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1100000033

第33章 替代与呈现:被影响者的内在需求(1)

尽管前文我们指出,JM公司通过人情交换、权力生产及情境操控来对消费者实施了影响。但影响机制毕竟不是通过强制行为来发挥作用的,在JM公司的整个影响过程中并不存在“肉体的强制,或肉体强制的威胁”等现象。有学者指出,消费者并非总是在技术、金钱、商品和巨型公司面前毫无抵挡、防御和反抗力量的被动的受害者,他至少有时是主动的、反抗和改变环境的能动者。影响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交换行为,是一方在另一方的诱导下让渡做某件事情的决定权,一方面,影响的施予方所提供的诱导必须是被施方所感兴趣、值得依赖的“利益”;另一方面,影响机制中施予方的行为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某种程度上必然是因为被施方的“迎合”,如果影响者设计了一个预定的行动,这个行动被被影响者本人认为是达到他既定目标的一个途径,那么影响机制就会容易发生。这就是说,在JM公司影响机制的运作中,作为被施方的消费者并不是缺位的,相反正是由于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影响机制中的各种策略才得以“建构”出来,影响机制也才得以最终发挥作用。本章我们从两个方面阐述这个内容,一是老年人对保健品的需求,在他们眼里,保健品是医疗的一种有效替代;二是老年人对自我空间的需求,JM公司的“联谊会”成为他们寄托情感、呈现自我的空间。

第一节 保健品:对公共物品的“有效替代”

保健品行业历来是一个为人诟病的行业,不论是公众还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学者都对保健品热销的现象提出强烈的批评和质疑。“近几年来极为红火的保健品产业,各领风骚一两年,除了可以满足虚假的心理需求之外,又给国民体质和国民经济带来什么实质性作用呢?”“国内市场上的保健品可谓此起彼伏、前赴后继,一个品牌倒下去,更多的品牌站起来。……我们需要保健品吗?如果饮食结构合理平衡,没有服食任何保健品的必要”。那么保健品行业究竟为什么能够在学者的批评和公众的质疑声中依然保持持续的红火呢?显然,用“消费主义”的盛行、厂商的“忽悠”来解释未免过于简单、武断。通过本个案的研究我们看到,JM公司这样的保健品企业对消费者的影响机制有着深刻的语境基础和消费者基础,其中,国家医疗体系的不完善、医疗本身的“失效”是保健品行业兴旺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说,保健品是医疗体系这一“短缺”又某种程度上“失效”公共物品的一种有效替代。

一、“看病贵、看病难”:从现象到本质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议论,一是看病贵,二是看病难。医疗费用飞速上涨,并且由于国家医疗保障的缺位,自费病人占很大比例。JM公司的消费者——老年人,过去都曾是医院的常客,从他们的谈话中最能感受到对医院的无奈,对各种药品、医疗的失望。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的关志强教授曾经指出,“由于缺乏制度保障,以至于有60%以上的医疗卫生总费用来自百姓个人,在城镇有44%以上的人没有任何制度性医疗保障,在农村这个比例高达80%。疾病支出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个人收入增长速度,百姓一年的收入难以支付一次住院费用。一旦疾病风险降临,很多家庭会因此陷入贫困。中国13个人中,就有1人处于赤贫,其中有1/4至1/3直接跟疾病有关。这种状况的持续,严重影响消费内需的拉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也将形成巨大威胁”。

1.看病贵、看病难

北京市老年学会在1996年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44%的老年人在就医时感到困难,其主要原因依次为:医药费高(27.1%)、没钱看病(12.0%)、没人陪同看(7.1%)、路远不能及时去医院(6.1%)、有病治不了(4.0%)、医院服务差(2.3%)

等。江苏省城市经济调查局2005年4月对无锡、泰州、盐城、淮安的600户中低等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家庭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结果表明,92.8%的家庭都认为“看病太贵”。在我们的调查中,JM公司的顾客对“看病贵”问题意见很大:药太贵了。现在不能进医院,进医院就是几千块钱。我有一个同事,感冒了,就是1000。(B55,张女士,江苏常熟,50岁)

我们工资就那几个钱,又要生活,现在医院里面看病(价钱)都是非常高的,看个感冒就要三四百块钱。我就打个比方,他们颈椎病做治疗,做一个星期5000块钱,我颈椎病疼得睡不着觉,浑身疼痛。我身上的病太多了,我下放(农村)过,身体不好。我们夫妻俩一个下岗。看病看不起,一年最起码看病花10000块都不止啊,一分钱都没报销的啊。(B59,周女士,江苏扬州,58岁)

原来我们做的是公费医疗啊,现在呢,自己要掏钱啊,一方面生病也受罪啊,再一个要花很多钱嘛,你自己一个人小小的感冒至少也要花一两百块不是吗?不然还好不了呢,感冒一下就要一两百,你感冒三四次的话就要上千块钱。(B43,郭女士,福建福州,47岁)

除了看病贵以外,看病难也是一大问题。深圳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居民对医院不满意的原因中,24.1%的居民不满“候诊时间过长”,40%的人认为候诊是花费时间最多的就医环节。在我们的调查中,顾客李女士(B27,南京人,46岁)说:“因为每次到医院里面看,还要排队,还要排很长的时间,你每天早上,最起码要几个小时……”朱先生(B28,南京人,45岁)说:“到医院一个花钱多,人也受罪,又麻烦。”一位名叫马伊俐的演员在她的博客中曾经这样描写自己生病去医院时的情景:有一次九点半到一个著名的医院挂外宾门诊的专家号,居然被告知前面有42个人在排队,结果第二天不得不六点多就去排队拿号,感叹看病难,我们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舍得挂个外宾门诊,普通门诊居然排了将近500人,老百姓要是有个疑难杂症需要好大夫看的可怎么办呢?专家们一星期只出诊一天,可是等着被医治的人有成千上万,碰上特别牛的医生问他半天还不爱给你解释你想了解的医学常识,挂号时看见一个从内蒙古来的父亲,就为了给儿子看甲亢,排了三天的队,头两天因为人数有限没拿到号,第三天才拿到号,不知道这样的痛苦经历每天在每个医院都要上演多少遍!真觉得无能为力,真是希望大家的身体都健健康康的,不用去医院受那份罪!

2.医院的“麦当劳化”

为什么形成“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医院的“麦当劳化”和市场化是主要原因。在19世纪前的西方国家,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与治疗方式有相当大的自主空间。为了使“尊贵”的病家满意,医生必须使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解释病情,而病人自我感觉到的症状更是医师关注与诊治的焦点。在我国19世纪以前,对重病病人医生通常都是上门提供一对一人性化服务。但从19世纪开始,西方医学或者现代医学经过“床边医学”(Bedside Medicine)、“医院医学”(Hospital Medicine)、“实验室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的过程变化后,对疾病的定义也开始从病人的自我感觉的症状转变为医生透过各种仪器如显微镜测得的病症。即使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医生,其专业训练也迫使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病人以外的病症、数据和实验报告上。病人自我感觉到的症状不再是医疗的重要依据,而医师日益专门化的术语更完全脱离了病人日常生活的世界。伴随着传统病人角色的消失,一个全新的被动的“现代病人”诞生了:他对自己的病情完全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和忍耐。社会学家保罗·斯塔尔(Paul Starr,1982)在撰写美国医学发展史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医学历史上的两大运动:专业力量或统治权的兴起、医学向工业化的转变。

医学工业化的需求就是对效率的追求、对“时间”的控制,“当人类为了节约和使用时间而掌握了时间后,也就是说,学会了测量并精确地加以分割后,人类同时也就发现自己成了时间的奴隶”。尽管医院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院难以向福特制工厂流水线那样把医生、护士的时间精确化到分和秒,但它们还是利用各种“排班表”“工作程序”等来规定医生护士的动作、频率、规格等,通过以上管理程序,以便患者能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迅速从“挂号处”“××科”到“检验科”,从“××科”再到病房等,医院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但由于病人越来越多,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仍然疲于奔命,这又反过来促成医院对外呼吁加大投入,从而引入更加先进庞大的代表世界水平的能快速“检测”各种人体数据和“诊疗”疾病的机器,对内规范操作程序,使医疗过程更加标准化,以便和麦当劳的快餐文化相媲美。

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的几项对医学院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们所受到的医学训练使学生形成了对病人的非人性化的态度,比如加利福尼亚医学院的教师从来不给学生真正指导如何管理病人,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曾经写道:“医生们基本上不与病人交谈。就像等了3个或6个月后的大查房,医生们突然来了2分钟,简单看看就走。我们学生可能会靠近一些,医生拿着内窥镜,让我们每个人都看上一眼就走开,到另一个病房也是重复着看一眼就散开的过程观察另外的病人。我感到这种非人性化的做法令人作呕。”在中国这种现象同样越来越普遍,由于医院病人人满为患,医生为了追求效率,往往三言两语打发病人,尽管为了适应竞争需要,中国一些大医院提出了工作重点从“一切以医疗为中心”转向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但“人性化”工作是由护士来承担的,而医生的使命则是“刻苦钻研,提高技术水平”。

3.医院的“市场化”

医疗行业的市场化也是导致目前状况的原因。经济社会学家尼尔·弗利格斯坦在批评美国医疗保健制度时说,医疗保健制度“是一种引入市场力量而产生糟糕结果的情况。……整个医疗保健危机就是由于各个系列的组织行动者利用多元市场偷梁换柱,用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制度代替整个医疗保健制度而造成的。在过去,我们是‘病人’,但现在我们却成了‘消费者’,这反映了市场逻辑在重新确立背景的过程中已经走得太远了。人们对市场化的部分批评,就是市场化在医疗保健部门并没有带来有效率的结果。市场模式失败的原因在于病人不可能成为信息充分的消费者。当人们生病时会去看医生以获得治疗,但当你在一个医院中,你决不会四处逛、问价钱”。“戴维·希里斯(David Hillis)是达拉斯州得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的一名心血管专家,他曾经告诉《纽约时报》,从赚钱的角度来说,医生跟汽车推销员、丧礼顾问或基金经理的立场是一样的”。2006年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高强曾经指出中国“看病贵”“看病难”的六条原因: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30000亿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用在医疗领域,比例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6%下降至4%;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动秩序混乱;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一方面政府投入少,每年的拨款仅占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以上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

可见,看病贵、看病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医疗改革中的“市场化”导向造成的。这几年,市场化是医疗改革的重点诉求,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政府允许医院药品加成15%,即所谓“以药养医”。但问题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放出来的“恶魔”就不止这些了,医院的药品并不是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15%,而是在进价上加15%,但医院拿到的进价已经比出厂价翻了许多倍了,这其中的差价主要耗损在流通渠道了,里面就包括医生最后拿到的回扣。回扣基本上每种药品都会有,价格越贵的药品回扣越高,一般行情是15元以下的药品扣率为5%~8%,越往上越高,如果超过100元,扣率会达到15%,而一些注射用的昂贵的抗生素,扣率竟达到20%,甚至更多。由于价格越贵的药品,提成越高,所以医生都倾向于使用价格高的药品。药品业是一个比较奇特的行业,经济规律在此基本不起作用,同类型的药品越多,竞争越激烈,按经济规律价格应该越来越低,但事实正好相反,药品越贵越好卖。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行降低药品价格,但这些药品很快就在市场上消失了,因为医院的进价低,加成总数也就少,医院根本不愿意采购此药,就算是医院进了这种药,由于它能提供的暗扣自然就少,医生就不会开这种药,病人又不知道该吃什么药,他们只能听医生的,于是这种廉价药品很快就被医院和医生联手封杀了。

同类推荐
  • 合作力

    合作力

    合作力是企业和员工的最贵软实力,它能把独行侠融入团队,把能力转变成执行力,再把执行力转变成最终的胜果。合作力是企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是个人进阶的最强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仅仅是几个业务能力超强的精英,那这很容易就能办到,因为这个时代从不缺少高智商、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然而,当一个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时,更需要一个具备超强合作力的团队,因为它需要执行者,需要生产力,需要高效率,这可不是一两个精英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合作力是员工和企业的最贵软实力。
  • 怎样开饭店

    怎样开饭店

    本书主要介绍开办农家饭店的资源开发、劳动管理、质量管理、企业发展规划、设备和物资管理等知识。
  • 执行力

    执行力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在为取得成功而设计着宏伟的蓝图。然而,走到最后,许多人却事与愿违地收获了成功的反面——失败。面对失败,我们常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的战略不够正确,却很少能去思考自己是否认真地将既定战略执行到位。那么,到底是战略重要,还是执行重要?为了吸引舆论的注意而对这样的命题妄下论断是不对的。一个错误的战略注定是一个悲剧,但事实表明:多数企业的失败并非是因为战略的错误。而对于成功的企业而言,我们更容易把它归结为成功的战略、优秀的CEO等因素。实践中,我们亦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战略不错,思路不错,做起来就错?为什么好的决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付诸东流?
  • 海底捞内部讲话

    海底捞内部讲话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未曾想到会有人将大众化的火锅做成了高端品牌,不仅席卷了中国,还冲出了国门。海底捞创造了餐饮界的一个传奇,它引起的决不是反应,而是轰动。三伏天,海底捞依然门庭若市。为什么这么热的天人们还排队来吃火锅?因为这里的服务好到无可挑剔:怕眼镜被火锅熏得模糊,他们免费提供眼镜布;怕手机被弄脏,他们免费提供“包丹袋”;怕长头发影响吃饭,他们免费提供头绳……排队怕什么?这里有免费的零食、点心和果盘,还有免费的美甲和擦皮鞋服务等。
  • 领导细节全书

    领导细节全书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也无论组织生存的环境如何变化,作为领导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在细节上下功夫”这一行业准则始终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做一个领导者,尤其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管人管事;要有良好的工作业绩;要展现正确的形象;要运用好权力……如果你选择了领导生涯,就必须了解能够确保自己成功的重要事项。
热门推荐
  • 凤归妖娆:倾世毒后

    凤归妖娆:倾世毒后

    她是至高无上的公主,却也是借尸还魂的恶鬼。曾经的她以为自己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却不知这只是一切噩梦的开始。深爱的男人摧毁了她的国家,杀害了她的父母,还让她屈辱而死,更有亲姐的推波助澜,让她成了这世界上最可悲之人。直到他的出现,她的生命中才有了阳光。那毫无底线的宠溺,打开了她封闭的心,那至死不悔的深情,让她有了追求爱的勇气。既然如此,你若不离我绝不弃,上穷碧落下黄泉,再也不分离!
  • 穿越:末日逃生

    穿越:末日逃生

    “啊!放暑假了。”可怜的夏律还没有好好享受人生,就穿越到了可怕的末世,咦?这个学校怎么辣么眼熟,噗!这不是三年前做丧尸时梦到的学校吗,当时还以为自己恐怖片看多才做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新人一只,本文末世校园逃生文)
  • 萌新进化史

    萌新进化史

    作为38世纪一个根正苗红的好幼崽,钟情受到了自家哥哥钟意的轻视!!于是一气之下,跟随自家哥哥进入了名叫《神魔大陆》的游戏世界,谁知道钟情一个手误点成了全英文版。QWQ喂喂喂我只是个幼崽还没学会英文啊亲!
  • 人间一瞬,唯爱一粟

    人间一瞬,唯爱一粟

    苏小小静坐在轮椅上,抬眼看着对面沉默不语的孟程舜,半晌开口道:“阿舜,你可还记得在这里第一次见到米粟的那天?”“我记得。”“你当日可是以为,我设计米粟过敏,是为了用苦肉计?”孟程舜闻言失笑,反问一句:“难道不是吗?”苏小小苦笑,“可真的不是呢,我当初用的可是美人计呀,而且,你才是那个美人。”躲在门后偷听的米粟闻言抿唇憋着笑,眼角弯起月牙的弧度。——只是,孟美人的名号便自此传开。
  • 迷失地下铁

    迷失地下铁

    一场诡异的车祸后,人们坠入了从未见识过更无从想象的地下世界。几队幸存者带着寻求出口的希望,在诡秘莫测、怪事迭出的地下世界中艰险地探索,与各种怪异的生物以及自己的同类斗智斗勇,比拼耐性。当迷失在一个陌生空间之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贪婪、暴戾、自私与正直、善良、坚守,试看人们如何抉择,最后能否回到充满阳光和爱的世界。
  • 小偏方治百病

    小偏方治百病

    偏方,指医疗价值极高,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它虽取自民间,却是历代相传,经久不衰的中华医学瑰宝。它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你相信吗?一根大葱就能治疗鼻渊,一块生姜就能防治感冒,一杯白开水就能止住打嗝,刚摘下的绿叶就能使痫证患者马上苏醒……可见,偏方虽“小”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功效,许多偏方甚至不花分文就能治好疑难杂症。本书收录偏方几百条,可治疗不同病证近百种。每种病证,均有数条偏方,无论你有无医学知识,一看就懂,一用就灵,人人读后都可成为“家庭养生保健师”。
  • 我是男配我怕谁

    我是男配我怕谁

    好不容易体验一场穿越的顾小夕,居然穿到一个游戏里,而且还是一本网游文里的男配。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顾小夕决定要远离男女主。然而正当自己混的风声水气的时候,女主大大你凑过来干什么,不素说好不喜欢我的。喂喂喂,男主大人,我木有和你抢女主大人,求放过啊~~严肃脸:穿越到一本网游里当男配,被困在游戏里的顾小夕,在没有穿越人士必备的金手指情况下为了避免被炮灰的命运,顾小夕决定要远离男女主,但是却发现那个男主身边的女配居然和自己“前身”长得一模一样....
  • 我的女朋友是鬼

    我的女朋友是鬼

    千年之战的阴影还没有褪去!世纪的钟声开始敲响通往天堂的大门。东方和西方的第一次激烈碰撞,文明的奇迹复兴遮掩了惨烈的过去。当沉寂的历史尘埃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那是何等的震撼。预言一次次的应验,当传说成为现实展现在大家面前。光明和黑暗的战争的延续到整个世界,华丽,优雅魔法和神奇,玄妙道术的对决?人类不再是世界的主宰,当末日来临之时该如何面对?我将伴随着孤独的舞步,踏着死亡的赞歌,走向那永恒的黑暗。一个本该死去千年的不屈灵魂的咆哮,向世界宣示着霸权。无论在过去,现在,将来,我都是为了爱而活着。你将永远活在我心中,熙羽。——杨明志(2013年-2014年扛鼎大作)
  • 三公主之复仇路

    三公主之复仇路

    三个原本应该在爱的光环下辛福成长的女孩,却因为种种原因,失去的爱,之后被世界首富收留,去训练变成世界数一数二的杀手,变成英,美,韩,欧,中等国公主。在校园复仇中,获得了爱情,经历了许多坎坷,终于以圆满的结局辛福的生活。
  • 海洋知识小百科——工程篇

    海洋知识小百科——工程篇

    本套书共分10个分册,分别从海洋、地理、水文、气象、探险、航运、生物、工程、文化、军事、渔业10个不同的角度对海洋做出了诠释,力图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现,向广大读者展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海洋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