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0100000020

第20章 尼耳期·亨利克·阿贝尔

尼耳期·亨利克·阿贝尔(1802~1829)1802年8月出生于挪威的一个农村。他很早变显示了数学方面的才华。

16岁那年,他遇到了一个能赏识其才能的老师霍姆伯介绍他阅读牛顿、欧拉、拉格朗日、高斯的著作。大师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性方法和成果,一下子开阔了阿贝尔的视野,把他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他很快被推进到当时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后来他感慨地在笔记中写下这样的话:“要想在数学上取得进展,就应该阅读大师的而不是他们的门徒的著作”。

1821年,由于霍姆伯和另几位好友的慷慨资助,阿贝尔才得进入奥斯陆大学学习。

两年以后,在一本不出名的杂志上他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其内容是用积分方程解古典的等时线问题。这篇论文表明他是第一个直接应用并解出积分方程的人。

接着他研究一般五次方程问题。开始,他曾错误地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解。霍姆伯建议他寄给丹麦的一位著名数学去审阅,幸亏审阅者在打算认真检查以前,要求提供进一步的细节,这使阿贝尔有可能自己来发现并修正错误。这次失败给了他非常有益的启发,他开始怀疑,一般五次方程究竟是否可解?

问题的转换开拓了新的探索方向,他终于成功地证明了要像较低次方程那样用根式解一般五次方程是不可能的。

这个青年人的数学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挪威国界,他需要与有同等智力的人交流思想和经验。由于阿贝尔的教授们和朋友们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决定说服学校当局向政府申请一笔公费,以便他能作一次到欧洲大陆的数学旅行。

经过例行的繁文缛节的手续和耽搁延宕后,阿贝尔终于在1825年8月获得公费,开始其历时两年的大陆之行。

踌躇满志的阿贝尔自费印刷了证明五次方程不可解的论文,把它作为自己晋谒大陆大数学家们,特别是高斯,的科学护照。他相信高斯将能认识他工作的价值而超出常规地接见。

但看来高斯并未重视这篇论文,因为人们在高斯死后的遗物中发现阿贝尔寄给他的小册子还没有裁开。

柏林是阿贝尔旅行的第一站。他在那里滞留了将近一年时间。虽然等候高斯召见的期望终于落空,这一年却是他一生中最幸运、成果最丰硕的时期。

在柏林,阿贝尔遇到并熟识了他的第二个伯乐——克雷勒。克雷勒是一个铁路工程师,一个热心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以自己所创办的世界上最早专门发表创造性数学研究论文的期刊《纯粹和应用数学杂志》而在数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后来人平习惯称这本期刊为“克雷勒杂志”。与该刊的名称所标榜的宗旨不同,实际上它上面根本没有应用教学的论文,所以有人又戏称它为“纯粹非应用数学杂志”。

阿贝尔是促成克雷勒将办刊拟议付诸实施的一个人。初次见面,两个人就彼此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阿贝尔说他拜读过克雷勒的所有数学论文,并且说他发现在这些论文中有一些错误。克雷勒非常地谦虚,他已经意识到眼前这位脸带稚气的年轻人具有非凡的数学天才。他翻阅了阿贝尔赠送的论五次方程的小册子,坦率地承认看不懂。

但此时他已决定立即实行拟议中的办刊计划,并将阿贝尔的论文载入第一期。于是阿贝尔的研究论文,克雷勒杂志才能逐渐提高声誉和扩大影响。

阿贝尔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关于椭圆函数理论的广泛研究就完成在这一时期。相反,过去横遭冷遇,历经艰难,长期得不到公正评价的,也就是这一工作。

现在公认,在被称为“函数论世纪”的19世纪的前半叶,阿贝尔的工作(后来还有雅可比(1804~1851)发展了这一理论),是函数论的两个最高成果之一。

阿贝尔所研究的椭圆函数是从椭圆积分来的。早在18世纪,从研究物理、天文、几何学的许多问题中经常导出一些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的积分,这些积分与计算椭圆弧长的积分往往具有某种形式上的共同性,椭圆积分就是如此得名的。

19世纪初,椭圆积分方面的权威是法国科学院的耆宿、德高望重的勒让得(1752~1833)。他研究这个题材长达40年之久,他从前辈工作中引出许多新的推断,组织了许多常规的数学论题,但他并没有增进任何基本思想,他把这项研究引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也正是阿贝尔,使勒让得在这方面所研究的一切黯然失色,开拓了“柳暗花明”的前途。

关键来自一个简单的类比。微积分中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公式上式左边那个不定积分的反函数就是三角函数。不难看出,椭圆积分与上述不定积分具有某种形式的对应性。

因此,如果考虑椭圆积分的反函数,则它就应与三角函数也具有某种形式的对应性。既然研究三角函数要比表示为不定积分的反三角函数容易得多,那么对应地研究椭圆积分的反函数(后来就称为椭圆函数)不也应该比椭圆积分本身容易得多吗?

“倒过来”,这一思想非常优美,也的确非常简单、平凡。但勒让得苦苦思索40年,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它。科学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证“优美、简单、深刻、富有成果的思想,需要的并不是知识和经验的单纯积累,不是深思熟虑的推理,不是对研究题材的反复咀嚼,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穿透一切障碍深入问题根柢的非凡的洞察力,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天才吧。

“倒过来”的想法像闪电一样照彻了这一题材的奥秘,凭借这一思想,阿贝尔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地推进他的研究。他得出了椭圆函数的基本性质,找到了与三角函数中的π有相似作用的常数K,证明了椭圆函数的周期性。

他建立了椭圆函数的加法定理,借助于这一定理,又将椭圆函数拓广到整个复域,并因而发现这些函数是双周期的,这是别开生面的新发现;他进一步提出一种更普遍更困难类型的积分——阿贝尔积分,并获得了这方面的一个关键性定理,即著名的阿贝尔基本定理,它是椭圆积分加法定理的一个很宽的推广。

至于阿贝尔积分的反演——阿贝尔函数,则是不久后由黎曼(1826~1866)首先提出并加以深入研究的。事实上,阿贝尔发现了一片广袤的沃土,他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这片沃土全部开垦完毕,用埃尔米特的话来说,阿贝尔留下的后继工作,“够数学家们忙上五百年”。阿贝尔把这些丰富的成果整理成一长篇论文《论一类极广泛的超越函数的一般性质》。

此时他已经把高斯置诸脑后,放弃了访问哥延根的打算,而把希望寄托在法国的数学家身上。他婉辞了克雷勒劝其定居柏林的建议后,便启程前往巴黎。

在这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里,荟萃着像柯西(1789~1857)、勒让得、拉普拉斯(1749~1827)、傅立叶(1768~1830)、泊松(1781~1840)这样一些久负盛名的数字巨擘,阿贝尔相信他将在那里找到知音。

1826年7月,阿贝尔抵达巴黎。他见到了那里所有出名的数学家,他们全都彬彬有礼地接待他,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仔细倾听他谈论自己的工作。在这些社会名流的高贵天平上,这个外表腼腆、衣着寒酸、来自僻远落后国家的年轻人能有多少份量呢?

阿贝尔在写给霍姆伯谈巴黎观感的信中说道:“法国人对陌生的来访者比德国人要世故得多。你想和他们亲密无间简直是难上加难,老实说我现在也根本不奢望能有些荣耀。

到头来,任何一个开拓者要想在此间引起重视,都得遇到巨大的障碍。尽管阿贝尔非常自信,但对这一工作能否得到合理评价已经深有疑虑了。

阿贝尔通过正常渠道将论文提交法国科学院。科学院秘书傅立叶读了论文的引言,然后委托勒让得和柯西负责审查。柯西把稿件带回家中,究竟放在什么地方,竟记不起来了。直到两年以后阿贝尔已经去世,失踪的论文原稿才重新找到,而论文的正式发表,则迁延了12年之久。

从满怀希望到渐生疑虑终至完全失望,阿贝尔在巴黎空等了将近一年。他寄居的那家房东又特别吝啬刻薄,每天只供给他两顿饭,却收取昂贵的租金。

一天他感到身体很不舒畅,经医生检查,诊断为肺病,尽管他顽强地不相信,但实情是他确已心力交瘁了。阿贝尔只好拖着病弱的身体,怀着一颗饱尝冷遇而孤寂的心告别巴黎回国。当他重到柏林时,已经囊空如洗。幸亏霍姆伯及时汇到一些钱,才使他能在柏林稍事休整后返回家园。

是谁该对阿贝尔的厄运负责呢?人们很自然会想起审评阿贝尔论文的柯西、勒让得。柯西当时38岁,正年富力强,创造力旺盛,忙于自己的事,顾不上别人而疏忽铸下了大错。勒让得怎么样呢?年逾古稀,功成名就,在法国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当时不可能像柯西那样忙着搞研究,理应对培养、识拔年轻一代的科学人才负有更多责任。

然而主要的是,阿贝尔这篇论文所处理的题材恰恰是勒让得所熟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的世袭领地。尽管论文里包含着许多新奇、艰深的概念,但导致这些概念的基本思想却是简单的。

一个外行也许没有能力欣赏这种简单思想的优美性和深刻性,但勒让得对所论问题却决非外行,他自己思者过几十年,深知在旧有基本思想框架内,知识业已达到饱和状态,要获取新的知识,除非打破框架,引进新的基本思想。对他来说,其实根本无须仔细阅读论文,只有稍事点拨,三言两语说明一下基本思想,就足以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他却好像毫无感受,实在令人费解。

事实上,阿贝尔论文的内容,他并非一无所知,当他得知另一位青年数学家雅可比也独立做了椭圆函数理论方面相当系统的工作后,他曾告诉过雅可比,有一个年轻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已先他而专美于家了。雅可比如饥似渴地读完阿贝尔那篇失落两年又奇迹般出现的论文,不禁气愤地写信责问科学院:“阿贝尔先生作出了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啊!有谁看到过别的堪与比美的发现呢?

然而,这项也许称得上我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发现,两年以前就提交给你们科学院了,却居然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勒让得复信为自己提出的辩解是令人失笑的:“我们感到论文简直无法阅读,因为它是用几乎白色的墨水写的,字母拼写得很糟糕,我们都认为应该要求作者提供一个较清楚的文本。真是掩耳盗铃,文过饰非。”

让我们再看看高斯。高斯一生勤勉,有许多伟大的数学发现,却错过了发现这个伟大数学人才的机会。科学史经常在告诫:大凡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开始总是与传统观念相抵触的。

但阿贝尔最终毕竟还是幸运的,他回挪威后一年里,欧洲大陆的数学界渐渐了解了他。继失踪的那篇主要论文之后,阿贝尔又写过若干篇类似的论文,都在“克雷勒杂志”上发表了。这些论文将阿贝尔的名字传遍欧洲所有重要的数学中心,他已成为众所瞩目的优秀数学家之一。遗憾的是,他处境闭塞,孤陋寡闻,对此情况竟无所知。甚至连他想在自己的国家谋一个普通的大学教职也不可得。

1829年1月,阿贝尔的病情恶化,他开始大口吐血,并不时陷入昏迷。他的最后日子是在一家英国人的家里度过的。因为他的未婚妻凯姆普是那个家庭的私人教师。

阿贝尔已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这时,他唯一牵挂的是他女友凯姆普的前途,为此,他写信给最亲近的朋友基尔豪,要求基尔豪在他死后娶凯姆普为妻。

尽管基尔豪与凯姆普以前从未见过面,但为了让阿贝尔能死而瞑目,他们照他的遗愿做了。临终的几天,凯姆普坚持只要自己一个人照看阿贝尔,他要“独占这最后的时刻”。

1829年4月6日晨,这颗耀眼的数学新星便过早地殒落了。阿贝尔死后两天,克雷勒的一封信寄到,告知柏林大学已决定聘请他担任数学教授。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如果阿贝尔活到应的的寿命,他又将要做出多少新的贡献啊!

通过阿贝尔的遭遇,我们认识到,建立一个客观而公正的科学评价体制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界不仅担负着探索自然奥秘的任务,也担负着发现从事这种探索的人才的任务。

科学是人的事业,问题是要靠人去解决的。

科学评价中的权威主义倾向却往往有害于发现和栽培科学人才。

科不权威意味着他在科学的某一领域里曾做过些先进工作,他可能是科学发现方面踌躇满志的权威,却不一定是评价、发现、培养科学人才的权威,尤其当科学新分支不断涌现,所要评价的对象是天于连权威都陌生的新领域的工作时,情况更是如此。

为了纪念挪威天才数学家阿贝尔诞辰200周年,挪威政府于2003年设立了一项数学奖——阿贝尔奖。这项每年颁发一次的奖项的奖金高达80万美元,相当于诺贝尔奖的奖金,是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数学奖。

同类推荐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凯瑟琳·格雷厄姆

    凯瑟琳·格雷厄姆

    本书介绍了美国传媒界的头面人物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故事。内容包括:童年生活、求学生涯、初涉新闻、婚姻大事、总裁之位、妇女解放、劳工问题、罢工事件、老年生涯等十五章。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延迟的恋人

    延迟的恋人

    简介本应是三年前的恋爱却因为一些事延迟到了三年后,三年时光过去,两人感情不减反增。可在相见的前一刻,却是痛到心扉的一刻!
  • 萌妻翻身:总统老公,求休假!

    萌妻翻身:总统老公,求休假!

    他看着她出生,陪着她走过十个春冬,却以最极端的方式离开。她以惊人的方式与他重逢,婚后,他兑现承诺给她今生全部的恋宠!“哇!长腿欧巴,禁欲系高冷男神耶!”半醒的陆婉琴抱着酒瓶,凝视着墙上的画像,一脸花痴陶醉样。“南教授,为什么你会是我老公?”拿着红本本,陆婉琴一脸呆懵样嘀咕着。…………她在心上人忌日那天酒后扑倒叫兽大人,因此还是学生的陆姑凉便成了有夫之妇,某天看到包厢里高冷的叫兽时,陆姑凉呆了很想问是不是自己穿越了。她想拍戏却遭影视公司拒绝,找文秘工作却天天没事做,在家当码字小能手剧情却被某人实演无数遍。
  • 魔圣学院

    魔圣学院

    神之子学院,为寻找自己的爱与记忆,踏上了神之子之旅,重归都市,纵横花都,除了爱与亲人,一切都是浮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还之。光与暗的起点,神与魔的共舞,看死柯如何为爱疯狂,杀神,斩魔。一切都从本书开始!
  • 我和尾狐女儿的别样青春

    我和尾狐女儿的别样青春

    一个巧合在花鸟市场买下了一只白狐,然后便开启了我和九尾狐的三年高中生活,我和尾狐女儿的别样青春就这么开始了......
  • 晨曦中的期盼

    晨曦中的期盼

    本书是中国小小说名家刘会然从发表的数百篇小小说中亲自挑选的精品。这些小小说饱含深情,蕴含温情,文章通过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社会的斑驳陆离的景象。在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刻画下,作品了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或荒诞,或讽喻,或动人,或醒目。作品直指人心人性,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受到情感的熏陶,拓展观察视角,同时能在无形中学到创作的技巧。
  • 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

    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

    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让我们的爱更宽广,更包容,更细致吧!
  • 异能耀的崛起

    异能耀的崛起

    少年的校园生活,背后掩藏着不为人知的一切,又遇爱人,伙伴集结,异能突起,无可避免的一切正在悄然进行,一个个黑暗的真实在上演着!他们的异能路,正在雾中铺展着......
  • 北瑶木樨传

    北瑶木樨传

    江山错落,人间星火。作为侯门千金的她,喜欢游目骋怀、吟诗作赋。她生性刚烈、爱抱不平,却无端卷入了一场惊天阴谋,亲眼见证了人情翻覆和悲惨世界,为此她创立了“求活军”想要结束这场乱局。流深信誓旦旦道:“木樨,我要成为天下的最强者,护你一生周全。”李玄不容置疑道:“木樨,你别无选择,只能回到我的身边。”周翼遥动容道:“木樨,这一次,你就选择为自己而活吧!”云端幽幽道:“木樨,不管你如何抉择,惟愿你一世欢颜。”箢桃悲愤道:“木樨,你为何要跟我抢?”月凝喃喃道:“木樨姐姐,这是为什么?你为何要如此待我?”李玄目光凄婉,意味深长道:“木樨,流星的精彩,在于消失自己,而你就宛如这流星,总喜欢牺牲自己、欢悦别人,所以,为了我的江山永固,你就心甘情愿地选择自刎吧!”木樨哽咽道:“李玄,原来是你!”木樨质问道:“流深,你为何要执念于此?”流深失声道:“因为你是我的求不得,亦是我的舍不得。”木樨肃容道:“流深,这一切皆因我们而起,就由我们去结束它吧。”木樨歉然道:“云端哥哥,终究还是我负了你。但我只能如此别无他法!”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世上能做到一生无怨无悔的人没几个,但她或许做到了。
  • 蚀骨宠爱:BOSS太凶猛

    蚀骨宠爱:BOSS太凶猛

    一晚错误的旖旎与**,让他食髓知味,从此不眠不休求合体!都说他生性薄凉没有长性,却独独宠她至深。可她心里清楚,他所眷恋的,只是她的身体。他的心里有个人,真正让他爱入骨髓~~~意外怀孕,她求他,至少让她留下孩子。可他说:打掉。她笑着转身,他对那个女人用情至深,却对她残忍至此......当她消失不见,他方惊觉,她早已烙在脉络深处,成为他的心尖宠!
  • 小娇妻,快到碗里来

    小娇妻,快到碗里来

    一夜过后,她不知道他是谁,得知她有了孩子而且偷偷的生了出来,为了龙家血脉,他不得不费心寻找。找到她,她却对他相当陌生……没办法,只好潜入她的家,为了她,为了孩子,他情愿从一介高高在上的大总裁沦落为契约“奶爸”。这个女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他的,就算她不记得那一夜入的究竟是谁的口,但是,这个女人,永远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