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78800000005

第5章 反攻缅北滇西作战

一、反攻计划的形成和战前准备

1942年4月中旬,缅甸战局急转直下。史迪威预料缅甸被日军攻占在即,遂于16日派格鲁伯(William R.Gruber)准将赴重庆见蒋介石,面呈“以收复缅甸为目标的作战计划”。他建议在印度组建中国的两个野战军,各辖3个师,另建3个炮兵团和战车、工兵、通信兵、空降兵等部队,用4至6个月完成部队训练。作战行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收复缅甸,从印度发起主攻,从中国滇西发动助攻;第二阶段将日军逐出泰国和越南。史迪威同时将此计划电告美国政府,得到了积极反应。4月29日,蒋介石原则上同意收复缅甸作战计划。可是,英国态度消极,它不希望过多的外国军队涌进印度和缅甸,只希望中美军队在别处打败日本,以便从日本手中轻而易举地收复缅甸。因此,英国用种种借口拒绝中国军队入驻印度受训,对收复缅甸更是多方推托。嗣经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由美英参谋首长组成,设于华盛顿,是同盟国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美方代表的交涉和力促,英方才同意将位于印度东北部比哈尔(Bihar)邦的兰姆伽(Ramgarh)军营划归中国军队使用。

兰姆伽在加尔各答西北200英里处,原为意大利俘虏营。蒋介石先后将由缅甸退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新22师所部9000余人调往印度接受军事训练,更名为驻印军。6月28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编第38师入营;8月中旬,新编第22师入营。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成立“中国驻印军指挥部”,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

驻印军的武器装备由美军提供,统一由美军供应处向中国驻印军供给,实行补给和供应到人的追送补给体制。中国驻印军采用美军装备和新的训练方法,火力配备、通讯能力、机械性能大为增强,官兵素质、战斗技能明显提高。此外,依照《中英财政协定》,英印政府为驻印军提供了布朗式机枪和履带式小型装甲车,供应驻印军服装、膳食、医药和薪饷,提供驻印军训练场地和其他部分后勤设施,如油料、水电、运输等,英国为驻印军总共花费了1099676英镑。[240]

从9月起,中国每天向印度空运官兵400至500人。迄至1944年1月,接受训练的中国官兵共有32293人。1943年春,罗卓英奉调回国,蒋介石遂将这支部队扩编成陆军新编第1军,下辖3个师。以郑洞国为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编第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编第22师师长、胡素为新编第30师师长。这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高度机械化部队,除了3个步兵师和1个独立步兵团外,还拥有3个炮兵团、1个重迫击炮团、2个工兵团、1个汽车辎重兵团、1个骡马辎重团、7个轻战车营、1个高射机关枪营、1个独立通信兵营、1个特务营、1个独立宪兵营和1个徒步运输团。[241]

1943年初,德军在非洲大败,盟军突尼斯登陆在即,攻取西西里势在必行;苏联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对德军的反攻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历史的转折关头,战胜德、意法西斯已大势所趋。美英双方遂将东亚对日作战列入重要议程,而反攻缅甸则成为对日作战的主题之一。1月14日至23日,罗斯福、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作出收复缅甸的决定,其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2月9日,宋子文、何应钦、安诺德、史迪威、朔莫维尔、魏菲尔、迪尔等集会于加尔各答,商讨实施“安纳吉姆计划”之步骤:(1)驻印军经胡康河谷(Hukawny Valley)夺取孟拱(Mogaung)、密支那(Myit Kyina)、八莫(Bhamo);(2)滇西11个师渡怒江,分取龙陵、腾冲后攻夺腊戍、八莫、密支那,与驻印英军会师;(3)英军3师攻缅北,主力攻若开(Arakan),并在仰光登陆,然后会师曼德勒(Mandalay);(4)公路油管随驻印军向前修筑;(5)组建中英联合突击兵团,用于缅北敌后作战,由英军3个旅、华军6个旅组成。该计划期望于1944年1月攻克仰光。嗣因英军第15军在若开遭到惨败,延宕了该计划的实施。

为落实“安纳吉姆计划”,1943年4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同年冬,由卫立煌继任,黄琪翔任副司令长官,萧毅肃任参谋长。远征军下辖宋希濂第11集团军和霍揆彰第20集团军,其中第11集团军辖王凌云第2军(下辖第9、第33、第76师)、黄杰第6军(下辖新编第39、预备第2师)、钟彬第71军(下辖新编第28、第87、第88、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周福成第53军(下辖第116、第130师)、方天第54军(下辖第36、第198师)。此外,远征军直属部队有何绍周第8军(下辖荣誉第1、第82、第103、第93师)、陈纳德任司令的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下辖2个中型轰炸机中队、3个战斗机中队)以及2个重炮团、1个重迫击炮团、4个辎重兵团、1个工兵团、1个战车防御炮营、1个高射炮营和2个通信兵营。[242]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滇训练团也于4月1日开学,教官及训练实施由美军担任,美军为此设立了昆明训练中心。学员来自中国远征军、第1、第5、第9各集团军及昆明行营直属部队。训练方式与内容同兰姆伽训练中心完全相同。另设将校班对赴印受训的将校及军官进行赴印前的准备教育,介绍印度、缅甸和英美军概况及外交礼节。[243]远征军和第5军于1943年10月开始接受美械装备,由于空运量有限,其装备比驻印军稍差。“中国军队经过再训练与优良装备,其实力日趋提高”[244],为夺取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加强实施反攻缅北滇西计划,美英首脑于1943年8月在魁北克举行会议,再次把计划列入议程进行商议。美国强调必须按“安纳吉姆计划”实施。英国为把反攻缅甸的义务推给中国,仍反对“南北水陆夹击”的两栖作战计划。经反复磋商决定,反攻日期定为1944年2月,以夺取密支那、阿恰布(Akyab)和兰里岛(Ramree Island)为目标。至于英军在缅甸南部的“两栖行动”,必须视缅甸北部的战事进展及准备程度而定。会议同时决定成立东南亚盟军统帅部,由蒙巴顿和史迪威任正副统帅。10月2日,蒙巴顿、朔莫维尔经印度飞至重庆,向蒋介石面呈丘吉尔致蒋介石密函及魁北克会议决议案。19日,蒋介石、何应钦、蒙巴顿、史迪威、朔莫维尔等人在重庆黄山的蒋介石官邸开会,作出如下决定:(1)1944年1月15日开始进攻;(2)作战部队进攻路线按“安纳吉姆计划”所定;(3)中印空运量维持每月1万吨;(4)南缅作战及水陆夹击正在准备。在此会议上,对于收复缅北作战,中、美、英3国均态度积极。但是,英国对实施南缅水陆夹攻,仍游移不定。不久,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为使英国全力投入欧洲作战,屈从英国要求,免去了英国在南缅实施水陆夹击的任务,这样,对侵缅日军实施反攻的任务,基本都落在中国军队肩上。[245]至此,反攻缅甸滇北计划,历时年余的周折,几经变更,终于形成。

二、驻印军反攻胡康河谷作战

按照“安纳吉姆计划”,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攻击路线是经胡康河谷[246]夺取孟拱、密支那、八莫。胡康河谷是一个低洼的盆地,位于缅北新平洋、孟关间,南北长200公里,东西宽20至70公里,标高7000英尺以上,大龙河(Tarung,又称塔隆河)和大奈河(Tanai)横贯其中,此地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成灾。又是虎烈拉(Cholera,即霍乱)与恶性疟疾的巢窟,因此有“死亡溪谷”之称。[247]为了运送反攻缅北军队及运输战备物资,1942年12月,美军第45工程团、第83航空营先后到达雷多(Ledo),并于1943年春,会同中国两个工兵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修筑由雷多至野人山(Jungle Mountains)区的中印公路。至9月上旬,中印公路修到南阳河附近。此时,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新编第22师已开至雷多附近。

据守缅甸北部地区的日军为缅甸方面军第15军第18师团,师团长为田中新一中将。该师团于1937年9月组建,同年11月即在杭州湾登陆;次年登陆广东大鹏湾后攻占广州。1939年,该师团又在广西钦州登陆,投入进攻南宁的作战。1940年,它被调往南洋地区进行丛林作战的特别训练。1941年12月7日夜在马来半岛登陆,参与攻占马来亚与新加坡的战斗。1942年2月,该师团又被调往缅甸,编入第15军,4月在在仰光登陆,5月占领曼德勒。由于该师团长期在热带丛林作战,于是奉命担任缅北密支那、八莫和胡康河谷地区的防守。该师团首要任务是“对云南方面敌军的进攻,应力求将战场置于密支那东方地区歼灭敌军”,另一方面还要“对胡康谷地方面敌军的进攻,应求得将战场置于遥远的印缅国境狭隘的路口附近以急袭一举歼灭之”。也就是说,要“保卫缅北,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要特别确保密支那、甘马因[248]一带要地”[249]。

截至1943年10月底,日军第18师团在缅北的驻守情况如下:(1)师团主力5个步兵大队(步兵第114联队第1、第2大队,步兵第55联队第1、第2大队,步兵第56联队第1大队)部署在密支那以东地区;杰沙和腊戍地区各部署了1个步兵大队;步兵第56联队主力(第2、第3大队)在孟关、孟拱地区驻防。[250]由于接到“宁宾(Ningbyen)守备队正与强大之敌交战中”的报告,田中师团长急令长久联队长率领第56联队主力及山炮兵第2大队向胡康河谷地区的大龙河畔疾进,“同时命令工兵、辎重、卫生队、野战医院、防疫供水部的各一部随后疾追。”因为当时守卫宁宾的日军只有一个中队,而守卫胡康河谷地区的日军也仅仅据守着4个重要据点:于邦家(Yupong Ga)、太柏家(Taihpa Ga)、孟关(Maingkwan)和瓦鲁班(Walawbun)。[251]

10月24日,新编第38师第112团奉命分为3个纵队,从卡拉卡(Hkalake)、唐卡家(Tangap Ga)一带,向缅北的新平洋(Shingbwiyang)、于邦家等地反攻,预期占领大洛(Taro)至大奈河与大龙河交会点、下老家(即辛隆嘎)之线,以掩护新平洋前进飞机场和中印公路的构筑及盟军后续兵团进出野人山之掩护。[252]

新38师第112团第3营为右纵队,由卡拉卡出发,经那醒、奴陆向大洛区攻击。11月1日,“该营经一昼夜之猛攻,当将拉家苏敌阵攻占,尔后即确保该地,并不时分别派少数部队四出向大洛之敌行搜索袭击,而牵制该敌使其无暇与猛缓(Maingkwan)平原方面防守之敌相呼应”。[253]自此以后,该营即始终与敌保持接触。

第112团团部及第1营为中央纵队,10月24日从唐卡家进发,以唐卡沙坎、清罗沙坎直趋南下,10月29日攻克新平洋,30日攻克宁干沙坎(Ningam Sakan),继而南下向于邦家之敌攻击。

第112团第2营为左纵队,10月24日由唐卡家出发,“辟道经海条由北向南,主力对下老家(Sharaw,又称沙劳)、宁边(即宁宾)之敌同时攻略,使敌各据点守军无法相救援”。10月31日,第2营主力开始攻击下老家阵地,苦战一旬,“迄十一月十一日下午,将下老(家)敌阵完全攻略。其一部第五连于十月卅一日亦接近于邦(家),与敌发生接触。为求迅速击溃大龙河右岸之敌,于十一月一日遂令饬第一营以一连固守康道(Kantau)及宁干(沙坎),一连对宁边之敌攻击,余即会同第五连对于邦(家)敌核心阵地攻击”。[254]

自此,占据于邦家的日军被第112团三面包围。

但11月4日以后,日军第18师团立即调整部署,除留第114联队固守密支那外,又命令第55联队主力向于邦家增援,星夜乘汽车赶赴大龙河;山炮兵第18联队及挺进重炮兵独立第21大队奉调赶赴胡康河谷地区;第18师团司令部亦由密支那推进到来乔家(Nchaw Ga)、太柏家之间,指挥增援部队强渡大龙河,向第112团反扑。迄至11月22日,日军两个联队全部渡过大龙河,第112团所部被日军分割包围,陷入苦战。而中国军队方面却因驻印军参谋长柏德诺坚信胡康河谷只有小股日军而拒绝了孙立人率军前往增援的请求:“为解救当时之危局与情况不利之变化,当向指挥部申请将本师驻唐卡家、卡拉卡之第114团开赴增援。然总部以补给困难为词,并云敌决无此强大兵力在虎关作战,更不信敌有炮兵支援……自此以后,于邦(家)前线之攻击战斗,遂陷于苦战。”[255]

“我第一营自被敌增援部队包围后,敌先后对该营施行十余次步炮联合之大反攻,结果均被击退……我第一营官兵被围不惊,且勇敢沉着,时予优势来犯之敌以重创,始终保持其阵地,屹然不动……被围后饮水断绝,官兵即砍野芭蕉、毛竹、藤葛取水度日,虽处境艰危,然官兵泰然自若,毫无畏惧。”《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司令部虎关区作战经过概要》,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第1446页。

第112团官兵遂依靠砍芭蕉和树藤取水以及美国运输机的空中补给,同日军第55联队激战近50天,日军伤亡近千人,竟然始终未能攻克由2个营防守的中国阵地。最终,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亲自乘飞机前往胡康河谷地区侦察,在确定了第18师团主力已经调往该地区后,史迪威决定由孙立人率新38师主力实施增援。

从12月14日起,新编第38师第113、第114团陆续赶赴胡康河谷前线,师长孙立人、总指挥史迪威先后亲赴宁干沙坎指挥部队作战。24日晨,新38师各部向于邦日军第18师团阵地发起攻击,“先以山炮向敌阵地施行一小时之攻击……继以步兵实行果敢之冲锋”,“如此经一周连续之攻击,卒于十二月廿九日晨将于邦敌阵完全攻占”。是役击毙日军管尾队长以下军官11员,士兵173名。至此大龙河右岸地区被新38师全部占领。[256]

1944年1月初,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已全部抵达大龙河两岸,新编第22师第1团也到达新平洋地区,从雷多修筑的中印公路也通车至新平洋。此时,驻印军命新编第38师为左翼,分三路进攻太柏家;新编第22师第1团为右翼进攻大洛。中国军队沿大奈河南岸急进,利用森林掩蔽,开路前进,出敌不意,迂回到百贼河敌后,将敌包围,经激战,于1月25日全歼敌冈田大队700余人,大队长冈田中佐跳河自杀,敌遗尸670具,被俘20余人。中国军队旋即占领大洛。新编第38师也于2月1日占领太柏家,在此前后还占领了丹般卡(Tumbong HKa)、拉安家(La-awn Ga)等地。至此,大龙河及大奈河沿岸的敌军已被完全肃清。中国驻印军又兵锋直指孟关。

孟关是缅北军事重镇,地处胡康河谷要冲。日军第18师团集结了7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兵大队、1个重炮兵大队、1个战防炮兵大队于孟关地区,并在孟关及其外围据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企图据险固守,作持久抵抗,阻滞驻印军的进攻。

到2月下旬,胡素率新30师从兰姆伽抵达胡康河谷地区,给驻印军增加了生力军。另一方面,按照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在1943年8月魁北克会议上达成的协议,英美分别为反攻缅甸成立的特种部队也已经到位,其任务为:以小规模兵力深入丛林,进行渗透,打击敌军后方。

英国于1943年组成缅甸远征军“钦迪特”(Chindits)远程突破部队,由欧德·温盖特(Orde Wingate)少将担任指挥官。1943年2月初,该部队3000余人被空投到缅北日军后方,分成若干纵队进行游击战和袭扰战,其补给和装备主要依赖盟军的空投。该次行动又称“朗克娄斯作战”(Opration Longcloth)。“钦迪特”部队深入日军后方达750至1000英里的广大区域,但行动对于前方日军的牵制成效不大,遂于4月底将主力渡过钦敦江(Chindwin River)。此次行动“钦迪特”部队伤亡惨重:818人战死、病死或被俘;600人伤病治愈后无法返回部队作战。[257]同年3月初,该部队千余人在印度边境卡拉卡、唐卡家一线受到日军攻击,向后败退,新38师第114团奉命援救英军,“于三月九日即由雷多出发,深入野人山,宿露餐风,在阴雨泥泞中兼程前进,经十一日抵达卡拉卡、唐卡家之线,当向追击日军之敌猛烈反攻……英军得以安全后撤”。[258]

1943年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总统决定模仿英国“钦迪特”部队,在中缅印战区建立一支远程突破部队,该支部队的正式番号为美军第5307混成部队(the 5307th Composite Unit),部队代号为“加拉哈德”部队(Unit Galahad),其规模为一个团约3000人。部队指挥官为法兰克·麦瑞尔(Frank Merrill,亦称梅利尔或梅里尔)准将,故又称其为“麦瑞尔突击队”(Merrill's Marauders),简称“麦支队”。美国加勒比防守司令部提供了960名受过丛林训练的官兵;970名经过丛林作战训练的官兵由美国本土的陆军部队中招募;还有674名是有丰富丛林作战经验的退伍老兵,他们在南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所罗门群岛诸战役同日军交过手。“麦瑞尔突击队”在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的努美阿(Noumea)集结时,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又将274名参加过新几内亚和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战役的老兵直接分配到了麦支队。[259]

1943年10月31日,近2900人的“麦瑞尔突击队”抵达印度孟买接受训练,期间补充了陆军航空兵和陆军通信兵,同样也补充了马骡与经验丰富的赶骡人。官兵们装备有全棉军服、工作服、野地鞋、丛林皮靴、各种帆布设备、毛毯、橡胶雨披等;轻武器包括加伦德式半自动步枪、狙击步枪、卡宾枪、汤姆生式冲锋枪、气冷式勃朗宁机枪;重武器有反坦克火箭筒、M2型60毫米迫击炮等。突击队有包括骡子在内的700匹牲畜,主要用于运载重武器、弹药、粮食等。[260]

尽管麦支队为团级建制,下属3个营,但由于缺乏重武器的支持,意味着每个营的战斗力比美国陆军一个普通营要低。因此,麦支队将不得不依靠灵活和突袭的战术来击败强大的日军。在温盖特将军的建议下,麦支队又将每个营都分解成两支可以独立作战的分队,这样该支队就有了6个战斗分队(代号分别是红、白、蓝、土黄、绿和橘黄),每个战斗分队有军官16人,士兵456人,由一个步枪连、一个重武器排、一个工兵排、一个侦察排和一个卫生班组成。[261]1944年2月24日,在一次对日本军队的进攻中,麦支队的3个营共6支战斗分队约计2750名官兵进入了缅甸,开始了向喜马拉雅山巴特开山区(Patkai)长达1000英里的行军,并进入日军防线背后的丛林地带,即缅甸西北与印度接界的山区。另有247人留在印度。其任务是潜入日军后方,切断其补给与交通线。[262]

2月28日,中国驻印军以新编第38师为左路纵队、新编第22师为右路纵队,向缅北门户孟关攻击前进。新编第22师主力直趋孟关,新编第38师主力则在敌后翼作大规模迂回。新38师左翼的美军麦支队也在新编第38师掩护下,避实就虚,“由无敌人之空隙中绕道,逐步向瓦鲁班方向渗遣前进”,形成了对孟关的三面合围。3月4日,新38师第113团“迅速渡过拉曼河,经拉树卡、散道卡、山那卡、卫树卡”迂回到孟关敌后,切断日军退路[263];新编第22师随即由正面向孟关之敌发起猛攻,战车第1营纵横扫荡,打得日军遗尸遍野。驻印军于3月5日占领孟关,毙敌共1400人,残敌向瓦鲁班溃逃。

攻克孟关后,驻印军立即兵分两路,追歼逃敌。新38师迂回部队星夜兼程急进,穿过密林,绕到瓦鲁班以南的秦诺(Chanmoi),并于3月7日占领该地,切断了敌后方交通;新22师和新38师一部从东南围攻瓦鲁班。此时,美军麦支队在迂回进攻瓦鲁班途中,遭到日军两个中队的袭击而向卫树卡后撤,途中“遗弃枪械、炮弹、无线电话机及其他装备甚多。抛盔卸甲,其状颇为狼狈”。[264]孙立人立即派新38师第113团经两昼夜急行军,于3月6日占领拉于卡(瓦鲁班东北两公里),击退压迫美军的日军,“加拉哈德”部队得以解围后撤。3月8日,新编第22师特遣支队从瓦鲁班西北冲进敌第18师团司令部,师团长田中信一仓惶逃命,师团作战课长等被虏获,敌死伤枕藉。3月9日,新编第38师第113团攻占瓦鲁班。15日,新编第22师一举攻占丁高沙坎(Tingkaw Sakan)。至此,胡康河谷日军被中国驻印军全部肃清,日军残部退守杰布班山隘口。

杰布班山(Jambubum Mountain)位于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中间,海拔1200米,是两河谷的分水岭,北起丁高沙坎,南至沙杜渣(Shadutzup),全长25公里,只有一条狭窄的隘路从深谷中穿过,深谷两旁全是崇山峻岭,高树密林,均有日军据守,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新编第38师第113团(附山炮1个连)于3月14日在瓦鲁班东北集结,当日在瓢泼大雨中攀登悬崖绝壁,向南急进,经过14天艰苦跋涉、开路爬行,于27日夜抵达沙杜渣以南32公里的拉班(Laban),28日清晨“突然渡过南高江,向拉班攻击,敌猝不及防,仓惶应战,拉班敌阵遂被我一举攻略,敌后方主要交通公路乃被我切断。继而向北急进,夹击杰布班山区之敌”。[265]此时,新22师主力在战车部队配合下,从正面向沙杜渣展开进攻;新38师第113团则从南向北实施夹击。驻印军遂于29日将沙杜渣攻占,在此次战斗中,“史迪威军首次使用150毫米级的加农炮,通过空中观测,发挥了威力”。[266]日军“恐遭聚歼,于是抛械弃弹,向南溃败”。[267]

从于邦(家)争夺战、孟关与瓦鲁班大捷,再到奇袭拉班与沙杜渣,新38师与新22师初露锋芒,将日军精锐部队第18师团赶下野人山、逐出胡康河谷,突破日军固守的杰布班山天险,把战线推进至孟拱河谷。此役“历时五阅月,向南进展二百余英里,占领面积二千五百平方英里。击败敌十八师团(55)、(56)两联队及其师团直属团队,毙命已查知者有(55)联队藤井小五郎大佐以下官兵三千二百员名”。[268]

1944年3月,“钦迪特”部队规模扩大到4个挺进旅约20000余人,由英军和英联邦士兵组成。3月5日前后,温盖特的“钦迪特”空挺兵团“在(第15)军的主力后方大举降落。因此在密支那沿线的莫罕、莫宁附近展开了激战,政使日军对第18师团的补给不但完全被切断,而且伤病员的后送以及人员的补充也都陷入极端困难之中”。[269]

3月23日,在日军第18师团“后方约20公里英开塘(Inkanghtawng)附近,出现美军部队(加拉哈德第2营),切断大道。师团当时没有迎战该敌的兵力,只好将预备的工兵中队,大队炮小队以及师团司令部的官兵和其他人员,集结起来(约两个中队),加上一个野炮中队,由师团高级副官森田利八中佐指挥,攻击该敌。经激战勉强将敌击退”。[270]

三、中英美联军孟拱河谷与密支那作战

孟拱河谷地形狭长,被南高江劈成东西两半,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宽度约10公里,河谷两边俱是悬崖峭壁,夏秋两季山洪暴发,平地尽为泽国,易守难攻。孟拱河谷东岸是重岩叠嶂、峭壁千尺的库芒山(Kumonbum Mountain),日军第18师团利用山势的起伏,构筑起星罗棋布的据点和工事。尽管前期历经中国驻印军的沉重打击,兵员奇缺,但由于得到第2、第53、第56师团两千多兵员的补充,加之炮兵1个联队、坦克1大队的增援,实力大为增强。此外,第18师团还有2000余名身体康复的伤病员也到达孟拱河谷地区投入备战。[271]第18师团长以所部万余人沿河谷在丁克林(Tingring)、马拉关(Malakawng)、瓦拉(Wala)、大龙阳(Tarongyang)、蛮宾(Manpin,又叫芒平)、瓦兰(Warong)、加迈(又译作卡盟或甘马因)、孟拱一线作梯次配置,逐次抵抗,以待雨季来临。中国驻印军决计在雨季来临之前迅速歼灭当面之敌。

新22、新38师于4月初向南进军,经15天激战,占领瓦拉渣迄丁克林之线。4月20至24日,新38师第112团以“神速、秘密之”迂回渗透战术,“出敌不意,突然攻占瓦兰西侧地区以至芒平之线”,占领东瓦拉、拉吉等地,又绕道奇袭芒平,“完全截断卡盟至瓦兰及的克老缅间敌之主要交通线……使师正面及卡盟地区之敌感受奇重威胁”,于是,日军派遣第56师团第146联队2个大队支援第18师团一部,对芒平及瓦兰西侧中国军队实施反攻。[272]5月3日,美军36架飞机配合作战,新编第22师由战车掩护向敌包围攻击,4日,攻占英开塘。

日军分别退至马拉关以北和瓦拉等地据点。新22师于5月5日至30日,与日军第56联队激战26天,才进至马拉关地区;新编第38师各团围攻瓦拉、瓦兰之线,苦战半月,陆续攻占大龙阳、沙劳、瓦兰等要地。由于5月下旬的缅甸已经快到雨季,中日两军在马拉关一线陷于苦战。

5月20日,孙立人从缴获日军信件中得知日军后方兵力空虚,当即命令第112团主力两个营“由敌配备之间隙,锥形突进,秘密迂回南下,偷渡南高江[273],切断卡盟(加迈)以南敌之主交通线,然后北上进击卡盟”。《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司令部卡盟区作战经过概要》(1945年1月15日),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第1456~1457页。第112团“以果敢秘密之行动,攀高山,涉深溪,冒淫雨,日夜开路挺进,于五月廿六日十三时,在卡盟以南约四英里之地区,全部游泳渡过狂涛汹涌之南高江。廿七日该团以神速之行动,一举突占色当(Seton),并迅速沿公路向南北方席卷,将卡盟区敌军用物资总囤积地区一举占领,并截断卡盟区敌唯一主要之交通线——卡盟至孟拱公路……卡盟及其以北地区之敌,不仅陷于弹尽粮绝,且后方之通信连络、运输、指挥等机构,皆被我摧毁击灭,敌十八师团遂整个陷于纷乱、崩溃状态。”[274]西通(Seton,即色当)为孟拱河谷日军粮弹屯集处,原有守军1500余人。由于远处后方,疏于戒备,“一日之间,被我截路军击毙九百余人,夺获十五公分重炮四门,满载械弹的大卡车七十五辆,骡马五百余匹,粮弹库房十五座,汽车修理厂一处”。[275]西通失守后,马拉关、加迈(卡盟)一线日军的补给中断,5月28日,日军急派刚刚抵达孟拱河谷的援军第2师团第4联队全部和第53师团第128、第151联队各一部,约计2个联队兵力(7000余人)驰援西通和加迈,该股日军配备着重炮4门、野炮12门、速射炮10余门和战车10余辆,向第112团南北两端阵地猛烈反扑。第112团官兵沉着应战,击退日军无数次进攻。经过21天的剧烈战斗,迄至6月16日,第112团官兵以伤亡连长周有良以下官兵3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大队长增永少佐以下官兵1730余人。[276]

6月4日至9日,新编第22师歼灭第18师团大部主力,前锋逼进加迈。与此同时,新38师第113团于6月9日攻克加迈对岸的支遵(Zigyun)。新编第22、第38师的两翼协同猛攻加迈(卡盟)。6月16日上午,新38师第113团第3营官兵依靠橡皮舟和烟幕弹,由支遵渡过南高江,并一举攻占加迈东南侧的637高地,“瞰制卡盟”,日军遂放弃加迈,向西南溃败。

在新22师、新38师第113团围攻加迈之时,新38师第114团则于5月28日从蛮宾(芒平)进入原始森林,不分昼夜地向南急行军,一路“超越四千尺以上高山,穿过万丈深坑之谷底,从杳无人烟、兽迹之原始丛林中,经悬崖绝壁,披荆斩棘而出”[277],于6月1日出敌不意地攻占了加迈和支遵以东10公里要地拉芒卡道(Lamongahtawng),断敌退路。随后一路向南,先后攻占丹邦家(Tumbongnka)、大高、卡当等地,15日将密支那与孟拱之间的交通要道巴稜杜(Parentu)占领。此地距离孟拱只有4英里。

其时在孟拱城东南2英里处有一支英印军部队,即伦泰恩兵团[278]其指挥官温盖特少将于1944年3月24日因飞机坠毁而牺牲,由第111旅旅长伦泰恩接任。此时的“钦迪特”部队下辖三个挺进旅(第14、第77、第111旅)和一个据点防卫旅(西非第3旅),约20000余人。见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作战》(下),第40页。第77旅,这是一支空降部队,之前在孟拱、卡萨之间的铁路沿线降落。该军由于孤军作战,一直受到优势日军的包围攻击,伤亡重大,士气沮丧。“该师当派少校参谋TYACKE,于十七日到达本师,请求支援,否则仅能支持廿四小时后即向东南山地后撤”。孙立人师长乃速令第114团“星夜向孟拱东北地区秘密开路,强渡南高江,支援英军,并攻击孟拱”。[279]该团乘夜色冒雨挺进,于6月18日晨冒万险强渡水涨流急、浪势汹涌的南高江后,即以一部援救英军。主力于20日晨向建支(Kyaingyi)、汤包(Taungbaw)、来生(Loisun)、来鲁(Loilaw)等孟拱南部外围据点实施攻击。经两昼夜激战,该团攻占了以上诸据点,切断了孟拱之敌的交通线。孟拱城内的日军已成瓮中之鳖。

另一方面,第114团第1营派一个排接替了英军第77旅第1营的战斗任务。当时“英方官兵不胜骇异,恐为兵力太小,似有轻敌之意”,不料“该排接防后,顺利攻击前进,且获极大战果”,英军官兵“始相信我官兵之战斗力坚强、战斗方法优越及战斗技术精良”。[280]

得知孟拱被围后,原由孟拱驰援密支那的日军1个大队及炮兵部队近千人又从南堤(Namti)杀回,企图与城内日军对第114团实施夹击。该股日军于6月21日晚被中国驻印军一个排所阻击。6月23日,第114团第1营向孟拱城内发起进攻,“敌凭强厚之障碍物,拼死抵抗。我官兵奋勇冲杀,经肉搏四小时之久,将城区一半及车站全部占领。敌倾力反扑,企图夺回其阵地……经两日激烈之巷战,遂将残敌完全肃清”。[281]

6月25日,缅北重镇孟拱被中国军队全部攻占。残敌向密支那溃退。

此次孟拱河谷战役,中国驻印军以新1军2个师为主体,在英美远程突破部队的配合下,采取攻击敌之后背的大迂回战术,经过两个月苦战,先后攻克马拉关、瓦拉、瓦兰、蛮宾、加迈、西通、孟拱等战略要地,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是役总计击毙日军9150人,缴获坦克车5辆,重炮15门、野炮6门、山炮5门、战防炮7门、平射炮7门、榴弹炮7门、轻重迫击炮16门、高射机枪3挺,载重汽车214辆,轻重机枪、步枪和掷弹筒2300余支。而中国军队只有678名官兵阵亡,1510人受伤。[282]

经过8个月的激战,日军第18师团“战力已消耗殆尽”,尤其是在加迈附近的诸战斗中,“师团命脉也即将溃灭”,由于受到北面新1军和南面“温盖特”空挺兵团的夹击,第18师团“完全被包围在甘马因(加迈)、孟拱地区”。日本方面的资料显示,长时间的连续作战和撤退,加上后勤补给线不断被盟军切断,日军官兵“已极度疲劳。上衣破烂,衬衣撕碎,露出脊背;裤子已不成形,大腿、膝盖露在外边。拖着透底的皮鞋的步兵,满脚上长着一层‘丛林疮’”。在部队战斗人员配备方面,“第一线中队的官兵,包括中队长在内,一般不足30人,甚至只有军曹以下十数人者。即使这些人,几乎也都是半病员状态,可以说全部患有疟疾和脚气病”。例如,“前进到东邦卡附近的第1大队,约450人中,损失近400人,几乎全军覆没;在孟拱附近的联队主力,约1400人中,损失约500人。”[283]

密支那位于缅甸东北部,同中国滇西重镇腾冲只有一山之隔。密支那是缅北行政中心,为缅北铁路的终点。沿此铁道线南下,可直达孟拱、曼德勒、仰光等要地。这里的公路四通八达:北通孙布拉蚌(Sum-prabom);南可直抵八莫和腊戍,连接滇缅公路而入中国云南;西至孟拱、加迈可抵达胡康谷地,而与中印公路衔接。日军还在密支那西面和北面修建了两个飞机场,可运送军队和物资。此外,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在此合流,形成伊洛瓦底江航道,可乘船抵达杰沙、曼德勒等缅甸中部重镇,直抵南部沿海地区。因此,密支那是缅北水、陆、空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日攻克该城,可以加快打通中印公路的进程,大大改善中印空运航空线和空运能力,恢复国际交通线,使外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国内。

密支那四周崇山环绕,其西北就是海拔2000米的库芒山脉,该山将密支那地区与孟拱河谷断开,形成最大的天然屏障。“山中无道可寻,即有亦属羊肠小径,草莽丛生,步履维艰,实为防御之有利地形,亦为进入缅甸必争之军略要点”。尤其是日军于1942年侵占缅北以后,“严密防御设施,岁月经营,迄今已二载有余,工事之坚,不言而喻”。[284]

密支那守备部队为日军第18师团第114联队,指挥官为联队长丸山房安大佐。最初的兵力仅有联队本部以及2个步兵中队、1个炮兵中队(炮5门)、1个步兵小队、一个机关枪小队和1个通讯中队。5月中旬,一直在密支那铁路沿线同英军“钦迪特”部队作战的第3大队(大队长中西德太郎少佐)奉命调回密支那参与城防。此外,该联队的第2大队主力驻扎于密支那以北70公里的瓦扎。[285]

早在4月下旬,即新1军同日军对峙于马拉关、蛮宾之线时,驻印军指挥部就作出了突袭密支那的决策。当时,经过整训的新30师蓄势待发,而从国内空运到缅北的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使得驻印军实力大增。与此同时,经过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同意,英印军第1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William Joseph Slim)决定将“钦迪特”空挺兵团划归驻印军指挥,这样的话,驻印军总兵力已达新1军5个师、英印军4个旅和美军1个团。

4月21日,史迪威命令麦瑞尔准将在孟关东南约50公里的太克里(Taikri)组编了一支中美混合突击支队,下辖3个支队:第1支队由美军“加拉哈德”部队(第5307混成团)第3营和驻印军新30师第88团组成,支队长为金尼逊(Kinnison,亦称肯利生或基尼逊)上校,又称K部队;第2支队由“加拉哈德”部队第1营、驻印军第50师第150团、骡马辎重团第3连和新22师山炮兵第3连组成,支队长为韩特(Charles N.Hunter,亦称亨特)上校,又称H部队;第3支队由“加拉哈德”部队第2营和英军克钦侦察队组成,支队长为麦吉(George A.McGee,亦称马基)上校,又称M部队。突击支队的总人数为6000人,其中驻印军4000人、美军麦支队1400人[286]、英军克钦侦察队(Kachin scouts)600人。[287]该突击支队的任务是翻越库芒山,直插密支那,占领机场和城市。

中美联军K部队和H部队于4月29日分别从太克里出发。“其时,马拉高(马拉关)未下,卡盟、孟拱犹在敌手,孤军挺进,从悬坡峻岭、古木蔽日之库芒山区,辟路深入百余里之地后,此种冒险行动,不唯敌意料所不及,以为世人料想不到”。[288]依靠克钦族向导的指引,中美联军官兵们在茂密的原始热带森林中披荆斩棘、餐风宿露,在几乎无路的山间小径里艰难跋涉。在翻越海拔2000米的库芒山脉时,“20匹驮马由窄滑的泥道坠落谷底摔死……”除了经受着蚊虫、蚂蟥的叮咬和痢疾、疟疾等热带病的折磨外,还数度与日军交火。5月5日,K部队在雷班(Ritbang)同日军接触,经过4天激战,于9日占领了雷班。当K部队行进到丁克路高(Tingkrukawng)时,又受到日军第114联队第2大队的阻击;而H、M两支部队则在雷班西南的阿兰会合,合力击退了此地日军的进攻,继续南进。[289]半个月后,在经历了长达100公里的急行军后,H部队于5月15日抵达密支那城西两里的西飞机场附近,而日军毫无察觉。韩特上校立即命令美军第1营控制巴马地渡口,切断了密支那通往孟拱的公路。同时,支队无线电台立即向史迪威将军发出“草莓圣代冰淇淋”(strawberry sundae)的代码,这一暗语表明:中美联军现在可以对密支那城发动突袭。[290]5月16日,美国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联合机群全面出动,对密支那进行了一天的密集轰炸。

5月17日上午10时,K部队开始进攻密支那西机场,首先冲入机场的为第50师第150团,日军机场守备队随即向密支那火车站退却。10时50分,西机场被K部队完全占领。第150团立即对机场及其周围要点进行确实控制,并清理了日军在飞行跑道上设置的汽油桶、牛车、木材等障碍物。[291]韩特随即电告史迪威,机场已可起降飞机。当日“13时许,大批运输机拖曳着滑翔机出现在西方天际,以纵列队形逐渐接近机场上空,滑翔机随即脱离运输机依次着陆。而且入夜后仍然利用照明继续着陆”。[292]当日空运到的驻印军有:新30师第89团、第14团以及炮兵、工兵各部队。以后陆续运达密支那西机场的部队还有第14师第42团、新22师山炮兵一部。[293]

18日,史迪威抵达密支那机场。麦瑞尔准将信誓旦旦地向其表示,联军只需几天,就可拿下密支那。因为麦瑞尔确信防守密支那的日军“仅有步兵300名,联队炮1门、速射炮2门”。[294]由于得到错误情报,麦瑞尔产生轻敌思想,在第150团占领西机场后,即命令该团的两个营向密支那市区挺进。“这是因为据当时情报考虑,密支那市区的日军守备兵力只不过300名,仅以先头兵力足可占领”。然而部队又把方向搞错,“前进到市区北侧的锡达普尔,遭到日军急射。部队顿时大乱,开始自相射击,损失惨重,败退下来”。[295]

19日,第150团的3个营再次对密支那发动攻击,该团一度占领火车站,但在日军的反击下,仍以惨败告终。失败原因,除了轻敌外,部队经过在缅北丛林中的长途跋涉而精疲力竭,没有得到及时休整和补充;更大的原因在于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没有炮兵,缺乏攻城的重武器。

密支那遭受中美联军的突袭,让日军高层颇感震惊。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急令调派第56师团第148联队第1大队和该师团第56步兵团团长水上源藏少将率领所部第113联队1个大队分别从孟拱和八莫增援密支那。截至6月初,增援密支那的日军已到达两个步兵大队、1个步兵小队2000余人,附加山炮4门、野炮2门。水上源藏立即接任了密支那守备队长职务。由于得到增援,密支那守军已达到4600人,且装备精良。[296]日军在密支那城四周强化工事,分成四个防御阵地,纵深配备,相互配合。

而中美联军方面的力量也不断得到加强。20日,麦瑞尔准将因心脏病发作而被送回后方治疗,麦吉奉命接任。截至23日,到达密支那的中美联军共有美军第5307团,新30师第88、第89团,第50师第150团,第14师第42团,还有新22师1个山炮连(75毫米山炮4门)、1个重迫击炮连(105毫米迫击炮8门)。然而,从20日至23日,中美联军的数次攻势都已惨重的损失而告终,麦吉将进攻不利的责任推给第150团长黄春城。

5月23日,史迪威带领新1军军长郑洞国、新30师师长胡素、第50师师长潘裕昆、驻印军参谋长柏德诺(Hayden Boatner)准将等飞抵密支那。史迪威首先调整中美联军的指挥系统:柏德诺代表史迪威在密支那设立中国驻印军战斗指挥所,执行指挥;麦吉担任密支那各部队的战地指挥官;韩特担任第5307团指挥官;在密支那的中国驻印军则分别由新30师师长胡素和第50师师长潘裕昆指挥。原中美混合突击支队的临时编组予以撤销。

从5月23日到7月上旬,密支那战斗拉锯般地进行,但中美联军的几次进攻均遭败绩。“美中军虽然在陆续增加,攻击力亦日趋加强,但作为其基干部队的加拉哈德部队已疲惫不堪,战斗力明显下降……美中军既无强大炮兵支援,又无坦克配合,发动强攻的意念已气馁”。为了减少美机轰炸造成的伤亡,日军发动了坑道作战。由于日军第18师团官兵“多为北九州的矿工出身,对构筑坑道式地下工事甚为得心应手”,他们在地下十余米建成两处战斗指挥所,能承受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们在第一线阵地也构筑了许多单人掩体(散兵壕),上面可以盖上马口铁板,以防被中美联军火焰喷射器的攻击;他们在各个地区储存了大量弹药和粮食。而中美联军后勤补给出现了大问题:“当时所带的口粮,到5月20日仅够三天用的,75毫米炮的弹药总数约350发,臼炮弹已所剩无几……到5月底,军需官手中的美军口粮已告罄,同时配给中国士兵和难民的大米、谷物,已有40%受潮霉烂。”[297]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高级将领一直向柏德诺建议不要急于发起进攻,而应该先切断密支那日军与孟拱、八莫的交通,而柏德诺置若罔闻,结果中西、水渊两个大队和水上支队得以从孟拱、八莫等地抵达密支那。

史迪威遂于6月26日将柏德诺撤职,以韦瑟尔(Theodore F.Weasels,又叫魏赛尔)准将前往密支那担任最高指挥官。但此后密支那攻坚战的实际指挥官为郑洞国将军。他多次亲临前线,观察、分析日军守备部队的防守特点,当他发现日军是在依托坑道与工事进行作战时,立即针锋相对,提出了“掘壕推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作战方针。同时要求各部队注意步、炮、空之间的协同。

6月25日,新38师攻占孟拱时消灭了从卡萨前往密支那增援的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主力和独立炮兵第53联队一部。7月11日,新38师第113团从孟拱直捣密支那,并同新30师会合。7月12日,美国空军第119航空队的39架B-29轰炸机向密支那城内日军阵地投下了754吨炸弹。[298]7月25日,新30师第90团也空运到密支那。这样的话,参加进攻密支那的驻印军部队有第50师2个团(第149、第150团)、新30师3个团(第88、第89、第90团)和第14师第42团。

在第50、第14师方面:7月11日,第150团1个营由森林地带攻入市街南端;第42团2个连“亦相机进入村落地带作战”。至29日,各部队“均以坑道攻击方式,每日前进一、二百码不等”。27日,第50师第149团由莫港调密支那参战。同日,“因闻敌二千人由八莫向密市参战”,故派第42团2个营强渡伊洛瓦底江,切断密支那至八莫公路的交通。27日,第150团1个营已进占街市第4条马路。在新30师方面:第88、第89团的4个连于7月25日前进至公路与铁道交叉点。27日进入村落战斗。“因敌凭村屋构筑强固工事,每一房一屋均有敌三四人防守,而我各部队之攻击要领甚差,以致前进受阻,伤亡颇大”。于是,第90团又派出1个营继续攻击前进。[299]

7月30日开始,各路部队联合围攻密支那城。第50师占领了第7条马路,新30师则占领日军营房西端及新街市一部。8月1日晚,第150团攻占了第9条马路。同时,第42团渡江部队亦在宛貌同日军进行巷战。同日晚,第50师师长潘裕昆“因感敌凭强固工事顽抗,长此攻坚,收效甚少,牺牲甚大,乃决定组织敢死队,作果敢之攻略”。8月2日,第50师敢死队百余人“携带轻便武器及通讯器材,当晚分组潜入敌后方,将敌通讯设施完全切断,继即猛烈攻击敌指挥所”。至8月3日上午,第50师第150团第1营及敢死队“已将街市全部占领,敌除少数渡江外,余均就歼”。同日,胡素指挥新30师所部奋勇攻击,“至午后三时,亦将敌人欲作最后死守据点之营房全部占领”。而在密支那城北实施进攻的美军加拉哈德部队两个营也于8月3日占领了西大坡(Sitapu),同新30师、第50师部队取得了联络。[300]

在7月中旬中美联军发动对密支那的全面攻势后,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命令水上源藏“死守密支那”。然而,此时密支那守备队只剩下1500人。第114联队长丸山房安主张残余部队渡过伊洛瓦底江东岸,据守马扬高地。实际上,残余日军早在8月1日夜间就开始渡往伊洛瓦底江东岸,向八莫撤退。最终逃出密支那的日军约有800余人。丸山大佐逃脱,水上源藏自杀身亡。在密支那战役中,中美联军共击毙日军790人、击伤1180人、俘虏187人。[301]

中美联军的伤亡数字为:中国军队官兵伤亡4344人,其中战死972人、伤3184人、病员188人;美军官兵伤亡2207人,其中战死272人、伤955人、病员980人。[302]

中国驻印军收复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和密支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中国驻印军战线的向南推进,飞往中国的运输机可以避开风险极高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而选择滇缅之间相对宽阔、低平、安全的航线。特别是密支那机场的开通,使得驼峰空运量迅速增长,由1944年5月的13686吨急速上升到6月的18235吨,7月的25454吨。[303]

比增大空运量更大的成果是,由于中国驻印军控制了胡康河谷、孟拱、密支那等地区,使得由雷多经新平洋、于邦家、孟关、孟拱到密支那的中印公路成功修通。1月10日,从雷多至密支那长265英里(约合426.5公里)的双线公路筑成通车,运输队每月可以载运7万至8万吨物资到中国。[304]

另外,随着中印公路修建与通车,直径为4英寸的中印输油管道也得以迅速延伸,该输油管道于1945年1月铺到密支那,最初每月输油几千吨到中国。[305]

四、驻印军攻占八莫与腊戍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反攻缅北作战第一期任务已经完成。中国驻印军遂利用缅北雨季进行整训补充,两个月后转入第二阶段作战。

此时,史迪威因与蒋介石矛盾激化,被召回国,魏德迈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副手索尔登(Daniel Sultan)担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郑洞国任驻印军副总指挥。中国驻印军所属部队也奉命编为新编第1、第6两军。孙立人任新编第1军军长,辖新编第30、新编第38等两个师;廖耀湘任新编第6军军长,辖第14、第50、新编第22等三个师。而在攻占密支那一周后,即1944年8月10日,美军第5073混成团被解散。而同年8月,史迪威成立了一支新的美军战斗部队——马斯旅,又称美国第5332部队。下辖美第475步兵团、美第124骑兵团、中国别动团。[306]

1944年10月初,缅北雨季刚过,中国驻印军立即开始进行反攻缅北的第二期作战,向八莫、南坎(Namhkam)等地发起进攻。

八莫位于密支那南面约150公里,为伊洛瓦底江流域仅次于密支那的第二大城市,为中缅边境要冲,更是中印公路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按照最初的作战计划,新编第1军沿密(支那)八(莫)路南下,担任正面攻击任务;新编第6军从右翼南下瑞古,实施迂回攻击。但新6军10月29日攻占瑞古后,即在锡高停止待命,12月间空运回国,参加国内战场的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的重担便完全落在新1军的肩上。于是决定以新38师为第一线兵团向南推进50余英里,在丹邦阳(Tumbonyang)一线集中;以新30师为第二线兵团,暂时控制于湾幕(Waingmaw)、卡拉扬(Karayang)一线。[307]

日本方面,第33军为挫败中国驻印军打通中印公路的计划,仍然抽调兵力到八莫、南坎一线布防。当时八莫地区的日军守备队为由云南的第2师团抽调来的步兵第16联队第2大队(3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约600人)、搜索第2联队(2个步兵中队、1个装甲车中队,约350人)、野炮兵第2联队一个中队(100余人)等1200人,由搜索第2联队长原好三大佐担任守备队长。原支队于8月13日抵达八莫市区,分别赶筑工事,以待后续援军的到来,同时以1个大队以上兵力向北推进至庙堤(Myothit)、那龙(Nelong)公路间及两侧山地设防。[308]此外,日军在曼西(Mansi)、莫马克(Momauk)等地也有重兵把守,预计守军人数为5000人左右。[309]

10月15日,新38师南渡伊洛瓦底江,21日沿公路向八莫挺进,一路直下丹邦阳、那龙,主力由密八公路南下攻击前进,一部沿左翼山路,于27日抵达亚鲁本(Alawpun),包抄庙堤后路。新38师主力击破沿途所遇之敌,于10月29日黄昏一举攻占太平江北岸要地庙堤。11月1日,新38师主力全部抵达大利(Tali),并准备渡过太平江。左翼支队则在太平江上游通过SS3432铁索桥渡过太平江,3日攻占柏坑(Pharawn)北至太平江上游之线,直趋八莫东侧翼。孙立人在亲临太平江观察后,认为由庙堤渡江十分困难,毅然决定变更部署:“将新卅八师主力由正面之大利以北地区秘密转移于左翼山地……由SS3432铁索桥渡太平江,由不兰丹(Pranghtung)及兴龙卡巴之线向八莫、曼西作旋回行动”。[310]11月6日,新38师一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了新龙卡巴(Sinlumkaba,即兴龙卡巴)。而在庙堤正面实施佯攻的新38师一部也于9日强渡太平江,沿密八公路南下;新38师主力迂回部队经过10天激战,先后攻下莫马克、曼西等八莫外围据点。16日,八莫市郊外围大小村落及飞机场被新38师所部完全占领,八莫被层层包围。

八莫市内日军阵地有东、南、北三大据点和复廓阵地,10里长、6里宽,呈椭圆形。城内外大大小小的湖泊形成许多龟背高地,彼此犬牙交错,相互策应。“日军的掩蔽部是用十四五层合抱不交的大树做基干,一层大树,一层泥土,中间还夹有钢骨的混合物建筑起来,一座座都像是地下堡垒。重炮弹落在上面,顶多能损坏其一层。掩蔽部里都装有水电,一切都是做死守的准备”。[311]为了固守八莫,原好三大佐将曼西、巴朗等地的守军回撤,预备据守城垣,作困兽犹斗。

16日,新编第38师除以部分兵力固守曼西,阻击南坎日本援军外,“当将主力全部调至对八莫城区被围之敌作紧密之包围,加强压力,配合空军轰炸,并集中各种大小口径火炮实行有计划之猛击。逐码前进,渐次缩小包围圈”。[312]从密支那机场起飞的美军空军轰炸机几乎每日进行轰炸,有时一天“竟达约200架次”。[313]新38师的进攻战术是:“首先集中炮击,彻底摧毁我阵地后,再由步兵开始攻击。即,从黎明开始至黄昏,反复进行炮轰,薄暮开始以步兵攻击前进。步兵大量使用照明弹、曳光弹、信号弹,彻夜反复攻击。”[314]面对新38师的猛攻,原好三只得收缩到城内各据点死守。同时,日军“死力顽抗,屡施逆袭,寸土必争,并集中所有各种火炮及战车疯狂反扑,白刃冲杀,战斗极为惨烈”。[315]

激战至12月4日,新38师各攻击部队已经推进到日军第一线阵地500米附近。至14日,新38师各部已将“敌城北据点最坚固之监狱、宪兵营房及老炮台等据点完全攻占。同时乘胜沿江岸马路果敢锥形突进,攻入敌腹廓阵地,直刺其心脏……整个防御机构被摧,军心动摇”。[316]

第33军司令部为了将陷入重围的原好三支队救出,于11月底派出第18师团第55联队联队长山崎大佐率所部步兵两个半大队及一个炮兵中队,以及第49师团吉田联队的一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约计3250人,组成山崎支队,从南坎北上,“突袭八莫之敌背后,以利八莫守备队的突破退出。”但山崎支队在南坎西北约35公里的南苗高地受到中国军队的阻击,14日后,山崎支队“逐渐陷入悲境”。[317]

同日,新编第38师主力又乘黑夜向腹廓残留据点进攻,激战竟夜,终将敌腹廓阵地攻占。原好三只得于15日1时率领守备队残部沿城西沙滩向南溃退,4时“来到伊洛瓦底江中洲,企图顺着中洲外围迂回到敌阵地后方”[318],但被中洲东方堤上的城南攻击部队发现,“集中各种步兵火器及手榴弹向溃敌猛烈射杀,敌除有六七十名乘黑泅水逃窜外,余均被歼,江岸沙滩布满敌尸”。[319]12月15日12时,新38师攻克八莫城。

在新38师围攻八莫之际,为争取战略主动,第二线兵团新30师绕道南下,对南坎(Namhkam)发动了攻击。南坎位于瑞丽江南岸,西距八莫114公里,南至腊戍216公里,东北63公里处即是中国云南边镇畹町。它是日军阻止中国驻印军与从滇西反攻的中国远征军会师,迟滞中印公路开通的最后一个坚强据点,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因此,日军第33军将主力集中于伊洛瓦底江以东、瑞丽江以南的南坎、孟密、腊戍地区,总共集结的部队有第56师团、第18师团山崎第55联队、第49师团吉田第168联队、第2师团一刈第4联队等,但迭经中国驻印军的打击,该军总兵力已减少到19400人。[320]

11月19日,新30师分3个纵队,越过曼西(Mansi),沿八(莫)南(坎)公路及其两侧山地长途深入,直逼南坎。12月6日,该师先头部队分抵八南公路三十九里路牌附近南北之线,在康曼(Hkangma)、南于(Namyu)、蚌加塘(Bumgahtawng)等地对日军南坎外围阵地实施攻击。时值第55联队联队长山崎大佐率军3000余人为增援八莫被围日军,向曼西突进,双方于10日发生遭遇战。11日,新30师第89团归还建制,投入作战;新38师第114团也从八莫赶来增援,迂回到山崎支队右后翼实施攻击。为了全歼山崎支队,新30师派出一个团,由左翼蚌加塘实施迂回,向马支(Masi)攻击前进,切断日军退路。激战至15日,因八莫失守,山崎支队遂往南坎退却。[321]12月17日,迂回攻击部队消灭当面之敌后,将马支日军阵地完全攻占,切断了八南公路主要联络线,将山崎支队包围于八南公路隘路间。18日、19日,新30师所部先后攻占卡的克(Kaihtik)、卡龙(Hkalum)两处日军的坚固阵地,20日与正面攻击部队会合,将山崎支队(两联队)完全击溃。21日、22日,又攻占渣邦(Zaubung)村落3处,“将八莫至南坎间山地高阳地区,亦即南坎西北外围山地之锁钥,完全攻占”。[322]25日,新1军各支队向日军发动进攻,激战至27日,将八南公路五十二英里路牌以西及潘林(Pangling)以北之敌全部肃清。此外,公路左侧的独立支队向南突进,一举攻占了南坎北面5英里的要地垒允(Loiwing,即劳文)及其西北的飞机场、原中央飞机制造厂、医院等坚强据点。[323]

1945年1月5日,新1军在山炮兵强大火力的支援下,向日军发动总攻。激战至1月9日,“将瑞丽河以西、八南公路以北地区及公路南侧曼孔(Mankang)、拉生(Lapsing)诸据点攻占,并乘胜沿山岭间羊肠小道,向瑞丽河与八南公路三角地带敌最后之坚强据点茅塘(Mawtawng)攻击”。[324]为尽快攻下南坎,新30师主力沿古当山脉向南坎以南秘密迂回,克服了山洪暴发、山路崎岖、泥泞、江水暴涨等困难,于1月14日进抵南坎南侧有利地带,“乘敌尚未察觉之际,即星夜钻隙突进”,1月15日上午11时将南坎袭占。[325]山崎支队残部退往南帕卡(Nampakka)。南坎战役共击毙日军官兵1780余人,缴获火炮12门、卡车12辆。[326]

在左纵队新1军接连攻占八莫、南坎的同时,右纵队新6军的进攻也是势如破竹,连战皆捷。新6军新22师,于1944年10月9日从和平出发,沿甘高山脉西麓南下,11月1日进抵伊洛瓦底江畔,先后攻占皎基、摩首。5日,从丁八佛因渡江,击溃日军第2师团、伪缅军各1团。7日,攻占瑞古(Shwegu),12日攻占曼大,14日攻克西口(即锡高),并将防务交第50师接替后,以一部置于曼大、西口(锡高),主力继续南下,在西宇(Si-u)及其以南地区击溃守军第18团第56联队后,于21日攻占同古。28日,新22师及第50师第148团受命进出贵街(Kutkai),向河西敌后迂回,切断腊戍至畹町公路,阻击南坎及滇西日军退却,并阻击腊戍方面日军增援。29日,新22师先头部队偷渡瑞丽江,先后攻克拉西、芒卡各要点。该师正以主力渡江东进,忽奉命集结,旋同第14师一道,于12月间从缅甸紧急空运回国。新6军留缅部队第50师以第148团守备拉西、芒卡一带,主力于1945年元旦由同古南下。8日,与日军激战于万好(Mwanhawn),至14日将其击溃,15日占领万好后,该师主力追敌南下,进攻南杜(Namtu)。[327]

左纵队新1军攻克南坎后,中印公路日军据点仅剩芒友一处。芒友为南坎、腊戍、畹町间交通要冲,是中印公路的转口和滇缅公路的咽喉。

1945年1月16日,新38师主力沿南(坎)畹(町)公路向东北进击,锋芒直指芒友。25日,该师以一部将扬班(Yawphan)、拉弄(Namlum)南北之线一带的山地完全占领。这里均为5000英尺(合1524米)以上的高山,可以瞰制南坎至腊戍公路的一切行动,造成居高临下控制芒友的有利态势。新38师主力则继续东进,在将木姐(Muse)攻占后,即以雷霆万钧之势猛攻芒友。日军利用南皮河及附近高地负隅顽抗,新38师从三面发动猛攻,于27日上午10时攻占芒友,同滇西反攻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第88师、第36师胜利会师。“全国上下所深切期望之国际路线,始告打通,本军所负之艰巨使命,于兹差告完成”。[328]

1月28日,中美两军暨驻印军和远征军在芒友举行盛大会师典礼,中国远征军代司令长官卫立煌、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索尔登、新1军军长孙立人等参加典礼。

9点整,穿黄卡其布的新1军和穿灰棉衣的滇西远征军分从不同的方向,向预定会师的广场集中,滇西远征军在向去祖国的那条路口竖起一个白布横额,大书“欢迎驻印新一军凯旋回国”。

广场正中搭起一座礼台,台用有色的丝质降落伞盖成顶棚,台前有一个V字,台的正对面是两根高竖的旗杆。右面距台不远有一个小山,滇西远征军为了攻占这个山头,曾有过一番壮烈的场面。

……首先是升旗礼,军乐队奏起中美两国国歌,星条旗伴随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临风招展,礼炮响声在山谷中嘹亮的回旋着。

卫立煌将军致词说:“今天的会师,是会师东京的先声,滇缅战场中美的合作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忆的。同盟国不但在战时要合作,在战后更要合作来共建世界的和平。”索尔登将军……赞扬中国军队作战的英勇,和指挥官的指挥卓越有方。他也预祝:“到东京会师去,让这两面国旗飘扬在东京的上空。”

散会前有一个呼口号的节目,台下轰起巨大的呼声:

“打到东京去!”[329]

驻印军和远征军分别攻占芒友与畹町,标志着从印度加尔各答经由雷多、新平洋、于邦家、孟关、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芒友通往中国畹町、腾冲、大理、昆明的中印公路成功通车,美国援华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通过中印公路运往中国西南大后方。

从印度开出的中印公路首批运输车队,在美军工兵指挥官皮克(Pick)少将的率领下,于1月28日下午2时驶入滇西边镇畹町。中国政府在畹町城举行盛大的欢迎典礼,由行政院代理院长宋子文亲自主持。参加通车典礼的车辆一共有105辆、大炮数门以及弹药与汽油。与会嘉宾有索尔登将军、戴维斯将军、陈纳德将军、卫立煌将军以及孙立人将军等。在史迪威公路通车不久,中美两国政府就宣布了中印油管通油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中印公路从动工到通车,共牺牲3万多人(不含前方作战阵亡将士),中印公路通车半年,共运进汽车1万多辆,军用物资5万多吨,有力地支持了中、美、英盟军反攻缅甸的战役。[330]

当天晚上10时,蒋介石在重庆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以“纪念他杰出的贡献,纪念他指挥下的盟军部队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以及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日,史迪威也在纽约发表广播演说,赞扬“中国军人已向世界证明,如彼等能获得适当之装备、训练及领导,并不亚于世界任何之部队”。[331]

芒友失守后,日军第56师团残部又沿滇缅公路的南帕卡、贵街、新维(Hsenwi)、腊戍一线构筑坚固工事,意图层层设防、节节抵抗。新维和曼牧(Manmau)隘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险,向南则有南育河横阻,新老腊戍与火车站三大据点互成犄角,而新维、腊戍居南而高,可以瞰制南育河两岸,易守难攻。

新30师神奇迅速,从南开河上游迂回偷渡,于1945年2月13日一举攻占贵街,残敌向南溃逃,该师乘胜追击。日军复在新维以北10里处,居隘路险要,重兵扼守。新30师与敌展开激烈战斗,血战4昼夜,击破顽敌,夺取了城北险隘山地。当新30师逼近城郊时,日军“以大量战车、重炮掩护,反复冲击九次”。19日晚,新30师官兵利用月夜突入新维城区,经一昼夜激战,于20日晨7时将新维完全攻占,“敌守军除少数零星向南渡河逃窜外,余大部被歼”。[332]

实际上,自从芒友失守后,日军第56师团即已丧失作战信心。1月24日,第56师团即向第33军司令部发出“决定烧毁大部积存的弹药,放弃线阵地”的电报,但日军司令部没有同意。[333]南帕卡、贵街、新维的失守,最终使得日军第33军放弃了在缅北的抵抗,向曼德勒一线退却。

腊戍为第33军司令部所在地。此地位于中、缅、越、泰四国边境要冲,为滇缅公路重要的交通中心和战略要地。1942年4月底,日军正是以奇兵攻下腊戍和新维,使得中国远征军后路被切断,新38师和新22师黯然由缅北败退到印度。此次,新1军派新38师向腊戍发起进攻,可以说别有一番用意。

2月23日,新38师乘胜追击,向腊戍攻击前进。新维至腊戍为50公里山路,中间仅有一条狭路。该师官兵勇猛前进,将沿途顽抗之日军一一击溃。日军退据曼牧附近的隘路,据险顽抗。新38师官兵“经两日之惨烈奋战,终将敌阵攻破。死守腊戍之敌,乃以猛烈炮火,封锁南育河渡口两岸地区,拒止我军迫近腊戍”。但新38师主力仍于3月6日“在公路东侧附近施行强渡,继即向老腊戍进击,展开惨烈之城市争夺战……于十四时攻占老腊戍,并乘胜分兵向车站及新腊戍猛攻”。7日晨,新38师一部攻占飞机场、火车站及新腊戍市郊,13时30分,突破敌坚固据点工事冲入市区。“敌仍疯狂逆袭,展开白刃巷战”。新38师将士与敌彻夜肉搏格斗,将顽军悉数歼灭,于8日晨8时将腊戍完全占领。

此次新维、腊戍两次战役,攻击歼敌917名,夺获山炮7门、迫击炮12门、轻重机枪41挺、掷弹筒17个、步枪591支、战车6辆、卡车33辆、火车车厢48节、机车3辆,其他弹药、服装、文件、机器、仓库无计。新1军亦伤亡连长以下官兵411名。[334]

新38师攻占腊戍后,继续南进。3月16日占领西保(Hsipaw),18日攻占南泡(Nampowng),19日攻克那兰(Nalang)[335],23日一举攻占通往曼德勒的要点康沙(Konghsa)。[336]24日8时30分,新38师在那派(Naphai)与新6军第50师第49团会师。[337]之后,新1军新30师向东进击芒岩,27日占领该地。《孙立人致蒋介石密电》(1945年3月29日),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第1492页。第50师向西攻取皎梅(Kyaukme)。3月30日,英军第36师由孟尤南下,和第50师在皎梅会师。至此,中国驻印军胜利完成反攻缅北任务,不久,遂相继回国。

五、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作战

1942年夏秋,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在撤退途中,日军跟踪追击,沿滇缅路占领了中国云南西部的腾冲、龙陵、松山、平戛、芒市、遮放、畹町等地,并配置第56师团全部,第2和第33师团各一部分兵把守,利用有利地形,赶筑工事,储备粮弹,企图凭险据守,阻止中国远征军反攻西进,以屏守缅北,形成了敌我在中国滇西地区隔江对峙的局面。

1944年,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为配合驻印军反攻、肃清滇西之敌和早日贯通滇西公路与中印公路,1944年5月,驻扎滇西整训的中国远征军组成,以卫立煌代司令长官。远征军的任务是对怒江以西日军实施反攻。

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的作战部署是:

(一)以第20集团军为攻击兵团。所部周福成第53军(辖赵镇藩第116师、张玉廷第130师)为第一线攻击部队,方天第54军(辖李志鹏第36师、叶佩高第198师)为第二线攻击部队。

(二)以第11集团军为防守兵团。所部王凌云第2军(辖张金廷第9师、夏德贵第76师、杨宝瑴[珏]新编第33师)、黄杰第6军(辖洪行新编第39师、顾葆裕预备第2师)、钟彬第71军(下辖张绍勋第87师、胡家骥第88师、刘铸军新编第28师)以及集团军直辖高吉人第200师分别固守怒江东岸第一线防御阵地。

(三)第8军(辖汪波荣誉1师、王伯勋第82师、熊绶春第103师)开滇西后,归远征军直辖,控制于祥云附近地区,为总预备队。

其攻击部署为:

第一步:渡河攻击战。第一线攻击部队(第53军)即以一部利用栗柴坝、双缸桥间个渡口一举强强渡,于怒江西岸占领桥头堡阵地,掩护主力渡河。

第二步:第一线攻击部队主力渡河成功后,即极力进占当面高黎贡山通陇川江谷地之各要道口,掩护第二线攻击部队(第54军)渡河,并继续向桥头、林家铺之线出击,务求于高黎贡山西侧获得而后攻击所要之展开地域。

第三步:第53军攻抵桥头、林家铺之线后,即占领有利阵地,一面构筑工事,一面为尔后攻击前进之准备,等待第54军到达,再向固东街、江苴街之线攻击。

第四步:攻占固东街、江苴街之线后,即构筑工事固守,并依状况调整部署续向腾冲攻击。

当我攻击部队攻击进展至固东街、江苴街各附近之线,而敌第56师团以其主力集中于腾北,企图向我攻击部队反击时,我第2军应相机以一个师之兵力由三江口以北地区渡河,乘虚奇袭龙陵,以策应腾冲之攻略。同时,第71军应以一个团之兵力由惠仁桥附近渡河,以期与我腾北部队合围腾冲之敌而歼灭之。

空军须派有力部队直接协助地面部队之攻击作战,并集中力量轰炸芒市、龙陵、腾冲、固东街、瓦甸街等地之日军及其间之交通线。[338]

1944年5月11日黄昏,远征军第53、第54军以及第76、第88、新39师各一个团分七处强渡怒江。新39师一个加强团在惠通桥上游率先强渡成功,12日攻占红木树,揭开了滇西远征军反攻的战幕。是日拂晓,中国远征军第一线兵团全部成功强渡怒江,先后攻占马面关、桥头、平戛等据点。第53军还于14日攻占大塘子后,乘胜追击,越过了高黎贡山,进抵甸江、江苴街之线,断敌归路。

在远征军主力渡过怒江后,日军第56师团在怒江西岸实施反击,其具体部署如下:

大塘子正面:由日军步兵第148联队(联队长藏重大佐)第3大队(大队长宫原春树少佐)驻守,主力占据大塘子东侧要地。

冷水沟正面:由日军步兵第148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日隈少佐)驻守马鞍山、灰坡、冷水沟一线。

红木树方面:由日军步兵第113联队(联队长松井秀治大佐)第1大队(大队长绀野忞少佐)在相膊子附近据守,以阻止红木树方面远征军的西进。

平戛方面:由日军步兵第146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安部和信少佐)在平戛驻守。因第76师加强团于13日起包围了平戛,第56师团师团长松山祐三遂命令第113联队第2大队长原田万太郎大尉率领3个中队前往增援。

片马方面:由日军第18师团步兵第114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猪濑重雄少佐)驻守。

滚弄正面:由日军搜索联队(联队长柳川大佐)固守霍班、农莫之线。[339]

但日军守备部队总计只有10个大队约11000人左右,要想阻击远征军20个团四五万人的攻击,根本没有可能。

渡河各攻击部队奏效后,重庆军委会鉴于中国驻印军已开始攻击密支那,判断日军难于短期内调动大量部队增援滇西,遂命令远征军迅速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于5月20日调整作战部署,以第20集团军为右集团军,攻击腾冲;以第11集团军为左集团军,攻击龙陵、芒市。其具体作战部署如下:

(1)令第71军(欠1个师)向龙陵攻击。

(2)令第2军(欠新33师又1个团)以主力向芒市攻击,截断敌后方联络线,一部协力第71军攻击龙陵。

(3)令第6军之预2师(欠1个营)由栗柴坝以北渡河,经明光、固东街协力第20集团军攻击腾冲。

(4)令第6军之新39师(欠第116团)由惠仁桥经龙江桥,协力第20集团军攻击腾冲。

(5)令第71军以1个师、第2军以新33师(欠1个团)及另一个团,及第6军之新39师第116团为防守部队,守备怒东原阵地各重要渡口,以防敌之袭击。

(6)令滇康缅特游击区郑坡部(配属预2师1个步兵营),经片马、拖角向密支那挺进。

(7)令第8军荣誉第1师即用汽车输送至保山集结,为预备队。[340]

6月初,第20集团军所属第198师会同第36师全力攻击腾冲北部咽喉要地——南斋公房和北斋公房。北斋公房是由日军第148联队驻守高黎贡山北的一个重要据点,海拔3000多米。中国军队“以有力一部牵制当面之敌,以主力向绝无道路可循之处,迂回攀登,艰难险苦,出生入死,冻饥致毙之人马,日以数百计。经十余日,始进出于桥头、马面关、瓦甸、江苴各附近之线,断敌归路。此时我围攻南北斋公房之部队,与迂回部队遥相呼应,开始隘路战”。[341]至6月16日,第198、第36师在预备第2师一部的配合下,攻占北斋公房。其后,第20集团军所部又夺下被日军反扑夺去的桥头、马面关阵地,从而将高黎贡山北部地区全部控制。接着,第20集团军主力南下,猛追向南退却的日军,先后收复明光、瓦甸,21日又攻下南斋公房、江苴街。

第20集团军主力继续沿阳桥、固东两道向南进击,并迫近腾冲北郊。6月28日,第54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南北宝峰山。7月3日,第53军一举攻占飞凤山,第54军亦于同日肃清宝峰山。至此,“我已打破腾城屏障,三面迫近城郊”。此时,“残敌一部仓皇南窜,其主力编成一个混成联队,由第148(联队)联队长藏重大佐指挥,死守来凤山及腾(冲)城”。[342]腾冲为滇西最坚固的城池,有来凤山为屏障。日军在此构筑了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分粮弹,奉命固守到10月底,以待援军到来。

日第33军不甘心于在滇西的受挫,7月上旬,该军拟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其作战方针是“军要将主力集结于芒市周围,在龙陵方面击灭云南远征军主力之后,前出到怒江一线,在救援拉孟(即腊勐)、腾越(今腾冲)守备队的同时,切断印中联络路线”。由于这次作战目标是要切断印度(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作战部队的地面联络,又被称为“断作战”。[343]日军的新攻势计划于9月上旬开始。

7月26日,第20集团军主力“在我空军掩护之下,以优势之兵力,向敌最后唯一之屏障来凤山四个堡垒群同时猛攻”。官兵“前赴后继,血战竞日”,当晚攻占来凤山。27日晨又“将城东、南两城门外繁华市区之敌全部肃清。残敌龟缩城内,四门紧闭,深沟高垒,企图困斗”。尽管第20集团军已将腾冲城“四面包围”。但“该城之墙概为坚石砌成,高而且厚,又有大盈江及饮马水河环绕东西北面,形势天然,有险可凭,况城墙上端堡垒环列,其距离不过十公尺,而城之四角更有坚固堡垒侧防”[344],这给攻城带来极大难度。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围困,攻击部队只得以空军对腾冲城实施猛烈轰炸,“陆续炸成缺口十余处,各部队即利用轰炸成果,冒敌浓密火网,先后登城,对城上之敌堡垒以对壕作业,逐次攻击”。腾冲守备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于8月13日被中美空军炸死。至8月20日,攻击部队“始将东、南、西三面城墙上之敌大部肃清”,21日晨向城内日军发起攻击。预2师、第198师、第36师、第116师各部主力突入市区,激烈的巷战于是展开。由于腾冲城内“人烟稠密、房屋连椽,大都坚实难破。且顽敌家家设防,街巷堡垒,星罗棋布,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敌我肉搏,山川震眩,声折山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沿”。第20集团军司令部不得已又将原来部署在南甸、腾龙桥防守的第130师调入城内增援。激战至9月14日,“终将困守腾城之敌全部歼灭”。[345]

第11集团军至1944年5月22日渡过怒江,向攀枝花、毕寨渡、火石地、葛蒲厂及平戛各地区集结,以第71军为右翼攻龙陵,第2军为左翼攻芒市。

由惠通桥向龙陵攻击,必须经过战略要地腊勐。日军在这里构筑了以松山和滚龙坡互为掎角的两大据点,阵地均设于海拔3000米的高地上。每个堡垒上有射击设备及交通壕,下为坑道式掩蔽部。其掩体分为四层,坚固无比,除重炮直接命中,一般山炮、野炮无法将其击毁。6月4日,第71军新28师占腊勐。6月6日,克阴登山。日军拉孟(即腊勐)守备队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率领第113联队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野炮兵大队退进松山既设坚固阵地,凭险据守。当时日军兵力为1260人,拥有火炮20门。[346]

新28师对松山高地发起5次进攻,均不能克服,且死伤过大。7月1日,卫立煌下令由第8军军长何绍周指挥荣誉第1师第3团、第82师第246团以及第71军两个山炮连担任攻击任务。7月14日,第8军官兵采取“先以炮击迫敌于堡垒部内,步兵乃乘机……一举跃入敌壕,而以手榴弹、冲锋枪、机枪、火焰放射器消灭敌于掩蔽部”的战术,将滚龙坡日军完全肃清。但对松山日军的攻击却毫无进展。“作战两月,兵力由一个团迭次增至六个团,伤亡重大”。[347]从9月1日起,该军令第246团昼夜不停地用小部队在松山顶峰周围向敌阵地扰袭,掩护该军工兵营在松山顶峰向日军阵地垂直下约3米处,掘进两条地道,构成两个炸药室,装进1吨TNT黄色炸药。9月8日,军长何绍周下令起爆,轰隆一声炸响,松山整个山顶被炸翻[348],在山内工事困守的日军拉孟守备队野炮兵第3大队大队长金光惠次郎以下官兵全军覆没。而中国军队血战百余日,伤亡官兵亦达6000余人。[349]

第71军主力第87、第88师于6月10日攻入龙陵城外的日军复廓阵地。日军龙陵守备队兵力当时只有两个步兵小队200余人,“仅凭西山坡、黄土坡、观音寺三据点,负隅顽抗”。第71军面对弱敌有所懈怠,未能一鼓作气歼灭这股日军,“将敌防御核心迅速扫荡”。[350]14日,日第56师团命令在腾冲的松井秀治大佐率步兵第113联队2个大队迅速南下;第56师团参谋永井清雄中佐指挥第53师团第119联队的两个步兵中队向龙陵东部高地的中国军队侧背发动攻击;野炮兵第56联队联队长山崎周一郎率联合步兵1个中队、装甲车1个中队、野炮兵1个中队从芒市向北上增援反扑。[351]16日,第71军被迫退居龙陵东北郊与敌对峙。

6月16日黄昏,日军突破第87师阵地,冲入龙陵。“各官兵目睹功败垂成,各个嘘声叹气”。宋希濂鉴于“现腾敌主力已南移龙陵……企图向我七十一军先行击破。为谋整顿态势,事先站稳脚步,即令七十一军……主力暂转移镇安街以西坌田坝、赵家寨、五四五〇高地及红木树之线”。[352]

第87师的败退是以该师第261团不明原因的溃逃引发的。由于该师突然败退到距离龙陵5公里的后方,17日,第71军军长钟彬命令第88师也放弃龙陵附近阵地,撤至龙陵东北13公里外的地区。[353]蒋介石接获第71军战败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饬令卫立煌“查明放弃龙陵系何人所下命令”。[354]

20日以后,日军在龙陵的兵力不断得到加强。由于第1大队(大队长武田)于19日夜到达龙陵,日军第113联队建制已经完备,拥有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又1个装甲车中队。此外,永井还指挥着原龙陵守备队藤木部队(步兵1个大队又1个中队)、第18师团的猪濑大队、奥仲部队(第53师团搜索第53联队主力)和第119联队的野中大队。[355]

卫立煌于6月22日命令第11集团军“应立即集结主力,击破当面敌之攻势,至少亦须于黄草坝以西地区利用地形,站稳脚跟……非有命令不得向东移动”。同时命令第20集团军乘日军主力南下之际,迅速攻占腾冲。[356]同日,卫立煌将荣誉第1师主力调往龙陵,荣1师4个营于27日加入第88师方面的战斗。第6军新39师也奉命调往龙陵以南张金坡、南天门防守,阻击从芒市向北增援的日军。

在得到增援后,钟彬率第71军在腾龙桥、达摩山、黄花坝、镇安街一线阻击日军向松山的增援。6月28日,日军2000余人由龙陵向东进击,猛攻第87师阵地,第205团五二五五高地被日军突破。第87师师长张绍勋“目睹情形恶化,诚恐无法挽回,乃愤而自杀”,但因“弹由左乳左胁下出”,自杀未遂,副师长黄炎代理师长职务。但第87师奋勇反击,当日即将高地夺回。[357]

8月上旬,远征军变更了攻击部署:新28师在古泽山;第87师在六山、东山;荣1师在北山;新39师在西山、一山、二山分别展开,锐意准备攻击。8月14日,钟彬调来新28师接替久战疲惫的第87师,对龙陵发起第2次围攻。“8月14日天明,全部火炮开始猛烈攻击,且在战斗机、轰炸机联合的34架的支援下,开始了全面攻击”。美军第14航空队当日出击6次,日军大队长荻尾勇少佐、片山次郎大尉、永未纯一大尉等均被炸死。激战至20日,第11集团军所部将龙陵外围据点全部占领。日军龙陵守备队长小室钟太郎中佐于23日致电第56师团师团长松山,称“最多还能坚持两天”。[358]

日第33军司令部于8月26日决定派第2师团主力从南坎出发,利用3天的夜行军,“跃进到芒市附近”,参与“断作战”,以救援龙陵、腾冲一线的日军第56师团。第2师团主力于8月29日抵达芒市。30日,本多政材下达了作战命令:“军决定迅速击破龙陵周围之敌,前出到怒江线,首先救出拉孟守备队,继而营救腾越、平戛守备队”。日军的攻势定于9月3日拂晓开始。日军参与进攻的兵力包括:(1)第2师团6个步兵大队、2个炮兵大队、1个工兵中队约计6000人;(2)第56师团6个步兵大队、2个炮兵大队、1个工兵中队约计6000人;(3)军炮兵队榴弹炮2门、1个山炮中队,约500人;(4)军预备队3个步兵大队、1个工兵中队。[359]日军援军总人数达15000人。

日军第56师团长松山于24日即命令第148联队第3大队增援龙陵。该股日军千余人于27日下午突入龙陵。松山决定先进行龙陵解围作战,于26日夜率师团主力沿滇缅公路东西两侧向龙陵攻击挺进,遭到新39师和第76师的阻击。9月3日,第2师团主力从东南方向攻击龙陵,截至9月中旬,两军在龙陵外围阵地展开激战,均伤亡惨重。日军再从芒市出兵增援,夺回大部被占据点。

8月23日,蒋介石将第5军第200机械化师及炮兵营从昆明调往保山,归远征军指挥,该师于9月初已经抵达黄草坝一线,迂回攻击日军龙陵、芒市间交通线。此外,蒋介石又下令将第20集团军的第36师划归第11集团军指挥,该师从腾冲南下,与荣誉1师夹击日军,迫使其停顿在龙陵南面。[360]

截至9月14日,由于日军腊勐守备队和腾冲守备队均被中国军队全歼,日第33军决定停止作战,集中精力救援平戛守备队。9月22日,日军第56师团步兵第146联队突入平戛,将该部第1大队救出,退回到芒市。而日军龙陵守备队长小室于16日决定放弃龙陵,尽管后来在第56师团的严令下改变了命令,但小室中佐仍于18日自杀身亡。[361]

10月29日,中国远征军向龙陵发起第3次攻击。“经五日之激战,将龙芒公路截断,并逐次攻略龙陵城区外围坚固据点”,11月3日凌晨2时左右,第11集团军完全攻克龙陵。残余日军仅剩四五百人由小路突围,逃回芒市。[362]

第11集团军第2军自8月上旬起即对芒市发起攻击,日军凭据坚固工事据守,加之日军第2师团于8月底抵达芒市,攻势不得不停顿。收复龙陵以后,第9师在第71军和第6军所部的支援下,于11月19日凌晨3时向芒市发动攻击,将老街、新街同时占领,迄至当日下午4时左右,“芒市境内余敌悉被我肃清,芒市完全克复”。[363]远征军攻克龙陵、芒市后,以第53军、71军主力、第2军一部及第200师向遮放追击前进。12月1日攻克遮放。[364]

日军继续向西南退却,据守中缅边境最后的据点畹町,企图凭借回龙山与远征军作最后的抵抗。而远征军也于12月上旬在龙陵、芒市一带休整。蒋介石于12月12日命令远征军“迅速攻击畹町之敌”,而卫立煌则于15日复电蒋介石,声称现时进攻畹町存在困难。第一,经过半年作战,远征军伤亡惨重,现在共缺额12万余人,尤其缺少下级干部。而日军在畹町有七千余人,轻重炮数十门,且地形险峻、工事坚强。“以本军现有兵力,发动大规模攻势,实胜算难操”。第二,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运送弹药、汽油,抢修公路、桥梁,调配交通工具,筹集各种器材。第三,请蒋介石立即饬令兵役部“在最短期内设法空运补充兵六万名,并予以训练时期……一并收复畹町”。[365]21日,蒋介石电告何应钦、卫立煌,“畹町敌军数目不大,且驻印新一军自攻克八莫后,继续推进,颇为顺利”,命令远征军“从速进攻畹町,以期与驻印军早日会师”。[366]

远征军经过近一个月休整,从12月28日开始对畹町发动进攻,“敌惟步步凭坚固守顽抗,赖我官兵前赴后继,奋勇搏斗,进展尚称得手”。12月30日攻占佛蚌,1月2日克复戛中及黑猛龙,1月4日占领猛卯,1月10日至19日,又先后攻克回龙山、佛结、信结、南虎、佛棒、九谷及其东南高地。至此,远征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畹町城。日军于19日晚向南突围,远征军又先后攻占大黑山、黑山门等要地,20日中午将畹町完全攻占。[367]

1月27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会师,渗透了无数中国抗日将士鲜血的中印公路与滇缅公路至此贯通。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下,进行反攻缅北滇西作战,取得了巨大胜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45年1月29日发表战讯称,自1943年10月底以来,我缅北滇西部队“抱攻击决心,及勇敢拼战精神”,“先后发动攻势,转战迄今”,共损伤79154人,除毙敌48858人及大量虏获品外,“打通封锁数年之中印交通,扫清滇缅敌寇,歼灭精锐师团,如第十八、第五十六两个师团全被歼灭,第五十三、第二、第四十七等师团及第二十四混成旅团被击溃。此皆我滇西及驻印军健儿之丰功伟烈”。[368]此役,中国军队俘虏日军647人,缴获步枪11644支、轻重机枪601挺、炮160门、战车12辆、飞机3架、汽车606辆、马1430匹[369]以及其他大量的军用物资。歼灭和消耗了日军的重要力量,配合了盟军反法西斯战场的作战。

同类推荐
  • 看京落

    看京落

    段明,短命?还是段的是非明白?因为一场灾难意外,获得超能力的段明重回封建社会。一场扮演猎人狐狸游戏,就此开始!阴谋,诡计,不断上演……
  • 三国求存录

    三国求存录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比失意的85后宅男屌丝,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回到了三国时代。能怎么办?告诉曹操别去宛城?或者告诉郭嘉赶紧治病?又或者告诉关二爷。别去吐槽孙权?没有超人的智商、没有惊人的创造。有的,只是罗贯中大大对于三国的演义而已。。。混吧!
  • 唐殇:使者篇

    唐殇:使者篇

    唐朝,是一个东西方各领域交流都十分密切频繁的时代,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使者们的活跃表现。“使者篇”要重点呈现的,就是那些如流星一般,曾经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独行的使者们的故事。其中的一些,并没有一闪而逝,而是化作了明亮的恒星,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的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本书不穿越,不架空,而是选取在真实历史环境下可能出现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们,来充当我们的眼睛,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真实的历史脉络。
  • 苏公承传

    苏公承传

    天启十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一切,苏公承成了孤儿。天启三十年,通天塔塌,有谣言起:“通天塔塌,大明国灭;东灵夸雀,浴火重生”。为了调查通天塔一事,苏公承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却又鲜花盛开之路。
  • 雪在烧

    雪在烧

    如果有一天,可以回到古代你会做什么,当睁开眼的那一刻,这人命如草芥,武将多如狗,文人满街走的年代,我要活下去!
热门推荐
  • 与你向来情深缘浅

    与你向来情深缘浅

    “对不起,我只能救一个。”一场劫难,两个选择。杨沁毫无例外成了被抛弃的那个人,她最心爱的男人用最愧疚的话,无情断送了她和孩子活命的机会。十年陪伴,掏心掏肺的守护,都抵不过初恋的两滴眼泪,这场自欺欺人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也罢,你若无情我便休。杨沁暗自发誓:秦休,若是有来生,我必倾尽所有,让你肝肠寸断!我所受到的一切痛苦,都会加倍返还到你和你的白月光身上!
  • 生来源

    生来源

    残凌,一个人生中的失败者,在一次星际探险中遇难,一不小心被人炼成了武器,然后……
  • 剑道永无落寞之日

    剑道永无落寞之日

    当百兵之君成为贬义词,当世人都以佩戴剑为耻,当剑道之人不再被认可。天辰历三百三十一年。被誉为古乙城第一天才的将天,举行成人礼时赫然选择剑道。他视剑道为路,选长剑为兵器。百般兵器从此刻称剑道为皇!
  • 三极至命筌谛

    三极至命筌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狗头人崛起

    狗头人崛起

    两万五千年前,真龙出世震四方,北逐巨人帝国立。可最后却落得,弑王星降龙狂起,群龙溃散王国破。而今两万五千载匆匆而过……昔日龙裔誓要再次崛起!“龙鳞强化吾辈之皮肤,龙骨装饰吾辈之头颅,龙心点燃吾辈之魔力。吾辈即龙,为龙而生。巨龙永存!巨龙……”“不,从今天开始,我们换一种说法。”米波朝着四周围拢的狗头人同族,高举起了手中的法杖,大声吼道:“狗头人万岁!”我们不是什么新兴的文明,我们只是再起的帝国!
  • 瓷公主的爱

    瓷公主的爱

    最后的告别,引来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段爱情能否有一个好的结果呢?馨儿,不管你如何对我,我都不介意——上官辰馨儿,原谅我,不择手段的得到你,可是,我是真的爱你!!!——秦雨然辰,我配不上你了,我也不该爱上你——林馨因为爱你,所以伤你伤的更痛!!!
  • 倾尽天下:傀儡王妃

    倾尽天下:傀儡王妃

    她的身世是个谜,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被他变成傀儡,从此替他赴汤蹈火。终有一天,冰冷的心渐渐融化,却发现了惊天的秘密“夜郡,今生我就算不要我这条命,我也要让你死!”
  • 天纵邪狂

    天纵邪狂

    特种不懂特别行动组组长意外穿越,成为体弱多病,性情怯懦,人皆可欺的废柴七少爷,当病态成变态,行事恣意狂邪、颠覆正邪理念、扫清三界六道中一切障碍步上巅峰时,众生才发现他竟然是她,一介撼世奇才,竟然是绝代红妆!
  • 邪天子

    邪天子

    天道崩,神垂死。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自逍遥人世间;还是踏仙伏神重组道,遥指青天吾为尊。
  • 二维入侵

    二维入侵

    随缘更新,缘到了,就更新了,第一次写,需要鼓励,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