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1400000012

第12章 谁是世界第一名校 (2)

加州理工第一次上升到第一位,其后是麻省理工和哈佛,耶鲁从前一年的第一跌到和普林斯顿并列第四!同年,一个叫布鲁斯·戈特利布(Bruce Gottlieb)的评论家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文章,谴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欺诈!其策略是每年变换评定的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各校名次的戏剧性变换,以吸引读者。试想,如果每年都是哈佛第一、耶鲁第二、普林斯顿第三,谁还看这本杂志?想在市场上成功,就必须像体育比赛那样,制造黑马,增加不确定因素。前面提到的斯坦福大学校长格哈德·卡斯珀的指责更具体:各校的师资、学生人数、课堂规模一般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变换。但细看排名,一年之内的变动之大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比如师资力量,哈佛在1995年还排第一,1996年就成了第十一,斯坦福则从第三跌到第十五。在师生比例的评比中,1995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还是1∶7,一年后就到了1∶14。芝加哥大学则从1∶13变到1∶7。这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不知道是这样的批评起了作用,还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自己也觉得1999年的结果比较离谱儿,2000年的评定就有所调整。该杂志的编辑称,1999年的结果,是因为在运用各校资金投入的数据时,只考虑资金的总数,没有考虑这些资金用在什么地方。比如,一些大的研究项目,资金投入甚巨,但和本科生毫无关系。所以,在以后的评比中,要对研究资金和教育资金的投入加以区分。

结果,从2000年开始,各校的名次就相对稳定。普林斯顿成了王中之王,在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次名列第一。哈佛第二,耶鲁第三。从2002年开始,普林斯顿和哈佛并列第一,耶鲁长期名列第三,大家的地位相当固定。在文理学院中,威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阿默斯特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也基本依次列为前三名,很少有变动。这几个学校的超一流地位,似乎没有什么争议了。

不过细看名次,还是有文章可做。要论学校的财政实力,首先必须看各校的捐赠基金(endowment)。在这方面,以2004年财政年度的数据计,哈佛以225亿多美元名列第一,大致相当于一个欧洲小国(如捷克)的GDP;耶鲁以127亿多美元名列第二;普林斯顿排在第三,捐赠基金接近100亿美元。但是,最近几年的排名却无法以钱衡量:普林斯顿是老大,哈佛勉强与之并列,耶鲁第三。2005年虽然普林斯顿和哈佛同居榜首,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同时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哈佛是否被高估”,对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提出种种批评。这似乎是在回应公众对该刊只评硬件不评软件的批评:软件无法排名,评硬件属于没有办法;但是我们对软件不排名却可以评论。显然,该刊对哈佛的教育有所保留。

哈佛本科教育的问题,显示了研究性大学的通病:学校把资金投入学术研究而不是教学,学术明星和学生缺乏接触,课堂规模过大。不久前,由全部8所常青藤盟校,麻省理工,以及阿默斯特、韦尔斯利等顶尖文理学院等31所私立精英院校组成的“高等教育财团”(Consortium on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对所属院校中的学生满意度进行了一次调查。这项调查,主要是衡量学生对教授为学生花的时间、授课质量、指导学生的质量,以及校园生活等的满意度。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硬件评比相对,是对教学质量的软件评比。结果,哈佛在这31所大学中名列倒数第五!在以5分为满分的标准中,哈佛的综合得分仅为395,而其他30个院校的平均综合得分为416。在教授为学生花的时间一项,哈佛得292分,其他院校的平均分则为339。授课质量哈佛得316,其他院校平均分331。专业指导的质量,哈佛仅得254分,其他院校平均为286分。可见,哈佛教授的心思不在学生那里。

这样的结果,和校内学生以及校外同行对哈佛的看法非常接近。1997年我申请博士课程时,就有个教授告诉我不要去哈佛,因为哈佛用研究生教课,没有时间做自己的研究。实际上,在哈佛,学生常常上大课,大家像看戏一样,散场时还常常给台上的学术明星的精彩讲授鼓掌。但是,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来哈佛两年,你很少上过60人以下的课。学生和明星教授能做到面熟就不错了。大家在校园里相遇时,老远就有意互相回避。小班课,甚至学生的学术指导老师,则常常由研究生代劳。从师生比例上看,终身教授和学生的比例,哈佛为1比11,普林斯顿为1比8。哈佛明显处于下风。我刚来美国时,碰到一个麻省理工物理学家的儿子,当时正在耶鲁当助理教授。他告诉我,麻省理工教授的子弟在本校上学免学费。但是,他父亲放着这个福利不用,还是送他去了哈佛。等他上完后,发现哈佛不过如此,他弟弟就到麻省理工读书了。他称哈佛资源很多,但你要自己去找。这对一个本科生往往很难。这么小年纪,进了这么一个教育帝国就糊涂了。在一些小系,如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系,学生和教授的关系还密切些。越是大系,越是热门专业,大家越是谁也不认识谁。

目前,哈佛内部充满了危机感。哈佛讲,在最近5年,教授规模扩张了10%,教授人数从610人上升到672人,预计到2010年扩张到750人,再往后可能扩张到800人。同时,哈佛大幅度加强小型的新生研讨班。4年前,全校只有30个这样的研讨班,现在则有115个,而且大部分由终身教授授课。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加强教授对学生的服务。

不过,比起普林斯顿来,哈佛在这方面追起来颇为吃力。如果把终身教授之外的所有教授人数加起来,普林斯顿的师生比例近年来一直是1比5,比哈佛的1比7(2003年还是1比8)、耶鲁的1比6(2003年为1比7)都高(美国大学的师资雄厚,体现在师生比例越来越高上。最高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近年来一直是1比3,也怪不得1999年成了第一。芝加哥大学则为1比4)。这当然会使普林斯顿的课堂小得多。我当年在耶鲁当助教时教过中文课。虽然名义上是助教,但完全是独立授课。班上有近20个学生。我到底还是北大中文系出身,授课质量有保证。但有的助教,竟是音乐系等不相干的专业出身的中国学生。授课质量当然无法保证。其他语种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研究生频频代劳。到普林斯顿一看,傻了眼了。主管中文课的教授骄傲地告诉我:这里的中文班,一个班8个学生封顶,一律用正式的老师授课。普林斯顿的中文课,号称是全美最“贵”的,其他学校很难维持。

上面提到的“高等教育财团”的调查,结果没有完全公布,普林斯顿的得分不甚清楚。但从2004年普林斯顿校内的一个调查看,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很高。这个名为“普林斯顿经验”的调查,样本包括800个本科生,800个研究生。在一个只有4600个本科生的学校,这样的样本相当大。结果表明,40%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在普林斯顿的经验为“优异”,另有将近40%的人表述“非常满意”。我个人碰到的普林斯顿毕业生,对自己的学校也都感到非常骄傲。

从排名上看,普林斯顿的头把交椅坐得最稳,哈佛树大招风,危机重重,耶鲁非常注重本科教育,所有大牌教授都亲自给本科生授课,最近在学生中的声誉并不因为排名老三而让于前两个学校。从2004年的录取率来看,耶鲁是10%,哈佛11%,普林斯顿13%。看来耶鲁还是最难进的学校之一。精英学生究竟应该到哪里上学,完全由个人在专业上的志向、对各校风格以及周围环境的好恶而定。比如哈佛是个都市中的大学。其校园区在剑桥附近,热闹程度已经和波士顿市中心差不多,而且地铁和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普林斯顿则依然像世外桃源,从纽约乘火车穿过一片森林到普林斯顿站下车,还要换小火车才能到达校区。耶鲁则地处一个贫穷的小城市,但校区集中,人文气氛甚盛。除了这三大名校外,斯坦福、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麻省理工、加州理工,以及上面提及的几所文理学院,实际上都是“半斤八两”。我见过被几个名校录取,但不去哈佛去了斯坦福的,或拒绝耶鲁去了布朗大学的。不过也有个大陆来的学生,只认哈佛。一问也没有别的理由,就是人家的名气比谁都大。

美国大学排名的流行,多少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教育平民化、商业化,以及英才主义的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教育被少数白人上流社会垄断,进名校,家庭背景常常重于学术能力。像布什这样的人,跟着爷爷、爸爸进耶鲁,哪里用得着什么排名?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套贵族体系开始转型,入学强调学术水准、标准化考试成绩,20世纪70年代又演进为男女同校,竞争越来越开放、竞争人数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超级市场”渐渐形成。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对排名爱也好,恨也好,你很难将之取消。象牙之塔中,多了不少市场噪音。这已经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

同类推荐
  • 金羊毛的寻找者

    金羊毛的寻找者

    本书收集了78篇研究人类学这一课题的文章,且内容都只涉及我国本土民俗文化,如《论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茶艺美学论》、《论镇物与祥物》、《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采录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注重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而辛苦获得,因此,不似其他有些研究课题,书斋气十足。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一定的人生观。所不同的只是有自觉和不自觉、高尚和卑下、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分。人生观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热门推荐
  • 娇妻:不听话训训

    娇妻:不听话训训

    第一次见面他笑笑,顺手拉过刚刚上楼的她揽在怀里,佯装暧昧深情地看了一眼,“介绍一下,这是我的贱内!”他对她似乎从不懂温柔,可是她委屈了他会心疼,她等的久了他会舍不得。他会小心翼翼地拢着她的发,说话像是水一样的温柔……她爱上他了,可是幸福和她开了个莫大的玩笑……
  • 武元剑尊

    武元剑尊

    天不容我,便劈了这天,地不留我,便碎了这地。纵览寰宇,我为主宰!何为天道?狗屁罢了。此界,我为天,一剑,才是道!“执起此剑,只是为了想保护我该保护的人。”
  • 似是春和景明

    似是春和景明

    大约是日常在垃圾堆里捡垃圾罢了。这里有阳光下午茶琐碎小角落生活排泄物。
  • 傲心美人之酷男靠边站

    傲心美人之酷男靠边站

    “我们离婚吧!因为我爱上了别的女人。”结婚三年的丈夫无情的丢给她一张离婚协议书。“离婚?”她不齿地轻笑,潇洒地在协议书上签下大名,从此丈夫成为前夫。谁知,她的潇洒,换来的是他无理的强暴!他的纠缠与无理。害得她失控的怒吼:“前夫,滚”。
  •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蕙风词话

    蕙风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低碳阴谋

    低碳阴谋

    最近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被视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但这项事关“人类未来”的会议却演变成了一场吵架大会。针对碳排放问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展开了更为激烈的争斗,且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低碳阴谋》主要从“碳关税”和“碳减排”两个方面入手,挖掘出了隐藏在两者背后巨大的阴谋。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借力环保问题企图扼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让发展中国家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此次金融危机买单,继续牵制和盘剥发展中国家,以维持两极世界的格局。
  • 法王经

    法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敌神尊

    无敌神尊

    当尘封的记忆被撕裂,冰冷的鲜血为之沸腾,孤寂的灵魂已然躁动;当嫁衣如火灼伤天涯,狱龙起,天下寂,血染红妆,魂殇千里;当古神血脉躁动,远古密辛隐现,诸神黄昏,谁主沉浮?‘武’之一字当由鲜血来渲染,‘情’之一字当用生命去践行;情撼九天,拳威震世,一剑弑神,一念封天,,,,
  • 重生做游戏

    重生做游戏

    重生2002年,秦文辉决心利用自己远超世俗的经验眼光,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游戏帝国!这是一个玩家的呐喊,也是疯狂妄想作品。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