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4100000026

第26章 莎菲也会老的(2)

李锐和杨桂欣不赞成丁玲办《中国》文学杂志,是从影响她创作的角度而言的。但办《中国》毕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是她晚年的亮点,算不得浪费和多余。真正浪费和多余的是她晚年的大量发言。从她解决历史问题的实际诉求而言,有些发言显然是有必要的。作为德高望重者,有些表态、讲话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她还有太多没必要的、徒令人诟病的发言。言多必失,何况很多是张口即来的、未经认真思考准备的发言。“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的话将作为法庭上的证供。”把“法庭”改为“文坛”或“文学史”,这话一样成立。说得多,留下的“罪证”就多。矜尊地住口,晚年的丁玲会可敬得多。最后她说自己“成佛了”,“以后什么事都不管了,只写我的文章,这还不是成佛吗?”大概也是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

丁玲有过清醒的时候:“我不愿意谈个人问题,不愿谈恩怨。什么恩,什么怨,没有什么个人的恩怨,也不是某一个人就能把我打倒的。也许有人背地里怀疑,丁玲是什么人什么人打倒的。不是,不是哪一个人,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她还是陷入了过去恩怨的泥潭。

丁玲晚年过多纠缠与周扬的恩怨,念兹在兹,似乎是为对手活着的,就说明她过不去、放不下,不能向前看,没有未来了。一个有未来的人是不会如此的。如果她专心写自己的小说和回忆录,做自己的事,超脱一点,文坛是非恩怨按下不表,淡定一点,任尔东西南北风,她的晚年将有价值得多,历史问题也未必不能解决。丁玲的历史问题,如果上层要解决,周扬也是挡不住的,那么,她就谋求于上层好了,何必非要夹枪带棒,把对周扬的敌意提在口上,让无关的他人也皱眉和嫌避呢?她总是牢骚太盛,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当然要不平则鸣,其实也可以不鸣,至少用不着鸣个没完。丁玲咬定:不是我不和解,是人家不和解;是你不仁,我才不义的。这就为自己介入“文坛政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丁玲的斗争思维一向是:你把我当敌人,我更把你当敌人。她是情绪写在脸上的人,不会示弱,更不会若无其事或以柔克刚来化解矛盾,矛盾在她那里容易被放大。

其实,和解甚至都没有必要了,就当他不存在,最大的骄傲就是当他不存在。王蒙说得对,周扬“视对于他的个人攻击如无物”,证明他是“大人物”。王蒙指的就是丁玲对周扬的攻击。这些攻击根本撼动和损毁不了对手,反而有损于自己的形象。说得越多越丢分,徒增困扰,真不如缄口自重。周扬是不会把与丁玲的恩怨提在口上的,那显示出对敌手的重视,反而太抬举了对方,降低了自己。真正有杀伤力的是行动,而不是口舌之功,周扬是个行动主义者。丁玲真的打定主意要报一箭之仇,聪明的做法应该也是去“实干”,而不是满城风雨地去“费话”。

学者王尧评价邓拓:“邓拓是位书生本色的政治家,这样的角色冲突和与此相关的心灵冲突始终缠绕着他,尤其当政治和政治文化处于异常状态时。”

对比之下,丁玲似乎更可悲,其可悲在于:她虽然被政治缠绕了大半生,但她根本算不上什么政治家,而只是一个误落政治迷局、且为政治所贻误的作家。

丁玲晚年在政治上的那些表现,不要说政治智慧,就连政治世故都算不上,有政治智慧或世故的人都不会那样说和做。周扬晚年的“倒霉”不是因为丁玲,但丁玲与周扬一上一下的同时,在无形的对比之中就使人感觉构成了因果关系。丁玲似乎是胜了,但胜得不尽是快慰,代价可观。丁玲如果不是关于周扬说得太多,带来旁观者的不以为然,也不至于付出这种类似于“触犯众怒”的代价。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最后的话,在生命的最后——也算“晚年”——文学家的瞿秋白否定了政治家的瞿秋白,但他绝不提政治对手和恩怨,而是让他人、后人去补白。如果瞿秋白也活到真正的晚年,也被反复改造过,还有没有可能写一个《多余的话》呢?丁玲以无比的坦白,写出过《不算情书》,也以无比的率真,写出过《“三八”节有感》,然而,经历了一茬又一茬改造和血泪教训的丁玲,到晚年却写不出一个《多余的话》了。瞿秋白的勇敢和坦诚,在于他明白地写出了革命者的哀衷。丁玲比瞿秋白桀骜,即便有血目,也绝不以哀示人,然而丁玲也硬撑到了虚假的程度,把自我丧失了。

丁玲第一次读《多余的话》是在延安,当时还有人怀疑它是伪造,丁玲一读就“完全相信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因为她“读着文章仿佛看见了秋白本人”,那样的真实坦白,是不容易伪造的。她说:我读着这篇文章非常难过,非常同情他,非常理解他,尊重他那时的坦荡胸怀。我也自问过:何必写这些《多余的话》呢?我认为其中有些话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

丁玲认为瞿秋白最后留下的话多余,是心疼他;同时,经过了延安的革命历练,她已然明白,有些话是只能想而不能说的。此时的丁玲看已经就义的瞿秋白,如同一个有阅历的姐姐看不谙世事的弟弟。

980年写《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时,丁玲重读了《多余的话》,经过了更多磨难的她当然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补充一点我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当今这个世界是不够健全的,一个革命者,想做点好事,总会碰到许多阻逆和困难。革命者要熬得过、斗得赢这些妖魔横逆是不容易的,各人的遭遇和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秋白在文学与政治上的矛盾,本来是容易理解的,但这种矛盾的心境,在实际上是不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或支持的。

丁玲的意思是:这些话之所以多余,不是它们本身多余,而是环境使它们变成多余;谬误不在于瞿秋白,而在于不健全的社会和时代。丁玲的更深一层的领悟就是:那些并不多余的真话是危险的,真正多余的废话、假话反而安全。丁玲晚年说了那么多真正的“多余的话”,是不是源于这种领悟呢?

张凤珠曾经表达过这样的遗憾:“丁玲的晚年,却因为太多的干扰,影响了她有更多作品问世。”这些干扰,历史问题的困扰当然是首要的。发言太多、内在能量消耗太多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她是非太多。她的是非多,与她的处境有关,也与她的性情有关,她的争强好胜、意气用事、不甘寂寞,到了晚年更发展到了一个新强度。铜豌豆似的好斗,出现在一个老太太身上,本来就容易被描述为死缠烂打,何况她的言语确实有把自己妖魔化的危险。

她标榜:“人家打人家的仗,我写我自己的文章。我对于内战是不想参加的。……我就坚持不入伙,免得学别人倒来倒去,演笑剧。”实际上,她标榜不做的,正是她所做的,她从反面把自己说中了。她不忘嘱咐:“我的意见,只是一管之见,望勿扩散。到钱明达为止。全国都有耳,小报告四处飞,我惹不起人。”从这一嘱咐可以看出,她自己正是一个很有是非意识的人,而不是像她标榜的那样一尘不染不谙世事。也许,她以为或希望自己是那样的人,但实际上却做不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是规避是非的态度。丁玲却责备自己五十年代的秘书张凤珠什么也不告诉她了,以至于让张凤珠很难过。可见,她与是非贴得太紧了,唯恐被边缘化。

玩不玩得好是能力问题,想不想玩是意愿问题,玩不好就说自己不想玩,那是不诚实的。自从与周扬搅进矛盾的旋涡,丁玲几乎就没有偃旗息鼓过。只有自己明显处于弱势时,她曾想不玩了,比如五十年代反右前夕,结果却已经晚了,退不出来了。她平反的过程中,也许曾想过再也不玩了,结果是周扬在历史问题上不放过她,于是她又奉陪到底。周扬之所以不放过她,是否正是看透了她不会真的收住呢?

丁玲的“太政治”、“钩心斗角”,其实都是“非政治家”的“小政治”、不入流的“小把戏”。丁玲吃亏就吃亏在不是政治家,却貌似政治家;没有政治家的战斗力,却给人当政治家来对付。所以,过多地从政治上去评价她,本身就是不合适的。王蒙的问题在于,一面指出丁玲不是一个政治家,一面又以政治眼光去评判她。这也是很多论者的问题。以不适应的政治标杆来衡量别人,政治眼光和人际关系眼光交互运用,或把政治完全等同于人际关系,恰恰折射出论者本身浓厚的政治意识。丁玲的灵魂始终是“非政治”的,把她当政治家来分析难免“下药太重”。

冰心给人的感觉一向是平和冲淡,晚年姿态更是如此。孙犁一向是回避是非,远离政治,晚年依然出于避祸心理而与文坛保持适当的间离。丁玲之所以老得不够可爱,就是因为她缺乏这种淡定平和、宁静致远的东西。莎菲时代结束以后,丁玲本来就不再是一个幽雅的人,老了,更与幽雅无关了。老人要放下,她放不下,主客观都决定了她放不下,所以姿态如此。假如她晚年淡泊隐忍一点,潜心写作中耐心等待,也许历史问题仍然有机会解决,同时也没有浪费心力和才华。

人到了晚年,往往容易向传统回归,趋向保守。丁玲虽然不服老,但老年毕竟是老年,逃不脱的必然规律,她对美国贷款买房的不以为然就体现出保守心态。历经坎坷的人,晚年的道路走得尤其小心翼翼,觉得自己再也不能经受新的折腾了。丁玲晚年向传统的回归,其实就是一种与世界和解的姿态。事实上,因为家族经济纠纷,她年少时是跟母亲怀着恨意离开临澧的,后来很久没有回去过。正如她自己所说:“六十年前,我怀着对封建家族的不满和嫌弃,离开了风光秀丽的临澧,辞别了生我养我的临澧人民。”可如今,她与临澧“和解”了。不仅是时间,更是老年,使丁玲达成了这种“和解”。

老人的善念,就是宁愿相信一切都好,安稳幸福。98年她给一个读者的回信中说:“难道老一代人就认为我们现实社会一切都好,好得不得了吗?我们的思想里就再也不会偶尔也产生一丝消极和失望的感触吗?我们不过是因为年龄大了一些,经验丰富了一些……”这也是她老年心理倾向的一个自陈。

老年人喜欢圆满、吉庆、祥和,喜欢大团圆式的喜乐,不想揭盖子,不喜欢批判和悲观,不愿触及社会弊端,这就很容易走向“卫道”。丁玲晚年做顺民,为了历史问题的解决,为了政治上的安全,也为了老有所养。所以,她放弃了知识分子批判的义务,不想让自己反思更多、否定更多。

学者王尧这样评价邵燕祥:“邵燕祥是作家中少数几个不讳言自己疮疤的人。这么多年来,邵燕祥由诗人而成为杂文家,他对鲁迅先生杂文精神的继承、他在写作中体现出的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已经为大家熟知。这样一个大的变化,显然是在发生了深刻的精神裂变之后。”主客观条件限制,使这种“深刻的精神裂变”与丁玲无缘了。

苦尽甘来的人,更不愿提过去的倒霉,而宁愿多看到眼前的福气。她晚年不喜欢写灰暗,也不喜欢别人写灰暗,她对“伤痕文学”的态度就是如此。

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评价马尔罗:他的生平就是他的代表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丁玲,她这一生的“情节”太曲折了,尤其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丁玲晚年是喜剧还是悲剧?无法做出单一判断,也许可以说,喜剧背后是悲剧。历史地看,丁玲晚年的亮点有二:写了自己和他人的有价值的回忆录、办《中国》文学杂志。丁玲晚年最肯定的是自己哪些作品?她从未给出过统一答案,因为,她本身对此就是矛盾的。

原载《红豆》2013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惶然录

    惶然录

    《惶然录》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都是“仿日记”的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
  •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路人甲或小说家(鲁敏随笔集)

    从日月缓慢、人情持重的乡村东坝叙事,到隐秘幽微、悲怆诡谲的城市暗疾系列,再到直指肉体本源的荷尔蒙夜谈,以及更多散落于系列光照之外的多主题变奏,鲁敏一直在冒犯小说的边界,从不肯安于既有的领土与荣耀。她拒绝稳妥便捷的审美,孤意探求,去往下一个路口,去往新的毛茸茸的幽微地带,去为人性进行一场又一场类似“无穷辩护”的书写。本书乃鲁敏20年写作生涯中,近30篇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稿的首次集结、诚意分享。它足够真实,是作者漫长写作历程坦率的自我披沥;它又足够轻盈,随意一页,即可翻入一堂线下的“小说课”。写作如何把人从虚妄的日常生活里解脱出来?何为七零后写作的阿喀琉斯之踵?那些影影绰绰的来源最后是怎样落纸成故事?小说技艺应如何运用?如何给小说人物取一个不草菅人命的名字?是路人甲,还是小说家?翻进本书,看鲁敏还原写作者的野蛮生长与多重裂变。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萧红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萧红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读者精品——感悟·独白卷

    读者精品——感悟·独白卷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苔丝(英文版)

    苔丝(英文版)

    该书首印于1891年。现在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BBC有个大全英语世界19—20世纪最佳文学作品排行榜,该书名列第26位,足见此书的巨大魅力。另外,由于这本书在西方文学界影响巨大,因此,被几次搬上银幕,也数次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就引进了由法国著名女演员金斯基主演的《苔丝》。最近,英国版的《苔丝》电视剧,也被介绍到了中国来。
热门推荐
  • 遥遥相望矣

    遥遥相望矣

    初出茅庐的摄影师谢芷默孤身进入藏区拍照,危急关头被聂子臣解救并互生情愫,相爱的两个人却因生活轨迹的不同最终被迫分手。多年后两人重逢,舆论和阴谋也再次登场,当跨过时间和年轮,这对昔日的恋人又会谱写出怎样的结局?
  • 冰域异旅

    冰域异旅

    她是叶图,也是叶屠。她曾是幼兽,也是臻武大师。她一切都是为了活下来,最终却选择放下生死拯救世界。一路对对错错,恩恩怨怨走过。她感恩,无论是花样少年,还是巫族祭司。她热爱,无论是冰雪荒原,还是异兽同伴。
  • 试着相爱

    试着相爱

    “亲爱的,你终于来了,我等了你好久呢。”你手捧玫瑰花,它鲜红的花瓣衬得你愈发苍凉,你微微阖眼,再也没有眸光。***小故事,温馨既血腥。写的淋漓尽致,写的深入骨髓。文笔烂,逻辑废。我瞎写,你们就瞎看吧。
  • 海贼王托尼

    海贼王托尼

    穿越男托尼,来到海贼王的世界,进入海军学习海军六式,之后漂流到一心道场学习刀术,之后慢慢感受到这个世界的黑暗,于是脱离了海军,在世界上漂流,结交朋友,寻找自己心中的正义
  • 网游之把你和谐

    网游之把你和谐

    魔王:“已经没人可以阻止我了,我的终极魔法将毁灭世界!”『操纵因果,斩灭轮回,天道唯一——』叮~检测到敏感字:操,以将其和谐。魔王:“你竟敢破坏我的魔法?我要让你****!”叮~检测到不和谐语句,可修改和谐音效,当前和谐音效:(自爆术咒语)随着魔王脱口而出的自爆术,他炸了,化作灿烂的烟火照亮整个世界。主角有着和谐的力量,他的理想是让世界充满温馨与健康(滑稽)。
  • 别在我离开之前离开

    别在我离开之前离开

    意识慢慢苏醒,叶绮彤缓缓睁开眼睛,脑子被强烈的灯光扫射得有些懵,她下意识的抬手去挡亮光。这时,她才注意到原来病房里并不止自己一个人,原来沈昊熙也在。他是放心不下,所以来看看自己的么?叶绮彤心里燃起一丝期待和希望,但很快就被击碎成渣,片甲不留。“醒了?”沈昊熙不冷不热地道,语气里却夹着让人刺入骨髓的冰冷:“醒了的话,就把这个签了吧!”叶绮彤惊愕地看着他,可他却连眼角的余光都不给一丝,就直接把离婚协议书扔了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崩坏玩家在斗罗

    崩坏玩家在斗罗

    爆肝有风险,熬夜需谨慎。身为《崩坏3rd》肝帝的徐翎在经历了长期的肝帝生活以后,最终心脏病发作死去。——但是,死亡只是开始,人生正值二春!且看他如何在风云诡谲而又绚丽多姿的斗罗大陆,越走越远!
  • 仙魔神墟界

    仙魔神墟界

    纪元重开,轮回重写,盖代强者李寻天重生于人界之中,以不灭之魂,行踏天之道,带领人族强势崛起……
  • 不后悔爱上你

    不后悔爱上你

    “爱上我你后悔吗”“我不后悔,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还是会选择爱上你”一年前,她无意间遇见了他,不知不觉中他们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对方,即使她知道他是一个杀手她依旧爱着他,即使他知道自己不能爱上她却还是爱上了她,在他执行一次任务时身受重伤生命危在旦夕,最后他是脱离危险与她幸福的在一起还是永远的离开她?
  • 掳走光阴的雨

    掳走光阴的雨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与这世的多磨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