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74700000008

第8章 勤奋:情系梅花创奇迹(2)

当时担任东湖风景区管理处处长的万流一与陈俊愉一样也酷爱梅花,两人共商在东湖磨山建立梅园。万流一聘请陈俊愉担任该梅园规划顾问,他又获悉有个叫赵守边的人对园林很有研究,于是登门拜访,两人谈起梅花便一见如故,陈俊愉随即把赵守边请到磨山共植梅园。赵守边被聘为梅园主任。万流一向陈俊愉询问全国梅花何处最好,陈俊愉回答“四川”,于是管理处就派出一支队伍到四川去搜寻梅花,由赵守边负责。几度入川,历经艰辛,于名山大川间搜寻、购买梅花名品,运回了1000多株梅树,其中包括很多珍品,种植在磨山,奠定了梅园的基础。这也给陈俊愉后来研究梅花带来很大便利。梅园后来发展到800多亩,植梅树两万多株,居全国梅园之首。

“文革”期间,他和学生们在北京经过多年培育出来的十多株抗寒重瓣梅树被砍光、烧光。20多年研究梅花的珍贵数据和记录也被付之一炬,陈俊愉也被遣送到云南煤矿接受劳动改造。所幸“天不灭曹”,在运动前夕他似有先见之明,将‘骨红垂枝’、‘双碧垂枝’等4个优良品种空运到湖北武汉的磨山,托人种到人迹罕至的偏僻之处,才使这几株梅花珍品得以保存下来。

1979年梅开时节他再访磨山,眼看当年4个良种已经生根开花,不禁喜出望外,连呼:“春天来了”!当晚他和赵守边把盏说梅,谈至深夜,定下了编著《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建立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的大计。

中国梅花品种繁多。江、浙、皖等地植梅历史悠久,品种各成体系。公元1186年宋人范成大写成我国第一部《梅谱》,但只记录古时吴越梅花。为编《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陈俊愉先生发动全国的梅园工作者,搜集信息,然后亲往察考。1980年春,应西双版纳植物园之邀,陈俊愉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冯国楣赴云南参加蔡希陶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并在昆明市郊区,调查考察野生梅花的分布。1980年代以来,每年春天梅开之时他都会到磨山先看梅园,后与赵守边奔波南国,遍访深山。一方面调查国内梅品种资源,另一方面将所见好的品种收集到磨山,筹建梅花品种资源圃。他设想《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上列出的品种都能在圃内找到三株以上的样本。十多年中,他和赵守边带领梅园几位年轻人远赴安徽大山深处、卖花渔村寻回许多珍品,如:安徽的‘徽州檀香’、云南的‘台阁绿萼’、南京的‘南京红萼’、上海的‘香雪宫粉’、青岛的‘淡寒红’以及日本的‘红千鸟’、美国的耐旱品种‘美人’,此举使磨山的梅花品种达309种,两万多株,规模扩大至800多亩。当时搜集回来的大多是枝条,后期繁殖任务全部交给了赵守边。在赵守边的主持下,园林工人利用枝条在园内开展大规模的品种繁殖,并从1982年开始尝试杂交育种。他们自行培育出40多个优良品种,形成天下珍梅齐聚磨山的瑰丽景象。梅花品种资源圃初具规模后,他又在梅花品种分类上创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二元分类法”,即不仅依靠形态标准划分,还要与品种演化程度、形态相结合,形成二元划分标准。

二元分类从梅花开始,辐射到牡丹、荷花、桂花等许多名花,进一步到国际品种登录,是陈先生对观赏园艺的主要贡献。

2011年新版《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入选了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成为95岁高龄的陈俊愉梅花研究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陈先生说,“我研究梅花是从1942年开始的,没想到这成了我终身的事业。”

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这部新梅志,是中国梅花品种系统研究最新成果的结晶,是梅花研究领域权威的工具书。这部专著对我国梅花的应用与栽培历史、梅花文化、梅的分布、种质资源、繁殖与栽培、梅品种国际登录、品种选育与改良、品种分类等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每个品种均配有相应的图片。该书以《中国梅花品种图志》第一版(陈俊愉,1989)和《中国梅花》(陈俊愉)两部专著为基础,融入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果。如,贵州也是梅花的自然分布中心之一,这比此前学界普遍认为的“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我国梅花的自然分布中心”更进了一步。书中介绍了“南梅北移”迁地驯化和区域试验的最新成果。

该书收录了梅花品种318个。在品种分类体系上,既保留了“二元分类”的特色,又与国际接轨,将“种系”改为“品种群”,在梅种之下设了11个品种群,成为梅花品种分类体系的又一创新。书中专辟一章记录了自1998年以来梅品种国际登录的工作。书中收录的梅花品种,就是以5本国际梅品种登录年报(双年报)为基础完成的。书中有关“梅花品种分子研究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的内容,也是对梅花最新科研成果的系统阐述。

陈俊愉晚年主持完成的这部巨著是他毕生致力于梅花研究的结晶。2007年时,他已届90高龄。从拟定全书大纲到对整部书稿进行逐字逐句、逐层逐段的审读,付出了大量心血,终使全书高质量完成并获殊荣。这本专著问世不久,即受到我国同行包括台湾和香港学者以及日本专家的重视,纷纷索购。2013年12月,《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的提名奖。

1998年11月,陈俊愉院士及他领导的中国梅花蜡梅分会,被国际园艺学会授权为梅花及果梅的国际植物(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也因此成为获此资格的第一位中国园艺专家。但这一殊荣并不是陈俊愉从事梅花研究的句号,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把中国梅花推向世界!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奇葩,自古至今为国人所栽培、欣赏、歌咏和赞美。古语有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院士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正是在为中华民族的“花魁”梅花谱写一曲又一曲的美妙篇章。

4.梅花抗寒品种之选育

(1)斯巴达教育的成功

斯巴达教育以培养彪悍的战士闻名于世。长大的陈俊愉,很容易由幼年时期独特的教育联想到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的武士培育:那些从婴孩期就开始的烈酒擦洗、格斗、鞭笞。陈俊愉信奉这种严苛的历练方式,并移用在了梅花育种上,“我和梅花种子都是斯巴达教育的结果。”

他的所谓“抗性育种”,就是“让种子学习自己来克服环境困难”,就是“把土壤、水分、温度各个方面的条件都限制住,让梅花在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下生长”,这就是他用在花卉抗性培育上的斯巴达方式。

他用这一套理论去挑战“南梅北移”的难题。1957年,他在北京林学院和北京植物园播下成千上万个命运未卜的种子,做露地越冬试验。1964年,‘北京小梅’和‘北京玉蝶’两个品种在-19℃下神奇地开放了。2001年,他又通过杂交或直接引种,把‘燕杏’、‘丰后’、‘送春’等10个梅花品种送到塞外、关外。2007年前,赤峰、沈阳、长春、包头、延安、兰州等地的树苗陆陆续续开花。那时,陈俊愉已经掌握着22个抗寒梅花品种。最后,当梅花开在了西北的乌鲁木齐和东北的大庆时,陈俊愉知道,“成了!”“抗性苗子”在中国大地上一路向北,迁移了2000多公里,超出前苏联育种专家米丘林让南方果树迁移距离的一倍,创下了纪录。

“斯巴达培育当然会成功。”陈俊愉如是说。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2)调查整理中国梅花种质资源

梅花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但花卉界对这一传统名花的种质资源,包括野生的和栽培的种质资源的家底还不很清楚。陈俊愉以毕生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他平生爱梅,见到新的梅花品种一定兴奋异常。他可以在出差途中手捧一束梅花,辗转几千公里而爱不释手。早年为调查梅花他走遍了巴山蜀水。抗战胜利后,他带领复旦大学学生做毕业论文,奔波于沪宁线上调查梅花。在欧洲留学三年,仍不忘多次航运梅花到丹麦。归国后在武汉执教,在调查梅花品种之余,亲自采种育苗,培育新品种。到北京后,又为梅花北移作了艰苦不懈的努力。1962年,他把经过20多年调查记载的品种整理成书稿,准备出版,但这些资料、数据和照片在“文革”期间,连同他指导研究生辛辛苦苦搞杂交授粉培育的10多个抗寒梅花新品种,绝大部分被毁于一旦。这件事晚年回想起来,仍令他心酸。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梅花的春天来到了。他重整旗鼓,从头开始,组织协作组再到全国调查梅花品种,终于把我国野梅资源、古梅资源的分布和梅花品种基本弄清。

1980年后,他组织了包括湖北、江苏、浙江、四川、北京等地专家参加的协作组,分工合作,对我国梅花品种进行了6年多的调查和清理,弄清了我国梅花的种、品种,按中国梅花品种分类修正新系统,纳入了三系(真梅系、杏梅系和樱李梅系)、五类(直枝梅类、垂枝梅类、龙游梅类、古梅类、樱李梅类)和16型(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黄香型、绿萼型、洒金型、朱砂型、单粉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玉蝶龙游型、单杏型、丰后型、送春型、美人梅型)之中。对我国现存的古梅进行了调查,确认了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为云南昆明市曹溪寺的元梅,树龄约700年,品种为曹溪宫粉型的‘曹溪宫粉’。这一研究同时否定了所谓的“隋梅”、“唐梅”、“宋梅”的真实性,从而为梅花品种的去伪存真提供了权威性意见。在调查梅花品种的同时,陈俊愉又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全国梅花研究中心和次中心的主张,通过多方努力,1991年3月终于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并建立了120亩的品种圃。这对研究全国梅花品种有着重要意义。

他主持的《中国梅花品种的研究》项目在1990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经过20多年的梅花抗寒育种研究,选育出多个抗寒梅花新品种。

5.为有源头活水来,姊妹花二梅飘香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2000—2001年交替之际,陈俊愉以分外欣悦奋进的心情,笑迎“二梅”(梅花、蜡梅)的新生。因为在这跨世纪的时刻,二梅恰好喜逢两股“活水”的润泽。

无锡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主办,无锡市园林局、无锡梅园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梅花蜡梅展暨无锡市首届梅花节,于2001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在江南风景名城无锡举办。这是一次盛况空前的系列梅事活动。尤因其间穿插召开两个别开生面的小型国际会议——“国际二梅文化研讨会”和“梅(含梅花、果梅)国际登录第二届年会”,更使整个梅花盛事活动受到滋润与激励,并成为新的亮点。这就是二梅迎接新时代的两股“活水”。

陈俊愉由衷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也激励了同行们。

梅与蜡梅都是我国原产的传统名花,已有一二千年的栽培历史,各有其丰富多彩的品种,冬春冒寒怒放,枝娇花美,芳香馥郁,沁人肺腑,引人入胜。这么明丽动人的花木,如此抗寒耐冻的风骨,既可园林栽植,又能点缀街景,还可扎制盆景,更宜切枝插瓶。这种抗逆境、易栽培、多功能、耐品味,香、韵、色、姿俱佳,诗情画意无穷的中华奇葩,赢得了中华历史上千百年盛誉,尤其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因此,在我国古往今来,积累了浩如烟海的反映二梅文化的诗、词、歌、赋,故事、传说,绘画、装饰等文学艺术品。

它们既是带动并产生中华花卉栽培及其鉴赏的源泉,也是我们历代先人传留下来的精神瑰宝。通过发掘、总结二梅文化的精粹与特长,宣扬二梅在韵格风骨上的优越性,在弘扬花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与国际要求来推广、开发二梅,可望使之走出千百年孤芳自赏的境地,逐渐奔向世界四方,让全球的人都接近二梅,喜爱二梅,熟悉之,欣赏之。懂得这一对姊妹花的品味与特性,使世人获得栽培、应用并陶醉于二梅花丛馨香中的机会——这是二梅分会的光荣职责,更是二梅故乡的应尽义务。

西方人士和欧美花卉园林界之所以对二梅知之甚少,尤因他们偏好花朵硕大、花色鲜艳的品种。故而他们早就取走了月季、菊花、山茶、杜鹃(花)、芍药、玉兰(木兰)、百合、牡丹等中国花卉,而把花朵较小、芳香淡雅的奇葩如梅花、蜡梅、桂花、瑞香、米兰、珠兰、中国兰等搁置未取或较少问津。其间造成悬殊差异的主要因素,皆因中西欣赏花卉的角度与重点不同。是故当前亟应一面挖掘、弘扬我国小花、香花的特长,一面从花文化角度丰富其内涵,宣传、提高全球花卉园林界对中华小花、香花的注意力和欣赏水平。这次全国七届二梅展中,专门穿插、安排了在全国也是全球空前的“国际二梅文化研讨会”,其良苦用心和主要目的即在于此。

让二梅带动中华小花、香花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借“国际二梅文化研讨会”之机,做成一篇大文章,就像京剧和中国考古成果访问欧美取得轰动性效果一样。这样看来,召开国际二梅文化研讨会,其意义实在十分重大,因为它有可能成为中华小花、香花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同类推荐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张曼新传

    张曼新传

    这是一部生动的传奇。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文夜谭般的奇特人生之族。本书将给您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金郭沫若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巴金郭沫若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巴金和郭沫若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本书选取了七个伟大朝代最后一个亡国君王的故事,品读这些君王在面临着国家衰败的局面时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让当今的人们从中得到历史的教训。胡亥、王莽、刘禅、杨广、李煜、妥欢贴睦尔、朱由检,他们都曾经亲手将一个伟大的帝国葬送,品读这些灭国之君的传奇,聆听那些帝国崩溃前的故事。
  •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在古代和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史籍中,虽然也有偶尔提到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文字,但都是一鳞半爪、语焉不详。在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和旅行家所留下的许多记载中,倒是有不少谈到中国的内容,这些记载先后传到了欧洲,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和东方仍是非常陌生的。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建立、十字军东征的展开、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国家的产生,给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市民群众开始进入史学领域,世俗编年史、城市编年史、世俗人物的传记和游记等随之出现。其中有些著作就是写东方国家的,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亦译《马可·波罗游记》)就是它们的典型代表。
热门推荐
  • 天帝追妻:上仙你别跑

    天帝追妻:上仙你别跑

    “紫淼,你还想跑?”天帝挑眉紫淼“哼╭(╯^╰)╮”天帝“老婆,那些女的真不是我弄来的”紫淼“这个月你只能陪小榴莲度过了,拜”转身下凡,众神看着天帝捂着胸口一脸痛苦的看着榴莲君,众神表示【我们原来那个高冷的天帝去哪了?????】
  • 太渊道尊

    太渊道尊

    漫漫红尘涤仙骨,重重劫难铸道心。一壶新酒入愁肠,茫茫前路谁人同?这里有大修一剑斩出三千里山涧,也有大尊赤手空拳倒拔万丈神山,更有神人摘星拿月描摹天地!万载悠悠,前程过往尽皆化作斑驳壁画,逐渐复苏的天地预示着新的长生大劫即将拉开序幕。苍茫大世,一尊道人自扶风山走出……
  • TFBOYS之锦上年华

    TFBOYS之锦上年华

    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锦上年华,意为美好鲜艳的时光。。。本文写的主要是十年之后四叶草粉丝和TFBOYS的爱情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望读者别吐槽,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这篇小说,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家人们也可以加我的QQ1657054642跟我讨论讨论。。。
  • 新世纪网游之最强玩家

    新世纪网游之最强玩家

    22世纪来临,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火爆全球的跨时代vrmmorpg天启ol来临!
  • 一觉醒来我发现我秃了

    一觉醒来我发现我秃了

    “我秃了,我也变强了”张山穿越异界,一心只想回家,为了回家努力奋斗修仙。“小奇,为什么我拥有无敌的肉身,却只有下等的修仙资质,你是怎么改造的,还把我改成了秃头。”“可能是水土不服吧。”......张山很苦恼,他一动用肉身的力量就会立刻变秃头。“据说元婴修士就可以一念生发了,那就先定一个小目标,我们先实现生发自由。”PS:这是一个主角无敌的故事,爽就完事了,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替身魔女

    替身魔女

    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失去记忆的雾海圣女夕瑶被苏月熙唤醒,代替苏月熙的身份生活,成为一代影后,后与唐门的家主,深爱着圣女夕瑶的唐逸轩展开了一段阴差阳错的虐恋,而真正沉入海底苏月熙,随着苏家阴谋一步步的揭开,牵扯出百年前的恩怨,记忆恢复,他爱上的她,终究是同一个人
  • 深情厚欲

    深情厚欲

    杯中的红酒,摇晃着迷乱的人生。他狼一样的身体和欲望,淹没在灯红酒绿下的女人中。她历经岁月的沧桑和沉淀,淡然的穿行在各色男女中。他眼睛里的绿光,渐渐的,看向了她。她不屑一顾:“兄弟,别拿胎毛诱惑姐,姐不祸害男童”他在女人身上的所向披靡,在她身上,功力尽废。爱情真TMD的混蛋,竟然颠覆了他的人生、人性,他恨恨的,却不能自拔。爱情真TMD的扯蛋,竟然直击她的棺墓、尸身,她迷迷的,从坟墓中走出。
  • 重生小仙女

    重生小仙女

    一朝不幸身死,却在地狱里中了大奖,不但重生,还成为了各路神佛仙妖在凡间的代理人?看一个小小女孩,如何在凡间让仙妖神佛俯首听命,最后修炼成仙,获得了自己的美好爱情。“杨戬,你不要觉得自己很帅,好不好?我只喜欢哥哥,不可能喜欢你的!”“悟空哥哥,你和紫霞姐姐大婚,这是我的贺礼,一筐桃子!”“月老爷爷,在凡间乱点鸳鸯谱,是要被海扁的,当心你的脑袋!”“唐僧,你这个色秃驴,离女孩子远一点!”“八戒哥哥,你的胃口很大吗?剩饭全都给你吃吧?”“悟净,不要再走忧郁歌手路线了,转型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