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85600000012

第12章 篆刻艺术的技法(2)

汉字单字本身就存在虚实疏密的变化,这是客观存在。作为印章章法,就是充分调度好这种存在的变化,把单字和周围字的关系导演得有声有色,或是强烈对比大朱大白,或是错错落落疏密有致,或是整体宽松雍容大度,或是集束团结严密有序,总之,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格局。

2、粗细轻重是指笔画线条的形态而言,这形态直接关系到印面给人的视觉效果,产生艺术感染力,所以至关重要。从物理学意义上说,平面图像本不存在重量,也不存在运动的力,但在艺术作品中又的确给人以重量和运动力的视觉效果,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反映的结果。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反映和感觉,使得自己的艺术品产生动人的效果。

粗细轻重有指全印的变化和指局部的变化,不管变化多么复杂强烈,最终应该保持力的平衡,取得由动至静的结局。

3、刚柔巧拙刚与粗、重、挺、拙等关联,柔则与纤、细、曲、巧等相关。刚强过头容易狂、躁、乱;柔软过头则容易媚、俗、薄。所以刚柔相济,巧拙相生才是合度。各个不同的篆刻家有其不同的风格,每方印作也有不同的基调,这往往都由各人的秉性和审美趋向所决定。或者说,风格的刚柔是天性,手法的巧拙是技巧,天性与技巧的高度结合,就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所谓心手相应、得心应手才是创作的最佳境界。

4、光洁与残损的手法在印章中常用,吴昌硕是使用残损手法的高手,而同时代的黄牧甫却反对残损,力主光洁。一个认为古印经历了岁月的磨砺,留下了残损的痕迹,这种效果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值得后世艺术家效仿;一个认为古印的本来面目是不存在残损的,要追求古印的气质,不应借助岁月的留痕,而要在字法章法等根本上下功夫。这是一种学术见解上的分歧,观点不同,各执一理,但在继承传统方面可说是异曲同工,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般说,光与残两者要有个对比,不能一味光,一味残,就好比盖叫天主张“武戏文做”,而周信芳演文戏靠深厚的武功底子一样。在一方印内,光洁与残损并存,既是一种反差效果,又收到和谐的效果,那就是比较理想的了。

(四)挪让呼应

在设计一方印章的时候,出于构图的需要,把文字的组成部件加以移位、伸缩、变形的手法叫挪让,它既能使章法妥帖,又给人出奇制胜的新鲜感觉。这是要有相当水平的高手才做得到的。初学者想尝试和学习的时候要千万记住,凡对文字动手术,包括拼凑、借用、挪让等,都必须以不违背“六义”为原则,作者要有较深厚的文字学基础才行,切莫想当然无根据地轻率乱动,否则难免出错,全印皆废。

呼应指一个地方有这种效果,另一个地方也应有相应的配合。如朱白、巧拙、直曲、残损、虚实等等各种手法和效果,最好不要只有一处孤立地使用而应该此呼彼应,方显得自然而不单调。

(五)穿插离合

印章一般每个字有自己的位置范围,有时为加强全印的集束,使文字间互有交叉延伸,打破范围界限,这就是穿插。有时还把整体的单字拆离开与临近的另一字粘合,有意地制造出朱白疏密的不同效果。粘合厉害的可以形成笔画的拼合,这又叫拼笔。以上都是章法经营中常用的手段。

(六)边栏格界

朱文有边,白文也有边,白文的边不仅指古玺的一圈白边,也指汉白文印的文字与边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所谓边的问题就是指边的粗细、曲直、光残等等,边栏与内部印文的状况互相关联,有机配合,使印形成为一个整体,有的破边,有的搭边,都是视印文情况而定,不是凭空臆造,想怎么就怎么的。这中间有一定的规律,但更多的是靠丰富的创作经验,才能做到最佳配置。

格界,指有的印用十字形、丁字形等细线,把印字界定在框架内。这种格界既有一定的规范,但又不可过于呆板;而印文与格界的关系也应有许多变化。懂得了印文与边栏关系的道理,印文与格界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七)欹正方圆

欹,是说印文欹斜生姿,与印文端正沉稳相映成趣;方圆是说印文笔画有方有圆,有时方圆互用,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或者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骨肉亭匀,生机勃勃。

欹斜多姿的印章,往往印文有大大小小的变化,古玺多用此法,这大约与古玺系大篆入印,而大篆本身是大小由之,错落有致的原因有关。

以方为主,方圆互用的印,多见于汉印,汉印文字本身多方形,转折亦多方折。有人发觉,汉印的方折处最难学好,比如学骑自行车,转弯最难,需要灵活地审时度势运用巧力,才能转折自如。学印者不妨依此去领悟刻转折处的奥妙。

(八)异形印

包括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元押印、图文印等。要求作者审视形势,妥选字体,别出新意,做到巧而不俗,奇而不野,所以,刻好异形印并不容易,归根到底是个审美格调高低的问题。如果作者学养丰富,情趣高雅又具有较熟练的技巧,那么不管什么印都可能刻得好,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什么印都刻不好,学印就该抓住这个根本。

三、章法常见弊病

1、呆板为求平正,过于拘谨,横平竖直,好像用直角尺画出来一样标准,如刻公章一样毫无艺术情趣可言。

2、怪异基础不够,不会走路已经想跑,看见别人变化,自己忍不住跃跃欲试,过早地想创出个人风格,以至乱了法则,只求狂怪,令人厌憎。

3、一味模仿初学时可以临刻、模仿古人和名家印,但临刻、模仿只是手段,是为将来自己的创作打好基础。如果本末倒置,把学古人当作为目的,沾沾自喜于捡得古人的一鳞半爪,以获得一点技法的熟练为唯一的追求,那么,就成了古人的奴隶而失去了自我,被人称为“印奴”。

4、聚散失当聚则挤轧纠集,令人气塞;散则各自为政,情神涣散。过于集束和过于松散的布局都是失败的,应该避免。

知识小百科

“造屋”和“人体”

吴昌硕刻印极重视章法,而且把它比之为“造屋”。他教育学生,在动刀之前,必须打好完整的图样,设计一下何处为厅堂、侧屋、何处开启门窗,一一部署得当才可动手建屋。他又将一方印章比之为“人体”,要求肢体、躯干配置得当,全身血脉精气尤应贯通,防止畸形呆滞,甚至半身不遂。所以他作印前必反复构思,一再起稿,有时易稿多达十次,直至满意才写到石上去。

第三节刀法

篆刻的刀法,就如书法的笔法一样,至关重要。刀法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厚重感,是指用刀不单薄轻浮,有力量,有生气。二是笔意刀味,是指篆刻线条既含毛笔情趣又有刀刻趣味,这是篆刻线条的丰富性。笔与刀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用刀如用笔一样,一定要有感觉,有轻重顿挫的变化。用刀头太滑直,或用刀不果断挺拔,修饰太多,均不可取。三是金石气,指书法或篆刻线条点画里带有凝练苍朴的金石铸凿的质量感。这种金石气,不仅碑学书家在追求,篆刻家也在追求。丁敬有几段自刻印款:“识者若未见石,当以玉章目之”、“一仿汉铸,一仿汉凿”、“仿汉刻烂铜印”,可见,丁敬刻的是石头,追求的艺术效果却是切玉、铸铜、槌凿铜的质感,并以能达到这种乱真的程度而沾沾自喜。篆刻之所以能达到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就在于篆刻不仅有笔意刀味与石趣,而且也能表达金铸玉琢的微妙感觉。

一、执刀

1、执毛笔式

跟执毛笔写字相同,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对,撮住刀杆,以无名指抵住中指,小指抵住无名指,刻印时自前方向内刻。无名指在刻时可以紧贴印石边缘,使力量容易由拇、食、中三指贯注于刀锋。

相传书圣王羲之流传下来执毛笔有五指法(或叫拨灯法)。此法适用于各种书体的书写,遵循此法易做到指实掌虚,杆直锋正,运转自如。执刀如执笔,用五指法执刀,也易收到运刀如运笔的效果。

此执刀式刀杆直、斜自如,可以做到不同角度进刀,尤其适合切刀时用。这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执刀式。

2、执钢笔式

跟执硬笔(钢笔、圆珠笔)的方法相同,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自刀杆四周撮定刀杆。刻时,直画自怀内向前方推出,横画可以把印石移动方向,如直画刻法,也可以从右到左推进。这种方法刻平直的笔画、精细的印较为方便。

此法便于刻刀向前推进,适合冲刀。一般用以前冲和向左横冲,力量大,前冲幅度大,适合于刻粗放风格的线条。

3、手握式

如握拳一样用手掌握住刀杆,五指外裹而向内用力,刀锋内斜,刻时自前方向怀内方向刻。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刻巨印,以增加手腕和手臂力量。

手握式执刀能发挥很强的力量,但刀杆不易灵活转动,角度也难以随时调节,故表达不出细腻的效果,初学者慎用。

总之,执刀法可随人而异,重要的是怎样使刀发力,并走刀自如,有时几种执刀法混合参用,也是可行的。

二、运刀法

前人有关刀法的理论很多,有的还很详细,但不免过于烦琐,论述不得要领,勉强分类,似是而作,概念模糊,常使初学者迷惑。为方便初学者,从学习的实际效果出发,特择要列出几种基本刀法作简单的说明。法不在多,在于有用。

1、切刀法

这是临摹和创作中必用的主要刀法。执刀角度较直,刀的角先入石,顺着刀运动的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去,如铡草一样。这样运刀十分稳健准确,且不易造成石材的大破裂,刻出的线条丰富多变。

应注意,刀要紧贴笔画边缘,刀痕衔接自然,避免出现锯齿状。

成熟的篆刻家有时故意利用刀衔接中的误差,造成锯齿状的毛糙效果,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初学者不宜效仿,否则养成习气,阻碍自己吸取更多的东西。

箭头所指表示要刻掉的,图例A是说明刻白文线条。图例B是说明刻朱文线条。

2、冲刀法

用刀的一角入石,顺势将刀推进,指腕齐力,熟练后可向不同方向冲进,注重气势,收放自如。这种刀法特别是在调整全印的大势时用得最多。

应注意,要控制冲刀力度,刀角入石不宜过深或过浅,避免用力过猛冲破笔画,还要看石质的软硬脆韧情况来调整刀的力度。

提示:冲刀可向前、后、左等方向运动,图例A表示刻白文线,图例B表示刻朱文线。

3、变化刀法

切、冲刀法在刻印过程中常常兼而用之,既冲既切,同时变换刀杆的倾斜度或调节刀刃方向,随意生化出很多刀法。古人说“以刀代笔”,说的是用刀如用笔,心中有书法的笔意,手中能充分发挥出刀的性能,以表现书法线条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情感为最终的追求。篆刻与书法的最大区别,就是书法是靠毛笔写出字的效果,篆刻是用刀刻出字。如果说笔法在书法中占据极端重要的地位,那么,刀法也同样在篆刻中占据极端重要的地位。法虽然是前人所定,而后人也是能够创造的。所以又可以说“刀无定法”,变化本身就是一法。

此外,运刀时,有刀随石转动或石随刀转动两种方式,多数技术熟练的篆刻家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机动灵活,得心应手。

三、用刀的技巧

所谓单刀、双刀和复刀,并不是指刀法而言,而是指运刀用冲、切等刀法完成笔画镌刻时所用次数,用刀次数又构成了用刀的技巧。

单刀:指以一刀刻毕,不再加刀而完成笔画的镌刻。如古玺中的小白文印、汉将军印、急就章,明清流派印章中德细白文印等便多为单刀。单刀侧刻有时也能有双刀之效果。用刀猛而快冲时,还会产生一面光,一面残剥的效果,近代齐白石最擅长用侧入单刀之技巧。

双刀:双刀指两边下刀而完成笔画的镌刻。如朱文印以及白文印中的粗笔画等,均是用双刀来表现的。一般平正的笔画,以双刀完成比较容易,而双刀也能表现并不平正的各种笔画,关键在于双刀镌刻时使用轻重、深浅、正侧等不同手法,变化自然丰富。

此外,习印者应懂得双刀并不是绝对的指左一刀,右一刀,如两刀不能完成,不妨继续下刀,故亦有称“复刀”者。

四、中锋、侧锋

中锋:指刀的刃口和刀角切入印石时正而不偏,刀痕较为垂直,以钝刀中锋深冲可使石屑两面翻起,如同犁地一般。有些篆刻家利用这种效果,在白文印中表现中锋行笔的笔意。以薄刀中锋轻冲,则与钝刀深冲相反,可获得十分光洁的效果。

侧锋:指刀的刃口和刀角切入印石时偏斜,偏斜角度大则刻得浅,偏斜角度小则刻得深。侧锋落刀既容易推进,又富于变化,欲粗欲细非常自如,侧锋单刀法则多有气势。

随着篆刻风格的日益发展增加,刀法也越来越丰富,这是好事。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点画的内涵要有书法的神韵。刀法是为效果服务的,是为创造美服务的,为刀法而刀法,离开了本源,甚至走向丑怪离奇,那么,刀法再丰富熟练也是失败的。

知识小百科

吴昌硕篆刻的代刀人

篆刻不比书画,对目力、腕力的要求更高,篆刻家年迈后、往往就力不从心,只能望“石”兴叹。吴昌硕年迈后,因病臂加上眼花力衰,对别人的要求只能婉言谢绝,但碰到到执意求刻者人情难却,就只好由人代刀了。大约吴昌硕七十多岁后,由于臂痛握刀困难,刻印逐渐借助别人,他的学生徐星洲和第二个儿子吴涵以及方仰之为主要代刻人。一般由吴昌硕先生在石面写好篆字,再交代刻者,最后自己修饰,边款则亲手完成。曾有人在上海古董店见吴昌硕委托方仰之代刻印的书笺,可见上述的说法是确实的。甚至还有人说吴昌硕的夫人施酒也为他代过刀呢!

同类推荐
  • 启迪青少年智勇双全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智勇双全的故事

    每个人都是一个智慧的宝库,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研究发现:若是一个人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 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对于处在成长重要阶段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相信本书收录的每一个故事,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 学生自觉纪律的教育(下)

    学生自觉纪律的教育(下)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心理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心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诺贝尔传

    诺贝尔传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的创立人。本书主要叙述了他的一生。
  • 孟子选注

    孟子选注

    本书从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哲学政治理论和教育纲领著作《孟子》中选取精华篇章,加以详细的注释和解读,并配以与中学生课堂学习相应的导读、知识链接等内容,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学生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充分了解《孟子》体现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及教育观点,欣赏和理解《孟子》行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对中学生相关课文的学习是很好的补充,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孟子》的优秀选本。
热门推荐
  • 极品都市大佬

    极品都市大佬

    当萧晨做完最后一单任务的时候,便注定了他此生的命运,他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可摇身一变却变成了横行无忌的黑道大佬,一本世代相传的功法,一双惊世骇俗的眼睛。看都市王者,极品大佬怎样填补后宫横行无忌。
  • 魂归天际

    魂归天际

    游戏上古卷轴5同人文。神秘诺德人——若达、伊斯米尔和神秘暗精灵——马科利奥来到纷乱的天际省,他们分分合合共同与各自开创了诸多奇迹,也慢慢追寻到了自己的身世,践行了自己的使命。作者更新速度一般为每周四章,周天或周一晚上传。
  • 娘子你又投毒

    娘子你又投毒

    本来和姐姐出来耍,结果却遭暗杀?醒来却发现超好看的神医小哥哥!(决定了!我要嫁给他!)他是隐居山中的医学圣者,某天救了一只小白兔,不久后竟和见面几次的小迷妹开启了幸福生活?好像开启了不得了的东西!“等等,娘子!那玩意不能给病人吃!会毒死人的!不要再投毒了!”扛起自家小白兔就走“再治下去,你相公我医术高明的招牌就挂不住了!”
  • 唐朝好医生

    唐朝好医生

    王平安,现代中医世家的子弟,一次偶然机遇下,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唐朝,那个中华医学大放光彩,同时开始向世界传播的辉煌时代……---------------中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依靠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 异乱世

    异乱世

    在全球被路德希维尔家族统治了一百多年后,一位自称无明的男子策划了一场革命。名为荆棘冠的组织横空出世,赤族人与人类的博弈,异能者之间的战斗就此展开。
  • 夺宝精英

    夺宝精英

    马踏飞燕、司母戊大方鼎、清明上河图……这些国宝级的宝物突然失踪,在海外被拍卖,从平行世界穿越回来的曾志诚,能否成功夺回国宝?
  • 重生之嫡亲贵女

    重生之嫡亲贵女

    她是文武双全的嫡亲大公主,惊才绝艳不输男儿,重生后,她身为同名同姓的侍郎府嫡长女,被姨娘设计气死。于是她在一群吵闹谩骂指责中重生而来,她,誓要改变现状!幼小的弟弟,危机四伏的大宅,姨娘狠辣,庶妹阴线,有个爹爹偏心眼,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体育之超越无限

    体育之超越无限

    一部行走在体育中的无限流...超越传统体育框架,加入无限流,玄幻元素,它晃晃悠悠的走呀...体育新书,挑战不可能的融合-新建书友群号481064106,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剧情走向,你敢想我就敢写,一部属于你们和我的小说
  • 圣格雅斯学院LOVE

    圣格雅斯学院LOVE

    全球知名少女二人组合:梦幻之冰;全球知名男子二人组合:夜空之风;当身为小天王和小天后的他们在明星学院相遇时,又会展开怎样的故事呢??什么什么??订婚??天啊!!我没听错吧??冰山女王冷冰蝶不可能接受吧!!什么??告白??乌龙~~太乌龙了~~我的天!!他们的爱情会这么顺利吗??不会吧!!(这篇文是我几年前写的,虽然没多久但是文笔可能还是很幼稚……大家见谅吧。虽然本来说要弃坑,但还是舍不得,现在以婉竹的身份继续写下去。)
  • 穿越之泰坦陨落

    穿越之泰坦陨落

    看到最后BT的惨状,你不想拯救它吗?这是一个关于泰坦陨落的故事。你愿意陪着我一起来到这个世界吗?新人新书,不太会写,可能会有很多废话,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