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2100000028

第28章 文学艺术(22)

《步辇图》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绢本,重设色,无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步辇图》描绘了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到长安请求与唐公主和亲,受到唐太宗李世民隆重接见的情景。画面上唐太宗端坐于众宫女抬护的步辇之上,禄东赞在典礼官的导引之下,躬身谒见李世民。作品以细致精湛的手法,准确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民族的不同特征,对人物神情性格的刻画尤其值得称道。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原始彩陶

原始社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将其分为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初期最为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它是人类最早的一项手工生产活动的产物。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红色、黑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是在中国河南省淄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又名“仰韶文化”。

帛画

中国古代画种。因在帛上作画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帛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各种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一个高峰。

传世帛画年代最早的有湖南长沙出土战国楚墓帛画三幅:一幅四周绘有奇异的动植物图像,中写文字,多不可识,称“缯书”;次幅绘一长袖细腰女子,侧身合掌而立,上有搏斗的凤、龙;第三幅绘一高冠长袖的男子,侧身驾驭一巨龙,龙身若舟。建国后陆续发掘出土的西汉帛画有:1972年1月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1973年11月同一地区的3号汉墓;全部是覆盖在内棺上的彩绘帛画,呈现“T”形。画面基本包括三部分:天上、人间、地下各种景象。1976年5月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出土的为长方形旌幡,内容和上二图大致相同,只是“人间”部分比重增大。三图均属西汉初期作品。当时厚葬之风很盛,这些帛画即为随葬品,均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越王剑和吴王剑

吴、越为春秋诸侯国中的两个小国。《考工记》、《庄子·刻意》、《战国策·赵策》等古代典籍中都记载吴、越两国剑师擅长制剑。根据汉代著作《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后来多处出土镌刻有吴国、越国诸王铭文的铜剑,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鸠浅剑(即勾践剑)通长55.7厘米,剑格两面有花纹,分别嵌有蓝色玻璃珠和绿松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花纹,刻有“越王鸠浅自作用鐱”鸟篆铭文,刃薄而锋利。

经质子、X射线、荧光非真空分析,剑刃成分为铜80.3%、锡18.8%、铅0.4%。剑身的纹饰精美,镂刻最细处仅0.1毫米。剑柄末端铸有突起的宽不到l毫米的同心圆,显示出铸剑匠师的卓越技艺。

兵马俑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多用泥土、木或铜等做成人形。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多种,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另外还有镇墓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模拟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据此推知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并且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水平。

就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来看,首推“大、多、精、美”的秦始皇兵马俑最为著名,最具价值。

秦始皇陵铜马车

秦始皇陵铜马:车为秦代铜铸像。

1980年在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封土堆出土。这是一组大型彩车马,共两乘。每乘为一车四马,车上各有御官俑一名。修复的二号铜马车,通长328.4.厘米,高104.2厘米。大小为真人、真马、真车之半。车上饰物雍容华贵,彩绘古朴典雅。铜铸车是单辕双轮四马的“安车”,车舆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御官席位,后室为乘主席位,内外四壁均彩绘夔龙、夔凤以及菱形等几何图案。

长信宫灯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的造型是一表面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通高48厘米,神态安详优雅。长信宫灯设计十分精巧,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看起来像在挡风,实为利用虹管原理,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一直以来,长信宫灯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稀有珍贵,更是由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

堪称“中华第一灯”。

金缕玉衣

玉衣也被称为玉匣、玉押,是汉代(前206—220)皇帝和显赫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大致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只能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在汉代人的观念,中玉是山岳精英,将玉放置于人体上,可以避免人的精气外泄,这样就能保持尸骨不腐,甚至实现来世再生。所以玉衣在汉代玉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迄今为止,中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其中尤以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年代最早、做_T最为精美。

这件金缕玉衣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墓。它包括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全部由玉片拼成,共计2498片,并用重达1100克的金丝加以编缀,衣体全长188厘米。玉衣的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有眼、鼻、嘴的形状,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凸,与人的体型非常适应。整件玉衣做工精细,玉片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

着实叹为观止,反映出制作工匠的杰出技艺和达官显贵们的奢靡生活。这件玉衣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铜奔马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则回过头来观望,生动展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细腻的手法,令人拍案叫绝。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T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考察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也是相马的法式。

卢舍那佛坐像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网满、安详、庄严、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显得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才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卢舍那佛坐像是龙门石窟中的杰出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学习绘画,后为北宋画院画师。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借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包括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庞杂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可贵的是,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从而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的艺术效果。

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的生动画卷。

同类推荐
  • 古城失落之谜(求知探索)

    古城失落之谜(求知探索)

    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中国古书上称大夏)都城,位于阿富汗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附近,传说中的拜火教创始人查拉图斯特拉诞生于此。历史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征服波斯帝国后曾在此停留两年之久,使此地成为“希腊化文明”的代表之一。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在全面掌握文化常识的同时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在轻松阅读中能够猎取知识滋养心灵,并找到您想要的……
  • 中国文化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了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全书以时代为经、作者为纬,精选从西周至明代的千古传世美文,不但兼顾各个时期、众多作者,而且内容绚丽多彩。虽然只是百余篇历代美文,却涵盖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简明发展历程、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精髓、历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与思想状态、文章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诸多方面。既有外交家的唇枪舌战,纵横家的巧舌如簧;又有帝王求贤问策的记述,臣子献计进忠的疏表;还有欢适惬意的宴饮,硝烟弥漫的战场与奢靡宏伟的宫室,落英缤纷的桃源;涵盖了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之精髓。
热门推荐
  • 探花道士

    探花道士

    隔壁搬来一个漂亮女邻居,没想到她会让我去她房间,谁知道春风一夜之后她居然会变成了一只鬼!而我也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个道士。厉鬼冤魂索命惊悚层出不穷,招唤出美女鬼怪和上古传说中之异兽,驱邪镇煞、捉鬼降妖、奇门盾甲、掌事阴阳两界。
  • 任何天气都爱你

    任何天气都爱你

    来自海王星的男孩邱新然与地球女孩左思棋再续前世情缘
  • 大魔神

    大魔神

    一个普通的无良宅男大学生雷磊,稀里糊涂的就穿越到了异界!出生在魔族的他竟然是个全身经脉堵塞的废材!在魔族中,他受尽了羞辱。直到有一天,他先是得到一卷神秘羊皮纸,之后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山洞,得到了魔族始祖蚩尤大魔神的传承。从此,他的修为一路狂飙,开始了属于他的那段神话!天元大陆所有人修炼的为元力。根据元力修行者的境界分为:人元者,黄元师,玄宗,地王,天尊,圣皇,神帝,以及传说中的元始!
  • 如果从头再来

    如果从头再来

    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有遗憾么?你怀念你自己的美好童年么?如果时间从头再来一次,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呢?这是一本跟传统重生文不太一样的小说,这是一本连主角都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小说,如果你喜欢腹黑男、大条女,或者喜欢王子的话,那就来看看吧!橙子在这里先谢谢各位大大的支持了!
  • 纹祖

    纹祖

    这里是灵气的领域,帝者的逐鹿场,只有繁衍到极致的灵气!百转成圣,千转成帝,帝者之下,皆为蝼蚁。他没有令人羡慕的资源与背景,只有一株草也要斩那日月星辰弹指灭苍穹的不灭信念。最终咬着牙忍着辱倔着骨一步步的踏破轮回,问鼎掌控,不为成帝,只为在红尘中与她相见。一个星空彼岸的远古八族,一个艰难的成帝之路,一段悲欣交集荡气回肠的血泪成长史,一个凄美的复仇之路。种种秘辛,世间百态,将由本书演绎!
  • 古苍之主

    古苍之主

    (定要完结。)一粒种发芽破土,世界万物灵长,一束光划破黑雾,天地规则逆转,一把剑横空力斩,苍穹分割破裂……万兽山脉之中染病顽童,踏荒而来,他的梦想很简单,脱离苦海,然后好好的看看这个大世。
  • 戏世繁华

    戏世繁华

    心已死,何仿徨,不若为【将】看遍世间冷暖。彼岸花盛开之季,即是【王】苏醒之时。这里是一片新的大陆,由古老的符文带给人们新的力量。
  • 还记得我们的婚约吗

    还记得我们的婚约吗

    天地开辟于混沌,他们分隔天地,灵魂却永远倒映着那最初的影子,结合便是世间毁灭,这份命运从最初便注定了……
  • 三姐妹的恋爱奋斗史

    三姐妹的恋爱奋斗史

    在十岁的时候,三姐妹的父母决定让她们尝尝贫穷的滋味,于是把三姐妹送到吴宇夫妇家。在三年后,也就是十三岁的时候,三姐妹归家。三年后,三姐妹决定要闯荡。再三年后,三姐妹闯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事情。在父母的强逼下,来到心语学院,惹上了三校草。可在这时候,六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心已在对方的心里萌发了芽。交往之际,三校草不相信三姐妹…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