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65400000006

第6章 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耶稣

耶稣,犹太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6年。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苦难和屈辱的民族,耶稣也是平凡而苦难的犹太人中的一员。耶稣认为解救犹太民族的办法只能是加强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只有完全信仰上帝才能得救。耶稣的一生是传教的一生,他在各地流浪,传播上帝的福音,并以死来完成他的救赎使命。他以死向芸芸众生证明:上帝并没有抛弃我们,上帝就是爱,上帝以自己的死难来承担世界的苦难。耶稣死后,他的门徒广泛传播他的教义。今天,耶稣以其所创立的宗教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在我们栖息的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近19亿人信仰耶稣基督及其所创立的宗教。无论你信仰与否,你都必须正视他的存在。

上帝之子

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苦难和屈辱的民族。在历史上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祖国,始终处于强大的异族的屠杀掠夺和奴役之下。在这种残酷的生存境遇中,许多弱小的民族都被同化、消灭了,但是犹太民族却充满希望地生存下来了。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犹太民族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呢?犹太民族自称是上帝的子民,具有精神上的自尊和骄傲,他们即使是深受奴役和压迫也不放弃他们的信仰。每当犹太民族濒于灭亡的时刻,犹太的先知便向人们宣布:“上帝不会抛弃犹太人的,他一定会派弥赛亚来拯救我们的。”

弥赛亚信仰是犹太教非常重要的内容。“弥赛亚”原意是指“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在古代犹太王国新国王的即位仪式上,犹太教的大祭司代表上帝将橄榄油敷在国王的前额上,以表示上帝的祝福,国王即成为“受膏者”。受膏是获得上帝恩宠的标记,受膏者将按公义来统治国家。在古代犹太国亡国后,生活于苦难之中备受异族奴役的犹太人,期望上帝会派弥赛亚来拯救他们的民族,复兴他们的国家。由此,“弥赛亚”的含义已经由现实的公义的古代犹太国王演变为犹太民族的救世主。

古代犹太王国亡后的数百年间,苦难中的犹太人在内心深处不断地呼唤他们所信仰的上帝,苦苦地盼望上帝所许诺的弥赛亚的降临。尽管弥赛亚一直没有降临,信徒们却充满信心地期待着。耶稣就诞生在犹太民族的这种企盼之中。

耶稣约生于公元前6年,耶稣的父亲约瑟是一个木工,他的母亲叫马利亚。耶稣的出生具有一段传奇的经历。据说,上帝为了拯救苦难中的犹太人,就让天使到一座名叫拿撒勒的城市寻找一位童贞女马利亚,让马利亚来完成弥赛亚降临人间的神圣使命。天使在拿撒勒找到了童贞女马利亚,这时马利亚和大卫家族的约瑟已经订婚。天使见到马利亚时对她说:“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马利亚听到天使的话,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甚至感到不安。天使就继续说道:“马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在天主前获得了宠幸。看,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是伟大的,并将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上主要把他祖先大卫的御座赏赐给他。他要为王统治雅各家,直到永远,他的王权没有终结。”就这样,马利亚担当起了这一神圣的使命。

马利亚未婚有孕的事,后来被约瑟知道了,但是他并不知道怀孕的原因。约瑟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并没有公开羞辱马利亚,而是决定和马利亚解除婚约。但是就在他思考这件事的时候,天使又在梦中对约瑟说道:“大卫之子约瑟,不要怕,马利亚接受的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你要帮助她。她将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字叫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约瑟从梦中惊醒,后来便按照天使的意思和马利亚结为夫妻。

当时犹太人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下令作人口普查,所有犹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原籍登记。约瑟就和妻子马利亚离开住地拿撒勒回到伯利恒等候人口普查。伯利恒是约瑟的祖先犹太王大卫的出生地。就在他们等候登记的期间,马利亚分娩的日期到了,她住进一个村庄的马厩中。在此,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并根据神的旨意给他起名叫“耶稣”。“耶稣”在希伯来文中有“救世主”的意思。

耶稣的诞生不仅具有宗教的意义,而且也有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西方历史很早就以他的诞生为纪元,现在国际通行的“公元前”、“公元后”即以他的诞生为标志。据现代史学家考证,耶稣大约出生在公元前7至公元前5年之间,具体的出生日期已无法考证。现代基督教徒就以12月25日作为耶稣的生日,也就是圣诞节。

耶稣觉悟

根据《摩西王经》规定,凡是第一胎生男孩的,就应该感谢上帝。于是,在耶稣出生的第八日,他的父亲约瑟便带着他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去感谢上帝,并受割损礼。

当时,一位叫默西翁的长者抱着耶稣,举目向天,感谢上帝。后来他还对马利亚说:“这孩子已被立定,将承担起拯救苦难的神圣使命。”感谢上帝之后,约瑟一家就返回伯利恒。在耶稣出生前,有三位来自东方的贤士,通过观察天象得知,古犹太国将出现一个救世主,并将成为犹太人的王,就来朝拜。他们进入犹太境内后,到处询问、寻找新生的“救世主”。当时的犹太国王听说此事后怕影响自己的王位,就暗地召见三位东方贤士询问此事。三位东方贤士按照星象的指引来到伯利恒,并在一个马厩外面听见婴儿的哭声。他们欢喜地见到圣婴和马利亚,并俯伏朝拜了圣婴,献上了黄金、乳香等贵重的礼物。由于他们在梦中得到指示不要回到犹太国王那里,便由另一条路返回。这就是《福音书》中记载的“三贤士朝圣”的故事。

三位东方贤士离开后,约瑟也在梦中得到圣谕,便按照圣谕的指示带着孩子离开伯利恒,逃到犹太国王管不到的埃及。犹太国王没有得到三位东方贤士的报告,更加确信犹太人中降生了一个救世主,并将取代他的王位。于是犹太国王下令搜寻传说中新降生的犹太王,并将伯利恒中两岁以下的男婴一律杀死。由于犹太国王的残暴统治,耶稣一家就没有再回伯利恒,而在拿撒勒定居,因而耶稣又被称为拿撒勒的耶稣。

耶稣的父亲约瑟虽然是一位木匠,但却是一位忠厚、善良、虔诚的犹太教徒。尽管他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必须终日做工,但总是想办法抽时间教耶稣识字读经。每到安息日,约瑟必定带领全家到会堂里去守安息,聆听拉比(教师之意)宣读《律法书》《先知书》和讲解经文。耶稣聪慧异常,他虽然年纪不大,但能把听到、学到的知识都牢记在心里,并且认真地思考。

按照《摩西王经》,犹太儿童在13岁之前由父亲承担其法律责任,从13岁起他就要自己承担法律责任,成为“法律之子”。为了纪念这个日子,父母往往要带领13岁的儿子到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耶稣也不例外,这一年他的父母便带着他到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人的主要节日,是纪念摩西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的民族解放日。

在守节期间,耶稣曾无意中走进了犹太人的会议厅。在会议厅里,一群经学家和法利赛人正在讨论《摩西王经》,小耶稣就站在那里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讨论。耶稣听了一会儿后,忍不住提了一个问题。一位老者慈祥地看了看他,很耐心地作了回答。但耶稣觉得他解答得不够完满,不禁又问了一句。那老者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提出了如此深刻的问题,不禁十分仔细地端详耶稣,并问了他的名字。耶稣所提出的问题大大地激起了老者的兴趣,他就让耶稣也加入了讨论。面对许多经学家,耶稣并不胆怯,而是积极地参加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耶稣的见解不免带有稚气,但在场的人都很喜欢耶稣的聪明好学。

当第二天清早在耶稣参加讨论的时候,约瑟和马利亚随着乡亲们开始动身回家,他们以为耶稣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也就没有找他。但到了晚上住宿时,其他孩子都回到了自己父母的身边,约瑟和马利亚却迟迟不见耶稣回来。这时,他们开始焦急地寻找,但同行的人都说没有见到他。在度过了一个煎熬的夜晚之后,约瑟和马利亚就赶紧沿着原路返回寻找小耶稣。下午才赶到耶路撒冷,有人告诉他们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正在犹太人会议厅里和经学家、法利赛人一起讨论《摩西王经》。约瑟和马利亚便赶紧到会议厅去,果然看见耶稣在那里一边听一边问。耶稣在父母的带领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会议厅。

马利亚在找到耶稣时曾焦急地说:“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看,你的父亲和我一直焦急地找你。”但耶稣却说:“你们为什么寻找我?难道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他的父母不明白他所说的是什么意思。耶稣对父母的回答,并非对父母不敬,而是向他们表明自己是上帝之子的身份,叫他们知道他与天父的关系远远超过他和人的关系。这表明,此时耶稣已经具有强烈的宗教上的自我意识。

耶稣受洗

公元27年,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加利利的犹太人中间传开了。在约旦河下游出现了一名犹太人的先知在那里给人们行悔改的洗礼,他在旷野中高呼:“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耶路撒冷、约旦河一带的人,乃至全部的犹太人都到他那里去,承认自己的罪,并接受他的洗礼。

这时耶稣已经三十多岁了,父亲约瑟已经去世。他断定这位行悔改洗礼的先知肯定是表哥约翰。他决定前去参加这个由约翰发起的悔改运动,并与那些志同道合愿意为此理想奋斗的人联合起来。于是,他辞别了母亲动身去找约翰。

耶稣来到约旦河边,看见一大群人围坐在野地里专心地听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讲话。他一眼就认出这个人正是自己的表哥约翰,这时约翰也认出了耶稣。两人热情地拥抱并相互问候之后,耶稣向约翰表明了来意,准备接受约翰的洗礼。但约翰知道耶稣的身份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便对他说:“我本来是要受你的洗礼的,我怎敢给你洗礼呢?”耶稣听到约翰的话后便说:“这洗礼是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标记。这个新时代不正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吗?二十多年来我们梦寐以求的不正是这个理想的开端吗?你就暂且容许我吧!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于是,约翰就在约旦河边给耶稣行了洗礼。

耶稣受洗的当天,他和约翰作了一次彻夜长谈。约翰诚恳地对耶稣说:“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许的那位弥赛亚……你应当担负起拯救国家和复兴民族的重任……”耶稣被约翰的诚意感动了,他也更加相信自己就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他要拯救那些像自己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犹太人。

耶稣受洗后并没有回到家乡拿撒勒,而是独自一人在旷野中修炼思索,思索如何拯救生活在苦难中的犹太人。在耶稣修道的过程中,曾三次受到魔鬼的诱惑。耶稣一次次用坚定的对上帝的信仰,把魔鬼击退。就这样,耶稣在旷野中思索了四十个昼夜。

耶稣长时间地祷告,求上帝指引道路。他反复思考犹太民族一千多年来的历史,他夜以继日地苦苦祷告、思索,忘记了饥渴、疲劳,甚至睡眠。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目前犹太民族面临的主要危机不是罗马帝国的民族压迫,而是犹太人背离上帝所产生的宗教危机;弥赛亚不是犹太民族复兴的政治领袖,而是全人类灵魂的救世主;他的使命不是等待一个天国来临而是积极地去建立一个地上“天国”;首先拯救犹太民族,再进而拯救全人类,实现上帝对全人类的救赎。

继而耶稣又开始思考:用什么方式建立天国,怎样号召群众呢?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天国呢?经过长期的思索,他决定开展一场“天国运动”。天国由上帝直接统治,上帝把公义、和平、幸福归还给这个被扭曲了的世界。于是,他决定首先全力支持施洗约翰的“悔改运动”,为“天国运动”铺平道路。

天国运动

耶稣作出了开展“天国运动”的决定后,便动身去找约翰。经过耶稣和约翰的努力,“悔改运动”声势越来越大,这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和不满。耶稣和约翰为了防备不测,便决定分头开展“悔改运动”。

于是耶稣带着几名愿意跟随他的人到别的地方去开展“悔改运动”。他们来到约旦河的另一个地方,学着施洗约翰的样子为来听道的人们施洗,不过耶稣把工作重点放在宣讲悔改的福音上。来听耶稣讲道的人逐渐增多,耶稣的宣讲不但使许多普通犹太人深感振奋,而且也引起一些经学家、法利赛人的兴趣,他们也常混在人群中聆听耶稣的宣讲。

耶稣带着门徒开展“悔改运动”与约翰遥相呼应,一时之间声势浩大,影响广泛。公元28年,加利利和庇里亚的统治者希律·安提帕担心犹太人在“悔改运动”的鼓动下进行武装暴动,下令逮捕了施洗约翰。约翰被逮捕之后,原来跟随约翰的门人便转到加利利跟随耶稣继续传教。这时,耶稣认为“悔改运动”已经为自己所要开展的“天国运动”铺平了道路,就决心开始自己的工作。他让门徒留下来继续为人行悔改的洗礼,自己回到了故乡拿撒勒。

在他的家乡,乡人们并不相信他是弥赛亚,甚至认为他亵渎神明并要将他处死。耶稣见拿撒勒人对他反应冷淡,就离开拿撒勒往北到了迦百农。在这里,耶稣的老朋友彼得、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都经常跟随耶稣,并愿意做他的门徒。耶稣带着彼得等四人在加利利的各个犹太人会堂里巡回讲道,宣传天国的福音,同时给人医治疾病。不久,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许多犹太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耶稣周围聆听他的训诲,其声势比当初施洗约翰的“悔改运动”更加壮大。

耶稣倡导的“天国运动”很快就赢得了不少犹太人的支持,形成了一个犹太教的新教派。因为耶稣是拿撒勒人,这个教派就被称为“拿撒勒派”。为了使拿撒勒派发展成为犹太教内的主流派,通过“天国运动”来振兴犹太民族,耶稣开始在众多的追随者中间物色人才。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慎重的考虑,耶稣挑选了十二个门徒,以象征古犹太人十二支派之数来代表整个犹太民族。这十二个门徒分别是:彼得、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腓力、巴多罗买、多马、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奋进党的西门,以及加略人犹大。耶稣把这十二个人团结在自己身边,成为这个新兴教派的领导核心,并经常派他们到各地去宣传天国的福音,扩大教派的影响。

约公元28年夏,加利利和庇里亚的统治者希律·安提帕处死了施洗约翰。耶稣听到施洗约翰遇害的消息,立刻就明白了这一事件的政治含义:罗马—犹太当局对犹太人民进行镇压。“天国运动”虽然不是政治运动,但也带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抗、改革性质。但耶稣所采取的方式不是大张旗鼓地公开抗议示威,而是以布道的方式,尽量与当局避免正面冲突。

面对施洗约翰的被杀,耶稣信徒中的奋锐党人要拥立耶稣为王,并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推翻希律王朝,驱逐罗马人,重建犹太王国。而耶稣则明确地拒绝了奋锐党人的要求,因为根据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犹太人绝不是罗马人的对手,武装暴动肯定会遭到罗马人的残酷镇压,犹太民族的处境将更加悲惨。因为耶稣的拒绝,奋锐党人离开了耶稣,“天国运动”也遭到了一定的挫折,进入到低谷阶段。

公元29年夏,耶稣带领着十二门徒东渡加利利海,在希律·腓力的领地内上了岸。在这里耶稣痛苦地思索着,思索该如何去完成神圣的使命,拯救正在遭受奴役的犹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他彻底领悟了拯救犹太民族的方式绝不是弥赛亚从天而降,大显神威打败罗马人,也不是上帝猝然降临审判世界,而是需要他用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来唤醒人们的良知。以前走过的路不但没有错,而且还应该坚定地走下去,直到完成“上帝的儿子”的使命!

荣进圣城

约公元30年春天,耶稣决定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逾越节是犹太人的主要节日,届时很多犹太人都将会聚耶路撒冷,各种政治力量和宗教势力都将在此展开较量。耶稣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亲自到耶路撒冷扩大自己教派的影响。但是耶稣到耶路撒冷去活动却要面对巨大的危险,他不仅要面对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两个强大的对手,还要面对犹太当局。但是耶稣既然决定走上自我牺牲的道路,就不会把这些危险放在心上。

于是,耶稣带领十二门徒先回加利利去做了些准备工作,然后动身去耶路撒冷。

耶稣知道罗马当局和犹太当局都十分重视这次逾越节,并且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已亲自来耶路撒冷坐镇,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也要来耶路撒冷。耶稣反而认为彼拉多和希律·安提帕来到耶路撒冷,正是让他们亲自了解“天国运动”的一个好机会。为了制造声势,扩大影响,耶稣决定安排一次出人意料的“入城式”。

耶稣骑了一匹小毛驴,像一位和平的君王那样进入耶路撒冷。路上的行人看见耶稣一行,就跟着他们一路同行。人越聚越多,人们挥舞着棕榈树枝,并高声地唱着歌。当耶稣一行走近耶路撒冷城门的时候,从城内涌出了一大群人,他们也挥舞着棕榈树枝,高声欢呼着欢迎耶稣。

一时间欢呼声、歌唱声响彻云霄,人们奔走相告:“拿撒勒人耶稣回来了!”“上帝的恩许要应验了!”……

大祭司该亚法虽然料到耶稣可能到耶路撒冷来过逾越节,但他绝没有想到耶稣竟然这样轰动地进入耶路撒冷。为了不把事情闹大,尽量缩小耶稣对群众的影响,他便派人去破坏、阻止耶稣一行的活动。但是,他们的阻止毫无意义,丝毫不能阻止人们对耶稣的信仰。就这样,耶稣在人们的簇拥之下进入了圣城耶路撒冷。

此后的几天,耶稣一边在圣殿里给人治病,一边宣讲天国的福音。耶稣一连几天的宣讲都将矛头指向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这是对祭司集团的公开挑战和严重打击。以大祭司该亚法为首的撒都该派敏感地觉察到了这一切,并决定由该亚法亲自出面来对付耶稣。但是,无论是撒都该派还是法利赛派的责难和挑衅,耶稣都以其智慧一一化解,在众人面前大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随后的几天是安宁的,但是耶稣敏锐地预感到局势越来越严重。对方的沉默并不代表他们认输或悔改,相反这恰恰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的来临,他们将会不择手段地置自己于死地了。但是耶稣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仍然对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进行抨击与揭露,使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下降。

犹大卖主

再过两天就是逾越节了,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都希望过一个安宁的节日,几天来他们早已对耶稣恨之入骨,希望尽快除去耶稣。但他们知道支持耶稣的人很多,如果公开逮捕耶稣,不但毫无理由,而且肯定会引起骚乱。于是,就有人建议从耶稣的门徒中找一个可以利用的人,然后再除去耶稣就容易得多了。

十二门徒中的加略人犹大原是一个激进的犹太民族主义者,他跟从耶稣的动机是相信耶稣就是犹太人历来期望的弥赛亚。在耶稣拒绝奋锐党人拥他做王的要求后,犹大的心情就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他崇拜耶稣,也拥护耶稣的“天国运动”,但他始终摆脱不开传统的弥赛亚观念;他想离开耶稣,可是又下不了决心。

犹大的矛盾心情很快被大祭司派来的人看在眼里,就马上想办法接近犹大,试探他的口气。犹大是个聪明人,也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图,不过他认为这是一个置耶稣于绝境,逼他为王的好机会。双方各怀鬼胎,接触了几次之后,就达成了协议:犹大向大祭司提供耶稣夜间活动的情况,但要求大祭司绝对保证耶稣的人身安全。大祭司让人交给犹大三十块银币作为报酬。

4月6日上午,耶稣没有带门徒到圣殿去。他知道“十字架的道路”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他需要在受难前与门徒们作最后的诀别,给他们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并将未来的使命交托给他们。这天晚上,耶稣决定与门徒们共进一次最后的晚餐。

犹大的活动,耶稣全都看在眼里,并猜想犹大可能已经与撒都该派接触了。耶稣爱他的门徒,就决意爱他们到底,他并没有责怪犹大。晚餐以前,耶稣对门徒说:“后天是逾越节,我们今天提前吃逾越节的筵席,因为我不能和你们一同过节,也不能再吃逾越节的筵席了。”大家坐下以后,耶稣就脱下外袍,倒了一盆水来准备给门徒们洗脚。按照犹太人的规矩,宴会前仆人要给客人洗脚表示尊敬。门徒们见耶稣要给他们洗脚,都十分惊讶。这个意外的举动使他们既吃惊又感动。耶稣给门徒们洗完脚,收拾完毕,穿上外袍,就坐下来和他们一起用餐。大家心事重重,默默地吃饭。快吃完饭的时候,耶稣对犹大说:“你去做你要做的事吧!”

犹大一愣,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他马上联想到耶稣可能已经知道了他的活动,甚至可能默许了他的活动,于是站起来走了。犹大走后,耶稣拿起饼来向上帝表示感谢,然后掰成十一块,分给门徒并对他们说:

“吃吧,这是我的身体,是为你们舍的。你们以后也要这样做,为的是纪念我!”耶稣接着说:“现在,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人们就能够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如果爱我,就要遵行我这条命令。”

吃过最后的晚餐,耶稣带着十一个门徒来到了橄榄山的客西马尼园。当他们在这里休息了一会儿之后,犹大便领着大祭司的人来了。虽然犹大出卖了老师,但他并不想伤害他的兄弟们。他便和大祭司的人约好,他亲吻谁,谁就是耶稣,大祭司的人就可以抓他了。于是犹大飞快地走到耶稣面前,对他说:“老师。”并亲吻了他。大祭司的人立即举起灯笼,想把耶稣看个清楚。面对这种情况,耶稣的门徒们都惊慌失措,但耶稣却平静地对犹大说:“朋友,干你想干的事吧!”就这样,耶稣毫不反抗地被抓走了。门徒们见耶稣毫不抵抗、束手就擒,一时没了主意,就趁乱分散逃走了。

耶稣受难

大祭司该亚法对耶稣恨之入骨,决心置耶稣于死地。于是他连夜就召开犹太最高权力机构——耶路撒冷公议会,商议给耶稣定罪的问题。第二天是逾越节,耶稣在这天早晨必须被处死,否则过了逾越节便是安息日,在安息日将不能做任何事。

犹太最高权力机构——耶路撒冷公议会,以“亵渎神”的罪名治耶稣死罪。但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犹太人的公议会虽然给耶稣定了死罪,却没有权力执行这种判决。于是他们把耶稣交给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然而,本丢·彼拉多知道耶稣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耶稣曾在加利利拒绝过奋锐党人拥立他做犹太王的政治要求,他知道该亚法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诡计……所以他不想介入犹太人内部的宗教斗争。

但是,大祭司该亚法等人为了置耶稣于死地,便煽动民众要求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本丢·彼拉多怕闹出乱子来,只好向该亚法等人妥协。于是,本丢·彼拉多按照罗马法律把耶稣鞭打了,并交给士兵去钉十字架。

自从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被捕以后,加略人犹大一直混在人群中等候耶稣行“神技”来自救。但是,耶稣却一直逆来顺受,任人摆布,一点反抗自救的意思也没有;更让犹大失望的是大祭司该亚法不但不遵守保证耶稣人身安全的诺言,反而亲自出马要挟彼拉多置耶稣于死地。这时犹大才发现自己上了当,但是已经晚了,彼拉多已经向该亚法让步,下令把耶稣钉上十字架了。犹大悔恨已晚,他出卖了耶稣,也出卖了自己。

公元30年4月7日上午,耶稣被带到耶路撒冷城西北的刑场去钉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的顶端有一块木牌,上面用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写着他的罪名:“这就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因为耶稣曾经说过要拆毁圣殿并在三日内重建。于是,这时就有人出来讥讽耶稣:“你是自称要拆毁圣殿,又在三日内重建的人,为何不救自己?你如果真是上帝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甚至和耶稣一同钉在十字架上的一个囚犯也讥讽耶稣:“你不是上帝的儿子吗?为什么不救自己,也救救我?”虽然受到讥讽,耶稣在十字架上还替那些置他于死地的人祷告说:“父啊,饶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

耶稣完全相信,作为受难的弥赛亚,他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的牺牲肯定会唤醒亿万颗悔改的心,一个新时代开始了,天国在地上诞生了。想到这里,耶稣欣慰地说:“成了!”

随后耶稣就断了气。

据《新约圣经》的描述,耶稣在死去三天后复活了。这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拆毁圣殿并在三日内重建”的预言。耶稣复活后又在世上活了40天,然后升天而去。许多门徒见证了他的复活和升天,此后门徒们便开始广泛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

同类推荐
  • 学校游艺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下)

    学校游艺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下)

    本书是学校文化娱乐活动项目训练与比赛系列之一,学校的文化娱乐活动项目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语言、曲艺、戏剧、表演、游艺等多方面内容,在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中,广大青少年通过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有益教育,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造就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适应时代腾飞的新一代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侦探故事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侦探故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书香浪漫的文艺之都

    书香浪漫的文艺之都

    本书介绍了石雕之乡惠安、戏剧之都潜江等中国人文气息浓郁之地,以及著名的音乐圣地维也纳、世界先锋艺术的中心柏林、澳大利亚文学的摇篮墨尔本、文艺复兴的重镇佛罗伦萨等世界文艺都会共42座城市。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继续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课程的设计乃至课程体系构建是其教育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要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共分5章,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 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

    本书是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组织多所院校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编写而成的。根据物流运输业的特点,按照运输管理的专业分工,将全书分为运输管理基础、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组织管理、运输作业管理、运输商务管理、运输信息管理、国际货物运输管理、运输相关法规共8章内容,对运输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运输作业及管理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本书每章前附有内容提要、学习目标、案例导人,每章后附有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案例分析、实训几部分内容,以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运输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便于读者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热门推荐
  • 妃我倾城

    妃我倾城

    南氏家族曾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神秘的家族,以其神秘的“梦回”之术而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时至今日,南氏家族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她,为人冷漠,聪慧狡黠,是南氏隐族唯一的传人。自小刻苦研习巫术,只为传承从不害人。入世不恋世,仿佛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只是必要的时候出手助人。一朝穿越,初入异世,被赐婚,遭毒杀,斗皇权,且看她如何智珠在握,玩转异世,顺便打包一代战神名将。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鲁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鲁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仙判之路

    仙判之路

    简介:地球末法时代后期,天降神碑于现代都市,有域外修士降临。昆仑山崩断,大道复苏,秦明为追寻神话修仙的踪迹,而随域外修士前往了异域。问道仙判,敢问路在何方?修仙尽头,只为追寻那一丝成仙的契机。不在风华绝代之时成至尊,便在气血枯败之际化腐朽!
  • 带明星养成系统

    带明星养成系统

    别人重生,装逼打脸快意恩仇说不出来的爽快。我重生,被栽赃陷害坏事做尽背不完的黑锅。别人重生,身份显赫纸醉金迷,身边有偷不完的小橡皮。我重生,月薪三千五至今单身,搞网恋机场一夜被骗八千。都是重生者,凭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嘛!我特喵的怎么没金手指!嗯?我也有?那没事了。等等?!这明星值是什么鬼东西?!我怎么又被骂了!我的寿命又被扣了十年是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坑爹的金手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确实为社会选拔出许许多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可是在瀛洲市,被李局长所把持的瀛洲局,上演了一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争上岗闹剧。本书以瀛洲局小职员温玉清竞争上岗为线索,展现了一幅围绕竞争上岗而角逐的社会全息画面。书中所写的温玉清,无权无势,不懂得潜规则,不自量力地做着竞争上岗的美梦却最终破灭;但他不气馁、不沉沦,笑看一个个跳梁小丑的娱乐性表演,一如既往地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温玉清这样的小职员任劳任怨地付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这才是本书讴歌的对象。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念固然有他的局限性,甚至有些偏激,却也值得玩味,反思,斟酌。
  • 清水河的故事

    清水河的故事

    若是风起,便追太阳,若是云散,便追月亮,家乡人如此,作者亦如此。将书页卷起,树枝开始摇晃,又轻轻放下,树叶噤若寒蝉,人生亦是如此,写作也应如是。作品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清水河上、下两村三代人的情感故事,其中内容多为作者多年农村生活的真实见闻。作品文字优美、叙爱唯美,兼具乡土文、幽默文、农科文的特点,欢迎广大读者点击阅读。
  • 傲游仙凡间

    傲游仙凡间

    一个卑贱的现代中年男子,一只任人践踏欺凌的蝼蚁!在即将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机缘巧合下激活了自身家族那强大的徽记及血脉之力!而后无意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千万年前被诅咒封印的不屈灵魂,在历经重重磨难后涅槃重生!山海有道,大梦仙凡!试问谁人能阻我重现昔日辉煌!本作品颠覆了一些古代神话的体系构建,以古代山海经部分神话传说为依托,集现代探险、都市传说、异能、修真、修仙、情感、穿越、古代历史、洪荒神话、华夏传统文化为一体的长篇灵魂观感小说。本作品为作者原创网文,持续更新,敬请观读。望与各位看官共勉之!
  • 末日巨龙

    末日巨龙

    叶昔经历了让他难以接受的事,在一次又一次绝望之中连他最后的亲人也下落不明,悲痛欲绝的他选择了死亡却成为了一只蜥蜴!现在他不仅要在丧尸密布的城市中活下去,也要面对着人类无情的攻击。叶昔不仅要在夹缝之中生存,还要进化成为巨龙保护自己的同伴。在地球的巅峰——珠穆朗玛上,有着一只巨龙对着天空咆哮着,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此时全都跪倒在地。那是一个神话,由巨龙编写的神话,由一只蜥蜴进化成为巨龙而伟大的神话!面对这么多威胁,我只想说:老天你这么X你家里人知道吗?不过现在,在珠穆朗玛峰上有着一个作者向着天空咆哮着“求推荐,求收藏。”PS:异兽类,不化形。ps2:本书书友群号见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