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9600000054

第54章 确立皇权的教育制度

朱元璋积极兴办学校,推行教化,培育人才,这是朱元璋搜罗人才的一种方式。在他看来,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他曾对教官们说:“治天下以人才为本,人才以教导为先。山是树木从生的地方。要想树木繁茂,必须培育它的根部;要想流水不涸,必须疏浚它的源头,要想人才有成,必须培养他们的德性;如果不加培养,就期望他们成才,这正是堵住源头却想让水流,砍伐小树却想得到大木,这怎么可能呢?”

朱元璋建立的教育系统,由国家、府学、州学、县学、社学、卫学等构成,从京城到乡村,从内地到边疆,无不建立学校。

龙风十一年(1365年),朱元璋在元朝集庆路学旧址上创建了国子学,成为明代国学之始。建国后,因初创时规模比较狭小,朱元璋几次下令增筑学舍。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国子学改名为国子监。国子监设有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学官。祭酒、司业全面负责国学事务,相当于正、副校长;博士负责讲授经书,督课学业,是主讲教师;助教、学正、学录,分别负责训诲六堂(国子监学生分别在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学习)诸生,是辅助性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国子监的学生分为官生和民生两类。官生包括官员子弟、土司子弟和海外留学生,以官员子弟为主。民生是民间子弟,有贡监和举监之分,贡监是指从府、州、县学选送上来的岁贡生员。举监是指保送到国子监补习的会试下第举人。起初官生多于民生,后来,朱元璋对官生入学的控制变严,民生的比例急剧上升。

早在龙风五年(1359年),朱元璋在攻取婺州后,即设立郡学,这是朱元璋设立的第一所地方性学校。建国以后,他决定在全国各地都“设学校,以作养士类”。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说:学校教育,在元朝时弊端丛生,名存实亡。朕常说治国之道,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现在京城虽已有太学,但全国各地尚未兴办学校。

应当让各郡县都建立学校,礼聘教师,教授学生。这是最要紧的事务,必须迅速办理。在这一诏令的促动下,各府、州、县的学校陆续建立起来。朱元璋还把学校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项主要指标,凡无兴学之渍者,均视为不合格。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为了进一步普及教育,还下令在全国设立社学。当时各地都设立了多所学校。社学事务起初也由官府管理,有些地方官借此扰民,朱元璋有鉴于此,曾一度停罢社学。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再次下诏广设学校,特别规定“令民间自立社学,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有司不得干预”。

在部队中,朱元璋也建立学校,开展教育。洪武十七年(1384年),他在辽东始设都指挥使司儒学,又在岷州始设卫儒学,后来都指挥使司和卫相继效仿设立,到洪武末年,军队系统的学校已有多所。

有人认为边境地区没必要设立学校,朱元璋说:“圣贤教育就好像是天,天有风雨霜露,天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普受遍及,圣贤教育也同样要无处不施。”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朱元璋也设立了一些学校,推行儒家教育。

师资素质决定着教学质量,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朱元璋非常重视。洪武六年(1373年),礼部奏请增扩国子生名额,朱元璋说:“应当先选择国子学官。教师得人,培养教育才会有效果。如果教师素质不高,学生再多,又有什么用处?瞎子不能辨别颜色,聋子不能辨别声音,学者如果没有名师传授,也就像不辨声色的聋子、瞎子一样。前代学者能够出来建功立业,虽然有天赋好的原因,教师的造就之功,也不可没。后世教师不懂得教导之道,学生不懂学习之道,一味地背诵典籍,缺乏实际才能。现在民间子弟,可以选拔到国学来的有很多,但如果没有品德端正的人士作他们的楷模,要想造就成才,是很难的。有一句话说:‘务学不如务求师。’现在祭酒缺人,你们要为朕广泛访求天下名士,有通今博古、才德兼备、堪为人师者,奏报上来,以供选择。”

对于地方学校的教师质量,朱元璋也非常关心,他曾让各地按察司严格考核本地学校的教师,凡有不通经术的,一律送到吏部,调任他职。后来,他又制定了学官考核法,规定:

学官在九年任职期间,所教生员,府学有九人、州学有六人、县学有三人中举,本人经过考试又精通《四书》、《五经》者,提升官职;所教生员中举人数较少,本人考试即使通晓经典,也不提升;所教生员中举人数太少或全无,本人考试又不通晓经典,则予以降黜,调任学官以外的职务。朱元璋还要求教官熟悉实际事务。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向入京朝见的教官询问当地情况,岢岗州学正吴从权、山阴县教谕张恒说自己只懂教学,不知道民事,朱元璋大怒,下令将二人发配到边地。

自唐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的文化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到明朝初年,在遭受长期战乱之后,北方教育十分落后。为了提高北方教育水平,朱元璋采取了不少措施。洪武八年(1375年),他命人在国子监选拔优秀学生,分派到北方任学官,他指出:“北方在战乱之后,很少有人务学,想在那里寻访学识通达的人士,是很难得的。现在太学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年长学优的人,你们要认真选取,让他们到北方各府、州、县任教,以促进教育,培养人才。”最后,共选拔了三百六十六名学生,朱元璋赐给膳食、衣服,为他们壮行。朱元璋还数次向北方学校颁赐书籍。洪武十四年(1382年),朱元璋指出:“北方自战乱以来,经籍残缺,学生们虽有良好的资质,可无书可读,怎么去了解圣人之道?”于是将《五经》、《四书》颁发给北方学校。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再次大规模赐书。

他谕礼部官员说:“农夫没有耒耜,就无法耕作;工匠没有刀斧,就无法工作;士人没有书籍,就无法学习。朕念及北方学校缺少书籍,士子有志于读书者,往往无书可读,所以曾下令颁赐《四书》、《五经》,但诸子、历史等书籍,当时未曾赐予,现在应由国子监负责印刷颁发,国子监未备的书籍,可派人到福建购买,以供颁赐。”

明初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朱元璋认为这些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要求学生熟记于心,深刻领会。朱元璋自己喜欢读书,涉猎面较广,有时见到好书,也推荐给学生们阅读。如他在读过汉代刘向撰写的《说苑》后,觉得此书“多载前言往行,善善恶恶,昭然于方册之间”,是道德教育的好教材,遂下令让国子生阅读。

朱元璋认为,通晓律令一方面可以使人知所警戒,减少犯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做官理政的必备素养,所以他把《大明律》、《大诰》指定为学校教材,要求学生们熟练掌握。学生们还要练习书法,学习写作各类公文。此外,学生们还要学习算术知识,要求精通《九章》算法。朱元璋希望学校培育的人才都能兼通文武,因而要求学生学习射箭。他说:“古代的学者,都是文足以经邦,武足以勘乱,所以能出将人相,安定社稷。现在虽然天下太平,你们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但也不可对军事方面的事务一窍不通。”总起来看,朱元璋反对学校教学以记诵为务,要求培养出有实际从政能力的人才。

在朱元璋的大力提倡和督促下,明初的学校教育取得重大成就。《明史·选举志》中称赞说:“无论是荒远偏僻之处,还是山野海角之地,没有不设学校的地方,没有不受教育的百姓。明代学校的兴盛,是唐、宋时代所远远不及的。”此话虽有些夸张,但它充分说明了,明初的教育普及程度是很高的。

同类推荐
  • 华人十大科学家:华罗庚

    华人十大科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华罗庚》由李景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华罗庚》记述了华罗庚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刘邦显

    刘邦显

    本书主要由“九十年的人生轨迹”、“遗文选辑”、“怀念文章”、“年谱”等部分构成,并配有若干刘邦显同志工作和生活中的照片,多侧面地展示了刘邦显同志始终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高贵品质。
  •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图说世界名人: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传奇的一生。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的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投身慈善事业,致力于消除贫困、疾病,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西方将帅简说

    西方将帅简说

    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将领。他们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威风凛凛。因此,人们常常看到的是他们强悍的一面,很少关注他们的生活。当然,成功的将领是用战争来证明的。除此以外,那些威名赫赫的将帅,也和我们一样有正常人的生活,他们也会犯错,也会有各种性格的缺陷。当然,如果在战场上表现出缺陷的话是非常致命的。
  • 大炮、老虎、真学者:傅斯年(跟大师学知识)

    大炮、老虎、真学者:傅斯年(跟大师学知识)

    傅斯年,一个有着“老虎”“大炮”绰号的学者,历史学家,被胡适称之为“天才”,是胡适最为器重的学生。在民国时候,傅斯年是最有个性的文化名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热门推荐
  • 师徒有坑:恶魔师父太傲娇

    师徒有坑:恶魔师父太傲娇

    “你喜欢我。”“......嗯。”“你只有我。”“......嗯。”“我答应你。”“哈?”“非要我说我爱你么?”爱啊,时近时远,我只知道,此时此刻,爱近在咫尺。[希望大家支持我们闺蜜派:酌媚依&酌木袅]
  • 丹门仙童

    丹门仙童

    被始石控制下的一个小世界神龙界,因为神龙界的天道之灵被抹杀替代,始石为了更好的感悟天道,所以对于修为限制非常严重,但是元炎在玄黄鼎和天殉的帮助下,斩杀了伪天道,破开了神龙界的天道枷锁!
  • 神秘少女优雅天使

    神秘少女优雅天使

    她是上天眷恋的宠儿,他是冷酷无情的帝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暗黑世界之水族精魄

    暗黑世界之水族精魄

    软弱少年被卷入一场人类与水族之间的秘密战争,因为偶然闯入水族秘境,被水族病毒感染。这病毒一边蚕食他的生命,一边又给他不断增强的力量。但也被人类和水族发现,受到双方的攻击。少年就在这夹缝中艰难生存,但是。。。。。
  • 尘封的日志

    尘封的日志

    一位青年的史诗级冒险,无穷无尽的探索,坚守信念改变平行世界......
  • 廿载繁华梦

    廿载繁华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处世智慧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处世智慧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处世智慧》不但可以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蓝本,使孩子在开始他们的人生之前,就能够了解随之而来的欢喜、挑战与责任,而且更适合每一个成年人阅读,成年人可以在重复阅读这些故事时提醒自己并纠正自身行为的偏差。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套书能给大家带去欢乐与启迪,希望这些美妙的故事能帮助每一个阅读《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处世智慧》的人了解智慧对生命的价值,获取前行的动力并因此感到满足。
  • 穿越女儿国之情切意眠

    穿越女儿国之情切意眠

    灵魂画手穿越到女儿国,用一幅幅画卷讲述那江山与美人,用一张张宣纸打开那花团锦簇之地。不知是哪一世欠下的孽缘,导致女主无法平安一生,仙界的仙尊说需要渡恨。这恨缘起何处?还需自己悟!都说女儿国最是富贵风流乡,却不知女儿国处处是悲情。而女主从开始的温柔似水,到后来的冷酷无情,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何会如此?这女儿国看似五彩斑斓,一片安逸幸福之态,实则危机四伏,还有那共生奥秘……本书一对一,男配多,虐恋,男子地位稍微偏低。女主从随着年纪拥有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无敌。
  • 诸葛亮

    诸葛亮

    骄傲、坚韧、从容、勇猛、宽和、刚强,是我想要呈现给读者们看到的诸葛亮的性格,那是支持着他从一个父母双亡的流浪少年成长为羽扇纶巾的国之丞相的坚强力量。而这些力量、性格也绝非一蹴而就、与生俱来。那是需要被那掘、需要培养与磨砺的,是以我不但要写这些“财富”,更重要的,我想叙说这些“财富”的生成与由来。是以我所叙说的,不仅是诸葛亮的光耀与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所承担的欢乐、痛苦、悲伤、无奈,以及他怎样忍耐与超越了迎面撞击他的每次疼痛,一步一步不停止地提升自身,他走不到“完善”的地步,所以直到死亡亦未停下脚步。”
  • 官路花香

    官路花香

    一个乡下哥,却往官场跑。有乡村留守困惑……有小小官场争斗……有野恋情场快乐……一路荆棘一路花香………………1、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在官场和商场职场有实用意义吗?肯定是有的!比如孙子兵法的第十三篇《有间篇》,讲究的就是如何运用间谍。2、官场之上,阳谋至上,阴谋为辅。如果敌人都使用阴谋了,难道你还束手待毙?你也要使用阴谋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身为官场君子,在官场上如何施展阳谋,步步为营,步步高升,面对小人的阴谋诡计,应该如何识破?应该如何防范?应该如何破解?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可用于施展阳谋,也可以用于施展阴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伟人说过:“所谓政治,就是让对手下来,咱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