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832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要与犹太人为伍

上帝创造的人类具有四种天使的品质,又具有四种低等动物的特点。

跟动物一样,人要吃、喝、生育、死亡。

跟天使一样,人能直立行走,会说话,

思考(理解)和认识(从物体的侧面和正面)。

——《塔木德》

1.1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1930年的一天,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在纽约的家门口用耙子清理飘落下来的树叶。在秋天,冷飕飕的北风很常见,这位学者精神抖擞地干着自己喜欢的活儿。突然,他面前走来一位穿着讲究的男子,用非常平静的语气告诉杜兰特,他准备自杀,除非杜兰特能够找到充足的理由让他继续活下去。杜兰特在自己的专著《论生命的意义》中回忆道:

我让他找一份工作,但是他有工作;我让他吃饱饭,但是他一点都不饿;我跟他讲了很多,他看起来完全无动于衷。我不知道他身上发生了什么。那一年,我收到好几封宣布自杀的信……后来我了解到,1905年和1930年间,美国共有284142人自杀。[1]

很显然,从1930年到现在,世界的自杀率并没有降低。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仅2000年一年,全世界就有100万人自杀。在美国,平均每天就有84.4人自杀,一年有30903人自杀,每17.1分钟就有一个人放弃希望,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中国,自杀率更高,“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自杀人数却占世界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一!”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在2008年7月公布了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11年9月9日的搜狐新闻再次证实了这一数据的准确性。

这给中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敲响了警钟。“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宗教上和哲学上永恒的问题。如果展开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其实蕴含着许多其他问题:我们为什么在这里?上帝存在吗?如果有上帝,我们为什么还要受苦受难?如果没有上帝,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人类的存在价值是什么?人类的全部尊严是什么?

一位中国学者的回答是:“人类已经征服了高傲的喜马拉雅山。人类正在尝试征服远在天之涯的南极。我相信,只要人类愿意,一定可以征服这块纯洁的地之角。人类早就觊觎月球,我同样相信,只要人类愿意,一定会征服那个并不大的星球。然而,如果有人说,人类要征服自己,我一定不相信。”在这位学者看来,人类之所以不能征服自己,缘于人类自己的欲望太多。人类是世界上欲望最强烈的动物。威尔·杜兰特的回答是:“现在,再也不可能相信人是永远伟大的,再也不可能相信人被赋予的生命的意义不能被死亡夺去。我们已经迈入了精神枯竭和绝望的年代,仿佛回到当初需要基督诞生的年代。”威尔·杜兰特认为,“宗教比哲学更深刻,它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源于地球,人类的希望所在并不是人类的认知活动所能了解的,即人类的希望在人类的墓穴之外。”他非常坚定地认为,人类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发明了思想。因为思想首先否定了超自然的意志和尊严,从而削弱了道德的力量,使道德沦为保护警察的社会工具。离开了上帝的道德是薄弱的,就像交通法规由徒步的警察来监管。杜兰特甚至写了一篇文章《聪明无异于自杀》,他在这篇文章中绝望地呼喊道:“在这广阔无边的世界上,在多如牛毛的物种之间,在永远也不会结束的时间流里,一个人的生命哪有什么意义可言,哪有什么尊严可言?制造知识者最终制造了悲哀。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无奈。”

杜兰特的回答似乎有一些“反智主义”,世界上有100位名人在回答“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表达了与他不同的看法。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认为:“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很显然,要想回答这道难题确实需要很大的篇幅。但是犹太人几千年流散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思想和智慧,犹太民族绝对不可能存在。”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来说,犹太民族不仅发现了“上帝”这个神圣的存在,还用他们神秘智慧的法则建造了崇高的殿宇和尘世的家园。他们在上帝的启示下,颁布了“十诫”[2],撰写了伟大的《托拉》[3]和睿智的《塔木德》,培养了无数名人、伟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创造了伟大的犹太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而出生于犹太家庭的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也认为:“很久很久以前,哲学曾经承诺给予人们比思想内容更为丰富的事物。‘雅典的公民们’,苏格拉底问道,‘你们一门心思积累财富,追求地位和声誉,但却从不思考和关心如何追求真理、智慧,如何让自己的灵魂升华,难道你们不觉得羞耻吗?’他谈到了我们灵魂的状态,他让我们看到了他自己灵魂的状态。”[4]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灵魂的,而动物没有。有灵魂的人才能谈得上思想的价值和尊严。所以,犹太传统趋向于认为:“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

正如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言:“我喜欢怀疑不逊于肯定。因为,倘若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来掌握色诺芬尼与柏拉图的观点,那么,这些观点就成为他自己的了。”他还说过:“我希望能特别注意给孩子物色一名头脑多于知识的老师,若能两者兼而有之的话,这更好;若不能的话,那宁可选择品德高尚、判断力强的人,也不要找一个只有学问的人。”[5]

1.2 哲学家为什么要拔火罐

有一位哲学家退休后要到非洲去旅行,临走的时候他打包行李,结果没拿一本哲学书,而是拿了一个中国人用的火罐子。他的夫人很奇怪,问他:“你是一名哲学教授,为什么不拿一本哲学的书,却拿了一个火罐子?”

哲学家为什么要拔火罐呢?教授对他夫人说:“我到非洲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如果去给这些人讲哲学,他们听不懂、不喜欢,肯定会把我撵走,我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但是如果他们有病的话,我拿出火罐子给他们治疗,在给他们治疗的过程之中再讲哲学,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我的。”其实这就是智慧。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和意识是在一个客观的、真实的环境之下灵活地发挥作用的,如果他非要死搬教条,只有死的知识而没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话,他其实就像一头驴。

另一则犹太笑话说:一天,有个人突然买彩票中了大奖,他邻居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很嫉妒,说:“您买彩票中奖了,有什么秘诀或者诀窍没有啊?”他说:“没有啊,就是运气好。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6×7,所以我今天买的时候就买了一个49,然后我就中了头奖。”邻居很奇怪,说:“你算错了吧?6×7等于42呀。”他说:“你就当你的数学家去吧。我买的就是49,多加了7,所以我就中奖了,这7就是我的智慧。”

这两则笑话并不能阐释智慧的真正内涵,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呢?

美国著名犹太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何为智慧,哲学家为何如此爱它?》一文中写道:“什么是智慧?以何种方式去爱它?智慧是对重要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在此成为一个(睿智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特征。以适当的态度对待次要事物。智慧的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其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它关注的题目——人生的问题中;在它对人生所持的特殊价值中;在它不是被普遍共享的状态中。某种人人皆知的事物可能是重要的,但是并不算作智慧。智慧是实际的;它是有益的。智慧是人需要认识的东西,它使人幸福地生活,处理生活的核心问题,避开自己所处困境中的危险。”很显然,诺齐克对智慧的认识仍然是一种理性思维。如果要用一句话给智慧下定义的话,那就是:发现和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有能力解决困难摆脱危机。按照美国神学家提摩太·夏纳罕的观点,智慧关乎行动、知识和真理问题,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有能力领悟和了解许多复杂的问题,并知道如何行动。智慧可以看作一种对事物本质和意义的诠释性知识,是一种关乎行动的深刻洞识和能力。在“两希文明”[6]中,希腊科学和哲学是理性智慧,而犹太智慧则是宗教性的,以信仰和敬畏上帝为前提。在犹太教中,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犹太人以聪明定天,以智慧立地。

按照犹太人的传统,所谓的智慧就是一个人在生命中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洞见和才智。智慧的三大范畴就是洞见、理性和谦恭。

洞见就是别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能够明白,并马上判断出这件事的对错、真假、美丑,这靠你的经验加直觉。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理性的思考与综合的分析。谦恭分为对人的谦恭和对上帝的谦恭。对人的谦恭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和胸怀,让人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很多东西;而对上帝的谦恭代表一种敬畏感,敬畏感产生信仰,绝对的信仰导致绝对的道德。当道德和利益发生冲突时,无信仰者常常会抛弃道德服从利益。而道德就是最高的智慧。犹太人就是一个全力追求道德的民族。

在希伯来语中,智慧同时用来形容技巧和思想,是一种使生命走向成功的能力。无论是摆脱困难处境的能力还是织布的能力,都属于智慧的范畴。据说,当一个拉比到一个劳动场所的时候,人人都必须放下手中的活儿,起立向他致意。但是拉比说了,唯有木匠和其他工匠不必停下来,因为他们的工作同拉比一样尊贵。也就是说,犹太人也认为拥有某种技能是一种智慧。

所以《圣经》上说:“智慧人的法则就是生命的源泉,可以使人远离死亡的网罗。”西方人认为,智慧就是高深的思想。相比于普通工人,他们更愿意认为哲学家才是有智慧的人。

西方人的观点跟犹太人其实是有差异的。哲学家是有智慧的,那么智慧是怎么产生的呢?从哲学的角度说,能够从外界进入身体的东西,只有思想和智慧。人的思想是灵魂里神圣和不朽的部分。智慧是生活的艺术,倘若没有智慧,就不能够生活。几乎所有宗教和智者都是这么认为的,苏格拉底、佛陀、老子和耶稣这些智者先知,他们设法解放了智慧,向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提供了喜悦和幸福,让智慧渗透在道德和洞见之中,这就是智慧的一个哲学来源。

基督教是对犹太教的发展和升华。因为犹太教认为,智慧是拉比、先知和义人的专利,拯救是面向少部分人的。但是耶稣和保罗创立了基督教以后,把智慧解放了,让智慧不再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下放给所有人,包括妓女、撒马利亚人和税吏,这些人都可以获得智慧。智慧的双重居所,一方面在地球、宇宙中,另一方面就在人的心灵和大脑里。为什么要用居所来锁住智慧呢?因为对于人来说,智慧始终只是一个“客人”,如果我们不善待他,智慧就会从人的心中和大脑中慢慢地消退和逃跑。

那么,什么是谦恭呢?所谓的谦恭就是对上帝的谦恭和对人的谦恭,即一个人所体现出来的“谦卑”和“恭敬”的态度。《圣经》中说,上帝用泥土造人,并向这人吹了一口气,便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上帝让亚当去管理伊甸园,见亚当很孤单,趁亚当熟睡之际,从他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上帝的本意是让夏娃陪伴亚当的,女人的职责是陪伴男人。上帝给人类制定了一个秩序,这个秩序就是:上帝→男人→女人→动物→植物。

一天,亚当和夏娃经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上帝看到亚当,跟亚当打招呼:“亚当!亚当!”结果亚当躲了起来。上帝问:“你是不是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亚当不说话,是夏娃怂恿他吃的,而夏娃是受了蛇的诱惑,蛇就象征着欲望。所以说,人一旦放纵自己的欲望,世界的秩序就发生了颠倒。统率人的首先是欲望,然后是女人和男人,上帝变成最后的了。

上帝为什么要用肋骨造女人呢?《圣经》没有说,而犹太人的生活圣经《塔木德》说了。为什么不用头来造女人呢?以免她傲慢。为什么不用眼睛来造女人呢?以免她过于好奇。为什么不用耳朵来造女人呢?以免她偷听。为什么不用嘴巴来造女人呢?以免她滔滔不绝。为什么不用心来造女人呢?以免她嫉妒。为什么不用手来造女人呢?以免她贪婪。为什么不用脚来造女人呢?以免她四处闲逛。所以用身体上最隐秘的部位——一根肋骨造女人,目的就是为了使她谦恭。

人一旦有了谦恭以后,就有了智慧;如果没有谦恭,就没有诚实,没有守信,就缺乏自信,容易颓废。犹太人认为,上帝之所以赐给每一个人自由意志,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上帝的道德律令,清楚地显现给每一个真正具有理性的人,要参透上帝的话,就需要通过理性思维。人间最高的美善,就是竭力去追求完美的理性和智慧。

《塔木德》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有四种低等动物的本能,就是吃、喝、生育和死亡;同时又有四种天使的本能,那就是能直立行走、会说话、能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和认识世界,这就是动物和人的真正区别。

当代教育最大的迷失,就在于过于推崇和迷信技术与技能,而忽略了人类最根本的智慧就是对道德的追寻。“十诫”中除了强调要信仰上帝以外,更主要的是把“不杀人,不奸淫,不撒谎,不偷盗和不贪恋别人的妻子和钱财”作为一种绝对的道德律令告诉人类。没有道德的人,即使他再聪明,也没有智慧,甚至完全有可能因杀人、淫荡或偷盗等罪恶而进入监狱。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吁当代教育重视道德律令的建设,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根本意义。

“十诫”分为前五诫和后五诫,犹太人把孝敬父母也放在“十诫”里。作为人类的伟大戒律,“十诫”认为孝敬父母就等于尊敬上帝,所以把孝道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犹太人讲,信守这些戒律,就像小孩刷牙一样,等他将刷牙变成一种习惯时,你再告诉他为什么要刷牙。你现在告诉小孩说:“你刷牙是为了干净。”他不知道什么是干净,这就是道德戒律的作用。

人往往是很自以为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些道德律令。当摩西在西奈山上颁布“十诫”的时候,犹太人就有了道德的基础。而人类呢,就是在这样一个台阶上,一级一级地往上走,每代人都向上爬和探索,从而使人类进步。同时欲望却又让人类肆意犯罪,破坏环境,发明武器,他们贪婪、懒惰、淫荡、傲慢、嫉妒和暴怒,从而使这个世界变得不再完美,这就是不遵守戒律和没有谦恭所造成的恶果。

1.3 人为什么需要智慧

西姆斯正打算去赴他的第一次约会,所以向他的兄弟——一位情场高手寻求建议,怎么和女孩聊天。

“这是有奥秘的。”他的兄弟说,“爱尔兰女孩恋爱中喜欢谈论三件事:食物、家庭和哲学。如果你问女孩她喜欢吃什么,这表明你关心她;如果你问她的家庭状况,表明你的意图是高尚的,不是简单的游戏人生;如果你和她讨论哲学,这表明你对她的聪明持有敬意。”

“哦,太谢谢了。”西姆斯说,“食物,家庭,哲学。太容易了!”

当天晚上,当西姆斯遇到那位年轻女孩的时候,脱口而出:“你喜欢卷心菜吗?”

女孩满脸狐疑地回答:“嗯,不,不喜欢吃卷心菜。”

“你有兄弟吗?”西姆斯又问。

“没有。”女孩干脆地答道。

“哦,如果你有一位兄弟,他会喜欢吃卷心菜吗?”

这个笑话讲的是哲学,但不是智慧。哲学以逻辑为基础,而智慧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哲学家们以研究人性和宇宙为出发点,而真正的智者则是站在人性和宇宙的高度解决问题和摆脱危机。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创造力专家罗伯特·J.斯滕博格在《智慧智力创造力》一书中把成功智力和创造力看作是智慧的基础,认为“智慧是成功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利益平衡”。智慧被定义为经过“获得共同利益”价值观的中介来应用成功智力和创造力,以此来平衡个人内部的利益、人际关系的利益、外部的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从而塑造适应和选择新的环境之间的平衡。智慧并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使各种利益达到平衡。智慧需要知识,并使其融会贯通;智慧要求分析性思维,但不会墨守成规;智慧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愚蠢就是缺乏智慧,聪明人也可能是愚蠢的。愚蠢的人容易陷入四大思维误区:自我中心误区、无所不知误区、无所不能误区、坚不可摧误区。根据智慧的平衡原理,愚蠢总是涉及利益的不平衡,通常是一个人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的利益之上,忽视了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7]

按照犹太传统思维,智慧有四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显而易见的显而易见领域,就是信息。普通信息的收集很简单,比如我们看报纸、看新闻,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显而易见领域,它是智慧的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境界,是显而易见的隐而未见领域,叫理解。其实真正的记忆发生在理解之后。那些理解力特别强的人,才能真正形成记忆,而且是长期的记忆,因为他把握了思维的过程。所以说,理解是智慧的第二个境界。别人讲了一句话,讲了一个故事,讲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你能不能理解?如果你能理解,那你就有可能产生智慧,所以才叫显而易见的隐而未见领域。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这叫理解。

第三个境界,就是智慧的本体,隐而未见的显而易见领域。智慧本身是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存在,所以我们称之为隐而未见的显而易见领域。智慧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存在于人的心里,存在于宇宙之中,就看你能不能把握。

智慧的最后一个境界,叫“恭敬”,就是隐而未见的隐而未见领域。这个“恭敬”也可以叫作“谦恭”,前面也提到过。

茨威格在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中说道:20世纪的奥地利维也纳是一个音乐之都,当时总共有20万名知识分子,其中犹太知识分子有19.6万人,当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反犹太主义兴起之后,犹太人被全部撵走了。结果,在奥地利的话剧剧场中,既找不到演员,也找不到观众,更找不到编剧和导演,从此奥地利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就衰落了。像马勒、梅纽因、卡夫卡、维特根斯坦等伟大人物,统统出现于奥地利。从那时一直到现在,维也纳再也没有恢复到当年的盛况。纵观世界历史,凡是喜欢犹太人的国家,现在都在崛起。最喜欢犹太人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给犹太人提供了巨大的发挥能力的场所,美国一直在发展。第二个就是中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反犹太的时候,中国没有反犹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接纳了数万名犹太人。而且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朝,在河南的开封,也出现过犹太人。犹太是一个喜爱智慧的民族,他们喜欢诗歌,喜欢思想,这个民族肯定是有前途的。如果一个民族完全变成野蛮的物质主义民族,只喜欢物质,只喜欢发财,只喜欢肉体享受,不喜欢智慧,不喜欢思想,不喜欢法律,这个民族肯定是要衰落的。

卡夫卡说过:“犹太人必须舒缓在名望上的高度紧张。我们过度神经质,我们有太多的时间争论,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娱乐和锻炼,有点累了。”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在于他的嘴,而在于他的精神,在于他的道德,在于他的纪律。一个民族也是这样。犹太民族过于追求精神,所以世界上才有那么多的国家反犹太。而我们许多人,恰恰跟犹太人相反,过多地追求享乐,很多人变成了快乐的猪,这就是现实。

毫无疑问,人性的智慧是一个双螺旋。所谓的双螺旋就是,一方面的智慧往上转,另一方面的智慧往下转。人的智慧分为三个旋层。第一旋层,就是人对欲望的追求,就叫食、色、性。食欲,色欲,性欲,只要一个人不是傻瓜,就希望吃好的食物,看美的东西,还有性欲。食、色、性是本能欲望的阶段。第二旋层叫需求的阶段,智慧上去了,就变成权、利、名。权就是政治,利就是经济,名就是名望。这是人对政治、经济和名望的需求的第二个旋层。再上一个旋层就是精神需求了,就是信仰、求知和大爱。一个人有信仰,有求知这种精神追求,有道德的大爱,才是最高的境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境界,如果你境界不提高的话,你永远都追求食、色、性。普通人就是追求食、色、性,再上来就是权、利、名,然后才是精神境界,智慧是往上的三个旋层。那么往下走的三个旋层是什么呢?人处于恶习的阶段,就是任性,或者叫贪婪。任性和贪婪是一样的,你任性了就要贪婪、懒惰、嫉妒,这是恶习。第二个旋层再往下旋是什么?就是罪恶旋层,叫暴力、诈骗、谎言。追求权力依靠的就是暴力,包括政治上体现的也是暴力。经济上的罪恶就在于诈骗,都在骗人,都在说假话,包括做虚假广告,这叫诈骗,所以经济罪恶的核心是诈骗。接下来的罪恶就是谎言,谎言就是文化的罪恶,就是搞艺术的人,能不能说真话,你说了谎你就犯罪了。

犹太艺术家毕加索说:“艺术是谎言不是真理,但是它应该使我们的认识接近于真理。”虽然艺术是谎言,但是使我们接近于真理。如果你为了唯美,拍出来的都是虚假的东西,而且没有一种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话,这种艺术是不能被称为艺术的,它甚至是对人类的犯罪。因为导致暴力、诈骗和谎言是一种罪行。最后落入痛苦的下旋层,导致自己的内心焦虑、恐惧和孤独。

现在有些人很焦虑,很恐惧,犯了罪不能自拔,不能超越,最后变得很孤单,人活得就没有意思了。这个很难超越。这就是所谓的智慧的双螺旋。

最后的结论,凡是能够战胜自己这些恶习(任性、贪婪、嫉妒、自私)的人,就是超越自我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凡是克制不了自己,顺着自己的本我,任性、懒惰、嫉妒,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且是一个“坏人”。

《塔木德》说,一个真正的智者是能够向所有人学习的人,而一个真正的强者,是能够战胜自我和化敌为友的人。

1.4 牛奶为什么是白色的

一个人智慧的高低,首先体现在他对事物的判断力上,判断力的高低就是洞见的体现。智者应该是判断力非常准确和敏锐的人。

关于判断力的问题,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有很多鲜活的现实案例,因为人们丧失了判断力,经常上当受骗。嫁错了人,选错了合作伙伴,生意失误,事业受挫,住错了旅馆……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和判断力有关。再加上现实的错综复杂,常常使人茫然无头绪,无所适从。人类无时不陷入判断力的陷阱,没有判断力的人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判断力。

所谓判断力,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者指明它的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话说,指存在判断、理性判断和道德判断,即“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我为什么不幸福?

人生为什么这么痛苦?

我为什么永远得不到满足?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发生这么多的天灾人祸?

为什么到处都是灾难和危机?

人类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大家思考过这些问题吗?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话说就是:不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现在有很多人只喜欢发财,没有理想,也没有用财富回报社会的人文情怀,早已迷失了方向。人生最重要的五件事就是:健康、财商与财富哲学、子女教育、家庭关系和人生的终极价值。有多少人系统地思考过这些问题?不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一位中国企业家给出的答案是:“用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法,去做人们所需要的事,就是正确的事。正确的方法就是,人们即使放慢速度,也不应该不择手段,只问结果,不问是非。”这里面其实已经暗含了存在判断、理性判断和道德判断。只有存在判断和理性判断的人是聪明人,而有道德判断的人则是智者。这个世界有许多聪明人,却缺乏真正有大智慧的智者。聪明人关注的是眼前的利益,智者考虑的则是长远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聪明人有本事从自己挖的陷阱里跳出来,而智者则根本不会掉进那个陷阱。人类几乎所有的陷阱都是自己挖的。有这样一则犹太笑话:

两个人在挖坑种树,一个人问另外一个人:“我们挖坑挖出来的土怎么办呢?”

另一个人回答:“我们挖一个更大的坑,把挖出来的土填进去。”等挖完这个坑以后,这个人发现地面上的土更多了,怎么办呢?他问另一个人,那个人回答说:“我们再挖一个比它更大的坑。”于是他们两人就不断地把坑挖下去。

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埋头挖坑,结果今天出现经济危机,明天出现粮食危机,后天出现教育危机,而且危机越来越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自以为聪明的人类想过这些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吗?大到人类、国家和民族,小到单位、企业、家庭和个人,危机无时不困扰着我们。

用一则犹太笑话来帮助大家理解犹太教育的精髓:

两个犹太人坐在饭馆里吃饭,其中有一个是盲人。

另一个人问盲人:“你想来一杯牛奶吗?”

盲人问道:“什么是牛奶呢?”

这个人回答说:“牛奶是一种白色的液体。”

“好,那什么是白色呢?”盲人又问。

那人回答说:“比方说,天鹅是白色的。”

“那什么是天鹅呢?”盲人又问。

“天鹅是一种鸟,有弯曲的长颈。”

“那什么是弯曲呢?”

“弯曲?好,我弯起胳膊你来摸一摸,就会明白什么是弯曲了。”

于是,那人向上弯起胳膊,盲人仔细地摸了摸,于是恍然大悟地说道:“我终于知道什么是牛奶了!”

这就是智慧的第一范畴“洞见”,洞见是一个人在直觉加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大多数时候是非常准确的。提高一个人的判断力,首先就是要增加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和经验,经历的事情越多,判断力就越高。许多所谓的聪明人,并不是天生就具有洞见,而是因为犯的错误多了,久病成医。但是,仅仅依靠感性和直觉常常会出现判断失误,就像上面所讲的那个笑话一样,一个从来也不知道牛奶为何物的盲人,终于在一系列的感性触摸后知道什么是牛奶了,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因此,我们还需要理性判断,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分析和综合判断。问题是,仅靠人类的理性也还是不够的,过于理性也常常会陷入功利主义的泥坑,判断力和智慧的最高境界是道德上的谦恭。

犹太商人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他们的聪明在于,他们总会未雨绸缪。犹太人的精明是被逼出来的,否则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精明背后体现的是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与众不同的洞见、理性和谦恭。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犹太人为自己的欺骗行为寻找的借口。所以,犹太人给别人留下了一个过于精明和奸诈狡猾的印象。问题是,犹太人历来是一个弱势群体,绝不可能靠欺骗起家,否则,全世界的商人都会靠欺骗获取成功。欺骗可以成就一时一事,但绝不可能获得长期成功。因此,道德上的谦恭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永恒的智慧,再有洞见和理性的人,如果丧失了谦恭,迟早要失败。

犹太人的宿命在于,有时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常常抵挡不住命运的捉弄和上帝的考验。真正提高判断力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不妨再讲一则笑话:

艾萨克是一名魔术师,他有一只非常聪明的鹦鹉叫朋比。正是由于朋比的帮助,艾萨克才被誉为“具有天才本领的魔术师”。

在3到4年的时间里,艾萨克和朋比的每次演出都非常成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朋比越来越聪明,以至于在演出时还没等艾萨克把魔术表演完毕,朋比就说出了魔术的秘密。这让艾萨克十分苦恼,担心长此以往自己会失业。

无论提前叮嘱朋比多少次,朋比都会大声说“知道了,知道了”,但表演一开始,它就把艾萨克想了好几天的魔术秘密给揭穿。

正当艾萨克非常绝望又无可奈何的时候,他的一位朋友对他说:“听说耶路撒冷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大拉比,他或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第二天艾萨克带着朋比乘船向耶路撒冷出发了。

船行途中,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被波浪劈成两半。船上的乘客和船员哭爹叫娘,艾萨克也同他们一起失声痛哭,只有朋比非常冷静。

暴风雨过后,大海又恢复了平静。艾萨克不愧是魔术高手,很幸运地带着朋比转移到救生艇上。船沉没了,只有他们两位是幸存者。

“朋比,太好了,我们得救了!”

但自从暴风雨发生到太阳落山,朋比连一句话也没说。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艾萨克终于忍不住叫起来:

“朋比,说句话吧!难道你被暴风雨吓破胆了吗?”

朋比还是一言不发,只是用大大的圆眼睛盯着艾萨克。

“朋比,求求你说点什么吧,我太寂寞了,无法忍受。”

这时,朋比终于开口了:

“你到底把船弄到哪里去了?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这则笑话名为《敬业精神》,人类的判断力常常像这只可怜的鹦鹉一样。

1.5 为什么要与犹太人为伍

没有资本并不是问题,没有创造性才是问题。

——犹太谚语

截至2014年,共有180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每年的10月都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当中国人在忙忙碌碌过国庆节的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也在忙着公布本年度的诺贝尔奖“新科状元”。

从1901年到2001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就有152位,占总获奖人数的22.35%。其中物理学奖获得者有39人,占物理学获奖总人数的24%;化学奖获得者23人,占总获奖人数的16.8%;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51人,占总获奖人数的29.1%;经济学奖获得者18人,占总获奖人数的47.37%;文学奖获得者12人,占总获奖人数的13%;和平奖获得者9人,占总获奖人数的10.98%。

2002年到2010年,又有若干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诸如:

文学奖获得者有2002年的凯尔泰斯·伊姆雷,2004年的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2005年的哈罗德·品特;化学奖获得者有2004年的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2006年的罗杰·科恩伯格,2009年的阿达·约纳特;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有2002年的悉尼·布伦纳和罗伯特·霍维茨;经济学奖有2002年的丹尼尔·卡尼曼,2005年的罗伯特·奥曼,2007年的里奥尼德·赫维克兹,2008年的保罗·克鲁格曼。

2011年,对全世界的犹太人来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共有4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

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与另外一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博伊特勒和斯坦曼都是犹太人。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亚当·里斯与其他三名物理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亚当·里斯是犹太人。

2012年,又有5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物理学家大卫·维因兰德(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数学家劳埃德·沙普利(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3年,又有6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2013年的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亚利耶·瓦谢尔都是犹太人,其中莱维特和卡普拉斯是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并且是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的同事。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朗索瓦·恩格勒是比利时犹太人。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获奖者中有2位犹太人,他们是詹姆斯·罗斯曼和兰迪·谢克曼,均来自美国,而且这一奖项的候选人当中还有2位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犹太人。

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又是犹太人。

犹太人应该深深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他们在这一百多年来共发给了全世界犹太人近1.7亿美元的奖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只有800万人口的国家以色列,近10年来共有4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分别是: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切哈诺沃和赫什科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与另外一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以色列科学家约纳特凭借对核糖体的研究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至此,以色列本土共产生了12名诺奖得主,其中包括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阿格农,2002年和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与罗伯特·奥曼,以及1978年和1994年3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贝京、佩雷斯和拉宾。

以上这些数据构成了诺贝尔奖中的“犹太现象”,犹太人堪称世界思想界的“冠军”。可以预测,随着犹太人在世界范围内待遇的逐步提高,他们的发明创造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钱学森和自己的犹太老师

众所周知,教育和人才培养一直是钱学森晚年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央领导曾多次拜访钱老,他也多次当面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向中央领导提出建议。据钱老的儿子钱永刚回忆,钱老多次提到中国高校要按照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模式来办。“他认为,我们大陆目前所有的大学没有一所是按照这个模式办的,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不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很多是人云亦云,你好我好。对这他很不满意,说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否则总有一天会发现,我们国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到那时候回头反省,就为时已晚了。”可见,对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钱学森先生是“死不瞑目”啊!

钱学森先生多次提到自己的恩师冯·卡门教授,就是匈牙利的犹太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奇才。还有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海韦西,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格纳,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伽博,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波拉尼,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萨尼,“核和平之父”西拉德,“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美国“氢弹之父”特勒,“当代罕见的数学奇才”保罗·爱多士等,全都是匈牙利犹太人。而且上述10位科学巨匠中,有4位毕业于布达佩斯的同一所中学。这所中学叫“明德中学”,是冯·卡门的父亲创建的。钱学森先生非常了不起,对冯·卡门教授那么感念,这和他接受了犹太人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中国要想培养真正的人才,必须从犹太人教育和创造力的奇迹中吸取经验。

冯·卡门教授在1937年6月下旬结束了对苏联的访问之后,从莫斯科坐十天十夜的火车来到中国,他目睹了中国人受到日军蹂躏的惨状。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接见了冯·卡门,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在场。蒋介石向冯·卡门询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之策。冯·卡门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犹太人,另一个就是中国人。”这是他在结识了钱学森之后的感叹,也是他1937年中国之行的感悟。这就是在诺贝尔奖公布以后,我们不得不重提“钱学森之问”的理由。

据钱学森的学生、中科院戴汝为院士回忆,虽然钱学森是冯·卡门的学生,但是他们经常会因为对一些科学问题的见解不同而发生争论。有一次,钱学森把一篇写好的文章拿给冯·卡门看,冯·卡门看完后表示不同意钱学森的观点,而钱学森则坚持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因观点不同便争论起来。冯·卡门一气之下把文章扔到地上,两人不欢而散。第二天早上冯·卡门在办公室见到钱学森时,给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向钱学森表达歉意:“我昨天一夜未睡,想了想,你是对的。”

冯·卡门的做法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的胸怀,使钱学森感动不已。

创造型人格的九大特征

很显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那么,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与人格特质究竟有什么关系?

所谓的创造力,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话题,对个体和社会都十分重要。创造力是一种提出或产出具有新颖性(即独创性和新异性等)和实用性的工作成果的能力。创造力和人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有关系,也跟人的信仰与心理素质有关系,同时还同商业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系。影响创造力的六种资源是:智力能力、知识、思维风格、个性、动机和环境。很显然,犹太人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民族。这是当下中国思想界和科学界都不能回避的一个大问题。

具有创造力的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多位科学家莫不如此。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对世界和事物反复思索、从不懈怠。创造力强的人,都具有如下九大特征:一、广泛的兴趣;二、易为事物的复杂性所吸引;三、敏锐的直觉和充沛的精力;四、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能力;五、对暧昧情景的忍耐度高;六、愿意克服障碍;七、适度的冒险精神;八、智慧的审美观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九、强烈的自信心和创新的自我意向。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创造型人格,诸如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挖掘他们敏锐的直觉,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增加他们的冒险精神,提高他们克服障碍的能力与意志等。正如“犹太黄金教育法则”所倡导的,创造力是一个人具有现代精神的第一项素质。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犹太人索尔·贝娄曾于1975年在以色列待过几个月,并写过《耶路撒冷去来》一书。他特别关注人的想象力问题,他欢迎和珍惜一切富有启发或开导性的机会:“在耶路撒冷这里,只要你随手关上房门,你就会马上与人交谈起来——说明,争论,演说,分析,理论,规劝,威胁和预言……我认真地听,仔细地听,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仔细地听过,全神贯注地倾听,但是我还是常常感觉到我仿佛跌进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在这些交谈中,贝娄从不争辩,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是来听的,不是来争的。”因为,“圣人说,耶路撒冷的空气,就是这里的空气,能让人产生灵感”。用贝娄的一句话说,“以色列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因为这里的人民思索得太认真、太多,因为他们的历史太长太深了。这一片国土有时显得非常辽阔。他们思想的某些方面好像延伸到太空中去了”。也就是说,以色列是一个把历史作为生活方式的地方,你完全可以相信,那些先知曾经来过这里,也就是我们许多人去过的地方。

与犹太人为伍,就是与智慧为伍

犹太民族历经磨难而不灭,人口很少,没有强大的军队,靠高度的智慧和思考能力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创造出了璀璨的文化,产生了无数名人与伟人,这绝对是一个奇迹。犹太人享受着世界上公认最优秀、最智慧民族的美誉,同时也遭受着世人的误解、恐惧、嫉妒与憎恶。有才能的犹太人不仅因为他们的才智而被世人肯定,也因为他们的性格缺陷而被世人诅咒,他们的才能和犹太人身份的组合让他们备受关注。贝娄曾经说过:“我是犹太人、美国人,也是一名作家,这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我也是一个曲棍球迷,但大家对这点却一点也不在意。”

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顿在其著作《科学史导论》中谈到14世纪之前的科学发展史时说,当时犹太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但科学家里却有17.6%是犹太人。西班牙中世纪的科学领军人物中,犹太人占41%。而当时犹太人只不过占西班牙总人数的2.7%,所以,那个时期也被称为“犹太人的黄金时代”。1819年至1935年,德国有20%的经济活动由人口不到1%的犹太人控制。1952年,哈佛大学中有24%是犹太人,康奈尔大学中有23%是犹太人,普林斯顿大学中有20%的犹太人。同一年,犹太人占美国总人口的3%,而美国知名大学的教授里有20%是犹太人,美国权威性的律师事务所中犹太人占40%,尽管那时美国也有反犹主义,而且许多大学还限制招犹太学生。所以,美国拉比史蒂芬·西尔比格说:“在当今美国,人们最崇尚的三种特质——成功、富有和犹太人,并一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绝非偶然。”

无独有偶,犹太人不仅崇尚创造力,也崇尚财富。在201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富有阔太”排行榜中,前10名阔太之中就有4名是犹太人。她们分别是:第三名,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妻子安妮·沃西基,净资产175亿美元;第四名,美国赌王谢尔登·阿德尔森的妻子玛丽安,净资产93亿美元;第六名,美国时尚经典品牌POLO的缔造者拉尔夫·劳伦的妻子Ricky,净资产46亿美元;第十名,美国时装协会主席俄罗斯犹太裔设计师戴安娜·冯·弗斯滕伯格,净资产12亿美元。很显然,犹太人用智慧赚钱,拥有高超的财商和一流的创造力。

几千年来,犹太人历尽磨难,只能靠自己的智慧、特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改变命运,从而跳出严酷的现实,并翱翔于高尚的精神世界。用一句犹太人的话说就是,“梦想正是我的现实”。在集中营里,犹太人被夺去作为人的尊严,被击倒在地,置身于火葬场和毒气室中,唯一的权利就是躺在发霉的床板上,努力从传统中摄取营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借助着希望生存下来。后来,许多犹太复国主义者正是用自己的乌托邦思想战胜了残酷的历史,而那些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也是把自己的想象力建立在荒凉的沙漠上,并发挥出无穷的能量。

著名的当代犹太思想家高乔克教授在破解犹太人创造力的来源时认为,犹太教育正是通过对犹太传统进行创造性的、生动性的阐释活动才得以自由和兴盛地发展。对于一个人来说,尽管知识必不可少,但拥有知识并不意味着拥有为社会服务的机会。机会必须靠自己去寻找,必须用创造力挑战自己的知识。学习对于犹太人而言,不仅是一个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升华的过程。犹太教育的任务就是,把犹太人变成过去与现在之间活动的焦点。诚如犹太哲学家罗森茨威格所言,“犹太人学习的首要目标,就是创造出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因此,犹太人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推动研究,还在于创造出一类人,他们既能够热切投身于探究过去的知识和价值,又能够深切关心活力四射的当下和人民的生活。一个真正的犹太学者不仅能视学习《塔木德》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把富有创造性和好学深思作为全部的理想,从而使他的学问和人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个犹太学者来说,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始终高于一切,“敢于思考”始终是犹太传统中的最高真理。有一句犹太谚语充分体现了犹太人这种把思考和写作当作最高生命价值的想法:“如果你想在冬天躲雨,就造一个茅屋;如果你想在许多冬天躲雨,就造一个石屋;如果你想让后代记住你,你就造一座环绕城市的围墙;如果你想名垂青史,你就写一本书吧。”

从茅屋到石屋到围墙,再到写一本书,这不仅体现了犹太人的创造力,同时也体现了犹太人的价值观。一个希望名垂青史的人,绝对不应该只为商业利益而写作,而应该对人类有所贡献和创造。2010年10月12日,第42届布克奖颁给了英国作家霍华德·雅格布森的幽默小说《芬克勒问题》。这位作家就是一位犹太人。这部小说是一部描述男人的“友谊和丧失,排斥和归属感,以及智慧和成熟”关系的作品。主人公是三位犹太鳏夫,他们在公寓里共进晚餐,回想自己过去的时光苦甜参半,用一种人生悖论来阐述生命。这种悖论来自微妙的犹太式幽默,正如霍华德所说,“犹太式的幽默是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关于生存和如何生存的策略,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幽默中总是伴随着笑声和眼泪。犹太人的幽默总是有痛苦,一个犹太人的笑话总是在伤害或反讽犹太人自己,因为一旦自嘲以后,别人就不会再重复伤害犹太人这种行为。我们会这么欺骗自己:我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带着这些笑话,痛苦会因智力的游戏而稍微减弱。”

对于死亡,这位犹太作家曾经这样说道:“我希望贴近大地,我要安静地躺在墓地里。在欧洲,很多犹太人的墓地是冰冷的,周围充满了抛来的敌意,我希望在墓地立一块写满希伯来文的墓碑,上面写一句我自己喜欢的笑话。”正是用这样一种异乎寻常的逆向思维,这位犹太作家再次找到了一把开启犹太人创造力奥秘的钥匙。

与犹太人为伍,就是与智慧同行。没有智慧和创造力就无法在残酷的现实和未来社会中生存。

同类推荐
  • 学最好的别人

    学最好的别人

    如果你想通过阅读本书,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有一个比什么都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无止境的、深入学习的欲望,一种强烈的提高你的为人处事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渴望。除非你具备了这种基本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再多的规则对你来说也毫无意义。假若你真的具备这种异常重要的天资,那么你将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 学会工作 学会休息

    学会工作 学会休息

    不会休息的人常常以某些名人为榜样,认为只有废寝忘食、徐以继日地工作,工作再工作,就能取得优异成绩,并以牺牲休息为自豪。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许多名人所以在工作中做出惊人成绩并非因为他们以牺牲休息为代价,恰恰相反,他们当中许多人因为很重视休息,才赢得了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正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础和本钱。本书收集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它们是爱的化身,是真情的足迹,是风雨人生的希望之光,是平凡生活中的智慧之灯。它们都是我们平凡生命中的鹅卵石,捡起来放在口袋里,终有一天它会变成无价的宝石。
  •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是否真的都是好的安排?一个人,他的美好为什么是好的安排?他的不堪为什么也是好的安排?我们总是期望与美好相遇,可一路走来,有阳光便有风雨,有欢笑便有眼泪。一切都不过是一场邂逅,与眼前的人物景色一起哭哭笑笑,然后,继续上路,继续在这个世界里行走,去遇见下一场寒来暑往。
  • 情绪调整与潜能开发

    情绪调整与潜能开发

    本套丛书是针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多层次的培养,旨在全面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管理思想素质。增强任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职工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 做最棒的面对面销售:见面即成交的300个情境销售法

    做最棒的面对面销售:见面即成交的300个情境销售法

    导购是目前从业人员队伍最壮大的一个职业,同时非常具有挑战性。成为最棒的门店导购,拥有成功的销售技巧是每一名导购人员都热切盼望的。本书通过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销售情境,向读者传达最实用的销售方法。这是一本为各类门店导购提供的人人皆可学、人人有收获的提升销售技能的行动指南,也是导购从业人员提升业绩必备的职业手册。
热门推荐
  • 读心密码

    读心密码

    《读心密码》以心写心以心读心,用独特的“读心体”纪实写法,讲述了主人公解读和掌控人心、剖析人性的传奇故事。它没有超能和异能,却拥有了高于现实的力量;它崇尚纯爱,却在感情中穷极手段;它向往自由,却在自由中编织枷锁;它时时荆棘丛生,每一天都是绝境逢生;它处处鬼蜮伎俩,每一处都是蝇营狗苟。它在肉体上刺痛灵魂,在精神上腥风血雨,在善良中挖掘罪恶,又在罪恶中摸索善良。它就是第一部以现实视角直面读心题材的网络小说—《读心密码》。
  • 败家到宇宙无敌

    败家到宇宙无敌

    什么敢骂本少败家玩意?本少让你知道败家为什么这么绝。什么你是霍乱一代的古老存在,那本少把你给霍霍了。预支后续如何请动动你的小手,让无敌败家给你们带来酸爽的娱乐。
  • 晓色宜修

    晓色宜修

    秦修可以为阿色做任何事,除了喜欢她。阿色可以为秦修做任何事,包括坐牢。-道上的人都知道,三少有个影子,叫阿色。秦修在哪里,阿色就在哪里,形影不离。直到有一天,阿色不见了......-阿色从一开始就知道,她只是秦家养的一把武器,但她会成为最锋利的那一把。秦修在跟阿色相处后才知道,她会成为他一个不受宠的孙子扶摇直上的最有利的武器。-这是两个变态互相救赎的故事-【阅读提示】-杀伐果断成长型男主X不择手段养成型女主。-男主是世家,不是一般的豪门,不是一般的有钱。-女暗恋男,前期男主身心不纯,后期男主追着女主和包子跑。-男女主真的是两个变态,非传统男女主的三观,入坑请慎重,看文轻喷。
  • 时光尚好

    时光尚好

    时光无悔。只是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就当全世界都在讨厌你,TA却在讨厌着保护你。(我写的都是一些特别简短的小说,感受一下,不会很久。
  • 汉末超级书院

    汉末超级书院

    我唱着山歌,教着学生,喝着开水,忙着修仙。俗世里没有我的身影,却有着我的传说。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桃李满天下,是我的追求。世界将由我的弟子改变!
  • 终妙之门

    终妙之门

    修行界本就是夺天地之造化,窃机缘以窥天道。然而,当你发现这天不在是天,地不在是地,你该何去何从?叶晨一个跳脱三届之内的绝代天骄,负深仇,求真道,只为圆满那颗历经风雨仍旧鲜活的心。那么你呢……
  • 汉末张家记

    汉末张家记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冲突的故事。梁旭,一名生于和平年代、痛恨侵略者、厌恶单边霸权主义的新华夏老青年,很不幸地被送去了即将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动乱的年代让他亲眼目睹到了本以为是热血挥洒和浪漫的战争的真面目,让他切身体会到战争的可怕与恐怖;后来还因为父亲的离世,使他从旁观者变成了历史的直接参与者。热爱和平的灵魂在他体内觉醒,但和平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通行吗?他能为乱世带来什么?和平与发展?
  • 罔生录

    罔生录

    罔生录言:修灵异术,可封怨灵于兽血之中,寄于灵体,可循罔生之谜,知晓往生之事,然,百年之时,受怨灵缠身,心术不正之人,或魂飞魄散,或成孤魂野鬼,不得往生。
  • 烟月如画

    烟月如画

    9月,乾江市的五色槐开得正烈,菜鸟记者季菲烟,邂逅豪门二代楚禛月,一见倾心她一路跌跌撞撞,却顽强成长,从不放弃槐花开了又谢,季菲烟站在楚禛月身旁。“你看,我终于可以跟你并肩了。“楚禛月轻笑,“你一直都在我身边。”
  • 真爱满满

    真爱满满

    儿时就失去父母的厄休拉一次无心选择,伤害了和祖父母之间的感情。利用她大学实习的机会,厄休拉一心想要弥补当年选择外祖父母,而放弃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遗憾,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她学会试着体会祖父母,祖父母从对她不理解到尊重她选择的生活,她悉心照顾生病的祖母,接受他们平静的生活方式。在家乡,厄休拉对待爱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祖父母身上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价值,并且解开了父母发生意外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