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4100000003

第3章 华彩新年 春节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朔,是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所以又有“元朔”之称。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春节的起源

“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上古时期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决议,“春节”之名进一步确定。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游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将近一个月,从腊月廿三开始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小孩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这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习俗风尚

春节的习俗活动,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有的地方是腊月廿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其时间跨度之长,节日内容之丰富,胜于其他各种节日。现略述如下:

扫尘。也叫“扫年”“扫房”“除尘”。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习俗。一般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前后,俗谚有“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除。古语云“仁胜凶邪,德除不祥”,人们除旧迎新,祓除不祥。这多少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传统,并得以代代相传。

办年货。一般从腊八之后,为春节前置办过年用品的活动。春节将临,有关店铺开始售卖神马、香烛等敬神敬祖的用品。腊月十五之后,各种年货摊逐渐增多。因除夕夜各家天地桌要排五碗“蜜供”、一堂“平安吉庆”(苹果、橘子的谐音)、各类干鲜果品,以及过年的食品等,多数人家在腊月廿五、廿六日前一定置办齐全。那情景就如同当今过年之前消费者人流如潮、争先恐后购物一样。

忙年。差不多在置办年货的同时,指迎接过年的整个过程。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做年糕,蒸馒头,买糖果,备供品。此外,还要准备除夕之夜的“年夜饭”,间或亲朋互访,迎来送往。人们忙忙碌碌,过年的气氛也逐渐浓烈起来。

守岁。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全家人吃好“年夜饭”,男女老少围炉而坐,边吃瓜果,边叙旧事,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贴春联、挂年画。春联,又叫“对联”“门对”“对子”,是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吉祥语,由上联、下联和横披组成。春联起源于五代“桃符”的对子。它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年画是伴随春庆祈年和驱瘟辟邪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绘画艺术。年画起源于门神画,与“桃符”具有同样的历史。鲜红的春联,崭新的年画,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点缀出一派喜气洋洋的盎然春色。

开门爆竹。中国人在节日喜庆的场合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爆竹了。而春节爆竹兼有吉庆和除旧布新的双重意义,因此春节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燃放鞭炮庆贺春节,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鞭炮起源于古代的“庭燎”。古人称之为“爆竹”,一说是为了驱逐“年兽”,另一说是为了驱除山鬼。人们为了岁岁平安,子时燃放鞭炮烟花称为“开门爆竹”。无论在通衢大邑,还是穷乡僻壤,爆竹声的此起彼伏,给节日更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拜年。拜年是从家里开始的。小辈起床后必须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在接受年礼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用红纸包着的礼金给未成年的小辈,称为“压岁钱”。从家里出去,人们相遇时总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禧,说些“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新年好”等吉祥话。而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更需登门拜年,互致祝福。

舞龙和舞狮。新春街头熙熙攘攘,更多的人是四处闲逛,观看街头的百艺杂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舞龙和舞狮。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狮,有“狮极兴隆”“勇冠三军”的寓意,还具有中华民族“雄狮”崛起的伟大象征。舞龙和舞狮,都是春节的两项传统文娱活动。其他还有许多社火杂耍、变戏法等娱乐活动。

清代中后期的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江苏吴县(今苏州)有个学者叫顾禄,字总之,一字铁卿,自号“茶磨山人”。此公仕途不顺,但他撰写的《清嘉录》给我们描述了两百年前的江南人如何过春节的习俗,其中有:

祭祖祀神。新年伊始,就要祭祖祀神。家家“元旦为岁朝,悬神轴于堂中,陈设几案,具香烛,以祈一岁之安”,希望通过这种虔诚的祈求,神灵能保佑一年的平安。此外还有些今天看来有些滑稽的忌讳,“俗忌扫地、乞火、汲水、倾秽、瀽粪。讳啜粥及汤茶淘饭”,大概也都是为了使神仙赏心悦目吧。正月初一这天,苏州就有“展先像”的习俗。所谓“先像”,也就是先人的画像,也叫“挂喜神”。每个喜神前要备桌案,设香烛、盅筷、果盘等。全家人整肃衣冠,在一家之主的带领下依次跪拜先人。有的要挂三天,有的要挂五天、十天,更甚者要挂到正月十五才收起来。除了在家中祭祀先人,当然也会有人带上糖茶果盘到祖坟上祭祀先人,这在《清嘉录》里叫做“上年坟”。

年节酒。人们辛苦劳作了一年,当然要趁过年的时候好好联络亲友。过年的时候,要相互拜年。在家中,男女依次向家中长辈拜年,长辈要带领晚辈到邻里家去拜年。有的一年都不联系的人,也要趁过年走动走动。互相请客吃饭也是自然之理,顾禄《清嘉录》称之为“年节酒”。酒席上的菜肴当然是来不及现做的,所以苏州人往往从腊月就开始制备年货,家家均必须有足够待客直至正月十五之量。

开市、接财神。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春节的习俗风尚,象征兴旺发达,催人奋发图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节日。“闹元宵”过后,人们重又开始正常的作息。尽管《清嘉录》里记载的过年习俗历经二百年的“日变益新”,有些已经湮没无闻。但是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有一点终究是亘古不变的:过年是四季忙碌生活的一次终结,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此期间停下脚步,暂作休息;同时春节又是另一年的伊始,寄托了人们对于未来崭新的希望。

春节传说与故事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这些年节活动的背后都留存着许多美好的传说与故事。

“年”的传说。“年”最初的含义与农业作业方式有关,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叫做“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谷梁传·宣公十六年》称:“五谷大熟为有年”,稻谷一熟就称作一年,“有年”指的是丰收,收成很好。《诗·豳风·七月》记载,古代人们过年,农民要喝“春酒”,祝“改岁”。到了晋代,增添了放爆竹的项目,即将竹子放置在熊熊的大火中,那些受热的竹子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之声,这样节日的氛围就会更加浓烈。在清人的笔记中,对于新年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

关于“年”的传说,最为家喻户晓的有两种:一为“年兽”说,一为“万年历”说。“年兽”说讲的是“年”是一种怪兽,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爬上岸来伤害人畜。由于它凶猛异常,人们都无法消灭它,于是只能拖家带口到深山中去躲避这头凶残的怪兽。后来人们由于得到了一位仙人的帮助,了解了“年”这么勇猛的怪兽竟然害怕火光,害怕红色,更害怕爆炸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开始贴红纸制作的春联,点红烛,挂大红的灯笼,放噼里啪啦的爆竹。

“万年历”说更贴近生活一些。据说在上古夏商周时的商朝,有个姓万名年的青年才俊,他看到当时的节令很是混乱,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农耕与生活安排,于是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修订好历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好多个春秋寒暑,万年终于取得成功,于是带上自己制作的日晷仪和漏水器求见天子,并得到了天子的赏识。恰好这时天子边上有一个阿衡的官吏,他也正在蛊惑天子定期祭祀天神。阿衡是个妒忌贤能的家伙,他担心万年抢去他的风头,于是收买了杀手,欲置万年于死地。可惜杀手失败了,天子震怒之下将阿衡绳之以法。事后,在旧岁已完,时又新春之际,天子于是就定下了“过年”的名称,并将万年所设定的历法称为“万年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春节也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爆竹与守岁的传说。这个传说也与“年兽”有关。说“年兽”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于是人们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所以民众将除夕夜视为可怕的一夜,古称“关煞”,俗称“年关”。那么,怎样度过“年关”呢?终于有人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非同寻常,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祭祖祀神,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一直要熬过到天空出现鱼肚白。天亮了,度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谢天谢地谢祖宗,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兽”吃掉……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于是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这种现象逐渐演变成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风俗的通常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等。一直要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守岁的习俗,既含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接财神的传说。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接财神”的习俗就越是丰富。“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说,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富有关。根据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以后财神有了文武之分,“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在南方,人们将财神视为五路神。所谓五路,即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习俗中,正月初五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敬迎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的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图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贴春联的传说。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桃符”。宋代王安石诗云“总把新桃换旧符”,指的就是这种桃符。据古书记载:度朔山桃树蔽日,内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故百姓在除夕时画二神于桃木之上,悬挂门外,以驱鬼避邪,这种桃木片是没有字的。后来,后蜀国君孟昶在除夕时令手下人作词写在桃符上面,写得他不满意,便亲笔在桃木条上写了一对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第一副对联的由来。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喜爱春联,并下圣旨推广。《簪云楼杂话》记载:“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朱元璋微行出观。”春联的命名始于明代。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出宫看春联,见一户未挂春联,一问是个杀猪阉猪的屠户,不会写字,便笑着帮那阉猪的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朱元璋丘八出身,粗鲁是粗鲁一些,也算是为春联留下一段佳话。

挂年画与贴春联具有同样的意义,都有辟邪纳福的因子,只不过古代是贴在门上而不是贴在室内,所谓“画虎于门”“贴画鸡于户上”就是这个意思。宋代发明了雕版画以后,称之为纸画。到了明代,开始有了“年俗画”的记载,但仍不叫做年画。直到清光绪年间“戊戌变法”时,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在搞“改良”,改良派提出年俗画应该配合社会改革,首先提出“改良年画”的主张。随即,有些画店就首先刻印了一些反映禁吸鸦片、兴办学堂、女子自强等内容的宣传画,称为“改良年画”。从此,“年画”的称呼才使用开来。从清代中叶开始,以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和四川绵阳的年画最为有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上海开始出现用胶板印刷的“月份牌”年画,兼用作商业宣传广告。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色彩鲜明,画面热闹,线条单纯。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风景、花鸟和一些祭祀内容等。当代的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工艺到题材都丰富多彩,很受人们欢迎,广大农村的春节仍在普遍使用,并且作为旅游工艺品出口到很多国家。

包饺子与吃年糕的传说。春节饮食也是丰富多彩的,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可谓源远流长。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叫牢丸、水角、馄饨、饽饽等。后来怎么叫饺子呢?饺的原名叫“角”,“粉角”即用面粉做的角,“水角”指用水煮的角,因北方人发音“角”“饺”相似,后来就说成“饺”子了。三国时《广雅》一书载:“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这个馄饨就是饺子,偃月就是半月形。唐《酉阳杂俎》有“笼上牢丸——蒸饺”、“汤中牢丸——水饺”的描述。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墓中,木碗中就盛着饺子。北方人在年三十晚上吃饺子,誉它为“天下通食”。一是取其谐音“更岁交子”,喻辞旧迎新;二是取其吉形,因饺子酷似元宝,喻国泰民富“招财进宝”。无论是宫中还是贩夫走卒,老百姓过年“无家不饺子”,连那些种庄稼赶大车的汉子,老婆也要包一些四个车轮状的饺子给他吃,以求来年五谷丰登,车马平安。

南方多数地区过年家家吃年糕。现代我国年糕已有南北两式,苏州年糕有两千多年历史。苏州古城在春秋时代为吴国国都,据传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城,建成后大宴群臣,惟伍子胥开心不起来,他预见到吴王骄奢,国家迟早将亡。伍子胥留下密嘱:“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后来遭诬陷身亡,吴国被越军横扫而灭。这时都城断粮,饿殍遍野,有人突然想到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从此,苏州人民为了纪念并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同类推荐
  • 刺客信条:印

    刺客信条:印

    鲜血,标志着他们的到来。死亡,成为了他们的使者。刺客家族的兴亡,中世纪欧洲诸国的征战,皇家的勾心斗角..
  • 枪炮大唐

    枪炮大唐

    穿越,带着土豆玉米,直接封个什么什么么侯?抱皇帝大腿??可惜主角没这个命!!不过,这也是不一样的穿越,,家家一个套路那还有什么意思……
  • 我在古代奔小康

    我在古代奔小康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现代人,一不小心活在了古代。高端的东西我不会,低端的东西我反胃。没系统,没老爷爷,也没特异功能,毛都没有。全靠自己那半桶水的现代知识储备,照样能活的有滋有味。凡事不求人,自己动脑筋,想要潇洒走一回,还得靠黄金。
  • 为君

    为君

    大乾王朝历经三代皇帝的努力发展,本该到了一个王朝的巅峰,却因为夺嫡之战而几乎覆灭,只能说,造化。。。。晏珏作为庶出的三皇子,本来也该像其他庶出的皇子一样憎恨厌恶比他小上七岁,却因为中宫嫡子身份而成为太子的晏昀。毕竟,哪个皇子不想登上那唯一的宝座?就连弑君杀父的大皇子晏枔都这么认为,放心的在逼宫当夜让太子前往晏珏的寝宫,因为他并不觉得太子还能逃出生天。结果,太子在晏珏的帮助下逃出了皇宫,两人伺机而动,报国恨家仇。。。
  • 太子升官记

    太子升官记

    本书又名:《异世我为王》。杨亿,一位遗弃的王子,在平民的世界成长起来。龙永远是龙!总有遨游九天的一天。我不做皇帝,可以做金融界的帝王!可是,命运不按杨亿的意志为转移……
热门推荐
  • 异界之次元岛主

    异界之次元岛主

    张昊穿越异界荒岛,自荒岛开始崛起,且看他如何带领着无尽次元中的英雄人物,在这个充满斗气与魔法的世界混得风生水起!
  • 全球觉醒一百年

    全球觉醒一百年

    陆溪睁开眼睛,看到一百年后的世界。凶兽纵横在野外,人类蜷缩在壁垒。灵气复苏,蒸汽朋克。生物机器,灵能科技。抵抗异界入侵,异能大战异形。用魔法打败魔法,用灵气终结灵气复苏。……我是陆溪,我是灵气掌控者,我来自旧时代,我想打游戏,没有手机用我会不习惯。我不想拯救世界,我要终结这该死的灵气复苏时代。
  • 玄幻之魂天帝

    玄幻之魂天帝

    葬天世界:混沌初开有着万千魔神最后相互厮杀都为了证得大道,最终相杀亿万年,通通不幸陨落、化为养料,成就一方世界,名曰葬天世界。万物无不可杀,以杀戮大道,成就天帝之位,阻吾道者皆死。
  • 山茶花开时

    山茶花开时

    十年前,当朝太师因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科举舞弊数罪,被当今圣上下旨满门抄斩。行刑之日,其女当朝太子妃离奇丧生火海。 十年后,太子被废,朝堂上储位之争愈演愈烈。离家六载,再次回到岑家的元兮,莫名其妙的也被卷入其中。 且看她是如何在这满是阴谋诡计的京城活出她的锦绣前程。 不要被作者的名字给骗了,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作者不会起名字,只能想到这个,现在也没法改了,偷偷告诉你们,这是个很精彩的世界哦!!!
  • 全能大佬太牛了

    全能大佬太牛了

    五音不全?你好古筝,钢琴..大师级学习太差?7岁学会研究生课程,保送!不好看?全宇宙最美奖了解一下不通外国语言?全国语言倒背如流????人们:卧槽,大佬说好的低调呢? 大佬表示自己想低调做人,可奈何有个爱扒马甲的老公!
  • 未来太阳系

    未来太阳系

    林子风意外触电,来到了未来三百年后,未来世界经历过一场毁灭世界的战争。毁灭后的未来世界散落着各种黑科技。“已收录大型核聚变蓝图,详情查看文档记录。”“已收录量子服务器蓝图,详情查看文档记录。”“已收录虎鲸级巡洋舰蓝图,完整度68%,详情请查看文档记录。”“次奥,谁把指挥室给拆了?”林子风看着空荡荡的指挥室一脸懵逼。这是一个前期去未来捡垃圾赚钱,后期去宇宙欺负各个文明的故事。书友群:781554063(欢迎来吐槽聊天?(?>?<?)?)
  • 繁星闪耀的那一刻

    繁星闪耀的那一刻

    探秘夜空中最闪耀华丽的星星。自闭症不是病,是孤独的自我表现,给他们的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
  • 半面妆(3)

    半面妆(3)

    戴着半块金色面具的红衣女人岚、戴着青铜面具的少年辛,穿行在时空中,看着种种被命运所困却又不甘于命运的人,满足他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愿望。大学生袁天河意外卷入这些奇妙的故事中,见证着这些遭遇各异的人们的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爱恨悲歌。随着辛搜寻神秘之物的过程,几近消亡的“百族”与戴面具的岚为代表的“异人”,也在徐徐揭开神秘面纱。深埋心底的愿望,便真的能如愿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吗?
  • 暮思君

    暮思君

    一个冷清出尘,一个狂傲不羁。千年前他们是挚友。一个是深居简出的渡灵人,一个是傲然潇洒的世家少爷,千年后他们又将何去何从?渡灵成魂,引魂入道,道指轮回,一转一世。彼岸的曼珠,开得正艳。你是否还记得,我的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