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60000000002

第2章 互尊互爱,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家庭教育,父母最容易走入的误区就是端着家长的架子,居高临下地训导孩子,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与心理需求。这种方式的家教结果往往背离父母的初衷。现代家教,从来都是把尊重孩子的人格放在第一位。家教礼仪正是根据这一总原则、总要求,强调父母与孩子的平等性,要求父母与孩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作为父母,首先要放下架子,学会既要用爱心去感化孩子的心灵,又要给孩子应有的尊重,让孩子在自尊中明白道理,在自信中走向成熟。这是每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都应自觉遵守的家教礼仪规范。

一 做孩子的朋友,不摆家长的架子

01 尊重孩子,应放下家长的架子

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基础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有缺点的孩子在成长进步中,更需要父母做自己最值得信赖和帮助的大朋友。现代家教中,父母们只有先学会做孩子的朋友,才能当好称职的父母。

曾有一位学生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谈道:

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母亲,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帮他分析事物、明辨是非,鼓励他对家庭的任何事情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将与他的谈话录下来。对于他想要的玩具、希望参加的活动,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进行必要的讨论。而且孩子也可以指出我们父母平时哪里做得不足,哪里伤害到他。这样开诚布公地沟通着彼此的想法,形成了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孩子也生活得无忧无虑。

这充分说明,和孩子交心,父母首先应放下家长的架子,然后让他知道,孩子的喜怒哀乐,也就是父母的喜怒哀乐,这一点在亲子沟通中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有同等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和隐私。比如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邮件,不像对敌人一样监听孩子和伙伴谈话,不当着众人的面斥责孩子,不对他们的小秘密追根问底,特别是以命令的方式强逼孩子说出来,否则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Tips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真正的平等的关系,每个人之间不因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而在权利上有所不同。孩子在家庭中也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02 孩子也有自尊,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教导孩子的大忌。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的需求。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就不需要被尊重,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有一个问题很多父母都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总是和比自己差的孩子比呢?”许多父母认为是孩子没有出息,没有自尊心。其实,孩子和比自己差的孩子比,恰恰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体现人的自尊。

如果孩子感觉到你尊重他,他就爱听你的;如果感觉到你不尊重他,他就很反感,当然就对你的话听不进去了。

有一位已退休的老师说:“我当老师的时候,很少在课堂上批评学生,当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我就用眼神暗示他。他改了更好;不改,我也不会立即批评他,让他在同学面前难堪,而是下课后找他谈话。指出问题之后我会说:‘老师知道你自己可以改正,你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吧?’下次只要我看他一眼,他立刻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一般都会马上改正错误的。我尊重他们,他们也尊重我,我的课堂纪律一直很好,学生很少故意给我找麻烦。”

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和尊重很重要。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往往凭个人意愿对待孩子。孩子有了过失,做父母的不管场合,轻则斥责,重则打骂。他们不知道孩子正处在自我观念的可塑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相当重要。要是做父母的经常说他是傻瓜,他就会慢慢相信自己是傻瓜。时间一久,孩子的自信心、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为避免被人嘲笑,他将不再主动做事,不愿参加任何竞争和比赛,他只想消极处世来求自保。

Tips

许多经验告诉父母,只有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孩子才愿意与父母沟通,在沟通中愿意听父母的话,愿意努力上进,从而成长为有用之才。因此,在生活当中应时时刻刻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认真对待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

平等是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前提。只有对孩子一视同仁才能被孩子接受;只有公平对待孩子,才会被孩子认可。只有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下面是一位母亲的教子心得。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商场,让儿子先陪着自己转转服装店,然后再带儿子去看看书。这次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对我说:“妈妈,我觉得您有好多衣服,您为什么总是买个没完,有钱买点书多好啊!”听了孩子发自内心的话,我说:“儿子,你说得对,以后,妈妈一定注意。”

还有一次,儿子在书店看书,我觉得儿子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意识地锻炼他了,于是趁他不注意悄悄地离开了书店。过了一会儿,他从书店出来了,找到了我,儿子显得很镇定,丝毫没有着急害怕的表情,我连忙鼓励他:“你看,你不是很有能力吗?”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上述母亲与孩子相处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只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亲子之间就能够做到心灵沟通,父母才得以对孩子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使孩子如沐春风般地健康成长。

03 “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相处

幼儿教育专家曾向父母强调,在孩子幼小时,父母要“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与孩子处在一个水平上,并用双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对视着,和颜悦色,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说话。

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视,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其实,不仅对待幼儿要“蹲下身子”,对待较大的孩子,也要借鉴这种“蹲下身子”的做法,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情,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我们周围,很多孩子往往喜欢与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为那些成人对待他们很像同辈,可是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Tips

很多事实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孩子交流,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只有转变姿态,像对待自己的朋友那样去对待孩子,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只有当父母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的时候,孩子才会把他真实的想法告诉父母,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意对自己父母说的原因。“蹲下来”,这一步十分关键,因为无论孩子的想法是对还是错、有无道理,父母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后,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与孩子交流。

假如父母能在自己的家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这就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会感觉到父母是自己的好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是一种现代教育观的体现。只有怀着崇高的责任心和热切的期望才能“弯下腰”;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个体才能“弯下腰”。

父母只有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才能获得与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的想法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04 把孩子视作自己的朋友

作为家长应当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友好的家庭环境,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在孩子面前处处摆家长的架子。为此,就应该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有心事,无论是喜与忧,希望找人分享或分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不是他的父母,而是最了解他的朋友。因此,父母在孩子一出生时,便要培养他成为与自己无所不谈、最要好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的。因此,和孩子交朋友,大人必须俯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否则,若是孩子对父母怀有惧怕的心理,甚至存有戒心,那么他只能敬而远之,是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

和孩子坦诚交心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必刻意呈现最好的一面。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父母自然也不例外。

当孩子遇到烦恼、失败与挫折向父母倾诉时,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坦诚地将自己的烦恼、失败和挫折经历向孩子倾诉出来。

有一个孩子读书不用功,妈妈无论责备或鼓励,都是徒劳,孩子总是将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每天放学回家,不是躺在床上睡觉,便是看电视。

一天,妈妈又是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专心做功课,孩子仍然是一边做,一边东张西望。妈妈看见孩子爱理不理的态度,愈劝愈气愤,愈想愈伤心,不禁掉下眼泪,无奈地对孩子说:“是妈妈不好,妈妈没有用,妈妈以后不会再向你唠唠叨叨的了。”然后默默地返回自己的房间。

孩子听到妈妈这番发自内心的话语后,有点内疚不安,走到妈妈的房间,摇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不要再哭了,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会很用功地读书,不会再令妈妈伤心了。”

可见,用这种真挚的态度教诲孩子,比恶言恶语或责骂来得更有效。

父母可以将自己的阅历与经验,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去。孩子会从父母一点一滴的经历中,领悟到许多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不会因为父母的过失而小看父母。

Tips

孩子感到喜悦时,父母在祝贺与鼓励的基础上,还要暗示孩子“胜不骄”的道理;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父母要安慰、同情与肯定他,帮助他走出困境。

05 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中国的父母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敞开内心世界。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父母向孩子敞露内心,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信赖,加强了与孩子的情感联系,有利于亲子间融洽地沟通,这种交流在孩子逐步成熟时尤为重要。十几岁是孩子的黄金年华,但也是多事之秋,父母与孩子在感情上有这样的密切联系,就容易沟通,从而有效地避免少年期容易遇到的问题,使孩子顺利成长,而父母与孩子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培养的。当孩子们开始发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不高兴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的时候,做父母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那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我们一语搪塞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我们就很随便地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等于将一颗关怀他人的心挡在门外,孩子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我们也就没有理由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关心父母。

父母和孩子们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表述自己的计划与展望,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最生动的人生教育,反过来也是对父母自身的鼓励。生活中人人有坎坷,有些人终身不得志,同孩子一起回顾分析自己的经历,承认自己以往的失败,回顾自己的终身憾事,对做父母的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会担心孩子看不起自己。事实上,这样做有许多益处,将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孩子,这是送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

Tips

父母应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相互敞开心扉,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

二 用爱心去感化孩子的心灵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孩子一切生活的基础和未来的认识及行为几乎全部归结于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爱的问题是孩子各方面成长的一个背景。好比植物有土壤一样,爱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01 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意大利蒙台梭利幼儿园有个口号叫:爱和自由,美和理想。这个口号是人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实施以来探索出的哲理。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爱,渴望被人信任,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渴望生活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里,渴望着拥有理解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关注他们的父母。爱是对孩子正常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发展基础。父母的爱,可以成功地塑造孩子善良、忠诚、责任感等品质,为孩子适应未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亲子沟通时,父母应多用些爱的言语、爱的行动去感化孩子。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在讲明是非、纠正其错误后要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到父母仍然是爱他的。孩子为继续得到这种爱,更愿意做一个好孩子,这样就会唤起其内心积极的欲望,更有利于对孩子的引导和帮助。

谭辰是个很调皮的男孩,令人头痛的事他干了很多,父母拿他完全没有办法。

一天,谭辰出去郊游,玩的时候脚被石头划破了,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谭辰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几句便自己走了。谭辰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疼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等会儿你自己看,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谭辰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谭辰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谭辰一眼,然后才走了。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谭辰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事例改编自《好老师 好校长 好家长》周华明著)

谭辰的父亲在拐弯处那看似不经意的回眸,真是道尽了父爱的意义。孩子是天使,他们有颗敏感的心。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孩子通过父母的一个眼神就能感受到。如果父母用些爱的言语去安慰并鼓励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多么重要,进而积极主动地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尽可能不让父母失望。

Tips

缺少爱的孩子,脸上就会缺少光泽和活力,内心也缺少温暖。他绝对不会主动去爱别人,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也缺少热情和激情,更没有理想以及为之努力的动力。所以父母平时应该经常表达出对孩子的爱意。

02 把伟大的母爱给予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母爱使孩子感到,降临人间是美好的;母爱在孩子身上逐渐灌输了对生命的热爱,而不仅仅希望活着就是了。”他还说,“由于母爱具有利人、无私的特点,因此一直被视为最高尚的爱、最神圣的情感。然而,母爱的真正实现似乎并不在于母亲对初生婴儿的爱,而是在于以后成长中对孩子的爱。”

印度的甘地夫人也说:“孩子们需要母亲的爱抚,犹如幼苗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对一个母亲来说,她应该把孩子放在首位。因为孩子们对母亲有着非常特殊的依赖。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我所负责的公职和我对家庭、孩子应尽的义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母亲,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的情感出现障碍,从而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将留下永远的遗憾。

因此,做母亲的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体验不到母爱,那么就会对母亲产生一种冷漠感,甚至仇恨的心理。著名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说过:“理想的母亲应该永远镇定,永远和善,永远富有爱心地对待孩子,永远知道管教孩子的恰当方法,永远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共同成长,永远对孩子抱着必胜的信念,永远愿意与孩子一道讨论问题。”

Tips

任何年龄的孩子都需要爱,特别是妈妈的爱,当孩子睡觉前,妈妈可以为孩子弄好被枕,让他躺得舒舒服服,微笑着向孩子道一声晚安,让他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梦乡。从这些小动作中,孩子便能感受到母亲的爱与关怀了。

当然,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许多母亲给孩子的却是溺爱,替孩子做任何事情,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这种爱其实并不能促进亲子关系,孩子反而会看不起母亲,事事要求母亲做,处处呵斥母亲怠慢了他。到那时,母亲们可要后悔了。正如一位教育家曾经告诫过我们:“母亲的心总是慈的,但是慈心要用得好;如果用得不好的话,那结果就适得其反。”

03 把深沉的父爱给予孩子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中国古语更有云:“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孩子的父亲,不管你有多忙,事业有多重要,孩子同样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可因为工作原因而冷落了孩子,让孩子体验不到父爱。

斯特娜夫人曾经在她的作品《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中举过一个关于她的同事温斯特博士的例子:

小时候,温斯特家里非常富裕,父亲是外交官,为母亲和她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父亲很少在家,温斯特很少看见父亲,以至于她觉得父亲非常陌生。每次在父亲回家的短暂时间里,她会与父亲熟悉起来,但是,很快就又分离了,而且一别就是很长时间。

有一次,父亲回家,母亲让温斯特和父亲谈话,她却对母亲说:“你和他聊吧,我和爸爸没有什么话说。”

温斯特向斯特娜倾诉说:“尽管那时候母亲经常会解释父亲为什么不在家,而且我们之所以享受现在的生活,多亏父亲的辛苦,但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抽象了。因为作为一个孩子,我当时需要更直接的体验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我需要父亲能够牵着我的手,回答我提出的许多问题,需要趴在父亲的肩头看着背后倒退的树林与房屋,我也需要父亲同我一起游戏,让我在大胆的玩闹中放声大笑。”

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这一角色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交流情感,让孩子体验到父亲的关爱。同时,父亲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爱意表现出来。比如,给孩子购买图书、辅导孩子学习、给孩子讲故事,等等。不管父亲怎么忙,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与孩子一起成长。比如,父亲可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录下来,随时播放给孩子听;走到哪里,父亲都可以给孩子打个电话,让孩子知道父亲时时在关心他;等等。

04 对孩子的爱要讲究原则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经过长期研究以后,将爱的表现形态归结为三个方面:关心、理解和责任。这个结论现在已普遍为心理学界所接受和认可。这几个方面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该怎样认识呢?

爱是关心

年幼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特别多,饮食起居、学习、身体都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也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但关心不是包办替代,不是越俎代庖,不是放任,不是溺爱,不是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不然,爱就会走向反面。

爱是理解

理解就是对孩子深入地了解,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和要求,爱才能落到实处。

上四年级的张小丽,放学回家就向妈妈抱怨:“老师太狠心了,这么多作业,真不想做了。”

妈妈走过去温和地问:“都有哪些作业?”

“你看,数学计算题15道,应用题5道,还有语文课文背诵、问答题、小作文。”女儿一脸委屈。

“是太多了,考试前这些天够辛苦的。是否一定都要做?”妈妈示以同情的口吻。

“那倒不是,有几题,老师说来不及可不做。”张小丽怨气减了五分。

“那就先休息10分钟再做吧,反正不一定全做。”妈妈继续教女儿放松。

“那怎么可以呢,不做的那几题也可能考到呢。”女儿反而责任心起,边说边摊开书本、作业本,在温馨的氛围中认真地做起作业来。

其实不难看出,张小丽并不是不想做作业,而只是想求得父母的理解。“真不想做”,是她负向情绪的一种语言宣泄,并非她真的“不想做”。这位善解人意、了解孩子心理的妈妈顺水推舟,很快化解了女儿的烦恼。

爱是责任

责任是更高层次的爱,对孩子要有一种完全、主动负责的精神。这种爱,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孩子是俊还是丑,智商是高还是低,表现是好还是差,身体是健全还是残疾,我们都要爱他,都要对他负责。

杭州有一位女孩叫杨洋,她是我国第一位通过平等竞争进入普通高校深造的聋人大学生。她之所以能冲破障碍、超越自我获得成功,就是因为有非常爱她的父母。

杨洋是4岁时服用毒性药物致聋的,聋哑人是因为聋才哑的。可她父母不认命:不能让女儿聋了又变哑。为了让女儿上普通学校读书,父母决定用汉语拼音教女儿说话。于是当工人的父亲每天下班回家,就教女儿“ā、ō、ē”,可对声音毫无感觉的女儿,几百次发音却是几百种奇怪的声音,父亲总是耐心地边教边听,偶尔逮住一个较准的音,就让女儿再发,可又是几百次千奇百怪的声音,父亲仍然耐心地教、耐心地听……年幼的女儿不耐烦了,父亲就拉着她的小手与她做游戏,表演有趣的故事。就这样,父亲教会了女儿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好不容易进了普通学校,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父母竭尽了全力:腾出了最大的一间房,买来了孩子爱看的课外书,爱玩的扑克、象棋,准备了小零食、开水……以吸引女儿的同学放学后来学习和活动。这样可通过他们了解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及老师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帮助女儿的学习和生活。

在父母爱的阳光雨露下,奇迹出现了,杨洋不但上了省重点中学,而且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本科,成绩还保持在前三名!她通过竞选当上了系里的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在大学入了党。现在杨洋已参加了工作,能用语言与人交流,真正融入了社会。

由此看来,真正的爱是负起责任。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应是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需要的爱。这种爱应是稳定的,像太阳一样永恒;是及时的,要求父母细心、敏感,当孩子需要时,马上给予;是行动的,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是用实际行动去体现。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真正的爱、可靠的爱。

Tips

父母要毫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接受爱,只有被无条件爱着,孩子才有足够的自信去开创自己的前程。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先顺从才给予爱,把爱看作是有条件的,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存在价值失去信心,对他将来长大后的心理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

05 要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爱

中国的父母大都扮演一种严父慈母的形象,不轻易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把爱埋在心里,比较含蓄。但是如果父母不说出来,又怎么能让孩子理解和体会到爱呢?别把爱只埋在心里,应该把它放在嘴上,告诉孩子,你爱他。

一位父亲曾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

一天,当他回到家时,和往常一样,他拿起报纸。12岁的儿子突然对他说:“爸爸,我爱你!”

在随后漫长的几秒钟内,他只能站在那里,不知道怎样回答,是点点头,还是语气和善地嗯一声呢?他竟然有些迟钝得不知所措。最后他问儿子:“你想说什么?有什么事吗?”

儿子笑起来,向屋外跑去。他把儿子叫回来,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笑着说,这是他们老师要求他们回家做的一个实验,让他明天去问问老师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第二天,这位父亲真的去问孩子的老师。她告诉他,她只是想通过这个实验了解一下父母在对孩子情感表达方面的一些情况,而大多数的父亲和他的反应一样。

后来这位老师还告诉他,她的父亲一辈子也没有对她说过这句话——我爱你。

这位父亲忽然发现,他们这些在生活中打拼的人,太少花精力去发现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情了。他明白了,孩子不仅需要桌上的食物和衣柜里的衣服,还需要父母对他说一声爱啊!

就在那天晚上,当他走进孩子的房间,准备向儿子说晚安时,他用一种深沉的声音对儿子说:“喂,亲爱的,我也爱你!”

孩子脸上出现的惊讶和感动的表情让他心里一酸。他暗自想,早知道如此,他会天天这样对儿子说的。

可见,爱,真的需要说出来。只有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才能唤起孩子对父母的爱,情感的沟通才能真正实现。

父母本身必须要充满爱心,才能把爱扩散开去。事实上,向孩子表达爱意并不像想象得那么难,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就行了。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脸蛋,微笑地看孩子,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时说一句:“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甚至,父母可以给孩子写信来表达对他的爱。随时向孩子传递父母的爱,让孩子感受爱的温暖。

父母对孩子的首要任务是给他爱,并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对他的爱。他也就能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了。

Tips

有爱才有顺从,父母给孩子真心诚意的爱,他才会喜欢你、爱你,为了继续得到父母的爱,他会按照你喜欢他做的事而行,父母日后和孩子沟通也就容易得多了。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孩子要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会感到无助,如果周围的事物都可以令他信赖时,他便能放松地集中精力成长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传送爱的方式俯拾即是,例如一个温柔的拥抱、一个柔和的眼神、一脸慈祥的微笑、一句适时的称赞、一句信任的话语或是一个问候的电话,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06 要给予孩子理性的爱

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爱会使浮躁变得沉稳,爱会使随意变得理性。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深沉的爱给孩子,同时,让孩子明白理解我们对他发自内心的爱,从而用爱去感化孩子稚嫩的心灵。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持久的情感。

物质上的关心,并非越多越好,钟鸣鼎食之家出来的孩子,未必能够经受得住这个世界上的风风雨雨。不少父母存在这样的看法: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爱都是对的;在爱的前提下,不管怎么做都是对的。

其实不然。爱有理性的爱和非理性的爱。理性的爱是独立的人与独立的人之间的情感,也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宝贵的。独立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物质的和心理的空间,不容侵犯;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并相应地对自己的决定负责;等等。

非理性的爱是受生物性本能驱动的,其中混有被弗洛伊德称之为“死亡本能”的力量,可能对爱的对象造成很深的情感伤害。在非理性的爱中,父母“以爱伤人”,孩子“因爱受伤”。既然有伤害,就必然造成仇恨。

Tips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厌恶甚至仇恨自己的父母。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对他们“太好”。父母给孩子过多的爱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仇恨有时会变成眼泪甚至鲜血和生命,报纸杂志上登载的那些发生在亲人之间的惨剧,经常是从所谓的“爱”开始的。

父母对孩子的非理性的爱经常是与孩子内心最强大的力量——成长的力量为敌。具体表现是:代替孩子做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某些事,使孩子缺少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对孩子期望过高,用孩子的所谓前途来打压孩子;与孩子在空间上和心理上距离过近;表面上对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实际上是想通过关心来控制孩子;等等。

过度关注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缓解自己内心焦虑的一种方式。但孩子成长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成长的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估计往往会落后于孩子的实际状况,成长意味着独立,意味着与父母在心理上的分离。由于父母已经习惯于对孩子方方面面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支柱,所以孩子的任何想自己独立处事的愿望都会在父母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失望和焦虑。为对抗这些失望和焦虑,他们会以他们自己可能都难以察觉的方式,加强对孩子在很多方面的关注和控制。例如偷看孩子的日记,从中获得孩子的“绝密情报”,然后根据这些蛛丝马迹试图实现“控制”孩子。这样的做法是非理性的,必然适得其反。

07 溺爱会使孩子被“淹”死

我国早教专家冯德全指出:亲子关系有三种不同的爱。

第一种是“教育爱”。这种爱体现在父母有育儿成才的理想、目标和信念;讲究爱子态度、原则和方法;在满足孩子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特别注意丰富孩子精神生活和情趣;和孩子建立起民主的、相互关心的“双向爱”。

第二种是“血缘爱”。与教育爱相反,不讲究爱的态度、原则和方法;主要设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和欲望;是一种“水往下流”的单向爱。这种爱虽不失父母高尚的牺牲精神,但它毕竟是朴素的、低级的、有待升华的爱。

第三种是“溺爱”。这种爱不讲任何原则,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爱如同横溢泛滥的河水“淹没”了孩子,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实际上,许多父母给孩子的爱往往是溺爱,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教育爱。溺爱,既为孩子种下了苦果,也为父母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爱孩子就要让孩子的肩膀从小担起责任来,给孩子提供爱他人的机会。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把心用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如果像狗那样去爱护孩子和抚养孩子,就不算其为人了。”教育爱可以让父母更关爱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引导孩子面对生活,走向人生的辉煌。

有这样一个母亲,从孩子会走路开始就怕孩子碰着,把家里的桌子、凳子等一切家具有拐角的地方都用棉布包了,就这样呵护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这样呵护出来的孩子根本经不起困难的考验,不得不又一次一次地为孩子“铺路”——花钱找工作,垫钱买房子,为孩子包办媳妇,等等。这样呵护出来的孩子,能为社会担起多少责任暂且不说,就是自己独立生活也有困难。

这种溺爱子女的做法就好比在温室里培育幼苗。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幼苗外表虽然长得很鲜艳,但是经不起外界风霜雪雨的考验。它只要一离开温室,就会很容易被外界的狂风暴雨摧残得奄奄一息。所以,对于那些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父母应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在温室外活动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适应外界生活的能力。尤其在孩子上学期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在学校吃的饭一般,就隔三差五大包小包地往学校带好吃的东西。孩子想吃什么,就往学校送什么,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要知道,小鸡不啄开蛋壳是长不大的,小鸟不离开鸟巢是学不会飞翔的,狐狸不离开母亲的怀抱是过不了独立生活的。因此,孩子不离开温室适应独立的生活,是经不起风霜雨雪的考验的。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让孩子也懂得爱别人。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父母、仰视父母、惧怕父母;更不要把自己当成伞,视孩子为小鸡,处处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Tips

现在大多家庭都对孩子视若掌上明珠,都想为孩子把人生的路铺得平平坦坦的,以为这样就是为了孩子好,岂不知在无形中却把孩子害了。

同类推荐
  • 左学三十六计·右学孙子兵法

    左学三十六计·右学孙子兵法

    现代西方媒体声称,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建立在古代战略上。《孙子兵法》不仅是兵家必胜之战策,更是现代人在商场、职场、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的法宝。三十六计,计计相扣,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不但能成就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更能成就现代商业英才、职场精英。
  • 可以装糊涂,不能犯糊涂

    可以装糊涂,不能犯糊涂

    人生一世,所要经历的事情千千万,更兼于事情的复杂性,要不犯糊涂是很难的。因此,为了避免犯糊涂就要为心设防,以理控智,以不贪保身,以装糊涂做盾牌。处世做到识人于先,忍耐于前,凡事以不争守道,循事理探路,知其当行而行,知其不当行而不为,这样做,也就可以让自己尽量少犯糊涂了。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无孔不入,细节出神入化。对于企业,细节就是创新,细节就是机遇,细节就是财富,细节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对于个人,细节体现素质,细节决胜职场,细节攸关幸福,细节隐藏玄机,细节具有决定命运的力量。本书结合精彩故事和典型案例,对企业管理、创业、人际交往、职场、面试、领导、会议、谈判、推销、演讲、礼仪、理财、家庭、择友、穿着、健康等方方面面的细节进行了深入浅出、细致生动的描述,内容兼具指导性与实用性。相信开启此书,您定会领悟到成功道路中细节的力量。
  •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运气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运气

    这是一本写给刚刚踏上职场不久的年轻人的书。对于每一位正值青春的人来说,都有过这么一段困苦悲愤的岁月。或许产生于荷尔蒙的爆发,或许归结于自己不如意的生活。你不用怕,你不用急,你不是孤单一人,你可以变得更好。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可能比现在的你还苦闷的北漂青年——《20~30岁,我拿十年做什么?》的作者金正浩。他曾经穷得连租房的钱都没有,住过地下室、蹭过饭、醉过酒,和你一样经历着青春的“阵痛”。但是在迷茫中,作者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一边摸爬滚打,一边寻找机遇,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他。
  • 礼仪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礼仪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以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快来看看这些礼仪常识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颠覆大宋

    重生之颠覆大宋

    穿越了,成了太子,可惜却是亡国太子……想要江湖,有。盖世神功,有。绝世美女,自然也有!
  • 无限之万界掠夺

    无限之万界掠夺

    穿越诸天万界,掠夺无数世界。每一次的穿越都是对世界的一次掠夺。行走于诸天万界,我是掠夺者!
  • 忘世倾城我只要你

    忘世倾城我只要你

    爱,成了负担,恨成了不可能,终有一天,挽回他的心……
  • 我的属性列表

    我的属性列表

    【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品】可放心食用! 我叫周羽重生到了异界却做了十几年的路人甲,某天醒来╰(*°▽°*)╯ 我居然能看到自己的属性列表
  • 莫非是我故作孤独

    莫非是我故作孤独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一些这辈子都让你无法忘却的事儿,在青春里跌跌撞撞的长大,那些伤害过你,在乎过你,不小心忽略过你的人,都是你生命中那十几亿人口里最幸运的,于你于他而言都是。一个人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却有一百种说法,不管在某个容易伤感的年纪是孤独了还是寂寞了,其实身后都有一个人站在那儿陪着你。其实在这个世上你并不孤独,只要你肯从你自己那个小小的世界里走出来,你会发现其实那些你觉得不爱你的人真的都很在乎你,青春里的那些痛也总会走着走着就释怀了。
  • 无限之我在异界修仙

    无限之我在异界修仙

    当密集又庞大的乌云在一瞬间布满天空之上时,伴随着的是那震耳欲聋的雷声,刹那间电闪雷鸣,焦躁与不安似乎充斥着每个角落,一道道闪电宛如晴天霹雳般落下,好似末日降临,要将一切毁灭。而那乌云之中的最下方盘坐着一个年轻人:“终于来了吗?我等你好久了,雷劫。”年轻人说完,手中出现一个手机大小的物件,年轻人摆了个姿势,将手中之物高举过头顶并大声喊道:“变身!”——更多精彩内容正在本书中(求收藏!!求订阅!!)
  • 神医冷艳皇贵妃

    神医冷艳皇贵妃

    她,是尚书府的嫡三小姐,因为一个旁人的一句话,被父亲送到大山里三年,三年后,以自己的本事回到尚书府,性子变得冷淡,对往日那个最爱的父亲,失去了以往的态度,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冷淡……他,是璃月国的七皇子,温文尔雅,飘然欲仙,原本对女人从不多加关心甚至不想成亲的他,被尚书府的三小姐吸引,他待她百般的好,却得不到她的一个笑容……
  • 特种兵之战狼出击

    特种兵之战狼出击

    我为先锋,我是英雄!当唐彩军在军旗下立下誓言开始,他的人生就再也不能自主,他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职责和信仰,让他勇往直前。铁血和勇毅,让他永无畏惧。顽强和不屈,谱写一篇先锋血史,颂出一曲英雄赞歌。ps:本书系作者特种兵系列第二部,继《特种兵之特战狼牙》之后。欢迎大家阅读。不一样的精彩故事,一样的热血纷呈。另:新浪微博‘风云冷剑’求关注,求粉。
  • 红警大军在异界

    红警大军在异界

    一个带着红色警戒穿越异界的家伙的故事。红警里的超级武器!红警里的特殊兵种!都会一一呈现!但是!这些!更多的兵种和武器都会出现!!
  •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甲午惨败后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却以光绪皇帝在宫廷权斗中不敌慈禧太后,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收场;而慈禧太后和皇族权贵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不受西方势力威胁,竟然利用民间势力义和团向十一国开战,却险些为大清招来了灭顶之灾;危亡之际,统治阶层不得不主动寻求变革,随着清末新政步步推进,变革进入了快车道:振兴商务、废除科举、兴办西学、改革官制、修订新律,乃至推行宪政、组建内阁……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变革,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所有变革方式后,然而却依然无法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