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2100000031

第31章 医药卫生(3)

到了宋明年代,医院组织日趋周密,当时,官方办的医院叫做“安济坊”,私人办的称为“养济院”、“寿安院”,慈善机构办的称为“慈幼局”,分门别类招收和诊疗病人。南宋理宗宝祐年间(1253—1258),有个叫刘震孙的人,在广东建立过一所“寿安院”。

欧洲最早的医院组织,是基督教妇人建于罗马的医疗所,比我国要晚5个多世纪。法国的里昂和巴黎两地分别于6世纪和8世纪建立医院。英国伦敦是7世纪。中世纪后,中东与欧洲都大量修建医院。18世纪末叶的资产阶级革命,使医院组织从宗教中解脱出来,获得新发展。

西医传人我国,对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元代,阿拉伯医学传人我国,1270年在北京设立“广惠司”。1828年,英国传教士高立支在澳门开设了第一个教会医院。1834年11月,美国传教士伯驾又在广州开设了眼科医院,后改称博济医院。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医院数量猛增,至1949年共达340余所,遍布全国各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心电图

心电图问世后,许多权威性的著作均把它称为“艾因托文三角”。直到1950年,已故英国生物学家华勒的已经成为物理教授的女儿在给《不列颠医学杂志》写的一封信中,详细述说了其父发明心电图的真实情况,人们这时才知道,用表面电极头第一次记录了世界上人的心电图的是华勒。

1915年,华勒在圣玛丽医院的一次日常讲话中,提到了他发明心电图的经过。他说:“我研究了各种动物的心脏,有一天我忽然想到,利用肢体作为电极一定是可行的,而且,在心脏不暴露的情况下静电放射,由此便可从心脏导入静电计。我便把我的右手和左脚浸入到两个与静电计相连的、盛有盐溶液的盆子里。于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景象发生了——带有心脏搏动的水银注脉动出现在我面前。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电图。它是在1887年5月英国的圣玛丽医院试验室中产生的。”CT

CT是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

CT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与透过率不同,应用高度灵敏的光学探测仪进行测量,然后将测试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就可以摄出受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CT对各种不同组织的分辨能力比一般X线检查要高100倍。对脑瘤诊断的正确性达90%以上。

自发现X线以来,人们利用它诊断了很多疾病。但由于X线摄像只是将具有形态的抗体部位摄成平面像,前后各部分组织相互重叠,因而只有各组织对X线有足够的吸收差别时,才能显示出病变。而且有些组织(如软组织)、器官(如肝脾等),由于组织之间对x线的吸收差别非常小,在利用X线诊断时就受到很大的制约。

于是,许多科学家都在寻找一种新的技术来代替x线检查,以期可以检查过去不能用一般X线检查的部位和脏器。

美国物理学家科尔麦克发现人体各种不同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是不同的,并在研究中相继得出了一些计算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英国电子工程师洪斯费尔德,从1967年开始研究并最终试制成功了CT。

X光透视

X光透视是由德国科学家伦琴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并进而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的。

1895年12月22日,伦琴做一个试验,当时,他正用一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的放电管做阴极射线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他偶然发现当放电管一开始工作时,放在临近实验台上的涂青亚铂钡纸屏就出现荧光。他把纸屏移到离放电管2米远的地方,结果放电管一工作,纸屏仍有荧光。伦琴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并决定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用一层黑色的厚纸板遮住放电管,结果荧光仍出现在纸屏上。伦琴非常兴奋,继续做试验,发现这束奇怪的光可穿透纸板、衣服、甚至厚厚的书本。他又大胆地尝试将手放在电管前,结果手的骨骼影像清晰地显映在荧屏上,伦琴兴奋至极,他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射线。这种射线肉眼看不见,但穿透力特别强。这种新射线没有名字,因为数学上常用x表示未知数,所以伦琴就叫它x射线,后来人们也称其为伦琴射线。

伦琴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科学一一放射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放射学应用在医学上,即x光透视,直至今天,这项技术仍造福于人类。

血压计

临床上正式应用血压计,迄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约在18世纪初,英国人哈尔斯用一根长达9英尺的玻璃管,以铜管连接,插人马腿动脉内,血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到8英尺3英寸的高度,据此测到了马的血压。以后,法国人普塞利为了便于观察血液在玻璃管内的高度,提出在测量血压的玻璃管内先装入水银。

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发明设计了不损血管的血压测定计,使血压计的测量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用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时,将橡皮囊臂带围绕手臂,捏压橡皮球,通过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跳动的高度,以推测血压数值。

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进一步改进了血压测定法,使它除了血压计外,还需用听诊器放置于橡皮囊臂带之后动脉处,根据听诊时所听到的第一个脉搏声以及其后脉搏声音的突然减弱,分别将其定为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这种测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注射器

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约写于公元219年)“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此书的“猪胆汁方”一文中又记载道:“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门)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如何“灌谷道”呢?他写道:“以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注射器的雏形。

到了15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们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体组织,开始进行尸体解剖。为解决尸体防腐问题,意大利著名解剖学家欧斯达秋士等先后将防腐剂通过“注射器”注入尸体的血管里。

至1851年,法国医生普拉威次制成一个金属注射器。在同一时代里,爱尔兰医生德林也曾经使用自己制造的金属注射器给病人注射镇痛剂。

1896年,德国科学家路尔制成第一个玻璃注射器后,它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上。

听诊器

很早以前,医生是将耳朵直接贴在病人的胸部来诊断病情的。有一次,法国名医雷纳去给一个贵妇人看病,病人的身份不允许雷纳用耳朵直接去听她的胸部。这可如何是好?他根据声音可以通过圆筒传播的原理,随手取了几张厚纸卷成圆筒,用线扎牢,一端放在病人胸部,一端用耳朵细听,果然他听到了清晰的心跳声。

这就是“听诊器”的雏形。

随后,他又多次对听诊器作了改进,用木筒代替纸筒,并给它装上金属振动片。在长期的实践中,后人又用传音效果更好的胶管代替木筒,并由单筒改为双筒,就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医生使用的听诊器了。

R符号的由来

“R”是医生处方笺上十分常见的符号,其含义为“请取给”。

据传,发明和最早在处方中使用这个符号的人,是距今约1700年前古罗马名医盖仑。他历任几代罗马国王的御医,并且是个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模仿古埃及神话中招福驱祸的“医神”豪拉斯的眼睛,别出心裁地创造“R”符号,当作个人处方标记。

这个既不像英文字母“R”,又不像“X”的符号,因出自大名鼎鼎的盖仑之手,而迅速被后人广泛接受和沿用,成为西医处方并进而波及中医处方的独特标志。

医用拉丁文

在现代医学中,几乎所有的专用名词如疾病名称、药名、处方用语等,在国际上均通用拉丁文。

医学中通用拉丁文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和阿拉伯国家中的医学技术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了不少的医学专著,但由于当时欧洲只通行拉丁文,使古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很难广泛传播开来。直至1085年,西班牙人在战争中攻占当时阿拉伯的文化中心——托利多城后,大批的欧洲人纷纷赶到那里求学。到12世纪中叶,英、德、法、意等国家,在托利多城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翻译机构,大量翻译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的著作。有一个叫克瑞蒙纳基扬尔的学者,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把80多部希腊文、阿拉伯文的医学书籍翻译成拉丁文,使古希腊和阿拉伯医学最终得以在欧洲传播开来,并且从此以后,欧洲新的医学成果和专著也逐渐开始用拉丁文记载和撰写了。

1647年,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最初也是被人用柿T文翻译成叫《中国植物志》而在欧洲流传的。

1895年,国际解剖学代表大会还作出决议,凡是解剖学名词均需统一用拉丁文命名。其后,国际上不少专科医学会都纷纷效仿,使现代医学中拉丁文的应用更加普遍广泛。

如今在国际上,拉丁文不仅是继承西方医学遗产的重要工具,也是创造新的医学术语的源泉。

叩诊

300多年以前,奥地利有一位医生,他的父亲是一个卖酒的商人。那时候,酒店的酒都是装在一人高的大木桶里,然后存放在地窖内的。每次取酒,酒商都要用手指头敲敲大木桶,然后根据木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来判断酒量的多少。

有一回,这位医生给人看病,病人说感觉胸口不舒服。那时没有什么设备,医生只得依靠问来判断病因,结果没查出病因,没过几天,病人死了。

医生征得死者家属同意,解剖尸体查找病因。原来是死者胸部发炎化脓,胸腔里积了水。这件事使医生想起父亲取酒敲木桶的情景。从此,这个医生再给胸部有病的人检查时,就用手指头敲敲听听,他从不同部位的叩击声中,就能准确分辨出胸部是否有了病。这种叩诊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卡介苗

19世纪8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首先发明用减弱了毒力的细菌预防某些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法国另两位微生物学家卡尔美和介林从中受到启发,决心研究出一种可以预防结核病的菌苗,来对抗困扰人类的结核病。

1907年,卡美尔和介林开始培养一株致病力甚强的结核菌,该菌是从结核病牛乳汁中分离出来的。他们把该菌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中,每隔3周移种一次,细心观察结核菌的毒性改变情况。在培养移种过程中,用豚鼠、家兔、猴子、小羊及小牛等反复试验,最后,终于使该菌的毒力减弱许多,不但不会使动物发生结核病,而且对结核病产生了良好的免疫作用。

1921年,卡美尔和介林将研制成功的结核菌苗,首次应用于人类。被接种者是巴黎一医院中的婴儿,他的父母均死于肺结核,抚养他的祖母也患肺结核。医生把10毫克结核菌苗藏在乳汁内喂食,两天一次,共服三次,结果大大增强了孩子对结核病的抵抗力。起初,慎重起见,接种还只限于肺结核病人家庭中的孩子,后来才逐渐地应用到其他的小孩身上。

结核菌苗的发明,使得人类不受结核病侵扰。为了永远纪念这两位发明者,人们用卡美尔和介林的名字将这种疫苗命名为“卡介苗”。

四、人体常识

呼吸系统的构成

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道、肺及胸廓组成。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俗称喉结)下缘为界,环状软骨以上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喉构成,环状软骨下缘以下则为下呼吸道,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支气管。再往下就是肺脏。

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分为四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接受肺脏回来的饱含氧气和养料的血液,左心房收缩把血液送人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再把血液送入主动脉,送往全身后回到右心房,这二二循环历程就叫体循环。右心房把血液排人右心室,右心室收缩,把血液送人肺动脉,血液在肺脏排出二氧化碳,带上氧气,再经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左心房,这一循环历程就叫做肺循环。

消化系统的构成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神经系统的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是神经组织最集中、构造最复杂的部位,存在有控制各种生理机能的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其中同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为脊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称植物性神经。各类神经通过其末梢与其他器官司系统相联系。

整容术

整容术最早出现于德国,1910年时,柏林的外科医生马克斯·约瑟夫,从鼻腔内切口,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鼻型矫正手术。

同类推荐
  •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

    图腾与禁忌(经世文库)

    对原始民族部落中的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是长久以来争议的中心。本书是作者对这些难上解答的谜题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作者考察了澳洲土著人的图腾崇拜,认为:触犯图腾禁忌在原始民族里被视为最大的罪恶;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而转变。在分析群体婚和外婚的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和有趣的现象——它们都具有严厉防止乱伦的作用。通过对禁忌及其所隐藏的矛盾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禁忌具有下列性质:1、由玛那依自然或直接的方式附有人或物身上因而产生的结果。2、由玛那以间接的或传递的方式而产生的结果。3、前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茶油时代

    茶油时代

    中国人吃什么油?吃多少?怎么吃?作品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稳健而超拔的理性和感性,通过对中国食用油结构的改变和油茶产业的发展及其茶油的历史文化的报告,突出反映了食用油问题与民生的重要关系,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并对这种变化和进步中出现的困惑、茫然和悖谬现象进行了深刻反思。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莫砺锋讲杜甫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莫砺锋讲杜甫诗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在南京大学讲授杜甫诗歌的实录,举凡杜诗学的重要问题,如杜诗的流传和接受、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色,以及杜甫本人的诗歌理论等,作者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有许多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且结合了大量的具体实例,处处显示作者的研究心得,更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治学门径的指点。不论对于杜诗研究者还是爱好者,本书均为理想的参考读物。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的热恋

    穿越时空的热恋

    母胎单身一口回绝举世无双的潜意识科学家?实验一中颜值与德才兼备的学神校草苦追媳妇无果?平行时空悄然乱入?禁欲系男神似曾相识?黑影身份未知?才貌双绝的招待所神秘老板竟然是潜意识科学家本尊?抉择转瞬即逝,她该如何选择?是回到过去还是直面未来?过程始料不及?结局反转!“欢迎光临。”
  • 穿越之枫花雪月

    穿越之枫花雪月

    一直以为只是一场实验,一直以为无心的我不会有感情,一直以为我不会为了男人哭泣,可是你的出现打乱了我的节奏,扰乱了我的心神,束缚了我的真心,交错的时空,真的会有结局吗?不同空间的你我让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是潇洒的说:“这只是虚幻的空间,我没有遗落自己的心,我可以继续潇洒的活在没有你的世界!”还是,放弃我的世界,在这里与你相守?迷失的空间,我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现代穿越斗罗大陆

    现代穿越斗罗大陆

    唐宸从21世纪穿越到斗罗大陆的世界,住在圣魂村,父亲是站在大陆鼎峰的强者,擎天斗罗,母亲是一只20万年的三眼青龙。
  • 颠覆古代之吃定暴君

    颠覆古代之吃定暴君

    他,炎国国君,出门到人家府上去做个客,到口美食竟为一女子所夺。他令皇弟去惩罚她,谁知道,他却把她带回王府!做客王府,竟然她再度夺他美食。见不得她简单的快乐,将她带回宫里,谁曾想,被这个女人因为吃,又半路逃脱。还顺便将他的侍卫身上银两洗劫一空!她,失去味觉,却总是喜欢用吃来证明
  • 奇门法窍

    奇门法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尸灵劫

    尸灵劫

    在枣市,发生了一场瘟疫,政府无法控制,决定以核弹摧毁枣市,赵华不得已,带领着女朋友逃离枣市,途中却遭遇种种幽灵现象。
  • 十方神魔

    十方神魔

    邪族入侵,修士颓然,凡人当立。且看羸弱少年一人一剑,独掌乾坤!
  • 别样的生活

    别样的生活

    潮落潮涨,有它的命。我且不强求。但乃,人生匆匆而来。我既随它而去也。梅花待寒冷而至。我将等之。刘小娟以为她找到了幸福,可是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代替品而已。她会如何选择?她会重新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吗?
  • 风尘舞女

    风尘舞女

    在国府任职的林恒源,受命先期撤往台湾,临行时派副官南下广东,将定居在梅县的家室子女取道香港接往台湾。在广州乘车时,其五岁小女林丽芳(后改名张丽丽)不幸失散。后被逃往香港一对夫妇收养。十多年后,张丽丽淪为舞女,被香港老大诱奸后,为其长期占有,在一次晚宴上,张丽丽认识了台北经理林祥琦,由于她的容貌与其胞妹容貌相似,他联想起他母亲曾与他讲述过三十年前在广州失散的姐姐。林祥琦即将离港返台前夕,到张丽丽居寓借故从其处取走她女童时代的照片,带回台北让他家母相认。老大发现张丽丽叛逃,派亲信手下,布下天罗地网。为了让张丽丽逃出香港,经男友与新华社香港分社联系,让其逃往大陆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