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5700000011

第11章 解读弟子规(十一)谨之四

画外音:

《弟子规》在谨的篇尾还特别关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的话,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究竟是哪些事情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呢?如果我们忽略这些事情,又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后果呢?请继续收看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第十一集“谨之四”。

钱文忠:

我们前面讲到《弟子规》对孩子有好多的行为举止、站相、坐相、待人接物各方面的规定。接着《弟子规》讲“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又是两个勿,这一段的《弟子规》“勿”字特别多,也就是说语气比较严厉,是严格要求孩子必须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这些话很简单,就是你碰到一件事情、任何事情,你不要忙乱、不要慌乱。为什么呢?忙者多错,你一下子急急匆匆,我们讲没头没脑的,而容易惹出一些麻烦,容易把一件好的事情给做错了。“勿畏难、勿轻略”但是你看到任何一件事情,你不要先有畏难情绪,一件事情还没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爸爸妈妈叫他做件事情,我干不了,爸爸妈妈叫他做道题目,我不懂,你不要先未畏难,你先怕了,那你就什么都谈不上了,但是仅仅有勿畏难是不够的,还要勿轻略。换句话说,一方面你不要做都没做就觉得难,但是另一方面你也不应该连做都没做,你就觉得它很容易,很轻视它、很忽略它,这两个极端都是要避免的。

那么按照《弟子规》的说法很简单,孩子们应该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在古人那里叫什么呢?“临事而惧”你碰到一件事情,你先要存一点畏惧之心,一点点,不能太多,太多就畏难了,你要非常认真、战战兢兢、非常踏实、仔细地做好准备去处理某件事情。如果太畏难、如果太轻略,那么结果都不会理想。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我们知道开元初年唐玄宗比较注意选拔人才,当时全中国有四个人才非常优秀,叫一时之选,当时就优秀的人才。其中有一个人叫李杰,这个人当了一个官叫河南尹,河南,当然不等于咱们今天的河南省,但是这个地方的地方长官河南尹,那么他当了这个地方的地方长官当然审案子,我们中国古代的地方长官都要审案子。

有一天来了一个寡妇告状,告谁呢?告自己的儿子。罪名是什么呢?不孝。在古代中国,做母亲的告儿子不孝那是天大的罪,那是可以判死刑的,不孝是中国传统十恶之一,就是十件最恶事情的里面,在当时排在第七件就是不孝。这个李杰一看,这个寡妇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告儿子不孝当然是大事,就命令把这个不孝之子抓到堂上来审问,一审很有意思,这个儿子说:“我得罪了母亲,大老爷您也别审了,我只求一死,我不想活了。”什么都不辩解。那这个李杰一看,如果像要做事情轻略的话,那很简单了,有原告,妈妈,告儿子,儿子也承认了我得罪了母亲,而且他也愿意死,拖出去砍头不就完了嘛,最简单的方法。李杰没有,李杰就做事情勿轻略,做事情没有掉以轻心。他就劝那个寡妇说:“你寡居在家,身边只有儿子一个亲人了,你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你现在可要知道,你做母亲的告儿子不孝之罪,按律当斩,要杀头的,你要想明白,你今后后悔可是来不及的。”

哪知道这个寡妇态度非常坚决,这是一个逆子,我不要他,这儿子有什么用,杀了就杀了,拖出去喂狗,根本不要这儿子。这时候李杰如果还是没有一种非常好的做事情的态度,如果不是临事而惧、非常慎重的话,好了我又劝过一次了,拖出去砍了。李杰还是没有,李杰一看这寡妇这么一个态度,行行行,我也不审了,你出去,你不是母亲吗?那总归是你儿子,你出去到大街上买一口棺材准备着吧,给你儿子收尸,因为要砍头。这寡妇一看,好,大老爷答应要砍头了,要把儿子给砍了,很高兴,就赶紧出门去买棺材。

李杰怎么办?李杰就派了一个人跟着这个寡妇,跟着她在后面,非常细心。发现这个寡妇出了衙门一拐角,那边有个人在等着这个寡妇,是一个男人,一个男人在等着这寡妇。那么李杰派出的可靠的手下就在旁边偷听,就听到这个寡妇对这个男人说都搞定了。李杰心想这里面肯定有问题,等这个寡妇买好了棺材来到县衙的时候,李杰再一次劝说,说你做妈妈的,你要知道,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这个寡妇那当然不后悔,我死都不后悔。结果李杰下令把那个男人给拖上来,一审就审出来了,原来这两个人有奸情,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儿子撞见,所以这两个人担心儿子去告官,尤其这个男人,所以设计除掉这个儿子。

那这也反证了这个儿子倒真是一个好孩子,他也不说,临要命的时候他也不说,还说自己得罪了母亲。所以李杰下令当场释放儿子,把那个男人给斩首了,把男人的尸体放在那个棺材里,这口棺材也没有浪费,买好了还是有用的。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做事情非常缜密,绝对不轻率,避免了一个冤案。

画外音:

《弟子规》除了强调孩子应该从小养成临事而惧的好习惯,还非常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所以提出“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但是现在有些家长却认为,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社会,提早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对孩子是有好处的。那么这种看法正确吗?

钱文忠:

《弟子规》接着讲“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打斗的、喧闹的场合,小孩子不要去接近,这些不正当的、见不得人的、倾向不好的事情孩子不要去好奇。古代的中国人非常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为了培养孩子,妈妈不惜搬家,几次搬家,不就是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找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吗?我们现在的好多家长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认为孩子将来总归要进入社会的,希望从小就让他接触社会每一个场合,每一个场合都让他接触,这样的话孩子进入社会就以后就比较老练,什么我从小都见过,没什么稀奇。

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孩子还没有长大,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所以有些场合,特别是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成长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场合,应该给孩子要隔绝开来,不能让他很小就接触这种场合,对这些德行不好的人、品德不好的人,尤其不要让他过分接近孩子。孩子小时候学样,孩子小时候主要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是模仿,孩子就会学坏。所以父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应该是一把大伞,替孩子遮挡风风雨雨,等孩子成长了,接受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心智比较成熟了、有判别能力、有鉴别能力,再让他去接受比较复杂的社会,这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我看到过一个很好的比喻,这个比喻我当时看到以后一愣,我说真是这个道理。我们拿一碗清水好比是孩子,然后我们拿起一支钢笔往里滴一滴墨水,一碗清水马上就染上了颜色,不再是一碗清水了。请诸位试试,你把这碗水再给我搞成清水,你试试看,滴进去一滴很容易的,你要把这一滴墨汁从水里面再给我提出来,再让这碗水变成清水,那多么难的事情。

画外音:

《弟子规》接下来还提出,如果到别人家里拜访应该遵守的一系列礼节,那么我们去拜访别人时,究竟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事情呢?

钱文忠:

《弟子规》接下来讲“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一个孩子,你如果要到别人家里去拜访的时候、将要进门的时候,你应该先问一下家里谁在啊?家里有人吗?将上堂,因为古人不一样嘛,等于说古人是一个院子,将入门的时候,在院子外头先问家里有人吗?谁在啊?然后如果没有人回答你,有人回答是另外一回事,那门又没关着,那么你可以推门而入,要登堂入室的时候,穿过院子,比如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声必扬,声音还要高一点,还得问有谁在家吗?谁在啊?

这样一个事情,我们现在的家长有几个去教育孩子的?我们现在孩子比如到同学家去玩儿,或者到隔壁邻居家串门,能不能做到这个?很多孩子恐怕是推门就进,这种小地方不能忽略,你进别人家的时候高声地问一下,就可以提醒家里的人有所准备,不要因为有客人来措手不及,反映的是对主人的尊重、对主人隐私的尊重,古人是极其讲究这方面的。

《弟子规》的这四句话,刚才我们讲的“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这四句话《弟子规》的,完全是从儒家经典里面直接引用来的,一个字都没有动。比如《礼记》里面就有这样的话“将上堂、声必扬”而且大家知道在《礼记》里面,接着“将上堂、声必扬”后面是什么吗?没有一个人想得到,接下来的一段话“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如果你到人家家门口一看,古人都是席子,古人没有咱们今天的床,门口有两双鞋子,如果门口有两双鞋子,那就说明房间里不只一个人。那这个时候的话,你可不能门一推,被我发现了,被我抓住了,这个不行。如果你听到里面,两双鞋子的主人在说话,如果他们说话的声音你可以听得清楚,你可以进去,为什么?说明他们没有在谈什么秘密的事情,他们在谈的事情没有什么要回避别人的,你可以进去。“言不闻则不入”如果你看见门口就是两双鞋子,但是听不见里面有说话的声音,不能进去,更不能到墙角那边贴着拼命听,更不行,因为人家可能在谈一些秘密的事情,那你应该声高扬长,再问一下我可以进来吗?规矩。

“将入户,视必下”,我们现在到朋友家里去拜访,孩子、甚至我们成年人不会注意这个吧?你要进入人家家门的时候,你的视线要低一点,看方寸之内。我们现在很多人到别人家里一去,这个地方装修得不错,这幅画也不错,这个地方怎么这么放那么乱,这个不好,这种是不可以的,极没有礼貌的。进人家眼睛要看得低一点,万一主人来不及准备,万一主人衣服扣子没扣,你盯着看?视线低一点,先低个几秒钟,再抬头跟主人交往,这就是中国传统的规定,大家想想,中国的礼乐文明,中国的礼仪文明多么细致、多么细腻,只不过后来我们都忘了。

画外音:

《弟子规》要求我们到别人家里拜访时,一定要先高声地问“有人在吗?”而根据记载,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曾经因为没有做到“将入门、问孰存”,而导致差点休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钱文忠: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知道出在谁身上?孟子身上,而这个故事见于儒家重要典籍《韩诗外转》,故事叫什么呢?叫《孟子欲休妻》,就是孟子动过离婚的脑筋。怎么回事呢?孟子有一天回家了,家里就他太太和他妈妈,他先会自己房子。我们现在想,如果是夫妻,我回家怎么我还要打招呼的?太太我能不能进来?这个是太我洲化了,我们中国人以为,我肯定推门就进去了。孟子就是这么干的,推门进去了,突然看见他太太在干吗,大家知道吗?箕踞,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勿箕踞,《弟子规》里有的,你不能这么坐的,他太太一个人在家里,所以没有这么跪坐,没有坐得非常端正,就地一坐,两只腿伸开,很放松的叫箕踞,我们前面讲过。孟子一看还了得,坐姿如此粗野,如此不守礼貌,孟子很生气,那么这个事情后果就很严重,孟子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孟子扭头就跟自己妈妈讲:“妈妈,我要休妻,这个老婆我不要了。”他妈问为什么?很不礼貌,我刚才回家看见她居然箕踞,两只腿伸开坐着,大巴叉,像一个簸箕一样,太难看了,不符合礼节。

孟子的妈妈怎么说?孟子妈妈真是教子有方,孟子妈妈说敲门没有?你有没有先问问家里有没有人啊?你进去的时候是不是眼睛贼贼地直接往前看?有没有把视线放低一点?孟子说没有。没有就是你的不是,你进家门的时候应该先问问有没有人,要推开门进去的时候还得声音更高一点再问一问,进去以后视线先应该看着眼前的地上,你直冲冲地瞪着你老婆看干吗?不许休妻,而且你还要反思一下,你自己是不是守礼节,孟子赶紧认错。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在中国传统当中,连夫妻之间都是强调有隐私的,而不是说这是我们俩的卧室,我推进去就完了,也不可以。接下来《弟子规》又往前推一步,比如你敲门,有人吗?那里面一般会回答,敲门的是哪一位?是谁啊?一般我们怎么回答?我们一般回答:我,连我都听不出来?真是的,怎么我的声音都搞不清楚,你耳朵被塞住了?一般我们是这么回答。《弟子规》规定,绝对不可以,“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如果有人问你是谁啊?你老老实实回答钱某某,比如钱文忠,我是钱文忠,你千万不要回答,我,文雅一点,吾。这个不分明,谁知道你是谁啊?我们可以发现好多电话诈骗用的就是这一手,电话诈骗,因为他先要假装你的熟人,如果你接电话说你是谁,他也不知道你有什么朋友,他说我是张三李四,那你马上就明白了,你有没有这个朋友,但是他不跟你说是谁,他说是我,很亲热,我啊。完了以后你又不好意思,你怎么好意思盯着他问,你也不好意思挂电话,慢慢就聊起来了,一聊起来你就走远了,这是一种手段,古人早就注意了。

这方面也有例子,有闯祸的例子。谁?贾宝玉,《红楼梦》第三十回,好多小女孩放学了以后就进到贾宝玉住的那个院子里,大家来玩儿,玩的时候天下雨,没想到这个时候贾宝玉回来了,宝玉就在外边拍门,里面的人只顾笑,没听见宝二爷回来了,宝玉就在外面叫:里面给我开门啊。叫了半天没人去开门,这个时候袭人比较警觉,袭人是比较懂事的,就问这个功夫谁在叫门,没人去开门,就问了一下谁啊?大家去看《红楼梦》,贾宝玉的回答是:我。贾宝玉想我这个少爷,也不说我是谁。这个时候好多小姑娘一听,这是不是宝姑娘的声音?因为大概贾宝玉的声音比较奶声奶气、女生女气,以为是薛宝钗来了,那么这帮孩子又在猜,宝姑娘这时候怎么会来?还是袭人比较警觉,说这么着我先去隔着门缝看看,我去看看是谁,袭人跑过去扒着门缝一看,贾宝玉,赶紧把门打开,贾宝玉那火死了一肚子,他一进门他也没看清是袭人,就飞起一脚,不是把袭人给踢伤了吗?一下子就踢在袭人的腰上,所以宝玉还骂骂骂。

大家看这个就是一个例子,你贾宝玉如果说,我是宝二爷,谁会不给你开门?你说我,谁知道你是谁?

画外音:

《弟子规》还特别强调,如果使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否则就是偷窃。那么《弟子规》的话是不是太过严厉了呢?如果我们借用父母的一样东西而没来得及和父母打招呼,这难道也算是偷吗?

钱文忠:

《弟子规》关注的都是一些日常的小事,它关注的都是孩子,在一些小事方面可能会忽略的东西的,这些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下面的八句话“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你如果想用别人的东西须明求,你必须当人的面说明,请求他借给你。如果你问都不问就拿来用的话,三个字“即为偷”就是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你借东西好借好换还、好还好借,这是我们平常讲的话。

这一些在现在的孩子当中确实是比较容易模糊和忽略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宝贝疙瘩,他拿你爸爸一东西用用,还给你面子呢,我不然我还不要你东西,我问爷爷奶奶要好了,爷爷奶奶如果不给我,我跟外公外婆要好了,我大家家长都是争先恐后地给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他一种不良的习惯,他不知道物品的归属,不知道尊重这样东西的主人。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义不摘梨”,这个故事不是民间传说,见于《元史》,发生在元朝的一个故事。元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者叫许衡,很有名的一个儒家的大学者,再一个酷暑的天气里,大热天和很多人一起逃难,逃难经过哪里呢?经过河阳,也就是今天河南这一带,逃过这里,大热天急急忙忙,口渴得不得了,口渴难耐、嗓子冒烟。这个时候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上面结满了梨子,让人垂涎欲滴,水灵灵的,跟他一起的人争先恐后上去摘梨树吃,能够消一消渴,只有许衡端坐在树下无动于衷,绝不摘梨,看着伙伴去摘梨,他不动,他就坐下树荫底下稍微歇一下,旁边的人看不懂了,你这一路赶来急急忙忙口渴成这个样子,这棵梨树没有主人,都逃难了,你为什么不去摘一个吃呢?有什么要紧?又没有人会找你的。

大家知道许衡怎么回答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但是难道我们自己的心里就没有一点点主见吗?”梨树是没有主人的,但是你难道不认为这个东西不是你的吗?你心里难道没有主见吗?知道这个行为类似于偷吗?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叫“义不摘梨”的故事。

画外音:

“义不摘梨”的故事说明,哪怕是没有主人的东西也应该须明求,否则即为偷。那么关于把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区分到泾渭分明的程度,还有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

钱文忠:

这个故事发生在宋朝,当时有一个人叫查道,检查的查,在姓念查,叫查道。有一天,他带着仆人去拜访一个远方的亲戚,当然你上门去拜访要准备礼物,所以他就给这个亲戚准备了很多礼物,仆人挑着担子,去走亲戚。走着走着也不知道是迷路了还是怎么,或者这个路有点改变,他走岔了,走到中午还没到,两个人感觉非常饿,饥肠辘辘,而在这个路边也找不到一个吃饭的地方,他和仆人又没有准备午饭。这个时候怎么办?仆人就建议了:“老爷,你看这一担子礼物,里面好多吃的,要不您就从这个礼物里面先拿些东西充充饥,先吃一点。”而这个查道说:“这怎么可以,这些东西是礼物,礼物就是送给别人的,你当初把它作为礼物了,那你应该节认识到这已经不是你的东西了,而是你送出去给别人的东西,我怎么能够偷吃呢?”这样一种观念,结果这两个人就饿着肚子赶路,一直到了亲戚家才接受亲戚的款待,吃了一顿晚饭充饥。

这个故事极端吧?这个故事放在今天,我们很多人不能理解了,这个礼物是我买的,我要给别人的,何况我还没送到别人手上,这难道可以算别人的吗?古人就是算,而且古人认为这是人心里的主见,我心里要有主见,这是谁的,虽然现在不分明,心里要有主见,我要知道它不是我的。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社会上也有很多这种拾金不昧的故事,有的捡到东西一定给人家送回去。也有一些不良的情况,比如把人家的东西眯下来,看到没有主人,我赶快先拿掉。实际上后面这种行为已经接近,在古人看来是接近于偷。所以,现在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遗物不苟取这样的良好的品行,这样孩子长大以后进入社会一定会受益匪浅,将来他会得益的、会受益的。如果我们家长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孩子拿块糖,从奶奶饼干桶里拿块饼干吃了,也不跟奶奶说。怎么了?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忽视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一种随随便便、比较随性的一种不好的习惯,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往往会被别人误解,或者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到了那个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弟子规》到这里结束了它的第四部分“谨”,在我们古汉语当中,它的本意是说话小心,要注意说话,后来泛指谨慎、小心、慎重,也有敬重、恭敬的意思。《说文解字》里面讲“谨”,慎也,所以我们今天讲谨慎,是放在一起的。与谨相关的词还有“畏、敬、恭、俭、让、勤”等,这些概念都是从谨生发出去的,“谨”要求每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时候要小心谨慎,要接受社会规则的约束,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千万不能无所畏惧,千万不能放纵自己,这是儒家对个人修养的一基本的要求。“谨”特别重要的是,要求一个人有所不为,要求一个人言行慎重,勤勉修身,要经常自我反省,对别人要礼让、恭谦。

在中国传统当中,让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谨的习惯,是希望他将来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自己的人生。《弟子规》还非常强调一个概念,什么概念?信,要诚信,而《弟子规》的诚信在它整个的篇章结构里面是崭新的一章,是一个独立部分。《弟子规》是怎么来概述诚信的?请大家听下一讲。

同类推荐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民族文化丰富,风俗独特。
  •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历史与当代视野下的中国电影

    本文主要是对历史和当代的中国电影进行对比,反思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电影发展走势等。
热门推荐
  • 溟猫

    溟猫

    “时间被轻轻踏碎,再也无法拼接完全。”一只黑猫站立山巅,俯瞰这片残忍无情的陆地。我,终究会回归!“我,溟帝,回来了!”黑猫跃向星辰,月亮瞬时变得猩红,犹如黑猫的眼眸…
  • 异界之盗版地下城

    异界之盗版地下城

    人仙魔三个时空出现了裂缝,大量的魔怪物进入人时空,仙界的八大高手对战妖王艾特尼斯,古代的大侠沈熠穿越到续音二中,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激烈战斗,引发了一段爱情与魔法的传奇故事!
  • 夙谋诀

    夙谋诀

    北漠王朝,五大世家相互制衡,明争暗斗从未止住,新代继承人之间的斗争,才刚刚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素来谋略的最高方法……
  • 她的名字我的心事

    她的名字我的心事

    ……陈森和他的三个兄弟,走在路上,三个兄弟打打闹闹、有说有笑。只见陈森听着耳机里的歌,若有所思地望向左手旁。一个身穿浅白色上衣的女生,挎着一个双肩包。她正蹲在那儿把地上的几个塑料空瓶往包里放。陈森看着她那模样,咧嘴一笑。低头看了眼手里刚喝完的饮料瓶。径直朝她走去。老三发现陈森渐渐的脱离了队伍,招呼其他两个偷偷跟上去看戏。……#闷骚型大佬对生活不济的小妹施舍饮料瓶##你穷~没事,我不跟你抢##我爱你,陈森……我爱你,空瓶子#
  • 浅于芷思

    浅于芷思

    两颗星紧邦着两个心,“我喜欢你哦~”“嗯。”“我喜欢你,很喜欢很喜欢~”“嗯。”“嗯?然后…唔…”在唇齿见突然模糊的有声音在说“我也喜欢你”爱情中最美好的莫过于你喜欢我的同时我也喜欢你。
  • 这剑道还挺好走

    这剑道还挺好走

    陆清远修道千年,似大梦一场。念起持着逐鹿的日子,“便当作再往年少。”他踏出深林,缓步下山。
  • 天下群芳

    天下群芳

    “云龙”岂是池中物,一遇穿越便化龙!风云大陆,原是一名作者虚构的小说世界。书中主角楚云龙的虎躯一震,却让一名穿越男奇迹般的降临到了自己17岁的时代。从此楚少爷逆天改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他的生命里也多一些嘀笑皆非的故事。正所谓,绘百美图,书天下群芳风情万种。携超神器,战罢江山河涛四海英豪!
  • 暮夏落烟

    暮夏落烟

    展翅长鸣的火鸟必方,九天之上的皇者青穹,记忆中温柔微笑的少年,以及幼时的你生气时会鼓起的包子脸,妖兽的世界里有那么多又那么多的故事,明媚的就像是夏日河畔的萤光一点一点……好吧,让我们忽略这些有的没的废话,其实这讲的只是一个兔子女巫暗恋自家正太狐狸哔年有余,且至今未遂的故事——当然,这也绝对不是结局……我发誓!本文有那么一点温馨,有那么一点吐槽,有那么一点活蹦,还有那么一点乱跳。感谢所有愿意为这个故事而停住脚步的人,也希望你们能喜欢这些发生在六月夏天的故事。by瓶子の季°
  • 逆天五小姐王爷莫上瘾

    逆天五小姐王爷莫上瘾

    掉落在以武为尊的异世大陆,错被人当成尹家人的废材养女,废材?作为一名特工,绝世毒医,你且看我是如何翻云覆雨!如何将你的脸打的啪啪响!几乎将所有事情都算得事无巨细的夏汐却漏算了一件事……“汐儿,玩够了吧!还不跟我回家吗?”站在夏汐身后的男人,身着绛红色的大炮,长身玉立,浅笑着开口。
  • 南方之恋

    南方之恋

    有些人,有些事,错了便是错过了。后视镜的作用,是让我回忘过去,保护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