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7500000043

第43章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舆论调控研究(3)

3.报道内容为“就业歧视”或“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题分析

如前文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存在一些现实焦点问题,如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观问题、就业歧视和就业环境。那么,报纸在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时能否结合时代特点,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现实焦点进行关注?这里主要以大学生所遭遇的就业歧视及就业中存在结构性矛盾为例做现状的统计分析。

经过统计发现,在新闻报道内容上,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往往被报道所忽视。

关于就业歧视的报道,在2007年5月份总共只有2篇,《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各1篇,而《人民日报》和《北京晚报》分别为0篇。而5月是大学生就业的高峰季节,众多大学生面临着户口歧视、出身歧视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制度、政策等深层原因,在严肃谨慎的党报和娱乐化都市报的报道中很少提及。2007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图片报道《女大学生找份工作好辛苦》,在报道中指出了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

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相关报道分别为4篇和2篇。《人民日报》和《北京晚报》分别为0篇。《中国青年报》表现出明显的重视,并配合采用多种报道方式进行报道,如采用评论、系列报道等(见图8-3)。在《中国青年报》2007年5月15日发表的系列报道《咱们大庆油田的年轻人》中,倡导大学生去西部就业,“放低起点,就会飞得更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指出了就业难、难在哪里,并表示只要踏实从底层做起,就会在新的事业中绽放自己的青春和活力。文章既揭示了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又给众多大学生们一个新的启示。

三、研究结论

在对待国内教育问题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时,这四家报纸的重视程度不一。当然,由于报纸定位不同、受众群体也不一样,这决定了各自在新闻资源的开发上各具特色。相对而言,《中国青年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视野开阔,报道形式多样,注重了贴近性;《人民日报》对大学生就业所发表的评论高屋建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北京晚报》的报道则贴近生活,感情细腻,以生动取胜;《中国教育报》则是报道全面迅速。但通过对比统计分析,这四家报纸在相关媒介议程设置方面存在以下共同问题:

1.上述四家报纸在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时,都发挥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报道的主导思想与党和人民政府的立场保持一致,但都注重了新闻宣传而忽视了报道的表现方式和实际传播效果。

2.上述四家报纸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重视。除《中国青年报》形式较多样,其他三份报纸大都采用概述性短消息这类单一的报道形式,较少采用生动活泼的连续立体报道,通讯报道也不多,对图片报道也不够重视。

3.在报道角度的选择上,经常采用居高临下的指导性报道方式,报道也缺乏实际调查,新闻的接近性、可读性不强,读者很难产生共鸣。2007年5月仅有《中国青年报》发表过一篇调查报告分析报道。

4.对就业问题中的焦点问题,如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各种“就业歧视”问题,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难题”,学生就业难中的制度障碍等等,除《中国青年报》比较深入地给予了关注,《中国教育报》有此类报道但存在报道不深入、分析不透彻等问题,其余两份报纸均未予以涉及。

第三节相关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们每天一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买上一份相关刊物,就能获得关于教育方面的信息。中国大学生数量庞大,大学生群体涉及范围很广,影响较大,自然会得到政府和媒体的重视。所以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话题急剧升温,媒体在引导舆论时,发挥了释疑、解惑、指导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政策性宣传过多

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媒体在报道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时,会通过媒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然后又通过公众议程影响政策议程。也就是说,媒体通过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提高公众对该问题的关注和了解,促进问题进早进入政策议程,从而加快社会问题的解决。

就业问题触及许多权威机构的利益,所以媒体在报道大学生就业时,更多的是执行党和政府的宣传政策,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这样一来,有关政策性宣传报道随处可见,如《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1日头版“今日关注”栏目发表报道《失业毕业生将获“一对一”服务》,文章对劳动保障部的“一对一”服务政策进行了解读,并表示该政策将力争在一年内让绝大部分毕业生实现就业。第二天该报同一栏目继续报道《大学生基层就业逐年增多》,文中写道“基层政策优惠实惠”;甚至在5月10号,教育报用7版整版内容发专栏《以和谐文化为精神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诸如此类政策宣传报道在报纸中随处可见。相比较而言,媒介所发挥人民喉舌的功能有限。

(二)“就业指导”报道过于理论化

媒体在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偏重“就业指导”。笔者曾参与2006年《首都教育发展环境与引导机制问题研究》研究课题数据来源于2006年笔者参与的李丹林老师主持的《首都教育发展环境与引导机制问题研究》研究课题。,通过对网络媒体报道包括新浪、搜狐、人民网、中青网、京报网等15家网络媒体,平面媒体报道包括《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媒体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侧重于就业指导和就业现象分析,在平面媒体中,就业指导的报道数量位于第2位,仅次于就业现象,这两类报道内容几乎占了全部报道的一半多。

但这些相关“就业指导”的报道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如2007年5月10号《中国教育报》用7版整版报道《以和谐文化为精神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文章结合胡主席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以和谐文化为精神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并表明取得了较好成效。全文从在理论高度提出了就业的指导方法,洋洋洒洒,既缺乏可操作性,又缺乏贴近性和可读性。

事实发生空间与传播指向的空间越近或越重合,这样的事实就越容易成为新闻事实,也即事实发生地离接受主体距离越近或越重合,就越容易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新闻事实。相对于遥远地区的事物,人们更关心自己周围的事物,这些事物更容易与受众产生联想与共鸣,如果报道的新闻没有接近性和可读性,就很难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绝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如果毕业生愿意根据社会需要择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不会像现在学生所感到的这样难。媒体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将大学生在求职中的困惑、用人单位的苦恼,通过媒体及时反映出来,使供求双方彼此能及时调整心态,尽早实现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

(三)过分渲染就业严峻

从当前就业大环境来看,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整体紧张。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三峰叠加”,应届高校毕业生高峰、农村剩余劳动力高峰和下岗职工高峰,这些集中到来的供给在短时间内给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基于就业竞争现状进行事实报道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媒体报道过度渲染,缺乏理性,则无形中对大学生群体性“就业恐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中国青年报》2003年曾推出一组调查报道,叫做《被夸大的大学生“就业难”》,文章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当前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报道存在一种误区,即报忧的多,报喜的少;渲染就业难的多,对学生择业进行引导的少;流于表层的多,深入分析的少。

《中国新闻网》2006年12月5日文章也指出,在大学生群体性“就业恐慌”中,某些媒体扮演了不当的角色。有民意调查显示,有26.3%的大学生受访者称,报纸电视上关于就业的宣传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满眼看到的全是招聘会拥挤场面,就业难”,看了这些,谁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媒体报道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是传达同样的一个社会信号——工作难找,而拒绝对这个事实进行合理建构——如何好找。结果越报道越让人产生恐慌,越恐慌则使危机升级的可能性加大。当然,在这场就业恐慌里,高校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个别人恐慌于找不到工作属正常,但是优秀的、落后的大学生一起都恐慌就不正常。据说美国的学生为了能顺利大学毕业,在读大学时也需要研究市场。而中国的现状却是,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后就陷入就业恐慌,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考试、考证、实习等上,而无心认真学习功课。但由于现在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设计,所以其找工作也陷入盲目状态,无目的,无准备,纯粹是碰运气。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我们往往把招聘会等“惨烈”的竞争现场当做“社会新闻”处理,放大或突出就业压力,而不对受众心理进行积极疏导。

中共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党和政府提出“三个一切”,即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三个一切”很清楚地表明了政府在新闻媒体改革和文化发展上的态度和立场。此后,中共宣传部门又提出了“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考察舆情,对大学生群体有深切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新闻舆论引导。

另外,中国市场经济自由开放程度、信息的流通传递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开放,这决定了媒体不能再采取单一填鸭式的舆论引导方式,而应该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采取互动、换位思考的方式,以良好的职业态度来和大学生受众交流。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媒体不仅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特定的话语权报道,解释和展现社会中教育的各种问题,还应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动的报道引导和影响着社会。同时媒体在报道时还要意识到,教育类问题的报道还肩负着启人心智、教化灵魂的作用,因为媒介也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一扇窗口。

同类推荐
  • 论自由

    论自由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三)

    本书内容包括模范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公务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等。
  • 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本书内容围绕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朝关系、台海局势等当下热点问题,通过一系列从未披露过的内幕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国际舞台的惊心动魄,以及中国未来三至五年在地缘政治上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展示了作者对于中外高端人物的访问和他们之间的讨论,指出了纷繁芜杂的外交关系背后的线索。
  • 决胜小康: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决胜小康: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书分为大会纪实、重要文献、海外视听、会议花絮、热点聚焦等若干个栏目,详实地介绍了十九大的会议日程,十九大通过的报告、党章、决议,十九大选出的新一届党的中央组织,十九大后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等重要内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十九大通过的报告、“两委”诞生记和相关纪实,海外媒体、政要学者对十九大的热议等,系统地回答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及党章的必备资料。
  • 正义一元论

    正义一元论

    缺乏决断的法治是在制造谎言。世界需要在在场性中落实超越性。为此,一种成功的司法制度,它至少包含诸多层次的一元性。首先是法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国家必须选择相对适应自己民情民风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其次,司法正义应该成为这个国家主权决断的底线与最终标准。再次,法律条款必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能在形式逻辑上互相矛盾,形成多样性标准,以致形成丛林法则。最后,必须建立确保包括弱势个体在内的所有人的自由权利的程序正义体系。
热门推荐
  • 9空间

    9空间

    这是一个九个空间,每一个空间都是一个世界
  • 权宠废后

    权宠废后

    她两年前被他害得家破人亡......两年后她重新归来,定要亲手剁了那个负心汉。你喜欢皇位?我就把你从皇位上亲手拉下来!现在说喜欢我?!那就到阴曹地府后悔去吧。只剩一年寿命的她,本以为最后的生活只有黑暗的复仇,没想到,他如太阳一般,又重新给了她希望......
  • 别说你害怕

    别说你害怕

    同事封她为“冰山”,却不加上“美人”。她总是穿蓝色套装,永远面无表情。三年前的那段恋情,刻骨铭心的不是相爱的甜蜜,而是被欺骗的痛苦。所以她心如止水,以为自己就会这样过下去,却在某一天毫无预兆地与一对澄澈眼眸四目交接,措手不及地心神一荡……
  • 战北

    战北

    仗剑红尘已是癫,有酒平步上青天。北斗风云出我辈,摇光玉衡吾为先。看墨家天才墨凡如何以修为尽废之躯,逆天改命。腰间美酒挂,手提三尺剑,笑战北斗。
  • 失恋树洞

    失恋树洞

    这里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遇见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的人生
  • 农门丑媳要致富

    农门丑媳要致富

    简介:穿越成丑女、外有克父克母的威名。亲奶奶把她丢回外祖家,日子过的苦哈哈不说,回头还要把她卖给六十岁的瘸腿汉。丑女崛起怒撕渣外婆,设计脱离这个不省心的家。正当她筹备银钱开饭馆的时候,村东萧氏医馆的俏郎君拿了一个小账本丢给她。治个腿伤而已,竟欠人家一千两!安澜一脸不淡定:我没钱,要不我给你一颗肾!萧睿:不要!安澜:那我给你做牛做马。萧睿:不要!安澜:那你看我这有什么价值一千两的,你尽管拿去。萧睿唇角一勾,起身抱过她:我要你做我媳妇!(男主是军医,能文能武能杀敌,宠妻狂魔)
  • 复仇之完美蜕变

    复仇之完美蜕变

    十几年前她们本该是赖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小女孩,却因为家庭的背叛,从天使蜕变成恶魔!这次会来,只为复仇!但是复仇路上却爱上了不该爱上的人,这次回来,真的会复仇成功吗?(这是小文第一次写书,如有不好还请见谅!谢谢!)
  • 屠神瞳族

    屠神瞳族

    对面的人离林楚越来越近,在距离他一臂长的地方停下了,他的脸开始扭曲起来,嘴巴咧开了人不能咧开的长度,瞳孔里流动着瘆人的戾气,眼角边像是血,那张脸像是一张面具,撕下来后会变的血肉模糊。比起林楚,他更像是鬼,极恶之鬼!看着白薇薇坐在那个男生的身旁,笑得那么开心,林楚这才意识到,不管自己在外面干的是什么毁天灭地屠神杀鬼的杀戮买卖,白薇薇喜欢的是最终自己连喜欢的女孩都弄丢了。在这条屠神的血腥道路上,大约就是这么孤独的吧。
  • 悍妃本色

    悍妃本色

    一朝穿越,她被误认成大兴国太子妃而被囚禁东宫。几次逃跑未遂无奈和上官逸签下契约,成为替身太子妃。本来想做个混吃等死的坑夫米虫,岂料腹黑太子看不过去天天带美人回来骚扰,人人骂她是废物,某妃终于怒了!红颜是吧,让她更红!毒妺是吧,看谁更毒!情敌是吧,放马过来!美男是吧,越多越好……能赚钱能玩宫斗,能文善武为政客,智斗美男俘人心,最强情敌成闺蜜,上得战场下得厨房,谁说女子不如男?!嚣张男女爱挑战,某妃不屑冷哼:“各位别闹了,回家洗洗睡吧!”
  • 遨游时间

    遨游时间

    一个偶然的机会,主人公获得了三次穿越时空的机会,可以穿越回过去的任何时代,那么他将会如何选择呢?又有什么样的经历?敬请期待