡仔’刘备!荆州‘兔子’刘表……主角?‘蠢猪’……袁术是也。万兽齐鸣,鹿之天下,究竟花落谁家?一切尽在书中!完本有保障,请各位书友放心阅读。(有人和我说简介写的不好,这个我真不太会,随意改了一下,就这样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笑看苍穹

    重生之笑看苍穹

    晚上凌晨一点,凌都最大的黑帮帮主收到一个神秘的信封,打开后里面装有一张黑色的金属卡片,通过灯光影影约约能看见卡片上面刻有几个汉字:你已经死了。
  • 站住别跑说你呢

    站住别跑说你呢

    大学校园,当高冷校草遇上邻家丑妹,会产生怎样的化学碰撞?他们之间又会发生哪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 影后穿越桃花开

    影后穿越桃花开

    她,二十一世纪医药世家出身的小美女,业余爱好是演戏,没想到一举成名成为影后。一次意外,她穿越到了同名同姓的废材安家三小姐身上。说她丑得惊人,揭开面纱倾国倾城;说她一无是处,解毒之后天赋异禀;说她俗里俗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遇到白莲花,影后大人可以更加白莲花,但是,谁来告诉她遇见桃花怎么办?“夫人今晚天色不错,不如早点歇息。”
  • 另一种起源

    另一种起源

    借鉴古今各种经典,旨在突破个人极限。不管以后会是如何,要对读者自己负责!
  • 重生大上海

    重生大上海

    【起点第二编辑组荣誉出品】这个地方,只有我能打人,别人不行!想污染一个地方只有两种办法,用垃圾,或者钞票!老子的路靠老子的双手打出来!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做流氓不难,做好流氓很难,有文化才能上档次!——本书主角的经典语录摘抄发生在平行世界的YY幻想,请勿与现实历史挂钩!
  • 魔王独宠呆萌妃

    魔王独宠呆萌妃

    一朝穿越,原本在现世里无依无靠的孤儿变成了王爷的庶女,本来以为能够过上好日子,却没有想到遭人计算被逐出王府,在跨出王府的那一刻,宫小暖就暗暗发誓,再见之时定是你们的忌日。他是人人都敬畏的魔王,却只独宠她一人,只倾心她一人。他深情:“即使知道是利用,我也心甘情愿。”她不屑:“我也只是个替身而已。”他说:“以后,我只为你终守一生。”她不言。历经磨难,历经风雨,她一直被伤害的内心是否可以渐渐愈合?
  • 无限世界的游戏者

    无限世界的游戏者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说白了,就是穿越无数的世界渐渐成长罢了。…………
  • 大唐一梦

    大唐一梦

    她不小心闯入了千年前的大唐醒来是一个骨瘦如柴的黄毛丫头,她为了好好活下去阴差阳错成为了大唐的一名小卒。既来之则安之,女子又如何·,且看她如何让这个时代因自己变得更精彩。既然自己是男子,那么这个世界上在没有莫烟了,只有大唐莫言。
  • 烟雨红楼潇湘妃

    烟雨红楼潇湘妃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三生石畔,泪水流尽!前世尘梦皆飞化如土,尘埃落定之时大厦忽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纵使有也不过就是一份存世傲骨!艳红软绿的粉桃翠柳,烟波浩渺之间朦胧似是山水之画。荡舟清波,缓缓滑过的涟漪似要将尘世抛却如斯!相忘江湖,两两相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