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82200000016

第16章 :瘦黄花—春色深深,惶恐切切

——浣溪沙·春景(小院闲窗春色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初见这词,语言清丽,别致幽雅,偏偏读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还有什么难以名状的情绪堵在胸口,积闷难耐。

翻遍辞书典籍,前人多说这词要抒发的不过是年轻词人的一腔闺情、春怨。若以“惜春”二字炼其精髓,总有几分意犹未尽萦绕不去。

“小、闲、深”三字一出,空间寂寥、心情落寞之感顿现,词人独处小院,对窗观望只见迟迟春色,萋萋卉木。屋内重帘未卷,半遮半掩间阴影洞洞沉沉。

倘若屋外阳光璀璨,光线穿过边边角角的缝隙挤进室内,浮动跳跃,或许还能为沉寂的人与景添些灵动。但从下阙可知,这一天不但没有阳光,还下着小雨。春雨本来金贵,人常赞其“知时节,乃发生”,显然词人的心情与此并不合拍,细风阴雨让她的惆怅又深了一层。

淅沥沥的雨声传来,反倒衬得周围越发寂静。光线越来越暗,她倚在廊边出了会儿神,眉头微皱神情认真,不知在思人还是想事。末了,她轻叹一声,垂首拨弄手边琴弦,像是无心又似有意。伴着时有时断的琴声,远山处云出云归,暮色渐渐深了。

正惆怅,抬眼又见院中梨树正与风雨相抗,那一树洁白的梨花,终是留不住了。

不知为何,总觉得这句“梨花欲谢恐难禁”虐得紧。大概是词人营造的愁绪太浓重,又或是这短短几字本就包含过于强烈的无奈。花将凋谢,人欲挽留,明知不能又不甘心。反复玩味,苦意更浓。

忽然醒发现:那个活泼娇俏的少女,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变得安静了?弄扁舟、喝小酒、荡秋千,昔日俏皮的少女如今静坐不语,恍然多了几分成熟。当一个好动的少女开始沉默,多半是邂逅了爱情,抑或遭遇了打击。我们的女词人属于哪一种?

“此首亦当作于李清照待字汴京之时,且属少女怀春之什”,若按这种常见的说法,词人当属前者。爱情让人沉默,也让人变得成熟。爱情无师自通,懵懂的年纪初尝相思,不知不觉就变得沉静,或在心里默默勾勒那人的影子,或憧憬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的将来。

这个阶段,爱情的味道多半是甜的,即使偶有忧伤,也断然不该像词中这样“影沉沉”。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李清照出嫁前显然没经历过什么惊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爱情,不该把怀春的情愫表达得如此压抑。

那么,便有可能是后者了。

按《李清照集笺注》中的推断,这首词完成于李清照结婚之后、屏居青州时期。下阙中有一句“远岫出云催薄暮”,全词通篇都在写实情实景,并无思绪飘渺、天马行空的迹象,这意味着李清照在家中能看到远山。汴京地处平原,而青州西南却有座仰天山,根据明代《临胊县志》记载,“仰天山在县南七十里……山麓有洞,深可五七丈许,上有通窍天云。”所以,“远岫出云”描写的可能是仰天山罗汉洞的景色,时间大概是“大观某年之春天”。

这番推论或可附议。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权臣蔡京复起再相。在此之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屡与蔡京争权,甚至上书“陈其奸恶”。蔡京下台后,正是赵挺之取而代之,坐上宰相之位,达到了权力巅峰。等到蔡京又掌了权,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赵挺之。

大观元年三月,赵挺之被罢相。

五天之后,赵挺之郁郁而亡。

又过三天,尸骨未寒,抄家的官卒就急不可待地闯进了赵家。

昔日权贵豪门,倒台之后也只剩大厦倾塌的狼籍。赵明诚兄弟被投入大狱,直到七月才得释放,罪名虽被免除,官职俸禄也撤得干净。

出狱后不久,赵明诚携李清照回了青州老家,这一住就是十多年。

青州十年是李清照文学事业的第一个高潮,也是她人生中相对安逸的阶段。这期间的李清照“有酒可喝,有书可读,有人可爱,有家可安”,这十六字确实可以概括她安居青州的日子,但不能完全忽略此前政局动荡、人情冷暖带来的冲击。

李清照是个敏感的人。政治这个词太复杂,太冰冷,局外人通常会下意识地远离,但一方退让未必就躲得过另一方的步步紧逼,无论多不甘愿,年轻的李清照都得承受政治风波带来的后果。

早在崇宁年间,也就是赵挺之倒台的三四年前,李清照的父亲被牵扯进党争浩劫。皇帝御笔一挥,向来醉心书卷、淡泊名利的李格非就被划为“元佑党人”,按皇帝旨意将被外放出京。李格非遭劫时,赵挺之正得势。李清照上诗赵挺之,请他帮自己的老父亲渡过难关。

赵挺之当时是什么态度,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通过其后李清照的反应也可一探端倪。南宋人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记载:“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大权在握热得烫手,李清照却觉得心寒。

父亲被卷入党争,这是李清照遭遇的第一场人生变故,此前的云淡风轻被这场骤雨扰了节奏。官场的尔虞我诈、权力倾轧本与她无关,却不得不面对,不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风云变幻也让她不得不更加清醒。不过三年,赵家又遭逢剧变。赵挺之郁卒,赵氏兄弟入狱,仆婢散尽,门庭冷落。等待赵明诚出狱期间,李清照的境况不难想象。

是以,到青州后不久,想起崇宁党争和大观之祸,李清照若有惶恐,若感无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类推荐
  • 爱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亲情、爱与责任的故事。作者突遇丧父之痛,独自一人前往父亲曾经工作过的新疆,在旅途中抒写亲情、感悟人生,广泛涉及哲学、伦理、日常生活、人文精神等诸多话题,深刻地反,省了一代人的精神状态。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抒情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鲁迅经典全集(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鲁迅经典全集(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鲁迅先生的写作近乎无所不包,写世道、写人心、写文学,都是他写得到位、写得入理、写到精髓。本书收录了鲁迅的短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希望在读者面前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的鲁迅。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口头文学,也就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各民族认知世界、传达情感、传承文化的利器,也是探寻民族共同记忆极好的凭证,回族民间文学也是如此。对于每一个回族人来说,他(她)们都拥有自己的民间文学知识,尽管这些知识不是经过专门的训练获得的,但却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脉里。所以,当你走进一个回族村落,与回族老人“谝着闲传”(西北方言,意思“聊天”),向他(她)们打听民间故事的时候,他们都会热心地给你讲述“阿丹与好娃”、“龙女与曼苏尔”、“尕豆妹与马五哥”的故事。或许,在你不经意间,还会听到从空旷的野外,传来悠长、嘹亮的花儿,那花儿或欢快,或悲伤,犹如天籁,震撼人的心灵……
热门推荐
  • 一代商圣

    一代商圣

    存稿中…………………………﹫?﹤#&%*﹍﹌﹑?﹦﹦ˉ
  • 网游之梦幻涟漪

    网游之梦幻涟漪

    《网游之梦幻涟漪》by慕影原来,你我都只是那涟漪上的浮叶,随着水的波荡,浮浮沉沉。那力量,将一切都冲刷得不由自主。却看云雾深处,好像有座浮华的宫殿若隐若现。她,如离去时一袭白衣,停在遥遥三尺之外,朝我笑而不语。全文免费章节,他站于2012年完结。
  • 太极道主

    太极道主

    【免费精品,全网畅读】修真界帝国太子被太子妃暗算,虽然逃得一命,却被强行入赘洞房,未婚妻还是个丑女……
  • 这只王八意外的强

    这只王八意外的强

    刘哥,我感觉不太对劲啊!费话!让一只王八拿枪举着脑袋你感觉得劲?……老子这辈子最烦的就是有人说我是王八,老子TMD是混沌龟!!偏日常,打斗的话基本一拳或者喷口水就行了
  • 时意圈

    时意圈

    与大部分网文一样,开始在一个像地球却不是地球的世界。但是它不是一个人的爽文,而是一个宇宙的猜想。
  • 我的系统又自爆了

    我的系统又自爆了

    秦默穿越到瓦如兰大陆后,竟惊喜地发现自己获得了一个会自爆的系统……秦默“有吃的卖吗?”系统“皇家特制版榴莲,只要100尼玛币。”秦默“那有房子卖吗?”系统“‘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型别墅,只要500000尼玛币。”秦默“那有美女卖吗?”系统“......系统已启动自毁程序。倒计时开始,5,4,3......”秦默“???”
  • 青春会不会懵懂

    青春会不会懵懂

    女主陈怡蓉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好,开学第一天就被男主张宇轩给撞到了。活泼的同桌李白宁,是默默无闻的暗恋还是轰轰烈烈的恋爱?
  • 迢迢陌上谣

    迢迢陌上谣

    江南惯出美人,江北美人第一当属洛阳。惜我算半个江南人又生在洛阳,却仍没有一副倾城倾国的皮相,出个洛阳下个扬州,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喜欢的人,奈何名草有主,看颜值我不如,看身材我不如,看家世我亦不如,只得灰溜溜回家去当我的待嫁小姐。二嫁未成,再度南下,奈何天意引我步步陷入江湖。
  • 自然长歌

    自然长歌

    一饮一啄天注定,命运不公自作主。看轮回宿命的伟力是推动世界的脚步还是...
  • 盛宠嫡妃

    盛宠嫡妃

    她是寂寂无名的大家闺秀,身体孱弱,却温婉贤淑。他是扬名天下的少年将军,温和沉静,却骄傲恣意。这是一桩天定的姻缘,她内心抵触,面上欢喜,因为,于她而言,开始既是结束。从西岳到大秦在辗转北周,她历经人生百态,看透世事炎凉,记忆中那个清俊的皎皎少年郎正逐渐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心头的朱砂痣。她安静而淡漠的活着,可一路走来,却恍若置身阴诡地狱,纤纤素手拨开云顶弥漫的乌云后,是否能在再见到久违的光明。后来,烽烟四起,江山倾覆。她站在高墙上,一跃而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