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79100000010

第10章 关于“礼”的典训(2)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9)丧礼。有关历代帝王的丧礼,历代文献有极丰富的记载,从秦朝至清朝,皇帝及皇室成员的丧葬情况,越来越复杂和排场,礼典备载,汗牛充栋。限于篇幅,只选择封建社会晚期的两个王朝——明、清时期的帝王丧葬之礼,作一典型进行说明和归纳,用以代表整个封建时期的帝王丧礼情况。

明代皇帝丧礼,又称为大丧礼。整个治丧过程,可分为遗诏、部议和仪注三大部分。

清朝的皇帝丧仪,基本上沿袭了明制,但又结合了满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和古代典礼中的制度。

皇帝驾崩的当天,将卤簿、大驾全部设齐。

大殓后,将大行皇帝的梓宫放在乾清官王、贝勒、贝子、公、公主、福晋等高级贵族人员各自回家进行斋戒,政府各部院大臣和官员要到本衙门宿舍中集体住宿斋戒,不许回家。至于散闲官员,则齐集于午门斋戒住宿。 斋戒期满以后, 王以下文武官员不准作乐,禁止丧服嫁娶活动。在京的军民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作乐(即任何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指文艺表演),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服未除前,文件票拟用蓝笔,文件一律用蓝色油墨印刷。京城自大丧之日始,各寺、观鸣钟三万次。 第二天,要在天安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

(10)葬礼。远古时代,殡葬极为简易,陵无坟丘建制。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先祖的葬地也就在人们的头脑中泯灭了。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贡献的许多英雄人物,则根据传说附会建筑许多纪念性的陵墓和陵庙,如河南推田的大吴(伏羲)陵、陕西黄陵的黄帝陵、湖南{需阝}县的炎帝陵、山东曲阜的少昊陵、河北高阳的颛顼陵、山西临汾的尧陵湖南宁远的舜陵、浙江绍兴的禹陵等等,帝王陵墓的出现,大约在战国中期。但由于当时诸侯割据争雄,人力物力分散,陵墓都较狭小,未见有陵园建筑。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陵在今陕西临潼,原名“丽山”或“骊山”,前后修建了四十年,这种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为帝王修筑宏伟陵墓,以体现封建皇权威严的做法,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只有元代皇帝死后深埋,然后纵使万马奔腾,消灭地面上的一切痕迹,使确切葬处成为永久的秘密,这是遵照蒙古习俗,当系例外。此外,唐代埋葬帝王多因山为陵,不另起大型坟堆,高大的封土堆原本是山的象征,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还可考见或保存的帝王后妃陵墓尚多,比较著名的有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文帝霸陵、汉武帝茂陵、汉光武帝原陵、蜀先主刘备惠陵、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文景帝修安陵、梁武帝修陵、陈宣帝显宁陵、隋炀帝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唐玄宗泰陵、杨贵妃墓、前蜀高祖永陵、南唐二陵、北宋八陵、南宋六陵、辽太祖祖陵、西夏王陵、金太祖陵、成吉思汗陵、明中都皇陵、明太祖孝陵、明成祖长陵、明神宗定陵明思宗思陵、清初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容妃墓、光绪珍妃墓等。

(11)婚礼。《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分述如次:

①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②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③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④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⑤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⑥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在国外,结婚二十五年做银婚礼。结婚五十年做金婚礼。这些都是婚礼的追忆仪式了 .

(12)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13)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④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⑤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⑥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墓盗影踪

    墓盗影踪

    随着时间步伐,朝代的更迭,战火硝烟带走了太多东西,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宝藏,这些宝藏或被发掘或仍被掩埋,也许在不经意间,你就成为一个不经意的发现者,而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 轩淼之恋

    轩淼之恋

    她遇见他是一个意外,爱上他更是意外。他是体验生活的公司ceo.却在偶然机会遇见她。知道真相的她又将如何
  • 全能游戏

    全能游戏

    段云无意融合了一颗从外未知的世界来的系统,系统竞然可以把游戏中的东西给现实化,从此段云开始了无敌加牛叉的生活。重新启动本坑!读者群:129554639
  • 离婚了,爱情还在吗

    离婚了,爱情还在吗

    当三个男人期待美好生活的时候,却一个变成了廉价的厨娘,另一个变成了重情的弟弟,还有一个变成了免费的取款机。街头上,穆蓝左拥右抱,前面蹲着一个让她给脸色看的。嗯,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坦呀。于是,穆蓝理所当然的至上名言:珍爱生命,远离深海。
  • 我叫大作家

    我叫大作家

    和三少品茶,与土豆畅聊,跟着番茄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命运。向雨果学习动人心扉的感情,和狄更斯学习冷酷无情的描写,学马克·吐温一样把欢乐带给世界。我是许飞,我为自己代言,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纯文学,我都游刃有余。请叫我,大作家!
  • 带你逃婚啊

    带你逃婚啊

    现言,男主典型金主爸爸加典型的人傻钱多。女主霸气,但在家里也傻里傻气,毕竟不怕沙雕多,就怕沙雕聚一窝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重生:恶魔公主

    重生:恶魔公主

    被自己所爱的人背叛,意外重生成小奶娃白捞了个皇帝干爹成了公主意外生活在他出现的时候开始
  • 萌穿:太后未及笄

    萌穿:太后未及笄

    她是天才,十七岁就大学毕业,她是美女,随时担任校花一职,她是萌女,装乖卖萌神马的最拿手了谁知谁知……客串走场秀就走穿越鸟,最郁闷的是穿成一个十三岁的小太后看着这面黄肌瘦的小身板,她彻底爆发鸟:“你们这是摧残祖国的花朵!”某男不阴不阳的说:“摧残?太后你真的想知道什么叫摧残么?”某女打了个寒颤,立刻认识到要识时务为俊杰,眼睛一瞪腮帮一鼓立刻卖萌:“皇儿啊,母后是开玩笑的……”“太后今年芳龄十三,朕二十三……”哇哇,原来是个纂位帝啊!情况不妙,必须逃宫!逃宫路漫漫,前有悬崖,后有追兵,还有一个痴傻的太上皇在拦路:“小梦梦,你要去哪里?你不要我了吗?”某女纠结了:“你是谁?我为什么要你?”“我是你夫君……”
  • 肆月始

    肆月始

    末世危机,异变突临,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青天白日,恐怖嚎叫,为什么,降临在他身上?高一的少年,如何在如此困境中,得以生存?热血,冒险,惊悚,悬疑,一切的根源,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