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83600000007

第7章 韩国戚与赵皇亲(2)

上述两大圈子集朝政权力于全部,建议权、决策权尽出其中,可以说两者联手,则天下尽在手中。可是,当他们面对最后一个圈子时,仍然有点儿心惊胆战。

言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帮人就像宋朝演义里的八贤王一样,上打君下打臣,打谁谁死,打错了没责任。

有宋一代权臣,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离不开台谏,都得把这个圈子牢牢地攥在手心里。

而御笔,是比台谏更直接的打击武器。

御笔,也称内批、御批。是皇帝处理朝政时的专属指令。它直接由大内发布至朝局,不经中书拟议,绕过封驳程序,避开言官论谏。可以说是把三大圈子都扔到一边,独行其是,不受任何监督阻挠的快速通道。如果想从历史上找到相似的,那就是北宋灭亡前夕的那位隐相大人。

梁师成。

梁大太监凭着这个,让蔡太师都退避三舍,礼敬有加。

刘弼的确是个人物,他一针见血地点出了这两样东西,给韩侂胄的权臣之路点亮了路灯。韩国戚沉默了一会儿,暗暗地盘算:御笔,他有把握。长期的接触,尤其是登基之前就有的接触,让他与赵扩走得很近,完全可以通过操作御笔来影响赵扩。甚至以后绕过赵扩,直接掌握御笔也不是难事。

重点在于台谏,怎样把这样独立于整个朝纲之外的大圈子抓在一介高级服务员的手里呢?这个命题荒诞到让人抓狂,就像现代社会里一个街头小贩要遥控香格里拉连锁饭店一样。可韩国戚觉着自己肯定能成功。

说干就干,他悄悄地伸出了手。

先是要把赵汝愚的好事搅黄。

赵皇亲当然知道台谏官的重要性,上位之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整,他先是把两个亲近的原台谏官提升,进行了内部调控。可是几天之后,这两位就突然被调离了。赵汝愚觉察出了反常,可是又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台谏官出缺,正好安排他的真正亲信补上。

他推荐刘光祖任侍御史。

首相推荐,万无一失。可是新任的枢密位陈骙突然跳了出来,声称他早年与刘光祖结怨,如果刘光祖入台,他将受到政治打击,与其这样,不如他现在就辞职。

赵汝愚愕然。

因为根据规定,台谏官必须身世清白,与所有官员都无怨无恨,如果素有嫌隙不和,并且有人直面讲出的话,两者必须有一人回避。

回避者以职位决定,低者回避。陈骙是枢密使,谁能比他更高?也就是说,刘光祖没等上任就被辞退,赵汝愚的第一步安插计划胎死腹中了。

初战失利,赵汝愚变得警惕,他开始了积极运作。他提议,空缺的言官人选由侍从来推荐。这样做堪称妙不可言:第一,可以向侍从圈示好,使宰执与侍从携起手来,哪怕控制不了台谏圈,也能孤立台谏圈;第二,他相信侍从之中,正人君子还是多的,士大夫阶层的元气还在,选出来的言官一定不会是宫廷小人一伙。

他想的都对,选拔如他所愿,两个名额都被与他亲近的人得到。不过可惜的是,临上任之前突然间风云变幻,原本落选的刘德秀,居然硬生生地挤掉了一个名额,进入了御史台。

理由是陛下御笔内批。

这还搞什么,公平竞选变成了空降兵部队。

赵皇亲猛然意识到了御笔出了问题,成了对方手里的利器,一定得除掉。他命令言官首领之一的右正言黄度弹劾这一点。

但出手又晚了一点,黄度的奏章刚写好,还没呈上去,就突然接到了外调的命令。仍然是御笔,还是没走任何程序,命令直接生效。

黄度大怒,拒不接受调令,在原有奏章上再加了一封,弹劾御笔这种东西本身就与宋代立国法制不符,应该取缔。

皇帝无动于衷。

皇帝有权沉默,那么只有走程序。黄度上书宰执,要求宰执为此事向皇帝进谏:从前导致北宋亡国的六贼之首蔡京就以操纵御笔祸乱朝局,现在怎么还能容忍这种东西存在?!

理由充分,赵汝愚乘机带着奏章去找皇帝,要把事情彻底说清。说了半天,说得赵汝愚口干舌燥,黄度的命运却一落千丈:从外调州府变成了宫观闲职。

如此当头一棒,打得赵汝愚本人灰头土脸,更让他的班底们心惊胆战。那可是言官里的高层,说完就完了,谁不害怕!此时,赵皇亲应该想尽办法提升士气,做一两件奋起回击的狠事,才能挽回局面。可是他没有,他办了一件让人怎么都想不通的事。

赵彦逾被踢出临安,出知建康府。

赵彦逾,当初政变的真正发起者。他本是上天赐给赵汝愚的天然伙伴,两人从出身到志向完全契合,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会团结到死党的程度。可赵汝愚偏偏就不履行承诺,说好的官职不给,并且没过几天就把他贬出了京城。

这是为什么呢?

赵彦逾无论如何想不通,难道说这个命令不是赵汝愚下的?可是签发部门是都堂,尚书级别官员的调动必须经首相批准才能实行,赵汝愚肯定是知道的。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赵汝愚过河拆桥,恩将仇报!

赵彦逾怒了,你做初一,我便做十五。

他找到了韩侂胄,说了一句话:“内禅是我俩之力,赵汝愚不过坐享其成而已。现在他身居相位,擅作威福,视我俩如无物。怎么办?”

韩国戚立即认可了这个同伙。

这次会面很可能被赵汝愚知道了,几天之后,赵彦逾的调令有了更改,不去长江边的国防重镇建康府了,而是去四川当安抚制置使。

火上浇油,居然外调成了半流放!

赵彦逾气到头晕,再没了顾忌,他在临行前争取到了一次面见皇帝的机会,把一份名单交了上去。他说:“老奴今去,不惜为陛下言,此皆汝愚之党。”

这些都是赵汝愚的死党。

这种揭发在官场上是大忌,哪怕毁了对方,也会同时毁掉自己。赵彦逾这样做,纯粹是气到不行了,而效果也的确达到了。

赵汝愚是皇亲,很多人提醒过赵扩,宗室为相凌侵君权,是赵匡胤当年定下的国之禁忌。赵扩没信,毕竟他之所以能上位,全是赵汝愚操作的。而这时不一样了,赵彦逾同样是拥立大臣,同样是皇室宗亲,他出面指证,由不得赵扩不信。

至少,一片阴霾笼罩在了赵汝愚的头顶上。

赵汝愚连战连败,有人坐不住了。

圣人朱熹。

朱圣人是赵皇亲推荐入朝的,两人说好了协手改造宋朝,使之政治、精神双丰收,创南渡以来未见之美好局面,可以说荣辱与共。这时赵汝愚根基动摇,朱熹自然要出面。

介绍一下朱熹。

朱熹,生于公元1130年,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福建长大。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又称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逆翁等。履历表里显示,他从小聪明,近乎于生而知之,对《孝经》等根性读物几乎一见即懂,懂了就有见解。

朱熹十九岁科考中举,进入仕途,没多久就重归湖海,再读诗书,开始了考问天地宇宙、思考人伦根底的大事业。

也就是在这时,他继承了北宋的二程道统。前面“北宋卷”中,曾经详细记叙过神、哲两宗时期的党派之争,洛、蜀、朔三党各有首领,各不相让,最后三败俱伤。二程是洛党,他俩以河南农村书生的身份硬生生地与国家顶级大臣分庭抗礼,对国家大政指手画脚,凭的就是学问。

即“理学”。

二程中小程更了不起,关键是活得久。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位叫杨时,是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世称龟山先生。他南归时,小程高兴地说:“吾道南矣!”

一语成谶。

杨时传罗从彦,世称豫章先生;罗从彦传李侗,世称延平先生;李侗传朱熹,朱熹不称先生,称圣人。至此,小程之学终于光大宇宙,主宰天地。

当然,朱熹之所以超越自先秦以来所有人,位列孔孟之后,排行第三,凭的不只是继承,更是发扬。他认为“理”是一切,是先天地而生,为万物之先的存在,是超越现实、社会等真实存在之上的一种永恒的标准。即“天理”。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看这一段时觉得云山雾罩玄之又玄,不知所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知道它有多么伟大。

这个“理”如此牛,无敌一样的牛,还能有什么物件能超越它吗?从概念上分析,肯定没有了。作为发现它、弘扬它的人,朱熹又应该是什么地位呢?

让孔孟列在前面是出于尊重而已,他应该是开天辟地重建乾坤的盘古才对!

既然卖概念,就要有盼头。“天理”如此神奇,在朱熹的理论中,还是可以实际触摸到的。办法就是“格物致知”。

要做到“穷格”,格到了极处,天理自现。只有天理出现,世间才会有真、善、美;反之,破坏这种真、善、美的,就是“人欲”。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建设出人世间和谐的完美环境。

如此伟岸的理论,如此高尚的追求,当然是珍贵无比的。于是,道学的传播变得神圣、挑剔。当时有一位叫陈亮的名士曾经为道学家们画了一幅像,非常传神,记录如下:

“因吾眼之偶开,便以为得不传之绝学。三三两两,附耳而语,有同告密;画界而立,一似结坛。尽绝一世之人于门外。”

这是说他们的自重。重到拒绝所有看不上眼的人,不是同党的人。而对于这些人,这些不懂道学、不懂他们发现的真理的人,他们会非常残忍。

“以道统自任,以师严自居,别曰是否,分毫不贷。”

也就是说,这票人不管你是否愿意,就开始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评价你的思想,分析你的行为,从你的灵魂深处寻找你之所以这样的根源,然后分毫不差地处罚你,一点都不宽恕原谅。

这像什么呢?

非常像欧洲中世纪时的教廷,除了没权力把犯人绑到广场的火刑柱上烧死之外,他们什么都干了。所以后世有人说,礼教杀人,道学杀人!

朱熹时代,还只是初期。到了后面,理学家们才真正露出他们凶狠酷厉的嘴脸。但是,既然要认真地、公平地说朱熹,以及他所创立的学术,那么就一定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来评判。南宋,自从赵宋南渡之后,就一直存在着一个反思。

——为什么会失败。

北宋如此文化昌明,为什么会败给野蛮的、刚刚开化的女真人呢?!这绝对不应该。于是他们分析,寻找根源所在。当然答案有无数种,可在理学家们看来,是思想病造成的。是人的心变得贪婪,去追求财富。比如王安石等改革派,让人的心乱了,从而天降灾祸。又比如人的心残忍了,总想着打仗,与辽国战,与西夏战,与吐蕃战,搞得帝国元气大伤,最后败给了迅速突起的女真人……所以,战争是错的,也有罪。

这些都是“人欲”。所以要破灭之,根除之!然后才会存得天理,复归昌明,重新振兴华夏。

所以后世也有人认为,虽然理学有种种不妥、不近人情之处,但是也有它积极的一面,甚至是实用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

朱熹在当时并不能统一天下学术,就算在理学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著名的一位名叫陆九渊。陆九渊认为“理”并不是至高无上的,与之同等的还有“心”。

“心即理”。

陆九渊痛快淋漓地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万物之理就是每个人心中之理。所谓“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这个理论一经提出,让朱熹一脉大为光火。试想,朱圣人要穷尽一生之力,玩命地格物致知,才能知道“理”是什么,才能通过“理”去涵盖万物,高于一切。可陆九渊倒好,直接就天人合一了,他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他,这还让朱圣人怎么搞?!

一怒之下,文人开始互殴,两人隔着很远很远互相交换了很多口水,有人看不过去了,索性给他们提供了个专门的大舞台,让他俩登台辩论。

组织者名叫吕祖谦,时间是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地点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后世人称之为“鹅湖之会”。

这次大会上两派各自夸耀,互相贬低,从学问辩论到人身攻击,堪称全武行。朱熹讽刺陆九渊的学术过于简易;陆九渊反击说朱学破碎支离,无法自圆其说,还吟诗一首:“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竞浮沉。”朱圣人大怒,想再反驳,发觉自己诗文功底不够,这种大会必将万古传颂,一旦写得不好,将永留后世,倒不如藏拙,于是不欢而散。

时间可以验证一切,朱熹在南宋时棋高一招,死后十几年间就奠定了理学圣人的地位,他所提倡的理学观念也成了官学,他注释过的“四书”位居“五经”之前,成为后世历朝历代科考、官用的不二经典。

相比之下,陆九渊没这么风光,官方一直不大认可他。从根本上论,也是他的学术不那么招人喜欢。领导们一眼就能看出,朱熹的理论是以先天的“理”驾驭人心,管得民众老老实实,非常方便管理;陆九渊的心学过于注重个人心灵强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思想叛逆的动乱分子。

可是,心学的先进性是无法被否定的,更是没法掩盖的,二百七十余年以后出现了一个人,终于让这一学术光耀于世间,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那人名叫王阳明。

回到政治上。朱熹学有所成,自然不甘寂寞。南宋四位皇帝在位时他都应召入朝,可时间都不长,都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重回山野。

每一次回山,都会增加他的名望。这是不恋富贵、品性高洁的象征。

这次不同了,朱熹清楚地知道,这是他施展报复的唯一一次机会。赵构不是他能左右的;孝宗同样心性坚定,尤其那时他的学术还在完善中;赵惇是个疯子,跟谁也不讲道理;直到赵扩,第四位皇帝年纪虽小,但心智正常,而他已过古稀之年,这时不搏,一世将过。

所以他及时跳了出来,旗帜鲜明地支持赵汝愚,打压韩侂胄。在他的奏章里,不点名地把韩国戚定为祸乱朝野的小人,是使用阴险卑劣手段见不得人的东西,简直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个人。

同类推荐
  • 悍匪嚣张联盟

    悍匪嚣张联盟

    青帮上岸,青帮发迹史。少年祖冲之穿越到清末,凭器械制造能力率漕帮船工创立青帮,兼并哥老会……青帮、洪门、哥老会,天下三帮,我掌两帮半。这是以器械创新为主题的小说,木头棍子能退敌,破竹竿能胜洋枪,更有水力碓、水力磨、床子弩、抛石机等古代器械和各种机关术……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明末时节,满清雄起于关外;流贼起于关内,祸乱天下。崇祯,皇太极、多尔衮、李自成、张献忠……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问鼎逐鹿!他以共和国军人的身份,穿越明朝,以大明军人之身,力挽狂澜,总兵天下,摄政大明,重塑中华!
  • 隋末之草根崛起

    隋末之草根崛起

    大业六年,隋帝杨广以婴阳王高元不遵籓礼为由,决定征讨高句丽。由此,拉开了大隋的乱世序幕......
  • 炎黄大战

    炎黄大战

    远古炎黄时期,中华大地上部族众多,各部族间纷争不断,都为了争夺天下共主,尤其是当时势力强大的神农氏、临魁氏、穷桑氏、蚩尤氏、共工氏、四岳氏、夸父氏、苗蛮氏、有穷氏、有熊氏、轩辕氏等部落,联合方雷氏、西陵氏、有娀氏、玄女氏、陈锋氏等一些小氏族,在远古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场气势恢弘、情景惨烈、战术诡秘争夺天下共主的战争……
  • 大唐女装大佬系统

    大唐女装大佬系统

    贞观元年。这是一个美好的清晨。此时李二陛下初登大宝。此时薛仁贵还在长安城混着社会,绰号飞猪。此时的王玄策还是终南山中一个贪财的小胖子。此时在长安城常乐坊里,一个穿越到唐朝地狱模式开局的宅男叶小娘……开始了他没羞没躁的女装大佬人生。
热门推荐
  •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

    本书是哲学家、散文作家周国平的散文精选集。全书分为九辑,除了对自我与价值、欲望与超脱、爱与孤独、苦难与幸福等经典人生问题的探究。更在《伤痛三记》《生命考卷》中,用细腻、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史铁生、邓正来、于娟等友人不被世俗与肉身束缚的生命意志,令人感慨动容。周国平用既关切又超脱的眼光,在观人观己的过程中,以诚实的笔触,写下自己对人性、对生命的觉悟。告诉我们,人只有回归内在平静,才能活出生命的高品质和真境界。
  • 我的崽子我的班

    我的崽子我的班

    全网作者最多的小说,一段段不成熟的文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青春故事!您的每一个收藏和推荐都是对孩子们的鼓励!!!
  • 咖啡时光

    咖啡时光

    咖啡的第一本杂文集,立场仅代表个人~认识我的小伙伴们,不论网友还是真是朋友,有没有想进一步了解我的意向?爱生活,爱吐槽,爱撒娇,爱耍赖,爱狡辩,向你展现一个真正的咖啡~来看看吧!不认识也没关系,就当一本普通的杂文集看吧——愿你开心一笑!
  • 食魂靥

    食魂靥

    一个掌管凡人梦境的小仙,浅露,小日子过得倒也滋润,逗逗各路神仙的坐骑,捉弄一下来往的神仙,困了就睡,饿了就吃,日子一天天过着,越发无趣,因馋嘴想要吃到仙王赐予只有仙上级别才能吃到的法力仙桃,于是想要晋仙来提高自己的法力,晋仙的路上,一路哭笑不得的坎坷使她在成长的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 基于组织整合视角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组织整合视角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面对日益动态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企业惟有通过持续开发新产品才能获得竞争优势。然而,由于新产品开发的复杂性增加,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组织整合视为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慕结

    慕结

    郑宋结20岁生日的时候,陈慕白对她说,生日快乐。郑宋结回答,我不过生日。郑宋结21岁生日的时候,她许愿,这辈子她只要陈慕白。双向喜欢,男女主8岁年龄差。
  • 权志龙之我不再爱你

    权志龙之我不再爱你

    她是他的初恋,也是他这么多年念念不忘的人,他是她一直藏在心里的人,可是她一直忘不了那一年对他说的话,所以离开后,就从来没来过韩国,离开后7年,再次回来,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第一次写文,不好的请多多包涵。求票票,求评论】
  • 都市言灵师

    都市言灵师

    强大的言灵师夏言为了摆脱夏家的封印,选择舍弃肉身,借尸还魂。然而没有想到,这尸体的主人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女人需要他负责!知名企业的未婚妻、柔弱漂亮的女朋友、清纯可爱的萝莉妹妹、神秘家族的小情人……天呐,我好好地被封印多幸福,为什么要出来!为什么!夏言崩溃地向天空呐喊。每天早上8点更新,如果有二更就是晚上8点,喜欢先可以收藏。qq群:630080863
  • 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

    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

    《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收录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玉民创作的十部作品,其中包括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过龙兵》、《羊角号》,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奇人传》、《都市之梦》,剧作选《呼唤阳光》、《四个女人一台戏》、《黄河之水天上来》,散文集《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诗歌集《山东竹枝词》,全面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 头号权谋令

    头号权谋令

    别人在人群中多看一眼,会喜获白马王子。谁知潇诺附近净是臭虾,烂鱼,癞蛤蟆。她本来以为可以浅水戏虾。谁料她进的是大江大海,高手如云,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