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7300000043

第43章 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逻辑(3)

秦商鞅变法以后,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取代了领主制下的土地公有制,土地私有制在激励农耕方面体现出比公有制更高的效率,使秦国国家实力迅速增强,从战国初期的贫弱国家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最终涤荡六国,实现了江山一统。土地私有制的效力被继秦而起的汉王朝所完全承认和接受,所以,汉初并未恢复秦以前的授田制,而是继续采取封建土地私有制。汉初,统治者在治国理念上主张“无为而治”,对社会经济活动较少干预,因而汉代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自由发展时期,也是土地公有制被基本放弃的时期。这一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兼并逻辑开始发生作用并显现出其残酷的一面,大量农民在权贵和豪强的侵凌下失去了土地,土地兼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由土地兼并引起的民生问题引起了一些儒家学者的极大忧虑。西汉大儒董仲舒评论汉初土地兼并情况时说:“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这是对秦以后封建土地私有制弊端的严厉抨击。儒家向来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认为平均主义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则,乡村结构的至高境界是“死徙无出乡,乡由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而这一切理想的状态均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而被严重破坏,土地公有制时代的井田制下“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召,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亲而相好”的社会和睦景象则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已经不复存在。两汉之时,恢复土地公有的井田制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两汉时期,董仲舒、荀悦、仲长统等先后提出了他们关于恢复土地公有制的思想主张。汉代儒家学者之所以在抨击土地私有制的同时又对上古的土地公有制念念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与公有制在逻辑上互不相同,但却又相互补充。土地私有制的逻辑主线是效率,土地公有制的逻辑主线是公平。土地私有制的效率逻辑是通过拉大贫富差距来表现的,这当然有悖公平。土地公有制的公平逻辑通过平均主义来实现,但实行平均主义的结果必然是效率的丧失。这就构成了土地私有制与公有制之间二律背反的关系,意味着国家土地制度安排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必须做出取舍和选择。但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单一的所有制形式的时代已经结束,上古时期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和井田制已经在效率逻辑的支配下被加以否定,全面恢复土地公有制并不符合历史潮流,而私有制下出现的土地兼并、贫富悬殊等新问题又必须加以控制和解决,要求中央政府在土地分配上担负起宏观调控职能的呼声日益强烈。两汉时代的中央政府甚至对行使这种新的职能进行了部分改革尝试,如,西汉时武帝、昭帝、宣帝、元帝等都先后将国家掌握的江海陂湖、园地和郡国公田等“假与贫民”耕种,试图以这种方式缓解土地兼并引发的民生问题,但彼时国家掌握的土地已经十分有限,对于大部分失地农民来讲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哀帝试图在土地私有制框架下对土地兼并进行限制,颁布了限田令,但这个限田令本身是与土地私有制逻辑相悖的,自然遭到已经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官僚地主阶层的反对,因而很快就废止不行。王莽的王田制改革充满了复古的意味,试图通过恢复上古的井田制,以土地国有和禁止土地买卖来到达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但制度设计却漏洞百出,弄得社会上下阶层皆民怨沸腾,最后以失败告终。王莽改制的失败正说明了单一结构的公有制在彼时社会状况下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正如中郎区博谏莽所说:“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莽知民怨,随即下诏书曰:“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两汉时各种土地制度改革尝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国家应该放弃在土地分配上的宏观调控职能,事实上,正是由于两汉中央政府没有找到有效的行使土地分配宏观调控的方式,土地私有制逻辑支配下的土地兼并才恶性发展,终致东汉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

正是鉴于东汉政府的教训,从三国时代开始,中央政府又开始重视土地公有制在稳定经济社会方面的作用,曹魏推行的屯田制具有典型意义。屯田制是以国有土地为基础,由国家招募劳动力进行直接经营的土地利用形式,是土地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因此也属于公有制范畴。但推行屯田制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而是为了与豪强地主争夺劳动力,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推行屯田制过程中,土地公有制的逻辑也发生了异化,土地公有制逻辑的起点不再是维护公平的土地分配,而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国家作为公有制的代表,并不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而只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并无意于通过屯田制形式普遍地解决农民失地的问题,而是通过直接向农民提供土地等生产资料来稳定社会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这就为以后屯田制逐渐被私有化和最终废止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屯田制在公有制逻辑上的异化,屯田军民是被以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的超经济强制方式束缚于土地之上,屯田民不过是国家的农奴,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普通百姓通常并不乐于充当屯田民,到曹魏后期,屯田民的反抗加剧,屯田民逃亡,甚至武装反抗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国有的屯田和屯田民常被封建国家作为对官僚贵族的赏赐而成为个人私产,屯田私有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到晋武帝即位后,于泰始二年(266年),“罢农官为郡县”,将曹魏开始推行了近七十年的民屯制度正式废止了。可以说,曹魏屯田制的废止,是其偏离土地公有制维护公平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较于曹魏屯田制,北魏及隋唐的均田制在执行土地公有制逻辑方面则明显好于前者,因而均田制在土地公有制发展史上也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均田制度自太和九年(485年)颁行,历经北齐和北周、隋,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才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将近3个世纪,是秦汉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封建国有土地制度。均田制能够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均田制在土地分配上坚持了国家维护公平的宏观调控职能,对土地买卖的严格限制和严密的授还田规定,保证了国家宏观调控职能作用的持续发挥。现今我国实行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与均田制有着相当大的类似性,并且在维护土地的公有性质及维护公有制公平逻辑方面,较均田制更为完善和坚决。但均田制仍然存在异化的逻辑,首先,均田制在土地分配上并不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官吏与势家豪强有权分得更多土地。比如,北魏均田制就规定奴婢可以受田,这实际上为势家豪强广占田地打开了方便之门。唐虽取消了奴婢受田的规定,但对官员受田的规定更为详细。唐对官员授田分为永业田、职分田和公廨田,各级各品官员应分田的数量、远近都事无巨细,一一罗列,可见对官员的受田的重视程度。在土地数量不敷分配的情况下,官员的受田是有保障的。由此可见,土地公有制的公平逻辑是打了折扣的。其次,均田制本身存在进一步私有化的倾向。在北魏时,桑田可以“身终不还”,已经具有私有化的性质,但买卖还受到严格限制;到北齐时,则明确规定了桑田和麻田均为“永业田”,对买卖的限制也放松了,并且还规定了官吏也受“永业田”,这样均田制的私有化属性就进一步明确了;至隋唐,不仅对平民和官吏所受永业田有详细规定,而且规定“官人永业田及赐田,欲卖及贴赁者,皆不在禁限”,平民“凡卖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也就是说,平民对永业田的买卖经过官府批准后,就合法化了。对官员受田加以优待,永业田又可以“身终不还”和买卖,这必然导致田地逐渐集中于官僚地主阶层,均田制赖以维持的还授田制度必然难以为继,均田制废止只是时间的问题。均田制私有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土地公有制逻辑对私有制逻辑的退让过程,这个过程不能说是效率原则对公平原则的胜利,其实质仍然是在个人贪欲支配下的土地兼并原则对公平原则的胜利。

均田制废止后,中国古代历史上再没有大规模的土地公有制改革,两宋时代甚至执行的是“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自由放任的土地政策,还残存的名义上的国有土地,如营田、屯田等,在经营形式上也完全采取封建租佃制的方法,国家的统治者———皇帝成为了设庄招佃的全国最大的地主。除了对国有土地收取地租外,封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仅限于对全国土地登录版籍,履亩而税,对于土地归谁所有,则完全不关心。国家以公有制土地对土地占有进行调控的职能已经荡然无存。与两宋的情况类似,明清时期的国有土地形式仅为有限的皇家与勋贵庄田、屯田、旗地等,这些所谓公有土地实际上是权贵集团的私产,在经营上完全采取设庄招佃的租佃制方式,它们的存在对于普通农民来讲,与租种普通地主的土地没有什么区别。公有土地制度既然已经没落,则所谓土地公有制的逻辑当然也不复存在。这是土地公有制逻辑与土地私有制逻辑较量中的完全失败。但社会对土地公平占有的要求并没有因此减弱或消失,由土地兼并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没有因此而减轻,土地问题仍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引发朝代更替的关键性因素,统治者对重建公有制逻辑的必要性不可谓不清楚,但在人口持续增加,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统治者已经没有条件和能力重建公有制了。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土改、合作化和人民公社运动,中国建立起了真正意义的土地公有制度,千百年来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兼并痼疾从此一举清除,土地公有制维护公平的逻辑得到真正切实贯彻,农民再不会因为土地问题而饱受侵凌、折磨,但土地公有制逻辑中对效率的侵蚀作用也明显表现出来,突出表现为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才使农民重新焕发出生产热情,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就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此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成为了中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说明,土地公有制逻辑并不是完全排斥效率的,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将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充分赋予农民,就可以激发出农民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这种情况,实际上与上古时期土地公有制实行的公有私耕原则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则不需采取划分公田、私田的做法,承包责任制本身就能充分体现农民自身以及农民对集体的权利和义务。家庭承包责任制能够很好地坚持土地公有制的逻辑,但也妨碍了土地的流转配置,妨碍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既充分保障农民承包地的权益,又促进土地的适度流转,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是现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难题,也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公有制制度的重点和突破口。但这种改革不能以公有土地私有化来完成,因为土地公有制对效率并不必然排斥,但私有制对公平却是完全排斥的,这可以由私有制条件下对土地制度的公有制改革总是归于失败的历史来说明。

同类推荐
  • 35岁前要活学活用的经济学通识

    35岁前要活学活用的经济学通识

    在现实中,我们的生活时刻被经济的影子所萦绕,无论做什么都充满着经济的味道。经常关注各大门户网站的人,很容易就会总结出目前中国的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不与经济学密切相关,也没有一个不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有心者也许还会注意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就业市场风云变幻,当初的热门专业早已“降温”,年轻人求职很难不受此影响;房市前景未明,房价似乎按兵不动,不知道什么时候买房才合适……
  •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本书通过各种富于哲理、生动有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作为这个社会中的成员,要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就应该花点时间来学习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的阅读和学习,读者会从中获得经济学的思维训练,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大对决:即将爆发的中美货币战争

    大对决:即将爆发的中美货币战争

    2015年前后,一场以美国、中国及欧元区为主角,波及所有欧美发达经济区与亚非拉新兴经济体,决定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金融大对决,将由美国发动。本书作者指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精心布局一场重在针对中国的货币战争!此一役,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对决。这是美国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掠夺世界财富的第三次金融战,其最大的掠夺对象是中国。在前两轮金融战中,西欧失去5年,俄罗斯失去6年,东南亚失去8年,日本失去15年。2015年前后,美国会击垮中国吗?中国会金融战败,并失去5年乃至10年吗?中国要如何破解美国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与资本大布局?如何迎战即将到来的金融大对决?
  • 美国人的致富经

    美国人的致富经

    《美国人的致富经》为了想要创造财富的人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指导。它为想在当今经济形势严峻,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取得成功的人,提供了可以立马付诸实践的引导。无论你是刚入职场的新人,学生,还是想要再创新高的职场老将,本书都将为你提供职场升迁和取得成功的技能建议。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从诸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和施乐(Xerox)公司的安?茉尔凯这样的商界大亨,以及大家熟悉的私人企业主的生活轨迹中获得启发。全书分为十章,每章都将用富人们——也就是已经追逐过并已实现新世界梦想的人们——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向你发出挑战。
  • 财政风险概论

    财政风险概论

    许正中编著的《财政风险概论》主要介绍了财政风险与财政风险的化解,国债风险及其防范,社会保障性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金融性财政风险及其化解,非金融性国有企业引发的财政风险及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建立平准基金,阻断风险系统性触发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热门推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宅男的末世生涯

    宅男的末世生涯

    刘波是一个现代宅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身体瘦弱、形容猥琐。这种人,似乎不论在哪本书里摆脱不了炮灰的命运。那么,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处于丧尸遍地走的末世,又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呢?是沦为丧尸的食物,还是成功进化,迈过这段黑暗,迎来新的光明呢?呵,咱们还是往下看吧!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得偿如怨

    得偿如怨

    灰姑娘没了疼爱,丢了水晶鞋,还被后妈锁在阁楼?由此展开了各种苦情山茶花剧情……抱歉,本文男主设定:主修心理,冷面,深度洁癖,只对女主温柔。女主设定:高冷特工,外表强大,内心有些脆弱。
  • 何处繁华笙歌玥

    何处繁华笙歌玥

    年少轻狂岁月下的承诺,造就灯火阑珊的苦候。向来缘线,奈何情深。只怨此生不愿将就。天涯海角隔洋望相思,希望寄予蹉跎明日,只求她回眸盼今朝。十年等待,物是人非。惟愿此生执手,漫步繁华。
  • 战国无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战国无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所属组别:小说组,作品以“伍子胥灭楚”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当年鲁班为楚王发明了许多攻城武器,墨子劝说鲁班销毁武器以使百姓免受兵燹,鲁班听从,但他怕楚王怪罪,于是逃到了吴国隐居,改名乐盘,著了一部制作武器的奇书。后来墨子对照鲁班的书,制作了一本破解那些武器的奇书。书成之后,鲁班病死,墨子便离开了吴国,云游天下。鲁班的儿子乐安年幼丧父,不知此事。楚国伐吴之时,专诸和乐安起兵造反,得到了墨子和鲁班著的那两本奇书,谁知竟被楚国奸细盗走。
  • 别样的生活

    别样的生活

    潮落潮涨,有它的命。我且不强求。但乃,人生匆匆而来。我既随它而去也。梅花待寒冷而至。我将等之。刘小娟以为她找到了幸福,可是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代替品而已。她会如何选择?她会重新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吗?
  • 吾为死亡

    吾为死亡

    “吾为死神,吾掌控着死亡的权柄,掌控着世界的兴盛与衰败,吾与睡神是创世神之一的永夜女神自我哺育出的最纯净血脉的神祇,吾是世界永恒地长眠。”这是一本以死神为主角的故事,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神界
  • 帝国崛起之魔王再现

    帝国崛起之魔王再现

    五百年前的那一场天神王朝与黑魔的战役一直被世人传颂。当时的世界上最大的势力——黑魔王萨隆以他强盛的势力统治着索亚大峡谷以南的伯亚人和天神人,瓦尔格雪山以北的白灵人,还有鲁姆河以南的乌竺人和秦爻人。所有人都是他黑魔王的奴隶。陆俊凭借着三百万天神士兵就将黑魔王近五百万雄兵消灭殆尽。残存的三千多名黑魔军已经被驱入西方茫茫沙漠。而这个世界的统治者——黑魔王已带着他的罪恶和那柄刺入他腹部的闻名天下的龙皿圣剑,坠入萨鲁姆山谷的深渊之中。五百年之后,黑魔王萨隆奇迹般的复活,带着那把闻名天下的龙皿圣剑卷土重来……
  • 文絮善舞

    文絮善舞

    “丫头,等我!”爱情?救赎?曾经,我天真的以为你就是我此生唯一的依靠!相信?理解?满心期待换来半生歉疚!你可知,你毁了我原本就不光明的世界里唯一的光亮?恨你!恨不得拖你坠入无间地狱!我姓文,不代表我文弱。冠上东皇之名,我就是舞动天地的妖王!欠我的,我必加倍夺走;我欠的,我用一生偿还。“小絮,我愿给你无尽宠爱!”上古传承,巫妖千年,唯情至尊,独爱长留!大情小爱,只问“真”否?正邪两面,只问“悔”吗?无悔!无憾!真情!真爱!“你是我的小公主,我会一直守护你!”“文絮,我后悔了!推开你是我一生的遗憾!”“小猫,我迷上了你的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