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5800000034

第34章 结论(2)

九东厂是侦缉衙门,得奉旨会审大狱东厂是明代司礼监直属的侦缉衙门。永乐七年(1409)“始令中官刺事”。永乐十八年(1420)“始设东厂”《明史·职官志》曰:“提督东厂,掌印太监一1,掌班、领班、司房无定1。贴刑二1,掌刺缉刑狱之事。旧选各监中一人提督,后专用司礼(监)秉笔(太监)第二人或第三人为之。”

东厂最高长官为掌印太监,全称为“钦差提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又尊称为“督主”或“厂公”。提督东厂的掌印太监之下,设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1。档头百余名,番子千余名。《明史·刑法志》则曰:“凡中官掌司礼监印者,其属称之曰宗主,而督东厂者曰督主。东厂之属无专官,掌刑千户一,理刑百户一,亦谓之贴刑,皆(锦衣)卫官。其隶役悉取给于(锦衣)卫,最轻黠狷巧者乃拨充之。役长曰档头,帽上锐,衣青素褶,系小绦,白皮靴,专主伺察。其下番子数人为干事。”

东厂于司法审判上亦有其职权,除侦查阶段不论外,东厂于审判阶段有:1移送拟罪,2监视审讯,3奉旨会审大狱等权力。东厂移送京师案件至刑部或都察院时,二法司畏东厂,不敢更易案情或罪名,常依东厂侦讯所得,定拟罪名。

十锦衣卫亦系侦缉衙门,常与三法司共同审理案件,其司法审判权与三法司相当锦衣卫是与东厂齐名的侦缉衙门,“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明史·刑法志》曰:“(锦衣)卫之法亦如厂,然须具疏乃得上闻,以此,其势不及厂6甚。”东厂与锦衣卫恒相勾结,狼狈为奸。

锦衣卫为上二十六卫之一,属于亲军卫,亲军诸卫职司“分掌宿卫”。但锦衣卫与他卫不同,职掌有异,地位亦特别重要。《明史·职官志》曰:“锦衣卫主巡察、缉捕、理诏狱,以都督、都指挥领之,盖特异于诸卫焉。”锦衣卫原系军事机关,但因皇帝之信任,职掌扩大至司法审判。

《大明会典》曰:“洪武十五年,设镇抚司。……其北镇抚司,本添设,专理诏狱。”“锦衣卫狱”(或简称锦衣狱)实即“北镇抚司狱”(或简称镇抚司狱),亦即世所称“诏狱”。皇帝将职官交付审判前,常先将职官“下诏狱”。

北镇抚司隶属于锦衣卫,就体制上言,北镇抚司应由锦衣卫指挥使监督,镇抚应听命于卫指挥使,实则不然。

明代成化以后,北镇抚司独立性及权力愈来愈大。《明史·刑法志》即曰:“(成化)十四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毋庸白本卫。即卫所行下者,亦径自上请可否,卫使毋得与闻。故镇抚职卑而其权日重。”

明代法定的审判机关是三法司。依体制言,锦衣卫审讯之后,须送三法司拟罪。但实际上,锦衣卫权力极大,三法司的拟罪权被直接或间接的侵夺。直接的侵夺是由皇帝直接授权锦衣卫拟罪,不交由三法司拟罪。间接的侵夺是由锦衣卫移送法司拟罪时附以参语(拟罪意见),三法司畏其权势,不敢变更平反,锦衣卫等于有了准拟罪权。锦衣卫有拟罪权及准拟罪权,实系司法审判机关。

(第二节)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的缺失与弊病

明太祖建立大明帝国后,期望恢复唐宋旧制,建立一套可大可久的典章制度(包括司法审判制度),为大明帝国奠定千秋万世的基业。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宰相,政归六部,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洪武二十六年,颁行《诸司职掌》,详细规定了三法司的职掌分工,初步建立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洪武三十年,颁行《大明律》。

弘治十五年(1502),《大明会典》纂成。正德四年(1509)颁行。《大明会典》,系依《诸司职掌》一书发展而成,以六部职官为纲,分述各衙门的职掌及历年事例。在三法司的条目下,明确规定三法司的组织及职掌,完整建立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之建立,是以《诸司职掌》、《大明律》、《问刑条例》及《大明会典》等典制的规定为基础的,体系完备,规模宏大。但这一套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有其缺失,亦有其弊病。兹分述如下:

一皇帝独揽国家大权(含司法审判权),得最终裁决司法案件明太祖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政归六部。一切国家政务,皇帝亲自裁决,大权独揽,明代皇帝的权力达于有史以来的巅峰。帝权与相权相互制衡的机制完全丧失,帝权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司法审判上,皇帝容易滥用其有关司法审判的权力。

明代的皇帝在司法审判上有着巨大的权力,无论在侦查、审判及执行中,皇帝的裁决是具有决定性的。以京师案件而言,在侦查阶段,皇帝可以命锦衣卫或东厂拘拿、逮捕、缉捕、监禁及审讯(即今之侦讯)人犯。在审判阶段,皇帝得将案件发交刑部或都察院初审,再发交大理寺复审。正德以后,遇有情节重大案件,皇帝发交刑部案件审理完结后,刑部得迳题皇帝裁决。又遇有特殊案件时,皇帝得不经内阁票拟,迳以内批或中旨裁决。

又即使对一般京师案件,刑部或都察院初审完结,大理寺复审完结后,皇帝得为:1依刑部定拟判决之裁决,2命法司再拟或再问之裁决,3命多官会审之裁决,4另为处置之裁决。其中另为处置之裁决,又可分为:1加重其刑之裁决,2减轻其刑之裁决,3赦免之裁决等。在执行阶段,皇帝亦得赦免或减轻其刑,不受案件已经皇帝裁决定案之拘束。依明代典制,皇帝是全国至高无上的、唯一的最高大法官。

在司法审判上,明代皇帝最可议者为其拥有“请旨发落”及“拟罪来说”两项权力。《大明会典》定曰:“凡律内该载请旨发落者,本寺具本开写犯由罪名奏闻,取自上裁。”换言之,人犯是否处刑及刑度为何,均须奏闻,由皇帝裁决。又《大明会典》载:“(弘治)十三年议准,两法司囚犯,若奉特指令……拟罪来说者,具本发本寺审允,奏请发落。”换言之,人犯未审讯前,皇帝即可令法司拟罪,这项规定是“未审先判”,是违反基本法理的。这项规定,清代废弃不用。

二刑部为三法司之首,部权特重,缺失亦多刑部不但是中央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之一,也是京师的地方司法审判机关。就直隶及各省案件而言,刑部职司第一次复核,大理寺职司第二次复核。就京师案件而言,刑部职司初审,大理寺职司复审。唐代京师案件,大理寺是初审机关,刑部是复审机关。宋代元丰改制后,大理寺与刑部之分工,大致与唐代相同。明代变更唐宋旧制,京师案件由刑部初审,大理寺复审。表面看来,刑部审级较低(第一审),大理寺审级较高(第二审),但在实际运作上,刑部的司法审判权始终大于大理寺。

刑部系京师案件之初审机关,在司法审判上,主要有下列缺失:

(一)审理期限问题《大明令》虽规定:“凡内外衙门公事,小事伍日程,中事七日程,大事十日程,并要限内结绝。”但实际上,刑部官1审理案件难以办到,常有一、二年未能结案者,人犯淹禁问题愈形严重,以致后来必须实施审录及五年大审来清理刑狱。明代官1虽屡次建言依限结绝案件,但均无效果。嘉靖年间,大理寺卿刘玉建言,法司问事,“大事限二十日,中事十日,小事限五日。”但刑部官1亦难办到。

(二)结案权限问题明代州县案件,笞杖罪以下,州县官即可结案执行。至京师案件则不然,笞杖罪案件,刑部初审完结后,须送大理寺复审,再奏闻皇帝裁决。换言之,即使是笞杖轻罪案件,刑部尚书亦无权结案执行,其权力反不如州县官。

这项不合理的规定一直沿用至明末。

(三)司法审判权扩张问题明代采行“平行的两组司法审判系统”,刑部及大理寺为一组,都察院及大理寺为另一组。正德以后,皇帝发交都察院及大理寺这一组的案件逐渐减少。反之,皇帝发交刑部及大理寺这一组的案件逐渐增加,刑部的司法审判权渐次扩张。此外,正德初年以后,遇有情节重大案件,皇帝令“送刑部拟罪”者,即由刑部直接具题,奏闻皇帝裁决,不必经由大理寺复审。上述情况,对于“平行的两组司法审判系统”有所侵害。

三都察院兼理刑名,与刑部合称二法司,缺失亦多都察院系监察机关,亦系兼理刑名的司法审判机关。依《诸司职掌》所定,都察院及大理寺所组成的一组司法审判系统,是与刑部及大理寺所组成的一组司法审判系统并驾齐驱的,两组的重要性无分轩轾。就京师案件而言,都察院是初审机关,与刑部相同。刑部审理京师案件所发生的缺失,都察院大部分亦有之,如审理期限问题及结案权限问题。

与刑部不同的是,都察院有司法审判权缩小的问题。《诸司职掌》载: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鼓下或通政司发下告人,连状到院,……本院奏闻提取。”换言之,都察院审理的案件以登闻鼓案件及皇帝交审之通政司奏闻案件。登闻鼓案件由都察院初审,应属无可更易。但通政司奏闻皇帝之案件,皇帝是否交审于都察院,则皇帝尚有裁量之权。此外,正统以后,六科十三道等官劾奏职官案件,皇帝或交都察院初审,或交刑部初审,并无一定。

据笔者考察,洪武至宣德年间,皇帝发交都察院初审的案件颇多,发交之案件以职官案件为主。都察院除职司纠察职官外,亦常奉旨审理职官案件。正统至弘治年间,皇帝发交都察院初审的案件亦不在少数。正德以后,则逐渐减少。此外,京师情节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逐渐形成制度。三法司会审时,由刑部主审,都察院及大理寺的司法审判权均逐渐缩小。上述情况,亦对于“平行的两组司法审判系统”有所侵害。

四大理寺职司驳正及平反冤狱,但刑部及都察院对大理寺的职掌并不尊重及配合,明代中期以后,大理寺的部分重要职掌几成具文元代不设大理寺,达九十年。宋代大理寺运作方式,明初君臣似乎所知有限。明太祖建国之初,拟恢复唐宋旧制,吴元年(1367)即设大理司,洪武元年(1368)革。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大理寺,洪武二十九年(1396)又罢。

建文初复置,永乐初仍置大理寺。对于大理寺的存废及其职掌与定位,明太祖似乎是犹疑不定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颁行《诸司职掌》,大理寺的职掌与定位得以初步确定。大理寺的运作方式是明初君臣的创制。

洪武二十九年,大理寺第二次被罢革,因此,《诸司职掌》所定典制未能继续施行。后至永乐十九年(1421),《诸司职掌》所定典制才恢复施行。依《诸司职掌》所定,大理寺之职掌主要有三:1驳正,2参驳,3番异调问,4各衙门堂上官2审。除驳正一项,大理寺尚可正常执行外,其余三项职掌多已无法执行,几乎成为具文。兹分述如下:

同类推荐
  • 铁路运输经济法规

    铁路运输经济法规

    本书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铁路运输立法工作和铁路运输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着重介绍了与铁路运输企业相关的经济法、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铁路运输合同、铁路运输法律法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多式联运法律法规、运输经济纠纷的解决等内容。
  • 道路交通知识问答

    道路交通知识问答

    本书向广大农民朋友讲述了我国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全书配以案例,语言通俗易懂。
  • 建设工程法规

    建设工程法规

    建筑工程领域所涉及的法规内容繁多,而建筑法规类学科的教学课时较少,加之法规不断完善,其更新速度较快,教材课本难以同时跟进。故为了学生能够较容易掌握这部分信息,开发此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最新修正本)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百姓土地纠纷法律适用手册

    百姓土地纠纷法律适用手册

    《百姓土地纠纷法律适用手册》主要收录了哪些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国有土地的范围?什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什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使用上的区别在哪里?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狱中天子

    狱中天子

    他刚出生就被判了死刑被投于监狱,他成长于民间,历经磨难,苦乐自知,他天资聪慧,喜读书也喜斗鸡走狗,他十八岁当上皇帝,在权势滔天的大将军威压下,每每如芒刺在背,他孤独无依、如履薄冰,面对硬塞给他的白富美,聪明而强硬的诏告天下寻微时故剑,他最终最终一代英主。
  • 启示录之天琴风云

    启示录之天琴风云

    这是一片剑与魔法、科学与宗教并存的大陆。天启之戟再次开启,世界卷入新的轮回。一位年轻的法师,觉醒在天琴帝国的国都宸宁。他如何揭开身世之谜,为父母报仇,解除帝国的重重危机,最终对抗天启的命运?
  • 快穿游戏之花样女孩乖一点

    快穿游戏之花样女孩乖一点

    一次次的游戏,一次次的相逢,一次次的热恋,他们真的会动心吗?ps:1对1,双洁,甜宠文
  • 高天厚土

    高天厚土

    本书是庆祝盐池解放70周年献礼图书,收集了60多位作家讴歌介绍盐池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
  • 书风法雨

    书风法雨

    当下书坛浮躁,崇丑尚怪、恶俗吹捧等现象泛滥。本书无意安排一条主线作铺陈式的系统阐述,更关注书法文化生态与传统审美取向。从书法的本质入手,谈执笔、运笔、临摹、书体的演变、书风的流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千年书法时间与历史的高度,纵谈古今名家佳作,求学书之正道,提出了学书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技法义理和书论考据并重,对流行观点的辨析有理有据,指出经典与时弊的区别,庸陋浅滑与典雅萧散的不同,以廓清迷雾,匡正扶危。秉承作者在诸多领域专业写作的一贯风格,博学敏锐,坦言直击,痛快淋漓,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 不灭征途

    不灭征途

    古战之场藏辛秘,万古之族谶预言;永恒石碑镇寰宇,不灭传说扬天下。少年自幼潦苦,自小山村而出,一路寻法问道,越尽磨难,披荆斩棘,历经悠悠寒载,最终踏上那传说中的不灭征途。佛,魔,妖,仙,巫术,占卜,禁制,符文…带你演绎另类极致的修者传奇。不灭的理想,永远的征途,少年决心势必要在这个征途抵达终点…
  • 穿越万界之妖狐乱世

    穿越万界之妖狐乱世

    万年妖神轮回于宇宙万界,当他遇到所谓的系统时,又会发生什么。万界,本就掌控在我手中。穿越到超神学院,妖怪名单,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画江湖,等等世界。且看男主如何在诸天万界做一条称职的帝(咸)皇(鱼)“这才是真正的神!哈哈哈!!”“闭嘴”“......”
  • 仙王与魔皇之上苍之子

    仙王与魔皇之上苍之子

    逆天少年,被陨石砸中都能不死,俗话说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这福也太逆天了吧?
  • 游戏中的王国

    游戏中的王国

    一款风靡全球的线上网游“游戏王国”出世了!在这个游戏里,你可以做任何事情,(笑容逐渐猥琐中)当然过程会省略的……(笑容突然僵硬了!)玩家和NPC们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接下来,我们将以玩家和NPC的视角共同来了解这个娱乐的世界……
  • 三国CT

    三国CT

    《三国CT》说三国,说三国的那些英雄们、狗熊们、可怜虫们,其实相当的成分,是在说自己,说自己的幼稚、短视,说自己的褊狭、浮躁,说自己的彷徨、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