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8500000028

第28章 儒将萧克(1)

上将写小说,写了50年,萧克将军创造了当今文坛的几个之“最”。

他拿出一个纸口袋,掏出一叠发了黄的稿子,上面赫然四个黑体大字——“供批判用”。

萧克摇头,说:“不要这样讲,我是当事人嘛,别说朱总司令,就是团长也不会抱着机关枪和敌人打嘛!”

坚持要去看打败仗的地方。

写小说的上将

第一位获茅盾文学奖的上将北京国际饭店二楼宴会厅里,一派欢声笑语,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在这里举行。

坐在获奖席上的人自然很引人注目——一位80岁的老者旁边坐着一个18岁的姑娘。老者着一身米白色的中山装,姑娘穿一件鲜红的上衣。这一老一少相互映衬,更成了不少新闻记者拍摄的对象。

会议的组织者好像知道人们的心思,特别向大家做了说明——“那位老者是德高望重的萧克将军,那位少女是长篇小说《金瓯缺》的作者徐兴业的孙女,她来代爷爷领奖。”

轮到获奖代表讲话时,萧克健步走到了讲台前,操着一口湖南官话说:“我是一个兵呐……”

此前不久,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浴血罗霄》的出版召开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对这本书给予很高的评价。夏衍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反映红军生活的长篇小说。”冯牧说:“这是一部真实的红军生活的风俗画卷。”

胡耀邦也写诗给老将军:

寂寞沙场百战身

青史盛留李广名

夜读将军罗霄曲

清香伴我到天明

报刊评论说,当今文坛上,恐怕还没有几部写了50年才出版的长篇小说,恐怕也没有哪部小说没有出版就受到两次批判,更没有上将军衔的人写小说,并且一举获得中国文坛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萧克将军创造了当今文坛的几个之“最”。

说到这些,萧克将军笑笑说:“什么之最呀,我不过是一个业余作者罢了。”

那天,萧克写了一首诗:

内战告终仍引弓,

业余犹喜事雕虫。

风云雷电无宁日,

幸有中郎惜焦桐。

他把所有关心这本书出版的同志比作蔡中郎,而自己却永远是那么谦逊。

此刻,在人们热烈的掌声过后,萧克说:“这本书能够出版,要感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他们派出了董保存同志做我的责任编辑,我们很好的合作,这本书才得以出版……”

老人家的话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将军拿出一叠发黄的稿子,上面赫然四个大字——“供批判用”

那是1986年秋天的一个早上,在北京淡淡的晨雾中,我找到了一条不起眼的胡同中的一个很不起眼的红色大门。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将军府吗?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按响了门铃。早就听说萧克将军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一直不肯拿出来,我几次给他的秘书打电话,才答应今天去谈谈。说实在话,我心里没底,谁知道他的小说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不理想,岂不是自找麻烦?

萧克将军着一身便服,站在门口和我握手,把我让进一个简朴的小客厅。

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那幅有一面墙大的中国地图。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老将军吗?

这就是我们常在党史军史上看到的那个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1927年入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上过井冈山,参与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曾先后担任过红六军团的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一二○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的参谋长,以及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老前辈吗?

坐在他的面前,我感到他更像一个老学者:戴一副咖啡色的眼镜,文质彬彬,腰板笔直。

刚刚坐定,萧克将军就说:“我那个东西,还是很不成样子哟!”

我说:“萧老,您就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嘛!”

他拿出一个纸口袋,掏出一叠发了黄的稿子,递给我。我扫了一眼,先吓了一跳,上面赫然四个黑体大字——供批判用。

看我吃惊,他十分平静地解释说:“这是‘文化大革命’的造反派印的。你们先拿去看看,看有没有价值,如果觉得还有用处,我们再研究如何修改。”

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读完小说,我被他营造的情境感染了——这是一部少见的描写红军生活的长篇小说。虽然它还很粗糙,还有待完善,有待提高,但它的的确确是一部罕见的小说。

于是,就有了我们较长时间的合作。

“我要写一部中国的《铁流》”

萧克将军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它会在50年后出版,更不会想到这本书会给他本人带来那么多的麻烦和罪名。

长征结束后,1937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有苏区、白区和红军代表参加的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为苏区代表会议)。散会以后,萧克将军策马扬鞭,在和战友返回驻地的路上,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写一部中国的《铁流》。

回忆起最初的创作冲动,萧克总是神采奕奕,他说:“你们不知道哇,那路边的高山,血一样的红,天上的云也像是血,我们骑在马上飞跑,我就想起了红军的战斗生活。我们所经历的战争,远比我读过的《铁流》要复杂,要精彩,我怎么就不能写出来?那时候年轻气盛啊!”

搞创作,仅仅有冲动是不够的。他能完成这部作品,和他的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喜欢文艺,参加革命前,他就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在家乡读师范的时候,他就曾经用一块大洋买过陈独秀主编的《新文学大系》。参加革命后,只要有机会,他就找书看。有时打土豪,他也要看看有没有书可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一次打土豪得到的,一直跟了他许多年,后来被一位战友弄丢了,他至今还很遗憾。

他不光读,而且动笔写,写诗歌,写小说,也写散文。当年的《湘赣红旗》上就发表过他的作品。

创作《浴血罗霄》是在甘肃省一个叫镇原的小城,那时,他每天晚上都要挑灯夜战到凌晨。谁知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了,他身为一二0师副师长,和贺龙、关向应同志一起,奔赴晋西北,开辟抗日根据地,战事繁忙,他就没有时间写这部小说了。

1938年3月,一二〇师收复了晋西北7城后,部队有个短暂的休整,他又重新执笔,抓紧时间写他的小说。一张小炕桌,一支洋蜡烛,一堆白纸,一写就到深夜……关向应政委开玩笑说:“老萧,你要是不当兵,说不定搞了文艺工作。”

《浴血罗霄》的初稿,完成于京西百花山里。那时他是冀热察挺进军的司令员。每天的工作是紧张的,但他还是见缝插针,利用躲敌机的时间,在膝头上奋笔疾书。当时躲飞机没有像样的防空洞,多是在老乡挖煤的洞子里,有人说过,这是完成于煤洞子里的小说。

司令员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在那时也是绝无仅有的。他的部下中不乏作家、评论家,他们对这本书都很关注。《晋察冀日报》的总编辑邓拓看了初稿,对萧克说,还可以再充实一些,不怕内容多,多了可以删。由多变少易,由少变多难。将军虚心听取了意见,做了再次修改——那些日子他得了肺结核,不得不静下心来养病。

自然,他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也招来一些议论,有人还来点冷嘲热讽。萧克很不以为然,他说业余时间聊大天、打扑克没有人说三道四,我写小说反倒有人说不好,真是岂有此理!

小说的初稿完成以后,他可就没时间动它了——他毕竟是一员战将,他的主要工作是指挥作战,写小说只能是业余的业余。他把这部用毛边纸、粉莲纸等杂七杂八的纸写成的书交给了他的夫人、老红军战士蹇先佛,请她像带孩子一样带好这部小说。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有一天蹇先佛带着孩子到了古北口的一个团里,吃过饭已经很晚了,又困又累,团里的同志就安排她们休息了。第二天早上,她发现稿子不见了,急得满头大汗:“老萧把稿子交给我,我给丢了,这怎么向他交代啊!”团里的同志也帮助找,一直找到深夜,还是不见踪影,谁知到了第二天凌晨,外面有人敲汽油桶。咚咚敲了好一阵,哨兵到那里一看,装稿子的皮包放在桶上。人们估计,可能是偷皮包的人以为里面有钱,偷去一看是一堆稿子,才送回来的……

全国解放以后,环境安定了,照说稿子可以送出版社了。萧克将军却没有这么做,他想好好改一遍再说,只是那时没有时间。他主管部队的教育训练工作,实在无暇改小说。到了1958年,这本还没有出版的小说就开始遭厄运了。

有人打电话给萧克,要他把书稿拿出来,他说:“拿就拿,我的小说能有什么问题?”结果书稿被打印出来,罪名也跟着出来了,什么“宣扬战争恐怖”,“诬蔑劳动人民”,“写不正常的趣味”等。在批判会上有人居然指着书中国民党士兵的一句话说:“你竟敢喊打倒共产党。”将军哭笑不得。翻来覆去的批判把他折腾得吐了血。

到了“文化大革命”,对这本书的批判也进一步升级,罪名越来越大,什么“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为错误路线歌功颂德”……因此有人对萧克说,你是何苦来呢,当你的将军吧,写什么小说哟,还不够给自己找麻烦的!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泼在这部小说上的污水被清洗掉了,萧克将军依然没有时间来改它。直到他从第一线上退下来,他才有时间翻开已经发黄了的书稿。

坚持要去看打败仗的地方

要修改这部小说,就要有一些新的想法。萧克执意要到老区走一走,看一看,唤起一些当时的感情,于是我们就上路了。

我们坐火车直奔永新——萧克曾经在那里战斗过很长一段日子。不巧,我们到达永新的那天正在下雨。吃过晚饭,我们都觉得有点累,就躺在床上休息。

这时,只见萧克将军让警卫员搬来一把藤椅,放在屋檐下,说:“你们休息吧,我在这里坐一会儿。”

他手抚额头,看着屋前的翠竹,听着哗哗的雨声,一动也不动地坐着,仿佛是一尊雕塑。

他坐了很久很久,直到工作人员来催他休息,他才从沉思中醒过来。他对我说:“回到这里想起很多过去的事情。真快哟!”

来到老区,他的兴致极高,说话也比平时多了,一坐到车上就给我们讲起当年的战争……

几天以后,我们参观一个有名的纪念馆。当地同志听说萧克将军来了,都来陪他,他说:“我不要你们陪,只要几个搞党史的同志在就够了。”当地的同志没办法,只好依他。我以为他是想找个比较了解情况的同志,后来才知道他是另有用意。

纪念馆的同志和党史办公室的同志紧跟随着他,漂亮的女解说员认真地给他介绍,他也看得十分认真,而且只是看,很少说话。

解说员很认真地解说着:“当年阻击敌人时,朱总司令就是用这挺机枪,和战士们一起阻击敌人……”

萧克停下,看了看那支枪,转身问党史工作者:“朱总用过?”

一位党史工作者回答:“听说是。”

萧克将军摇头,说:“不要这样讲,我是当事人嘛,别说朱总司令,就是团长也不会抱着机关枪和敌人打嘛!”

众人只能点头称是。

紧接着,他们来到一座山的模型前,纪念馆内的音响大作,似乎是要再现当年的作战情景。

解说员的声音很有力度:“在战斗中林彪贪生怕死,需要增援的时候,他却逃跑了……”

听到此处,萧克将军又站住了。

“不要这样讲,这样讲不好。我参加了这次战斗,当时的仗是打得好的,林彪也没有贪生怕死。至于后来他变坏了,那是后来的事情,是另一回事。”

这话今天听来也没有什么,但在当时,人们是感到很惊讶的,这是他说的吗?

快要走出这个纪念馆的时候,萧克将军在一张我军序列表前指出了两个错误后,突然笑了起来:“你们把我当军团长的时间提前了一年,给不给补工资哟?”

人们都笑了起来。

快离开了,纪念馆的同志请他题字,他既像问别人又像问自己:“写什么呢?写什么呢?”

过了一阵,他拿起毛笔,挥毫写下了四个大字:求实存真!

大家在为他鼓掌的同时,好像也明白了什么。

我们上了车,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对待历史就是要求实存真,不唯上,不唯定论,不感情用事。不能完全为了一种政治需要,把有些事情说得不是那么回事;也不能因为感情上的原因,把有的说成没的。”

我当时很受震动。

在我的心目中,有些老同志总是爱谈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而不愿谈自己走麦城的经历。

没想到萧克却不是这样——那天,我们到了江西宜春,他提出要去看一个地方。那里不通公路,而且路很险,人们劝他不要去了,他坚持要去,我问:“为什么非要去那里不可?”

他说:“你们不知道哇,当年我在那里打了一个败仗,牺牲了不少人啊!”

原来他要去看他打败仗的地方!

不巧得很,第二天下起雨来,车子没法开,他没有去成。我看他在屋里坐立不安的样子,真有点恨起雨来了。

当晚,当地的同志请他给烈士纪念馆题词,他说:“这个词我一定要题。”

他叫人拿来纸笔,蛮有感情地写了碑文。

说实在的,这些年来,有的老同志官做大了,与一般老百姓的距离也就远了,而萧克将军却正好相反,他时时关注着老区的老百姓。那是在湘南的一次活动中,正当他要为一个烈士纪念碑揭幕的时候,有一个人奔跑过来,手里举一张纸,一下子跪在他的面前,直喊叫什么,当地的保安人员把这个人拉走了。

萧克说:“你们问一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得到的回答是,他有些事要领导同志解决。

“到底是什么事嘛?”

“他是无理取闹。”

同类推荐
  • 创先争优好做法

    创先争优好做法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做法》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能源合作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能源合作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任意两国间的能源合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结论充分揭示了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客观必然性。此外,本书还研究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能源合作的影响。
  • 官经一日一谈

    官经一日一谈

    盲目创新和泥古不化一样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彻人心深处;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过于圆滑,领导者的才能在于选拔官吏和任用。“赏”与“罚”是法家治国的“二柄”,以此来调动民心,在一拉一打的过程中,让不法之徒惧于威严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独也。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不能放纵自己。依此处世,可无患矣。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情,损有余而补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
  • 转型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转型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理论上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形成、评价指标与经典理论等进行了综合探讨。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背景、提出以及发展脉络。
  • 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二)

    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二)

    本书内容包括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永做人民公仆;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善于做群众工作,努力提供均等、高效、廉价、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热门推荐
  • 一梦惊鸿令

    一梦惊鸿令

    第一次见他是在梦里,许畅才十五岁。连续两晚梦他。可许畅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梦里的人,她在梦中听过他的名字,却未曾见过他的脸。却在梦中知道,他喜欢她。从那之后,再也没有梦见过那个男人。她始终在等这一个不可能,直到二十五岁的生日。如果连续梦见一个人三次说明缘尽,那是不是说明我们还剩最后一次的机会。或许我们不止于梦。
  • 向张瑞敏学什么

    向张瑞敏学什么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堪称“中国企业界的杰克·韦尔奇”。26年来他领导下的海尔从一家亏损147万元的小企业成长为全球营业额超千亿规模的跨国公司,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典范。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而又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
  • 我张百忍不忍了

    我张百忍不忍了

    文坛宗师。家财万贯。房屋田地三千倾。数十个丫鬟,上百名护院,讨个老婆,纳几房姨太太,荣华富贵一生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我修仙,你们才甘心呢? ps:本书又名【我真不是天帝】【张百忍不是张未定】【我真不想修仙啊】【我不忍了我要抄西游】
  • 重生之炮灰玩末世

    重生之炮灰玩末世

    现代修真者穿越到末世世界本来是一件让人惊喜振奋的事情,但是···她被炮灰了,不仅被炮灰了,甚至还很惨很惨。为什么她来了,一切就变了呢?等她再醒来的时候,她发现时间竟然又逆转到了她穿越的那会儿,她决定这世无论如何也要离女主远一点儿。而她发现跟着她穿越过来的那个罗盘竟然是一个时光空间,竟然可以让时光逆转。尤记上一世,这罗盘貌似是被女主要走了。原来如此···想自己堂堂一个现代的修仙者,能连书里的一个土著女人也比不过,这怎么能行?
  • 源力王座

    源力王座

    一座神秘的金字塔从太空飞来,落入太平洋,地球从此发生巨变,异人、异兽、异虫等变异生物出现,超级城市拔地而起,英雄诞生……但随着英雄们日渐腐化,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英雄。死宅白羽在濒死之际,源力觉醒,踏上了一条至强之路,是真正的英雄,还是邪恶的诞生,请看正文。
  • 辰光微明

    辰光微明

    此文已坑,有事挖坟(ノwT)我原以为我是个很理智的人,事实上真的,完全不是这样。我原以为我会疯狂到没心没肺忘记他们不在意他们,但是越到紧要关头我却开始紧张。即使他们这样对我。——谢琉浅
  • 堕爱——锁爱

    堕爱——锁爱

    同一个学校,不同的班级,一个校草级别人物。一个普通美女级别,走到一起。
  • 我不是姜太公

    我不是姜太公

    刚刚踏上社会的新鲜人类姜望误入八卦阵图,竟穿越时空来到商末。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被当成了与他同名同姓的姜太公?!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可是真正的太公大人,你要去哪里?……喂,我不是鱼啊!---------------------------------------------------------本人未用“八喜”以外的名字在起点女频注册写文。为免不必要之纠纷,特此说明。谢谢大家。
  • 错睡男神:总裁轻点疼

    错睡男神:总裁轻点疼

    被男人捕猎的第一夜,渝乔乔坦白:“我生过儿子,不是处儿。”男人翻身压上,“呵呵,我就喜欢这种经验丰富的!够劲!”事实证明,渝乔乔的技术真是烂到了家。N年后,萧天祁大婚,万众嘱目,却在婚礼上与一个小男神撞脸,“这是谁家的孩子?!”台下宾客中,一个小女人怯生生举起手,“我的。”萧天祁大怒:“渝乔乔!你给我滚过来!”小男神冷冷一笑:“先生,对女士说话时,请注意一下语气。”渝乔乔被萌得心都要化掉了。小男神傲娇得抬头:“打狗也要看主人!”渝乔乔扭脸哭~~~~谁家的孩子啊?快给领走吧!!!!!
  • 跨越人生的障碍

    跨越人生的障碍

    本书对怎样培养超常思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崭新的观念,以及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希望对每一位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起到一种启发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