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8500000045

第45章 三野“空军司令”刘瑞龙(2)

倒在农业会议上的常务副部长

上海解放后,刘瑞龙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农委书记等职。1953年2月,调任国家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刘瑞龙这一生与“农”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62年的革命生涯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从事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

担任农业部副部长后,刘瑞龙经常下乡蹲点,进行实地调查,认真总结农村工作的经验。他根据中央的指示,亲自参与并组织起草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初稿)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建设方案》(初稿)的工作。为了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他悉心钻研威廉士土壤学等专着,虚心向专家学习,向农民学习。刘瑞龙的诗集中,就有一首是总结老农秧田除稗经验的即兴之作。

1955年,毛泽东主席接到农民的反映,说是麻雀祸害庄稼,他提笔批示:

麻雀是害鸟,能不能消灭它们?毛主席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刘瑞龙。

据专家调查统计,当时中国大约有22亿只麻雀。麻雀究竟是不是害鸟?为了慎重起见,刘瑞龙特地找到动物学家钱燕文。钱燕文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长期和动物打交道,在他看来,麻雀是吃植物种子的,植物种子多半不是粮食,况且麻雀还吃害虫。钱燕文没有系统研究过麻雀的食性,定夺22亿只生灵的生杀大权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思忖再三,提笔在报告下边写道:“我不敢肯定是否应当消灭麻雀。”

在那个年代里,这份没有科学家定论的报告,最终也没有改变麻雀的命运。

刘瑞龙在参考古代和近代农业着作的基础上,旁征博引,撰写了《农业增产的八项措施》,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文化大革命”中,刘瑞龙遭到残酷的迫害,在狱中他用捡来的烟盒当稿纸,写下了数十万字的《农业八字宪法浅说》一书的提纲。因此,刘瑞龙在农业界不仅是公认的有建树的领导人,而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基于刘瑞龙在农业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北京农业大学曾授予他名誉教授。

在“文革”中,刘瑞龙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从1967年11月到1972年11月,他被非法关押在上海监狱。整整五年的囚禁生活,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却没有摧毁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

他在《回忆我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情况》一文中写道:“五年中折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危害最大的是夏天用车轮战连续审讯的办法让我白天挨高温,夜里喂蚊子。有两年冬天到了11月份还不让家属送棉被,冻得腰都直不起来……他们用尽手段,可是没有结果,只好把我放出去,但在所谓‘解放’我的结论中捏造了许多不实之词……后来我在中央组织部抄件中看到‘四人帮’控制下的审委所作的错误结论时大吃一惊。经申诉才得到新审委彻底平反。”

刘瑞龙在狱中,重新通读了《资本论》等马列原着,同时也没有忘记他挚爱的农业事业,构思并详细列出了《农业八字宪法浅说》的写作提纲。没有纸,利用放风的时间,从垃圾堆里捡来破烂的烟盒纸,他用芝麻大的小字,工工整整写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诗词。在《刘瑞龙诗稿》中,有十五首诗词就是在这段时间写成的。

1972年年底,刘瑞龙出狱时,带回的衣服裤子已经十分破旧,但都补得平平整整,有一件衣服上竟然织补了240多块补丁。刘瑞龙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补丁是如何织成的吗?”孩子们猜不出,他拿出几根用鸡翅膀骨磨成的小针,针上的小眼是他用窗纱的铁丝一点一点钻出来的。他把别人丢弃的破袜子拆出线来,再沿着布的纹理,一针一线把衣服、裤子上的破洞织补好。刘瑞龙之所以能在那种恶劣环境中仍保持衣着整洁,是因为他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粉碎“四人帮”后,刘瑞龙重获解放。他用诗欢呼“清除四害,大快人心”,颂扬“周邓度艰危,为国费苦心”,歌颂“四五运动起,十月换乾坤,千钧摧枯朽,‘三全’始复春”。刘瑞龙重新回到农业部工作,当选为五届政协常委和六届人大常委,以饱满的热情全力投入党的事业。作为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农林口政党工作指导小组组长,他高度负责,一丝不苟,旗帜鲜明,拨乱反正,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

刘瑞龙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关注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商品经济以及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等问题,向中央和全国人大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他亲身体会到党的改革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他欣喜地赋诗“神州风光好,江海喜奔腾。四化责任重,战绩日日新”。

自1984年起,已是古稀之年的刘瑞龙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主任,他对这两部大百科全书编纂方案、总体设计、内容规划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组织专家、解决经费困难等方面,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历时16年,编撰人员达到6200多人,汇集了全国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学者,包括农业经济、农业历史、生物学、农业气象等共25卷,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令人钦佩的是,作为总编委主任的刘瑞龙,不顾年迈多病,不仅为推进全书编撰作出了重大决策,而且事必躬亲,参加各种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对全书的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常常对他的子女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了解农民,就是不了解中国。要把中国建设好,就必须发展农业,就必须做好农民的工作。”

1988年5月,78岁高龄的刘瑞龙到广州参加全国农史学会的会议。此前,刘瑞龙的心脏病已经十分严重,曾因心脏衰竭多次住院。了解他病情的同志,劝他不要到外地去,但刘瑞龙坚持要去,谁也拗不过他。到广州后,刘瑞龙没有住进本已安排好的高级宾馆,坚持要和会议代表们一起住在郊区华南农学院招待所。他不顾天气炎热,坚持参加会议的全部活动,认真听取与会代表的发言,还按照老习惯,认真地做笔记。会议快结束时,刘瑞龙抽出时间与从事农业专业的年轻学者们座谈,鼓励他们要献身祖国的农业事业,还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交换意见。5月24日,他亲笔修改会议的总结报告,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多钟。这种连年轻人也难以承受的工作负荷,终于引起了心脏病严重发作,由于病情危急,刘瑞龙被送到附近的大学附属医院抢救。5月25日晚上7点钟,刘瑞龙终因抢救无效,不幸溘然长逝,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大地。

克己克家,严父慈父

刘瑞龙一生艰苦朴素,克己克家,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他最反感的事,莫过于请客送礼、吃吃喝喝。不论什么人送礼,他都是一概谢绝。“文革”前,刘瑞龙在华东局农办工作时,一次去苏州视察,苏州地委的同志托司机送他一盒百合。他知道后发了脾气,对司机说:“怎么拿来的怎么退回去!”司机只好将百合送回了苏州。

刘瑞龙一向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分文不沾,公家给他配备的专车,家里人是不能使用的。夫人也是农业部的离休干部,身患严重的肺心病,但每次去看病,都是转乘好几路公共汽车到医院。像这样“不近人情”的事例的确太多了,以至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里人也都习惯成自然,都自觉地遵守他为大家立下的规矩,有了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绝不利用他的地位和威信办私事。

刘瑞龙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小时候,碗里的米粒没有吃干净,他就教育他们一定要爱惜农民千辛万苦种出来的粮食。延淮、延东当年独自在北京上高中,家里每月只给20元钱,其中包括寒暑假回上海的路费。那时家里人口多,经济负担重,但刘瑞龙总要省下钱接济生活困难的烈士亲属。刘瑞龙还将朱文英烈士的母亲姚老太太接来生活在一起,孩子们都尊称她“婆婆”。1961年,刘瑞龙调到华东局农办工作,婆婆也随到上海。刘瑞龙对婆婆就像儿子对待母亲,下班回家后,只要有时间总要陪婆婆下一会儿五子棋,让婆婆高兴高兴。

“文革”中,造反派强迫婆婆揭发刘瑞龙的“问题”,年近九旬的婆婆就装耳聋,说:“你们说什么?我听不见。”20世纪60年代,一位烈士的女儿到上海治病,生活无着落找到了他家。刘瑞龙跟夫人商量,腾出一间房让她住,还为她提供生活费用。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刘瑞龙受到冲击被关押时,她才离开。刘瑞龙说:“他们的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活着的人,就一定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想想死去的战友,我们生活艰苦一点又有什么呢。”

刘瑞龙对孩子很严,却很少大声地训斥孩子。女儿延淮从小爱好十分广泛,画画、跳舞、拉小提琴、练体操,她都十分上心。到了初二,这些爱好却使她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有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饭,刘瑞龙突然啪的一声把筷子拍在桌上,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他对延淮说:“你现在是一个学生,就应该以学为主。你爱好广泛是一件好事,但每一个人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都应该有不同的重点任务,如果什么爱好都不愿意放弃,就什么都不能学精。你现在的重点任务就是搞好学习,否则将来你用什么去建设祖国?”

刘瑞龙的教育使延淮猛然警醒,她从此下定决心,刻苦发愤,最终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清华附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她都牢记父亲的教导,在46岁时远渡重洋到美国学习计算机国际联机检索技术。回国时,她也像父亲当年一样,只把一大堆科研技术资料带了回来。

1964年的夏天,刚入党的二女儿刘延东考取了清华大学,从北京回到上海,刘瑞龙不是让因高考已经十分疲惫的她在家里好好休息,而是要她离开喧嚣的城市,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基层——到上海郊区青浦县参加“四清”。刘瑞龙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社会的主体。不了解中国的农民,就等于不了解中国的社会。你是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应该到农村去,好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你是一个新党员,更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

延东到农村后,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给失学的孩子扫盲……交上了许多农民朋友,加深了对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刘瑞龙写诗告诫她“牢记党决议,实干世所崇……同志多请教,团结四化同。人民有清苦,时刻挂心中……事事靠实干,不搞‘客里空’。”1981年,延东将到北京市朝阳区工作,父亲又送她一首诗:“工作遇疑难,调研路自通。实事中求是,遵则耻随风。复杂问题来,静析忌盲从。”

儿子延伸从小就爱读书,后来从事教育工作,更是把买书、读书当成了生命中的第一需要。延伸每次回北京探亲,都要和刘瑞龙在一起谈自己学习和读书的心得、体会。刘瑞龙静静地倾听着儿子对某书的理解,时而插上几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舐犊之情像涓涓溪水,在刘瑞龙与儿子的心间流淌。刘瑞龙多次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和书籍捐献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把几千册书籍送给了他的母校——江苏南通师范和南通农校。虽然刘瑞龙没有把书留给爱书的儿女,但儿女们十分理解刘瑞龙博大、宽深的胸怀。

刘瑞龙既是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的“严父”,又是十分疼爱孩子的“慈父”。

他在《示诸儿》一诗中写道:

人生有真评,为民服务多。

党手正方向,决议勤切摩。

人民养育我,甘为孺子牛。

祖国抚爱我,奋志壮山河。

四化振中华,力争唱凯歌。

学习为建设,忘本实可羞。

坚持四原则,唾弃瞎自由。

勤奋攻学业,寸阴莫蹉跎。

孩子们把父亲当作良师益友,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喜欢向父亲请教。而刘瑞龙每次都是引经据典,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

刘瑞龙的严格要求,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刻苦好学、不怕困难、襟怀坦白、刚正不阿、联系群众的良好习惯。如今四个子女中有的从事党务工作,有高级工程师,有大学教授,每每回忆起父亲的谆谆教诲,他们总是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他们之所以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成就,都与刘瑞龙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科学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科学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宝贵经验,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胜利大会。本书通过大会纪实、重要文献、海外视听、会议花絮、历次全会、热点聚焦等栏目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人民日报国际评论选编2018

    人民日报国际评论选编2018

    国际评论是人民日报的传统和优势,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立场的重要窗口。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已形成数个品牌栏目,如国纪平、国际论坛等,本书精选2018年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中富有代表性的文章,结集成册。各专栏文章按发表时序由近及远编排,以方便读者阅读。
  • 康熙创大业的九九加一方略

    康熙创大业的九九加一方略

    本书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编撰了《康熙创大业的九九加一方略》一书,旨在给正在创业和创业有成者提供创业与守业的参考读本。我们力求做到去其糟粕而九九加一,旨在告诉人们。要想获得成功,需靠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试想,中国古代的缔造者、仁臣良将哪一个不是经过艰苦奋斗,九死一生才达到成功彼岸的。
热门推荐
  •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魔道路

    腹黑魔道路

    世间有野心的人,所求不外乎。金钱、美女、地位、权势、名声。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到头来,还不是俱归黄土。寿命的界限,若有法可寻。才更显得升仙令的可贵。仙道也好,魔道也罢。都是所求长生之法,不予世俗共赏。
  • 凡道之始

    凡道之始

    天地万物,皆求永生;修真文明,规律法则。这是世间修真者遥不可及的梦,尽管只是南柯一梦,却依旧去执着追求。先有人类,后有修真,由幻璃始天地众生有情方守初心世间万物轮回生生不息
  • 我有一世温暖

    我有一世温暖

    我有一世温暖,温暖是爸爸妈妈的疼爱与呵护,温暖是爷爷奶奶的宠爱,温暖是朋友的关心。光阴是翻转的年轮,一年又一年,从稚嫩的孩童到青葱的少年,然后长大成人,我们的故事是一本厚厚的、充满温暖的书。我们渐渐苍老,谨以此书纪念我们的青春。
  • 婚礼还在等着你

    婚礼还在等着你

    晓刚与慧慧因各自父和母再婚所组建的新家庭,幼小便走到一起,并超越了血缘关系,成了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和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亲密无间姐弟亲情,逐渐演变为纯洁无瑕的爱情。因为之前形成的姐弟关系,俩人都羞于启齿,不好意思挑明藏在心里已经很久的那份爱,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着对方,热切地期盼着幸福,期盼着爱情。就在姐弟俩渴望已久的爱降临身边时,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的晓刚忽然接到上级命令,远赴非洲国家执行维和任务……
  • 关于世界末日了的这件事

    关于世界末日了的这件事

    我,郝仁,人如其名。我有两个妹妹,一个叫郝萌,一个叫郝玫我们是重组家庭,妈妈已经与爸爸离异了,我们跟着爸爸,但爸爸并不管我们,只是定期给我们打钱,用不同的账号,当然这都是小瑕疵,我一直带着我的两只妹妹用父亲的钱度日,小日子很舒服。父母双忙,有妹有房,这本来是完美的日常系开局,但是这个世界怎么突然就末日了?我还是一只人畜无害模板(目前)的原住民NPC?好吧,这些我理解,但是为啥我的这两只妹妹的模板堪称无敌啊!我这就变小白脸吃软饭了?虽然医生说我牙口不好...(简介无力,这是个开开心心过末世的文)主角很强的!(认真脸)(周六/日更)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陆少的异能甜妻

    陆少的异能甜妻

    【1V1双洁+甜宠+女强男强+异能空间+开启虐渣打脸模式!】前世父母双亡,哥哥惨死监狱,姐姐在精神病院抑郁而终,自己也沦为组织的杀人机器。重生回到初中校园,萧千萸誓要阻止一切悲剧的开始。而17岁的天才少年陆翊修,前世她费尽心思接近的总统大人,这一世再遇,她还没来得及补偿他,他就先贴了过来.......男人一脸严肃,扣住她的肩膀:“你身上怎么有血腥味?”萧千萸眼神闪烁,吱吱唔唔地说:“我…我大姨妈来了。”
  • 荒源神迹

    荒源神迹

    天地初开,四时未道,人伦未定。。。。虚虚汒汒由谁定?我言大道自鸿蒙,奈何鸿蒙非我道!我自元来,我自元。万载史纪有元功!会道元功同鸿蒙,鸿蒙为兄孰为弟?我自道来名“荒源”。至天地初开,阴阳交合而生万物!万物又言阴阳!天地元气未开之时,亦有阴阳之分,鸿蒙为阳为兄,荒远为阴为弟。鸿蒙世界秩序以定。荒远世界的秩序如何?须看《荒源神迹》
  • 使琉球錄

    使琉球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