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19700000077

第77章 访谈/对话(2)

一个多重身份的诗人——《科学时报》访谈【1】

第一眼见到杨小滨,他太轻松了,我很虚伪地装了一把坦率,我说你看起来不太像诗人。他笑笑说,诗人该是什么样子?我心虚地说(我之所以心虚,是因为我也得承认我其实也不知道诗人该是什么样子),我以为诗人都是把自己搞得跟艺术家似的有点神经质,长长的头发,不修边幅,东张西突的胡子,好像至少五天八夜没睡过的样子。他依然笑笑说,是吗?不过我得承认他的笑很灿烂、很轻松,不像好多的人到了这个年纪都有种生活的沧桑,嘿嘿,这也许就是做一个轻松的诗人的好处吧。

我们来到他在北京租的一间两居室的塔楼下。他自嘲地解释说,这地方环境不太好,太脏了。我说没事,因为我就是生活在这片脏乱和豪华并存的土地上,比这更糟糕的环境都见过,这一点都不在话下,不像他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优美而宁静的小镇里,好的环境见多了,所以才觉着不安,我是安之若素。

来到他的小屋,果然又是一番天地,整个房间干净明朗,墙上挂着工艺品,很有生活安适的味道。我说在国内生活得还不错嘛,他说,是的,我比较注重环境,好的环境能给人以好的心情(不过原话是不是这样说的我记得有点模糊了,也可能比这说得更有哲理或是诗意吧)。

后来我们发现坐在房子里实在是有些不知所云。然后,正好他有个诗人的小聚会,他说可以顺便捎上我,这也正中我的下怀。我想一则可以完成我的采访任务,二则可以混迹诗人之间,看看诗人是怎样的,长长见识。

聚会是在他的一个朋友家里,那里可没有杨小滨家里那么舒适,有空调,起坐宽敞。那里最大的特点就是热和闷,我只觉得全身上下汗乎乎的,像上了一层糨子似的。因为我是半路杀出的局外人,所以也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地说热死了,只是一个劲地扯餐巾纸擦汗,当然也不好意思随便张嘴说话,怕露怯,只好埋头默默苦吃,反正也不吃亏,小龙虾的味道还不错,这也是一个诗人的手艺。席间杨小滨说话不多,主要精力用在喝酒上,另外就是吃菜,他的胃口不错(没让诗弄坏胃口,这说明他的确是在诗中游刃自如)。他们喝完啤的喝白的,白的喝完了又把两瓶干红也干完了,真是海量,而且敢喝混合酒,真是佩服。看样子他们喝得很是酣畅淋漓。也许是因为热不过,杨小滨还主动积极地要求吃了两支冰淇淋,我是对这种甜腻腻的东西敬而远之的。

酒足饭饱,诗人们议论了一下有关精彩盗版光盘的事,于是放起了歌剧的著名片断,因为我是音盲,所以也叫不出名字。杨小滨立马放声高和,果真有一副很好的男高音嗓子,雄浑而沉厚。我才发觉他的确是多才多艺。

我看他喝完了,也唱完了,还是很清醒,没事人一样,我说我们也该聊点什么吧,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不过他的话语里有些比较理论化的词和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当代西方理论家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的了解。总之他是一个诗化了的批评家和学者。

诗人·批评家·学者

《科学时报》:你是诗人,又是批评家,又是学者,如果这么多角色放在一个人身上也许会手忙脚乱,你是如何处理调和这些角色的?又是如何让这些所谓多重性不相互干扰的?

杨小滨:如果真要自我推销,可以说我是唯一一个同时又写小说评论和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诗人。好像没有别的诗人会像我一样去写论述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的美学》这样的书(不幸的是,那本书要比诗集卖得好得多)。写诗评的诗人就太多了,像欧阳江河、臧棣、王家新,直到更年轻的胡续冬、姜涛等都是很好的诗评家。记得我很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正式开始写诗评,以前只写过一篇。当时有个朋友就说,完了,你一写诗评,你的诗歌生涯就完了,意思是本来感性的东西你去理性化了。这是一种偏见。诗歌里就不需要理性的东西?好的评论就不要感性的成分?其实,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这都不是问题。写作跟什么有关呢?我觉得和参与世界的态度有关。如果说,说话、表达、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存方式,那么诗应该是一种最能体现语言的自由、表达的解放的文化形式。诗的语言自由是对现实束缚的挑战。英文里有个词叫“poetic licence”,意思是,诗的语言可以有特许,破坏日常语言的规则。搞破坏当然是很愉快的事。也就是说写诗的时候你可以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至少是有差异的声音吧。

同样,批评也是对现实的疏离,也可以称作批判,从这一点来说二者有相通的地方。

诗的语言的自由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是一种想象力的解放。不过我写诗的时候从来不考虑理论问题,如果把诗变成理论的阐释,那就太糟了,反而会走向我倡导的理论的反面。

我推崇谁呢?像翁布莱托·艾科一边写小说一边写符号学论著,皮埃尔·布莱兹一边作曲一边做他的指挥家,君特·格拉斯不仅写作还能画画。人一辈子干同一样活不太单调吗?不过,说到学者,那只是职业而已,我一直不认为批评是一种职业,不过似乎不难把所谓学者的职业转化成批评工作,这至少比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把保险公司的业务转化成诗歌意象要容易多了。其实,目前美国大部分诗人都在学院里,比如阿什伯利,学院对诗人来说只是一个饭碗。

《科学时报》:在座的诗人朋友大部分是70年代出身的,而你与他们还是很投契的,起码他们聚会不会忘了叫上你这个大哥,真是不错,你的确有种流动的活力在诗里面。但你和他们相比肯定是有不同的,另外和你同一代的诗人呢?

杨小滨:我觉得50年代生的严力、60年代生的李亚伟,都是70年代人的先驱。我的诗也有相当的喜剧成分和反讽色彩,其实这在我80年代的一些诗里早有体现。那些诗现在看来不够成熟,但是我觉得比当时的许多城市诗似乎更具复杂性。总的来说,我觉得我还是能写不同风格的诗,尽管都有自己的印记,但是比起很多人来还是应该算变化比较大的。说得好听这是风格多样化,像毕加索一样,说得不好听是没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就很难说不同,因为我有一部分作品在倾向上和70年代出生的诗人相差不远,而另一部分又接近同代的甚至上一代的诗人。

古典音乐的爱好者

《科学时报》:我刚发现你是一个很好的男高音,说说你的业余爱好?

杨小滨:我最持久的爱好应该说是古典音乐。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不过我也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音乐鉴赏家,我大多在工作的同时放着音乐,有的朋友认为这是亵渎。我不认为好的东西就一定是神圣的,就像对待亲人并不一定要像对待情人一样专心凝视。现在除了声乐,我一般只听钢琴和室内乐,对交响乐表达的那种集体的整齐划一越来越厌倦。我的音乐都在唱碟上,几乎不去音乐厅,正如我的电影都在影碟上,几乎不去电影院。这也是一种对集体活动的拒绝吗?可能我觉得好的音乐应该是一个人静静倾听冥想的东西。

我父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我的男高音是跟录音和唱片学的,聚会时常常用来助兴,以至于有人觉得我要是不干文学这一行,可以去唱歌剧,像当红的伊安·波斯特里奇,他是地道的牛津的历史博士。我的曲目大多是意大利拿波里歌曲,这可能是我唯一保存着浪漫情怀的管道。最喜欢的男高音是科莱里,女高音是雅诺维茨,有人说他们的声音是男女声中最性感的声音。这是不是或多或少和我写作中的知性倾向形成了一种平衡?

另外,那种艺术上的乃至生活上的精英主义倾向在我身上正在慢慢消失。我开始更多地发现不同事物的美,哪怕是不完美的美。

在美国做教授

《科学时报》:说说你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你是在耶鲁获得博士学位的吧?

杨小滨:我从来没有考GRE,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其实不少美国学校和教授都注重实际能力,所以申请美国大学时,如何展示自己的长处是很重要的。对于在国外研究中国文学,也有不少人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海外的中国研究常常会有较大的空间,也有可能取得较大突破。耶鲁当然是顶尖的大学,在文学理论批评界有杰弗里·哈特曼、哈罗德·布鲁姆这样的本地“大腕”,也经常有世界各地的学界“大腕”来串门,像利奥塔、哈贝马斯、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马丁·杰伊等。

读人文学科比较大的考验是毕业后的求职,一般以学院里的教职为主,选择就比较少,薪水相对来说也不是最高的。不过在大学里工作自由的时间比较多,是一个最大的优点。

美国教育中最大的优点当然是对创造力的启发。尤其是那种讨论班式的课,学生有比较多的参与,而不是教授一个人独白式的讲授。所以我现在讲课也只是提纲挈领,更多的是诱导,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科学时报》:你在美国大学里做教授,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杨小滨:是一个受到尊敬的文化装饰。在我这个南方的大学,文化多元的观念似乎才刚刚开始为人所接受,或者说很多人还不大能接受。密西西比是一个被称为种族主义最后堡垒的地方。对非西方文化感兴趣的人在逐渐多起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大致就像我们对印度的了解一样,知道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但具体是什么,所知甚少。

这也体现在我所在那个系,大致上相当于国内的外文系,比如说北京大学有个东方语言系,可能有一个教印地语的教授,那个人就是我。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在东海岸和加州的大学里,这种情况就很少。总之我的课都是从中国语言、文学、文化最基本的东西开始,这样我当然比较轻松,但也有一定的成就感,就是从无到有,让对中国什么都不知道的学生了解中国。我想最特殊的感觉就是,你无法想象有些对我们来说是不加思考的东西西方人可能完全不懂。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是——不止一次出现在我汉语班上——美国学生会把一个中文字拆成两个,比如这个“如”字,他们会把“女”字留在上一行,“口”字写到下一行去,就是这样。

同类推荐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日本女性正从之前唯美的大和抚子形象,向现代女性渐渐转变。本书讲述了转变之后的日本女性的各种故事,比如日本的美少女文化、女性家庭角色的变异、女性社会角色的困境、女性角色转变带来的社会问题、女性与政治、情色服务中的女性问题,等等。“说不尽的日本女性那些事,道不完的日本女性那些情。”作者正是以这种笔触,书写了他对日本女性的格外关注。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热门推荐
  • 这不是我想去的大明

    这不是我想去的大明

    因疫情影响,待业四个月的石磊终于应聘到了一家直播公司,但他没想到的是,在入职的第一天就派到了大明,成为了一名跨越时空的主播。更没想到的是,当历史走到万历援朝战争的时间点时,没有传来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的消息,而是朝鲜在尚州以500人歼灭30000倭寇的消息。日本王丰臣秀吉出师未捷!石磊大惊失色,万分震惊!!!
  • 开心果童话乐园:小人国和大人国

    开心果童话乐园:小人国和大人国

    《小人国和大人国》写的是一个名叫格列佛的英国医生的航海奇遇。格列佛有一次飘流到了小人国,那儿的人身高都不到六英寸,和他们相比,格列佛真是硕大无比;又一次出海,他又漂流到了大人国,那儿的居民竟是身高五六十英尺的巨人,在这里,格列佛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人了。在不同的国家,格列佛都历经艰险,终于凭借他的聪明智慧,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整部作品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 权少的闪婚妻

    权少的闪婚妻

    “不如和我结婚吧?”一觉醒来,她和帝都第一权少,身价千亿的钻石总裁闪婚了……神秘的禁区灵堂,每晚出现在身边的男人,不知所踪的未婚夫……似乎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娶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婚后,看似平淡无波,实际步步惊心,她才发现,这个新婚丈夫并非表面那般,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在她抽丝剥茧,拿到真相时却突然陷入了绝境,两个同样优秀的男人一人一边扣住她的手,“苏亦晴,我和他,你选谁?”【宠文,狂宠,高冷男神宠萌妻】
  • 这个大神弥漫的世界不适合我

    这个大神弥漫的世界不适合我

    菜鸟时期的季淼淼【喂,你这个装备给我们吧,你自己留着也没用啊,你这么菜,留着也只是占你的背包空间而已】大神时期的季淼淼【淼女神!收我为徒吧!我特别崇拜你!我把我所有的最好的以后打到的最好的装备都给你好不好?你收我为徒吧!求求你了!我真的很喜欢你!】
  • 流星街记事

    流星街记事

    她是天使家族继承人,前往万恶之源流星街只为了锻炼,奈何天降穿越男。家族面临破产,她背负使命,与帅气阴阳师一起闯南闯北,御风而行。
  • 城北晚晴

    城北晚晴

    富家小姐林芷晴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穷少年易雨城.他自幼失去父亲,母亲独自一人将他和妹妹抚养长大.他时而温柔,时而高冷无情,一张帅气的脸,眼睛里却充满了忧郁.然而这一段身份悬殊的感情,引来了他人的嘲讽.我喜欢你,不论身份,只因为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谜灵物

    血谜灵物

    一个服完役回来的吴盛华,却拥有一块诡异的手表,他阳光的性格,却变得十分冷峻,心爱的人死对他打击太大,因此成天无所事事,后来他父母被人所杀,他伤心欲绝,发誓无论如何要找出仇人。同时,接二连三的凶杀案在路桥发生,他会如何看待?
  • 圣银魔血传

    圣银魔血传

    吃饭,睡觉,打怪,找个爸爸怎么这么难……
  • 无敌辩师

    无敌辩师

    本书因某些原因已经作废,暂时不给更新,推出新书《猎爱高手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