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11300000049

第49章 张君秋:我的少年时代(3)

这个契约起码有两条可以保证:一是两家都一个心劲儿要我早成材了,因为早些登台演戏,两家都能早有收入,就不会一年教不了一两出戏了;二是吃穿在家,都在母亲的眼面前,不至于受委屈。有了这两条,我母亲明知是苛刻的规定也顾不得计较了。这个契约有一条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写字”的年限有很大的伸缩性,一般“写字”,都是从“写字”之日算起的,这种算法对于师父来讲,是不太有把握的,因为若是学生成材晚,三年五年才能登台演戏,师父的收入显然少了。我的契约规定年限是从登台挣钱之日算起的,这样,即使我学艺后因为倒了仓,几年唱不了戏,师父也不用担心,因为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挣钱,什么时候才算开始酬敬师父,直到满七年,才能解除契约。这是个猴皮筋的契约,可长可短。

我“写字”拜师是1934年的事,具体日期已经记不得了。那张记载着这个日期的契约曾被我珍藏着,但在十年动乱之中,却被烧毁了。我只记得,我的“写字”拜师仪式是在打磨厂的一个叫“富寿堂”的饭店里举行的,王瑶卿先生出席了这个仪式。

王瑶卿先生是人们熟知的一位成就卓着的戏曲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

我从师李凌枫先生,以后就有了机会随先生到王瑶卿先生家求教。据王先生后来告诉我,说我本来经谭富英先生的管事赵士兴先生介绍,是要把我“写给”王先生的,因为王先生要求我住在他家学戏,我母亲随去陪住不方便,便作罢了。虽然如此,在我以后演戏的长期艺术实践中,王先生把我当成隔辈弟子,下了很大的心力培养我,我的许多戏都是他亲自教给我的。王瑶卿先生曾对我说过:“缉之(指我的师父)给你定的契约也太狠了点,我和他订的契约还是四六开呢!”又说:“若是唱戏由你制行头,就应该是三七开账,哪能对半开呢!”这些在王先生一眼就看出的较为苛刻的规定,当时的我是很难看出来的,而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虽说我师父订的契约狠了点,但归根结底,还是旧社会造成的。

所幸的是,我的嗓子变声期很短,几乎是没觉得怎么样,就倒过仓了,所以,我就免受了一段倒仓之苦了。王瑶卿先生对我说过:“君秋,真怪哩,我就觉得你的嗓子没变过声似的,你的嗓子跟我年轻时一样,又脆又甜!”李凌枫先生有了我这样一个嗓子天分好的学生,也感到很得意,加上我自己又很努力,他对我就另眼看待了,他除了尽心教我学戏外,还经常用自行车带着我到别人家去教戏。到了人家家里,李先生坐下,双腿一搭,拿出胡琴往腿上一放,就说:“君秋,给大爷唱一段!”我就遵从师命,唱个《花园赠金》或《玉堂春》的唱段。唱完后,常要受到人家的夸赞。别人夸赞我时,李先生脸上总是喜盈盈地堆着笑容,然后兴致勃勃地再给别人的孩子说戏。我也挺愿意随师父到各家串,因为这样不仅我自己能有机会多见见世面,锻炼锻炼,而且当李先生给别人说戏时,我还能在旁边多学点,无形中我学的戏要比别人学得多些,学得快点。

我学戏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每天早起的第一课就是练功喊嗓,天色未明,我就起床,步行到北京城西南角的陶然亭一带练功喊嗓。

那时的陶然亭不像现在这样已经座落成一个美丽的公园,当时它还没有“公园”这个雅号,人们习惯称它为“窑台”。它的中心是一座天然的土丘,远远望见,土丘上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寺宇,这就是陶然亭。走到土丘下面,沿着顺坡就势铺筑的石阶,拾级而上,径直走到陶然亭寺宇的门前。寺宇里面,雕梁殿宇,玉阶明柱,配厢回廊,布局严谨,俨然像一座梦境般的神仙洞府。站在跨院平台之上,居高临下,所望见的景致就同寺院所见迥然两样了:土丘下面不远就是一大片芦苇塘。苇塘的周围则是一片丘陵地带,丘陵之上,荒野乱坟,风吹树动,满目萧条。传说这里曾经有过一段游人不绝的兴旺年景,吸引游客的所在便是寺院内的清末名妓——赛金花之墓,以及乾隆皇帝从西域请来的那位“出气如兰麝,浑身冒香汗”的贵妃——香妃的埋葬所在。游客多是文朋诗友、迁客骚人,他们常在陶然亭内以文相会,结社吟诗,借景生情,吊古伤今。后来,大概是由于此处乱坟日增的缘故,游人就日渐稀少了。而代替文人墨客而来的则是梨园子弟,这个地方成为他们喊嗓习艺的天然练功场所。

我练功喊嗓的地方多在土丘下面的芦苇塘内。在这里喊嗓有两个好处,一是地势开阔,望着远处喊嗓,不仅能日渐增强嗓音的素质,而且可以有意识地增强蓄气、运气的能力,力求使声音饱满持久,悠远不绝。这样的喊嗓应该是京戏演员必修的基本课程。如能持之以恒,练习得法,嗓音素质不好的可以变好,素质好的可以更好。据说,早年着名青衣演员陈德霖先生本来嗓音条件不太好,就是因为他坚持喊嗓,始终如一,逐渐练就一条清亮刚劲的嗓音,使得他的旦角演唱艺术成就卓着。我的嗓音条件比较好,但我仍然坚持喊嗓子。现在,我虽然年过花甲,而且在十几年动荡的日子里,长期被剥夺了演戏的权利,但当我重登舞台演出的时候,演唱起来,仍不觉吃力,我想,这应该说是我少年习艺时坚持喊嗓的一个收益吧!

在芦苇深处练功喊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躲避闲人。开始去陶然亭喊嗓,由我师父陪着去,后来就是我一个人去了。我有点害羞,怕见生人,一到陶然亭,我就径直钻到芦苇深处,虽然天色未亮,但梨园行的人去那里的还是不少,天色渐明时,有些游人就会到这里散步来了。

去陶然亭喊嗓的日子久了,我的胆子也就逐渐大了点,我不仅锻炼自己各种口形的发音,而且还要打个“引子”,念几句话白,甚至高声唱一段,这就很容易吸引一些游客。真有一些好奇的游客竟循声觅影,钻到芦苇深处来找我。我为了节省周旋的时间,就常常同他们捉迷藏。只要听见芦苇响动,我就停止喊嗓,悄悄地换个地方。有时,实在躲不过,就同他们周旋几句,这样,也结识了一些青年朋友。

每天结束早功的喊嗓课之后,天才开始透亮。回家的路上,街面上的早点铺刚起火开张,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也一点不能松劲儿,回到家,吃完早点,就忙着到师父家里去练功。我的把子功是由师父请姜玉佩先生教的。练完把子功,就由师父拉胡琴,给我吊嗓子,一直到吃中午饭。说实在的,吃完中午饭,身体疲倦得很,特别是三伏天,天气热,困劲上来,要是倒在床上,立刻就能睡着,可这时是不能休息的,因为学戏课开始了。

我学的第一出青衣开蒙戏是《王宝钏》(又名《红鬃烈马》)里的一折——《花园赠金》,这出戏唱的是西皮唱腔的各种板式,后来又学了《二进宫》,熟悉掌握了二黄唱腔的各种板式,然后再学《祭塔》,进一步学会了反二黄唱腔的各种板式。学会了以上三折戏,便基本掌握了青衣唱腔的各类曲调,以后,再学《苏三起解》、《祭江》、《算粮拜寿》等其他折子戏。除了从李凌枫先生学正工青衣戏外,还要学昆曲,以及京戏的花旦、武旦戏,这些课都是在下午进行的。

在家里吃完晚饭,我仍然不肯休息,抓紧时间温习一天所学的功课。我家住的是个大杂院,到了晚上,周围的邻居都要休息,我又唱又念就要影响他们,为此,我就想了一个方法来练习唱念。我家里有个装茶叶的大陶瓷罐子,口挺大,我把它拿来当个隔音器,里面装上水,嘴对着罐子口,念段“引子”,说个话白,唱个唱段,都可以放大声音,不影响别人休息。就这样,我的生活,除了日常的起居饮食外,整天都是在戏里面过的,入睡时,往往是嘴里哼着唱腔进入梦乡的。

初登舞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艰苦学艺,我已经学会了不少青衣的折子戏,像《苏三起解》、《三堂会审》、《花园赠金》、《彩楼配》、《武家坡》、《算粮》、《登殿》、《祭塔》、《祭江》、《二进宫》等,我都能够唱了。到我十五岁那年的岁末,师父让我在吉祥戏院演了一场戏,唱的是《苏三起解》,这是我第一次登台演戏。因为是在别的戏班演戏,我算是个小客串,叫做“借台演戏”。

“借台演戏”对于我这样的“写字”拜师徒弟来讲,是一次重要的业务考核。通过这样的演出,师父要看看徒弟的台风、扮相,让徒弟见见观众,听听观众的反映。徒弟是好是坏,成败就在此一举了。所以,这场演出很关键。

演出那天,师父为我操琴,母亲请了许多梨园行里的熟人,还有许多亲戚朋友在前台看戏。上场前,我心里确实有些紧张,因为能否演得好,观众认可不认可,我心里是没有太大把握的。等到禁卒在台上喊了一句:“苏三走动啊!”我接着在台帘内念了一句:“苦哇——”,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心反而踏实了,随着场面上响起的“纽丝”锣鼓点,我缓步走出了台帘。这时,什么演得好不好,观众认不认可这些问题,我全抛在了九霄云外,一心按照师父所教的,在台上认认真真地做起戏来了。那时候,我是不可能有意识地去深入体会苏三的思想感情的,但我幼时求艺、学艺的种种遭遇,不可不谓之一个“苦”字,这与剧中人物的遭遇有着暗合之处,大概这正是我在登台时,能够一下子排除各种私心杂念,得以踏踏实实演戏的原因吧。

演完戏回到家里,母亲和师父都挺高兴,许多亲戚朋友也都来祝贺。一位亲戚讲了一个插曲,他说,他在看戏时,听到一些观众在议论,有位观众说:

“这孩子的嗓音、扮相都好,准是个女孩子!”另一位观众说:“听说他是个男孩子!”前一个观众不服气,硬说是女孩子。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竟至要打起赌来了。亲戚忙告诉他们说:“这孩子我认得,你们不要打赌了,他是个男孩子!”说完这段插曲,大家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听到长辈们的夸赞,看到师父对我满意的笑容,我自然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通过这次借台演戏,师父对我的前途有了较大的把握,因此,他就开始给我突击教排整出的大轴戏了,像全本的《玉堂春》、《王宝钏》、《探母回令》、《龙凤呈祥》以及《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等。我也更加努力,学得更快了。

我觉得,我多年憧憬着的自己唱戏养家糊口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我曾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对母亲说:“娘!这回咱们俩该换换肩儿了,往后这个枷(家)该我替您扛了!”

“换肩儿!”母亲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对我说,“孩子!九九八十一关,你这才过了第一关,离唱戏挣钱还远着呢!”

我却很乐观,还安慰我母亲说:“我好好努力,就能早点演戏。”

母亲轻声叹了口气,说:“唱戏也不是容易的事,要饭还得预备个破瓦罐和打狗棍呢!唱戏,也得置办点行头,可这笔开销咱们从哪儿出哇!”

母亲的这句话就像一盆凉水泼在我的心上,我立刻茫然不知所措,呆呆地站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母亲见我急得那样,就赶紧拉着我的手,说:

“孩子,这事儿你就甭操心了,我慢慢给你想办法,会有办法的。”

那时候,珠市口草市有一家久春戏衣社,戏衣社掌柜的姓刘,我叫他刘大爷。刘大爷跟我母亲很熟,我母亲过去唱戏时,穿戴的行头都是经他手添办制作的。刘大爷和我家一直没断来往,常爱到我家串门。我演《苏三起解》那天,母亲也请了他去看戏。他对我的演出很是夸赞。我学戏进度越来越快,师父也催我尽早做好登台演出的准备。置办行头的事迫在眉睫,母亲就想到了刘大爷,想从久春戏衣社给我赊点行头。

虽说刘大爷是熟人,可当着刘大爷的面,母亲又难于开口,于是托人替我们找刘大爷探探口气。没想到刘大爷居然一口答应下来了。就这样,靠着刘大爷帮忙,我母亲为我赊置了一些眼面前要用的衣物——三件帔(红帔、黄帔、皎月帔)、一件红蟒、一套围桌、一个大帐、两双彩鞋、青褶子、腰包、罪衣、罪裤等。

这些眼面前用的衣物需要多少钱的开销,我现在记不清了。但我清楚地记得,这笔开销,在我演戏后很长时间里,始终无法还清,这就成为我精神上的一个很大的负担。我指望自己唱戏解决家庭的生活困难,没想到因为唱戏反倒给家里添了一个大亏空,这怎么不叫我发愁呢!我越是发愁,刘大爷偏偏喜欢到我家来串门。逢到他来,我就总以为是来要账的,心里急得很,常常一个人躲在门后偷偷抹眼泪。有一次,刘大爷发现我在哭,就问我:“受什么委屈啦?哭什么呀?”他这么一问,我更着急了,哭得更厉害了。等到刘大爷闹明白怎么回事,就笑个不停地说:“爷们,我可不是来要账的,我是来串门的,顺便也来问问你,还添什么东西不添?放心吧!我赚钱的日子在后头呢!

你日后出了名,要是有人问你在哪儿做的行头,只要你说一声‘久春’两个字,我就什么都有了!”听了刘大爷的话,我才破涕为笑。这件事在我的脑子里一直留有很深的印象,正因为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我自小就养成了爱惜行头的习惯。每次我在后台化完妆,总要把手洗干净,再穿服装,穿上了服装,就找干净的地方呆着;上下楼总要提着彩裤,每逢要坐下时,总要先把帔、褶子撩起来,不敢压,不敢碰,生怕磨损了戏装。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诗体论

    中国现代诗体论

    本书研究了国内外古今各类诗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体、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微型诗、格律体新诗、歌词等。
  •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本书是小说家叶兆言最新散文自选集,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写人记事描物,体悟五味杂陈的人生。近年来,小说家叶兆言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受到读者喜爱。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小说家,散文只是玩票!”但其散文的精彩,可与小说媲美。也许是家学渊源的缘故,小说家叶兆言的散文表达了浓厚的文人情调,无论是漫谈陈年旧事、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师友,都显得学识丰富、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他的文笔简洁平实,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自有一种韵味,反映了一个作家的深厚学养及其浓厚的现实与人文情怀。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是2011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是六角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那是儿子的工作,找看到了天使的样子,向一棵树道歉,每一天都要幸福地舞蹈,美善的花静静地开,同样幸福,老师,我相信石头会开花……
  • 势利者脸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势利者脸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的内容可以起到揭示势利、警醒世人的作用。势利,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非常顽固的弊病,是人性的一大弱点。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梅克庇斯·萨克雷,用幽默辛辣的语言,全面、透彻地描绘了各种各样势利者的嘴脸,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直到今天,在各个国家、各种群体中我们仍能看到各种各样势利者的身影。
热门推荐
  • 九雷神决

    九雷神决

    简介,九雷神决,称霸天下!以妖孽般的天赋横扫天下。
  • 世界末日居然是因为一颗陨石

    世界末日居然是因为一颗陨石

    陨石坠落,调查员前往调查,返回后数天,身体出现异常,研究过后是被一种,正方形病毒感染,并且这种病毒致死率和感染率很高,人类浩劫有了开端
  • 那年桃树之下

    那年桃树之下

    那年花开,情定初夏;花雨之季,心的相随;半夏的情,似到尽头;狭路相逢,何去何从?青春是一本书,而爱情就是一场马拉松。时间在不停地溜走,故事仍在继续。
  • 寄英异世行

    寄英异世行

    一个平凡的少年,机缘巧合地走进了自己的小说中,成为了一个寄生幽灵。在这片神秘的异世大陆上,他拥有三次寄生的机会,他是怎么抉择的呢?如果离开了宿主,他只能存活二十四小时,那么,他的命运又将会如何……
  • 最,修仙

    最,修仙

    一段由和氏璧引发的一名高中学生的修仙之路,艳遇?我遇见的美女数不胜数!金钱?我出门不带一分钱!什么?做特工?我卖艺不卖身啊!什么?做帝王?嘿嘿,好难为情…作者向读者保证150万字完结!绝不太监!请放心收藏!
  • 老白的抓鬼日志

    老白的抓鬼日志

    讲述一群现代驱魔人的故事,你是否看厌了茅山,道术,纸符横飞的抓鬼故事?本文将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驱鬼故事
  • 金玉瞳

    金玉瞳

    陈然是一个初入门的玉雕雕工,生活拮据的他突然得了一个机遇,那就是对他颇为照顾的梁伯将要给他引荐一位雕工大师。陈然满心期待着,然而,最终的结果,梁伯却突然去世了,这顿时让他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之中。绝境不是结束,生活还需继续。就在这个时候,陈然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能力……
  • 闻香识女人

    闻香识女人

    职场霹雳娇娃隋馨犹如骄傲的黑天鹅,永远不会期待王子的救赎,被迫卷入一场阴谋,不得不另辟蹊径,成为调香师,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成为香水王国真正的女王。阿兰诺,表面上深情款款,却总是露出一副花花公子的样子;君邵阳,看上去心机重重,却让人感到大男孩的阳光……三人邂逅在格拉斯,重逢在花都巴黎。带着芬芳、泪水、仇恨演绎了一段香水爱情。在袅袅香气中,她看清楚了:毒药终敌不过一生之水……
  • 那些年我们的时光

    那些年我们的时光

    这个小说说的是关系很好的一组人,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并经过无数波折后,回到故乡的故事,书中还穿插许多的仙侠元素,值得一看。
  • The House of Life

    The House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