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7200000007

第7章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之子宜臼为避犬戎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东周时代开始。东周前期史称春秋,后期称为战国。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蜂起。齐桓公和晋文公先后打败周边各民族和南方的楚国,各兴霸业,打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统一格局。春秋中期过后,晋秦和晋楚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近百年,之后又出现了吴越争霸的混乱局面。春秋时代政治取向的基本特点有二:一是所谓的霸主政治,政权由集权向分权转化;二是西周时期周公创制的礼乐制度开始崩坏。这种特点促进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其中最明显的是土地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更替。

《春秋》

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开始编写鲁国国史——《春秋》,这是中国现存先秦典籍中年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的记事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春秋》为史官实录,真实可靠,所以价值极高,后人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史实,而且可以认识中国史学的渊源,至少我们可以认为有完备的史官记事制度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春秋》也是中国史传散文的第一部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很高,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还为后来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开了先河。

平王东迁(前770年)

公元前770年,犬戎之乱后周朝都城镐京被破坏得一片狼藉,周平王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迁都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故史学家称之为东周。东迁不久,周王朝丧失了对各地诸侯的实际号令权,势力范围也局限于以洛邑为中心的方圆不过六百余里的区域,实力也降到中等诸侯之下。周王朝政治、军事权威的丧失,标志着西周的礼制、法制和文化制度迅速崩溃,各诸侯也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任意用兵,相互攻伐,中原陷于混战局面,以军事实力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成为诸侯争霸的主要目的和手段。同时,由于礼崩乐坏,周王室不再享有独占九鼎、巡狩天下的特权,而诸侯王,甚至卿大夫,常常超越本分冒用天子礼制,导致中原地区的政治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周郑交恶

春秋初年,周王室衰落,时常需要同姓诸侯的支持。郑国为姬姓诸侯之一,国君郑伯自恃实力强大,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周平王担心朝政大权会被其操纵,双方渐生嫌隙。周平王为削弱郑伯的权力,准备让虢公掌管一部分事权。不料有人将消息透露给郑伯,郑伯大怒,当面质问周平王。周平王害怕,矢口否认。郑伯不信,胁迫周王室同他互换人质。于是周将王子孤作为人质交给郑,郑以公子忽为质给周,史称“周郑交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又想削夺郑伯的权力。郑伯怒不可遏,几次将周王室的庄稼大面积毁坏。周郑便开始结怨并越来越深,史称“周郑交恶”。

共叔段之乱(前722年)

共叔段是郑武公次子,其母武姜厌恶长子寤生,多次请求郑武公废寤生而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未同意。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死,寤生即位,为郑庄公。公元前722年,武姜请求把京封给共叔段,郑庄公同意了。共叔段回到京地以后,肆意扩展私家势力,扩充私人军队。不久,共叔段要求郑庄公将郑国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同时归自己管辖,郑庄公依然同意了。郑庄公的一再纵容使得共叔段更加肆无忌惮,随后又收取两属之地作为自己的封邑,所控制的地域迅速扩大。这年五月,共叔段整治城郭,积聚粮食,修补武器装备,收养敢死之士,充实步兵战车,准备袭击郑国都城,还联络都城中的武姜为内应,令其准备届时打开城门接应自己。不料共叔段预谋造反的消息被郑庄公得知,连起兵日期都被泄露了出去,郑庄公便命令郑大夫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京。共叔段抵挡不住大军的进攻,逃奔到*。郑庄公乘胜追击,大败共叔段。此后,共叔段逃奔于共邑居住,再也无力威胁郑庄公。

齐桓公登基(前685年)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弑齐襄公登基。但公孙无知被视为弑君篡位的逆臣而遭到国人的强烈反对。公元前685年春天,公孙无知赴葵丘巡视,葵丘大夫雍借机袭杀了公孙无知。

因当年齐襄公暴虐,襄公的弟弟们逃亡在外,此时国内无君,纷纷准备返齐继位。公子纠因其母为鲁女而逃避在鲁,由管仲、召忽辅佐。公子小白逃奔在莒国,由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之母是卫国之女,有宠于齐僖公。公子小白和齐国大夫高溪关系甚好,当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显贵高氏和国氏就商量,要把公子小白秘密从莒国召回齐国继承王位。鲁国听到公孙无知死讯,立即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继承王位,并派管仲率领部队在赴齐的路上阻挡公子小白。管仲引箭射公子小白,射中其带钩,公子小白佯装身亡,倒在车中,瞒过了管仲。管仲误以为公子小白已死,便派人驱车将消息报告公子纠。公子纠信以为真,便慢慢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此时,公子小白早已到齐。公元前685年,因有高氏、国氏为内应,所以公子小白顺利继承君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击败了后来赶到的公子纠,管仲与公子纠逃往鲁国。

周王室东迁以后,宗法制度和神权统治已崩溃,政治权力迅速转移到诸侯国。政治结构上的重大变化促使各诸侯国发展起各具风格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和多元化的文化样式,为以后战国及秦汉文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作了一系列改革,齐国开始强盛并最终确立了霸主地位,齐桓公及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长勺之战(前684年)

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之间的战争爆发,齐国军队攻到鲁国长勺。形势对鲁国十分不利,为了挽救败局,鲁庄公只好临阵督战。当齐军擂鼓进攻之时,鲁庄公马上命令鲁军迎战,但是遭到了谋士曹刿的劝阻和制止。等到齐军三鼓之后,曹刿才请求鲁庄公下令让鲁军冲锋,结果一举打败士气衰落、精疲力尽的齐军。长勺之战也因以弱胜强而名留青史。

管仲佐政

公元前685年,雄才大略的齐桓公开始发展其霸业。当初,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王位,鲁国协助公子纠和管仲,并出兵进攻齐国,结果吃了大败仗,鲁庄公还差点送了命。鲁国只好设法与齐国的新政权修好。齐桓公最信任的大臣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在鲍叔牙看来,管仲之才能的最可贵之处,是他能够在使君主紧握自己政权的同时,还能调动起民众的力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于是,齐桓公就要求鲁庄公杀死公子纠,将管仲和召忽押送回齐国。公子纠被杀之后,召忽不堪受辱以身殉主,自杀而死。管仲去见齐桓公。二人见面之后,管仲把自己的富国强兵之道一一说出,齐桓公十分叹服,随即任命管仲为卿,尊称“仲父”,请其辅佐自己开创霸业。管仲首先从齐国经济入手,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资财丰盈充足;其次加强内政建设,军政合一,以便最有效地集合起全国力量,一致对外;另外,管仲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尊王”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攘夷”则顺应了全天下人的期望,管仲便以此为借口征讨四方,最终助齐桓公完成霸业。

管仲属于先秦时期开法家思想之先河的人物之一,并把宽容和惠民的精神融入了他的法家思想。他一方面主张加强国家对民众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比较关心人民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主张以法治国,另一方面又坚持任用贤才,给各种人才创造发挥其才能的空间。后来的圣人孔子认为,管仲是个有上古仁爱之心的政治家。

齐桓公伐楚(前656年)

楚成王在位时期,国势不断壮大,郑国怕被楚国吞并,准备附庸于楚国。齐国也惧怕楚国日益强大进而威助自己的利益。为了对付楚国攻势,齐桓公采用加强诸侯联盟的方式,达到分化楚国的目的。公元前659年,齐桓公召集鲁、宋、郑、曹、邾等国诸侯商议援助郑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国及宋、卫、陈、郑、鲁、许、曹共八国军队讨伐新近倒向楚国的蔡国,蔡军不敌而溃,诸侯联军攻占蔡后进而南下伐楚,直抵楚国边境。到了当年夏天,双方相持不下,楚成王见诸侯联军没有退却的迹象,便派大夫屈完到联军请求停战和谈。齐桓公带联军退至召陵,迫于楚国也很强大,齐桓公最终同意议和,于是双方便在召陵签订盟约修好。

葵丘之会(前651年)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死,国君之位暂无人继承,齐桓公率领诸侯与周之卿大夫结盟于洮,太子郑即位,尊为襄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诸侯以及周王室的宰孔在葵丘相会,订立盟约。盟约的主要内容有:尊重贤士,养育英才;君主要用人唯贤,不得独断专行;各国间要有难互助,允许各国间粮食的流通;禁止堵塞河流,以邻为壑。订立盟约的目的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嫡庶的大小,意在发扬周文化尊贤崇德的精神,阻止国与国之间的垄断与竞争。此次会盟正式确立了齐国中原霸主的地位。

齐国所处地区,临东海,倚泰山,十分富饶。王位传至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短短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成为东方诸侯大国。齐桓公又适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召集诸侯会盟,扶危救困,代周王讨伐不服从周朝的诸侯国。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成为春秋首霸。管仲死后,晚年的齐桓公信用奸佞,息于政事。不久,齐桓公死,诸子争位,国内政治动荡,齐国的霸业也随他的死亡而衰亡。

城濮之战(前632年)

齐桓公死后,齐国霸业中衰,楚国乘机向中原扩展势力,与晋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公元前633年,楚国围困宋国,宋国向晋求救。次年,晋文公为救宋,率兵攻楚的盟国曹、卫,楚成王率陈、蔡两国军队回救。晋楚两军相遇于城濮,当年晋文公流亡楚国受到楚王热情招待,楚王问其将来如何回报,晋文公说将来若两军相遇,当退避三舍,晋文公于是令晋军后退,既避楚军锋芒,又兑现了当年的诺言。楚国令尹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朝觐周王,会盟诸侯,周襄王正式命晋文公为侯伯。晋国也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晋文公也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国崛起(前770年)

秦庄公的儿子秦襄公曾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平王念其有功,便封其为诸侯,并将岐山以西之地赐予秦,秦国因此迅速崛起。

秦人为嬴姓,传说是颛顼的后代。周孝王时,秦人祖先非子因为西周王朝养马有功,被赐封邑在秦,号秦户嬴。公元前824年,秦庄公攻破西戎,定居西犬丘,开始建立国家。春秋早期,秦致力于伐戎,收复周故地。公元前766年,秦襄公伐戎至岐身亡。其子秦文公继位,于公元前762年,收复汧水、渭水交汇处的秦故地,并于此定都。秦是西周的故土,继承了西周的正统文化,走在春秋时代文明兴起的浪潮中的前列。在军事上,秦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积极拓展领地。秦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甘肃东南和陕西西部的渭水流域,后逐渐并灭今陕、甘境内的西戎各部,沿渭水东进,逾黄河和崤函之塞,进攻三晋;逾今陕西商洛地区进攻楚;逾今陕西汉中地区,进入巴蜀,并从巴蜀进攻楚。公元前753年,秦开始记事,民众也开始接受教育。公元前746年,三族之罪首先出现在秦的律法中。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歌咏了秦国君游猎、战争的情况。从此,秦国不再是僻居于西部一隅之地的小国,一跃而成为可以与中原诸国匹敌的强国。

崤山之战(前627年)

经过几代秦王的励精图治,到秦穆公即位时,秦国已经强大起来,并图谋东进,以便称霸中原,东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晋国。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越过晋国南境,抵达滑。郑国商人弦高与秦军途中相遇,机警的弦高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这就是弦高救国的故事。孟明视以为郑国早有防备,于是决定返回。晋国派大将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在回师途中路过崤山时突然遭到晋军和姜戎的夹击,身陷隘道,进退不能,全部被歼灭。孟明视等秦将被俘。第二年,秦穆公亲率大军渡河焚舟,要与晋军决战,晋军避而不出。于是秦穆公来到崤山,祭奠阵亡的将士,然后班师回国。

秦穆公称霸西戎(前623年)

秦国的疆域一直局限于岐西之地。秦穆公好胜图强,刚即位就致力拓展疆土,扩大势力。秦穆公首先讨伐茅津,灭掉梁、葭等小国。同时,秦穆公又助晋惠公返晋得位。中期,秦穆公以武力将陆浑戎迁至伊川,吞并了其原居地瓜洲一带,使其疆域扩大到黄河以西。自得百里奚、由余等贤臣相助之后,秦穆公更是四处扩张。公元前623年,穆公用大臣由余之计,选送十六名女乐给西戎王,戎王沉溺女乐,国政自衰。秦乘机攻伐西戎,大获全胜,将西戎十二国并入秦土,增加了纵深千里的土地。周襄王得知,派吕公过恭贺穆公,授之以铜鼓,秦国遂得以称霸西戎。

楚庄王“问鼎中原”(前606年)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即位。他即位后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诛平百蛮,国力增强,于是不满足于偏安南方,不断进兵中原,并与晋展开了霸主之争。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屯兵周郊,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楚庄王趁机问王孙满九鼎之轻重。九鼎是王权的象征,问鼎之轻重事充分暴露了楚庄王称霸中原的野心。这时,中原国家仍以晋实力最强,它西抑秦东制齐,秦、齐虽渐上升或恢复,仍非晋之对手。晋当时的国君为晋灵公,他十分残暴无道,对内残害臣民,对外受赂无信,国内统治不稳定,国外威信也日益下降,这就为楚庄王北上中原提供了有利时机。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观兵周郊后,随即移兵攻打晋的盟国郑国,以此来教训晋成公,晋未出兵对抗。此后,楚庄王连续北上用兵,声威也日益远播。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楚获大胜。之后,楚国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因此,楚庄王确立了中原霸主地位。

鲁国“初税亩”(前594年)

公元前594年,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鲁国开始进行农业改革,实行“初税亩”制度。在此之前,鲁国实行的是“井田制”。农夫只为公田出力,而公家收入的多少,主要依靠年景,年景好则丰收,收入多,反之则收入少;也有按照全年收成的比例来上缴国家的,比如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这同样与年景有关。同时,农夫们新开垦的土地,虽然不合法,却不承担任何赋税。所以,鲁国决定采用“初税亩”的制度。这一制度的中心内容,是根据农夫耕种的实际田亩数,交纳一定数额的税粮或税金。不管年景如何,农夫耕种的田亩数不会有大的变化,交纳的税粮、税金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样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而对农民来说,私自垦田也成了合法的事情,劳动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总的来说,“初税亩”制度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弭兵之会(前579年)

春秋时期,各诸侯争霸纷纷,战争旷日持久,给各国及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对于夹在大国之间的中小国家来说,灾难最为深重,因此他们不遗余力地倡导“弭兵”。春秋时共有两次“弭兵之会”,都是宋国倡导的。公元前579年,在宋国大夫华元的倡导下晋楚两国暂时休兵罢战,第一次弭兵运动成功。四年之后*陵之战爆发,宋国大夫向戎第二次倡导弭兵,得到晋楚的赞同。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组织第二次“弭兵会议”,此次盟会在宋国都城商丘召开,晋、楚、齐、秦、鲁、卫、郑、宋、陈、蔡、许、曹、邾、滕一共十四个诸侯国参加会议,最后签订协约规定,晋的盟国朝楚,楚的盟国朝晋,双方的盟国同时承认晋、楚两国的霸主地位,齐、秦两国则与晋、楚平起平坐。这样,在各大诸侯国的相互退让下,延续了一百多年的春秋中期的大国争霸战争,终于以休战而结束,弭兵之会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陵之战(前575年)

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国均为大国,双方一直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而争战不休。郑国本为晋国同盟,但郑国背叛晋国,郑子驷与楚共王会盟于武城。郑国此举令晋国上下大怒,晋国大夫栾书认为不可失信于诸侯,于是晋厉公亲率四军征伐郑国。郑国向楚求救,楚共王率军救援。晋范文子闻楚来救,劝厉公回师。晋国大夫栾书却认为见强避之,无以令诸侯。于是晋楚两军在*陵展开大战。混战中,晋军弓箭手射中楚共王眼睛,楚军大败。楚将子反组织战败的楚军,安抚他们想再战。楚共王召子反商量对策,子反却贪杯而没能参加。楚共王大怒,赐子反自尽。楚军失去主将,大败而归。*陵之战是晋国为争夺郑国而引起,最终导致晋楚两国展开了一场正面交锋,楚军虽然大败,但没有太大损失,晋国也未征服郑国。

吴国兴起

相传吴国由周文王伯父太伯、仲雍奔荆蛮时所创建。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封其后裔周章为吴君,立国于长江下游一带。公元前584年,吴国出兵伐郯国,郯与吴媾和,并臣服于吴。是年,晋使巫臣请求出使吴国,晋景公同意。巫臣到吴国后,很受吴王寿梦赏识。于是,在巫臣的联络下,吴晋两国通好。巫臣去吴国时,带着楚国三十辆战车到吴国做教练,还送给吴国射手和御者,教吴国军队练习战阵、使用战车。吴地盛产优质铜锡,冶炼技术精良,所造兵器以坚固锋利而驰名天下。春秋晚期,吴国逐步跨入了军事强国的行列。

专诸刺吴王僚(前515年)

为使幼弟季札继承王位,吴王诸樊临死立下遗命,王位继承采用兄终弟及的制度。公元前527年,吴王夷末死,应由季札继位,季札坚辞不就,结果夷末的儿子僚即位为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服,暗中打算夺位。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募得勇士专诸以刺杀僚。专诸将老母亲、弱子托付给公子光,自己冒死去刺杀吴王僚。此年四月,公子光先在地下室埋伏甲士,然后设宴招待吴王。吴王僚让甲士于道路两旁排列,从大门、台阶到里门和座席上,吴王僚两旁都有手持利刃的士兵守护。端菜的人要在门外先脱光衣服,换穿别的衣服,才能进门。进门后被吴王亲兵用剑夹着膝行而入,剑尖几乎碰到身上。当刺杀行动的一切准备布置好以后,公子光假装有脚病,躲进地下室。专诸把匕首放在鱼肚子里,然后通过了吴王亲兵的搜查,在上菜时抽出匕首猛刺吴王僚。在杀死僚的同时,两旁亲兵的短剑也刺进了专诸的胸膛。吴王僚死后,公子光即位,即吴王阖闾。

吴军破楚入郢(前506年)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建议下,亲率吴国大军,以唐、蔡军队为先导,出兵伐楚。吴军乘船抵蔡,在淮汭登陆,三次将楚军打败。吴、楚双方又于柏举列阵而对。吴王之弟夫概带领部下五千士兵突袭楚军,楚军溃退。吴王率领大军长途追击,在清发水追上楚军,趁楚军渡河至水中央时,猛烈进攻,大获全胜。吴军五战五捷,兵临楚都郢的城门下,楚昭王携其妹逃出都城。吴军于次日攻入郢,身怀深仇大恨的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泄私愤。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越争霸的战斗中吴王阖闾战死,吴国战败。其子夫差即位,发誓要为父报仇。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攻越,双方在夫椒展开大战,最终以越军战败告终,越军退守会稽山。越王勾践贿赂吴太宰伯嚭,并向夫差进献美女西施求和。夫差想争霸中原,于是答应与越媾和。勾践立志报仇雪恨,把苦胆挂在室内,吃饭之时一定要先尝苦胆,晚上睡在木柴上,用这种方式时刻警醒自己不忘耻辱,立志报仇。公元前473年,经过多年充分准备之后,勾践大举攻吴,击败吴军,攻占了吴都。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他是没落的宋国贵族的后裔,做过“委吏”和“乘田”等事,后因遭小人暗算而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创立儒家学说,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言行及与弟子问答的著作。

《论语》为儒家经典,但并非孔子所著。孔子死后,弟子们为表达思念之情,就把孔子生前的言行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整理成书,以期流传于世,这是《论语》的最初版本。后来,经过再传弟子的不断编辑、整理,《论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比如古论、齐论和鲁论等。到汉代,学者张禹将各种版本归而为一,即现在看到的《论语》。后人之所以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有全面的了解,主要依靠《论语》这部书。“论”有论说之意,“语”即孔子之语。《论语》体现了儒家的教育、社会、政治思想及孔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晚年,还对我国上古时期的文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现传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都经过孔子的删改或整理。他为我国上古文化的保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孔子的主张虽不被当时君主所采用,但影响十分深远,更是后来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政治基础。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任东周王朝“守藏室之史”,掌管图书典籍。老子一生修行道德,晚年才有“著书言道德之意”,但仅留《老子》一书。《老子》又名《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分上下篇,共八十一章,计五千余言。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以“道”为核心,创立了他的哲学体系,阐释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他认为“道”先于世界万物存在并且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神秘本原。老子的哲学思想,到后来基本上发展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庄子将老子的世界观发展成为虚无主义;另一个方向就是将“道”解释为规律,形成了法家学派。此外,老子的思想更为道教哲学所尊崇,作为道教神仙信仰的依据。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年齐国的军事家孙武所著,是公认的世界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武,字长卿,齐国内乱时逃亡到了吴国,经伍子胥的推荐,受到吴王阖闾重用。《孙子兵法》传世十三篇。书中强调了军事的重要性,认为军事乃国家的头等大事,并揭示了一系列的军事规律和战争原则,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而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孙子还特别强调作战要注意观察对立的两方面因素。《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孙子兵法》也成了历代兵学家、军事家必读之书,人们不仅吸取其中的军事理论,更用于指导实际的战争。

同类推荐
  • 青楼掌柜

    青楼掌柜

    阎王满足某人三个愿望---长寿,有钱,有美女。于是,主角轮回转世,成了响当当的青楼掌柜,且看主角怎样带着MM走出新一片天地。目前每天10更。各位朋友可以多看看。请大家有什么意见都留在书评区,好的坏的都可以,来者不拒。或者加到这个群里面来。群号:110771300,110900727。验证的时候输主角名字就可以了最后,求收藏,订阅,推荐。
  • 大明满江红

    大明满江红

    这是一部穿越者的《权力的游戏》:所有的人都要基于现实规则,运用自己的能力,操纵他人,去实现自己的权谋。这是一个BUFF的年代,也是英雄汇聚的年代!你准备好了吗?穿越到1628年,成为崇祯元年的朱由检,和你的朝臣斗智,和你的对手斗勇,在鲜血的荣耀之路,实现大明革新,书写自己的权力游戏。
  • 高衙内在三国

    高衙内在三国

    现代型男重生到了汉末,有了一个牛逼哄哄的名字:高干,还有三个牛气冲天的身份:陈留高氏未来的家主;袁绍最宠爱的外甥;新任并州刺史。这可是如假包换的高衙内吶!生活看起来是如此美好,高干却悍然出兵抢了二表兄袁熙未过门的妻子甄洛,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到底是不爱江山爱美人?还是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的观念在作祟?或者是另有他图?蓝袍白马,背后还有美人环腰,高衙内和洛神同乘一骑私奔的滋味相当不错。可是如果身后再跟着一辆香车,车上坐着抢来的大小乔、孙尚香等人,那感觉岂不是更爽?PS:本书尽量贴近史实,因剧情需要,改了甄洛年龄,考据党勿怪!
  • 大燕风华

    大燕风华

    燕国是一个结束了三百年乱世,统一南北的国家,国力强盛。平阳郡主刘璇历经万难最终登上皇位,成为燕国的女主人。
  • 超级造反系统

    超级造反系统

    每一个朝代能够当上皇帝的人,都是身具怀大气运之人,然而,萧风的任务是造他们的反,且看萧风如何造反,夺取他们的气运,在现代的生活中,赚取财富,赢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虚空主宰

    虚空主宰

    掘帝墓,炼圣血,驭骨龙;纵横六域修无上血脉,抵御妖族历天地浩劫;上古神帝,绝世美女,神兽萌宠,一切皆因怪梦而起……
  • 欢喜唯你

    欢喜唯你

    喜喜:“唉,我还要照顾你。”欢欢:“哼,别自作多情了。”喜喜:“唉,女盆友是瞎子。”欢欢:“哼,男盆友是瘸子。”喜喜:“……”欢欢:“再说一遍试试!”喜喜:“不敢不敢,我错了。”欢欢:“切,小样!”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本书阐述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得出结论: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全书共分十章,主要有:教孩子学会文明礼仪,重视品德修养,提高智商,成就“优等生”,塑造健康心理,朋友孩子的独立人格,挫折教育,促进孩子进步等。
  • 梦起十分

    梦起十分

    这是第一次写书!自己以前是读者喜欢快穿的小说,这次自己写!一共是十个故事。第一个是古代的哦!后面九个请读者们投票吧!怎么这么倒霉,自己一个堂堂的大乘修士,四位其中之一的管理员怎么被其他的三个坑货给坑到了这里?幸好有小精灵陪着我不然就真的坑,这可是类似于快穿啊!一个界面,界面的处理‘外来者’洛樱雨心里道!
  • 朱雀向南飞

    朱雀向南飞

    黄初二年,本是魏国内卫的张亮,在追捕叛逃至东吴的叛徒成霸时,偶然发现自己的未婚妻竟是蜀国密探。在爱人的感召和对魏国世家大族的失望下,张亮转向蜀国,成为了代号“朱雀”的间谍,以一名魏国情报机构长官的身份,潜伏在波诡云谲的长安城中与魏国腐朽的情报机构斗智斗勇,为“兴复汉室”的理想作出了无声的奉献。
  • 总裁的假新娘2018

    总裁的假新娘2018

    假新娘,开放式结局,搞笑风格,且看且珍惜
  • 赤鼎

    赤鼎

    诸神不佑,大道难容,我便诛神灭道,铸鼎破天!书友群,7962772。
  • 病从脾胃生

    病从脾胃生

    本书内容包括:脾胃胜衰论、肺之脾胃虚论、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制方、用药宜禁论、《内经》仲景所说脾胃、气运衰旺图说等。
  • 人类四万年

    人类四万年

    人类历史发展到五万年后遭遇了众多来自暗黑面的窥伺危机时刻,唯有战斗征服,唯有征服,才能让人类之光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