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9300000016

第16章 退化的结构:七至十二世纪中国书法的文化语境与转向(3)

但唐宋两代的文化构成绝然不同。前者是在承袭两汉文化的基础上强化个人生命意志的强势文化;后者则是唤醒传统儒学之后重建的全新的理性文化,它是具有弹性的柔韧性文化。宋代服从理性原则就是讲道德、伦理意识的复苏。宋明儒学特别注重“内圣”这一面,亦即强调道德意识、自我意识的自我体现。在信息传媒极为发达的今天,宋代首都“汴梁”一旦出现在我们的眼帘,就会想象到一种丰富且优闲的文化印象。宋朝的首都在汴梁,但洛阳却是贵族富豪、大知识分子的聚居之地,政治与文化重心的分离,使得宋朝的人才制度出现了很大问题。宋代书法作品所传达出来的一种迟缓节奏和整体布局的平面化,不但是书家逃逸于禅的问题揭示,同时也是文人在仕途上不能志得意满的无言宣示。

唐代的政治体制为人才提供了展现才能的多极舞台。对此,刘师培先生断言:“唐代鲜纯臣,其所谓贤臣者即有才之臣而已,此外则为权奸。”14宋代的政体虽然不排斥人才,但大都得不到适体的重用;还有,由于人才机制不畅通,帮派势力极为严重,由是,宋代文人得到的只是在生活上失去压力感、速度感的极度平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除了伦理道德观念的复苏外,各个艺术领域既有的规定性、约束力日渐解缓,唐人所创造、提高的书法技术难度,宋人在无力超越的窘境中,只能绕道而行(唐人直接顶着魏晋难度而进)——这是化解难度的惟一办法。可以想象,宋代文人书家于平静的书斋面壁设计甚至制造一种合乎自己审美格调的作品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我们观察唐宋时代最优秀的书法家作品时,从潜意识中觉察到,唐代书家在书写过程中有一种急迫的速度感,而宋代作品则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消遣感。唐人的作品是“写”出来的,而宋人的作品是“玩”出来的。我们仅从作品创作所用的时间上,就能体察到唐代生命原则与宋代理性原则对艺术的重大影响与区别。

古代书法最早是以“札”的形式出现的。传统经典手札如颜真卿“三稿”、张旭《肚痛帖》、怀素《苦笋帖》、杨凝式《夏热帖》、苏东坡《寒食帖》等,都有一种超越个人理性的生命情结包含其中。宋代书家信札极多,但充满生命激情的作品却很少。本来,信札最能展露书写者即时的文学素养和书法才情,但宋代书家由社会综合因素所潜入的理性原则则侵吞了书家的先天个性,他们甚至连对文化的反抗能力也没有了,他们的艺术人格就是被动且满足式的服从。

在宋代一流书家中,黄庭坚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草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中转枢纽。他在草书笔画中娴熟运用的波折,一是延缓了旭、素书风开派大草之速度,二是为书法的审美向度提供了后人足资借鉴的“以曲求意”的多种可能性。但是,他在理性意识支配下所践行的着意安排,至少给后世的书家带来了创作上的诸多流弊。在宋代书坛上,即使米芾那样的显赫书家,在创作上也脱不掉一种由理性所带来的迟疑与忧虑,这当然与书法作为艺术的即时尽兴精神(不属实用抄写)

背道而驰。他的作品刻意于用笔,在字与字的衔接上故作顾盼,以让生姿。魏晋至唐的书法却没有这种现象。宋代书家由禅开化的宁静心态和由理性原则所制服的书家个性,折射在书法上,就是让隐蔽的刻意扼杀了书家的自我情感渲泻。在笔者看来,宋代书迹中水平最高的两件作品就属苏轼的《寒食诗卷》和米芾的《多景楼帖》,而这两件同属书法史经典的作品从技术密度上已与唐代张旭、孙过庭、颜真卿、怀素等人之作不可同日而语。换一种角度来看,与唐代书家不同的是,宋代书家大多是穿越不同艺术领域的学者性人物,且从政是主课,书法只是支撑文人面子并获得上层文化身份的一道标签,与诗文比起来,书法(书写)的社会身份实在太小。难怪一代文豪欧阳修能发如此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在儒学的经典文献《宋元学案》中,仅凭当代书法界常识性概念,宋代只出现了苏轼、蔡襄、黄庭坚、朱长文四位儒者,尽管他们因学术思想单薄以至评介的文字很简略,但以此著主编黄宗羲、全祖望的学术思想要求,据笔者臆测,唐代大书家中恐怕连一个思想家也没有。对照唐宋书法家的思想史经历,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从事书法艺术只需要普通知识的支撑,书法家未必要有强大的思想做背景。当然,要成为书法领域的一“家”,必须要经过技术性强化训练,在具有先天“顿悟”能力的条件下,才有实现自己艺术愿望的可能。先天不聪者,一生不得“法门”,只能是爱好爱好而已。在当下社会,一些艺术感悟能力较弱的书法爱好者,最好不要在写字途径上苦苦挣扎,以免入错了行。

五、剥落的帖学

“帖”最早是以信札形式出现的,其后,又以区别于“北碑”之概念而被频繁拈出,而现在的“帖学”是专指从“二王”书风一系上发展、演变出的书写文本。帖学经汉魏六朝的不断发展,至唐代已在技法含量上达到了高度的成熟与完善。换言之,有唐一代的书法无论在书法图式的拓展上还是在结构的完善上,都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美学高度。

马宗霍认为,自唐以后,书法雄厚之气已失,书道衰极。在祝嘉眼里,唐代书法不能推陈出新,只求整齐,有类算子;行书尚可观,楷书诚不足道。他们的论述也许有一定道理,但他们都忽视了考察书法史所注重的时空跨度。举一很简单例子:书法之人把自己十年前所书作品与当下创作作品作一比较,现在作品的墨色肯定没有过去的温润自然,过去的作品已没有了新墨的燥气,墨迹入纸且气色俱沉;而新书写的作品则墨色上浮,没有古趣。当然,印泥的呈色差距就更大了。

帖学发展至唐,魏晋书作萧散飘逸、隽永清新的风格被唐代刚健豪迈、气势恢弘的书风所代替。唐代书法的审美观念已与魏晋不同,“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张怀瓘语),这正好走向魏晋的反面。当然,唐代书法还是以魏晋书法筑基,在图式构成上体现了更为开放的创作情怀,强化了作品的乐律感、速度感,使作品更显气势。宋代帖学由唐溯晋,隔代追摹,所见真迹无多,学晋人之书,只得皮毛而已。宋代阁帖的行世,在普遍意义上有传播书法之功用,但对学书者而言,弊病是很多的。由于历史原因,今天所能见到的魏晋六朝墨迹已经没有几件,我们只能从大量碑刻中去了解当时书法的发展与延续。唐代之前书风的多变与奇异,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唐代书法发展的单一,但绝不是马宗霍先生所说的单薄。事实上,唐代拓展古人草书所达到的高度,已将书家本人的创作情调生命化,这大大超越了魏晋书家的创作水平。在书法史的流变轨迹中,一直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大致体现的“收”“放”规律:从这个粗略的书法演变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出,书法作品的经典与高峰体验都来自于“放”的历史性阶段。温克尔曼总结西方艺术的发展时指出:“使我们变得伟大、甚至不可企及的唯一途径乃是模仿古代。”15与西方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一直是既尊重传统又是反传统的,即注重重建知识新传统。在书法上,“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亦因金石之大盛也。乾嘉之后,小学最盛,谈者莫不藉金石以为考经证史之资,专门搜辑,著述之人既多,出土之碑亦盛,于是山岩屋壁,荒野穷郊,或拾从耕父之锄,或搜自官厨之石,洗濯而发其光彩,摹拓以广其流传”。16帖学的书写情节动作与人的身体有着密切关系,即爱好帖学之人初入门径时的书写情节动作和习惯是先天赋予的。北碑则是通过历史实践经验独创的书法体系,极具理性意味与意识,理性感不强的人最好不要去学北碑,即便入得其门,但也无法打通其中要紧关节。

在每个人所处的社会中,人之躯体本身就是单个生命的社会性外化。书法又是一个人身体的外化语言。当创作者将自己作品公诸于世后,书法文本就变成了公共意义的文本,因此,取法传统就是希望为道德的确定性、为自己不能肯定的艺术灵魂寻找个人价值基础。每个书法人早期的普遍知识几乎都由古代书迹的公共文本得来,而在以后的创作中,书家本人又把书迹还原于自身的理解,并完全袒露出个性来,这种书家就成功了;另一种书家则终其一生都在模仿、在复制,他们的书写没能回归自我身体,这种不能魂归自体的书写都是死魂灵的作茧。只有忠诚于自己身体创作的人,才有可能将身体言语化。经典之作就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身体的存在,一件作品就是一躯体格的向外复制,由于时间之不同,所复制之文化体格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二王”体、颜真卿体、孙过庭体等等,这种“体”之概念,其实就属本人之体。

杨凝式是唐末五代书坛惟一的一位书法天才。他的书法作品是由唐转宋关键时期的艺术精神中介。杨凝式的自我解放,主要取决于书法纯形式的力量,他绕过了张旭、怀素所构筑的具有严格法度的草书图式结构体系,以天才式的激情形象创造了开放性的语言空间,他在书法中所体现出的萧散古丽的艺术激情,使有宋一代书家望尘莫及。

对照古代书迹,我们发现“二王”书迹在极力注重技法表现的状态下,是把写字作为求美的一种人格外化,作品气格的局促恰恰说明了他们对写字能否成为表现艺术所产生并保留了诸多的未来性疑问。在唐代书家群体的视野中,他们共同于书迹中所展现出的生命激情,属于脱去人生的重负与压力之后所迸发出的艺术意志。由他们所打造出的唐代谨严的书法结构,到了宋代书家那儿,则完全被拆解、被简化,从而将书法导入一种极为平庸的小情绪、小制作。另外,宋代书家的楷书根底要比唐人浅得多,这必然影响到师法古人书迹时的力不从心,即便在他们的行草创作中,也因字形结构的疏松而牵涉到笔力的弱化和退步。宋代书家对楷书的轻视,使得帖学的继承与发展彻底失去了支撑基础。

总之,7世纪至12世纪从学术上是一个落差很大的时代,在书法上则由至大至正的气象转入了平和静穆的发展。中国传统书法的创造者都属官僚阶层之士人,所以,政治权力和思想信仰对于古代书法家来说,其作用是很直接的。在古代,书法文化本来就属于权力文化控制下的一个相对自由的符号,当儒、释、道思想不同程度地贯注于书法创作者智性思维之时,书法固有的结构就会发生质的转变,因为,传统中的几乎所有文字书写都与伦理道德发生着紧密的关系。由唐至宋书法的发展,在政治权力的影响下,真可谓一波三折,其中所折射出的文化裂变,几乎与美学无关,属于集权政治具体于个人仕途或者生活际遇的思想迹变。唐代书法作品所揭示出的艺术精神,是一种强有力的政体威力;宋代书法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则属一种世俗化了的精神逍遥。从诸种迹象表明,比较单一的艺术氛围确实能实现艺术创作者个性化实践的灵魂长生,反之,在复杂因素纠葛的环境中,所有艺术家萌动的创造性念头,有可能生之即灭,最好的结果就是自己曾经活过。

注释:

[1]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页17~页1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4刘师培·中国传统学术流变·上册·页28·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页9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返本开新——熊十力文选.页322·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5]虞世南·笔髓论·历代书法论文选.页110·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6]同3·页104

[7]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页5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中国书画全书㈠·页594·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9]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页7·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0]返本开新——熊十力文选·页322·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11]钱钟书·谈艺·.页226·北京:中华书局,1996

[12]李翱·杂说·李文公集·卷五

[13]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页126.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14][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页2·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康有为语·历代书法论文选·页755~页756.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同类推荐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
  • 玩意儿之断璧零圭:名玉离奇历史传奇

    玩意儿之断璧零圭:名玉离奇历史传奇

    本书以和氏璧、渎山大玉海、翡翠扳指、清宫翠玉白菜等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名玉的产生、流传及最终归宿为线索,用大众化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围绕这些名玉而发生的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辛辣幽默,极富老北京方言特色。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音乐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音乐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课外雅致生活-永恒的流淌,古典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永恒的流淌,古典音乐

    “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些概念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
  • 魅影柬埔寨

    魅影柬埔寨

    "边走边画系列丛书”第一辑的三本书,是作者夏克梁行走在三个国家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作者所感兴趣的建筑景象。绘画作品中除了行程中的现场速写,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来后的创作作品,采用较为写实的表现方法,以此来展示尼泊尔庙宇建筑的神秘和神圣、柬埔寨建筑遗址的沧桑和凄凉以及印度古老建筑的雄伟和颓废。这本《魅影柬埔寨》是该系列中的一册,包括“关于吴哥”、“初识吴哥遗迹”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执子之手,将子悠走

    执子之手,将子悠走

    她是实习小记者,他是白手起家的高干子弟。她美丽干净,虽青涩,却格外引人注目。他深沉冷漠,只留给她一个削瘦修长的背影。他将她送出国,丢下一句话,“常悠悠,你最好别再回来了,否则,后果你晓得的。”再遇,她是学成归来的优秀外景主持和新闻记者,他是诸多新闻媒体都想拿到独家采访权的对象。他将她堵在长廊里,“常悠悠,没想到你是这种人啊……你躲着旁人罢了,何必也要躲着我?”两年,他从未向她表明心迹,却死心塌地守在她的身后整整两年。她需要他的时候,他永远都在。她的生活里处处布满了他留下的烙印。她以为,这就是爱了。她以为,那个人就是他了。到头来,不过是庄生晓梦迷蝴蝶,他保留三分,她却已沉沦至谷底!
  • 紫霄传奇

    紫霄传奇

    九天神主,谓赤霄、碧霄、青霄、玄霄、绛霄、黅霄、紫霄、练霄、缙霄也。自古天道分两极,正为神,逆为魔。神掌天道,邪帝不从,自此拉开天道之战。天道之战,天地几欲崩碎,无数神魔陨落,邪帝败归,一缕魂魄困于人间……紫霄已残,为免爱人神形俱灭,以烟消云散之代价保得爱人一缕魂识以重聚躯体,而己唯留一魂一魄熔于剑身,谓紫霄神剑。岁经千万载,世间赵梁两国交兵,轮回再现。故事便从赵国取得天下后的两百年开始……
  • 我的人生哲学:任正非献给年轻人的12堂创业经营课

    我的人生哲学:任正非献给年轻人的12堂创业经营课

    《我的人生哲学:任正非献给年轻人的12堂创业经营课》是一本成功励志书,也是一本创业教辅书。华为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其成功的内部运营模式长期不为世人所知。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叙述了任正非经营管理华为的策略、方法、手段,即他带领华为从创业走向业界巨头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本书从企业文化讲到人员培训,又从人员培训讲到制度管理,之后又讲到了企业的逆境求生和海外市场的拓展等等。总之,这本书可以让人认识到传奇的任正非、了解到全面的华为,又可以让人掌握到全球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
  • 写作与语言教程

    写作与语言教程

    本书是适应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而编写的新型教材。着力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其特点是用1+1的形式结构教材的纲目,上编“写作技能”,下编“语言修养”,每编各有一个以实用为根本的知识系统,将语言运用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了写作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适用对象为高校传媒类和艺术类各专业学生,以及广大写作、语言表达艺术爱好者。
  • Kiss That Frog!

    Kiss That Frog!

    The many powerful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 in this book will help you change your mindset so that you discover something worthwhile in every person and experience. You'll learn how to develop unshakable self-confidence, become your best self, and begin living an extraordinary life.
  • 火影少年异界纵横

    火影少年异界纵横

    为给哥哥治病,北涵不顾生死私自上山采药,机缘巧合下获得一颗黑色石子,进入另一片世界,自由穿越界面,自此逆转人生,痛打小人,越级挑战,收服妖兽,夺取造化,在强者如云的大陆,一步步踩着对手的鲜血逆天成帝!
  • 从大唐双龙开始的怪老头

    从大唐双龙开始的怪老头

    别人穿越都是帅哥一枚,为啥我穿越就成了老爷爷?系统你怕是有毒吧。
  • 四年四月十日

    四年四月十日

    体弱多病的“高冷”学霸×阴晴不定的风云校草…………刚转到蓝城一中的江柒,因身体原因被学校告知不用上晚自习,却在楼梯间碰到那个传说中的校草和一群人在撩妹,面无表情的从中走过把人带走,却不曾想,被校草“看中”成了学校的名人。…………江闻千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对一个人感兴趣,明明看见她把死对头即将到手的妹子带走,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明明她对自己冷脸相待,却还是不死心的在她面前晃悠。…………直到有一天看见她被当众表白,心中的那团嫉妒不知从何而来,当着全校的面亲了她,宣示着主权:“江柒,你要是敢答应他,我就咬死你,你只能喜欢我。”…………后来啊—— 江先生怕他的小姑娘一个人太孤单,便去陪她了,因为他说过:“我舍不得她,如果她离开我了,我怕自己会疯、会死,因为我不能没有她,她是我的命啊!”
  • 恶亦知行

    恶亦知行

    如果说善是我与生俱来的秉性,那么恶就是在人世浮沉后的因果。燕知行,燕支行,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只要所有欺我,负我,憎我之人,皆被我困于股掌之间。那么做恶事,成恶人,被斥为蛇口蜂针又有何妨。为恶,亦知行。这就是一个经典的恶毒反派女的故事。作为一个反派她点亮了所有必备技能,什么苦肉计,美人计,伪装成圣母小白莲......同时她还拥有极高的职业素养和操守。绝不为感情所动,一心搞实业,从来不回头。她与别的恶毒反派女唯一不同的一点就是...她拥有垃圾作者给的“女主”光环,23333~
  • 桃花东晋之江左风流

    桃花东晋之江左风流

    这是一曲家与国的悲歌,一卷诗与血的画,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事,没有完美的结局,但他们是活的,至少是活过的,憧憬过,迷失过,挣扎过,醒悟过,即使最终化为尘土。我只是试图通过我的想象,构建一幅美丽而悲凉的华夏图卷,一个胡汉交融的时代,一个玄学盛行的时代,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也许你听过他的故事,也许你不曾听过他的名字,也许你穿越历史与他心有灵犀、神交已久,也许你不齿他的所作所为,但这都是故事的一部分,希望你能在这个故事中,找到那个“属于”你的人,一起欢喜,一起哭泣,然后做一个落英缤纷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