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235600000007

第7章 《雨江南》审美分析

许久没有捧过这样厚重的诗集。当“哈姆雷特式的悲哀”与“狂飙突进式的激情”在当下的文化消费中难以寻觅知音时,当众人只是把看书读报当作消遣娱乐或简单获取信息的手段而对那种华章佳句缺乏耐心咀嚼时,吴昭元先生的《雨江南》却给我带来了这样的信念与信息:诗歌这颗“文学王冠上的宝石”并没有因为历史风雨的侵蚀而黯然失色,包括《雨江南》作者在内的众多诗人们,仍在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与终极关怀,他们的执着与勤劳,正在酝酿着中国当代诗歌春天的到来。“春天开始呢喃/细雨滴答/灵性之手将一片片/铺满山村的碎片拾起/像拾到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名字”(《雨江南》)。诗集给予我的第一个触动,便是对当代中国文学前景赏心悦目的微笑。

从思维规律看,诗歌的思维既是形象的思维,又是情感的思维。情感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内驱力,是诗歌获取审美张力的根本条件,正如王国维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雨江南》真正动人魂魄之处,首先是埋藏于其中的情感内核——乡恋之情:“当我把黑夜织成/飘柔的轻纱/抖开一张网/从天涯打捞起/那颗滴血的太阳/故乡割舍不了的那份情境/久久地挂在天际。”正是这股真诚而热烈的情感动力,使诗人文思如潮,一唱三叹,不能自已。那浸润着诗人眷念与记忆的开花雨季,那散发着家乡泥土芳香的稻谷与民谣,那镶刻着父老兄弟音容笑貌的杨柳风——“我的诗变成了/一只会飞的蝴蝶/扇动透明的彩翅/爬上春的枝条/三月的呢喃濡湿了/我开花的梦境——”(《绿蝴蝶》)那样的细致入微,那样的洁莹透明。每一个行星都有自己的太阳,故乡的春色永远铭刻在诗人的记忆中。诗人如痴如梦,笔下的文字也犹若振翅飞翔的蝴蝶在故乡的春色里游弋。诗人的想象力,穿越时空,超然众物。在这里,一片山水就是一种心情,这些颇具审美张力的诗句所表达的,恰恰是诗人魂牵梦萦的乡恋之情。昭元先生的这些诗,可谓“写给故乡的情歌”。

《文心雕龙·神思》篇曰:“神用象遥,情变所孕;物以貌求,理以心应。”刘勰的文学主张,既要求诗文达到“形”与“神”的和谐,更要求诗文要实现“情”与“理”的统一。形造乎神,情合乎理,诗歌的意境也就浑然而出。优秀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与人文关怀。诗歌的“理”就是人类精神的花朵,就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就是“有第一等襟怀,方有第一等真诗”。诗歌如果缺乏理性的光泽,而陷于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或感叹,那只可能由抒情向叙事退化。《雨江南》中的众多诗篇所以耐人寻味,正因为它情真意切、情理相融,不仅渗透了诗人活生生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还凝聚着诗人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哲学思考。所以诗人的乡思乡情是丰富的、深刻的,有时甚至是沉重的。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故乡山水的流连忘返上,也没有在对故乡民俗风韵的欣赏中徘徊不前,更没有没落诗人那般吟风唱月的矫情与浅薄。深深植根于诗人心灵的人本理念与忧患意识,成为《雨江南》诗集宝贵的基调。请看《石磨》:

两爿沉重的石头

磨砺了一方悠久的历史

年轮

演化了亘古的乾坤八卦

生生不息的阴阳

经络分明

我感动在它的旋律之中

在这周而复始的圈子里

咀嚼了多少苦难与传说

渴望的目光

曾几度流离失所

季风发出惊奇和感叹

不肯叩响岁月的门铃

“石磨”在这里既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思想。在诗人的感受中,岁月的流动是多么缓慢而沉重啊,就像那两爿沉重的石磨。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诗人与他的祖辈们都曾承受过岁月给他们带来的沉重负担。历史变迁的滞重与挥之不去的贫困的阴影,以及农民兄弟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都成为诗人笔下注满特殊情感内容的意象——浸润着诗人忧患与期盼之情的诗的意象,这种顽强而执着的生存欲望与探索意识,不正包蕴着悲剧性的崇高和乐观吗?记得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我希望我的小说是这样,人们看了之后,会说,哦,曾有过这样一段日子,曾有过这样一段人生。”这是任何一位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作家或诗人应有的历史态度与审美选择。对于这首诗,仍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农民兄弟,会引以为知音的。

有人曾论及《雨江南》诗集中的禅学境界,我似乎亦有同感,但仔细揣摩相关的诗篇,又觉得不尽然。禅学参究感悟却归于本心,追求超越却不屑于执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禅学的解构指向,与人类的实践意识是相悖的。《雨江南》的诗歌境界当然不能以“禅学”一言而蔽之。准确地说,应该是当代文明背景与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孤独感受与苍凉意味,譬如说《钓》,说句心里话,在昭元先生众多的诗篇中,我恰恰对此刮目相看:

或绿或黄的心思

觅你

寻一方淡淡的

宁静

背靠寂寞

孤独琢满额角的

银钩甩扎风云

我沿着钓线

默默地下垂

爬上鱼竿多少回

那姿态依旧

一切幻为即逝的泡沫

在这里上下浮动

瞬间

浮标抖动了一下

钓上的

是自己的影子

这首诗的意境,的确显得空灵飘逸、扑朔迷离,有许多超现实的成分。时间与空间、瞬间与永恒、动与静、有与无,还有潜在的超俗与寂寞孤独——诸多二元对应关系所表现的,究竟是超凡脱俗的追求,还是现世人生的选择?令人深思。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当代人的生态环境却依然面临危机;心灵归寄与人文关怀似乎是杳无音信,摆脱“城市文明”喧嚣与混乱,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汲取发自生命的宝贵资源,并以此来抚慰和安顿当代人自身焦灼与疲惫的心灵,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这既是一种审美选择,也是一种生命选择。因此,我的理解,《钓》的价值取向的准确定位,依然是现世的关注与追问,尽管它蕴藉着禅学感悟的意韵。艺术表面和谐关系的自觉隐却,使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在与对象主体保持应有的距离中获取了创造的独立和自由,那些经过艺术处理而淡化或模糊的诗歌意象,并没有抹杀和湮没诗人在作品中所倾注的理性探索精神。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与思索,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悲剧意识,由于注入了作家的浓烈的情感而变得越发凝重。“背靠寂寞/孤独琢满额角的/银钩甩扎风云/我沿着钓线/默默地下垂”,是深沉而非消沉。“一切幻为即逝的泡沫/在这里上下浮动/瞬间/浮标抖动了一下/钓上的/是自己的影子”,是超越而非虚无。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们:自知迷惘者往往是清醒的,自知荒谬者往往是正常的,自知怀疑者往往是追求真理的,自知宿命者往往是深知选择的。在多元共存与喧嚣繁杂的现代文明中,多一分孤独与寂寞,也许是多一分清醒与探索;多一分迷惘与怀疑,也许是多一分坚定与操守。《雨江南》以及它的作者向我们证明的正是这样一种人生哲理与美学原则。诗人的笔触永远是指向未来的,下面的诗句可以作为佐证:是春的信息/还是秋的走向/在错觉消失之后/我沿着生命的原野和/崎岖的山路/向你走来/走进你激动的怀抱中/让我所有的情绪/浓缩在你金色的花絮里/日子就变得这样的温暖灿烂——《油菜花》。

理想主义内涵是诗歌文体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盛唐诗歌的主要风格是自信、豪迈与强健;而宋词则因为从咏唱小悲小喜而拓展至放歌江山岁月终成就其艺术大气候。当代诗坛所以相对沉寂、郁闷,固然有多种原因,但理想主义的失却,对时代生活激情的丧失,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确不能忘却那荒谬的年代给诗歌带来的腐蚀——诗歌离开了真实的根基与性情,伪理想主义情感泛滥成灾,但我们的创作理念与审美主张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了理想化的诗歌,还能保持其文体的独特优势与功能吗?格罗塞说过,诗歌文体正是“凭它高超而尊贵的表现,在人们心里唤醒了一种比实际生活中所获得的更精美而又更丰富的感情生活”(《艺术的起源》)。这正是对诗歌文体审美张力与价值取向的合理定位。诗歌意境中的形神情理,也正因为理想主义审美原则的确定而得以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雨江南》的众多诗篇中,即使是怀旧恋物或批判反思,仍然浸润着诗人的理想的血液。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乐观向上的性格指向,铸就了《雨江南》多情而刚毅的品格。

当祖宗的老铜壶烧出

日子的温暖

热情沸腾的情绪

一代代

遗失的童趣和今日的话题

不再遥远

生活也不再是原样

明天我将随着清冽的源头

逆流而上

但心永不陌生

老铜壶烧出的沸点

如新月和星星

——《老铜壶》

在《雨江南》的诗歌意象中,“老铜壶”犹如诗人笔下的古塔、古枫、古桥、石磨与老巷……也仿佛是父亲的土地、母亲的目光、奶奶的手掌与爷爷的橹……“老铜壶”曾经赋予诗人以生命与滋润,这种血脉相通的亲情与温暖的记忆已经永驻在诗人的情感世界。但生活已改了模样,诗人并没有在这些遥远的记忆里低吟浅唱,感叹似水年华,而要从这里升起理想的风帆,并要沿着清冽的母亲河,逆流而上……理想主义的光照,使昭元先生的诗歌充满生命活力,诗人的心灵永远是朝气蓬勃的。

大诗人歌德说过:“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准确标志。”继《绿雨》之后,《雨江南》的出版并获奖,标志着吴昭元先生的诗歌创作正在走向成熟。成熟意味着丰收,意味着诗人个体风格的形成。对于一位诗人,这既是一个难得的质的超越,又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我真诚地祝福他。

《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奥威尔战时文集(奥威尔作品全集)

    奥威尔战时文集(奥威尔作品全集)

    “谎言就是谎言,无论它是否被人发现。”——乔治·奥威尔。二战是深刻影响了奥威尔人生经历与思想维度的一个关键事件。在这场一度将英国逼入绝境的战争中,这个有着自由传统的民族(连同奥威尔本人)切身体验了配给制与物资短缺、宣传战与报刊审查、总体战与无差别轰炸。1941年至1943年,奥威尔更是加入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东方节目组,负责对印广播,在同盟国与轴心国争夺印度人心这个没有硝烟的分战场上,成为了宣传战争机器上的一枚螺钉。可以说,没有二战,奥威尔就不会在他的《一九八四》中写下那三句警示名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而从奥威尔在战争期间留下的形形色色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思想进化的脉络和战后世界的图景在他心目中的渐渐定影。
  • 爱与讽刺(林语堂全集19)

    爱与讽刺(林语堂全集19)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是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被称为“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他的散文所涉领域极广,可谓宇宙诸事,无所不谈。他熟悉中西文化、常常在文章中海阔天空地谈开去,所选取的事例亦中亦西、或大或小,都极有趣味,文化含量很高。是20世纪40年代初林语堂用英文写作的,所辑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这些短而辛辣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一颗热爱生活、睿智旷达的心。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幽默、闲适、享受”的人生哲学。..."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话: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论语逐句是一本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当代学习论语人群古文基础薄弱,学习经典畏难情绪较重的特点,专门组织编写的讲稿合集。适合于普通人学习,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参考。
热门推荐
  • 第一摄政王

    第一摄政王

    刚从边境召回的异姓王爷,被授命为摄政王,年纪尚轻的太子登基为皇帝,面对暗潮汹涌的朝廷,仍蠢蠢欲动的边境各国...
  • 快穿之我家宿主后台硬

    快穿之我家宿主后台硬

    本来只是为了拼凑灵魂和记忆碎片可是我家宿主有后台怎么办!各种虐男女主,一言不合玩崩位面。宿主你的记忆要不要了!宿主你的灵魂修不修了!
  • 百变魔女:霸上大律师

    百变魔女:霸上大律师

    莫忆轩,跨国公司莫氏总裁,年轻、霸气、他是光明上的冷峻少年,亦是黑暗中的邪恶霸主。不多情、不滥情,这一生只为她而有节制的转动,冰冷少语,俊美绝伦,讨厌女人,却唯独倾心于她。只是爱情不是独占,不是禁锢,当爱情成为负担,爱,还是爱吗?
  • 相思烬:晨殇思慕

    相思烬:晨殇思慕

    前一世,父亲惨死,而她也遭到夫君的背叛,本想隐忍生下孩子,却不料那个恶毒的女人竟想毒死她和孩子。这一世,她重生为宰相儿女,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她只想查出真相,将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狠狠的踩在脚底。百转千回,她是否依旧爱着那个让她遍体鳞伤的夫君?还是能放下曾经的海誓山盟,回头看一看那个默默守护着她的男子?欢迎和我交流,加群152459633,验证消息:相思烬之前的群号是不正确的,我已经改过来了这个是对的
  • 五行奇书

    五行奇书

    几十年前,南岭一带的玄法宗师被误认为牛鬼蛇神,惨遭毒手,死的时候异常的诡异,九只被烧死的野猫被丢弃在墓地,骇人听闻,并且轰动一时。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后代方寒,也就是我,在机缘巧合之下在祖屋里,得到爷爷遗留下的玄法奇书《五行奇书》,这才知道了爷爷死的事情真相,原来这一切,早已经是命中注定,谁也逃脱不了……
  • 初遇他时花正放

    初遇他时花正放

    小学时没有太多交集的男生却分到了一个班?!他军训时站出来为别人撑腰,有力又温柔的话语使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稀里糊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媚可期

    明媚可期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像我一样,在死亡的尽头重获新生,又在新的起点处重新经历死亡,但我知道,我活着,就该为让我活着的人讨回一个公道!
  • 春归燕

    春归燕

    美丽的少女,霸道的将军,深情的县长,痴情的村姑,四个人,四种相思,四份孤独。
  • 之剑

    之剑

    他的承诺,她从来都信。她的诺言,他从来不信。这份纠缠她一直都再谦让,但,又有谁会为她谦让。这战争,从来都是天在决定。终于,有一天,她和他说“她累了,她退出。”她走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的心。只是,晚吗?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