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93300000012

第12章 山西秧歌(1)

第一节高跷走兽

1、高跷走兽的历史溯源

高跷走兽艺术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

它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出现在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中,经久不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2、造型奇特的走兽表演

高跷走兽由兽头、兽身和表演人员组成,表演时二人足踩高跷同演骑兽状,演员负重荷,按曲牌节拍行走。辅助配乐由锣鼓、花鼓等打击乐器组成。人及兽的造形奇特,在鼓乐声中列阵行进时,气势宏伟,十分壮观。

3、精美的走兽造型

现有的走兽形象基本都由古时流传下来,虽经多次修补,原貌仍存。其兽头和兽身由技术很高的艺人做出模型,用麻丝、麻纸、细绳、细竹、铁丝、布料等缝制和绑缚而成,并涂成五颜六色,外形威武而精美。

4、多样的走兽种类

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分为南、北阳城,北阳城的走兽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竹马、猫等,南阳城的走兽包括:黑狸虎、梅花鹿、貘等。

5、走兽表演的美好意义

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同时还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第二节八大脚秧歌

“八大脚秧歌”是流传在五寨县的一种集说、唱、舞为一体的民间歌舞。

1、“八大脚秧歌”严谨的表演程序

每逢春节、元宵节期间,农民们便自发地组成秧歌班,除游村进户、走街串巷地进行表演之外,还要进县城相互交流技艺。历史上曾有过三十多班秧歌的大会班表演赛。由开路鞑子率众参加的“会班”表演,需要预先向要去的地方下好红帖,到时两个秧歌队准时到达,在他们之间放一个高桌,双方由桌两旁舞蹈着绕行,彼此谁也不许碰桌,否则被认为是有意挑衅或不尊重对方。据老艺人说,过去曾有因碰桌而引起秧歌队之间打架斗殴以至结下村仇的情况。

2、“八大脚秧歌”称谓的由来

“八大脚秧歌”的称谓据说是因为秧歌队中以四个丑鼓(男角)和四个丑花(女角)为主,合起来八个人,故名“八大脚秧歌”。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由八个行当组成,所以叫“八大脚秧歌”。而现今的八大脚秧歌已不止八个角色。

3、“八大脚秧歌”的角色

现今的秧歌队中不止八种角色。有开路鞑子(四男)、正鼓(二男)、正花(二女)、丑鼓(四男)、丑花(四女)、毛货郎、卖麻糖人、大闺女、老汉、老婆、渔翁、渔婆、愣小、愣女、瞎儿马、卖药先生、风公子各一人和花和尚(二男)等三十多人组成。

4、“会班”的表演形式

“会班”的表演形式大概有三种:

一是几个秧歌班在同一个大圆圈中按照各自的曲牌,踩出各自擅长的场图。

二是同在一个圆圈之内,这一方表演一段“卷毡”带“金钱眼”,那一方表演一个“蛇盘九颗蛋”。或是这一方先请出老汉、老婆表演一段,那一方再请卖药先生、卖麻糖人、毛货郎、大闺女、花和尚出来表演一场,相互间都想胜对方一筹。

三是全体秧歌班会合在一起共同踩一个场图。如“五马破曹”,多时需用几百人一起表演,最少也需六十多人。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表演这个场图了。

5、复杂多变的场图表演

“八大脚秧歌”除丑鼓、丑花的舞蹈动作花哨一些外,其余多是以变化多端的队形图案和众多的角色造型取胜。特别是到“踢场”时,场图的变化复杂多变,四个丑鼓和四个丑花的表演矫健潇洒,扭摆大方,在欢快热烈的锣鼓声中,由慢渐快地变换出“里外罗城”、“金钱眼”、“四门斗子”、“十字梅花阵”、“里四外八”、“蛇盘九颗蛋”等二十多种图案。

第三节太谷秧歌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县的一种地方歌舞小戏。它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浓郁的泥土气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曲调中的丰富的民间音乐语汇和奇特的旋律进行,特别是丰富的调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太谷秧歌的演变

太谷秧歌,是清代中叶以来形成于山西太谷等晋中一带的秧歌戏剧种,经历了“地秧歌”、“踩街秧歌”等歌舞形态,并不断吸收梆子大戏的艺术营养,逐渐演变成小生、小旦、小丑并重的行当体制。

2、传统剧目

太谷秧歌的传统剧目大多为生活小戏,一剧一曲,载歌载舞,且唱词、道白全用方言土语,虚词、衬字点缀其间,饱含地方审美情趣。

3、表现形式的发展

过去,太谷秧歌均为一剧一曲,随着太谷秧歌的不断改进,现已发展为一剧多曲;其板式,一般常用的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调式有7种,秧歌的唱腔渐趋丰富,有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烘托剧情。

4、音乐伴奏

目前,太谷秧歌的伴奏,文场乐器为板胡、二胡、三弦、笙、笛、扬琴、唢呐等,武场有板鼓、锣、钹、鼓、梆子等。

第四节白店秧歌

1、白店秧歌的历史脉络

白店秧歌是山西省侯马市白店村独有的一种舞蹈形式。

从当地出土的金代砖雕上可见类似的舞姿,证明其至少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旧社会,白店秧歌主要见于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汾上村娘娘庙的祭神活动中。解放后,它已成为人民群众欢度喜庆节目的活动形式。

2、“白店秧歌”的角色装扮

白店秧歌的表演者六人:

①领头是老汉,饰山羊胡须,戴凉帽,穿月白色箭衣,腰系黄色缎质长板带,外套土黄色团花马褂(穿右袖、掖左袖),左手打伞,右手执羽毛扇。

②男鼓手头戴软胎罗帽,额前插茨茹叶,穿黑色夸衣、灯笼裤,腰系白缎板带,脖颈挎直径30厘米、厚7厘米的扁鼓,并用另一条带挂于腰间。

③击小锣者二人,戏曲武生装束。

④拍小镲者二人,戏曲武旦打扮。

3、“白店秧歌”别致的舞蹈动作

“白店秧歌”舞蹈动作别致,风格独特。

①打伞者上肢动作棱角鲜明,下肢动作顿挫、梗直,颇似木偶,尤其是舞伞者的手臂动作比较僵硬,面部表情庄重严肃,虽然也常做“变身跳”、“射雁跳”、“吸腿跳”、和“掖腿转”等一些较灵活的动作,但向前迈步时,双腿总是保持一种僵直状,后背也是直板板地配合手臂做出左右拧动上身的动作,脸部呈现出木然的神情,也给人一种机械、呆板的感觉。

②鼓手的造型多是半蹲踏步,动作猛虎下山般扑跳,击鼓时双手快速向上飞扬,形成“矮、扑、扬”的特点。

③击锣者舞动时,双手不停地划向头的左、右两侧,下肢灵活地左窜右跳,强调“晃”劲,亮相多成弓箭步。

④拍镲者迈着轻如流水的圆场步,随着拍镲动作,腰部顺势左右扭摆,显得特别“俏”。

他们在打伞者的带领和指挥下,各人边敲打乐器边跑“蒜辫”、“剪子关”、“蛇蜕皮”、“二龙出水”等队形,然后停下来唱一段民歌小调,接着再跑队形,如此反复,可长可短。

“白店”的渊源:白店村位于今天侯马市的西面,属于古代晋国的范围。1968年,当地考古工作者曾在白店村东北发掘了一批金代的墓葬,从中发现了一块砖雕上刻有一打伞者(男)和身着长袖衣裙的女角等五人,与现在“白店秧歌”中的情形颇为相似,由此推断白店村一带曾盛行民间社火活动,它的产生至少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金代墓葬里还发现一张标有村名的简易地图,所标的村名大都同现在的白店村周围的村名一样,而现在白店村村址标的是“裴店”。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因当地方言“白”与“裴”发音相同,都是pei,后人将“裴店”改名为“白店”,一直沿用至今。

第五节大同踢鼓秧歌

踢鼓秧歌亦称“地秧歌”、“土摊秧歌”、“乱秧歌”、“踢鼓子”,浑源县又称它为“故事”,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

1、历史悠久的大同秧歌

大同秧歌历史悠久,清道光十年(1830年)《大同县志·风土》记载:“上元,俗名灯节,乡下多扮灯官,唱插秧歌,来城内相徽逐。”“所谓“插秧歌”,疑即今之“秧歌”,属边舞边唱或舞中夹唱之歌舞形式。后来舞、唱分开。大同秧歌即以舞为主,古往今来,每逢元宵佳节,耍秧歌已经成为民间传统习俗。

2、大同踢鼓秧歌的表演特色

(1)表演形式

秧歌表演形式主要有:“大场子”、“过街场子”和“对耍”等。“大场子”最少需36人(即36天罡星),最多可达108人(即增加地煞星)。

(2)多样的舞队表演

表演时,锣鼓表演队形是队伍分两行纵队,边舞蹈边往前进,乐队在前开路,演员舞蹈时变换“双龙出水”、花蛇蜕皮”等队形。常用队形图案有“天地牌子”、“大十字”、“四门斗”、“五葫芦”等,表演结尾摆“天下太平”、“大生产”、“文明村”等图案。

(3)隆重的“对耍”表演

“对耍”是两个村或几个村秧歌队的一种联欢活动。往往是今天你来我村,明天我去你村,一来一往,起到增进情谊的作用。因而“对耍”成为秧歌中比较隆重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有一定的程式和礼仪。两队对耍,首先要发请帖,或去人邀请,约定好对耍的日子。届时,东道村列队于村口大路上迎接客队。两个队均以“对子马”(二人二骑)为前导,骑马人穿长袍,戴礼帽,多由村中有威望的人担任。秧歌头身披一块红礼布,一见面相互寒暄,恭贺新禧,接着同饮“迎风酒”,为客队接风洗尘。之后两队行“接换”仪式,此时鼓乐高奏,花炮齐鸣,围观人群集中在村口,多有邻村的人前来观赏。“接换”完毕稍事休息,便开始对耍。先客队、后主队分别单独表演大场子。两队表演后,做“大合营”,即两队合二为一,由两个秧歌头统一指挥,走图案。两队秧歌献艺竞技,各显其能,场面壮观。

3、独特的武术“大同秧歌”

“大同踢鼓秧歌”需要很好的武术功夫,这是由于大同地处边塞,自古以来边疆战火不断,形成了民间练棒习武的风气,所以这种风尚也渗透到了秧歌的发展演变中。

以“鼓子”(角色)动作为例,其中就有“踢、击、翻、跳”等武技:

①踢的动作如“二踢脚”、“飞脚”、“连三挎二五”。

②击的动作如“碰鼓”套路。

③翻的动作如“蛮子”、“扑虎”、“旋子”。

④跳的动作如“虎跳”等。男性拳术动作大多用猴拳手势“勾子手”,民间俗称“前勾后挠”。

第六节地灯秧歌

1、地灯秧歌的由来及地域分布

地灯秧歌原名古(鼓)秧歌,系年节时走门串户恭贺新喜的一种歌舞形式。清道光年间与“地灯”活动逐渐结合,遂称地灯秧歌。流行在汾西县香镇、对竹镇、佃坪乡以及刘家庄、西村一带。

2、地灯秧歌精彩的表演特色

(1)它的表演程序首先是“打场子”:由秧歌头带领全体演员及伴奏者走圈,在人群中打开表演场地。

(2)然后是“走图说唱”:由秧歌头到圈心说唱表演,尔后点出下一个表演者的角色名字。除小女子外,其余角色均可依次单独演唱,或两三人对唱。

(3)演唱结束后,由男青年和“新媳妇”表演“顶四门”,男青年扮演“鼓手”,这是舞蹈最精彩的部分。“鼓手”头上戴一顶用长柳条制成的螺旋形“软帽”,只要向前猛一点头,或者左右摆头,帽上的柳条就会吐出很长,或向前一伸一缩,或左右摆动,或不停地旋转。男青年边击腰鼓边不停地点、摆、甩、转舞“软帽”,使其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摇动,时而绕头旋转,如银蛇,似飞练,既奇特、又美观。动作粗犷朴实,刚劲泼辣。这就要求“鼓手”头脑和身手都要灵活、协调。

(4)两个“新媳妇”边敲勾锣,边围着腰鼓手碎步迅跑,并左顾右盼,前躲后闪,羞涩传情。三人对舞造成强烈的欢快气氛,往往会激起观众的鼓掌或喝彩声,使舞蹈达到高潮。

(5)接下来便是“跑腊花”:由他们三人交叉各走一个“8”字路线,形成六瓣腊月梅花图案;

(6)最后,仍由秧歌头带领大家绕场一周结束表演。

第七节凤秧歌

“凤秧歌”又名“过街秧歌”、“份儿秧歌”,是仅存于原平县北贾村的一种民间歌舞,亦是原平县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当地举行庙会时,它便活跃在街头、广场和舞台上,颇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1、关于凤秧歌的传说

(1)凤秧歌名称的来源

关于“凤秧歌”的名称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因为表演时男角头上所戴竹圈草帽的顶端缀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绒球,和凤凰头上的红冠很像,所以有了这个名。

其二是说凤秧歌从安徽凤阳传入,“凤阳歌”谐音而成凤秧歌。

还有一种说法是:凤秧歌与其他地方的秧歌很不相同,是另外派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另一份的,所以称之为“份秧歌”。

(2)关于凤秧歌的起源在民间流传着三种说法:

一是秦始皇走马修边时,有一家老少为躲避苦役,儿子装疯卖傻扮成疯公子的模样,扬襟舞扇颠着出了城外,全家老小和野太医以追疯儿子为名,也逃出城去。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足智多谋的反抗行动,便创作了这种艺术形式。“凤秧歌“的两个领头人正是“疯公子”和“野太医”。

二是北宋末年,梁山泊起义军为了搭救被官家捕捉的弟兄,扮成卖艺人模样,混入城内劫了法场。后人为了纪念起义军这种英勇行为,便沿用了此种形式,产生了“凤秧歌”。

三是传说在享山脚下建成享山寺之后,当地群众为了祈雨敬神,就开始用秧歌前去娱神。

2、“凤秧歌”的表演特色

(1)“凤秧歌”的表演形式

凤秧歌的表演有三种形式:踩街、踩圈、开轱辘。

同类推荐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窗口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窗口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智慧珍品(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智慧珍品(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青山环绕小窗幽,修竹白云一水流。烦恼尽随落花去,禅心却在柳枝头。”本书中收录了多条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谓生活中总要睁着一只眼,不能糊涂;人非无情物,如何潇洒;欲有一番作为,必须脱俗;人生何处无烦恼,超然空灵,方能享受那种文学家所拥有的品味和灵秀。
  • 智商总动员——趣味问答

    智商总动员——趣味问答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教你学弹拨乐器

    教你学弹拨乐器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其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有一定关联,是我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我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因为音乐与我们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我们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影响作用。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和解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认识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科学体系贡献力量。
热门推荐
  • 在想你的时间里

    在想你的时间里

    绿藤虽知自己容貌不佳,身材不佳,IQ,EQ都不佳,被沈千帆叫做丑八怪,恐龙女,在过去的17年里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心想好好打造只为能留在他身边当一颗小草。“绿藤,好久不见”“绿藤,我生病了,好难受”“绿藤,我生病了,快死了,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绿藤,在我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我想娶你”消失多年的千帆突然突然间出现并一直缠着,让绿藤歇斯底里“凭什么你得癌症我就得嫁给你,我只想跟我最爱的人在一起”
  • 理想国记事

    理想国记事

    理想国不存在于天上不存在于地下不属于风不属于火不存在于花的蕊心不存在于月的环形只执意留在少年的心里永不逝去“如果你想知道它在哪里请去看看围着雾岚的山峦沾着流云的湛蓝瀚海那里有少年跳动的心。”
  • 那年桃树之下

    那年桃树之下

    那年花开,情定初夏;花雨之季,心的相随;半夏的情,似到尽头;狭路相逢,何去何从?青春是一本书,而爱情就是一场马拉松。时间在不停地溜走,故事仍在继续。
  • 进入荒野后变得强大

    进入荒野后变得强大

    多元化大道世界,由系统主导,每个人生来便拥有一定量的生命时。生命时耗尽,则代表一个人生命终结。生命时源源不断,则意味着他将获得永生!叶陌与朋友聚会,期间幸运抽到一个进入大罗世界的机会,为了改变命运,他不惜倾家荡产……归来后,因为一个决定,他只剩下不足一年的寿命。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从零工做起,替人栽植灵树,创造世界……ps:建议从第二卷看起!
  • 金陵故

    金陵故

    新书《沧泱尘》已开,连载中,希望可爱的你们继续多多支持!【前世今生】【无穿越】一个是商公之女,一个是天选之子,金陵城中,命定的相遇。他道:“皎皎兮似轻云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她道:“民女今生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他道:“本朝后宫惟有一后。”她道:“他的意思,我懂。”他道:“山无棱,江水为竭……”她道:“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他道:“之前我本不信一见钟情,见到你后……我信了。”他道:“多谢!”他道:“不谢。”……人生这么苦,需要一点甜甜啊~不会太监,可放心入坑。
  • 我老公是上神

    我老公是上神

    他们都说我是妖,杀了我全家,将我绑在悬崖上让秃鹰咬死我……
  • 诱拐腹黑王爷

    诱拐腹黑王爷

    莫名穿越异世,先被人放火杀全家,后青楼谋生,她真是够悲催的!她本无意寻仇人,却不想成婚的相公竟是灭她满门的仇人之子!她怒,一脚踹了男人,不爱她,就滚!
  • 追忆未及

    追忆未及

    一个深谙回避之道,一个单纯执着追爱,两个同样执拗的人之间的纠葛,究竟是上天注定还是那个人的牵引……我是沙漠里那一颗孤独的沙粒,世界纷纷扰扰俱于我无关,我愿随风飘摇,所到之处,莫留牵绊
  • 大夏女神探

    大夏女神探

    为平衡朝中势力,顾凌云奉旨为官,从逍遥客座下女弟子,变成了清水衙门大理寺的小寺丞。大夏建朝十四年,从未发生过大案要案,怎么她一上任,稀奇古怪的案子便雪花似的飘过来了呢?吖,寺卿大人,您身体好些了么?刚才还健步如飞的大理寺卿突然一个趔趄,“咳……这个……伤筋动骨一百天,还需再辛苦顾寺丞几日。”顾凌云无奈地摇摇头,知道您想甩锅,但装也装的像点好吧,明明说断的是左腿,右腿一走一晃的是骗谁呢……多起案子皆诡异莫测,杀人手法冥冥中似有联系,抽丝剥茧,案件源头竟然指向ta!当所有真相浮出水面,顾凌云才发现自己早已泥足深陷。亲情与爱情该如何割舍,国仇家恨又怎样抉择?前尘过往仿佛南柯一梦,她究竟该不该揭露这场滔天罪行?
  • 三千世界之我是主宰

    三千世界之我是主宰

    【快穿+1v1双洁+爽文】#震惊!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卿眠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绑定了一个自称857的系统,从此走上了铲除病毒的不归路…857:“宿主,你真的是一个小职工吗?”成为校霸的卿眠:“是。”857:“宿主,你没有骗我吗?”成为影后的卿眠:“没有。”857:“说好的小职工呢?!”成为主神的卿眠:“不好意思,我骗了你。”—这是一本主神带着自家孩子快穿玩耍的文!!本书又名:《三千世界之主神大人很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