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72300000002

第2章 需求心理:给对方想要的,付出才有价值

1.刺猬法则——关系再“铁”,也要留点私人空间

刺猬,一种全身长着针刺的生物,由于身体原因,它们彼此不能靠得太近。否则,身上的针刺会扎到彼此。因此,对于两只“刺猬”来说,哪怕关系再铁,它们也会相互给对方留点安全距离。在心理学上,有人据此提出了一条法则,就是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人人都需要拥有一个能自己把握的私人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一定的“领域”。当一个人的私人“领域”被他人侵犯时,便会感觉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排斥。

从前,有一个书生,为人恭谦有礼,温润如玉,是十里八村人人称道的君子。但有一点不好的是,他的父亲死的早,家里又没有其他男性亲人,母亲碍于身份,对儿子在男女之事上的教育做得不到位。导致这位书生在成亲后,闹出不少笑话。

比如有一次,书生与几个同窗开怀畅饮之后回家,见房里还亮着灯,也不敲门,就直接推门而入。进去之后,他才看到妻子正在清洗身体,场面有些不太雅观。

书生饱读圣贤之书,哪里容得下这等“不检点”之举,当即摔门而去,找到母亲,说要休妻。母亲大惊,问:“怎么回事,儿媳一直表现良好,为何要休她。”书生就把方才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却是板着脸,拿了戒尺打了书生几下,说道:“这本来就是你的不对,进门之前为何不先敲门?如此无视别人的意愿,哪里算得上君子。”

书生很委屈,说:“可她是我妻子啊,又不是外人。”

母亲摇摇头,说:“且不说女人家有些事本就很私密,不便与你们男人知道。就是要好的同性朋友,你也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可靠得太近,让人家没了秘密。”

两个农夫关系很好,想把菜种在一起,但菜挤在一起后全部枯萎了,于是两人互相埋怨对方的菜占用了自己的空间,关系逐渐疏远。任何事物,两两之间若是没有了距离,也就没有了美感和包容。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对方的身边,来测试对方的反应。因为被测试的人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默默起身,到远一些的地方坐下,还有人会非常干脆地说:“你想干什么?”参与这次实验的整整有80个人,但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因此,与人交往,我们也一定要注意自己与对方的距离,不可过分靠近,让对方拥有保留个人秘密的权利。同样,也给自己留一块“私人地带”。那么,在具体的交往中,我们如何保持这种距离呢?

首先,与家人相处,不能没有恭敬心。亲情是我们最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是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享有的一种情感。因为过于“亲密”,以至于很多人在与家人相处时,容易越过对方的红线,肆意践踏对方的个人意志。

如打听父母之前的情史、取笑某个兄弟曾经的丑事和难堪遭遇……很多人以为,家人之间不必讲这么多,相互之间也不该有秘密,这是极大的错误。

事实上,和亲人相处,我们更不能太过随意,对待长辈一定要有恭敬心;对待同辈一定要有包容心;对待小辈一定要有仁爱心。对方的事情,人家愿意说就好好听着,不愿意说就少打听,不要干涉,更加不要肆无忌惮,这样的家庭才能和谐相处。

其次,与爱人相处,不要试图占据对方的全部。有人说,爱情是神圣伟大的,爱他就要把自己彻底交给他。这本是告诉我们,在爱情中要敢于奉献。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却误以为“爱他就要占据他的全部”,将“给”理解成“拿”,刨根问底地追问爱人曾经的经历和情史,想方设法探查爱人的一切秘密,不允许对方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这样的婚姻是很难长久的,夫妻之间的关系很亲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就不能有些小秘密。特别是兴趣爱好有差别的夫妻,不能强求对方和自己有一样的爱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认同对方的喜好,然后有各自的朋友圈,和睦愉快地相处。

最后,与好朋友相处,要时刻牢记“距离产生美”。好朋友之间,彼此给对方的印象通常是正面的、良好的。想要长久维持这段友谊,我们就应该将这种良好印象不断强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保持“边界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

好朋友需要帮助了,我们就伸出援助之手。但是,请不要走过去打量对方,因为,没人愿意把自己落魄的一面暴露在别人眼前。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边界”的概念,表现为交往中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保持一定距离。人际界线不清晰最典型的两大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及过度暴露自己的秘密。周国平说过:“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能各自定位好自己的位置,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

2.说谎心理——若无恶意,不必急着揭穿他

在心理学领域,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说谎其实是一种求生本能,是人类本能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保护机制。可以说,每个人从娘胎里出来,就已经具备说谎的“潜质”了,说谎的基因已经“深种”在人类的遗传序列上。

心理学上对“说谎”的定义是: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故意对事实进行隐瞒、歪曲或凭空编造虚假信息,以误导他人的行为。也就是说,说谎就是一种欺骗行为。

不过,生活中虽然常听人们批判这种行为,但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经过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每天至少撒3个谎。说谎的内容多与情感和感觉有关,包括情绪、观点、对他人或事物的评价等,而且,人们倾向于假装正面的、积极的感觉。

可见,说谎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大可不必对它一味地口诛笔伐。人们之所以厌恶“说谎”,不过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而这种欺骗,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欺骗者所施加的伤害。也就是说,大部分谎言都是恶意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以“伤害”为目的的。也有一些善意的谎言,能起到帮助人的作用。因此,比“说谎是对是错”更重要的,是洞悉说谎之人的动机和背后的原因,提防恶意的谎言。

雨果和巴尔扎克都是世界文坛巨匠,同时也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巴尔扎克到雨果家里做客,看到雨果豪华典雅的红砖寓所,就十分高兴地参观起来。

在参观雨果的书房时,巴尔扎克一不留神,将桌上的一个笔筒碰倒在地。只听“啪”的一声,笔筒当即摔得四分五裂。见此情景,巴尔扎克心里不由满是愧疚。

随后,巴尔扎克向雨果连赔不是,请求得到雨果的谅解。谁知,雨果一点也不生气,笑呵呵地说道:“老朋友哦,你不必为此感到内疚。我也是最近才明白,这家伙竟然只是一件很普通的用梨木做的赝品。它欺骗了我这么长时间,我正恨不得扔掉它呢。”

听了雨果的这番解释,巴尔扎克如释重负。

其实,那个笔筒是一件制作考究、年代久远的真品,且价值不菲,更是雨果最爱的一个笔筒。雨果之所以说它是赝品,只是不想让好朋友巴尔扎克有心理压力。在雨果看来:虽然笔筒价值不菲,但相比之下,两人的情谊更加珍贵。

从情感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说谎。但生活的错综复杂,永远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时候,一些谎言比真相更能保护我们或我们关心的人。在尚未弄清对方说谎的理由之前,先不要急着去说破。也许对方只是不想让我们担心,也许只是准备给我们一个惊喜……总之,与其盲目地抗拒谎言,不如试着探寻谎言背后的深意。

很多时候,人说谎是出于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无意识行为。它反映出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一种焦虑、不安全感,是一种为了减少人际冲突而出现的退缩表现。

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说谎的人一般都有以下几种动机:

第一,为了自己得到实际的利益。

第二,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事实放大。

第三,为了讨好别人,照顾别人的情绪,让别人感觉好受一些。

第四,为了减少冲突,让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人际关系环境中。

第五,为了保护自己,在面临压力无法解决时,说谎可以给自己减轻压力,保护自己。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人在说谎的时候,通常是没有恶意的,或者说,说谎仅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得到更多好处。这种“说谎”有别于“欺骗”。如今,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心理的研究逐渐深入,他们开始把“欺骗”和“说谎”彻底分开。

与“说谎”的自我防御保护机制不同,“欺骗”是一种恶意的“造假”。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把欺骗定义为:一种企图在另一个人身上建立欺骗者认为是错误的或理解的行为。简单来说,欺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被欺骗者相信欺骗者的话,以便欺骗者达成某种不方便直接透露给被欺骗者的目的。而绝大多数时候,这些目的对被欺骗者都是有害的。

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分辨对方的“假话”,到底只是单纯的“说谎”,还是有意识地“欺骗”。如果只是出于自我保护性的“说谎”,那么我们就不必过于苛责,硬要戳穿对方的谎言;但如果对方是刻意针对我们的“欺骗”,是抱着恶意对我们说假话,那我们也不用客气,直接远离他们就好。

有时候面对谎言,在我们尚不知道真相之前,盲目戳穿也许并非好事。先不要着急下定论,也许戳穿的后果更残酷,又或者,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有时候,选择不说破,反而会让生活多点阳光。

3.改宗效应——好好先生做不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通过研究发现,当一个观点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能利用这个观点使得一个“反对者”改变其原有的意见而和他观点一致,那么他更倾向于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是那个从一开始就始终同意、附和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相比那些一向附和自己观点的人,人们更加喜爱那些在自己的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因为通过与人辩论,用事实说服对方,使对方改变原先的观点,转而认同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这就是有名的哈罗德的“改宗效应”。

“改宗效应”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那些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之所以会被人瞧不起,就是因为他们不能给别人一种挑战后取得胜利的成就感。生活中,不少敢于坚持自己观点,有独立想法的人,最终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以及由衷的喜爱。而那些为了讨别人喜欢就放弃自己的主见和观点,满口附和别人的“好好先生”,反而为人所轻视。

王启桥性格比较胆小怕事,遇事过分忍让,因此,在公司里常常被其他同事忽视。每次部门里有什么福利,如果不够分,那肯定是没有他的份的。就算够分,他拿到的也一定是别人挑剩下的。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外出野营时,他被要求看行李,他总是那个最先被排除的人。但实际上,在他心里,非常渴望自己能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和欢乐。

由于他的软弱和忍耐,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公司发福利,组团参加一场十分精彩的音乐会。事先本来是准备了足够数量的门票,但是因为有几个同事临时带了家属,多拿了几张送给自己的家属,结果到了王启桥这里就没有了。要是平常的时候,王启桥可能就忍了,但这场音乐会是他一直非常向往的,所以他终于忍无可忍,一向木讷的他来了个总爆发。

他大吼一声,激动的声音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一把抓走负责人手中的票,在众目睽睽之下摔门而去。大家在惊讶之余,似乎也领悟到了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大家对他的态度变得好多了,再没有人敢未经他的同意,就随随便便拿走本属于他的东西了。

俗话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可如果我们在予人玫瑰的同时,还不停地予人月季、牡丹和其他各色各样的花,那可就不是手有余香,而是各种“怪味”冲天了。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因为怕得罪人,就没有下限地去违背自己的内心,附和别人的意见。或是为了讨好别人,让别人喜欢自己,就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一味迎合对方的喜好。殊不知,只会说“好”的人,既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和重视,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只会在人来人往中,被周围的人遗忘在角落里,最后一无所获。

正如丹佛大学丹尼尔斯商学院的院长,克莉丝汀·里奥丹说过的那样:“太随和、太好说话的员工,虽然试图借此给上司或同事留下好印象,但结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凡事都要有度,太好说话,不但不会让你有所收获,许多时候反而会阻碍你的职业发展。”

因为在他人看来,凡事都谦让,过分随和,从不与人争论辩驳,要么是没有主见,要么就是油嘴滑舌,处事圆滑之人。而不管是哪一种人,事实上都不为人所喜。

而且,只会一味迎合的人,虽然可以给他人留下“好说话”的印象,但与此同时,也很容易被别人抓住你的短处。今天你接受了对方的要求,迎合了对方,某一天,如果你不再迎合他,不再接受他的要求了,对方非但不会感激你曾经的那些帮助,反而会觉得你这个人说话不算数,关键时刻掉链子。也就是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

在工作中也一样,一味地迎合别人,总是妥协、逆来顺受,别人并不一定买账,我们也并不会因为“听话”就得到别人的尊重,只会给人留下“无能”的印象。相反,如果我们适当地拒绝,只要拒绝得有道理,那么,不但不会得罪对方,还会让对方真正尊重我们,从而对我们刮目相看。毕竟,有谁会对一个只进不出的闷葫芦尊重呢,不是吗?

因此,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都不可以一味地做“好好先生”,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拥有自己的立场。只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别人才会对我们另眼相看,才有兴趣与我们平等交往。

4.非理性定律——感情用事会导致判断失误

非理性定律告诉我们:人都是感情动物,对许多事我们不是凭借科学仪器去判断,而是用自身的感情去衡量。这就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若懂得处理好对方的感情,无疑会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但是同样,我们也会因为过于讲“感情”,而产生认知偏差。

有一对情侣,男的非常懦弱,无论什么事都让女友先试,女友十分不满。

有一次,两人出海遭遇飓风摧毁船只,幸好女友眼疾手快,抓住一块木板,这才保全两人的性命。望着茫茫大海,看不到一点儿逃生的机会,女友问男友:“怕吗?”

男友从怀中掏出一把水果刀,说:“如果有鲨鱼来,我就用这个对付它。”

女友苦笑着摇头。也不知飘了多久,一艘货轮发现了他们,正当他们欣喜若狂之际,一群鲨鱼突然出现,并向他们游来。

女友大叫:“我们一起用力游,会得救的。”

然而,男友却一把将她推进海里,自己一个人扒着木板朝货轮游去,同时口中喊道:“这次就让我先试试吧。”

看着男友的背影,女友感到非常绝望。就在这时,鲨鱼向男友追了过去,凶猛地撕咬并吃了他。最后女友得救了,她坐在甲板上一言不发,大家都为她男友默哀。

船长走过来,说:“小姐,他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我们为他祈祷吧。”

女友却冷冷地说道:“不,他是个胆小鬼,看见鲨鱼来了,就抛下我自己逃生了,想不到鲨鱼最终会吃了他,真是活该。”

“不,小姐,我想你是误会了。”船长摇摇头,说:“刚才我一直在用望远镜看你们,我清楚地看到他把你推开后,用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鲨鱼对血腥味非常敏感,所以才追着他不放。如果他不这样做,您可能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出现在这艘船上。”

从实际生活来看,无论多么理性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片柔软。一旦那处“柔软”被触动,人就会变得非理性。所以故事中一向能干的女友,在被男友“抛弃”后,立刻变得感情用事起来,凭借自己惯有的不满情绪去判断,由此所产生的认知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但旁观的船长却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客观的事实,知道这个女子误会了她的男友。

可见,一个人一旦变得感情用事,相对地,就会变得“愚蠢一些”,不再像平时那样精明。从这个故事来看,“感情用事”无疑会平添些许误会。因为感情用事而导致判断失误,出现认知偏差,进而产生某些误会,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当一个人的大脑完全受情绪主导时,他就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喜好来看待世界,分析问题,这很容易产生不正确、不客观的认知。根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加拿大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证明,在美女面前,男人大多会失去理性,不惜放弃未来的发展机会,急于用江山换美人心。然而,女性则相反,她们更看重男性的“发展潜力”。

如果仅仅从对异性的选择上来看,多数男人这种只爱“美颜”不看“内在”的选择是短视的,是只顾眼前利益的“非理性行为”。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需要尽量避免这种“感情用事”。正如电视剧中所演的,很多坏人通常就是利用主角的“感情用事”,一步步诱导其进入陷阱,为人操控。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感情用事往往会让我们陷入“被动”的状态,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想要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更清楚地看清一些事情而不被表象所迷惑,我们就要努力保持理性。比如,路边看到一对男女打架,先不要一味地认为“打女人的男人不是好人”,要先客观地了解其中缘由。也许,这个女的是人贩子,而男的是警察。

只有我们保持足够的理性,在遇到一些能挑起我们情绪波动的事情时,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我们的感情,以一种客观、理性的目光去寻找事实真相,减少误会的发生。

5.示弱效应——利用他人的“吃软”心理获得所需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而向人示弱,正是一种让别人觉得自己受到重视的表达方式。比如现在流行的卖萌、扮委屈,其实就是示弱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示弱能够引发对方的同情心、同理心,进而软化他们的态度,拉近彼此的距离。在与人交往中,示弱常常能取得克敌制胜的效果。

徐玉瑛在机关单位工作,现在可以说是事业上已小有成就,但她的丈夫却于前几年下岗了,每天在家里给她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在外人眼里,徐玉瑛就是个不会做家务的女强人,觉得徐玉瑛和她老公之间不会有太多的幸福。但不知为什么徐玉瑛每次提起自己的丈夫总是赞不绝口,而徐玉瑛的丈夫也总是满脸笑容。

有一天,徐玉瑛邀请闺蜜去她家吃饭,并亲自下厨做了一顿非常可口的饭菜,并嘱咐闺蜜说:“我老公回来不许说是我做的,就说是我从外面饭店订的,这么多年他也不知道我会做饭。”听了她的话,闺蜜就很纳闷地问徐玉瑛原因,徐玉瑛说:“你不知道,自从他下岗以后就没什么事干了,所以为了伺候我就练了一手厨艺,他也就剩这点自信了,我不能把这点优势也给剥夺了,要不他还有什么可做的。女人呢!有的时候就得学会放弃自己的优势,学会依赖,以此来成就男人的自豪。”

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同情弱者。比如,两只狗打架,占下风的那只狗往往会赢得更多人的关心;猫咪和狗打架,即便猫咪的战斗力不凡,很多时候能把狗抓伤,但它娇弱的身体,还是让我们忍不住把它归到弱者一方,进而予以更多的保护。

可见,在人类的心中,那些看起来弱势的群体总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帮助、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示弱效应”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示弱,来奠定我们“弱势”的角色定位,进而引起对方的保护欲和包容心,从而促进彼此进一步的交流。

一般来说,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示弱效应”心理,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在面对女性的时候,适当示弱可以激起她们的母性。根据相关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女性对于孩子的那种喜爱,有时候会因为一个人的示弱而被唤醒,进而给予这个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换句话说,生活中那些傻乎乎、憨态可掬的男子,大多都能引起女性朋友的注意和亲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示弱”不能太过分,否则,也会让女性朋友反感。毕竟,女性在母性泛滥的同时,也有“强者崇拜”的心理。

第二,示弱可以给人安全感,不会引起别人的戒备,从而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攻击,不会成为众矢之的。德斯蒙德·莫利斯在《裸猿》中所说,猴群中表达投降示弱的方法,是弱势方主动给强势方挠痒,整理毛发捉寄生虫之类。而强势方表达对弱势方的友好,也是挠痒整理毛发捉寄生虫之类。可见,示弱能够减少敌意的存在,是生物的本能。

第三,能够增强对方的自信和成就感,进而促使对方乐意与我们交流。比如,当我们和恋人说出“这个我不懂,你教教我啊”时,恋人通常会很开心。或者当我们对同事说出“高手,教教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比较有经验”时,哪怕是再冷漠的同事,也很少有挥挥手,直接赶我们离开的。

这就是人的虚荣心在作祟,我们向对方示弱,就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被我们称道的优点,这就相当于承认他的厉害和了不起,当对方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自然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被人称赞。从这个层面来说,与人交往,一味显示自己的长处,处处想着胜过别人,是犯了大忌讳,令他人对我们升起戒备心和抗拒心。适当示弱,能打消这种戒备,使对方感激我们的善解人意,愿意和我们相处。

因此,与人交往时,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不妨适时地示弱,既可以使对方有一种“胜利感”,又能增强对方的自信,重新找回心理平衡,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6.透露一点隐私,满足对方的好奇和偷窥心理

心理学者苏晓波说:“只要人格还没有成熟,人们就还会热衷于窥探别人的隐私;只要还有欲望被深深压抑的人,就会有人挖空心思地揭露别人的隐私。借着别人的隐私,宣泄自身的欲望;只要人性还存在着缺陷,窥探隐私的喜好,就永远不会结束。”

偷窥心理,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心理。生活中,很多人将“偷窥”单单只定格于“窥视异性”,这是不对的。对异性产生窥视心理,也是基于人性本能,只是有些人没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得这种本能被放大,被扭曲。但是,“偷窥”这种心理,却是正常的。我们所“窥视”的,其实也不只是异性,而是范围更大的,一切“未知物”。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所没能掌握的信息抱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驱使我们去了解这些东西,进而产生“偷窥心理”和“窥视行为”。就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人们对别人隐私的窥探欲,来自于童年,来自对自己身世和来历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未知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属于疑问和隐私,他怀着新奇、激动和迷惑的心情开始接触、了解、适应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问和隐私就形成了一种动力,导致了儿童对隐私的好奇和探求欲的形成。因此,人类生来就有好奇心,生来就存在对隐私的好奇。换言之,喜欢窥探隐私,是人类先天上的本能。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种人类普遍共有,本能的“偷窥心理”,有选择地、适当地透露一些我们的小隐私,以此来满足对方的好奇心和窥视欲,进而促进彼此的交流,拉近双方的关系,助推良好关系的建立。

吴丽云刚进公司的时候,由于表现过于良好,吸引了很多男同事的眼球,导致一些女同事不待见她。为了打消这种隔阂和误解,她就主动跟同事们谈起了自己的恋爱经历。对于女神的恋爱史,人们自然是非常感兴趣的。于是她趁机道明了自己已经名花有主,并且正在考虑结婚的事实。这样一来,男同事明白了她的意思,女同事对她的敌意也大大减弱。

她说:“有些隐私没什么啊,就像找男友这种问题,偶尔跟大家分享一下,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暧昧,也能给其他姐妹一些启示,同时还能满足一些朋友的猎奇心理。只要我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会有什么事。适当透露隐私,是我的人际交往秘诀。”

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的隐私讳莫如深,像保护金子一样用很多“盒子”将其锁住。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隐私也是分种类的。像家人的爱好、从事什么工作、恋人是什么职业、自己与恋人是怎么相知相爱的……严格说来,这些也是隐私,但对于真正的朋友,它们也不是什么不可告知的东西。

可见,保护隐私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防范和戒备的对象。对于那些只在路上才能擦肩而过的人,对于那些隔着荧幕只通过网络聊天认识的人,我们自然要格外注重隐私,别说把家人的情况告知,就连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能不透露最好也不要透露。

但是,如果面对的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或者互相认识、知根知底的朋友,那么适当地透露一些不那么关键的隐私,有时可以激起对方对我们的兴趣和探知欲,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交流,从而加深和巩固双方关系。

通常情况下,适当透露自己的隐私,有以下几种好处:

第一,可以打消对方对我们的怀疑,增强对方对我们的信任。比如,恋人之间相处,有时候难免会有些疑神疑鬼。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适当地告诉恋人自己的一些消息,如“我下午是和闺蜜一起去做spa了”、“我昨晚在姐妹家睡觉,她还踢被子”……这些话题并不会涉及自己最核心的隐私讯息,但却可以有效地消除恋人的疑虑和不安,增强彼此的信任。

第二,可以给人留下一个“憨厚、耿直”的印象。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和憨厚、耿直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人不会耍弄心机,跟他们在一起不会很累。而向人透露一些私密的事情,是最能营造这种形象的。人们会想,连这种事都能说出来的人,肯定心大,心大的人一般都好相处。这样一来,人们在与我们相处时,也会不自觉地多一些真诚。

第三,会提升我们的话题性和趣味性。人之所以窥探别人的隐私,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收获刺激感和趣味感。如果我们时不时地透露一些隐私,就会持续保持我们在他人眼中的趣味感,人们会愿意与我们交谈、相处。

总之,隐私不是绝对的不可触碰。面对陌生人,我们有必要保持缄默,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但在与人交往时,有选择地适当透露一些隐私,也是一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易于相处的形象。

7.懂也装不懂,满足他人“好为人师”的欲望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人类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社交需求指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也就是说,人们在潜意识里,渴望在社会交往中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并且希望找到“存在感”。“好为人师”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产生的一种普遍社会效应。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好为人师”。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在本质上并非是一种美德,反而是利用对别人的挑剔来显示自己博学的一种自我炫耀。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都是一个贬义词,好为人师者为人所不喜。不过,如果我们能在人际交往中利用这一点,多向他人请教,多满足他人“好为人师”的欲望,就能帮助我们在对方心中留下好印象。

郭永川进入公司不久,就被安排了一个重要任务。接到任务后,郭永川经过周密的分析调查,提出了若干方案给领导,又向领导逐条分析利弊,最后向领导请教用哪个方案。其实,领导对他的分析已经很信服,准备采取他的方案了。这时,他又向领导请教,领导心想:这小伙子确实会来事儿。于是就让他放手干,自己在后面撑着。自然,郭永川成了领导眼中的好苗子。

之后不久,由于郭永川态度谦恭,办事到位,领导很满意,就破例提拔他当了经理。并且,领导还跟几个部门的经理打了招呼,以至于,郭永川在工作中,通常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一年下来,他的工作非常顺利,就名正言顺地又一次升职了。

无数例子证明,多思勤问的人,总比那些羞于请教的人更容易得到赏识。毕竟,提问既能显出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思考,又能显出我们的谦虚和诚恳。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要总是抱着“我这样问,对方会不会笑我,我是不是丢了脸?”的想法。

向别人请教,哪怕我们只是做做样子,也能给对方释放一个信号:您瞧,在我心中,您是很能干的,我得向你学习。这样一来,对方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荣誉感,会觉得自己被尊重,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会对我们产生好感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成就感往往可以让人的心灵更加充实和愉悦。别人向我们求教,表明我们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优势的,说明我们至少受到了重视。同理,我们向别人求教,对方也会产生同样的心理。所以,人际交往中,一个高情商的人往往“甘为人徒”,乐意做一个忠实的听众,给对方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此建立并拉近彼此的关系。

可见,装“不懂”,然后向人请教,实在是一种高明的交际手段。比如在与对方谈论事情的时候,对方往往会说一些自己擅长的东西,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对方往往会非常高兴跟我们交谈,继而增强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切忌摆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这样会非常惹人讨厌。

当然了,装不懂需要一定的技巧,并不是让我们真的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装得太过,也是不行的。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没人会喜欢。我们只需要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给别人创造发挥的空间,然后多问问别人的建议,让别人乐意与我们接触就行了。

比如以下两种语境,当我们与人交谈时,它们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第一种:

“那你说吧,这件事应该怎么办?”

“你行你上啊,有什么法子赶紧说啊,别磨叽,我听着呢。”

这种语气,过于盛气凌人,还带有强烈的不甘、不愿配合、被逼无奈的情感,虽然也是在向人请教,但可以预见,任谁听到这样的“请教”,心情也不会很高兴。

第二种:

“您好,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你一下。”

“能请您帮个忙吗,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种语气就谦虚多了,先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然后向对方请教,并且用语还可以活泼、俏皮一些。如此一来,就能轻易勾起对方的好奇心,以及帮助我们的欲望。

另外,我们也需注意,既然是在向人请教,就说明我们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至少表面上是如此。这样一来,我们就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千万不要在对方面前“漏了馅儿”。要是听完对方的指点后,随口就说出比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方案,对方就会知道我们是在“明知故问”,一个不好,就会给对方“我们是在卖弄”、“逗他玩”的印象,令其心生不满。

“好为人师”本身不是正能量的词,但是,只要我们转换思维,学会合理利用这种心理,满足他人“好为人师”的欲望,就能够促进我们的人际交往。

8.肯定对方成绩,满足别人的荣誉感

依然是马斯洛的“人类激励理论”,其中说到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所谓自我实现需求,指的就是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潜在可能的需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就感”。在心理学上,它被定义为:一个人心中的愿望和眼前的现实达到平衡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做出成绩,或顺利完成了某件难度较高的事情后,所产生的愉悦、自信、享受成果的好心情。

因此,可以说“成就感”是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在情绪上的体现,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当我们肯定对方的成绩,满足对方的成就感,让对方感到自我价值得到确认,荣誉感得到满足,进而就会对我们产生亲近的心理。

在2016年6月27日结束的百年美洲杯决赛上,阿根廷不敌智利,连续三次在世界级大赛的决赛场上失利。赛后,心灰意冷的阿根廷队长梅西接受记者采访。

梅西表示,自己从此将退出国家队。消息一出,立刻轰动了整个阿根廷,上到总统,下到普通球迷,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挽留他。总统马克里在推特(一种网络自媒体)中写道:“我从未对我们的国家队感到如此骄傲,我希望看到最好的球员,继续为国效力。”末了,他还在这段文字的最后添加了一个标签——“梅西别走”。

接着,马克里又在随后的内阁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梅西,表示:“我们真的是太幸运了,梅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多的乐趣,他就是上帝赠予我们的礼物。我们这样一个足球大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同样,在民间也有一名叫优哈娜的阿根廷女教师,写了一封公开信挽留梅西,引起巨大反响。

最终,在铺天盖地的挽留中,梅西重返国家队。梅西十分激动地对球迷说道:“我之前说过我不会回来了,但我还是回来了。在经过这么多的事情之后,我想回到阿根廷国家队。在说出那些话之后,我感受到来自所有人无与伦比的爱,大家一直不离不弃——不仅仅是这一次,而是一直以来。对此,我真的非常感激,我不能不回来。”

人向来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当自己的成绩被外界肯定和赞赏时,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乐意与外界交流。

邱吉尔说过:“要人家有怎么样的优点,就怎么赞美他。”其实,这里面蕴藏着深层次的心理哲学。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对荣誉感的向往。当我们满足了对方这种荣誉感,对方自然不会怠慢我们。以肯定对方成绩的方式来打动对方,往往是个不错的选择。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用团队中上下级的关系来解释的话,那就是当上级领导对下属投入感情、希望和指导,表明自己对他有很高的期望时,下属就会受到激励,努力朝着领导期望的方向前进。

比如,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随意从每班抽取3名学生,共18人,然后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老师,以及这些学生,说他们是“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

其实,这18人完全是随意拟定的,那个结论根本没有依据。但8个月后,所有人都发现:这18名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多年后,这18人更是全部成为了优秀的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非凡成绩。

这个效应指出了一点:当领导、老师、专家等一些具有权威的人跟一个人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时候,那个人会觉得自己被人肯定,因此受到鼓舞,他们为了不辜负这份“肯定”,会格外地努力。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肯定别人已经做出的成绩时,其实也是在给予对方鼓舞。只不过与“皮格马利翁效应”不同的是,后者肯定的是一个人“未来的成绩”,相当于经济学中的远期风投,而前者肯定的则是已经看得到的、过去的成绩,相当于“秋后算账”。不管是哪一种,其中蕴藏的“肯定”和满足别人的荣誉感的力量,却是相同的。

由此可见,人的内心里对于成就感和荣誉感的渴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好这一点,多多肯定他人,那么,就能帮助我们迅速博得别人的好感。

同类推荐
  • 顶层思维:逆转人生的神奇心理效应

    顶层思维:逆转人生的神奇心理效应

    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未来,不管你是做人生规划、领导团队还是制定市场战略,思维模式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就会与众不同。《顶层思维》遴选了57个好玩又实用的心理效应,比如墨菲定律、首因效应、跳蚤效应、华盛顿合作定律等,作者结合中外经典案例,详尽解析和探讨了每一种心理效应的内涵及应用,适用于个人成长、人际交往、职场沟通、商业谈判等多种领域,让你一书在手,洞悉生活背后的心理学秘密,激发自身潜能,突破思维限制,转变思维模式,实现自己的人生蓝图。
  • 史上最酷心理学:婚姻与恋爱的秘密

    史上最酷心理学:婚姻与恋爱的秘密

    为什么男人都喜欢美女,而女人都喜欢帅哥?为何“高富帅”称霸婚恋市场,凤凰男却频遭女人驱逐?为何男人喜欢一夜风流,而女人偏爱一世承诺?婚都结了,为何他/她还要求那么多?家有贤妻,男人为何还执迷于“金屋藏娇”?女人的价值跟婚姻成正比还是反比? 本书涵盖了当下最容易出现的婚恋问题,实情引入+进化分析,在看似戏谑的语言里,给深陷婚恋泥沼中的男人女人们提供一个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改善心态的新方法,告诉你一些你所知道和不知道、你懂得却不会表达的恋爱与结婚心理、两性交际之道。
  •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

    全书分两部分,主体为十五个心理咨询档案,是北京晚报记者蔡岫(她亦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采写的故事,大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刊登在该报的“来访者”栏目里,成书时进行了深度加工,并撰写了别具特色的心理分析;附录部分为北京资深心理咨询师梁明霞所提供的十五个常见心理问题问答,可作为向导和自助治疗之用。作者称二三十岁的新女性为“轻一代”,“不仅仅是年轻,还由于来自不够温暖的家庭,及在各种社会问题中游走等原因,迷茫、脆弱、轻飘飘,时刻都像踩在云上一般。”故事里的主人公被各种难以想象的心理问题所困扰,人生之路走得飘飘忽忽,借助于高品质的心理咨询,心结逐步解开,最终走出了隐秘的心理暗区,自信从容地活在阳光中。
  •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心理学让你内心强大

    本书运用心理学理论,悉心对读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养成习惯,掌 控环境,激发潜能;帮助读者修炼心灵,摆脱束 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 世界正在惩罚你这样的人

    世界正在惩罚你这样的人

    本书以时下流行语“世界正在惩罚”为主题,讲述职场、情感、生活三个情景中常见的负能量故事。通过我们身边常见的人和事讲述效率低下、不改变、不做时间管理、晚睡、不运动、不读书带来的问题。每个篇章配有温馨的自救指南,从而让读者在负能量中获取向上生活的能量。
热门推荐
  • 此女有才

    此女有才

    这是一部留美女博士写的自传体小说,创作素材来自作者数十年的日记。小说围绕主人公的求学生涯展开,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洞察世事,同时读者可以体会到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在中美文化冲突下的心理挣扎和蜕变。
  • 世世轮回君何往:道魂牵

    世世轮回君何往:道魂牵

    太古时期,鸿蒙开宇地,分五界,涅造化,铸洪荒,成天地。然,天道轮回,万物寂灭,众生皆难,民不聊生。欲,脱离苦海,救先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转世?是轮回?还是要夺舍?我命由我不有天!若真孤星照日,天道肆虐,吾必颠而覆之!若真轮回无常,玩弄世间,吾必取而代之!
  • Walk Out Walk On

    Walk Out Walk On

    No One Is Coming to Help. Now What? In this era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problems and shrinking resources, can we find meaningful and enduring solutions to the challenges we face today as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and nations?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关于过去的故事

    关于过去的故事

    人生无趣,阅读历史来渡过。边读边写,既是学习,又是回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话虚天

    灵话虚天

    光明与黑暗的碰撞;神与英雄的战争,看主角如何从一介废柴破碎虚天!地球上的来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后惊后觉爱上你

    后惊后觉爱上你

    她爱他,他不知道,对她总是淡淡的,在他眼里她笨她丑,脱光了丢在大街上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他以为自己可以这样潇洒一辈子,但是当她离开时,他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却又说不出什么,直到她的归来,身边跟着一个出色的男人时,他才惊觉,原来他不是少了什么,而是丢了自己的感情......
  • 校草边伯贤的专属甜心

    校草边伯贤的专属甜心

    新书重新写了因为新书通不过审核只能在这里重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