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45200000003

第3章 存养类——懂得守护本心的方法

“存养”思想,源于孟子,是建立在“性善说”基础之上的。宋明理学秉承了孟子的“存养”说,加以完善和体系化,从而建立起一套修身养性的基本方法。它认为,每个人都秉承着上天赋予的善良本心,此称为“性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成为尧舜的潜质,只要将自己的“性分”守护好,就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因此,本篇许多格言都是围绕如何“存养”展开的,格言所强调的就是,一个人如何去守护自己的本心,并用它来对抗各种欲念、诱惑,以省察、节制、涵养、谦退之法,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成就圣贤之道。

【原典】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译文】

充分发挥人的本性禀赋,因为人的天性良知是不可缺的,这样就会有很多可取之处:譬如穷究事理,尽其本性,明白自然规律,全神贯注,就可使身心收放自如,造就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人的情欲不可以太盛,所以可取之处也有许多:如谨慎言行,严以律己,清心寡欲,节俭衣食,减少嗜好与欲望等。

【跟进解读】

人们对人生一般抱有两种心态:一些人是享受主义者,认为人活着就应该及时行乐,享受生活。甚至有些人纵情放任,一味地索取,为了自己的享乐,贪赃枉法,杀人放火,最终走向犯罪,后悔莫及。另外一些人是拼搏主义者,认为人活着就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人生短暂,光阴如梭,稍纵即逝;他们会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奋力拼搏,追求自己的事业,事业的成就,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原典】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心胸宽广,便会包容天下事物;拥有虚心严谨的态度,便会接受天下的真知美德;心态平和,才能谈论天下的优劣得失;潜心钻研,才能探讨天下的学说事理;坚定信念,才能应对天下的风云变幻。

【跟进解读】

人生在世,既有快乐又有烦恼,如何使自己幸福快乐,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心地宽厚,沉淀烦恼痛苦,享受幸福快乐。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要宽厚仁慈。

佛陀常常告诫弟子们,“比丘常带三分呆”,就是要弟子们大智若愚,凡事不要太计较,即使遭到了别人的非礼也要宽恕他们,因为宽恕别人也是升华自己。所以圣严法师说:“佛的宽恕,是一种净化。当我们手捧鲜花送给他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而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他人时,首先弄脏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手。”

现实中,宽恕别人并不困难,但也不容易,关键看我们的心灵是如何选择的。用佛陀的话说:“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这就是宽恕的力量。

【原典】

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沉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志,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气,宽裕以养吾之量,严棱以养吾之操。

【译文】

神智清楚来培植我们的神思,用心专一来培养我们的思虑,深沉警惕来培养我们的胆识,刚正大度来培养我们的志气,办事果断来培养我们的才干,端庄稳重来培养我们的气质,胸怀开阔来培养我们的抱负,严峻肃然来培养我们的节操。

【跟进解读】

完善自我的工具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地利用这些工具。一把生锈的斧头,如果我们想要使用它,就得花费更多的力气。同样,如果你拥有的机会有限,那么你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开始,进步可能会来得很慢,但是只要坚持,就能够获得胜利。

“直线是向前伸展的,而感知则需要不断深入发掘。”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看作是塑造心智的一条规则。只要我们辛勤地付出了,那么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所收获。反之,如果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那么我们自然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

【原典】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译文】

自己的优点长处,要掩藏几分,这是通过涵养化育来培养深沉的品格;别人有缺点短处,要替他遮掩几分,这是用淳朴敦厚来培养自己宏大的风度。

【跟进解读】

中国有句俗语:枪打出头鸟。其意是说人出名容易被攻击。所以行事不要太声张,低调一些,以保护自己。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事要谦让,做人要低调。告诫人们在道路狭窄的地方,给他人留出一条路来,与人方便;有好东西,不要自己独吞,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何谓低调?低调是一种人生姿态,是俯下身躯却胸怀大志的行动,是谦逊有礼却雄心万丈的气概,是退让有节却勇于进取的情怀。低调不是低微,也不是低贱,更不是低人一等,处处退缩。掌握这些原则,也就理解了低调做人的真谛。低调做人正是藏在匣中的宝剑,一旦出鞘必定是光华夺目,寒芒闪闪;低调做人正是雪压枝头的梅花,春来之日必定会迎风怒放,霞彩满天。

但是,低调绝非与世无争,那些惧怕面对复杂社会而隐逸世外的人,我们只能说他们是消极避世,而非真正的低调。真正懂得低调的人即使暂时隐逸,也是暗中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以图获取更大的成功。

【原典】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译文】

用谦虚清静来养护自己的心性,用品行道德来养育自己的身心,用仁爱之心爱戴天下万物,用道德来教导子孙后世。

【跟进解读】

谦虚是修身养性的好品质,谦虚的人肯学别人的长处,学别人友善的行为,那么就会得到善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高尚品德。尤其是进德修业的人,一定要学会谦虚为人,这样自己的德业才会迅速进步。

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是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它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自以为是,止步不前。骄傲自大的人会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竖起一道无形的“城墙”,使自己与外界产生隔膜,从而变得狭隘、自私、目中无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星云大师也曾说过:“越是成熟的麦穗,头垂得越低。成熟的果实,开花可以向上,结果却都是向下。”有了成就,谦虚更该如影随形,因为具有谦虚的胸怀,才能使人永远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一步一步接近胜利的巅峰。

【原典】

涵养冲虚①,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注释】

①冲虚:比喻怀抱淡泊空虚。

【译文】

涵养虚心便是安身立命的学问;排除烦恼心性便自然安静祥和。

【跟进解读】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畅谈佛学。令苏东坡不服气的是,自己的文才与佛印不相上下,佛学功底也不浅,但总是被佛印禅师占了上风。所以他百般用心,总琢磨着怎么才能赢过禅师。

一天,两人对坐默默坐禅,东坡脑筋下转,突然诘难佛印禅师曰:

“请问禅师,你看我此时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依我观之,居士好比一尊清净无染的佛啊!”

东坡听后,现出满怀得意的样子。

此时,佛印禅师反问道:“居士看我此时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苏东坡正在忘形之时,看到佛印一身褐色僧服,便揶揄道:“和尚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不怒反笑,默然不语,然后怡然自得地闭目养神。

东坡很是得意,回家后迫不及待地向妹妹苏小妹炫耀了一番,并且说:“今天总算占了佛印禅师的上风。”

苏小妹听后,首先禁不住“呸”了一声,问他:“且问哥哥,是佛名贵呢,还是牛屎名贵?”

苏东坡瞪大眼睛,不明白妹妹的话是什么意思。

苏小妹笑道:“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惨啊!佛说‘相由心生’,因为佛印禅师内心清净,心里想的是佛,不杂妄念,所以禅师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妄念纷飞,全是污秽不净的念头,所以你把六根清净的佛印禅师,竟然看成了一堆牛粪,难道你这还不算输得很惨吗?”

东坡听了瞠目结舌,方才恍然大悟。

万法为心造,一个人的心性有多高,修养有多高,看出来的境悟就有多高。拥有一颗澄明宽容的心,就会拥有一个宽容的世界。如果心灵是阴暗的,那么眼中的世界也不会光明。

【原典】

颜子四勿①,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注释】

①颜子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

颜子的勿意、勿必、勿固及勿我“四勿”应牢记于心,在悠闲无事的时候,要克服外在的诱惑,培养心中的正气。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也要尽力补充,下功夫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取知识,并影响他人。

【原典】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①,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注释】

①道心:道德之心。

【译文】

喜怒哀乐的情绪能不表现于外,这是由人性的自然而直接追溯圣贤克己的功夫,要他学习克制人性的涵养。没有表现出人的本性却说出了喜怒哀乐之情,这是由圣贤克己的功夫指出人性的缺失,要他学会反省检查自己。

【跟进解读】

有涵养的圣贤,喜怒哀乐不表现出来,这是一种修养,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有的人能把情感的变化深藏于心底,从不轻易向外表露,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有的人喜怒哀乐皆挂在脸上,一点情感也隐藏不住,沉不住气。性情浮躁,做事难免要吃亏。所以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让自己变得沉着冷静。有些人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绪,但对于情绪的变化却用言语表达得十分贴切,这是因为他们从多变的情绪中早已悟出了感悟的丰富性,并时刻反躬自问,从而使自己能更加通晓世事。

【原典】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译文】

存心养性宜谦虚专一,像春天一般温和;反省检查自身宜谨慎严格,像秋天一般肃然。

【原典】

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①,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注释】

①提撕:警觉,提醒。

【译文】

对性情上的领会便是修身养性,对每一个念头警觉就是反省明察,在气质上的修炼融汇就是克制自己。

【跟进解读】

一个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凡事处之泰然,方可提高自己的涵养。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制力,听任感情发泄,那会有什么结果呢?任凭情感的潮流激荡、冲动、涌撞,不用意志的堤坝加以控制,潮流便泛滥开来,悲剧就可能发生。

不久前,电视上报道了一则刑事案件:某男子跟邻居争论场地里一棵小树的归属问题。双方言高语低,越说越激动。男子怒从心头起,找来一把刀,将邻居一家四口全杀死了。当他被逮捕归案后,自己都闹不明白:我怎么会为了一棵树闯出这么大的祸呢?其实,不是一棵树的问题,而是率性而为的习惯在支配他的行为。有了这种习惯,一棵树,都可能将人引向毁灭。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看得破,忍得过。”一个人只要知“常”、把握住道的本源,就懂得做人,就懂得做事。知“常”便能“容”,胸襟可以包容万象,盖天盖地。因为有此胸襟,智能的领域扩大,不可限量。对普通人来说,要达到此种境界,恐怕很难,但起码要学会“叫停”,让事情停留在危险的边缘。

【原典】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译文】

一旦动了欲念,被欲望所迷惑就会变得昏庸,一旦任性动气,气盛就会变得暴戾。

【跟进解读】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不要让自己成了贪欲的牺牲品。怎么才能使自己不贪婪,这需要不断修养。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难道有人不愿意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吗?过度贪婪会断送人们的前程甚至是生命,所以要从小就培养人们克制贪欲的品质。远离贪欲,就会免受贪欲的害处,让自己做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放纵任性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脾气暴躁是一种卑劣的品质。管仲说:“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所以性格暴躁就容易惹事生非,越烦恼人就越爱生气,内心难于平静,充满了烦躁,生活中没有快乐没有幸福,痛苦的终究是自己。

【原典】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译文】

人心好像是谷种,满腔充满着盎然的生机,只因物欲或心中的欲望禁锢了生机的发展,而使之停滞了。然而生机不是不在了,只不过是距离远了一些罢了。人心好像明镜一样,全身都是光明,只因沾染了污垢而使之变暗了。然而光明之体不是不存在了,只因少了擦拭而已。

【原典】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忙。

【译文】

办事果断的人外表看起来好像忙碌,其实心中常有悠闲的时候;疏懒闲散的人外表看起来好像很清闲,其实心中常有许多顾虑。

【原典】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译文】

欲望少因此能恬淡平和,有主见因此处世谦虚。

【跟进解读】

在当下,人们越来越浮躁,似乎很难静下心来去干一件大事。而成就一番事业的往往是能静下心来的人,这也算是一个客观规律。人为的静心颇不容易,它需要一个人具有坚定的目标,坚忍的意志。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目标”,有些人缺乏持之以恒的耐性,最终导致一事无成。而缺乏耐力的原因就是静不下心来,禁不住来自外界的诱惑。不为外界的事物所诱惑就称为心静。心情要保持平和,为人处世要做到谦虚,就需要刻苦修炼自己的涵养。

【原典】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译文】

没有欲望的人称为圣人,欲望少的人称为贤人,欲望多的人称为凡人,纵欲的人称为狂人。

【跟进解读】

保持心地清净寡欲,是人们修身养性所追求的目标。佛教说人应该无欲无求,四大皆空,没有七情六欲,以得到心灵的平静。人生本来就有喜怒哀乐,修身养性是为了让自己人生的幸福快乐多一些,痛苦烦恼少一些。要使自己内心平静,必须清心寡欲。清心寡欲需要刻苦修炼。如果心上打扫不净,就无法穷通事理,易被身外之物所扰,产生过多的私心杂念,而使自己为利益所驱,不能自主行事。总之,要求人们做到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最终目的让人们知足常乐,拥有幸福远离痛苦。

【原典】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译文】

人的心中欲念多心胸就会变得狭窄,欲念少心胸就会变得宽广。人的心境欲念多就会变得忙乱,欲念少心境就会变得悠闲。人的内心欲念多就会变得险恶,欲念少内心就会变得平和。人的心事多欲就会变得忧愁,欲念少内心就会变得快乐。人的心气欲念多就会变得软弱,欲念少内心就会变得刚强。

【跟进解读】

现代人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年代,成就感的诱惑始终存在,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的痛苦,因此我们身心疲惫不堪。人生看不破“贪欲”二字,就会终身受到羁绊。古人就此为我们开具了一副快慰人生的良方:养拙,无妄。养拙是幸,无妄是福。所以,不妨做个痴人,看淡名利,当一个人有了这样一份淡泊的心境,人生才会多几丝温暖和几分安宁。

人性中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所以生活中才会有财、色、利、贪、懒等潜伏在我们的周围,像看不见的灰尘一样无孔不入。时间长了,不去清扫,人的心上就会积上厚厚的一层,灵智被蒙蔽,善良被遮挡,纯真亦不复见。

【原典】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①,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注释】

①坐驰:身不动而心有旁骛。

【译文】

宜安静沉默、从容不迫、严谨及勤俭节约,这些都是激励自己的良言。忌多欲、盲目行事、心不专一,以此避免自己的缺失。在实践这些修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恒”字的秘诀。而在不间断的过程里,能体验出“渐”字的秘诀。

【跟进解读】

安静沉默、从容不迫、谨慎严肃及勤俭节约是规谏劝诫自己的良言,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在喧嚣的社会中能够保持安静的心态,在快节奏的工作中保持从容不迫的品质,在生活水平提高中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真的很可贵。希望人人都能过上舒适的生活,不为世俗的纷扰所困惑。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都由自己选择,要使自己生活幸福,就不能随波逐流,要有坦然淡定的心态。人生本来就有喜怒哀乐、聚散离合,要好好修炼自己的涵养,追求幸福快乐,远离烦恼痛苦。

【原典】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译文】

严格谨慎坚守善良的本性,就会心灵安定;收敛抑制浮躁的脾气,就会心气祥和。

【原典】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译文】

人性的内涵中不能缺少一分善性,而人性的需求中不能多添一分欲念。

【跟进解读】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这是杨万里的名言,意思是人做好事,做一百件也不够;人做坏事,做一件就足够了。

善行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甚至有时我们都无法察觉。英国的威廉·渥兹涯斯说过:“一个好人生命中最珍贵的那一部分,就是他微小、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发自仁慈与爱的善行。”所以,当你在面对他人的时候,不论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不名一文的乞丐,还是一个身价百万的富豪;也不论他是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还是耄耋之年的老者,你都要对他们持有一颗慈善的心。给人一个微笑,帮人一个小忙……你的成功,就藏在这些善意的行动中。

【原典】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译文】

君子心中的欲望很小,但气量宏大可以涵盖一切;小人心中的欲望很大,但因心胸狭窄却拘泥一角。

【跟进解读】

君子是才德出众的人。宋代王安石在《君子斋记》中说“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的品质,君子之所以气度宏大,是因为他心中的私欲杂念很少,能够宽容理解他人,宽容理解可以使人们的关系和谐。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很宽广。小人与君子恰恰相反,纵容自己,苛求别人。小人心中因欲望膨胀,而心胸狭窄。为人不能过于苛刻,过于自私,否则使他走上绝路的必定是他自己;处世不可精明太甚,一心想占尽天下好事,否则孤立他的也必定是他自己。

【原典】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译文】

愤怒犹如伤人猛虎,欲望犹如无底深渊。

【跟进解读】

心理学家认为:心存怨气的人会发怒,如果怒气不化解则会抑郁成疾,而长期抑郁不消,就等于慢性自杀。愤怒是无助无能的表现,是心情烦躁的表现,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经常愤怒会使人的身体受害,引发疾病,如心慌、气短、胸闷等。俗话说,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忧伤肺。可见愤怒会伤害身心,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遏制愤怒。

愤怒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愤怒只会让自己失去理智,丧失冷静,愤怒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快乐的。快乐和宽容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密不可分。如果丧失了宽容之心,生活就会被无休止的愤怒所充满,人将终日生活在心灵的幽暗之中。生活中少一分愤怒,就会多一分快乐。

【原典】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译文】

愤怒的情绪好像火焰,不及时阻挡就会燃烧掉一切;欲望好像洪水,如果不遏制就会淹没一切。

【原典】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译文】

控制愤怒要像摧毁山陵般坚定,救火一样迅速。斩断欲念要像填塞深沟般努力,阻挡洪水一样急切。

【原典】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译文】

心如果松散了,则什么事都做不好;若用心疏忽,什么事都不能专心致志;若用心固执,什么事都不可见其本来面目了。

【原典】

-念疏忽,是错起头;-念决裂,是错到底。

【译文】

一念粗心大意,就会导致错误的开始;一念不能善,始善终就会一错到底。

【跟进解读】

粗心大意常常会使自己犯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因为粗心疏忽造成的。做事情一定要态度端正,一心一意,方可取得成果。如果心乱如麻,就先平静自己的心情,然后再做手里的事情。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无论是高深精密的科学研究,还是平常生活中的小事,都要认真地对待,如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事情的进程,甚至会半途而废。做事不但要专心,而且要有恒心。如果不能战胜挫折,不能坚持到底,将永远与成功失之交臂,遗憾终生。

【原典】

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①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②之病。

【注释】

①盛德:美德。

②实德:实际的道德品行。

【译文】

古时候的学者在内心涵养上下工夫,所以从内在到容貌上都是德高望重的;现在的学者只在外表上下工夫,对于内心涵养而言便是德性的缺失。

【跟进解读】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将自己伪装起来才活得安全,用伪装来作为自己人生的盾牌,到头来才发现,不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还丢了自己最初拥有的。那么,当初为什么就不能尊重自己的本性,做那个最真的自己?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彻悟。

【原典】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译文】

只要心不放纵便不会犯错误;只要心不懈怠不疏忽,就没有不能坚持的志向。

【原典】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译文】

身处逆境时,就要开拓思维开动脑筋;身处顺境时,就要收敛言行约束自己。

【跟进解读】

要学会正确看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尤其在遇到逆境的时候,一定要淡定,不能悲观畏惧,要乐观面对,发散思维,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弘一大师说:“人生中有许多不顺利的地方,对于这些我们应该把它们看作是真实受益之处。而声色名利、美食华服等在顺境中得到的东西,都应该看作是毒药毒箭等一些能置人于死地的东西。”在弘一大师看来,顺境对人来说比逆境更可怕。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逆境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从而获得成功。顺境容易使人迷惑,迷惑在安逸舒服的生活当中,从而失去斗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

【原典】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译文】

人生仕途的沧桑是磨炼我们意志的环境,世情的冷暖炎凉是锻炼我们克制性情的地方,人情世故的是非颠倒是磨炼我们修身实践的依据。

【跟进解读】

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人生要经历春夏秋冬,人生需要经历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人生就是磨炼心智的过程。譬如,温室中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生命脆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独傲寒霜中,还能够绽放精彩的生命,生命坚强。要使自己变成生活的强者,就必须在挫折中磨炼坚强的意志。挫折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只是形式、大小不一而已。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激发勇气,才能像雄鹰一样勇敢地在天空中翱翔。我们要学会正视挫折,在挫折面前不能畏惧,而应该用“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鼓舞自己,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这样我们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原典】

青天白日①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②处得力。

【注释】

①青天白日:比喻清白、光明磊落。

②临深履薄:比喻小心谨慎。

【译文】

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从拒绝诱惑克服困难中得来;扭转天地的治世能力,是从如履薄冰的谨慎挫折中得来。

【跟进解读】

人们都喜欢追求物质享受,不希望自己吃苦。所以,生活是越方便越好,越轻松越好。弘一大师曾经对别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若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还有一把洋伞,也是1911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由我尽情受用!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需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弘一法师的生活十分俭朴,他把物质享受放到了最不重要的位置上,可见,大师并没有把生活的苦放在心上。佛家一贯提倡清修——不问凡尘琐碎之事,在清静、清贫中修行,修炼个人的道德,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佛家看淡清苦。

的确,艰苦的生活对人来说是一种磨炼,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样也是培养人们具有远大的人生志向和浩然正气的途径。能够忍受住苦难生活的磨炼,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害怕了。

【原典】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译文】

人的名望与声誉,在委屈侮辱中才能得以显扬,德行与度量在强力克制忍耐中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跟进解读】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古人们就看到,苦难不是磨灭人意志的工具,而是激发人成长的阶梯。弘一大师的人生经历正好诠释了孟子的话,他一生历经苦难,受尽折磨,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并不以此为苦,而是把吃苦看作人生前进的阶梯,最终取得巨大成就,修成正果。

【原典】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

谦虚礼让是保护自身的最佳方法,安静祥和是立身处世的重要方法,涵养宽容是屈己待人的最好方法,恬静淡泊是培养心境的重要方法。

【原典】

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译文】

沾沾自喜的时候要对自身检查约束,愤怒的时候要对自身检查约束,懒惰的时候要对自身检查约束,放纵的时候要对自身检查约束。

【跟进解读】

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换个思维想一想,对于生活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愤怒实在是没有必要,凡事总能找到解决的途径,愤怒只会使事情陷入僵局。正如一句俗语:一个愤怒的人对着围满镜子的四周咆哮不已,结果镜子里所有的人都向他龇牙咧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告别愤怒,让宽容化解恩怨,人生苦短,多留些快乐的日子给自己吧!

【原典】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译文】

个人独处时能超然世外,与人共处时能和蔼可亲,无事可做时能宁静,有事时能果断,得意时能淡泊,失意时能顺其自然。

【跟进解读】

一个人居住的时候,要体验孤独寂寞,同时也是享受宁静;身处繁华的都市,喧闹的街巷,耳目里全是嘈杂。在宁静的环境中可以陶冶人平和的心性,与人相处时就会显得和蔼可亲。享受宁静,与人和睦相处有利于修养心性,是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得意时能够淡然,不张扬炫耀,失意时不绝望,不气馁,这是为学成事的最佳状态。

【原典】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译文】

安静能克服妄动,沉稳能克服浮躁,宽和能克服褊狭,舒缓能克服急躁。

【原典】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①,惟静者能看得透。

【注释】

①机括:括,矢末。机括本言张弩发矢,以括入机,机动即发。这里指奥妙、自然规律。

【译文】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真谛,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品出;天地间蕴含的玄机奥妙,只有心静的人才能悟透。

【原典】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译文】

有才能而且性情舒缓的人,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有智慧而且心性平和的人,就可称得上大智慧者。

【跟进解读】

有才干性情沉稳的人,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俗话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有智慧的人都很沉稳,比较内敛。沉着稳重的性格,是从经历的一件件事情中锻炼出来的,不是心里想变得沉着稳定,就可以迅速拥有沉着稳定的品质。所以,无论做小事还是做大事都要提醒自己沉着镇定,切忌操之过急,克制忧心过分。如果一遇到问题就慌了手脚,不知从何处着手,或者是为了追求速度盲目从事,不注重效果,结果很可能把事情越办越糟。人人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要冷静、心平气和地去考虑事情,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有大智慧的人懂得何时当进,何时当退,所以能表现得胸有成竹。

【原典】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译文】

脾气忌讳过于旺盛,心志忌讳过于自满,才情忌讳过于外露。

【跟进解读】

与人交往要忌讳盛气凌人。盛气凌人就是逞强一时,痛苦一世。盛气凌人的人别人敬而远之,所以就没有人来归附,没有人愿意与之交往,长此以往,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只能孤芳自赏,孤独无助。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与人交往,依然盛气凌人,只会尝到别人的盛气凌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得到别人的友好相待,就要学会自己先以礼待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同样的道理,与人友善就是于己友善。要学会收敛盛气凌人的态度,学会敞开胸怀宽以待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原典】

有作用者,器宇①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注释】

①器宇:人的仪表。

【译文】

一个有作为的人,他的外表和风度一定与众不同;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的才华和思想一定深藏不露。

【跟进解读】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真正的大智大勇未必要大肆张扬,卖弄聪明,不是徒有其表而要看实力。具有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反倒如同糊涂人,其实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这就是“大智若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宽厚敦和,平易近人,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和傻气。其实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

有些人总爱自作聪明,生怕被人当作傻瓜,处处表现自己,处处争权夺势,其实常常是在上演一幕幕作茧自缚、引火烧身、自掘坟墓的悲剧。这些人可能会一朝得逞,一时得势,但玩的终究是小聪明小把戏,是大愚若智。

大智若愚者藏才隐德,谦虚谨慎,以弱制胜,他们用表面的愚笨来保护自己,为自己赢得发展和提高的时间和环境,并能统观全局,站在比别人更高的角度上把握事态发展的脉络;因而他们常常是任重而道远的承担者,比常人更能抓住成功的机会。

【原典】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①。

【注释】

①骈集:聚集。

【译文】

意念粗疏,性情急躁,将来一事无成;心态平淡,脾气温和,所有的吉祥就会汇聚。

【原典】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译文】

处于世俗烦恼中,要能忍耐;处于世事纷扰中,要能清闲;处于心胸牵挂中,要能割舍;处于境地浓艳中,要能淡定;处于情绪愤怒中,要能镇定。

【跟进解读】

生活中人人都有烦恼,面对烦恼要沉着冷静,想办法化解烦恼,驱赶烦恼,远离烦恼,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纷纷扰扰。面对生活,要明白舍得之理:先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即是得。舍是得的基础,欲得之必先予之。譬如,春天播种要舍得种子,秋天方可收获硕果。无舍尽得谓贪,人生之大害也。领悟了舍得之道,对于为人处世都有莫大的益处。事物究竟是什么,不在于身外的影响,关键的是看我们怎样去看待它。喜可以看成忧,忧也可以看成喜。凡事拿得起,放得下,你才会发现幸福的所在,犹如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被他人操控一样。俗话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原典】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①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注释】

①乖沴(lì):狂暴、乖戾。

【译文】

用心平气和待人,便不会有不顺心的事;用公平正直对待万事万物,便不会有不祥之气;用浩然正气处理事情,便不会有疑难恐惧的事;用恬静安然养身,便睡觉做梦也会甜美安详。

【跟进解读】

恭敬可修身,平静可消躁。对人要以诚相待,热情相迎,就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得到别人的肯定、敬仰、欣赏等,成为人们乐于交往的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或合作的关系。和气迎人是一个人对待别人应具备的基本态度。所谓和气,就是态度温和、言语谦逊、关系融洽、待人宽厚,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自古迄今,人们对“和气”倍加推崇、竭力赞美,比如,“和气生财”“和为贵”“和气好比修条路、惹人等于筑堵墙”等。和气能化干戈为玉帛,和气待人是一种智慧。对于别人的非议不理不睬,能够坦然地继续自己的事情,有此心态者,在动心忍性处必能窥见其高尚的人格和品质。

【原典】

观操存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译文】

看一个人的气节操守,在其利害得失的时候;看一个人的精神气力,在其饥饿疲倦的时候;看一个人的胸怀度量,在其喜怒哀乐的时候;看一个人的沉着镇定,在其遇到惊险恐惧的时候。

【跟进解读】

古人云,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家庭贫困的时候越能显示出儿孙的孝顺或者不孝,国家动乱的时候越能显示出臣民的忠诚或者不忠。国家动乱的时候国君才想起了忠臣良将,家庭贫困的时候丈夫才会想起贤惠的妻子。贫困的时候,儿孙自身难保,饥不果腹,如果还能惦记着父母的温饱,努力侍奉父母不挨饿不受寒,难道这不是真正的孝子吗?国难当头,甚至危及社稷江山,如果有文臣武将仍旧争着当先锋勇猛地去杀敌平乱,忠心耿耿地保护着濒临覆灭的王朝,难道这不是真正的忠臣吗?同样的道理,观察一个人的气节高下、精力盈亏、度量大小等,不能只在处于顺境时考察,更要在逆境中观察,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人的德才品性。

【原典】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

遇到大事与难事,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能力;经历顺境和逆境,可以看出一个人胸襟气度的宽广与狭隘;遇到喜事怒事,可以看出一个人涵养的深浅;与同辈相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见解。

【跟进解读】

一个不知对自己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评价,于是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在责任问题上也就是盲目的了。

【原典】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放言①当矫之以缄默,好动当矫之以镇静,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怠惰当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②当矫之以浑厚。

【注释】

①放言:纵情谈论。

②溪刻:言辞刻薄。

【译文】

轻佻要用稳重矫正,浮躁要用踏实矫正,褊狭要用宽宏矫正,固执要用圆润矫正,傲慢要用谦虚矫正,放肆要用谨慎矫正,奢侈要用勤俭矫正,残忍要用慈祥矫正,贪心要用廉洁矫正,自私要用大公无私矫正,话多要用缄默矫正,好动要用镇静矫正,粗心要用细心矫正,急躁要用舒缓矫正,懈怠懒惰要用勤劳矫正,刚强暴躁要用温柔矫正,肤浅暴露要用沉着矫正,尖酸刻薄要用淳朴宽厚矫正。

【跟进解读】

“静坐常思自己过”不失为一句最好的处世格言。南怀瑾说过:“要知道‘静坐常思自己过’是一种反思的功夫,也就是自我批评的本领。倘若有错且不能自省,别人是无法劝谏的,事情便会朝着更糟的方向发展。假如我们能够时常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做事或待人方面是否有亏缺的地方,自然就会少些对别人的抱怨与指责了,多些安宁和快乐。”

现实中很多人想有一个完美的自己,但就是找不到途径。这里,大师给我们拿出了一个完善自我的办法。可以说,反省不仅仅是完善自己的方法,更能滋生成就自己的巨大力量。一个懂得反省的人,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改变,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同类推荐
  •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
  • 千古奇案(上)

    千古奇案(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11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鼎盛于2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与反思热潮于今再次勃兴。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必读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必备之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落日与朝霞

    落日与朝霞

    诗集《落日与朝霞》收录了诗人于2007年至2015年的创作的“新作”,共分为“忧歌”“散步”“远方之光”“告别”“北方之星”等六辑,其中“短诗辑”为历年所写、因各种原因而没有选入以前诗集的部分短诗。此外,还选入了几首前期的“代表作”。
  • 隐身对其可见

    隐身对其可见

    蔡姚被男友关征分手,却在一次意外当中得知自己曾经暗恋多年的杨至恒有可能是个gay,而且有可能是她同居男室友潘渔舟的现任基友。潘渔舟告诉蔡姚,其实杨至恒深爱过一个女人,曾经为她差点死去。杨至恒的女同学程娇回到丽港,他们推测那个女人可能就是程娇。程娇登台跳飞天舞的时候,后台系统被人篡改,她从高台上摔下来身亡……蔡姚找到证据,怀疑造成看场着火和程娇身亡的罪魁祸首的是关征,又失望又愤恨,决定帮杨至恒与关征暗斗,当接近真相时,证据显示:、凶手正是自己……
  • 天荒元尊

    天荒元尊

    天荒古界,万族林立,群雄逐鹿。时至今日,天荒古界一片欣欣向荣之象,修炼一道愈发繁荣昌盛。没有人会记得三百年前的那一场灭圣大战。于是,三百年后,就有了一个铮铮少年,开启了一个“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故事。当然,“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只是少年的口头禅,他其实很怕死。所以,他还有另外一句口头禅:“活着,才有输出。”
  • 恶女宣言:敢把天神拉下马

    恶女宣言:敢把天神拉下马

    穿越异世,失去记忆,起点是令人抓狂的穷乡僻壤,死缠烂打不知所谓的愚民丈夫。直到一只羊展开瘦骨嶙峋的翅膀,划破玄幻的天空,为她打开了一条前所未见的道路。她踏上灵修之路,为了掌控命运渴求力量,天真过,冷血过。他曾高高在上,冷眼相对她的倾慕敬仰,却在癫狂入魔之时说:“你是我命中最重要的人,从前万年,以后万年,都不会变。”而他纠缠不休,插科打诨始终伴随左右,危险时刻挺身挡在她身前,最后却以面目全非的姿态站在对立面,垂眼苦笑:“天意弄人。”一条路走到黑,蓦然回首,连起点也模糊不再单纯,她闭上眼,嘴角勾起一抹自嘲冷笑。睁眼,墨色火光燃进眼眸,她说:“那我就如你们所愿,灭世吧。”
  • 恶魔校草:独虐小甜心

    恶魔校草:独虐小甜心

    他,在别人面前冷酷惜字如金,她,在别人面前笑容灿烂,但当她遇上他之后,他不许自己对任何人笑,只准对自己笑,不是说韩大少节从不进女色么?可为毛他整天对她不是咬就是抱?
  • 曾经我也是军人

    曾经我也是军人

    一名退伍军人当兵前的事。曾经对军队的幻想。曾经的生死战友,退伍时的留与退。
  • 无敌剑魂

    无敌剑魂

    天有九重,人有九转,剑有九心!一代帝王身遭惨死,携九绝剑,诸天灭地!我既生,自当一剑平天下,九绝出,天地乱,鸿蒙诀,无双情!
  • 三傻大闹诸天万界

    三傻大闹诸天万界

    多维世界正在崩溃,主角二人受到高维度种族征召进入时空流延长存在时间,获取时空能量。他们在各个位面垂死挣扎,他们能完成任务,保护自己所在的位面不受侵袭吗?谁也不知道。开局没有狗,能活全靠拼。真实的世界,等着你来发掘。
  • 微风醉染尘

    微风醉染尘

    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没有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没有动不动就和老师摊牌的阔气家庭背景、没有撕逼堕胎惹上社会分子躲起来穿越十几条街的雷人经历,更没有不用拼搏就会在“多年以后”就有的未来。我们也不是复习一夜就能考到第一的学霸甲、不是从来没动过什么坏心思的傻白甜、不是想做什么就不顾一切敢做什么的无知少年。我们有的更多的是扑面而来的试卷和模拟考,是恨不得将自己隔绝在老师视线之外高高垒起的教科书,是喜欢和好感被压制在学业之下的遮掩与等待,是不懂人情世故却总感觉被困其中的压抑和困扰,是懂得父母为难却开口而来的谩骂和冷漠,是安分的表皮下一颗颗妄图不安分的躁动的心。可就是在被荷尔蒙与说不上来的上进心充斥的时期里,越是细碎的事越让人怀念。比如那从一组传到三组的纸条,比如那放学路上期待的偶遇,比如那课间拉着去上厕所的面孔,比如生日里好友互送的礼物,比如课堂上被开的玩笑,比如收假前相约着狂补的作业,比如现在脑海里想起的那些熟悉或已经陌生了的名字。这才是我们巨细无遗的青春,简单纯粹又弥足珍贵。贵在真实。来吧,看看那远在眼前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