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977200000004

第4章 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党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向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极大丰富,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就的先进理论。广大共产党员和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和理论,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内涵,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这一学说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斗争的经济根源,指明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论证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一致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选择自己的指导思想时,只能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一方面,及时地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另一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里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在中国解决了“什么是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并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独立自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二)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同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问题,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

(四)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及其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对推进的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作出了科学系统的回答,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是党推进的伟大事业的召唤,也是对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总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其中,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全新的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抓住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为我们取得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装和行动指南。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写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中。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2.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个基本分析,就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因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特征,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即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

3.“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并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从而意寓着“四个全面”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更具体地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保证。

4.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的政治要求

“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四个意识”的提出,既是我们党对干部要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当前形势任务以及党的建设实际提出的现实课题。“四个意识”的提出,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高、更严的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起了更大、更重的历史担当,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党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四根支柱,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个方面,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本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在正义者同盟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____________”。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着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____________。

4.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____________。

5.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____________,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6.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四个全面”,分别是____________。

7.实现中国梦必须走____________,弘扬____________,凝聚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什么?

同类推荐
  • 美国行政改革研究

    美国行政改革研究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美国政府行政改革,通过对美国行政改革的研究,以点代面地把握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实践取向及其内在规律,并试图对中国行政改革提供某些启示。中美两国处在现代化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期的中美两国行政改革的具体制度设计多具有不可通约性,但美国的行政改革能为中国行政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理念启示。本文采用了先实证描述,后规范分析,从具体到抽象,先分后总的研究方法,并以制度分析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市场化取向、放松规制取向、分权取向是80年代初以来美国行政改革的三大实践取向,而这三大取向在本质上可归结为一个取向,即非官僚化取向。
  • 正说历代君臣治世之略

    正说历代君臣治世之略

    所谓治世,就是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它以用人灵活、成事为本,以谋事到位、高效为准。的确,从许多成功的案例中,都可以看到这两方面的惊人智慧。其实,古代那些君臣相处、君臣相谋、君臣相助的种种关系就是最好的参照坐标。天下事,总有万端,所以治为第一,包括治已、治人,治败、治险,治大、治小与治退、治危等等,可以概括为治世。治是一种智慧,一种战术,绝非小打小闹,更非小儿科之类的游戏。古代君臣——尤其是那些融诸多治术于一身者,更是尤如兵家之于战场,总能运筹出超乎寻常的种种智慧。
  • 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本书从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探索、对政党建设的反思与发展、对新历史条件作出的政策调整等几个方面入手,系统地考察了当代国外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些根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分析了它们如何结合本国实际来坚持、发展、研究、创新社会主义理论,梳理了它们如何从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等多领域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探析了它们如何在资本主义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来调整理论政策以发展社会主义、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理论问题。
  • 为政心语

    为政心语

    《为政心语》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高于天、老百姓是生命的源泉、实干实绩最重要、担当是成事之道、廉洁是为官之本、方法也是竞争力、学习应成为一种习惯、修为是一生的功课、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
  •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新编基层工会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手册

    作为一个基层工会工作者,无论是基层工会主席,还是普通基层工会干部,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工会工作的一般知识,比如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基层工会的建家工作、基层工会的组建与换届改选工作、基层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工作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搞好基层工会工作。
热门推荐
  • 娜丽娅时代

    娜丽娅时代

    一个普通的女生娜丽娅莫名其妙地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球,到处都是一片荒芜寂静,没有人烟的样子,她该怎么样存活下去了?还不容易才被人救了回来,却马上被毁了容,对于一个年轻靓丽的女生,这样的打击下,她又该怎么样生存下去了?好不容易上了学,可是在学校却有还几个英俊潇洒的仪表不凡的帅哥天天骚扰她,面对这么多美男子的骚扰,她又该怎么样对付了?身边还有御姐萝莉大叔正太,还有紧张的学业必须尽快完成,让她身心疲惫,她要怎么渡过了?还要踏上一次寻宝的旅程,恶魔和杀手都虎视眈眈,她能够坚持到最后吗?~小说中随时都有神秘人物登场,有兴趣的读者快来寻找吧!
  • 天庭学院

    天庭学院

    一封来自天界的录取通知书,让秦方走入了一个神秘未知的世界,繁华喧嚣的城市之中,掩藏着数不清的妖魔鬼怪。“我誓要将这妖魔鬼怪消灭干净。”正义感爆膨的秦方如是说道。
  • 言言盛夏

    言言盛夏

    我爱你,只因爱你,只爱你!她是一个孤儿,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了。院长妈妈是在孤儿院门口捡到她的!她不爱说话,因此孤儿院里的其他小伙伴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她只能一个人静静的呆在角落里,看着他们嬉闹!她以为她的人生会永远都是如此时,他出现了,他像一道阳光,照亮了她的世界!他是她的太阳!他是她的骑士!他说会永远保护着她,永远永远!于是,她成了他的妹妹。安言成了伊言,伊夏的妹妹!
  • 仙道幻世

    仙道幻世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七界设立,这是真的吗?很抱歉!这不是真的。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间,已然是22世纪,一名神秘男子从天而降,几乎毁灭大半个城市,从此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异能行者,奇葩妖孽,神仙鬼怪,降临世间,现实动乱。神秘男子的真正身份到底是什么,昔日过往是否能记起,不一样的传说,不一样的结局。神秘男子是否能找回自己,找回过往,再次重掌巅峰,俯看天地。装逼装到底,一路遇美女。什么“开天魔尊”,什么“暗黑君主”,毛线“三主五尊”,垃圾“末日主宰”,在下眼中的他们都是蝼蚁,根本不值一提。“你说什么?”“呃……不好意思!在下开玩笑的,呃!那好吧!就当在下什么也没说。”
  • 外星穿越之绝对宠夫

    外星穿越之绝对宠夫

    且看星际第一杀手穿越异世大陆,如何将强大的男主宠成奶狗,大有将夫管严发扬光大的趋势。
  • 天使落在星河畔

    天使落在星河畔

    晓星辰:如果不是罗修冶,我的世界不会失去重心,打破平衡。罗修冶:晓星辰是这世界上我最讨厌的人,也是最爱的。林枫晚:我害怕仰望夜空,因为害怕看不到星星。路咸承:在三叶草的草丛中找到一株四叶草,真的很难,所以我会好好珍惜你。寺叶草:我最崇拜星辰,因为她是唯一可以让路咸承乖乖听话的人。罗伊:大小姐,这样的身份,跟一无所有没区别,所以我宁愿一开始就一无所有。顾泠沅:我最后悔的事就是爱上罗伊,那是多么可怕的幸福。西诀:我无法做到在不伤害罗伊的同时,保护好映雪。江映雪:童话不是现实,我只有拼尽全力握到他的手,所以拼尽全力成了不择手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生的王者谁怕谁

    天生的王者谁怕谁

    世界一级王者荣耀杀手,再拿下世界冠军后,从此销声匿迹。直到兄弟被欺负,强势回归!
  • 破天镜

    破天镜

    这是一块神奇的大陆!这是一片神秘的天空!人分三六九等,为什么地域也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火域、海域、冰域、蛮荒域……既然每片大陆天地之间都只充斥着一种灵气元素,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中央大陆的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看少年打破天镜桎梏,一统天地,创一个新的世界!
  • 诸天之生死奥义

    诸天之生死奥义

    在诸天中寻求生命的进化,找寻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